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诵读: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古诗
![枫桥夜泊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812af8ee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5e.png)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精确而细腻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下面小编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关于枫桥夜泊古诗相关文章,供参考。
枫桥夜泊古诗1fēng qiáo yè bó枫桥夜泊zhāng jì张继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月落乌啼霜满天,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姑苏城外寒山寺,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这首七绝,是大历诗歌中最著名之作。
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这二句既描写了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乌啼钟鸣。
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
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唐诗三集合编》“全篇诗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说出。
”《碛砂唐诗》:“‘对愁眠’三字为全章关目。
明逗一‘愁’字,虚写竟夕光景,辗转反侧之意自见。
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
![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4fe83281c758f5f71f6776.png)
思乡古诗《枫桥夜泊》原文及赏析诗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唐代:张继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赏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全诗抓住一个“愁”字展开。
如果说“月落乌啼霜满天”多少透示着凄清悲凉,那么“江枫渔火”难道不给诗人一点光明与温暖吗?然而,“对愁眠”却凸现在人们面前。
枫桥夜泊古诗快速记忆
![枫桥夜泊古诗快速记忆](https://img.taocdn.com/s3/m/e3f3fbc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e.png)
枫桥夜泊古诗快速记忆
要快速记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理解整体情境: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主题,它描绘了一
位旅人夜晚停泊在枫桥上的情景。
2.分行记忆:将整首诗分为四行一组,每组记忆一遍,逐
渐熟悉每一组的内容。
3.关键词联想:将每行中的关键词与形象、声音、感觉等
联想在一起,以帮助记忆。
例如,“月落“联想到夜晚、明月
;“乌啼“联想到乌鸦的声音等。
4.反复朗读:反复朗读整首诗,尽量准确地模仿诗人的语
调和节奏,帮助记忆并加深印象。
以下是《枫桥夜泊》的全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希望以上方法能帮助你快速记忆《枫桥夜泊》这首古诗。
记忆时可以结合自己的方式和习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
![枫桥夜泊古诗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7e3818659eef8c75ebfb31e.png)
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
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
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
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
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枫桥夜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枫桥夜泊》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c50b425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e.png)
枫桥夜泊体裁:诗题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名字:张继年代:唐代描述:张继(约715~约779)字懿孙,汉族,襄州人(今湖北襄阳人)。
唐代诗人,他的生平不甚可知。
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的进士。
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洪州(今江西南昌市)盐铁判官。
他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对后世颇有影响。
但可惜流传下来的不到50首。
他的最著名的诗是《枫桥夜泊》。
翻译: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原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姑苏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赏析一: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
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也包括张继。
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舟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客子,使写下了这首意境清远的小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此诗细致地地描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景、情、声、色于一体。
此外,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漂泊无依的无奈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经典代表作之一。
赏析三:艺术特色全诗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不言而喻。
后两句:城、寺、船、钟声,空灵旷远的意境呼之欲出。
江畔秋夜渔火和静夜钟声,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一致。
霜,是这幅秋江月夜图的组成部分。
飞霜给人一种高洁的美感,但是和“乌啼”“愁眠”联系起来理解:诗人听到乌啼已感意乱,那飞霜更令他心寒吗。
这首诗还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
《枫桥夜泊》的古诗
![《枫桥夜泊》的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1aa31c3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bb.png)
《枫桥夜泊》的古诗
一、《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代表作之一,全文如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二、翻译如下:
月亮落下,乌鸦啼叫,天空满是冰霜。
江边的枫树和渔民点起的火照亮了河面,让船上的人与江边的寂静相伴。
此时此刻,悲愁之情油然而生。
我停泊在美丽的枫桥下,城市的灯火已熄灭,只有江水和鱼灯在闪烁。
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夜半的钟声传到了我的耳边。
三、诗句的寓意:
通过描绘自然界中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形态,抒发诗人对人生境遇和人际关系的感慨。
诗人表达了在寒冷的夜晚船上流连江边,倾听寒山寺钟声的怀旧情感,表示自己处于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中,思前
想后,甚感孤独和无助。
但是,以寒山寺的钟声传到船上,暗示诗人也能接受人间的苦难和痛苦,心灵得到了净化和舒缓,能够在沉沦中寻找出路,独立与自信。
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二年级上册参考答案
![中华经典古诗词诵读二年级上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8341de99b89680203d825be.png)
中华经典古诗词二年级词卷上册参考第一单元第1课《枫桥夜泊》问题导学:1、半夜里诗人无法入睡,都是因为愁得睡不着呀,那他忧愁的是什么呢?(落榜的愁闷、旅途中的凄凉、孤单、寂寞之情)2、你能从“江边的枫树,茫茫的江面上点点渔火”中读出诗人什么样的感受吗?(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孤独、愁闷)《秋夕》发现大观园:1、在这秋如凉水的夜里,宫女做了些什么?(宫女手执小扇子,在屋外追捕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2、夜已深,宫女迟迟没去睡,她静静地遥望着牵牛星与织女星,她在想什么呢?这是因为这个故事触动了她的心,使她想起自己不幸的身世,也使她产生了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
我是小诗人:送友人唐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第2课早发白帝城问题导学:同学们,我们的诗人已踏上回家的路程了,诗人用了这样一些词,“朝霞”“一日还”“轻舟”,你能感受到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吗?(我能感受到诗人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因为他想早点回到家人的身边。
)《秋雨中赠元九》发现大观园:1、诗人站在房间里,透过窗户看到了那些景物?你能把诗的前两句中描写的景物画出来吗?相信你一定画得非常美。
(秋雨、风、红叶……)2、此情此景,诗人想到了些什么?诗人又在愁什么?(秋天来了,诗人独自在思念老友,然而眼前之景勾起的不仅仅是思友之情,更勾起对年岁老去的感叹,两鬓白发将生,不觉离老年更临近了。
)我是小诗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胡楼下水如天。
第3课望洞庭湖问题导学:清秋月夜,诗人漫步在洞庭湖边,发现景色是那样的优美……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象吗?(例:月明星稀的夜晚,我漫步在洞庭湖边,看那柔和的月色和湖水融合在一起,整个湖面像笼罩着一层薄纱。
朦胧中,那君山就像……我被这迷人的景色陶醉了)《秋夜曲》发现大观园:1、一轮秋月刚刚升起,诗中的少妇缓缓地来到庭院中,抬头仰望天空……诗文里描写了什么样的画面,都有些什么景物,说给大家听听。
枫桥夜泊古诗的意思是什么
![枫桥夜泊古诗的意思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e697433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7.png)
枫桥夜泊古诗的意思是什么枫桥夜泊原文: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全文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作品简介:《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枫桥夜泊诗的译文和注释
![枫桥夜泊诗的译文和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050e3ca6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2.png)
枫桥夜泊诗的译文和注释枫桥夜泊朝代:唐朝|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古诗简介《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此外,这首诗也将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以及身处乱世尚无归宿的顾虑充分地表现出来,是写愁的代表作。
2.翻译/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3.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主张指「江村桥」和「枫桥」,「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为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诗,后来才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带拼音)
![枫桥夜泊古诗赏析(带拼音)](https://img.taocdn.com/s3/m/ab5c88c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f.png)
枫桥夜泊张继yuèluòwūtíshuāng mǎn tiān月落乌啼霜满天,jiāng fēng yúhuǒduìchóu mián江枫渔火对愁眠。
gūsū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姑苏城外寒山寺,yè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chuán夜半钟声到客船。
作者背景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
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
《枫桥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桥。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桥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
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桥边。
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
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
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
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8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鉴赏(39)-《枫桥夜泊》
![8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鉴赏(39)-《枫桥夜泊》](https://img.taocdn.com/s3/m/d41ea1a714791711cc7917b8.png)
80首小学必背古诗词鉴赏(39)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今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枫桥夜泊》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简析】第一句,“月落无啼霜满天”。
写诗人的感觉世界。
“月落”是视觉;“乌啼”是听觉;“霜满天”是感觉。
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清四周事物,但诗人却感觉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满了宇宙,由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的感觉,已经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
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
![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727d87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4f.png)
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
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绝句《枫桥夜泊》译文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枫桥夜泊张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枫桥夜泊张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4b43a7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71.png)
枫桥夜泊张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枫桥夜泊张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枫桥夜泊张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枫桥夜泊张继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篇1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江枫:一般解释作“江边枫树”,江指吴淞江,源自太湖,流经上海,汇入长江,俗称苏州河。
另外有人认为指“江村桥”和“枫桥”。
“枫桥”在吴县南门(阊阖门)外西郊,本名“封桥”,因张继此诗而改为“枫桥”。
渔火:通常解释,“鱼火”就是渔船上的灯火;也有说法指“渔火”实际上就是一同打渔的伙伴。
对愁眠:伴愁眠之意,此句把江枫和渔火二词拟人化。
就是后世有不解诗的人,怀疑江枫渔火怎么能对愁眠,于是附会出一种讲法,说愁眠是寒山寺对面的山名。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
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
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
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
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
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宋朝大文豪欧阳修曾提出疑问表示:“诗人为了贪求好句,以至于道理说不通,这是作文章的毛病,如张继诗句“夜半钟声到客船”,句子虽好,但那有三更半夜打钟的道理?”可是经过许多人的实地查访,才知苏州和邻近地区的佛寺,有打半夜钟的风俗。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https://img.taocdn.com/s3/m/a144456a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1.png)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作品。
唐朝安史之乱后,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这首羁旅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篇1《枫桥夜泊》作者: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原文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翻译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鉴赏】: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枫桥夜泊原文翻译及赏析古诗篇2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
注释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夜泊:夜间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枫桥夜泊ppt教学课件
![枫桥夜泊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fe5aa11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1.png)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古诗欣赏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贰
生词生意
生词生意
shuāng 霜
chéng 城
bó chóu sū
泊愁苏
sì
zhōng
寺
钟
叁
古诗翻译
古诗翻译
月落乌啼霜满天
古诗翻译
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诗翻译
枫桥 江村桥
张继诗中之“江枫”指的是江村桥和枫桥, 明代苏州诗人高启有诗佐证:“画桥三百映 江城,诗里枫桥独有名。几度经过忆张继, 乌啼月落又钟声。”此诗与张继《枫桥夜泊》 遥相呼应。
古诗翻译
枫桥夜泊之客船
枫桥镇
古诗翻译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古诗赏析
《枫桥夜泊》这首诗写诗人看到的景物有:残月、霜天、江枫、渔火、
寒山寺、客船,听到的声音是:乌啼、钟声。
抒发了作者什么心情? 诗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抒发了诗人旅途中孤独、寂寞的心情。 “愁”最能体现诗人的心情。
谢
谢 欣赏
夜 晚 把 船 停 在 枫 桥 附 近 的
岸
边
肆
古诗赏析
古诗赏析
这首七绝,是大历歌中最著名之作。全诗以一愁字统起。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 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这二句既描写了 秋夜江边之景,又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 灵旷远的意境。夜行无月,本难见物,而渔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阗寂之时,却闻 乌啼钟鸣。如此明灭对照,无声与有声的衬托,使景皆为情中之景。”声皆为意中之音, 意境疏密错落,浑融幽远。一缕淡淡的客愁被点染得朦胧隽永,在姑苏城的夜空中摇曳飘 忽,为那里的一桥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风情,吸引着古往今来的寻梦者。
【经典诗句】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
![【经典诗句】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8ff4a689a45177232e60a2c5.png)
【经典诗句】古诗枫桥夜泊的意思[导语]《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 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明月西落秋《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1、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2、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
3、寒山寺:苏州枫桥附近的寺院。
译文:明月西落秋霜满天,几声乌啼山前;江上渔火映红枫树,愁绪搅我难眠。
呵,苏州城外那闻名海内的寒山寺;夜半钟声,漫悠悠地飘到我的船边。
赏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
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客船卧听古刹钟声。
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
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
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化仍然。
宋人孙觌的《过枫桥寺》诗:“白首重来一梦中,青山不改旧时容。
乌啼月落桥边寺,倚枕犹闻半夜钟。
”即可为证。
张继大概也以夜半鸣钟为异,故有“夜半钟声”一句。
今人或以为“乌啼”乃寒山寺以西有“乌啼山”,非指“乌鸦啼叫。
”“愁眠”乃寒山寺以南的“愁眠山”,非指“忧愁难眠”。
殊不知“乌啼山”与“愁眠山”,却是因张继诗而得名。
孙觌的“乌啼月落桥边寺”句中的“乌啼”,即是明显指“乌啼山”。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宋】苏轼《水调歌头》
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陆游《宿枫桥》
西风只在寒山寺,长送钟声扰客眠。
——[元]顾瑛《泊阊门》
几度经过忆张继,乌啼月落又钟声。
——[明]高启《泊枫桥》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 唐 “安史之乱”暴发,张继从北方流浪到江南,公 元756-757年,在苏杭一带漂泊时写下《枫桥夜 泊》。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不朽的失眠》(节选)
——张晓峰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 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 我们一语道破。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 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 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 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 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 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枫桥夜泊
(唐)张继
• 张继(约715-779)
• 字懿孙。
• 襄州人(今湖北襄 阳人),唐代诗人。
• 有《张祠部诗集》 流传后世。
• 其中最著名的诗是 《枫桥夜泊》。
在唐朝诸多著名的诗人当中,他并不显 眼,但却留下了一首家喻户晓的著名诗篇, 千年前的一次失眠却成就了一篇极品好诗。
• 张继公元753年登进士科第,但选试未中没有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