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规范
地质勘察工作中的规范地质勘探技术要求
地质勘察工作中的规范地质勘探技术要求地质勘察是确定地下地质情况和资源分布的重要手段,它在各个领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地质勘察工作中,采用规范的地质勘探技术是确保勘察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本文将介绍地质勘察中的一些规范地质勘探技术要求。
一、现场勘探技术要求
1. 勘探设备准备
在进行地质勘察的现场工作前,必须确保所有勘探设备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这包括测量仪器、钻机、地质勘探工具以及其他必要的设备。勘探设备应保持良好状态,必要时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安全操作
地质勘探工作通常需要进行钻探或挖掘等操作,因此安全是首要考虑的因素。所有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规范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并接受相关安全培训。在勘探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和安全警示线,严禁无关人员进入。
3. 现场勘探数据记录
现场勘探数据的记录是地质勘探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工作人员应按照规范要求,使用统一的数据记录表格,准确记录勘探过程中的
各项数据。对于需要取样分析的地质层或岩石,必须按照要求正确采集样品,并标明采样点的坐标、深度等信息。
二、地质勘察测量技术要求
1. 地形测量
地形测量是地质勘察的基础工作之一。在进行地形测量时,应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如全站仪、GNSS等,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测量。勘测人员应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钻孔测量
钻孔是地质勘察中常用的勘探方法之一。在进行钻孔测量时,应选择合适的钻探工具和技术,并确保钻孔的垂直度和准确深度。测量人员应根据规范要求,在每个钻孔位置处进行钻孔测量,记录钻孔的直径、深度和岩石结构等信息。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总则
3.1应用领域
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
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
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
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
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
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
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
h)地质填图;
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
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
c)判定砂土液化势;
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
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他。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
b)铀矿床勘查;
c)地热资源勘查;
地震勘探-安全操作规程(4篇范文)
地震勘探:安全操作规程(4篇范文)
第1篇地震勘探:安全操作规程
一、车载仪器设备,应安装牢固并具有抗震功能,电线路布设合理。
二、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爆破工作站应设在上风侧安全区内,并与孔口保持良好通视。
四、未经批准,禁止在通航河道、海域和桥梁、水库、堤坝、地下通道、铁道、公路、工业设施、居民聚居区附近进行爆破勘探作业。在通航河道、海域进行地震爆破作业,应设置临时航标信号。
五、井内装入炸药包前应探明井内情况。在浅水区或水坑内爆破时,装药点应距水面至少1.5m。
六、汽车收、放电缆时,车辆行驶速度应小于5km/h。
七、排列地震电缆,应使用导向轮和导引拨叉。禁止用手排列地震电缆。
八、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间距离不得小于150m。
第2篇地震勘探安全操作规程
一、车载仪器设备,应安装牢固并具有抗震功能,电线路布设合理。
二、仪器、设备操作人员应服从统一指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爆破工作站应设在上风侧安全区内,并与孔口保持良好通视。
四、未经批准,禁止在通航河道、海域和桥梁、水库、堤坝、地下通道、铁道、公路、工业设施、居民聚居区附近进行爆破勘探作业。在通航河道、海域进行地震爆破作业,应设置临时航标信号。
五、井内装入炸药包前应探明井内情况。在浅水区或水坑内爆破时,装药点应距水面至少1.5m。
六、汽车收、放电缆时,车辆行驶速度应小于5km/h。
七、排列地震电缆,应使用导向轮和导引拨叉。禁止用手排列地震电缆。
八、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间应保持通讯畅通。爆破作业船与地震勘探船间距离不得小于150m。
建筑物地震检测规范
建筑物地震检测规范
地震是一种突发自然灾害,其对建筑物的破坏具有巨大的威力。为
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地震检测成为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步骤。
本文将从地震检测的背景和必要性、检测方法、监测要求等方面进行
论述,进而探讨建筑物地震检测的规范。
一、背景和必要性
地震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现象,其产生的地震
波能够对建筑物造成巨大的破坏。地震检测可以通过对地震波的监测
和分析,为建筑物的设计和加固提供基础数据,从而确保建筑物在地
震中的安全性。因此,建筑物地震检测成为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二、检测方法
1. 传感器安装:地震波检测需要专门的传感器,其在建筑结构的关
键位置安装,以获取准确的地震波数据。传感器的安装要符合相应的
规范和标准,确保其稳定和可靠性。
2. 数据采集:传感器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需要进行准确的采集和记录,可以通过数据记录仪或其他相应的设备进行。采集的数据应具备
一定的清晰度和准确性,以保证后续的分析处理和评估工作的可行性。
3. 数据分析:采集到的地震波数据需要通过专业的软件和算法进行
分析,以获取有关地震波频谱、波速、幅度等相关参数。数据分析的
结果对于建筑物的设计和加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4. 结果评估:对于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根据地震波的参数结果,对建筑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并进行相
应的指导和措施建议,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中的安全性。
三、监测要求
1. 监测时间:地震波的特征和强度会随着时间变化,因此地震检测
需要持续进行。建筑物地震检测应该在建筑物的设计、施工、运营等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是一套科学、规范的方法和技术,用于对地质灾害进行勘查、评估、预测和管理。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制定旨在规范勘查行为,提高勘查质量,确保勘查结果准确、可靠。以下是地质灾害勘查规范的主要内容。
一、勘查目的和任务
地质灾害勘查的目的是识别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和危险性,为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勘查任务包括:调查地质构造、岩性和地貌特征;评估地质灾害发生风险;识别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因素;制定预防和应急对策。
二、勘查范围和内容
地质灾害勘查应包括地质、水文、气象等方面的调查内容。地质调查要求对构造、岩性、地层、地貌等地质因素进行详细的勘查;水文调查要求对地下水位、地下水流动、河流水位等进行测量和分析;气象调查要求对气象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三、勘查方法和技术
地质灾害勘查应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实地勘查、遥感技术、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分析、数值模拟等。实地勘查是最基本的勘查方法,包括采样、测量、观测等技术;遥感技术可通过卫星图像、航空摄影等手段获取地质灾害的信息;地球物理探测可通过地震、电磁等方法探测地下结构;地球化学分析可通过岩石、土壤、水质等的化学成分来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数值模拟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质灾害的过程和规律。
四、勘查报告和评估
地质灾害勘查的结果应编制成详细的勘查报告和风险评估报告。勘查报告应包括勘查区域地质灾害的类型、危险性、潜在灾害点、可能引发灾害的因素等内容;风险评估报告应根据勘查结果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潜力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和措施进行防灾减灾。
浅层地震勘查专业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01 7 0—1 9 97
浅层地震勘査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注层地丧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用的浅层地震勘査工作。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
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 2 950-91地丧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Dz/T 007 6 — 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53-95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总则
3、1应用领域
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査。
a)测泄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而起伏形态;
b )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
O测左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
d )测泄砾石层中潜水而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
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
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
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査;
h)地质填图;
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 .1.2区域和场地稳宦性调査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
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
c)判建砂土液化势:
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
c)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査及其他。
a)注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
b)铀矿床勘査;
地震地质调查勘探规范
地震地质调查勘探规范
篇一:地质规范目录
国家标准
1.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1-1998)
2.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2-1998)
3.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GB/T17412.3-1998)
4.地质图用色标准(1∶500000~1∶1000000)(GB6390-1986) 5.区域地质图图例(1∶50000)(GB958)
6.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13923-2006)
行业标准
1.1∶250000地质图地理地图编绘规范(DZ/T0191-1997)
2.1∶200000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及图式(DZ/T0160-1995)
3.1∶50000区域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则(DZ/T0157-1995) 4.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0)(DZ/T0179-1997) 5.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图清绘规程(DZ/T0156-1995)
6.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1991)
7.1∶250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Z/T0246-2006)
8.1∶1000000海洋区域地质调查规范(DZ/T0247-2006)
9.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DZ/T0151-1995)
10.1∶50000海区地貌编图规范(DZ/T0235-2006)
11.1∶50000海区第四纪地质图编图规范(DZ/T0236-2006)
12.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细则(1∶50000)(DZ/T0158-1995)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探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探规范要求地震勘探是地质勘探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技术,它能够通过获取地下地质信息,为工程建设提供重要依据。在地质勘察工程中,地震勘探有着一些规范要求,以保证勘探结果准确可靠,下面将对地震勘探规范要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勘探前的准备工作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震勘探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勘探过程的顺利进行。首先需要对勘探区域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解,包括地质构造、被勘探层的性质等。其次,需要选择适当的地震勘探方法和设备,根据不同的工程需要确定勘探目标和勘探深度。同时,需要进行场地勘察,选择适宜的勘测点位,并做好现场环境的保护。
二、勘探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在地震勘探的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守一些技术要求,以确保勘探结果的准确可靠。首先,勘探数据的采集应满足勘探目标和勘探区域的要求,其中包括勘测方式、波束布置、采样频率等。其次,需要进行合理的数据处理和解释,包括数据纠偏、滤波、反演等,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此外,勘探人员应具备专业的技术水平,确保勘探设备的正确操作和数据的正确解读。
三、数据质量控制要求
地震勘探的数据质量对勘探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对勘探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测和校准,确保设
备的正常工作。其次,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应注意细节,避免人为误
差的引入。同时,需要对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估和校核,发现并纠
正数据中的异常或错误。
四、勘探成果的报告要求
在地震勘探工程中,对勘探成果的报告有着明确的要求。首先,勘
探报告应包括勘探区域的地质背景、勘探方法和勘探结果等内容,以
syt 5481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syt 5481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技术规程
SYT 5481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地震公共服务规程中的一个技术规程,主要涉及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相关技术要求和规范。
这个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目的和基本原则:说明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下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并提供决策和预测依据。同时规定了解释工作的基本原则,包括科学性、严谨性、客观性和可靠性等。
2. 解释工作质量管理:规定了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的质量管理要求,包括人员要求、设备要求、过程控制等,旨在保证解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解释方法:介绍了常用的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方法,包括数据预处理、速度模型建立、时距转换、反演等技术,以及常见的解释方法,如结构解释、层析成像、属性解释等。
4. 解释结果的评价标准:规定了解释结果的评价标准,包括数据的拟合程度、解释的合理性、统计学检验等,以确保解释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5. 解释报告的编写和提交:规定了解释报告的编写和提交要求,包括报告的结构、内容、格式等,以便于决策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了解勘探资料解释的结果和
建议。
SYT 5481技术规程的实施可以提高地震勘探资料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助于更好地开展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勘探工作。该技术规程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内部的地震勘探工作,对于其他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单位也可以作为参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配备救援装备:根据地 质灾害的特点,配备必 要的救援装备,如生命 探测仪、破拆工具等, 提高救援效率。
加强演练和培训:定期 进行演练和培训,提高 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 力和应对能力。
江元学院
感谢观看
汇报人:风
勘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 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及时处理突发情况,保障勘查工作 的顺利进行。
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和救援
制定应急预案:针对 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 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 预案,明确救援流程 和责任分工。
建立应急救援队伍:组 建具备专业技能和丰富 经验的应急救援队伍, 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 迅速响应。
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遵循 严格的原则, 包括数据采集、 处理和分析的 标准化、规范
化。
质量控制的意 义在于提供准 确的地质信息, 为灾害预防和 应对提供科学
依据。
质量控制的原 则包括完整性、 一致性、准确 性和可追溯性 等方面,以确 保数据的可靠 性和可信度。
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措施
制定地质灾害勘查规范和标准,确保勘查工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 求。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级质量管理责任,确保勘查工作质量可 控。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资料和试 验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 得出地质灾害的性质、成因和变 化规律等信息。
勘查工作的程序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
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浅层地震勘查技术规范Dz/T 01 7 0—1 9 97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浅层地震勘查的设计、施工、记录质量评价和资料处理解释以及成果报告的编写、审查与评价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目的任务探测深度在几米至数百米范围的浅层地震勘查工作。在工作中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外,还应符台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经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950-9l地震勘探爆炸安全规程
Dz/T 0076-93石油、天然气和煤田地震勘探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Dz/T0153-95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
3总则
3.1应用领域
3 1 1工程、水文、环境地质调查。
a)测定覆盖层厚度及基岩界面起伏形态;
b)测定基岩岩岩性及风化层厚度的变化;
c)测定隐伏断层、裂隙破碎带的位置、宽度及展布方向;
d)测定砾石层中潜水面深度和地下含水层分布;
e)探测岩溶及地下洞穴,
f)划分松散沉积地层层序;
g)滑坡及塌陷等灾害地质调查;
h)地质填图;
i)地质基础检测和岩士弹性力学参数测定等。
3.1.2区域和场地稳定性调查段评价。
a)进行岩体及场地土分类;
b)计算场地卓越周期;
c)判定砂土液化势;
d)场地土地震效应分析和反应谱计算;
e)地震烈度小区划工作中局部构造的调查等。
3 1 3能源、矿产地质调查及其它。
a)浅层油气和煤田的勘查和开发,
b)铀矿床勘查;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地质灾害勘查规范
一、总则
地质灾害勘查是为了准确了解地质灾害的规模、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项工作。为了规范地质灾害勘查工作,保证勘查成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本规范。
二、勘查目标
1.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规律和分布特征;
2.评估地质灾害对工程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程度;
3.提出科学合理的灾害防治建议;
4.为规划和设计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三、勘查内容
1.地质灾害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灾害类型、规模、分布、形态、起伏、发育程度、影响范围等。
2.地质灾害的成因分析:包括地质背景、构造条件、地质力学特性等方面的研究。
3.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评估:根据历史资料、勘查数据和现场观测等形成科学的预测和预警,预测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规模和时间。
4.地质灾害防治建议:根据勘查结果,提出合理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对策。
四、勘查方法和技术
1.实地调查:对勘察区域进行实地观察和调查,收集现场数据
和照片资料,了解地质灾害的基本情况。
2.勘查试验:通过采集样品和进行实验分析,获取地质灾害发生的成因和发展趋势的相关数据。
3.遥感技术:利用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技术获取大范围的地质灾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判读。
4.地质力学测量:通过测量和分析地质构造和土质力学特性,评估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危害程度。
5.数值模拟: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等手段,模拟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预测可能的影响范围和规模。
五、勘查报告
1.勘查报告应包括调查区域的详细介绍,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情况,成因分析和趋势评估结果,以及防治建议和对策。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规范
地质勘探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用来了解地下的地质情况、确定资源储量和开采价值,为各个行业提供数据支持。为了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系列规范、规程和标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从勘探前期工作、勘探方法和勘探结果解读等方面来论述地质勘探的规范。
一、前期工作的规范
地质勘探前期工作是确保地质勘探质量和效果的关键步骤,包括目标区域选择、资料调研和勘探方案设计。以下是前期工作的规范:
1.目标区域选择
目标区域选择应基于综合综合考虑地质构造、地貌特征、地震活动性等方面因素,合理确定最有潜力的勘探区域。同时,需要利用现有的地质调查数据和现场勘探数据进行分析,确保区域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资料调研
在确定目标区域后,需要进行资料调研,综合分析文献资料、地质地球物理调查数据等,了解地质背景和区域特点。此外,还需要调查相关的地质灾害情况,确保勘探过程的安全性。
3.勘探方案设计
勘探方案设计需要根据目标区域的地质特点和勘探目的,结合勘探
方法和技术要求,合理选择勘探手段,以确保勘探工作的准确性和高
效性。勘探方案应详细描述勘探的步骤、数据采集方式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也要考虑环境保护等相关要求。
二、勘探方法的规范
地质勘探方法的规范是确保勘探数据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基础。以下
是一些常用的地质勘探方法及其规范:
1.地电法勘探
地电法勘探是通过测定地下电阻率分布来推测地下结构的一种方法。在进行地电法勘探时,需根据勘探目标和地质特征,确定测线布置和
观测点间距,同时还需选择合适的电探测仪器和参数设置,确保测量
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石油勘探地震规范
石油勘探地震规范
地震勘探是石油勘探领域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它通过对地下的地震
波传播特征进行监测和分析,以获取地下构造与油气资源分布等信息。在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规范与标准,以确保勘探
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本文将就石油勘探地震规范进行论述,主要
包括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方法、数据采集与处理、质量控制、仪器设备
标准等方面的内容。
1. 地震勘探的原理与方法
地震勘探是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的特点,通过监测地震波
的传播速度、反射、折射等现象,来获得地下构造与油气资源分布的
信息。在进行地震勘探工作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与方法:
1.1 叠加全面的地震剖面:合理选择测线的布置,使得测线覆盖面
积广,且各测点之间的距离均匀分布,以保证勘探结果全面而准确。
1.2 合理选择地震波源:根据勘探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勘探目标,合
理选择地震波源的类型和能量大小,以提高勘探效果。
1.3 适当选择接收器参数:根据地震波传播的深度和目标层位的特征,合理选择接收器参数,并进行维护和校准,以确保接收到准确的
地震波信号。
2. 数据采集与处理
地震勘探中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是保证勘探结果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在数据采集与处理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规范:
2.1 合理的采样周期和采样率: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和目标层位的
特征,合理选择采样周期和采样率,并确保采集到足够的数据量。
2.2 数据质量控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数据的完
整性、准确性等方面的监测与评估。
2.3 数据处理:通过采用适当的滤波、去噪等数据处理方法,提取
出地震波的信号,剔除掉干扰和噪音,以获得清晰的勘探结果。
石油勘探公司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规范
石油勘探公司地震勘探数据处理规范在石油勘探行业中,地震勘探数据是非常重要的资源。它提供了关
于地下岩层构造和油气资源分布的信息。然而,地震勘探数据的处理
过程往往非常复杂,需要高度的技术和规范的操作。为了确保数据处
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石油勘探公司应该遵守以下规范:
一、数据采集与记录
1. 选择合适的地震勘探仪器和设备,确保其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勘
探需求。
2. 在数据采集前,仔细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工作,以防止数据采集过
程中的错误或干扰。
3. 在现场勘探过程中,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包括地震
道数据、地震剖面数据、孔间地震记录等。
4. 对于各类数据,应编制详细的记录,包括时间、地点、设备参数
等相关信息。记录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缩写和模糊术语,以保证数据的
准确性和完整性。
二、数据处理与解释
1. 数据处理前,应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包括校正、滤波、去噪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选择合适的数据处理软件和算法,进行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应保持透明度和可追溯性,确保结果的可信度。
3. 对于地震勘探数据的解释,应基于合理的地质模型和模拟实验。
确保解释结果具有科学依据。
三、数据存储与管理
1. 建立统一的数据存储和管理系统,确保地震勘探数据的安全性和
可访问性。
2. 对于存储的数据,应编制详细的索引和文档,方便后续的数据使
用和检索。
3. 尊重知识产权和商业机密,对于敏感数据应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四、数据共享与交流
1. 在数据共享和交流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保
地震液化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地震液化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地震液化土地区公路勘察设计的基本规定、地震液化的判别、地质勘察、地质选线、一般路基设计、高路堤设计、桥梁设计、涵洞(通道)设计。
本文件适用于地震液化土地区公路新建和改(扩)建工程的勘察设计。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8306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JTG B02 公路工程抗震规范
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G 3223 公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JGJ/T 87 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液化土
由于地震作用,地基中上覆饱和土层孔隙水压急剧上升,一时难以消散,有效应力减小,导致土体抗剪强度大幅降低,从而产生喷水、冒砂以及构筑物沉陷、倾斜现象的饱和砂土或饱和粉土。
3.2
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重现期475年的Ⅱ类场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来源:JTG/T 2231-01—2020,2.1.8]
3.3
特征周期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曲线下降段起始点对应的周期,取决于地震环境和场地类别。
[来源:JTG/T 2231-01—2020,2.1.9]
3.4
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构筑物遭遇地震破坏后,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直接和间接经经济损失、社会影响的程度及其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等因素,对各类构筑物所做的设防类别划分。
[来源:GB 50223—2008,2.0.1,有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勘探规范
5.2 地震数据采集的基础工作
5.2.1低(降)速带的测定
5.2.1.1小折射:宜采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排列长度应为低(降)速带总厚度的8~10倍。选择检波点距时,低速层、降速层和高速层至少均应有3 道控制。
5.2.1.2微测井:每个速度分层至少有3个观测点,在速度变化的拐点附近应加密观测。井口观测点(或激发点)离井口位置应不大于1m。
5.2.2干扰波调查
一般可采用单个检波器和小道距连续追踪的方式进行观测,宽频带接收。追踪干涉波应有足够的长度,并能求出各组干扰波的主要参数。
5.2.3环境噪声观测
在随机干扰较强,记录信噪比较低的地区,应录制环境噪声,计算随机干扰的相关半径。
5.2.4试验工作
5.2.4.1生产前应进行试验,以了解勘探区内的地震地质条件和有效波、干扰波的发育情况,选择最佳激发、接收条件,确定完成地质任务采用的基本工作方法。
5.2.4.2试验前应根据地质任务和设计要求,结合区内地震地质条件和以往工作经验有针对性地编写出试验方案。
5.2.4.3试验点、线(段)应选在区内有代表性的不同块段上,并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及单一因素变化的原则。
5.2.4.4试验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资料处理和分析,写出试验总结,作出明确结论,并经上级主管部门认可。
5.2.4.5未经试验或试验结论不明确,不得转入正式生产。
5.2.4.6生产中局部地段记录变坏时,需增做试验,找出原因,调整工作方法,使记录得到改善。
5.3 二维地震数据采集
5.3.1 采集参数的选择
5.3.1.1激发条件:
a)井中激发深度一般应在潜水面以下3~5m,尽可能选在粘土、砂质粘土等激发效果好的层位上。对于潜水面过深、炮孔难以达到潜水位以下的地区,激发层位应尽量选在不漏水的致密层中,并采取灌水及埋实等方法,以消除和减弱声波、面波等干扰。
b)组合爆炸方式,应由理论计算和试验确定,以最大限度地压制干扰,突出有效波。
c)采用可控震源,必须对震源台数、扫描方式、扫描频率、扫描长度、振动次数、组合形式、驱动电平等参数进行充分试验。扫描频率试验前,应对试验的扫描频率一致性进行检查,扫描频率应大于或等于二个倍频程。
d)采用电火花震源时,应充电到额定电压;并应在有水的浅井或浅坑中激发,以消除声波干扰。
5.3.1.2检波器及检波器组合:
a)应在分析区内地震地质条件和试验的基础上,选择检波器自然频率和检波器类型。同一勘探项目不得使用不同型号和不同参数的检波器。
b)根据地质任务的要求和干扰波调查资料,在试验的基础上确定检波器的组合形式、联接方式、组内距及组合基距。
5.3.1.3观测系统:
a)道距确定应符合空间采样定理,防止在频率—波数域处理中出现空间假频。
b)应视多次波发育情况合理地选择最大炮检距,并结合区内的特点保证浅、中、深目的层均能达到应有的叠加次数。
c)覆盖次数的选择,应保证满叠加后的信噪比不小于3。
d)应根据区内的构造特点,尽可能采用目的层下倾方向激发、上倾接收的施工方法。
5.3.2野外施工的技术要求
5.3.2.1仪器站工作:
a)按设计和试验结果,正确选择仪器因素。
b)前要录制合格的日检记录,合格日检,不得投入生产。
c)按SEG规定要求监视记录直达波初至下跳,记录磁带(经计算机)显示为一负数。
d)每炮都应回放全波监视记录,若必须滤波回放时,应征得上级主管部门同意,且滤波通带应固定。
e)操作员应认真分析监视记录,及时发现和排除人为缺陷;记录变差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记录质量达到设计和标准要求。
f)认真填写仪器班报。填写内容要准确、齐全,字迹要工整,特殊情况应注记。
g)同一勘探区多台仪器施工时,至少应在同一条测线上重复做1km的对比剖面。
h)每天收工后,应及时将当日的原始资料交施工员或现场解释员验收。
i)每录完一盘磁带(软盘)后应立即去掉允写环或加上写保护。
5.3.2.2放线工作:
a)电缆严禁拖、拉、踩、压,过道路时应防压保护;收线应及时盖好插头防护盖。
b)电缆插头和检波器接头应接触良好,不沾水和泥污,电缆应保持干燥,防止漏电。
c)检波器必须挖坑埋置,做到插直、插紧、插准,必要时应使用加长尾锥。检波器组合时应严格按组合图形埋置,且中心点对准桩号,同一道内的检波器应埋置在同一高程上,特殊埋置条件应在班报中注记。
d)因特殊情况,征得操作员同意后可适当移动检波器位置,但沿测线方向移动不得大于1/5道距,垂直测线方向移动不得大于1/2道距,移动后应在仪器班报中注明。井口检波器埋置距井口不大于1m。
e)放线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做好警戒,遇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操作员报告。
f)检波器应轻拿轻放,不准强拉引线,工作结束后应将检波器擦拭干净并短路。
g)采集站应有专人保管;轻拿轻放,严禁撞击、摔碰;保持干燥,不沾水和泥污。收工装车、存放时应加防震措施。
5.3.2.3激发工作;
a)使用炸药震源时,应执行GB12950中的规定。
b)爆炸井深和药量应按设计要求执行,并在班报中准确记录。
c)爆炸机工作性能应良好,爆炸信号最大时差不得大于1ms。组合爆炸时雷管应串联,并尽量使各炮药包埋置在同一标高上。
d)采用可控震源工作时,应保持其设计的组合图形。多台震源同时工作时,其工作频率、相位一致性应符合要求。
e)使用电火花震源时,充电电压应达到试验确定的额定值;且启爆同步性良好,误差不大于1ms。
5.3.2.4地震钻井(炮孔)工作:
a)井位应准确,一般应布置在测线同一侧、垂直距离测线5m的范围内。如遇特殊情况,井位沿测线方向偏离距离应不大于1/2道距,沿垂直测线方向偏离应不大于2个道距。
b)井深必须按设计或解释组(施工员)要求施工,且药包应下到规定的深度。
c)多井(坑)组合爆炸时,井(坑)距、位置和图形应符合设计要求。
d)应遵守钻机操作规程,电力线30m以内不得施工钻孔。
e)认真填写钻井班报,特殊情况应在班报中注记。
5.4 三维地震数据采集
三维地震勘探野外数据采集除执行5.1~5.3的有关规定外,根据三维工作的特殊性,还有如下要求:
5.4.1 观测系统和采集方法,应使其资料有较高的信噪比和垂向、横向分辨率。一般应采用规则观测系统,在地表条件复杂的地区也可采用不规则观测系统。
5.4.2 道距的选择,应防止产生偏移假频和迭前处理时的空间假频。
5.4.3 接收线距宜为道距的整数倍,一般为道距的2~6倍,最大线距应小于第一菲涅尔带半径。
5.4.4最大炮检距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既要满足最浅目的层反射系数稳定,又要满足速度分析精度和压制多次波,还应减小动校正拉伸畸变对反射波频率的影响。
5.4.5应根据地下构造的复杂程度确定共中心点面元网格密度和覆盖次数。且应使面元内各道炮检距分布均匀,覆盖次数稳定。
5.4.6应绘制相应比例尺的工程布置图。工程布置图应以主要目的层等高线为背景,并标出主要地物、地貌以及线束位置和全部接收、激发点、线,标明线束号,接收、激发线号以及激发点号、检波点号,整个工区每一个激发、接收点编号不得重复,且应建立相对坐标系。
5.4.7建立正确的空间属性文件,激发点、检波点位置变动时应及时修定、登录。
5.5 多波地震勘探数据采集
5.5.1激发
激发横波(s波)可采用振动型水平可控震源、炸药震源和冲击型机械震源。
5.5.1.1水平可控震源激发s波时,振动器的底板应呈锥形,并与地面有良好的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