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PPT优秀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PPT优秀课件
某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P点自由下落,图 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C所用时间tAC和下降过程中从C→A所用时间tCA相等,同理tAB=tBA。 电梯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中a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c是人所到
节点O也是一理想化模型。 (3)物体在n个非平行力同时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n个力必定共面共点,合力为零,称为n个共点力的平衡,其中任意(n-1)个力的 合力必定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平衡状态:如果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8
③人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这时人对地板
的压力又是多大? FN
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因为减速,所以加速
度方向与速度反向,物体是下降的,所以加
速度方向是向上的。有
mg
FN mg ma FN ma mg mg
9
④人随电梯以加速度a(a<g)匀加速下降,人对 地板的压力多大?
mg FN ma FN mg ma mg
①全程法 如果物体正好以大小等于g方向竖直向下的加速度做匀变速运动,这时物体对支持物、悬挂物完全没有作用力,好像完全没有了重力作
用,这种状态是完全失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设人的最大举力为F,由题意可得F=m1g=60 kg×10 m/s2=600N。 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如图所示,物体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
2.对竖直上抛运动的理解 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惯性比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增加或减小了

牛顿运动定律解读ppt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解读ppt课件
第2章 牛顿运动定律
(Newton’s laws of motion)
§2.1 牛顿三定律
§2.2 常见的几种力
§2.3 应用牛顿定律解题
牛顿
§2.4 流体的稳定流动
§2.5 伯努利方程
1
本章要求
• 1、掌握牛顿三定律及其适用条件。 • 2、了解常见的几种力和基本的自然力。 • 3、了解惯性系和非惯性系力的概念。 • 4、了解流体的连续性方程。 • 5、掌握伯努利方程
18
例3.在半径为 R 的光滑半球面顶点A,放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 ,小球 由静止开始滑下。
求:球面所受的压力与小球所在位置 θ 角的关系。 解:(1)确定研究对象:小球
2.第一定律定义了一个什么样的参考系? 答:惯性参考系。 3.一艘船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海面上匀速的航行,某人站在船 尾纵身向上一跃,问此人能否掉入海里?
3
第二定律
运动的变化与所加的合动力成正比,并且发生在这合力所沿的直线 的方向上。
问题: 1.第二定律中“运动”一词指什么答?(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即动量) 2.怎样理解第二定律中“变化”一词答? (对时间的变化率)
在以SI单位制中
长度的量纲:L 质量的量纲:M 时间的量纲:T 速度的量纲:[v]=LT-1
•只有量纲相同的物理量才能相 加减或用等号相连接;
•量纲可以用来帮助记忆与推导
公式。
8
§2.2常见的几种力
1、重力:
重力:p=mg
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受地球的引力作用。 2、弹力:
地球
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弹力的三种形式:
求:当绳子摆下 θ 角时,绳子对小球的拉力T和小球的线速率v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PPT课件

《牛顿第三定律》说课稿PPT课件

2020/3/23
19
4 课堂小结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掌握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的关系。
➢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用它分析解决实际问 题。
➢区别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
2020/3/23
20
5 作业布置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完成课后P84“问题与练习”第1、2题
2020/3/23
21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17
一对平衡力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相 同 点
大小相等(等大),方向相反(反向),作用在 一条直线上(共线)。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两个力作用在相互作用 的两个物体上(异物)
不 两个力性质不一定相同 两力性质相同(同性)
同 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 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 点 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 变化,同时消失
2020/3/23
14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活动一:
老师和一个同学进行拔河比赛(不用绳子,手与手对 拉)。问:老师拉学生的力与学生拉老师的力大小关 系如何?
疑问:那为什么一个人赢了,另一个人输了 呢?再看一个实验,与该实验比较你能得出 什么结论?
2020/3/23
15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活动二: 以卵击石,鸡蛋“粉身碎骨”,但石头
2020/3/23
4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三、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 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 概念。
➢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相关的 问题。
➢ 会区分平衡力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过程与方法
➢ 观察生活中力的相互作用现象,思考力的相互作用 规律。

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
在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学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而加深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讨论式教学
04
CHAPTER
教材评价与建议
该教材对牛顿运动定律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述,从基本概念到具体应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内容系统完整
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这些例题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05
CHAPTER
学生反馈与效果评估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内容难度适中,易于理解,但也有部分学生认为某些概念和公式较为抽象,难以掌握。
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接受程度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材的编排逻辑清晰,章节安排合理,但也有学生建议增加更多实例和图解,以便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
对教材编排的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课后习题数量适中,难度适中,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也有学生认为部分习题难度较大,需要更多的解题指导。
教学改进措施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案例实践

教材案例分析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技巧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来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概念,例如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而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内容。
理论难度
实践难度适中,提供了一些实验和案例分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实践难度
学习负担合理,既不过于繁重也不过于轻松,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习负担
教材难度分析
案例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

演示文稿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演示文稿牛顿运动定律课件

A BF
以A为对象得到a =5m/s2;再以A、B系统为对象得到 F =(mA+mB)a =15N
⑴当F=10N<15N时, A、B一定仍相对静止,所以
aA
= aB
=
m
A
F +m
B
= 3.3m
/s2
⑵当F=20N>15N时,A、B间一定发生了相对滑动,用质点组牛顿第二定律
列方程:
a B =7.5m/s2
C. (M+m)g
D. Mg
第十页,共39页。
【解析】解析一:(隔离法)设猴子与杆之间的摩擦
力为f,对猴子则有:mg-f= ma.
对滑杆和底座则有Mg+ f=FN,解得FN=Mg+ 0.6mg,
故选项B是正确的.
f
【答案】B
FN
a
第十一页,共39页。
mg
f’ Mg
课堂例题4
物体从某一高度自由落下,落在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如 图所示,在A点物体开始与弹簧接触,到B点时,物体速度为零 ,然后被弹回,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来越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从C→A做加速度越来越大的减速直
线运动。
正确答案:C
第十三页,共39页。
练一练
在一个箱子中用两条轻而不易伸缩的弹性绳ac和bc系住一个 小球m,分别求出下列三种情况下的Tac和Tbc? (1)箱子水平向右匀速运动; (2)箱子以加速度a水平向左运动; (3)箱子以加速度a竖直向上运动。 (三次运动过程中,小球与箱子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第三十三页,共39页。
临界情况
第三十四页,共39页。
当a<a0时
N=mgcos-masinθ.

《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74页PPT

《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74页PPT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 议
51、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52、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53、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54、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5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 池桑竹 之属, 阡陌交 通,鸡 犬相闻 。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教法及案例分析 课件(共43张PPT)

新人教版物理必修一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教法及案例分析 课件(共43张PPT)

力学单位制
• 从F=kma说起,k如何取到的1?
F=kma,其中k为比例常数.如果选用合适的单位,可使k=1. 为此,对力的单位“N”作了定义:使质量是1 kg的物体产生 1 m/s2的加速度的力,叫做1 N,即1 N=1 kg·m/s2.
据此,公式F=kma中,如果各物理量都用国际单位(即F用 N作单位、m用kg作单位、a用m/s2作单位),则k=1.
控制变量和巧妙 地设计: 合力?某个力? 没关系 位移与加速度 的等效代换的 思想!
实验方案二——气垫导轨法
测a的原理直接来源于书本上的习题(p29-4) 适当模糊是不是合力的问题 控制变量和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的应用
很赞!
②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②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实验方案三——木板小车法
• 力是合力的思考 • 平衡摩擦的思路 • 为什么用小桶装沙做动力源
系 • 3 牛顿第二定律 • 4 力学单位制 • 5 牛顿第三定律 •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知识结构
课程标准
四、教学建议 • 相关概念和规律的得出要放慢!
爱因斯坦: “科学结论几乎是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
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 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解释全部情况.”
力分析(受力图) • 确定物体运动状态(把速度、加速度标在图中) • 列方程求解(二力合成或正交分解) • 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⒊习题教学教师做好示范和总结
延伸拓展
分析扶梯加速问题 深刻体会超、失重的本质 进一步体会建立坐标系的方法
小结
从实际中抽象物理模型; 巧用数学处理实验数据; 设计实验探究物理规律; 总结规律形成学科思想。

牛顿运动定律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优质课公开课一等奖课件省赛课获奖课件
物体的低速运动
(3) 国际单位制
7
• 自然坐标下
Fn
man
mv 2
m
1
( ds )2 dt

ma τ
m dv dt
m
d2s dt 2
讨论
(1) 第二定律只适用于质点的运动情况
(2) 以下两种情况下,质量不能当常量
• 物体在运动中质量有所增减,如火箭、雨滴问题。
• 高速(v > 106 m/s ) 运动中,质量与运动速度相关,如
•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相同。
讨论 作用力、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9
1
物理学上重要成就是创立了典型力学的基本体系,促成了物理学史上第一次 大综合;
对于光学,牛顿致力于光的颜色和光的本性的 研究,作出了重大奉献; 在数学方面,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工作,建立了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 在天文学方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创制反射望远镜,初步观察到了行星 运动的规律。 在1687年发表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标志着典型力学体系确实立。
讨论 (1) 力的作用是物体获得加速度的因素。 (2) 牛顿运动定律中所涉及的物体,都是质点。因此物体 惯性指质点的惯性,即物体平动时的惯性,而不涉及物 体的转动。
4
惯性系(inertia frame)和非惯性系 牛顿第一定律并非合用于一切参考系,牛顿第一定律
能成立的参考系称为惯性系, 不能成立的参考系称为非惯 性系 。
牛顿第一定律可作为判断一种参考系是惯性系还是 非惯性系的理论根据。
地球可近似作为惯性系直接应用牛顿运动定律。
地球绕太阳公转向心加速度约5.9 10-3 m·s-2 地球自转赤道上一点对地心的向心加速度约3.4 10-2 m·s-1 太阳绕银河系中心的向心加速度约3 10-10 m·s-1

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PPT教学课件
另一类问题
加速度a 牛顿第二定律
运动学公式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如图所示.地面上放一m=40kg的木箱, 用大小为 10 N与水平方向夹角300的力 推木箱,木箱恰好匀速运动,若用此力 与水平方向成300角斜向上拉木箱,30s 可使木箱前进多少米?(g取10m/s2)
μ=Fcos300/(mg+ Fsin300)=0。02
产生失重现象的条件: 是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与物体速 度的大小和方向无关.
物体可能的运动状态: 向下加速运动或向上做减速运动
产生失重现象的原因:
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a时,支持物对 物体的支持力(或悬挂物对物体的拉力) 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ma,
所以 F=m(g-a)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物体对支持物的压 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F ′<mg.
答案:2.4N
a
六、动力学的两类基本问题:
(1)以知力求运动 已知物体的全部受力,求出加速度;再运 用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运动情况。
(2)以知运动求力 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出加速度;再运 用牛顿定律推断或求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两类动力学问题的解题思路:
牛顿第二定律 加速度a 运动学公式
受力情况
第一类问题 运动情况
C.竖直向下的直线 D.无规则曲线
三、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概括了作用力和 反作用力间的“四同两异”: “四同”:大小相同;力的性
质相同;作用时间相同;作用线 在同一条直线上.
“两异”;方向相反;作用对 象不同,互以别方为作用对象.
例1:物体静止于一斜面上,如图所示。则 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 力是一对平衡力;
5、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装水的杯 子,杯底粘连一细线,细线上端系 一木球浮在水上,若细线突然断开, 试分析在木球上浮的过程中,台秤 的示数将如何变化?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材课件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PPT教材课件
物体的运动就需要外力。 (2)伽利略的观点
①理想实验:小球沿光滑斜面从左侧某一高度滚下,无论右侧 坡度如何,小球都会沿斜面上升到与出发点几乎 等高 的地方。
②结论:维持物体的运动 不需要 外力。
(3)笛卡儿的观点:若没有其他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 原来的速度 沿直线运动。
(4)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物体 运动状态的原因。
第5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1节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课标要求
1.体会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观点和 依据。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推理方法。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 4.知道惯性,并会正确解释有关现象。
一、力与运动的关系 1.填一填 (1)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有外力的作用时物体才能运动,要 维持
2.明确了力的作用效果 定律的后半部分内容“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定律中明确指出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时的运动规律,定律描述的 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而实际中物体不受外力的作用的情况是不存 在的,当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为零时,其效果跟不受外力的作用 效果相同。力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运动状态的 改变离不开力的作用。
突破点一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
[学透用活] 1.提出了惯性概念 定律的前半部分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 止状态”,揭示了所有物体普遍具有的一种属性——惯性,即物 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本质属性,不需要条件。一 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 质。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 B.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在水平地面上滑动的木块最终停下来,是由于没有外力 维持木块运动的结果 D.飞跑的运动员遇到障碍而被绊倒,这是因为他受到外力 作用迫使他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优秀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优秀PPT课件
第十一页,共26页。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 体的受力分析图.
(2)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求合力(包括大小和方向).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加速度. (4)结合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选择运动学公式,求运 动学量---任意时刻的位移和速度,以及运动时间等.
第十二页,共26页。
第十六页,共26页。
第十七页,共26页。
第十八页,共26页。
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解题步骤 例题--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当题目给出的物理过程较复杂,由多个过程组成时,要明确整个过程由几个子过程组成,将过程合理分段,找到相邻过程的联系点并逐一分析每个过程.
1、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 例题--从运动情况确定受力
第二页,共26页。
重点
难点
1.能根据受力情况会求运 动情况.
2. 能 根 据 运 动 情 况 会 求 受力情况
1.正确受力分析.
2.会分析不同的运动阶段,
根据不同的运动性质选择 公式
第三页,共26页。
1.根据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如果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则可由牛顿第二定律求 出物体的加速度,再根据运动学规律就可以确定物体
第十由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的基本思路 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由运动学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再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再分析物体的受力 情况,求出物体受到的作用力.流程图如下:
已知物体运动情况 —由—运—动——学—公—式→ 求得a —由—F—=—ma→ 确定物体受力情况
A.450 N B.400 N C.350 N D.300 N 2、由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的解题步骤
解析:(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

《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PPT课件

Z H O N G H U A HIGH S C H O O L
Z H O N G H U A HIGH S C H O O L
1.教材特点 (1)注意渗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
本章中包含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 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控制 变量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隔离法和整体法, 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特别是探究加速度与 质量的关系时的实验数据处理:当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拟 合为反比例函数图像时,不能就此认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而要进一步根据数据作a—1/m图,得到a—1/m图拟合为直线时 才能确定.这不但让学生感到科学方法的巧妙,而且让学生感 到科学的严谨,也为将来学习其他物理规律提供思路.这些方 法需认真地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Z H O N G H U A HIGH S C H O O L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版)
(一)课程目标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
作用力反作用力概念
平衡力概念
牛顿第三定律
用作 力用 的力 特和 点反

等大 共线反向 同性质力
同步调 异物
两对力的异同
知道
表述
发现 发现 区别 归纳 理解 应用
通过教师讲解 通过课堂听讲 通过实验探究 通过受力分析 通过小组讨论
结合实例
表现程度
理解 解决 实际问题
准确地
自主地
在教师 提示指 导下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PPT课件

牛顿运动定律的案例分析-PPT课件

【借题发挥】 此题是已知运动情况,求解 受力情况的问题,此题除正确应用运动学公 式和受力分析外,还要抓住山坡倾斜角的表 示方法,研究受力情况时,不仅要研究合外 力还要看清是哪一个力或哪几个力及相关的 物理量.
变式训练
(2012·广东珠海中学高一检测)如图所示,水 平恒力F=20 N,把质量m=0.6 kg的木块压 在竖直墙上,木块离地面的高度H=6 m.木 块由静止开始向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2 s到 达地面.求:
想一想 高速公路上行车,如果车辆发生故障,要停 车检修,应在离车150 m远的地方竖一警示牌. 这150 m距离的依据是参考了哪些因素? 提示:放一警示牌的目的是引起其他车辆的 注意,以免发生事故.主要是考虑汽车运动 的速度、反应时间、刹车时的加速度等.
要点探究讲练互动
要点一 由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学案导引
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 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 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 员的质量为65 kg,吊椅的质量为15 kg,不计定滑轮与吊椅和绳子间的 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 m/s2.当 运动员与吊椅一起以加速度a= 1 m/s2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审题指导】 解此题要注意抓住三点: (1)将实际问题简化为物理模型. (2)运动员和吊椅一起加速求绳子拉力可用整 体法. (3)研究运动员和吊椅间的压力要用隔离法.
cos37°=0.8)求:
(1)人从斜坡顶端A滑至底端C所用的时间; (2)人在离C点多远处停下? 【思路点拨】 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有两点: (1)选取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正确受力分析 确定加速度. (2)以加速度为桥梁结合运动学方程求时间, 位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不同的栏目、练习尽量展示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实例, 帮助学生加强对知识和规律的理解.
2 .课时分配建议(共12课时)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第2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3节牛顿第二定律 第4节力学单位制 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 第6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第7节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习题课、复习课
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C
牛顿第三定律
A
力学单位制
A
说明: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求求解三个及以上 连接体问题.
注: “a”表示独立操作,即知道实验的目的、原理和方法;会使用基 本的实验仪器,能独立完成相关实验的操作;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 能根据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2、高考:
8、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Ⅰ 只要求解决在一个平面内 的共点力平衡问题
(2)重视科学史的教育功能 ;重视“情感”目标的体现, 重视“过程”目标的落实.
例如教材第一节,第二节的编写,上述特点非常鲜明.
(3)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例如《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节中,实验方
案的多样性.
(4)重视科学知识的运用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 教材中安排的物理实验和物理现象总是尽量贴近生活,
牛顿运动定律教材 分析与教学建议
一.2013年江苏小高考、高考考试说明要求 二.本章综述及课时分配建议 三.课标要求 四.基于“课标分解”理念的深度备课例谈 五.各课时教学建议
一.2013年江苏小高考、高考考纲要求 1、小高考: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A
牛顿第一定律
A
探究、实验: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a
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 以确定物体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可以控制物体的运动.牛 顿运动定律对直线运动、曲线运动都适用.
为便于学生理解,本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只限于直线运 动.在学生基本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的基础上,在后续的教学中, 要研究牛顿运动定律在曲线运动、天体运动中的应用.
1.教材特点 (1)注意渗透物理思想、物理方法.
本章中包含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 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牛顿第二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控制 变量法、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隔离法和整体法, 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特别是探究加速度与 质量的关系时的实验数据处理:当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拟 合为反比例函数图像时,不能就此认为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而要进一步根据数据作a—1/m图,得到a—1/m图拟合为直线时 才能确定.这不但让学生感到科学方法的巧妙,而且让学生感 到科学的严谨,也为将来学习其他物理规律提供思路.这些方 法需认真地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例5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说明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 位. 例6 在等式a=kF/m中给定k=1,从而定义力的单位. (二)活动建议 (2)通过各种活动,例如乘坐电梯、到游乐场乘坐过山车等,了解和体验 失重与超重.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4)通过听讲座、看录像等活动,了解宇航员的生活,了解在人造卫星上 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实验,尝试设计一种在人造卫星或宇宙飞船上进行微 重力条件下实验的方案.
(二)学习要求 5.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通过实例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知道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
件,并会用来进行简单的计算.
(只要求解决在一个平面内的共点力平衡问题,不要求解决复杂连接体的平衡 问题)
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会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6.牛顿第一定律 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 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的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7.牛顿第二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和对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 量的关系.
10、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Ⅱ 加速度大小不同的连接体 问题的计算仅限于两个物 体的情况
11、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 Ⅱ 受力的关系(实验、探究)
本章在小高考、高考中都是考查的热点、高频区.
二.本章综述及课时分配建议
在前三章分别研究运动和力的基础上,本章运用牛顿定律 把物体的受力和运动结合起来,属于质点动力学的内容.
• 江苏省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修订版)
(一)课程目标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与标
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动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 5.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
8.牛顿第三定律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含义并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9.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 用牛顿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理解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并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有 关问题. 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现象,知道超重和失重的概念及其产生条件. (不要求求解加速度不同的连接体问题,不要在非惯性系内处理运动的问题, 不要求求解三个及以上连接体问题) 10.力学单位制 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认识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能正确使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三)教学建议 2.在牛顿第二定律的教学中,通过实验研究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 系,根据图象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 律.实验中要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可让学生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设计一种能显示加速度大小的装置. 3.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及其应用的教学,在初学阶段不宜出现连接体问题. 4.在超重与失重内容的教学中,应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和认识超重与失重现 象,也可组织学生听讲座、看录像等,了解宇航员的生活.
1课时 2课时 1.5课时 0.5课时 1课时 1课时 2课时 3课时
三.课标要求 • 教育部课程标准与活动建议
(一)课程标准 (4)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理解牛顿运
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 重现象.
例4 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表示加速度与力、加速 度与质量的关系的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 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