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合集下载

浅谈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现阶段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近年来,高校基本建设为高等教育改革做出了贡献,但伴随着社会进步,高校基本建设领域面向社会化、市场化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高校基本建设还需规范管理。

关键词:高校基本建设;存在问题;方案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基本建设投入随之加大,特别是最近的五六年来,投资额度占整个学校预算支出的比重越来越大,是我国高校办学历史上基本建设规模最大、成果最显著的时期。

在过去的这些年中,从事高校基建工作的同志们已经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总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发展空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二是高校硬性办学条件普遍明显改善;三是高校教职工的住房条件有了令人欣喜的变化。

一、高校基本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伴随着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在高校基本建设领域推进改革、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和工程建设水平已迫在眉睫。

目前在高校基建工作的管理方面,特别是有关基本建设的审批、内控、内审、监管等相关制度,还不够健全,也不够规范,还有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就是在高校基建领域,贪污、受贿等犯罪现象正在蔓延,确实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薄弱。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基本建设项目缺乏严格论证。

大部份高等院校目前的基础设施多数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甚至更早年代建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基础设施与现实需求已不相适应,许多设施已经十分陈旧与落后,为此,加快建设的步伐势在必行。

但问题是先建什么,后建什么,如何去建,建成什么标准,很少进行严格论证,全凭长官意志。

其次,校园规划有待加强与完善。

过去的校园规划往往采用封闭办学的模式——校园内部宿舍、食堂、幼儿园、中小学一应俱全,大学作为一个“单位社会存在”。

这种“小而全”的规划建设模式使得校园和城市的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而相互都出现硬件设施重复投资和建设的问题。

高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高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高校存在的问题和建议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地方,在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学校都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这样才可以让大学生健康发展。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所以要高度重视对高校学生的培养和教育。

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几个问题:一、高校存在的问题(一)校园文化官僚化。

校园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政治,没有政治理论的指导,校园文化建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无法实现;但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过分强调官僚文化,将导致校园文化内容的单调、僵化和结构的畸形,最终阻碍校园文化的发展。

在学校中官僚化应该彻底摒弃,否则,时间久了学生必然会成为唯唯诺诺,无法表达自己正确意愿的人。

大学的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坚定的探索精神,不是对现成事物和社会现象的阿谀奉承,而应该具有不轻信、不盲从、不唯书、不唯上的科学态度。

为了保证知识的准确和正确,学者的活动必须服从真理的标准,而不受任何外界的压力。

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曾经说过,“一个民族内忧外患、贫穷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民,特别是大学里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没有科学头脑,轻信盲从,这样的民族有亡国的危险。

”(二)学生学习功利化。

大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象牙塔”式的文化不再是校园文化的主流。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大学生愈来愈注重从自身实际出发,希望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能收获到看得见、用得上的成果,以利于毕业后派上用场。

计算机考试、英语等级考试、各种证书辅导班及商业广告贴满了校园的显著位置,带有明显商业宣传性质的学生活动赞助横幅挂满了运动场的周边。

这种功利思想,也反映在学生的学习中。

有些大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取得高分,是为了考研究生,是为了找到好的工作,这导致了他们由于学习压力大而产生厌学情绪,逃学甚至自杀。

学习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学习是不能走捷径的,要踏踏实实的做学问,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三)学生生活娱乐化。

大学生每天的学习任务是繁重而枯燥的,在紧张的学习之后,学生通过课余活动可以放松自己,从而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

“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点亮未来之光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科教兴省”战略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道路。

然而,在实施这一战略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今天,我们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点亮未来之光。

首先,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这就像是一场马拉松比赛,选手们起跑线不同,使得竞争变得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这需要我们像一位公正的裁判,确保每位选手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其次,问题在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这如同一个人在攀登高峰时,缺乏足够的力量和智慧。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我们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这需要我们像一位智慧导师,引导学生们攀登知识的高峰。

再次,问题在于教育与产业发展脱节。

这就像是一辆汽车没有方向盘,迷失了方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优化专业设置,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这需要我们像一位熟练的驾驶员,确保汽车行驶在正确的道路上。

此外,问题在于科研体制不够灵活。

这如同一个人在游泳时,手脚被束缚,无法自由发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

这需要我们像一位勇敢的改革者,勇敢地突破束缚,追求自由。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1.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加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3.优化专业设置,加强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教育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4.深化科研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研效率,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总之,“科教兴省”战略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是我们点亮未来之光的关键。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分析与解决 (3)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分析与解决 (3)

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问题分析与解决引言: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指标。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高校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不均的问题,这给教育公平带来了挑战。

本文将分析造成高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构建更加公平与平等的教育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一、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1.1 高校间资源配置不均当前,中国高校间存在着明显的教育资源差距。

我国一流大学普遍集中在部分重点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而其他地区的高校则面临着较少甚至是缺乏优质资源的困境。

这种不均衡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

首先,历史遗留问题是造成高校间资源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改革开放初期,由于种种原因,优质教育资源首先集中在少数城市和学府之中,这种集中效应在后续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

其次,在政策导向上存在不均。

政府对于一流高校的扶持力度较大,这导致了这些高校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优秀师资和研究资源。

而一些地区性的普通高校由于缺乏相应政策扶持,往往难以在资源争夺中占据优势。

最后,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也存在着差异。

一流高校所在的城市经济相对发达,捐赠基金等非财政性投入较多。

而其他城市由于经济实力有限,教育资源配置相对薄弱。

1.2 社会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不匹配另一个影响高校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因素是社会资源与学生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现代社会对人才需求日益增长,但是部分高等教育机构并未及时调整专业设置与人员培养方案,导致学生毕业后就业率低下和专业结构问题。

首先,传统观念束缚了选专业过程。

部分家长和学生总是偏向于选择一些热门专业或者工科类专业,而相对冷门或者艺术、人文类专业则被忽视。

这使得部分高校在投入资源时无法满足学生需求,导致一些热门专业的师资力量过剩,而其他专业则资源匮乏。

其次,高校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脱节。

当前的高等教育注重学术理论知识的传授,但是欠缺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这使得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面临严峻挑战,很难满足社会对实际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需求。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发展问题更是需要通过不断的探讨和解决来实现更好的发展。

本文将围绕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展开探讨。

一、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1. 资金不足:高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教学设施建设、科研项目开展、人才引进等方面。

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影响了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2. 人才短缺:高校需要优秀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来提升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但目前很多高校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短板。

3.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教学质量也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一些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4. 创新能力不足:高校作为科研和教育机构,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目前很多高校在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不足。

5.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一些高校存在着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方面的不均衡现象。

1. 加强资金管理和运用:高校可以通过吸引社会资金、优化资金使用结构、提高资金利用效率等方式,加强资金管理和运用,确保高校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2.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高校可以通过增加教师招聘计划、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等方式,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确保高校拥有优秀的教师队伍。

3.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高校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改善教学设施条件等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确保高校的教学达到一定的标准。

4. 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高校可以通过优化科研项目管理机制、加强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等方式,加强科研创新能力建设,提升高校的科研水平。

5.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高校可以通过调整师生比例、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加强教学设施建设等方式,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平台。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学科建设不够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创新能力不足、科研经费短缺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学科建设不够完善在大学或者高等学校教育中,学科建设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学科建设是高校教育的根本,关系到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学科建设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科结构不合理、学科发展不够平衡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

对于学科建设不够完善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解决。

应该从国家层面出发,加大对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持力度,增加国家对学科建设的投入。

高校要加强学科规划,合理调整学科布局,优化学科结构,力争形成一批学科优势,提高学科综合实力。

高校还要完善学科评估机制,鼓励学科互补和合作,提高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

二、教育教学质量不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难题。

教育教学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课程设置不合理、教育方式单一、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等方面。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学业负担过重,教育教学质量不能得到提高。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高校可以从多方面着手。

高校要加强课程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要改革教学方式,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高校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实验室和设备的使用率。

高校还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三、学生创新能力不足在当前的高等教育中,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表现为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擅长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缺乏竞争力,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高校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高校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高校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高校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一、问题分析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高校制度建设也应该不断创新和完善。

然而,当前高校制度建设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制度刚性化问题:目前,高校制度大多数是一种刚性的、条文繁琐的规定。

这种刚性制度往往限制了教师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自由,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思维。

2. 行政主导问题:在一些高校中,行政部门对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决策权的垄断导致教师的自主权不足,教学科研的活力受到限制。

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和作用不明确,导致学术评价不够科学公正。

3. 制度监督机制不完善问题:制度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高校制度的落地和执行难度加大。

一些制度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

4. 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合理问题:现行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过于注重成果、等级和数量,忽视了教师的实际表现、责任心和专业能力,导致人员流动和团队建设的问题。

二、建议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促进高校制度建设的持续改进,以下是一些建议:1. 优化高校制度:高校制度应该更加简洁,条文要减少,并且注重实践操作性。

高校制度的建设应该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保护其权益和自由,激发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2. 改革管理体制: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管理体制,由学术委员会、行政主管、教师和学生等多方共同参与决策。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制定院系发展规划和学术评价标准,提高教学科研质量和学术声誉。

3. 加强制度监督机制:高校应该加强对制度的监督和评估,建立独立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各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及时纠正和改进。

学校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听取师生的意见等形式,了解制度执行效果和改进的空间。

4. 调整激励和评价机制:高校应该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评价机制需要更加科学全面。

除了关注教师的学术成果,也要重视教学方法、学科建设等综合评价。

此外,鼓励合作和团队精神,建立良好的人才流动机制,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高校战略定位的内涵、误区及思考

高校战略定位的内涵、误区及思考
功能 、 学 层次 、 办 办学 规 模 、 科 结 构 和办 学 特 色 学
“ 略 ” 于军 事学 研究 , 战 源 原义 指 “ 1 在 和 平 () 或 战争 时期 运用 一 个 国家 或一 组 国家 的政 治 、 经 济、 心理 和军 事力 量 来 为 其 所 采 取 的 政策 提 供 最
第 1 卷第2 1 期 2 1 年 6月 02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学 报( 社会 科 学版 )
JU N LO H J N NV R I F E H O O Y S CA CE C ) O R A FZ EI GU IE S Y O C N L G (O ILS IN E A T T
艺 术 ; 3 各 种 战 争 策 略 或 使 用 战 争 策 略 的 事 ()
例” ④。如果 说 军 事 领 域 中 的 “ 略 ” “ 了驱 战 是 为
动 军 队抵 达 决 战 地 点 ” 那 么逐 渐 广 泛 应 用 于 政 , 治、 经济 、 技 、 科 教育 等其 他 领域 的 “ 略 ” 可延 战 则 伸 为驱 动 各 种 相 关 要 素 占领 市 场 。“ 位 ” 的 定 指 是 “ 1 用仪 器 对 物 体所 在 的位 置 进 行 测量 ; 2 () ()

各项 活 动 , 且还决 定各 项 活动 之 间如何 关联 , 而 形 成 战略 ” ¨ 。由此可 将 “ 略定 位 ” 解 为 : 织 战 理 组
在综 合 分析 自身状 况 、 外在 环境 的基 础上 , 过创 通 造性 的预测 和谋 划 , 定 努 力 的 总体 方 向 以及 要 确 争 取达 到 的 目标 状态 。 综 上 , 高校 战略定 位 ” 的就 是 从 学 校 的 中 “ 指
略 定位 及发 展 目标 都 是 基 于 自身 特 点 、 势 以及 优 本 地 区经济 社会 发 展 做 出 的理 性 选 择 , 所 指 定 但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

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的困境与发展策略分析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是指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和特色主要体现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型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

然而,在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中存在一些困境,但也有一些发展策略可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是资源相对不足。

与一些重点大学相比,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科建设所需的教师、实验设备和科研经费等方面往往相对薄弱。

因此,这些院校需要通过扩大内部资源调配和与外部合作伙伴的合作,寻求更多的资源支持。

其次,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是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很多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队伍结构不够合理,不仅缺乏高层次、高水平的教师,而且教师队伍的结构单一,缺乏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应用型科研的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

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和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形成一支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师资队伍。

再次,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是人才培养模式滞后。

传统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不相符。

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不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

最后,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在优势特色学科建设中面临的困境是学术氛围不浓厚。

一些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师和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相对较少。

这主要是由于学术研究水平和条件相对较差,缺乏科研经费和科研支持等原因所致。

因此,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加强学术研究的导向,提供更好的科研支持和机会,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科研热情,推动学术研究的开展。

针对上述困境,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采取以下发展策略。

首先,加强内部资源的整合和调配,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

高校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探讨1. 引言1.1 高校发展的重要性高校是培养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的发展不仅关乎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实力,也关乎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

高校的发展涉及到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兴旺,关乎国家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高校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自身的提升和发展,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和进步。

只有不断提升高校的教育质量、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推动国家的发展。

【高校发展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教育领域,也体现在国家整体实力的巩固和提升上。

高校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关注,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促进高校事业的繁荣发展。

1.2 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财政困难和经济压力、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不平衡、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不足、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等方面的挑战。

高校在财政困难和经济压力下面临着资金短缺、师资不足、设施陈旧等问题,影响了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

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不平衡表现在一些学校专业设置过多,部分专业招生难以保证质量,造成人才过剩或质量不高的现象。

高校的科研能力和成果转化不足,存在着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影响了高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

教学资源配置不均衡也是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一些学校教学条件较好,而一些学校却存在设施落后、教学资源匮乏的情况。

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和政府应加强合作,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共同推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财政困难和经济压力财政困难和经济压力是当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建设和运营成本也在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对高校的经费投入不能完全满足需求。

这导致了高校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

财政困难导致高校在招生计划、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出现严重不足。

由于资金紧缺,高校无法及时更新设施、购置先进设备,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作为科技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我国科技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管理机制、人才队伍、设备资源等方面,对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管理机制不健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具体表现在,管理职责不清、管理要求不明确、管理流程不畅、管理层次不鲜明等方面。

2.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持,但是目前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具体表现在,人才引进渠道不畅、培养机制不完善、人才流失较多等方面。

3.设备资源配置不均衡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设备资源的配置不均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具体表现在,设备更新不及时、设备使用率低、设备管理不规范等方面。

二、对策建议1.完善管理机制针对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可以通过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各级管理职责和要求。

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流程,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层次体系,确保管理的高效性和便捷性。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针对人才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优化人才引进渠道,建立与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合作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实验室。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对青年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导,提高其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加强人才流失的管理,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留住核心科研人员。

3.优化设备资源配置针对设备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加大对设备的更新和升级力度,确保设备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建立合理的设备预约和使用制度,提高设备使用率,避免设备闲置浪费。

加强设备管理,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和保养机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三、总结在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中,管理机制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不足和设备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是亟待解决的。

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

作为创新的重要主体,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高校之间协同合作意愿不足。

高校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合作意愿不足是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首要问题。

高校之间往往存在资源、利益的争夺,难以形成良好的合作格局。

2. 体制机制不完善。

由于高校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纷和合作障碍,常规的合作机制无法满足协同创新的需求,导致现有的体制机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3. 人才培养不够符合市场需求。

当前,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还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很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端创新人才。

这对于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造成了制约。

4. 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

虽然高校在科研创新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机制,难以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制约了协同创新机制的推进。

5. 资金投入不足。

协同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之间的协同创新投入不足,资金支持不足成为制约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建设的一个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加强高校间合作交流,增进互信。

高校之间应该借鉴国际合作模式,加强交流,增进互信,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应该加大引导力度,推动高校之间的协同合作。

2. 完善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

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推动高校之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协同创新机制,包括科研经费、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制度建设。

3. 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

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

4. 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励高校与企业间的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加强科研成果的社会化利用,推动协同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5. 增加资金投入,支持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

当前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应对

当前高校教学质量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应对

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效率
总结词
通过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教学 效率和管理水平。
详细描述
高校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学方 式和管理模式。例如,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开展在 线教育、推广混合式教学模式等,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 学习效果。同时,高校还应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校园网络覆盖率和稳定性,为师生提供更好的信息 化服务。
及时反馈评估结果,持续改进
分析评估结果
对教学质量评估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影响教学质 量的关键因素和问题所在。
制定改进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具体的改进 措施和方案,明确改进目标、方法和时间安排。
实施改进
按照改进措施和方案,对教学质量进行持续改进,不 断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04
高校教学改革的建议
济发展。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要点一总结词要点二
详细描述
高校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 识、能力、素质等多方面。
高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 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知识外,还 应加强通识教育、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提 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同时,高校还应关注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需求,提供多样化的课程和学习机会,激发学 生的潜力和创造力。
责任心。
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术
总结词
高校应创新教学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技 术,提高教学效果。
VS
详细描述
高校应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 式,利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技术手 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省级重点实验室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需要及时采取对策加以解决。

一、存在的问题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存在一定的分散性和碎片化,在管理上较为单一、呆板,难以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

2.资金使用效率不高。

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在资金使用上存在浪费情况,导致资源配置不合理,影响了实验室的科研进展。

3.人才队伍建设需加强。

一些省级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引进及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导致实验室整体研究水平不高,影响了科研成果的产出。

4.科研合作机制不够完善。

部分省级重点实验室在科研合作机制上存在欠缺,缺乏良好的合作伙伴,限制了实验室科研项目的开展。

5.安全管理措施不到位。

一些省级重点实验室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隐患,缺乏完善的安全管理措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二、对策建议1.完善管理体制。

应建立健全省级重点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协调和资源整合,形成科研力量的合理集聚,推动相关管理规范化。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应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建立科学的资金使用评估机制,促进资金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应加大对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人才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

4.健全科研合作机制。

应建立多元化的科研合作机制,加强与国内外优质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促进实验室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成果的转化。

5.加强安全管理措施。

应完善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和科研活动。

三、结语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设管理问题是一个长期存在并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

在科技创新不断加快的今天,我们应加大对省级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提高管理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我国在推进省级重点实验室建设管理方面能够不断完善,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

双高校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

双高校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

双高校建设存在问题和建议问题分析问题一:资源不均衡在双高校建设中,存在着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投入存在差异,导致一些地区的高校建设相对滞后。

这种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影响了高校的整体水平和办学质量。

问题二:重复建设在双高校建设过程中,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

有些地区盲目追求高校数量,导致在同一地区相继建设了多所相似性质的高校,造成了浪费资源和低效运作的现象。

问题三: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双高校建设中,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之间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有些高校构建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符,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情况。

这样既浪费了人才资源,也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问题四:分类标准不明确在双高校建设过程中,缺乏明确的分类标准,导致某些高校定位模糊、发展方向不清晰。

这使得一些高校在招生、教学、科研等方面难以有所突破,影响了整体的办学水平和学术竞争力。

解决方案建议一:优化资源配置针对资源不均衡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来解决。

一方面,各地方政府应加大对边远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增加相关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引进,并提供相应的配套设施和环境。

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地方高校间的资源共享合作,通过合作办学、联合研究等方式,共同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议二:精细化规划和管理针对重复建设的问题,可以进行精细化规划和管理。

首先,各级政府应制定明确的高校建设规划,避免重复建设。

其次,可以通过合并与整合相似性质的高校,提高整体运作效率,减少浪费。

同时,还可以推动高校之间的协作与竞争,激发创新潜力。

建议三:加强产教融合针对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可以加强产教融合。

高校应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共同研究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同时,高校应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建议四:明确分类标准针对分类标准不明确的问题,可以明确分类标准,规范高校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国家对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提出和实施,高校作为科研创新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技术转移等重要任务。

而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对于高校科研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本文将从高校协同创新机制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高校协同创新机制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问题分析1.鼓励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中的鼓励机制还不够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措施,导致相关人员对协同创新积极性不高,不愿意投入精力和资源。

2.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在协同创新中资源配置不合理,部门之间信息闭塞,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3.组织管理不到位。

高校协同创新机制中存在一些组织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相关部门之间合作不够紧密,难以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4.创新成果转化不畅。

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取得的创新成果,由于转化机制不畅,无法快速转化为生产力,影响了创新能力的实现。

二、对策建议1.建立健全的鼓励机制。

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鼓励机制,为参与协同创新的人员提供一定的奖励和激励措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可以通过设立协同创新奖励、加大科研项目经费等方式,激励相关人员参与协同创新。

2.优化资源配置。

高校应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信息平台,实现各部门间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

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设立专门的协同创新基金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为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支持。

3.加强组织管理。

高校需要加强组织管理,建立高效的协同创新机制。

可以通过成立协同创新管理领导小组、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等方式,加强组织管理,推动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建设。

4.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

高校需要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快速实现创新成果的转化。

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等方式,畅通创新成果转化渠道,为创新成果的转化提供良好的环境。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笔者在对H学校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建设调研的基础上,针对H学校中央与地方共建项目存在的项目申报前的论证不充分、项目实施的条件不具备以及项目管理重申报、轻验收和相关管理部门的配合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申报单位在项目申报前应严格进行科学论证、加强对共建项目的检查和验收、相关部门在管理上加强配合等建议。

【关键词】共建项目实验室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实验室项目的建设可以使高校的教学、学科与科研实验平台得以系统建设,大大促进教学、学科和实验室的发展,各高校都积极争取该项目资金,以提高学校的实验室软硬件水平。

H学校自2004年至今,总共获得了中央与地方共建资金4200多万元,这些共建资金使H学校的实验室在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的建设与成效情况1、化学化工实验中心的建设与成效情况化学化工实验中心于2009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300万元,占地约6620平方米,服务全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覆盖化学工程与工艺等12个本科专业近千学生。

该中心经建设后,实验水平大幅提高,达到了省级教学示范中心水平。

仪器总台套数由408增至760,净增352台(套),所开出实验项目数由100项/年增至144项/年。

年实际实验学时可达到1567学时,实验项目开出率可达100%,800元以上设备的利用率可达21.08%,实验室的利用率为49.99%。

同时,化学化工实验中心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发挥出了很大作用,仅2012学年而言,利用项目建设成果,取得多项本科生创新实验和挑战杯竞赛奖项。

2、应用电子实验中心建设与成效情况应用电子实验中心于2009年获得中央与地方共建专项资金300万元,应用电子实验中心利用专项资金共新建实验室3个,即“PLC应用基础实验室”、“电子设计与仿真综合实验室”和“DSP与嵌入式系统应用实验室”;扩建了实验室2个,即“电路实验室”和“电工电子实验室”。

联学共建活动亮点及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

联学共建活动亮点及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

联学共建活动亮点及经验,存在问题及建议联学共建活动亮点及经验1. 亮点•多元合作:联学共建活动提供了一个多方参与的平台,各个学校、组织和个人可以共同合作,从而丰富了活动内容和形式,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

•资源共享:通过联学共建活动,不同学校之间可以共享各自的资源,如教学经验、师资力量、教育设施等,这使得活动更加丰富多样化,并提高了教学质量。

•学习互补:不同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彼此之间的学习互补。

通过参与联学共建活动,学校可以从其他学校的经验中汲取教育教学的优点,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跨学科合作:联学共建活动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跨学科思维和合作精神。

2. 经验•共识与合作:在联学共建活动中,各方应加强沟通和协商,共同确立活动的目标和方向。

只有形成共识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推动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育资源整合:联学共建活动要求各方共享各自的教育资源,因此需要建立资源整合的机制,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同时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再利用。

•师资培训与交流:通过联学共建活动,不同学校之间可以进行师资培训和交流,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这有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活动评估与改进:联学共建活动应建立评估机制,通过评估活动的效果和问题,及时调整和改进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3. 存在问题•活动组织难度大:联学共建活动需要协调各个学校和组织的合作,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资源整合、时间安排、沟通和协商等,因此组织难度较大。

•资源分配不平衡:不同学校在教育资源方面存在差异,资源分配不平衡会影响活动的公平性和可持续发展。

•沟通合作不畅:由于各个学校和组织之间的差异和利益冲突,沟通和合作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加强协商和沟通的能力。

•效果评估不够充分:目前对于联学共建活动的效果评估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

4. 建议•加强规划与组织:联学共建活动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组织者,明确活动的目标、内容和安排,确保活动的有效进行。

省市共建高校情况汇报

省市共建高校情况汇报

省市共建高校情况汇报近年来,省市共建高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省市政府和高校共同合作的产物,省市共建高校旨在促进地方高等教育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进步。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对省市共建高校的情况进行汇报,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推动这一重要工作的发展。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省市共建高校的基本情况。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有大量的高校与省市政府进行了共建合作,涉及教育、科研、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

这些高校涵盖了综合性大学、理工类院校、农林类院校、医药类院校等各个类型,形成了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共建格局。

这些高校在共建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也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省市共建高校的发展成效。

通过多年的努力,省市共建高校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方面,这些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注重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培养了大量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这些高校在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省市共建高校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实际工作中,省市共建高校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高校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机制尚不够完善、资金投入不够充分、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高等。

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以推动省市共建高校工作迈上新台阶。

最后,我们需要展望省市共建高校的未来发展。

随着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和对地方发展的支持,省市共建高校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们相信,在省市政府和高校共同努力下,省市共建高校一定能够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总之,省市共建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将继续关注省市共建高校的发展情况,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推动这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近几年来,省部共建高校工作持续开展,不断推进深化,促进了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和高等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目前,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定位不明晰,有趋同化现象;定位不全面,缺乏具体规划;定位不紧密,缺少共建特色。

因此,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应考虑学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发展目标与现实条件相匹配的问题以及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科学定位。

[关键词]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6-0166-04为了解决高等学校的布局、经费等问题,2004年后掀起了省部共建高校的高潮。

省部共建高校是指国务院部委(局)与省级人民政府(包括新疆建设兵团)共建的高校。

按主要财政来源,可以分为中央财政为主、地方财政为辅的共建高校(如“985”高校等)及地方财政为主和中央财政为辅的共建高校(如省属“211”高校等)。

按共建单位不同,可以分为教育部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国务院其他部委(局)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目前,省部共建高校一般特指教育部与省级人民政府(兵团)共建的非直属高校,共有22所。

国务院其他部委(局)与省级人民政府共建高校称之为省部共建高校(共有28所)也逐渐被大家接受。

办学定位关系到学校的方向选择、角色定位和办学特色,关系到学校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作用,关系到学校各项功能的发挥,是学校制订发展规划、方针政策,拟定各项制度的理论依据,是学校沿着正确方向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由于肩负着不同的教育任务。

省部共建高校就必须重新审视自己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从共建的角度研究自身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探索与高等教育、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省部共建高校的发展目标、服务方向和办学特色定位,要同共建的工作目标相结合,充分体现共建特色。

一、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存在的问题共建高校对办学定位均有研究和思考,定位意识较强。

从表1部分省部共建高校有关自身定位的表述可以看出,都明确提出了自身的定位,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共建高校的定位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1 定位不明晰,有趋同化现象。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很不平衡。

现代生产力多元并存及产业结构多元化的格局,决定了高等教育必然是一个多元结构系统,要求高等教育培养出适应不同区域、不同企业、不同技术岗位和不同生产力需要的多种类型、层次、规格的高级专门人才。

因此,高等教育结构必然具有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其培养目标也必然存在差异。

高校的定位要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宏观指导下,依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潜力,确定自己在高等教育系统中的位置、层次、学科领域、服务面向等涉及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要体现自己的特点、个性。

综观省部共建高校目前的定位,大部分存在着定位空泛、不明晰的情况,甚至基本相同(如新疆大学和石河子大学)。

“高水平”一词出现频率最高,其次是“国际知名”。

很多学校没有深入研究国家及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要求,缺乏对自身优劣势的深入分析和总结。

虽然大部分共建高校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但却显得对发展过程中的困难认识不足。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稳步实施,省部共建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能否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是否有一个清晰、科学的定位关系密切。

共建高校只有保持清醒头脑,在坚持现实性与超前性相统一的原则下,科学合理地确定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与服务方向,对中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思考,整体规划,才能既立足于自身实力,又不断超越自我,实现办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和办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2 定位不全面,缺乏具体规划。

高校定位包括总体目标定位、学校类型定位、办学层次定位、特色定位、学科定位、服务面向定位等多个方面。

总体目标定位是指在国内外高校中的位置;学校类型定位指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办学层次定位指培养人才的层次结构;学科定位指高校的学科结构及学科发展方向;服务面向定位包括行业面向和区域范围面向。

目前,部分省部共建高校的定位不太全面,总体目标、类型层次等方面表述较多,而在办学特色、学科及服务面向方面涉及较少,或虽然有所涉及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规划。

3 定位不紧密,缺少共建特色。

从目前各省部共建高校的定位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并未从省部共建的角度来进行明确定位。

虽有部分高校提及了省部共建,但在具体的规划中仍以普通高校或“211工程”学校的身份进行定位,未能突出学校的“共建”特色。

省部共建高校主要分布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是起区域示范作用的高校,同时还在国家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特殊使命。

省部共建高校与“211工程”高校也存在着区别:“211工程”是面向全国,侧重点在于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国家高等教育水平,加快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省部共建工作则是主要面向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兵团)以及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等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目的是促进高等教育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异,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

因此,省部共建高校应紧扣自己在共建工作中的角色地位和特殊使命来准确定位,在自身的定位和发展规划中明确体现共建工作的目的。

二、省部共建高校科学定位的方向剑桥大学前校长艾利森·理查德说:不同类型层次的大学有不同的作用。

一个国家需要一些世界一流大学,但绝不需要所有大学都变成一流大学。

因此,对于省部共建高校来说,要跳出“高、大、全”的目标定位误区,精心谋划学校改革与发展,建设特色鲜明的大学。

1 应考虑共建高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位置与作用。

教育部之所以针对中西部无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自治区以及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来设置和部署省部共建和重点支持的高校,目的就是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高等教育结构,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其他有关部委与高校合作共建也是为了互利共赢。

因此,省部共建高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

共建高校在为自身定位之时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将自己放置在区域乃至全国高等教育体系当中来研究和确立自身的定位。

既要考虑在全国高等教育体系中自身所处的位置以及这一位置所代表的优劣势、成因、危机、潜力等等,也要注重作为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龙头”所担负的责任与困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在对上述两方面充分研究和考虑的基础上,正确定位,发挥共建高校在区域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点建设与示范带动作用。

2 应考虑共建高校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发展中的位置与作用。

省部共建高校的另一使命,是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促进高校与地方和行业的共同发展。

因此,共建高校在定位上要注重地区特色化或行业特色化,一方面,在服务方向上要体现出为区域和行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紧密结合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开展科学研究,积极参与区域和行业创新体系建设,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办学特色定位上要体现出学校文化与地域文化、行业文化的融合,坚持地区特色化或行业特色化发展战略。

3 应考虑共建高校发展目标与现实条件相匹配的问题。

确立大学办学目标定位,要考虑到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先行作用和教育投资具有的周期性长的特点。

选择的定位目标应该是积极的,能确保大学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持与知识储备,同时,要考虑实现定位目标所必备的社会物质条件、高校现有的发展基础与可能的发展环境及保障。

如果不顾客观环境和自身条件,一味注重学校规模的扩大与层次的提高,在专业及学科上贪多求全,迁就生源质量,降低培养规格标准,这样大学办学目标不但不能实现,反而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等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省部共建高校大都处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地域环境和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在办学定位上更应注重考虑自身及所处地区的现实条件,不能照抄照搬发达地区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定位,脱离学校的实际水平和现实条件,盲目追求“高、大、全”。

而应以冷静务实的心态,摸清学校的家底,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准确定位。

4 应考虑共建高校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的问题。

大学办学定位首先应当具有源于实际的现实性,并立足现实,服务当前,尽可能地满足现实需要。

然而,现实又是未来的基础和起点,长远目标是近期目标的导向与动力,因此大学办学定位不能完全拘泥于现实,停留在眼前,不能过分强调现实条件及短期需要,而应超越现实,把握学校发展变化的趋势。

省部共建高校在定位时应将自己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与地方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的近期目标和远期规划联系起来,既要注重短期内自身与地方发展需要,同时更要清醒、敏锐、准确地洞察时代的发展趋势,注重研究高校与地方和行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科学定位。

三、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的对策建议省部共建高校办学定位的前提是确定自己的角色和特点,找出优势和劣势,然后确定本校独特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发展思路、方向、目标以及措施,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

1 追求卓越与脚踏实地相结合的目标定位。

办学目标是大学的奋斗目标或努力方向。

大学办学目标定位就是要确定其在所属大学系统中处于或将处于的位置,这是一种纵向的办学定位。

大学在选择和确定体现其发展需要的目标时,通常会定得高一些。

其目的是为大学发展确定一个自我超越的努力方向,增强大学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从而促进大学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大部分省部共建高校将办学目标定位为“国内一流”或“高水平”,应是较为科学的。

争创“国内一流大学”或者“高水平大学”的目标,不仅为学校提供了一个追求卓越的参照目标,同时也为全校师生树立了一种追求卓越的具有凝聚人心、形成向心力的学校精神。

而另一方面,共建高校的目标定位又需脚踏实地,从学校实际出发,决不能不顾现实,盲目追求“高、大、全”。

周文斌认为:“冲击国内一流,也就是实现学校综合实力达到全国前五十名的目标,这是许多省部共建或省级重点大学跳一跳能摸到的。

地方高校要发展好就必须跳出自己所在的地域范围,站在全国性的高度来看自己的发展,既要有放眼全国的战略眼光又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扎实提高学校的教学科研水平。

”他同时也提出:“地方高校的发展要始终保持两重性。

要有高的标准、广阔的眼光,敢于参与;还要具备务实的态度,明确定位,服务地方发展。

”2 以本、硕培养为主的类型和层次定位。

省部共建高校多为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性大学或行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在办学类型上多属于以本科生、硕士生为主,同时也培养少量博士生、专科生的教学研究型或教学型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