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鸿章》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有感未读此书之前,我视李鸿章为懦弱卖国之人,因其所签的诸多不平等条约。
然而读完此书后,我的态度大有改观,李鸿章对晚清实所谓鞠躬尽瘁,若换作他人未必达此效果。
李鸿章个人的历史,同时也是晚清40 年的历史。
要了解晚清的历史,读此书也受益匪浅。
梁启超在本书中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描述和评价,使后人能清楚的了解晚清重臣李鸿章。
本书内容上共分为十二章,于绪论部分表明了梁启超对于李鸿章的态度: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于中间十章分别介绍了李鸿章的社会位置、李鸿章未达之前及其时中国的形式、兵家之李鸿章、洋务时代之李鸿章、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外交家之李鸿章、投闲时代之李鸿章、李鸿章之未路。
并于结论中将李鸿章与古今中外人物进行了对比,更加深刻的分析了李鸿章。
做为政治家,李鸿章是晚清统治阶层里为数来多的杰出人物之一。
张之洞、梁启超都认为李鸿章的见识超出同侪,他较早地意识到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局,已经到了非变不可的地步。
李鸿章一生中除了签各种条约做各种外交外,最大的贡献无疑是兴起洋务运动。
即其所创办的各种工厂以及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不仅认识到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挨打,还为当时的中国培养出一批有用之才,尽管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但他先进的想法的确给这个似乎昏昏欲死的大国带来一丝的希望。
做为外交家,虽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不少不平等条约,但这是在国力最弱的背景下据理力争所能取得的最佳方案,若让一人去背负整个国家的责任岂不有失公正?在当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的状况里,李鸿章机智斡旋处理了很多震惊中外的大事件,在不断的巨大失败和微小的胜利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外交思想和外交手段。
总之,《李鸿章传》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李鸿章,让我们客观的看待这样一个饱受争议的历史人物,学会一种分析社会分析人物的方法,并警示我们兴国强国避免悲剧再度上演。
读李鸿章传有感1000字
读李鸿章传有感1000字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我们总要写作各种各样的文档,优美的文章总会让人眼前一亮,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体现,还有可能会得到领导的赏识,甚至升职都有可能,可问题是很多人可能不那么擅长于写作或者表达,那怎么办?那我们就走捷径,通过学习、借鉴别人写得好的文笔,学以致用,我相信你自己自也可以写出优秀的文档,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读李鸿章传有感1000字,一起来看看吧!事情总是这样的,对危险的恐惧,比起亲眼所见的危险本身来,往往要吓人万分。
------这句话是出自18世纪英国四大着名小说作家之一的丹尼尔笛福的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句非常富有哲理的经典名言,蕴藏着深刻的道理。
今天我就来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这本经典名着------《鲁滨逊漂流记》又被译为《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被誉为英国和欧洲的小说之父的作家丹尼尔笛福在59岁所着,整书主要讲诉了:一个名叫鲁滨逊的人出身商人家庭渴望出海见识一番,不料前三次都险些丧命,终于最后一次出海船只触礁,整船只有鲁滨逊一人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制作出简易船只运载所剩的物品,一人身在小岛展开了时长28年的生活,期间经历重重磨难终于回到家乡的事。
他在死亡与生存之间多次挣扎.徘徊,用自身的实践种植出了大麦和稻子,经过刻苦研究,自制木臼、木杵、竹筛,加工面粉,烘出了粗糙的面包。
在他身上我感受到了人类无穷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28年!一个令人吃惊的同时又感到恐怖的数字,我自问,如果换是我一个人独自生活都做不到,就更不要说在一个荒无人烟,没有任何电气设备与食物,干什么都要自食其力的孤岛上了,那是我想都不敢想的!而他,鲁滨逊,虽然也曾绝望过,彷徨过,也曾怨天尤人过但他凭借着毅力与不懈的努力独自一个人生活了下来,自己制作衣服.建造小房子.桌子.板凳,捕捉了小羊与小狗将它们圈养起来就这样,慢慢的,他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国度。
如果是我,我不能在暴风中失事后仍然镇定,并且求生!如果是我,我可能早就已经葬身在那片荒芜之地了,早已化作一片黄土滋润那片一无所有的徒弟了,而他鲁滨逊不但活了下来,而且还过得非常好。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
读完《李鸿章传》,我的内心充满了深深的震撼。
这部传记不仅详细记述了李鸿章一生的政治、军事经历,更通过梁启超的笔触,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复杂的李鸿章形象。
李鸿章,这位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将领,一生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波折。
他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成就,为晚清中国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同时,他也承受着来自国内外的巨大压力和指责。
梁启超在书中客观、公正地评价了李鸿章的一生,既肯定了他的成就,也指出了他的不足。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被李鸿章的智慧和勇气所打动。
他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始终保持着冷静和坚定,努力为国家和民族寻找出路。
他的洋务运动,虽然最终未能完全实现其目标,但却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外交手腕,也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
然而,李鸿章的一生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虽然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但却无法摆脱时代的局限和历史的宿命。
他努力推进的洋务运动,最终因为种种原因而宣告失败。
他代表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让他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这些经历,让我深感历史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奈。
总的来说,《李鸿章传》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传记作品。
它不仅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的一生,更让我们对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通过这部传记,我深刻领悟到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面性,也更加珍惜当下和平、稳定的生活环境。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读完《李鸿章传》这本书,我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
李鸿章,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深深印记的人物,他的一生充满了争议和复杂性。
在书中,我仿佛穿越了时空,近距离观察了他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挣扎。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是中国面临着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
列强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古老的帝国在风雨中飘摇。
而李鸿章,就像是被时代浪潮推到风口浪尖的掌舵人,他试图在这狂风巨浪中为国家找到一条出路。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他领导的洋务运动。
当时的中国,技术落后,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
李鸿章意识到了这一点,大力倡导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兴办工厂、修建铁路、开办煤矿。
他的想法是好的,希望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让中国强大起来。
我仿佛能看到他在那些工厂里忙碌的身影,眉头紧锁,对着图纸和工匠们指指点点,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咱们可得把这洋人的技术学到手,不能让国家一直落后挨打啊!” 然而,洋务运动最终并没有让中国实现真正的富强。
这其中的原因复杂多样,有顽固派的阻挠,有体制的弊端,也有资金和技术的不足。
但李鸿章在其中所付出的努力,是不可忽视的。
再说说李鸿章签订的那些不平等条约。
每当想到这儿,我心里就堵得慌。
他代表清政府和列强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
在谈判桌上,他面对着列强的威逼利诱,或许内心充满了无奈和悲愤。
我能想象到他坐在那里,对面是一群趾高气昂的外国人,他们用轻蔑的眼神看着李鸿章,提出一个又一个苛刻的条件。
李鸿章的手可能在微微颤抖,他知道自己签下的每一个字,都将成为历史的耻辱柱。
但他又能怎样呢?国家贫弱,无力抵抗,他只能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争取一些微小的利益。
书中还提到了李鸿章的用人之道。
他手下有一批能人志士,如张之洞、刘铭传等。
他善于发现人才,并能给予他们一定的施展空间。
但有时候,他也会因为派系之争或者个人的喜好而用人不当。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现在的工作和生活,用人也是一门大学问啊,如果用不好人,事情可能就会办砸。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以李鸿章为主角的传记作品,作者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戴望。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他在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读完这部传记,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李鸿章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成为了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
他在政治上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力,能够准确地把握时局,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国家利益。
在外交方面,他善于运用外交手段,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独立。
在军事上,他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卓越的才能,曾经在战场上取得过一系列的胜利。
李鸿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经历了许多风雨,也取得了许多辉煌的成就。
他的一生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他所经历的一切,都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他在政治、外交和军事领域的成就,都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清朝末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国家面临着内外交困的严峻局面,李鸿章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但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的一生也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他的成就和经历,都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和演变。
李鸿章的一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努力,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人民的热爱,都是我所钦佩和学习的榜样。
他的一生也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以及中国人民在历史的洪流中所经历的一切。
通过阅读《李鸿章传》,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总的来说,读完《李鸿章传》,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成就和经历,都反映出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轨迹。
最新《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精选8篇 李鸿章传的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读后感(一):吾惜李鸿章也!闲来无事,翻阅《李鸿章传》,本人本来不喜欢读历史,更别说人物传记!但是读后,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作者梁启超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李鸿章,“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所谓不学无术,不是说李没有才华,相反他早年科举中进士,后又点翰林;平天国、绞发捻,统帅淮军……他的功绩卓著,而他的不学无术只是没有符合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意愿,认为他保守守旧。
所谓不敢破格,李并不是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只是由于缺少魄力,始终不敢进行彻底地变革。
他执着于在腐败不堪的清政府身上做一些小的修补,安心地做一个裱糊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苟且偷安地活着。
所谓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早在辛丑议和时,李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坚持谈判。
此之尽瘁,有目共睹!临终前,他对家事没有任何安排,却因国事久久不能闭眼。
堂堂大清国,后来竞无一人可以助李一臂之力,曲不高,但仍无人和,也是李一生际遇的悲哀,大清时代的悲哀。
《李鸿章传》读后感(二):勿论庸人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天下唯庸人不咎不誉!”梁任公大气磅礴的一句话揭开李鸿章一生功过的序幕。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这是最精辟却也最中肯的一句评价。
洋洋洒洒六万字过后,李鸿章一生的风雨波澜已然于胸中荡涤难散。
自幼就对李鸿章其人其事略有了解,小时总是在讲述者怒斥李为卖国贼的忿忿之声中结束,北洋海军全军覆没,马关条约丧权辱国,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很难与李鸿章摆脱干系,所以在上学之前总觉得李是一卖国贼,理当人人喊打。
直至今日,读完《李鸿章传》,却才对李有了更为丰满的印象。
李鸿章毫无疑问是个天才,既能舞文弄墨,也能沙场练兵,还样样都不含糊。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2024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17篇)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17篇)《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17篇)《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篇1梁启超先生的《李鸿章传》,它与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吴晗先生《朱元璋传》、朱东润先生《张居正大传》,并称为中国二十世纪四大传记。
我了解李鸿章此人初始于初中历史书本,后在反应晚清风云的各大电视剧、电影中常常会看一个或邪气、或阴冷、或儒雅的干瘦老人。
历史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直到我读了梁启超的《李鸿章传》方才让我又重新审视这位叱咤晚清政坛四十年的风云人物,甚至对晚清那段国家屈辱史,有了另一番感悟。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我的读后感。
一、成书背景和作者此书写于《辛丑条约》签订后第四个月。
那时距离李鸿章憾然辞世仅仅二个月。
当时,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领袖流亡在日本。
也就是说此书的发表在日本而非国内。
熟悉晚清历史的人,一定不会对梁启超和李鸿章陌生。
梁启超生于1873年,从八卦的角度讲,他是后来民国才女林徽因的公公,晚清时的帅哥一名。
但从历史的角度讲,梁启超18岁投入康有为门下,20岁创办《大公报》,25岁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与光绪帝开始为期百日戊戌变法,26岁变法失败流亡日本。
如果说晚清时有愤青的话,梁启超无疑是晚清历史上的最大愤青,而他更把他满腔爱国之志,和对当时时政的不满付之于实践,虽然,他后来失败了,但是他还是在历史舞台上写下了厚重一笔。
而梁启超写《李鸿章传》时,他正好29岁,大好青年,却已流亡日本三年。
此时的他正孤独的在日本岛上,反思和总结维新变法失败之处。
在我看来,他写李鸿章除了去点评一名政敌外,更主要的目的是借由李鸿章的一生,抒写自己对晚清历史的见解,对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看法,对大清王朝陨落的一种悲愤,他其实是借李鸿章的故事,抒发自己的胸怀。
但值得肯定的是,虽然梁启超与李鸿章的政见不同,但他却没有将李鸿章描述成为一个大奸大恶的权臣,给予了#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 end#他许多正面的评价,甚至感叹: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体现了流亡臣子难以抑制的孤愤。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以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李鸿章为主角的传记,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林觉民。
这部传记详细地叙述了李鸿章的一生,包括他的成长经历、政治生涯、家庭生活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等方面。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通过这部传记,我对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的成长经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鸿章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勤奋的品质。
他在读书方面非常用功,不仅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还通过自学学习了很多西方知识。
这些都为他日后成为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他的成长经历也让我对中国近代社会的贫困与落后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也为他后来的政治理想和行动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其次,通过这部传记,我对李鸿章在政治生涯中的表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在清朝政府中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对中国的政治、外交、经济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积极主张变法,希望通过改革来振兴国家,同时也积极推动对外开放,希望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然而,他也面临着来自保守势力的阻力,最终未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通过阅读这部传记,我对李鸿章在政治生涯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他的政治理想和努力。
另外,通过这部传记,我对李鸿章的家庭生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鸿章是一个忠诚的丈夫和慈爱的父亲,他在政治事业的同时也非常关心家庭,对妻子和子女都非常疼爱。
他的家庭生活也让我对他这位政治家的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他的为人处事和治国理念。
最后,通过这部传记,我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李鸿章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也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
通过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经历,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理解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和变革。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
《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范文3篇《李鸿章传》读后感读了梁启超先生写的《李鸿章传》,不禁赞叹梁启超国学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我了解了李鸿章的一生, 读后有什么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读书心得体会3篇欢迎借鉴参考。
我读了《李鸿章传》颇有感触,不禁赞叹梁启超国学功底之深和文采之非凡。
他客观而公允的评价以及中西对照的写法,使读者在了解李鸿章生平的同时,也使人对当时国民性和国人的劣根性有了初步了解。
作者一开始并未直接给李鸿章盖棺定论,而是要读者树立这样一个观念,那就是"其为非常之奸雄与为非常之豪杰姑勿论,而要之其位置行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人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
"我个人觉得这个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评价一个人并不能单纯的说他是好或者坏,而是应该站在他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所处的位置去看待这个人。
以前在我对李有粗略认识的时候觉得他实在是卖国贼一个,然而看了此书之后觉得李的内心是爱国的,其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没几个人可以超越。
虽然也知道李也有过错,但是李确实是可称为一代豪杰人物。
一开始李投奔于曾国藩门下,在围剿"义和团"战斗中其军事才能崭露头角,用兵谋定后动,料敌如神,还和曾等人一同建立了淮军和常胜军,且其品德气量也为人所道,故作者评论说:"按此亦李文忠之所以为文也,诏会剿而不欲分人功于垂成,及事定而不怀嫉妒于荐主,其德量有过人者焉。
名下无虚,非苟焉已耳。
"后来又写李兴办洋务,实乃为了救国图存而已。
他所办的洋务,主要在军事和商务两方面。
然最主要的还是军事,他创立北洋水师舰队,成为中国水军的主力。
作者也说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代表中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就是李"兵事上之声誉终,而外交上之困难起。
"从此李的外交生涯开始,然而这也是他人生的失败之处。
后人多因此事而骂李之卖国,"李鸿章之外交术,在中国诚为第一流矣,而置之世界,则瞠乎其后也。
《李鸿章传》读后心得体会1000字(通用23篇)
《李鸿章传》读后心得体会1000字(通用23篇)《李鸿章传》读后1000字篇1有人说:写史即写人,写人即写心。
从这个角度回首过去,使人打了一个寒颤。
纵有光辉的人性与温暖的正义,更多的却满目萧然。
活在世上之士,有远大的志向与臻于完美的节操,却无奈地被时代带来的一切束缚,有无上的荣耀,更有言不尽的苦楚、血泪,都笼罩着悲壮的色彩。
但这层蒙灰的纱,却依旧吸引着人们的眼球。
为什么?明知道无法改变什么依旧奋不顾身?明知道结局依旧不放弃?明知道会如此凄凉仍不低头?世上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知道了结局,无法回头,却还必须走在一条注定失败的路上。
颜文忠知道李希烈不会放过自己,却没有回头;于谦知道自己拥立景泰之后会遭遇清算,却至死不渝;张文忠想到过自己死后万历的冷酷,却依旧变法;林文忠临走之前考虑过销烟之后君王的无情,却正气向前。
是的,这是背后的信仰与理念告诉他们,催使他们,却不曾想这竟可使他们如此执着。
想知道这股力量究竟可以多么强大,一直在寻找着答案。
视角停留在了《李鸿章传》之上,因为此书特殊的作者、主人公。
两人只有在政治方面有过交集,但他们都在一条路上失败了,黯然离场,因此更能明白对方煎熬的感觉、艰难的处境。
让我尤为敬佩的是梁公的眼界,对于世界各状之驾轻就熟,是近代以来国人中罕有的世界观,更为完整的史学体系,成就了当代人写当代史之不朽,近代人看世界之不朽。
但纵然有梁公妙笔,此书能够如此深入人心的原因,还是在于着笔李鸿章,那是中国人难以抹去的家国情节。
李鸿章是个复杂的人物,是他曾带来了富国强兵的希望,而也是他的背影,让中国近代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
但因此可确定“李鸿章必为数千年中国历史上一人物”对于任何人,只有给他一个更为精准的定位,才更清晰地明白他的所作所为。
梁公说他是“适成为我国十九世纪以前之英雄而已矣”,确如其言,作为一生在中华传统熏陶下成长的人,往往于旧时代难以完全破格,愿意接受外来的文化,却源于自身的束缚,显得不彻底。
读《李鸿章全传》有感900字_读后感_模板
读《李鸿章全传》有感900字_读后感_模板读《李鸿章全传》有感900字xiaopengpeng07李鸿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高中学习历史侧面了解了一些这位清王朝大权臣的一些事迹。
而自从看了《回到共和》之后对这位历史人物更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最近读了一本名为《李鸿章全传》的书,作者是濮兰德、梁启超。
也借作者的视角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方面对这位历史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看了这本书之后深有感触,李鸿章这位在大清朝的覆灭轨道上留下了深刻印记的大人物,他的命运与清王朝几乎融为一体。
在我眼里,他是一位极度自私的非常善于玩弄权术的贪官。
他接受了儒家正统教育,并通过科举制考试一举跃过龙门,扬名天下。
身在官位上,他为清王朝其实做了很多事情。
在清王朝面对俄日英法等诸位列强地觊觎时,他有着非常清醒地认识,他认为俄国是最值得警惕的邻国,日本则是蛮夷之心不死,而英法德等其他列强则不足为虑。
为此,他拉俄抵日,在英法德美之间斡旋地游刃有余。
可以认为他确实是为了清王朝,但是本质上还是为了他自己,为了保证自己的权利不被掠夺,为了保证自己的财富不被抢劫,李鸿章进行了各方面的改革,包括创办轮船招商局、造船厂,并创建了他自认为在世界可以排名前几的海军。
他做的这一切让他在清王朝的声望达到了顶峰,并被授予了三眼花翎。
只是最终因为日本引起的一场甲午战争,让这一切都成了泡影。
也戳破了李鸿章在大清王朝这几十年来所做的一切掩人耳目之事。
他对于财富极度的贪恋,无论做何事都离不开捞银子,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李鸿章的整个家族以及下面的官员也是上行下效,导致了整个政府腐败至极,甚至皇室都已经被他渗透得无以复加了,以大太监李莲英为例,内外勾结,不知道贪污了多少银两。
他用人不当,他的财务助手盛宣怀以及他的女婿张佩纶虽然都有过人之处,例如盛宣怀经商才能在当时几乎无人能及,张佩纶则满腹诗书、才华横溢。
只可惜两人都极度腐败,最终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包括他创办的海军,因为用人不当,导致海军内部也极度贪污,甚至到了无炮可用的地步,以至于甲午战争时,一艘军舰上竟然只有几发炮弹,最终以失败一方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
李鸿章传读后感1000字
李鸿章传读后感1000字李鸿章传读后感1000字李鸿章传读后感【1】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必非可以寻常庸俗之眼之舌所得烛照而雌黄之者也”。
即便如此,也没有一个愿意闭嘴的,还是嗲嗲不休。
任公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在那样一个内外交困的年代,那样一个风云变幻的时局下,他有着国人没有之清醒,也有着众人不解的无奈。
他知道当时为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清廷饷力人才实有未逮,又多拘于成法,牵于众议,虽欲振奋而未由。
不变通则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也。
知道如此又能怎样?李曾至德见前宰相俾斯麦,叩之曰:“为大臣者,欲为国家有所尽力。
而满廷意见,与己不合,群掣其肘,于此而欲行厥志,其道何由?”……俾斯麦良久曰:“苟为大臣,以至诚忧国,度未有不能格君心者,惟与妇人孺子共事,则无如何矣。
”李默然。
人皆说李中堂位高权重,可实际上他从没有达到像王安石、张居正那样权臣的高度,充其量只是个重臣而已,权臣都在军机处中,权力都在老佛爷那里,那里不会有弄权汉臣的政治舞台,这一点上我是相信老佛爷的实力的。
甲午海战,连日本人都说是李中堂一人与一国之战争,老佛爷要过寿,各地大员不闻不问,仿佛北洋之事只与李中堂一人有关,在这样的朝廷之下,若是我,恐怕早负气离职了,但李仍忍辱负重。
任公说李不学无术,说李不知今日世界之竞争,不在国家而在国民,要李中堂通晓欧美之民主,但在那个群臣掣肘的朝廷里,开展一个纯技术的洋务运动都是磕磕绊绊,要谈体制改革如何可能。
即使是十几年之后任公后来担任北洋政府的各种总长,任公也只能空谈抱负,于实处无计可施了。
难怪乎李中堂说:局外之訾议,不悉局中之艰难。
即使是百年后的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仍是步履维艰,又能怎样,知易行难而已。
其实李也有开放的一面,维新变法之时,李送几千两白银资助强学会。
庚子之变时,其亦与革命党有共和之议。
李鸿章传读后感(通用5篇)
李鸿章传读后感(通用5篇)李鸿章传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鸿章传读后感(通用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鸿章传读后感1最近重读了梁启超先生之《李鸿章传》,作者仿照西方人物传记题材,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这本传记对于我们后来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那个时代,近距离感知历史人物颇有益处,传记的独特视角也有助于我们逐步接近历史的真相。
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我们大抵是从教科书开始的。
中学时期,我们从教科书中比较全面但又极简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知识,也许是受篇幅的限制,又或许受限于教育目标的定位,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个被串接起来的“知识点”、“考点”。
教科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一个定义或结论,这自然是背诵的要点,比如我现在都还记得一点关于“太平天国”的结论: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是我国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等等。
教科书对天平天国运动是非常肯定的。
李鸿章之流因为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运动,后来又作为清政府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虽在洋务运动中有些许贡献,但几十年以来,在普罗大众心中一直是个反面角色。
由此,那时的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也是非黑即白的,难以想象英雄人物也会有缺点瑕疵?反面人物何谈什么历史贡献?现如今,网络上那么多的“键盘侠”,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一点这方面的影响?进入21世纪,社会更加多元化,历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脸谱化,逐步变得有血有肉,枝叶繁茂起来。
不知从何时起,由史学界到文艺界,不知不觉间掀起了历史人物的“翻案风”。
一部电视大戏《走向共和》,让人们对李鸿章等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电视剧不代表正史,文艺创作的精彩不能替代历史之事实,但毕竟在众人的心头荡起了一丝丝涟漪,人们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
读《李鸿章》有感1000字5篇
读《李鸿章》有感1000字5篇第一篇:读《李鸿章》有感1000字读《李鸿章》有感1000字李鸿章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个人介绍: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李星星“上承曾国藩,下启袁世凯。
”读完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当年完成的著作,让我对这位享有赞誉也满带骂名的大清重臣有了一番人世。
在梁启超看来,李鸿章的确称得上中国近40年来最重要的人物,以至于这本传记可以当做《同光以来大事记》。
虽然梁启超与李鸿章政见不合,但是他认为李鸿章算的上一位英雄,不过只是时势造英雄,远没有到达英雄造时势。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书中分为两个板块:他的崛起,他的没落。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25岁中进士,起初他政治生涯满是失意,后来太平天国运动下,他当上了曾国藩先生的幕僚,在恩师的推荐下他组建淮军,与曾国藩一起剿灭太平天国军队,在苏州经戈登担保,苏州八大将领受降,但李鸿章设下陷阱,埋杀了八大将领与他们的亲兵,背上杀降的骂名。
同时也奠定了江南的稳定局势,在后来围攻南京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功劳,事后也没有嫉妒推荐他的人,可见其心胸和德行有过人之处。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又被派去剿灭捻军,当时湘军势气低落,于是曾国藩称兵去当了两广总督筹备粮饷,让李鸿章率领淮军平定。
李鸿章针对东边的捻军提出让百姓修寨抵抗捻军强盗式的补给,甚至顶住压力放弃山东部分城镇让东捻孤军深入,最后围剿成功,而西捻,他趁着黄河汛期缩小包围圈,成功剿灭。
至此为祸一方的捻军被彻底清理干净,而李鸿章进京觐见,登上了新的舞台。
谈到李鸿章,不得不说他的洋务运动,在梁启超先生的笔下,他是一个只知洋务不知政务的不学无术之人。
他有着小聪明,学习西方的一些东西,妄想修修补补,维持大清的破船,但是并没有带来根本的治疗方法。
而他的北洋舰队在中日战争上的全军覆没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至此他的辉煌人生开始背负骂名,在梁启超看来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在于李鸿章对于朝鲜问题的失败外交,伴随着朝鲜东学党问题彻底爆发。
李鸿章观后感
李鸿章观后感提起李鸿章,这可真是一个让人心情复杂的人物。
以前在历史书上看到他的名字和事迹,总觉得不过是些干巴巴的文字和遥远的过往。
但最近深入了解了他的一生,心中却涌起了无数的感慨。
李鸿章所处的时代,那真是一个乱得让人头疼的时代。
列强虎视眈眈,国内也是问题一堆。
他就像是被扔到了风暴中心的一艘小船,努力想掌好舵,却常常被风浪打得晕头转向。
就说他办洋务这件事吧。
那时候的中国,对西方的东西几乎一无所知。
李鸿章算是有眼光的,他看到了洋人的坚船利炮,觉得咱们也得学学。
于是,他搞起了工厂,弄起了轮船招商局,还弄了个江南制造总局。
我就在想啊,他当时得多难。
要钱没钱,要人没人,技术也没有,啥都得从零开始。
那些个顽固派还在旁边说风凉话,这不行那不行的。
可李鸿章就是咬着牙坚持下来了。
就拿江南制造总局来说吧,一开始啥都不会,机器不会用,工人也没经验。
李鸿章得四处找人,从外国请技术人员,还得想办法培养自己的工匠。
这中间出了多少岔子呀!有一次,从外国买的机器运到了,结果发现少了几个关键零件,又得重新去买,耽误了好长时间。
还有啊,那些工人一开始根本不懂技术,操作不当,弄坏了不少设备。
李鸿章急得不行,天天往厂里跑,亲自监督,给工人们鼓劲。
慢慢地,工厂总算能生产出一些枪炮弹药了,虽然和外国的比还有差距,但好歹是个开始。
再说他组建北洋水师。
这在当时可是个破天荒的大事。
买军舰,训练水兵,哪一样都不容易。
为了买那些铁甲舰,李鸿章到处筹钱,跟朝廷要,跟地方督抚要,还得想法子从民间募集资金。
好不容易买来了军舰,训练又成了问题。
那些水兵大多是从农民渔民里招来的,没文化,也没见过世面。
李鸿章请来外国教官,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
他自己也经常上船视察,看看训练的情况。
有一回,他去视察,正赶上水兵们在演练炮术。
结果打了好几炮都没打中目标,李鸿章当场就发火了,把负责的军官狠狠训了一顿。
李鸿章在外交上也是操碎了心。
和那些列强打交道,他常常是受尽了委屈。
李鸿章传读后感
李鸿章传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关于晚清政治家李鸿章生平的传记作品。
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追踪,读者可以了解其在晚清政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他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震撼和启发。
李鸿章作为晚清政治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充满曲折的政治斗争。
他聪明、机智,善于权谋,因此在政治舞台上屡立战功。
尤其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他以一己之力稳定了国内局势,并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的步伐。
他悬崖勒马、市场化改革的思路让中国经济逐步增长,国家实力相应得到提升。
他在外交上的一系列成就,尤其是促成了《马关条约》的签订,为国家争取到了最大程度的利益,及时的结束了战争,为中国保存了实力,为后来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这些都让我对李鸿章产生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然而,与此同时,李鸿章的一些行为也令人费解。
他的个人私欲和权力欲使他经常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他利用自己的权力为自己谋取私利,滥用职权,甚至与英、日等列强勾结,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读到这些情节时,我不由得为他的短视和私心感到失望。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政治家的目标不能仅仅是权力和权势的追求,更大的目标应该是为国家和人民谋利益。
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应该盲目地妥协,让出太多利益给外人。
在处理内政问题时,必须坚持公正的原则,保护人民的利益。
同时,政治家应该注重自身品德的修养,做到守正出奇,以谋长远利益,不能被个人私欲所制约。
此外,李鸿章对于现代化的推动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改革政治制度,推动产业发展等措施,使得中国逐渐迈向现代化。
他的改革思路很有启发性,即以实用主义为出发点,因地制宜地进行改革。
他总结了中国在长期封闭状态下的短板,为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这对于我们现在进行改革开放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总的来说,读完《李鸿章传》,我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的一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虽然他在政治斗争的过程中有一些遗憾和缺陷,但他为国家奉献了一生,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李鸿章观后感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李鸿章观后感篇一:《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观后感《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观后感“权倾一时,谤满天下”这八个字是时人对李鸿章的描述,与李鸿章同处同一时代的一位叫必吉的英国人曾这样谈论李鸿章所从事的事业,“他一直处于一种矛盾中,一方面,他要维护帝国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自命不凡,另一方面,他又要削弱它,通过提高自身的物质力量,使中国能够和平自信的保持民族利益。
”李鸿章,从我初中第一次认识他到高二结束了历史课,在心中一直将之鄙视,最近知识渐渐的扩充,对于如何认识历史,认识人物有了逐渐成熟的看法,开始从新省视过去的偏见。
看过的这部关于李鸿章的专题记录——《血色黄昏——李鸿章的洋务生涯》,对如何看待历史和人物的观点更加清晰,而对于李鸿章这个人本身完全不再鄙视,因为我想没资格。
李鸿章对于西方的态度是开明而清醒的,成为当时清廷少有的能够对西方有一个正确认识的人,早在组建淮军之时便使用先进的洋式武器,之后积极的筹备洋务运动,组建北洋舰队,并大力支持遣送外国留学生接受西方知识的政策。
最初李鸿章带领军抗击义和团,解上海之困,在此期间见识到了“洋枪洋炮”的威力,自叹当时装备的落后,要忍辱向西方学习制造之术。
洋务运动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是李鸿章倾力创建的,江南制造总局是“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也是近代军事工业的开端。
北洋海军的诞生,几乎全靠李鸿章一人的独自努力。
他以10年持续不懈的努力,造就了一支拥有30艘战舰,120门大炮和4000名官兵的舰队,它至少在数量上超过了日本的海军力量。
北洋海军自1875年筹画,1888年正式成军。
它不幸在第一次中日战争(1894-1895)中为日本海军完全摧毁。
李鸿章的努力全付东流。
北洋海军的失败,导致中国丧失了制海权。
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清朝海军实力的完全丧失,也标志着35年的洋务运动宣告破产。
李鸿章是当时新旧两种力量的连接点,同时也是三夹板,他或许偶尔可以左右逢源,但更多的时候是身不由己。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
李鸿章传记读后感《李鸿章传》是一部以李鸿章为主角的传记,作者是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
这本书详细记录了李鸿章一生的经历和成就,以及他在清朝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复杂性,也对他的生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李鸿章是清朝末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和外交家,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凭借着自己的才华和勤奋,最终成为了一位权倾一时的大臣。
他在政治上有着极高的智慧和手腕,曾多次化解国家危机,保全了清朝政权。
他还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就,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读完《李鸿章传》之后,我对李鸿章这个人物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更是一个具有丰富人生经历和情感的人。
他在政治上的才能和手腕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中也有着许多令人感动的一面。
他对家人的爱和关怀,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担当,让我对他产生了更深的敬意和钦佩。
同时,通过阅读这本传记,我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和曲折。
李鸿章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重要事件和变革,他也在这些事件和变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他的人生经历和政治生涯,反映了中国近代史的种种曲折和变化,也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和内在逻辑。
总的来说,读完《李鸿章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不仅让我更加全面地了解了李鸿章这位历史人物,也让我对中国近代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这本书,我不仅对李鸿章本人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也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了解这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更深刻地认识中国近代史的复杂和曲折。
2023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
2023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工作计划、活动方案、规章制度、心得体会、演讲致辞、观后感、读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work plans, activity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ersonal experiences, speeches, reflections,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2023年李鸿章传读书心得体会(精选8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
《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
《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1闲来无事,翻阅《李鸿章传》,本人本来不喜欢读历史,更别说人物传记!但是读后,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作者梁启超站在历史的角度客观的评价李鸿章,“吾欲以两言论之,曰: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
”所谓不学无术,不是说李没有才华,相反他早年科举中进士,后又点翰林;平天国、绞发捻,统帅淮军……他的功绩卓著,而他的不学无术只是没有符合梁启超维新变法的意愿,认为他保守守旧。
所谓不敢破格,李并不是没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只是由于缺少魄力,始终不敢进行彻底地变革。
他执着于在腐败不堪的'清政府身上做一些小的修补,安心地做一个裱糊匠,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苟且偷安地活着。
所谓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早在辛丑议和时,李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他坚持谈判。
此之尽瘁,有目共睹!临终前,他对家事没有任何安排,却因国事久久不能闭眼。
堂堂大清国,后来竞无一人可以助李一臂之力,曲不高,但仍无人和,也是李一生际遇的悲哀,大清时代的悲哀。
《李鸿章传》经典读后感2对于一个处在世界剧烈变革,列强虎视眈眈的时代,支撑着一个破旧不堪,国力日益衰落的王朝,游走于列强之间,为国忍辱负重的老人来说,李鸿章称得上是一位伟大的外交家。
在那个时代,没有一个人比李鸿章更煎熬,因为他为那个王朝肩负了太多的责备。
他的一生也都在不断的探索国家富强的道路,也在终其一生的实践着。
纵观李鸿章其一生,为国鞠躬尽瘁却终不能实现富国、强国之志。
在他所处的那个大的时代背景下,确实对这样一个在满洲清廷身为汉臣的他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
但是,纵观古今中外成就伟业的重臣,哪个的环境又会比他好的多呢?在一个动荡的'年代,位高权重,能够执掌大权40余年。
虽有高处不胜寒,却能游走于清廷各派之间;虽国力衰弱,却能周旋于众多列强之间,这足以体现其处事之智慧的高深。
临终还能得到了朝廷的褒奖,最终能善始善终,他是幸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李鸿章》有感1000字_读后感_模板读《李鸿章》有感1000字李鸿章出生日期:1823年2月15日个人介绍: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
李星星”上承曾国藩,下启袁世凯。
”读完梁启超在李鸿章逝世当年完成的著作,让我对这位享有赞誉也满带骂名的大清重臣有了一番人世。
在梁启超看来,李鸿章的确称得上中国近40年来最重要的人物,以至于这本传记可以当做《同光以来大事记》。
虽然梁启超与李鸿章政见不合,但是他认为李鸿章算的上一位英雄,不过只是时势造英雄,远没有到达英雄造时势。
一口气读完这本书,可以很清晰的感受到书中分为两个板块:他的崛起,他的没落。
李鸿章,字渐甫,号少荃,25岁中进士,起初他政治生涯满是失意,后来太平天国运动下,他当上了曾国藩先生的幕僚,在恩师的推荐下他组建淮军,与曾国藩一起剿灭太平天国军队,在苏州经戈登担保,苏州八大将领受降,但李鸿章设下陷阱,埋杀了八大将领与他们的亲兵,背上杀降的骂名。
同时也奠定了江南的稳定局势,在后来围攻南京时,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功劳,事后也没有嫉妒推荐他的人,可见其心胸和德行有过人之处。
平定太平天国后,曾国藩又被派去剿灭捻军,当时湘军势气低落,于是曾国藩称兵去当了两广总督筹备粮饷,让李鸿章率领淮军平定。
李鸿章针对东边的捻军提出让百姓修寨抵抗捻军强盗式的补给,甚至顶住压力放弃山东部分城镇让东捻孤军深入,最后围剿成功,而西捻,他趁着黄河汛期缩小包围圈,成功剿灭。
至此为祸一方的捻军被彻底清理干净,而李鸿章进京觐见,登上了新的舞台。
谈到李鸿章,不得不说他的洋务运动,在梁启超先生的笔下,他是一个只知洋务不知政务的不学无术之人。
他有着小聪明,学习西方的一些东西,妄想修修补补,维持大清的破船,但是并没有带来根本的治疗方法。
而他的北洋舰队在中日战争上的全军覆没则是他人生的转折点,至此他的辉煌人生开始背负骂名,在梁启超看来中日战争的爆发原因在于李鸿章对于朝鲜问题的失败外交,伴随着朝鲜东学党问题彻底爆发。
而他失败的识人能力下,中日战争大败,只能去和解停战,起初日本不同意停战,和谈失败当天李鸿章被日本浪人枪击,重伤,日本同意了停战,提出严苛的条件,迫于压力李鸿章只能答应。
后来为了限制日本人,李鸿章决定去讨好俄国来限制日本,被俄国掠夺了大量利益,而英法美以俄国为借口拉开了瓜分中国的序幕。
李鸿章的晚年是凄苦的,奔走于外交的路上,不止一次的以失败方的身份去外交,弱国无外交。
听闻李鸿章的死讯,梁启超写下一副挽联: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
本书最精彩的在书末最后一张----《李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梁启超用他的如椽大笔通过与一些人物的比较来分析他。
比之霍光,无霍光之魄力,普通学识稍过之;比之诸葛亮,李鸿章所凭籍,过于诸葛亮,而得君不及之;比之郭子仪,李鸿章则兵事生涯,不过其终生事业之一部分而已;比之王安石,安石得君既专,其布规之兢兢于民事,局面宏远,过于鸿章;……《人性的弱点》读后感美国“成人教育之父”戴尔·卡耐基所著的《人性的弱点》,汇集了卡耐基的思想精华和最激动人心的内容,是作者最成功的励志经典,书的唯一目的就是帮助解决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如何在日常生活、商务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与人打交道,并有效地影响他人;如何击败人类的生存之敌——忧虑,以创造一种幸福美好的人生。
在寒假假期里,我学习并阅读了全文,对其中的第一部分——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有很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首先开篇让我们知道了一个道理:世上惟一能够影响别人的方法,就是谈论人们所要的,同时告诉他,该如何才能获得。
的确,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在从小就被灌输着“以我为尊”的自利思想,这是要与中国的自我文化相关的。
这种文化明显存在的劣势的文化已然不能够适应当今错综复杂的社会。
在西欧的国家里,譬如美国,奉行的是个人英雄主义。
所以这样的文化,蕴育了这个移民大融合国家的强大。
美国的发明家,科学家和化学家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度。
那么,对于我们中国来说,素质教育的范畴下没有让我们每个孩子能够有一展身手的机会,有的只是我们一直引以为豪的“合作精神”。
在这里,我并没有去批判我们所谓的合作,只是在合作的时候出现的较多的问题和需要我们去深思熟虑的。
例如,怎样去合作与一个团队的各个成员,怎样能够让我们在合作的时候,把每个人的部分充分的去组合在一起,达到整体的目的。
这时,《人性的弱点》中的第一篇便给无聊我们较多的启示。
哈雷·欧佛斯托教授,在他一部颇具影响力的书中谈到:“行动是由人类的基本欲望中产生的……对于想要说服别人的人,最好的建议是无论是在商业上、家庭里、学校中、政治上,在别人心念中,激起某种迫切的需要,如果能把这点做成功,那么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的,再也不会碰钉子,走上穷途末路了。
”所以说,在我们个人注意不是盛行的时候,需要特别适应合作主义,而合作的前提就是能够给人们所需要的,为人所想,急人所急。
在书上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在纽约银行工作的芭芭拉·安德森,为了儿子身体的缘故,想要迁居到亚利桑那州的凤凰城去。
于是,她写信给凤凰城的12家银行。
她的信是这么写的:敬启者:我在银行界的10多年经验,也许会使你们快速增长中的银行对我感兴趣。
本人曾在纽约的“金融业者信托公司”,担任过许多不同的业务处理工作,现在则是一家分行的经理。
我对许多银行工作,诸如:与存款客户的关系、借贷问题或行政管理等,皆能胜任愉快。
今年5月,我将迁居至凤凰城,故极愿意能为你们的银行贡献一己之长。
我将在4月3日的那个礼拜到凤凰城去,如能有机会做进一步深谈,看能否对你们银行的目标有所助益,则不胜感谢。
芭芭拉·安德森谨上你认为安德森太太会得到任何回音吗?11家银行表示愿意面谈。
所以,她还可以从中选择待遇较好的一家呢!为什么会这样呢?安德森太太并没有陈述自己需要什么,只是说明她可以对银行有什么帮助。
她把焦点集中在银行的需要,而非自己。
这样的例子给了我深刻的感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为别人,而减少对自己的考虑。
我们应记住:要首先引起别人的渴望。
凡能这么做的人,世人必与他在一起。
这种人永不寂寞。
外交的秘诀仅在5个字:我要喜欢你。
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而已,却可以令我们自己改变一生。
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都希望别人能够欣赏自己,能够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引起他人的注意。
我想:如果每个人都是这样想的话,直接上的交流便不复存在。
所以,能够做到“我要喜欢你”这五个字的人,便先人一步,把对方的心抓住,也就赢得了自己所要得到的友谊。
为了要得到友谊和情爱,我们必须先认清“施比受更有福”,然后把这种认知用实际行为表现出来。
我们不能只是把金矿藏在内心,黄金必须使用才能显示其价值,像《圣经》所说的:“由谁结的果子,便可认出他们来。
”得到友谊的最佳方法,是必须注重施予,而不是获得——但应该是亲自赢取得来的,而不是靠一时的吸引或哄骗。
所谓赢取友谊的能力,并不是指勾肩搭背、与人攀谈、动作滑稽或讲些逗趣的笑话等。
那应该指的是一种心境、一种处世的态度或是一种愿意把自己的爱、兴趣、注意力及服务精神献给他人的愿望。
现实的情形是:当我们还是处在做梦年龄的时候,常常梦想有朝一日要写出最伟大的小说来。
想象别人是如何欣赏那本书,如何听到掌声,如何得到那永远的荣耀。
想象自己要穿什么样的衣服,所到之处,别人是如何赞美、追求、不断引用自己讲过的话。
我们想了许许多多,就是从来不曾想过可能会遭到的困难,或是那些沉闷辛苦的工作,那些在创作过程中所要流出的泪和汗。
我们想的都是有关荣耀的报偿,而不是如何努力去赢得这份荣耀。
像这种幼年时期的稚气行为,可说是典型的“一颗寂寞的心灵想要得到友谊”,或是“想要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心理表现。
只是,我们把次序弄错了——我们是希望别人先来喜欢我们,却不曾想到要如何才能让人喜欢。
现在的我们需要给予,需要大胆的做到我要喜欢你,这并不没有矫揉造作,只是简简单单的适应这个让我们难过的社会,因为在这里,有我们需要了解和掌握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这只不过是沧海一粟。
学会了给予就是学会了得到,学会了我要喜欢你,便是学会了你会喜欢我。
这样的道理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身边走过,只是我们没来得及抓住。
从现在开始的下一次,就是我们抓住的时候。
这些道理只是两个字可以概括“顿悟”!《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今天,我看完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
顾名思义,作者就是美国的希利尔。
这本书从人类的起源一直讲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厚厚的一本,共讲了90个故事。
我一拿到它,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住了。
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们看的书,希利尔就像表演一般,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及精美的插图把枯燥的历史演化成了一本让人兴趣盎然的历史故事集。
希利尔善于用我们的口吻进行讲述,即使是大人们都感觉乏味并较难记住的历史,都能在他妙笔生花的叙述下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明白喜爱。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他常常再文章中使用颠三倒四的话与字符,如头朝下的“覆地翻天”,把字倒着写,让人一下找到天翻地覆的感觉;还比如“I……H……S……V”,逼着你看完这一章,直到得出答案:“In Hoc Signo Vinces”,意思是“以此为记,必将得胜。
”看到这里,我发现,希利尔原来也像我们一样搞怪。
看完这本书,我想,中国历史比较难记,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把中国历史写得像《希利尔讲世界史》一样适合我们看呢?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吧:()第一,希利尔毕业于哈佛大学,学识渊博,博学多思;第二,希利尔当过美国着名小学——卡尔维特学校的首任校长,非常懂得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第三是希利尔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能发现我们的教科书枯燥无味,我们需要一本喜欢的历史读物;第四就是希利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意志力,他不但能够亲自动手编写,还能在忙碌的生活中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完成了这本人人称颂的好书。
可是国内的一些学者,他们要么没有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要么就是一些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可历史知识又不够渊博。
国内既知识渊博又懂儿童心理学的,他们又不立志为我们写书,据说给我们写这类书不赚钱。
难怪中国还没出现专门为我们创作的中国历史读物了。
看到这些问题,我开始产生一个愿望,那就是,做中国的希利尔。
当然,这中国的希利尔可不是这么容易做的,第一步是提高自己的学识,第二步是保持自己的童心,第三步是立志创作孩子喜欢的书。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我知道,我还有很多事要干。
《与时光书》读后感文/许凯老师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是你我亲密的情人,抑或是你我绝好的对手,我们从第一声啼哭开始,时间就站在我们的对面,不偏不倚,不激不愠,不声不响,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