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复习 (新版)鲁教版.doc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2)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2)教案 (新版)鲁教版-(新版)鲁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学目标:1.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通过面氢气燃烧爆炸实验及对此实验成败原因的讨论交流了解爆炸的条件。

3.通过讨论交流防X火灾与爆炸的措施,形成“防火防爆、人人有责”的意识。

知识点(重点、难点):1. 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2. 爆炸条件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素材、制取乙炔气体及燃烧装置、制取氢气气体及爆炸装置、一瓶氧气、火柴等。

乙炔在氧气中燃烧【幻灯片】展示【幻灯片】展示教材P121活动天地6—4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

【板书】:影响燃烧程度的因素:氧气浓度接触面积可燃物的性质【幻灯片】展示“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CO的来源?CO中毒的生理机制?什么情况易发生中毒?小明说他鼻子特灵,闻到CO的气味就把炉子搬出去,你说对分析讨论得出:促进燃烧的方法带着问题,自学“多识一点”一氧化碳中毒及其预防,交流学习的成果。

猜想爆炸的条让学生感受爆炸的危险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吗?小明说他可以用水来吸收CO,对吗?如何防止CO中毒?【播放】图片:有的燃烧不发生爆炸;有的燃烧发生爆炸。

【追问】为什么有些燃烧不会爆炸,有些燃烧却会爆炸呢?由此可见爆炸需要一定的条件。

实验探究一、爆炸条件【演示】教材P122实验6-1:氢气爆炸实验【思考】为什么刚开始氢气能够在导管的尖嘴处安静地燃烧,而片刻后却发生爆炸呢?展示【幻灯片】从微观角度认识爆炸产生的原因。

指导阅读教材P122——123的内容【过渡】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为什么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播放视频:面粉爆炸实验视频。

件观察实验现象思考产生现象的原因。

看燃烧的微观图示,进一步明确爆炸产生的原理。

分析讨论归纳爆炸的条件观看视频通过视频认识到在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爆炸危害的认识,进一步证明爆炸所需的条件通过面粉爆炸实验进一步认识爆炸。

【提问】1.面粉在塑料瓶外燃烧会不会爆炸?2. 面粉在塑料瓶内燃烧会不会爆炸?3.点燃面粉在塑料瓶内,鼓入大量空气,但不加盖会不会爆炸?4.点燃面粉在塑料瓶内,鼓入大量空气,加盖会不会爆炸?【板书】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积聚大量的热量厂、煤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即使在厨房我们也要安全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等。

(名师整理)最新鲁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6单元《燃烧与灭火》单元复习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鲁教版化学9年级上册第6单元《燃烧与灭火》单元复习课件

知识回顾一
燃烧与爆炸
知识梳理
平静燃烧
氧化反应 (放热)
剧烈氧化
(发光)
无限空间
极速燃烧
有限空间——爆炸
注:这里的爆炸是化学爆炸
热量积蓄
缓慢氧化
自燃(发光)
达到着火点
练习巩固
1、(2020滨州)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B ) A.燃烧不一定有火焰产生 B.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C.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燃烧,可能会发生 爆炸 D.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
知识回顾二
化石燃料与能源
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化石燃料 天然气

石油
所含元素 C、H
主要含C(含 主要含C、H 少量H、N、S、(S、O、N) O)
充分燃烧 CO2 、H2O CO2 、H2O、SO2、氮的氧化物 产物
氢能 水能
风能
太阳能 地热能
新能源
核能
生物质能
潮汐能
练习巩固
1、今年雾霾天气一度笼罩我国中东部大
药品原理
高温 工业制法:CaCO3 === CaO+CO2↑ 实验室制法: 药品: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 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思考:将大理石换成碳酸钙或碳酸钠行吗? 将稀盐酸换成稀硫酸行吗?
原理正确、试剂廉价、速率适中、装置简单、 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发生装置
—— 约·诺里斯
3、哈尔滨市目前有燃气用户90多万户,2008年 已对40多万户进行了天然气的置换,今年剩余 的50万户正在陆续置换天然气.下列有关天然气
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B )
A.天然气是一种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 B.使用天然气可以防止温室效应 C.天然气的热值比煤气高 D.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案(新版)鲁教版.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教案(新版)鲁教版.doc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实验分析、规纳燃烧的条件;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学案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学案鲁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学案鲁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的方法和灭火方法,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学习难点】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过程】导学自习:阅读课本第118--119页,回答下列问题:1.燃烧:可燃物与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

2.物质的着火点是指;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着火点会改变吗?研习展评:活动1:你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木条.玻璃棒.小煤块.蜡烛(两只).烧杯等仪器药品,完成实验,并填写下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燃烧条件的猜想将小木条和玻璃棒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点燃两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其中一支用燃烧匙取一张滤纸和一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比较点燃的难易结论:燃烧的条件。

活动2:[讨论与交流]:你能用燃烧的条件解释“赤壁之战”中的以下问题吗?①周瑜用带火的箭和风筝射向曹军的连环木船的目的是什么?②部分船只逃脱没有被烧的原因是什么?③孔明借的东风起到了什么作用?④曹军中有人向火上泼水,为什么木船上的火没有灭课堂练习1:1.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杆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 )A.火柴杆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杆着火点高C.火柴杆潮湿,不易继续燃烧D.火柴杆接触的氧气少2.小明拿一瓶汽油,打开瓶盖放在空气中,他发现,汽油虽然与空气接触,但并未燃烧,其原因是()A 是液态物质B 与氧气接触少C 具有挥发性 D温度低于着火点活动3:探究灭火的原理阅读课本119页,根据燃烧的条件,你能设计出不同的方法将燃着的蜡烛熄灭吗?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灭火的原理蜡烛熄灭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结论:灭火的条件是。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复习 (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复习 (新版)鲁教版

6.1 燃烧与灭火一、灭火的原理1.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二、促进燃烧的方法1.增大____________;2.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爆炸是如何产生的在________的空间内,如果发生急速的________,瞬间放出__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

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答案:一、1.可燃性氧气空气着火点2.可燃物空气氧气着火点以下二、1.氧气的浓度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三、有限燃烧大量的热迅速膨胀智慧园提示:不一定。

一般地,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但如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等是由于气体迅速膨胀,压力快速增加,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不同的是( )。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灭火原理的认识。

解析:A、C、D均采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将蜡烛熄灭;B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答案:B1.(2011·聊城中考)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A.甲烷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3.森林和草原着火往往设置一条防火隔离带。

设置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C.隔离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4.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6.(2011·泰安中考)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

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上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课题燃烧与灭火课型: 复习课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法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 1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 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法、讨论法、归纳法、演示实验法.教学用具: 本课题中所有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用品、课件教学思路:1、结合课本图组织学生讨论并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存和工农业生产的意义.2、根据课本活动与探究实验,总结通常情况下燃烧的三个条件.3、根据学生各学习小组深入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实地调查后搜集到的有关火灾事例及常用的灭火方法等材料,各小组展开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探究[水火相融实验] ,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随堂反馈、用燃烧与灭火来解释成语课前准备:1、预习课本p54——85 页,并完成下列预习题:(1)什么叫燃烧? (2)燃烧应具备什么条件?(3)灭火的原理及灭火的方法有哪些?2、利用星期日各学习小组,请到消防大队及消防重点单位,如加油站、油库商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有关火灾案例、常用的灭火方法、张贴的安全图标等内容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作业:二、引入新课:天上的火,来到人间,火在大地燃烧,让愚昧化作文明;火在宇宙燃烧,使黑暗趋向光明,为什么火能推动人类历史前进?那么人们如何保留火种,今天让我们对火,即燃烧作一个初步的科学的解释。

三、讲授新课:[板书课题] 课题1 燃烧和灭火[讨论] 依据情景创设结合课本图和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九年级化学上册6.1燃烧与灭火(1)教案(新版)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6.1燃烧与灭火(1)教案(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课标要求:1、认识燃烧发生的条件。

2、了解防火灭火的措施。

内容和学情分析:《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鲁教版第六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铁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

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

本节知识上承氧化反应,下接化石燃料的利用,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学习建议:(参考《助学》之“一周纲要”栏目)1、通过网络等学习媒介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用心观察生活,体会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3、认识燃烧的概念。

教学目标:1、单元目标,整体展示(以知识树的形式,见后)2、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的分析,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3、通过对燃烧条件学习,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知识点(重点、难点):1、了解灭火的原理。

(重点)2、认识燃烧的条件。

(重点)3、探究燃烧的条件,并以此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外因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难点)实验准备:多媒体素材;坩埚钳、酒精灯、镊子、烧杯、剪刀、小木条、木块、煤块、石子、小蜡烛、水、湿抹布、河沙、铜丝圈、烧杯。

学习过程:[提问]:1、写出碳、铁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描述上述燃烧反应的现象。

3、什么叫燃烧呢?教学反思:本节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小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通过视频资料和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其中关键一点是真正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改变教师的角色,老师能做的是纠偏、点评、释疑、总结。

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地让学生展示、暴露出学生的不足。

对发展学生能力和学生自主创新方面做得不足。

九年级化学全册 6.1 燃烧与灭火1 鲁教版

九年级化学全册 6.1 燃烧与灭火1 鲁教版
圣火不灭
历经五洲四海,光明薪火相传
火,第一 次支配了一种 自然力,从而 把人从动物界 分离开来!
—恩格斯
燃烧与生活
➢燃烧的特征?
发光、发热、化学反应。
➢什么是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 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国庆节了,要不要 搞个活动啊?
咱搞个篝火晚会吧!
当然了,60周年嘛。 还有中秋节呢!
法和适用范围,然后给下述地方配备相应的灭火器。
图书馆
油库
医院
电器商业城
日积月累,你一定 会有许多意想不到 的收获!
灭火事例和方法
灭火事例
熄灭酒精灯 油锅着火 熄灭蜡烛 纸箱着火 煤气着火 森林着火
灭火方法
用灯帽盖灭
灭火原理:破坏哪种 燃烧条件
隔绝空气
用锅盖盖灭
隔绝空气
嘴吹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关闭阀门 开辟隔离带
隔绝可燃物 清除可燃物
烟火
全国因火灾平均每年造成 直接经济损失16.7亿元!
➢下列因素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 无关的是( )B A、可燃物本身是不是易燃物 B、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C、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可燃物与空气接触面积
篝火晚会
为什么 手帕
烧不坏?
有什么方法 灭火?
➢灭火的原理: ⑴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⑵与O2隔绝 ⑶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具备一个 条件即可
火 一火
➢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
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O2的浓度; ③与O2的接触面积。
➢灭火的原理:⑴移开可燃物; ⑵与O2隔绝; ⑶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1燃烧与灭火(1)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6.1燃烧与灭火(1)

物质
白磷 红磷 纸 木材
木炭
无烟煤
着火 40 点 /0C
240 180 250- 320- 700330 370 750
1、着火点是物质燃烧时的最低温度 2、着火点是物质固有的属性,不同的物质着 火点不同


魔术1: 烧不坏的手帕
手帕是可燃物,容易着火而燃烧,可 酒精烧完 燃烧的条件
氧气(或空气) 达到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是缺一不可呢?还 是满足一个就可以?


如何点燃它们?点火方式为什么不同?
木块
煤球
火柴
蜡烛
可燃物的点燃方式:主要是由于可燃物的 着火点不同,接触面积不同,导致点燃方 式的不同。
火柴中红磷通过摩擦做功,就能提供引燃 所需要的温度;蜡烛中烛芯棉线需要燃着 火柴提供热量,才能达到着火点;而木块、 煤球就需要更高温度。





作业
1学案习题
课后调查 2课后调查: 1学校什么地方放了哪些灭火器 ? 2调查家庭、学校、大型商场有哪些灭火措施? 1)学校什么地方放了哪些灭火器? 3根据自己家庭周边的环境设计防火灾的方案? 2)调查家庭、学校、大型商场有哪 (中国消防网
些灭火措施? 3)根据自己家庭周边的环境设计防 火灾的方案? (中国消防网)

魔术2 水中生火
水可以灭火,那水中为什么可 以生火哪?你能作出合理的解 释吗?
氧 气

白磷
热水


火灾的视屏

我们来一次灭火比赛吧

活动二:探究灭火的原理



隔离可燃物 灭火的原理 隔绝氧气
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

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与灭火》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燃烧与灭火》是鲁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中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重要章节之一。

本课不仅介绍了燃烧的基本概念、条件及过程,还深入探讨了灭火原理与实际应用,旨在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安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内容承上启下,既是对前面所学物质性质与变化的深化,又为后续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燃烧的定义、条件及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掌握灭火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燃烧与灭火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

- 难点:理解燃烧是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掌握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变化等,对化学现象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然而,他们对于燃烧这一复杂化学过程的深入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尤其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之间的逻辑关系。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逐步构建知识体系。

五、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演示、案例分析、小组讨论、问题引导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

【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自主构建知识体系;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共同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奥秘。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火灾视频或讲述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6.1《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最新课件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6.1《燃烧与灭火》知识梳理与考查角度例析最新课件

A.甲图中①②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植物油是否有关
B.甲图中①③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与水是否有关
C.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
D.乙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A、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氧气,看铁在只和水接触的条件
下能不能生锈,故不能实现的探究目的;B、③中铁钉只和氧气接 触,①中铁钉和氧气以及水同时接触,一段时间后③中铁钉没有锈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促进燃烧的方法
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此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脚踏实地,才能事业 有成;可燃物要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火要虚”的含义是( D )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大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考查角度 1
考查角度 1
2
3
4
上一页 下一页
2 灭火原理和方法
灭火的原理(满足任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目的)
考查角度 1
2
上一页 下一页
考查角度1: 灭火的原理
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
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
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2
上一页 下一页
解析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要有可燃物,二是可燃物要
与氧气接触,三是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越充 分燃烧越完全越剧烈.可燃物架空一些,可使空气容易进入而增大可燃物 与空气的接触面,氧气与可燃物接触更充分,才能燃烧更旺.故选D。
考查角度 1
2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燃烧与灭火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6.1燃烧与灭火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在质量相等、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反应结束后稀硫酸都没有剩余B.A表示镁和稀硫酸发生反应C.反应结束后消耗的两种金属质量相等D.反应结束后消耗的镁与铁的质量比为3∶72 . 加州花园大火引发了人们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下列对燃烧与灭火的分析正确的是()A.雨棚燃烧,可以升高雨棚的着火点B.书房失火,宜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高压水枪灭火,是因为可以隔绝空气D.熏制腊肉,树枝架空可延长燃烧时间3 . 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总结的规律正确的是()A.酒精、天然气和石油是化石燃料B.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C.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D.CO与血红蛋白的结合能力弱于O24 . 化学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都正确的一组是()A生活常识洗涤剂洗油污—乳化作用人体缺锌元素—甲状腺肿大B物质鉴别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羊毛线与棉线—灼烧C安全常识油锅不慎着火—可以盖上锅盖灭火火灾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D环境保护减少白色污染—少使用塑料制品减少酸雨污染—不使用化石燃料A.A B.B C.C D.D5 . 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合理的是()A.楼房着火时乘电梯逃生B.保存海鲜时用甲醛溶液浸泡C.在高原上用高压锅煮饭D.雷雨时打着伞在开阔地行走6 . 观察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实验一中下层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实验二中高的蜡烛先熄灭,由此得到启发:从着火的高层楼房中逃生,身子应成站立姿势跑出C.扑灭电器、图书档案等火灾适宜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D.由实验二得到启发:炒菜时油锅着火,应立即盖上锅盖7 . 双福育才中学的同学组织春游野炊,下列做法或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烤时,先点燃木柴来引燃木炭,改变了木炭的着火点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C.灭火时,釜底抽薪,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D.探险时,手持燃着的火把进入深洞探险,发现火把火焰变弱或熄灭立即退出8 . 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一定发生的现象是A.生成固体物质B.生成气体物质C.放出热量D.发出白光9 . 下列实验目的、操作、现象、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测溶液pH 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用蒸馏水润湿的pH试纸上试纸变为浅红色溶液pH为2B 鉴别NaOH和NH4NO3在装有等量水的试管中分别加入a、b固体加a的试管水温升高,加b的试管水温降低a是NaOHb是NH4NO3C 验证燃烧是否需要O2前者不燃烧,后者燃烧燃烧需要O2D 比较Al、Cu的活泼性将未经打磨的Al条放入CuSO4溶液中无明显现象活泼性Al<CuA.A B.B C.C D.D10 . 推理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选项事实推理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物质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B常温下,测定某溶液的pH=9该溶液一定呈碱性C红磷能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一定需要氧气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同种原子只能构成一种分子A.A B.B C.C D.D11 .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扑灭森林大火时,应设置隔离带B.一氧化碳中毒时,应在通风处进行救治C.电瓶车充电自燃时,应用水灭火D.合理使用农药,减少植物病虫害二、多选题12 . 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时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可燃性粉尘遇明火一定会发生燃爆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三、填空题13 . 电动自行车倍受同学们青睐,但骑行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练习 鲁教版(2021年整理)

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燃料练习 鲁教版(2021年整理)

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化学上册 6.1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练习(新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化学上册6.1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练习(新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泰安市九年级化学上册6.1 燃烧与灭火燃烧与燃料练习(新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燃烧和燃料》考点梳理:考点一: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1.燃烧: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 的氧化反应。

(1)燃烧需要的条件:① ;② ;③ 。

(2)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时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_________ 氧气不充足时不充分燃烧:C + O 2点燃 _________ 2.灭火的原理:(1)移走 ,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2)隔绝 ,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绝.(3)降低 ,使用大量的冷却剂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 以下。

3。

促进燃烧的方法:⑴增大 ;⑵增大 。

4. ⑴可燃物在 空间内燃烧,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会使气体体积_____ 而引起爆炸。

⑵如果氧气的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很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猛烈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考点二:燃料及其燃烧 1、三大化石燃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不可再生的燃料。

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石油被称为“ ”,我们一方面要节约现有的能源(应合理开采,提高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要研究开发新能源(如:核能、风能、太阳能等)。

2、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如全球气候变化;热污染;大气污染、酸雨等。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知识总结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燃烧与灭火》知识总结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1、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2、燃烧条件的探究思考问题答案结论将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哪个能被点燃?蘸有酒精的能被点燃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即物质必须是可燃物用透明的玻璃杯罩住燃着的小蜡烛,小蜡烛能长时间继续燃烧吗?不能长时间燃烧,一会儿就熄灭了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哪个比较容易被点燃?小木条比较容易被点燃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1)物质必须是可燃物(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4、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1)氧气充足:完全燃烧,燃烧得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2)氧气不充足:燃料不完全燃烧,燃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5、CO的性质C+O2CO (O2不充足)CO+O2CO2CO是无色、无味的剧毒气体。

与血红蛋白结合,使其丧失输氧的功能,使人因缺少氧气而中毒。

6、爆炸(1)粉尘爆炸实验①将燃着的酒精棉球投入纸罐中,目的是点燃淀粉;②挤压洗耳球的目的:鼓入空气,使淀粉充满纸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③现象: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纸罐盖掀起;④分析爆炸原因:淀粉粉尘是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后,遇明火急速燃烧,在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在有限空间内急速膨胀,从而引起爆炸;⑤实验的启示: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要认识防爆的重要性,要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要能看懂消防安全标志。

(2)爆炸的两种情况①急速燃烧发生在有限空间(如爆竹、炸弹等)内,短时间聚集大量的热,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的爆炸;②氧气浓度较高,或可燃物(如气体、粉尘)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空气迅速猛烈膨胀而引起的爆炸。

7、爆炸极限可燃气体在空气中达到一定浓度时,遇到明火都会发生爆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 燃烧与灭火
一、灭火的原理
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
二、促进燃烧的方法
1.增大____________;
2.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爆炸是如何产生的
在________的空间内,如果发生急速的________,瞬间放出__________,使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就会发生爆炸。

爆炸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吗?
答案:一、1.可燃性氧气空气着火点
2.可燃物空气氧气着火点以下
二、1.氧气的浓度
2.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三、有限燃烧大量的热迅速膨胀
智慧园
提示:不一定。

一般地,由燃烧引起的爆炸一定属于化学变化,但如锅炉爆炸、汽车轮胎爆炸等是由于气体迅速膨胀,压力快速增加,超过容器的极限压力而发生的,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
【例题】(2011·重庆中考)如图四支蜡烛都将熄灭,其中一支熄灭的原因与另外三支不同的是()。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对灭火原理的认识。

解析:A、C、D均采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方法将蜡烛熄灭;B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将蜡烛熄灭。

答案:B
1.(2011·聊城中考)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2.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A.甲烷B.二氧化碳
C.氧气D.氮气
3.森林和草原着火往往设置一条防火隔离带。

设置防火隔离带的目的是()。

A.隔绝空气B.开辟道路以利于运水灭火
C.隔离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关于易燃和易爆物品的生产、使用、运输、贮存方法不正确的是()。

A.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B.搬运取用时要轻拿轻放,不能摔、砸和撞击
C.运输时,避开人口稠密区
D.生产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5.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①②③6.(2011·泰安中考)世界上每年有上万家庭发生火灾,造成了极大损失,如果掌握一些家庭安全知识和紧急灭火措施,就能避免火灾。

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B.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D.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
7.(2011·哈尔滨中考)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

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
①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②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③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④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⑤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⑥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______,包括事例(2)______(填序号)。

答案:
1.D A是爆炸品标志;B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C是腐蚀品标志;D是禁止烟火标志。

2.A可燃性气体若混有空气,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3.C隔离带隔开森林着火区域与未燃区域,避免了火势的蔓延,既不能隔绝空气,也没有影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4.A易燃易爆物质不能露天放置,以防遇明火发生火灾和爆炸。

运输和储藏时,不要碰撞,专车运输,与人分离,远离火种等。

5.D
6.A用明火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漏气可能会引起爆炸,B错;水能导电,因此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会引起触电或漏电事故,C错;室内起火时打开门窗通风会进入氧气使火势更旺,D 错。

7.答案:(1)隔离可燃物
(2)①⑥[或(1)隔绝氧气(或空气)(2)②③④;或(1)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2)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