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园林史第二部分 第10单元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州园林的古典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境美的体现
在园林中,不论是近景还是远景,高大的楼台还是小巧的 亭榭,全部袒露,一览无余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含蓄、深 远。我国古典园林吸收了中国画含蓄有致的创作方法,反 对一览无余,主张“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愈露先藏的抑景手法。它介于隔和透之间,园内景物之 间互为联系,同时又互为掩映。这样,就能构成层次丰富、 境界深幽、情趣无穷的城市山林胜景。如苏州拙政园,其 藏露得宜,平中见奇。进门是一座假山,挡住视线是为藏。 穿过山洞,至远香堂南的山池,主景隐约可见,是半藏不 露。至远香堂,主景映人眼帘,是为露。这样就能使园内 景观层次丰富、意趣无穷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借助于具体的景观——山、水、花木、 建筑所构成的风景来传达意境的信息,而且还运用园名、景题、 刻石、匾额、对联等文字方式表达、深化意境的内涵。
表达意境的手法:状写、比附、象征、寓意、点题。 表达意境的范围:情操、品德、哲理、生活、理想、愿望、 憧憬等。 游人不仅看到景物,还不断激发情思和联想。
苏州园林之廊桥
在园林中,或登上亭、台、楼、阁、榭,可观赏堂、山、 桥、树木…… 或在堂、桥、廊等处可观赏亭、台、楼、 阁、榭,在一个景点可以看到另一个景点,完美的处理空 间的美。此为对景。
亭、台、楼、阁、轩、榭、廊、桥等,配合山水花木,曲径 通幽,组成不同的园景,体现情趣各异的诗情画意。
苏州园林之花木
虚与实、动与静、因与借、真与假、有限与无限、有法与无 法等种关系如此,则把园内空间与自然空间融合和扩展开来。 通过墙体的黑与白来达到山水画中虚与实的对比。
苏园的山水完美结合
借景可分为:1,近借。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2, 远借。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 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3,邻借。在园中 欣赏相邻园林的景物。4,互借。两座园林或两个景点之 间彼此借资对方的景物。5,仰借。在园中仰视园外的峰 峦、峭壁或邻寺的高塔。6,俯借。在园中的高视点,俯 瞰园外的景物。7,应时借。借一年中的某一季节或一天 中某一时刻的景物,主要是借天文景观、气象景观、植物 季相变化景观和即时的动态景观。
拙政园听雨轩庭院
拙政园与谁同坐轩
《楚辞 ·渔父》
屈原被放逐时,有渔 父问为何被怀王放逐, 屈原答:“举世皆浊吾 独清,举世皆醉吾独醒, 是以见放。”于是渔父 就笑唱一曲: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 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 濯吾足。
于是有 沧浪亭 网师园 濯缨水阁
沧浪亭园门
意境是中国古典 美学中重要并独 特的范畴,古典 园林意境则是意 境创造的典范。 正是对意境的不 断追求与创造, 才是中国古典园 林艺术区别于其 他园林体系而傲 立于世界园林之 林的原因。
清 ·钱咏《履园丛话》:“ 造园林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 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最忌错杂,方成佳构。”
园林空间序列的安排,通常有前奏、起始、主题、高潮、转 折、结尾形成内容丰富多彩,整体和谐统一的连续流动空间, 如诗文佳作一般有着严谨精练的结构,序列中往往可见对比手 法、悬念手法、欲扬先抑的手法等等。这与文人士大夫的抱负 和追求,以及直接参与造园密不可分。
贰 第10单元 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分析
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中,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即 “生境”、“画境”和“意境”.
首先是“生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模山范水,取 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 全园生动。
其次是“画境”,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即将自然和生活 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 高于自然”.
苏园中拙政园的藏显有致
虚实结合。中国画家常用“密不透风,疏可走马”来说 明疏密、虚实关系在绘画构图中的重要性。园林景物的 布置,也要注意有疏有密,有虚有实,使之形成鲜明的 对比。在空间处理上,闭合是实,开敞是虚。虚虚实实, 变幻莫测,可以加强艺术效果。
注重虚实对比。在园林中虚与实常表现为山为实,水面为虚;近景为实, 远景为虚;景物为实,倒影为虚等许多景致的对比;而在山水画的画面 上,景物是实,空白是虚;黑是实,白是虚;有色为实,无色为虚。
文 征 明 绘 拙 政 园 园 景
小 飞 虹
--
古典园林的意境美营造的方式
在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意境营造上的典型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欲露而藏,含蓄有致--藏露得宜,平中见奇 2.实中求虚、虚实相生-建筑布局虚实相生,有助于意境的提升 3.比德畅神、人化景物--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深化园林意境
意境的文化内涵
注重天人合一观念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追求诗画意境
取自然之精华
诗画的情趣
中国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园林常 常把前人诗文的某些境界、场景具体形象地反映出来,或者运 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园林规划布局常常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段,使得园林 设计有很多类似文学艺术的结构。
崇尚自然一直是封建知识分子的精神寄托。 晋 ·陶渊明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 —— 辋川别业 杜甫 —— 浣花溪草堂 白居易 —— 庐山草堂 文征明 —— 绘《拙政园图》作《王氏拙政园记》 石涛 —— 片石山房 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与园林中的“步移景异”密不可分。 园林中每一个局部,当游人视点固定时与绘画静态构图相 似,但游人从进园开始,随着游览路线从一个局部走向另一 个局部,移步换景,有隐有显。这种景接景连续出现的风景 布局,属于动态连续风景构图,与中国画动态视点构图基本 一致。
最后是“意境”,即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 “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极重要的内容。创作者 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在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 赏者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
诗人王昌龄在《诗格》一文中提出“三境”来评山水诗。 物境 —— 只写山水之形。 情境 —— 能籍景生情。 意境 —— 能托物言志。
苏州园林之匾额、楹联、诗文、碑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