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
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个问题
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几个问题驻马店市基础教研室柴祥德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1、课程含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2、课程内容: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3、课程定位:第一,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规定的,纳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课程门类,是义务教育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平均每周3课时,高中三年270学时,共23个必修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1 5个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
第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
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其独立性,不是其它学科的附庸。
不是任何学科的补充和延伸,也不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外活动。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和价值的独立的课程。
4、课程基本理念:(1)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发展。
(2)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
(3)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课程性质:(1)经验性。
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
河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9.30•【字号】•【施行日期】2021.09.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等三部门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为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作,落实《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教财〔2021〕3号)要求,现就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有关工作通知如下:一、主要目标2021—2025年,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满足学生入学需求,义务教育阶段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进一步降低;学生寄宿需求基本得到满足,学校教学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数字校园建设全面完成,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升;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加强,良好的育人氛围更加浓厚。
二、基本原则(一)聚焦重点,科学规划。
围绕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薄弱环节和人民群众关切的突出问题,根据人口流动变化趋势提前研判学位供需变化,坚持城乡并重,科学合理规划学校布局。
(二)巩固完善,提升质量。
坚持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与优化提升办学能力相结合,优先满足教育教学和生活基本需要,更加注重学校办学质量提升。
(三)省级统筹,有序推进。
省级统筹相关资金和项目,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和任务。
地市和县级要结合实际,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序推进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主要工作(一)重点补齐农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短板。
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试行)的通知》(豫政办〔2016〕129号)的要求,补齐影响学校教学、生活和安全的基本办学条件,到2025年,义务教育学校不再存在办学条件缺口。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通知(2001年11月19日)教基〔2001〕28号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经国务院同意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我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起进行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
现将供实验区使用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研究,并根据实验区的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到我部基础教育司。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要求,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
课程设置应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⒈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⒉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2024年课改的教学计划8篇
2024年课改的教学计划8篇课改的教学计划篇1一、主要内容及教材重点、难点1、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2、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3、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二、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1、知识和能力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
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具体措施根据x年级学生实际与个人的目标,抓住新课程理念的一个点谈本学期的具体措施。
1、合作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提高学生做小老师的兴趣及自学水平,也有利于优良班风的形成、发展;学生仍然按照上学期分好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鼓励合作与探究,合作作业以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河南省课程计划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年课时总数
910
910
1050
1050
105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试行)的有关说明
课程设置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地方课程的开设:1——2年级:书法艺术。3——6年级:书法艺术、综合(省情、礼仪)。7——9年级:书法艺术、综合(省情、礼仪)。
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试行)
课程门类
年级
九年课时及比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时
所占比例
品德与生活
2
2
766
8.04%
品德与社会
3
3
3
3
思想品德
2
2
2
历史与生活
4
4
4
412
3.98%
科学
3
3
3
3
3
3
4
762
8.00%
语文
7
7
6
6
6
6
6
6
5
1915
20.11%
数学
4
4
4
4
4
4
5
5
5
1355
14.23%
外语
2
2
2
2
4
4
5
新课标来了,一线教师该如何面对
新课标来了,一线教师该如何面对作者: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年第10期李桂荣,河南大学教育学部专任教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常务理事、教育学分会理事,河南省教育学会教育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河南大学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牵头导师,河南省教育家书院和中原名师工作流动站指导教师。
编者按:新时代呼唤新课程,新课程需要新课标。
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及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之后,2022年4月,教育部又印发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并在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至此,基础教育将在新课标指引下全面进入培养时代新人的高质量发展时代。
相较于2011年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标准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创新导向,突出立德树人、核心素养、学业质量、学科实践、课程内容结构化等。
这些环环相扣的新思想、新要求,成为新时期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标,每一位一线教师都需要深入领会并自觉践行。
在《本期关注》,我们邀请河南大学李桂荣教授担任主持,和教学名师、年轻教师一起围绕这些改革重点,展开对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讨论,旨在贴近实际,引导一线教师重视课标的变化,并积极响应,主动作为,将新课标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义务教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关键作用。
拥抱新课标,我们该有怎样的新姿态主持人:《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之前,指导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和课程实施的是200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各科课程标准。
今年4月,教育部同时发布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这对于义务教育来说意味着什么?郑美玲(郑州外国语学校,中原教学名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同时革新,意味着我们将迎来一场范式层面的教育变革。
国家在课程方案层面,完善了培养目标,优化了课程设置,细化了实施要求;在课程标准层面,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
河南中学新课程改革计划4
河南中学新课程改革计划2007年7月河南中学新课程改革计划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课程改革主要体现于:改变过去偏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过去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去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积极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根据上级领导关于新课程改革工作的精神,我校拟订了以下新课改工作计划:一、校领导高度重视这次课改实验,把它看作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挑战。
校领导决心通过这次课改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成立了校领导负责的课改领导小组,加强了对实验的领导、指导、培训、宣传和科研力度,自觉地形成一把手工程。
把学习放在首位,包括课改理论学习、方针政策的学习,特别是要学习“纲要”“课程标准”,学习课改的前沿信息,学习外地成功经验。
要站在改革的前沿抓课改,我们的课改实验一定要在教育理论的支撑下进行。
第二位的就是抓实践,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
我们努力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二、加强学习,抓培训,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让教师学后再实践。
无论是行政领导,或是一线教师,必须在宏观上把握课改的全貌,把握课改的走向。
拿出一定比例的时间来进行培训。
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这次课改的关键,为此,我校主要从四方面教师的培训学习。
一是“纲要”的学习;二是“课程标准”的学习;三是“教材”的学习;四是课改信息的学习。
三、大胆实践,帮助师生进入新角色。
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的通知
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的通知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渑池县教育体育局文件渑教体字〔2009〕131号★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的通知各乡(镇)中心学校,局直各初中、小学: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的通知(教基〔2009〕657号)和三门峡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全省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三教文〔2009〕250号)精神,为科学安排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结合我县实际,特统一制定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表(试行),望各乡校认真遵照执行。
同时,各乡校要按照《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试行)》(附件1)安排课程表。
班会、安全课、文体活动、团队活动、读书活动等纳入自习课和课外活动课中;大课间必须组织学生进行长跑、广播操、眼保健操活动;教师不得占用自习时间。
县教体局将对各乡校落实情况进行抽查,若发现问题,一经查实,将严肃处理。
附件:1、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试行)2、渑池县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表(试行)渑池县教育体育局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附件2:渑池县义务教育阶段作息时间表(试行)表1渑池县走读制小学夏季作息时间表表2渑池县走读制小学冬季作息时间表表3渑池县寄宿制小学夏季作息时间表表4渑池县寄宿制小学冬季作息时间表表5渑池县走读制初中夏季作息时间表表6渑池县走读制初中冬季作息时间表表7渑池县寄宿制初中夏季作息时间表表8渑池县寄宿制初中冬季作息时间表表1:渑池县走读制小学夏季作息时间表(参考)一、二年级三-六年级上午:上午:早读:7:50-8:20早读:7:50-8:20第一节:8:30-9:10第一节:8:30-9:10第二节:9:20-10:00第二节:9:20-10:00大课间:10:10-10:40大课间:10:10-10:40第三节:10:40-11:20第三节:10:40-11:20放学:11:20自习:11:30-12:00放学:12:00下午:下午:预备:2:50预备:2:50第四节:3:00-3:40第四节:3:00-3:40第五节:3:50-4:30第五节:3:50-4:30大课间:4:40-5:10大课间:4:40-5:10放学:5:10第六节:5:10-5:50课外活动:6:00-6:30放学:6:30(注:夏季作息时间从每年“五一”节后启用)表2:渑池县走读制小学冬季作息时间表(参考)一、二年级三--六年级上午:上午:早读:7:50-8:20早读:7:50-8:20第一节:8:30-9:10第一节:8:30-9:10第二节:9:20-10:00第二节:9:20-10:00大课间:10:10-10:40大课间:10:10-10:40第三节:10:40-11:20第三节:10:40-11:20放学:11:20自习:11:30-12:00放学:12:00下午:下午:预备:1:50预备:1:50第四节:2:00-2:40第四节:2:00-2:40第五节:2:50-3:30第五节:2:50-3:30大课间:3:40-4:10大课间:3:40-4:10放学:4:20第六节:4:20-5:00课外活动:5:00-5:30放学:5:30(注:冬季作息时间从每年“国庆节”节后启用)表3:表3渑池县寄宿制小学夏季作息时间表(参考)一、二年级三-六年级早上:早上:起床:7:00起床:7:00早饭:7:10-7:40早饭:7:10-7:40上午:上午:早读:7:50-8:20早读:7:50-8:20第一节:8:30-9:10第一节:8:30-9:10第二节:9:20-10:00第二节:9:20-10:00大课间:10:10-10:40大课间:10:10-10:40第三节:10:40-11:20第三节:10:40-11:20放学:11:20自习:11:30-12:00放学:12:00下午:下午:预备:2:50预备:2:50第四节:3:00-3:40第四节:3:00-3:40第五节:3:50-4:30第五节:3:50-4:30大课间:4:40-5:10大课间:4:40-5:10放学:5:10第六节:5:10-5:50课外活动:5:50-6:30放学:6:30晚上:7:30-8:10(注:夏季作息时间从每年“五一”节后启用)表4:渑池县寄宿制小学冬季作息时间表(参考)一、二年级三-六年级早上:早上:起床:7:00起床:7:00早饭:7:10-7:40早饭:7:10-7:40上午:上午:早读:7:50-8:20早读:7:50-8:20第一节:8:30-9:10第一节:8:30-9:10第二节:9:20-10:00第二节:9:20-10:00大课间:10:10-10:40大课间:10:10-10:40第三节:10:40-11:20第三节:10:40-11:20放学:11:20自习:11:30-12:00放学:12:00下午:下午:预备:1:50预备:1:50第四节:2:00-2:40第四节:2:00-2:40第五节:2:50-3:30第五节:2:50-3:30大课间:3:40-4:10大课间:3:40-4:10课外活动:4:10-4:50第六节:4:10-4:50放学:4:50课外活动:5:00-5:40放学:5:40晚上:6:30—7:10(注:冬季作息时间从每年“国庆节”节后启用)表5:渑池县走读制初中夏季作息时间表(参考)上午:早读:7:40-8:10第一节:8:20-9:00第二节:9:10-9:50大课间:10:00-10:30第三节:10:30-11:10第四节:11:20-12:00放学:12:00下午:预备:2:20第五节:2:30-3:10第六节:3:20-4:00大课间:4:10-4:40第七节:4:40-5:20自习:5:30-6:00课外活动:6:00-6:30(注:夏季作息时间从每年“五一”节后启用)表6:表6渑池县走读制初中冬季作息时间表(参考)上午:早读:7:40-8:10第一节:8:20-9:00第二节:9:10-9:50大课间:10:00-10:30第三节:10:30-11:10第四节:11:20-12:00放学:12:00下午:预备:1:20第五节:1:30-2:10第六节:2:20-3:00大课间:3:10-3:40第七节:3:40-4:20自习:4:30-5:00课外活动:5:00-5:30(注:冬季作息时间从每年“国庆节”后启用)表7:表7渑池县寄宿制初中夏季作息时间表(参考)早上:起床:7:00早饭:7:10-7:30上午:早读:7:40-8:10第一节:8:20-9:00第二节:9:10-9:50大课间:10:00-10:30第三节:10:30-11:10第四节:11:20-12:00放学:12:00下午:预备:2:20第五节:2:30-3:10第六节:3:20-4:00大课间:4:00-4:30第七节:4:30-5:10自习:5:20-6:00课外活动:6:00-6:30晚自习:第一节:7:30-8:10第二节:8:20-9:00(注:夏季作息时间从每年“五一”节后启用)果园中学冬季作息时间表早上:起床:7:00早饭:7:00-7:30上午:早读:7:40-8:10第一节:8:20-9:00第二节:9:10-9:50大课间:10:00-10:30第三节:10:30-11:10第四节:11:20-12:00放学:12:00下午:预备:1:20第四节:1:30-2:10第五节:2:20-3:00大课间:3:10-3:40第六节:3:40-4:20自习:4:30-5:00课外活动:5:00-5:30晚自习:第一节:6:30-7:10第二节:7:20-8:00(注:冬季作息时间从每年“国庆节”后启用)。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1.03.18•【字号】教基〔2021〕92号•【施行日期】2021.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意见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基〔2019〕16号)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中小学实验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构建具有河南特色的现代化实验教学体系。
通过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各个环节,完善实验教学评价体系和督导考核机制,形成各级领导重视实验教学、教师勤于实验教学、中小学生乐于实践实验的局面,推动实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到2023年底,全省中小学实验仪器装备、实验教师配备、经费投入保障等达到国家或省定要求,基础实验开出率达到100%,拓展性实验开出率不低于45%。
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达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满足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培养要求。
二、主要措施(一)构建完备实验教学体系1.普及基本实验。
各地各校要按照教育部制订的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和操作指南,制订具体实验教学计划,按计划组织开展实验教学,做到应做实验、已做实验、实验教师、实验时间、实验效果等有关内容有据可查,强化过程和实践,增强体验和趣味,有条件的学校应逐步采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全面监管实验教学各个环节。
2.拓展创新实验。
不断更新观念,探索多层次、多元化的实验教学新路径。
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结构,精选实验内容,根据基础知识特点,分层次设计实验课程,构建多维度实验教学体系。
在契合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开发多形式的学生探究、创新、综合性分组实验。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3.12.23•【字号】教基〔2023〕426号•【施行日期】2023.12.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基〔2023〕426号各省辖市、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厅直属实验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材〔2023〕2号)等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省教育厅制定了《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贯彻执行。
2023年12月23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管理职责第三章设置与开发第四章审议与审核第五章实施与评价第六章监测与修订第七章保障机制第八章附则附件河南省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全省中小学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水平,充分发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通知》《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试行)》《河南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2021年修订)》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中国家课程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开发、设置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指根据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规划,组织开发、设置的课程。
普通高中不设地方课程。
1992年以来,由于领导的变更,胡爱民主持侯寨学区的工作
第一章基本情况侯寨乡地处郑州市西南郊,面积82km2,共有27个行政村,125个自然村,183个村民组,人口44037人(其中农业人口41937人)。
郑密路、高等级环城路穿境而过,西南绕城高速公路正在修筑之中,交通便利,矿产资源丰富,但由于资金、技术等条件的限制还未完全开发。
侯寨乡现是一个农业大乡,乡政府近几年大力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林果业、养殖业、建材业已初具规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525元。
全乡共有20所小学,3所中学。
小学共有155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228人,平均每班33.7人;中学共有5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428人,平均每班60人。
全乡现有公办教师41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252人,学历符合规定的教师251人,学历达标率99.6%,1990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中学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的教师158人,学历达标率100%,1993年以来新补充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中小学高学历教师(小学大专以上、中学本科以上)逐年增加,截止2002年底,小学高学历教师达30.3%(本科6人、大专71人),中学高学历教师达27.7%(本科39人)。
1992年以来,由于领导的变更,胡爱民主持侯寨学区的工作。
学区建立健全、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对学校考评积分制度,充分调动了学区、学校、教师各方面的积极性,侯寨教育开始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教育教学发生了质的变化。
教学管理方面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
用人制度上采用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开始实行了校长、教师聘任制度。
教学质量从1993以后一年一个台阶稳步上升,1996年至2002年侯寨一、二中的升学率稳居二七区初中教育之首。
改变教学条件方面,全乡中小学实现了楼房化。
第二章组织机构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中心学校(原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学区)的管理,分行政、党务两大块工作。
行政职务由主任、副主任组成。
从1987年1月1日——2002年12月1987年学区党组织称中国共产党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学区党支部,从1995年10月开始随着学区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党员的增加,学区党支部升格为中国共产党郑州市二七区侯寨学区总支委员会,学区总支领导更换表:第三章教学工作一、学制1987年至今中、小学一直试行的是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六三”学制,即初中三年,小学六年。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方案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方案密山市兴凯湖乡中学一、实验的背景和目的:(一)、实验背景:1、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是适应国家课程改革的需要。
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建国以来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展开。
我校所在密山市被确立为全国五百个省级实验区,并承担了国家课程标准及新教材使用、地方课程研发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验研究工作。
我校是实验校之一,有责任、有义务承担、参与课程改革实验研究。
2、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都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通过改革基础教育课程,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
我们应清醒认识到,在“应试教育”下我国课程管理大一统,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对实施素质教育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如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也是能否真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
3、开展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是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的需要。
新课改改变了“应试教育”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而是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打破了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狭窄的课程定位,而更关注了学生“全人”的发展,这一转变,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培养出高素质的接班人,这是摆在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严峻课题。
只有实施新课改,勇于创新,大胆实践,深入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才能达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目的。
(二)、实验目的1、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探索各科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刘庄小学课程实施计划
课程实施计划2017-2018学年单位:开封市刘庄小学时间:2017.9刘庄小学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的精神,确保我校小学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全面深入实施,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计划。
一、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1、均衡设置课程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均衡设置课程,各门课程比例适当,并可按照地方、学校实际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适度调整,保证学生和谐、全面发展;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科知识的内在关系,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结合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门类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
2、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
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
设置综合课程。
一至二年级设品德与生活课,三至六年级设品德与社会课,旨在适应儿童生活范围逐步从家庭扩展到学校,不断丰富社会经验以及社会性逐步发展;三至六年级设科学课,旨在从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一至六年级设综合实践课,旨在丰富学生的艺术经验,发展感受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综合实践活动。
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
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和2024年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
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和2024年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24.09.19•【字号】教师函〔2024〕604号•【施行日期】2024.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25年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和2024年项目结项工作的通知教师函〔2024〕604号各有关高等学校:为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持续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省教育厅继续指导各高等学校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工作。
现就2025年项目申报和2024年项目结项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工作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实际,聚焦教学和人才培养改革重大命题,通过深入开展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加强教师教育学科队伍建设,促进特色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师范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2025年项目设置及经费支持1.河南省2025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课题研究项目建设包括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两类。
重点项目研究期限为2年,一般项目研究期限为1年。
2.从2025年起,批准立项的重点项目,省教育厅按照3万元/项的标准给予课题研究专项经费资助;批准立项的一般项目,所需研究经费由课题研究组自筹解决。
鼓励具备条件的高校在项目研究经费上给予支持。
3.省教育厅委托省级教师教育研究机构开展的调查研究,不再设置委托(或招标)课题,纳入本次项目申报管理,择优进行立项。
三、2025年项目申报限额及有关要求1.省教育厅综合考虑各高校办学基本情况、教学改革实施成效、承担教师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任务量等因素,综合下达各高校申报限额(各高校申报限额见附件1)。
2.结合我省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急需,优先支持高等学校围绕弘扬教育家精神、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教师资格制度改革、紧缺学科教师培养等重点工作开展调查研究。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与实施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专业委员会王德增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产生的背景1.国际教育改革大潮的荡击美国:自然与社会研究、设计学习、社会参与性学习英国:设计学习法国:综合学习日本:综合学习时间台湾省:综合活动2.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改变的诉求-----创新型人才培养3.改变儿童青少年生存、生活状态的需要。
儿童的生活充满探究的乐趣、奇思妙想、智力发育在经验和体验中实现。
从书本到现实生活从屋子里到大自然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1.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有待完善的定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注重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实践性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定位: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的,纳入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课程门类,是义务教育3-9年级和普通高中阶段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
平均每周3课时,高中三年270学时,共23个必修学分,研究性学习活动三年共1 5个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与其它课程一样,具有其独立性,不是其它学科的附庸。
不是任何学科的补充和延伸,也不是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的课外活动。
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具有特定教育功能和价值的独立的课程。
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
2
2
2
2
4
4
5
725
7.61%
体育
5
5
3
3
3
3
976
10.24%
体育与健康
2
2
2
艺术(或选择音乐、美术)
4
4
3
3
3
3
2
2
2
综合实践
3
3
3
3
3
3
3
906
9.51%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4
4
3
3
3
3
3
3
3
1009
10.59%
周课时安排
26
26
30
30
30
30
34
34
34
274
年课时总数
910
910
1050
1050
1050
1050
1190
1190
1122
9522
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试行)的有关说明
课程设置体现义务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地方课程的开设:1——2年级:书法艺术。3——4年级:书法艺术、综合(省情、礼仪)。7——9年级:书法艺术、综合(省情、礼仪)
河南省义务教育课改实验区课程计划(试行)
课程门类
年级
九年课时及比例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总课时
所占比例
品德与生活
2
2
品德与社会
3
3
3
河南省地方课程设置方案
河南省地方课程设置方案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的通知教基[2002]517号各省辖市教育局:现将《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印发给你们,并定于2003年秋季开学后在国家和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试行,请结合本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实际组织试行。
在试行过程中的经验及存在的问题,请及时上报我厅。
附件: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二OO二年十月二十五日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为适应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与推广工作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结合我省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实际,制定本方案(试行)。
一、地方课程的目标1.地方课程开发与管理的目标——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建立和完善我省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提高我省基础教育质量。
——加强课程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学生社会生活的联系,优化义务教育的课程结构。
——推动全省基础教育课程研究、课程管理和课程开发队伍的建设,提高地方课程管理与课程开发的能力。
2.地方课程的教育目标——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学生热爱河南、振兴河南的责任感、使命感。
——拓展学生知识领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促使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培养社会生活能力,形成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地方课程是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有效增强对地方的适应性,突出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1.系统性原则根据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遵循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在义务教育阶段九年一贯整体设置地方课程。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成长的需要和认知规律,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由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渐增加课程门类和安排教学内容。
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定稿【范本模板】
附件:4河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义务教育阶段讨论稿)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河南省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加强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工作,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有效实施,提高课程实施质量,针对性地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是由国家设置、由地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
(一)具有如下性质:1、注重“实践”.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动手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越、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突出“开放”。
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评价具有开放性。
3、强调“自主"。
综合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
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关注“生成”。
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这是由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取向所决定的。
每一个班级、每一所学校都有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每一个活动开始之前都有对活动的周密设计,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性的一面.但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却是生成性,这意味着每一个活动都是一个有机整体,而非根据预定目标的机械装配过程。
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目标不断生成,新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生成性的集中体现。
河南学校课改介绍
河南学校课改介绍第一篇:河南学校课改介绍2012年对于河南学校是重要的一年,旗教育局基于各方考虑,决定委任(职务)王军同志为河南学校校长,一位校长对一所学校的作用举足轻重,自此,河南学校进去了全新的时期。
王军校长走马上任后,看到学校各方面工作裹足不前的处于落后局面后心急如焚,不寻求改革创新就只有死路一条!在经过一系列调研考查后决定从学校中心工作改革。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学校决定从校园文化建和课堂教学入手,校园文化建设和教学改革双管齐下:经过校委会研讨一致决定首先要建设符合河南学校自身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只有有了自身的校园文化才可以把全体师生紧紧凝聚在一起,群策群力,有了这样的指导思想,学校立刻付诸实施,在食堂的围墙上布置了培养好习惯的标语,在学生宿舍张贴了弟子规,每个班都设“经典诵读”课程,以便学生耳濡目染养成好习惯、学习好品德、成就好人生。
其次,以王军校长为首的校领导深入课堂调研,发现广大教师虽然有课改的意识,但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还在“穿新鞋,走老路”,课程改革流于形式,穷则思变,变则思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随即召集校委会、教研组长以及课改积极分子共同商讨如何改掉已陷入瓶颈的传统课堂模式。
通过多次商讨研究,征求广大代课教师意见,决定由学校骨干教师卜占秀担当课题组长的重任,申请了“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研究”,这个课题在2012年11月正式立项,由语文组率先试验,校领导、课题组长在试验期间深入课堂指导。
一边试验,一边反思,通过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互帮互学等教研方式让课改教师提升自身能力,在2013年末,语文组全体教师在课堂中都可以体现”少教”和“多学”的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的全过程都可以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校领导以及全体语文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课改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河南学校在课改的路上也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就在课改之花在河南学校铺枝散叶之时,乌审旗教育局领导高瞻远瞩决定全旗区域推进课程改革,有了旗教育部门的支持,课改之潮如春风化雨,浇灌着河南学校的“课改之花”,我们学校的“少教多学”与“捆绑评价”不谋而合,从此课程改革辐射到了学校各部门,全校教师都甩开膀子投身于课改之中并迅速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