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复习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继续研读课外文言文。
第二类:名人轶事、文史类一、研读例文,把握阅读方法例文一、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③食不给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④乃至被谗受贬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③每以天下为己任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初中语文中考 课外文言文阅读 拓展训练
①闺中:指作者的妻子。闺,闺
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②云鬟(huán):女子乌黑浓密 的头发。 ③清辉:月光。 ④虚幌(huǎng):薄到透明的 帘帷。 ⑤双照:共照两人。
类型4
课内外诗歌对比
【答案】 ①思想感情方面。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异:《春望》还表达了对国家衰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以及对自己日 渐衰老的感伤,感情沉郁;而《月夜》表达的感情更加真挚、动人。②写 作手法方面。同:两首诗都体现了杜诗“写实”的风格,《春望》“事实 ”,《月夜》“情实”,都带着时代的烙印。异:《春望》想象之辞较少, 主要是融情于景,将对国家衰败的悲痛融入景物描写之中,甚至连笔下的 花、鸟都沾染了悲伤的情绪;《月夜》全诗借助想象抒发妻子对自己的思 念之情,实际也是在写自己对妻子的思念之情。《春望》所写意象甚多; 《月夜》主要写月光下的妻儿。
第一部分 古诗文默写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全国视野新考 法拓展训练
类型1
创新考查文言词语意思
1.[2020温州]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词句
方法
(1)承雨有声
字源推测法:甲骨文
(2)声假雨也
参考成语法:狐假虎威
(3)则蕉亦默默静植 课内迁移法:亭亭净植(《爱莲说》)
【答案】 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类型3
创设情境考查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闽有带鱼
闽地有一种带鱼,鱼身有一丈多长,没有鳞片而且腥味很浓,是各种鱼类 中地位最低的,送给客人都上不了台面。但是普通人家,用油炸着吃,也是芳 香扑鼻的。曾经有一位监司,因为公事过了中午才回家,非常饥饿,在路上闻 到了很浓的香味,问这是什么东西,旁边的侍从说这是带鱼,(监司)立即命 令(侍从)前往百姓家中取走已经煎好的带鱼,到自己的家里吃,(吃完)大 赞好吃,并且因以前没有买过而生气。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 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人的嗜好像这样无常。吴江的顾道 行先生也非常喜爱闽地所做的“带鱼鲊”,遇到闽地人就向他们索要,但是闽 地人却很讨厌这种鱼的味道,常常不能回应他。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3年部编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习题(一) 《前辈勤学》胡澹庵①见杨龟山②,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后于道③有进。
”张无垢④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⑤,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
洎⑥北⑦归,窗下石上,双趺⑧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前辈为学勤苦如此。
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选自《鹤林玉露》)注释:①胡澹庵:北宋官员。
②杨龟山:即杨时,北宋学者,晚年隐居龟山,人称龟山先生。
他四十岁时还“程门立雪”,向大学者程颐求教。
③道:指学问。
④张无垢:即张九成,南宋官员,自号无垢居士,因触犯秦桧而被降职。
⑤昧爽:拂晓,黎明。
⑥洎:到。
⑦北:向北,名词作状语。
⑧趺:脚。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着重号的字和“洎北归”的“北”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A.不耻下问(《〈论语〉十则》)B.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C.孔子东游(《两小儿辩日》)D.虽乘奔御风(《三峡》)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字的含义,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明而读就:即,连词。
B.然龟山盖少年事盖:大约,表推测。
C.无垢乃晚年乃:是,表判断。
D.辄执书立窗下辄:就,连词。
3.选出对“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的句意理解正确的两项。
()A.是向友人炫耀他读书的用功刻苦。
B.是向友人说明,他学问上的长进是和他两肘三十年没离开过书案有直接关系。
C.是告诉友人,做学问实在太苦了。
D.说明学问上要想有所建树,就必须勤学苦读。
4.本文虽表现的都是勤学苦读,但在描写两人的写法上却不一样。
请联系短文举例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这几句用了什么写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你知道“程门立雪”的典故吗?它说明了什么?请你再写出两个勤学苦读的典故。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第二篇《韩康伯不畏天寒》(陆续更新)
①火在熨斗中而柄热 连词,表因果
②潭西南而望 连词,பைடு நூலகம்修饰
A.是
B.否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②其如土石何? 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代指韩康伯
A.是
B.否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4.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而”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3.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中“其”意思和用法是否一致?
①母问其故
②其如土石何?
1.下列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止得襦:同“只”
B.母殷夫人自成之:缝制
C.寻作复裈:寻得,寻找 D.母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惊异
寻:不久
韩康伯①数岁,家酷贫,至大寒,止得襦②,母殷夫人自成之,令 康伯捉熨斗。谓康伯曰:“且著襦,寻作复裈③。”儿云:“已足, 不须复裈也。”母问其故,乃答曰:“火在熨斗中而柄热,今既著襦, 下④亦当暖, 故不须耳。”母甚异之,知为国器⑤。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略改)
中考试卷语文课外文言文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有子路、曾皙、再有、公西华侍坐于孔子。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谨。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求,尔与三子者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考点训练一、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东坡居士自今日以往,不过一爵一肉①。
有尊客,盛馔则三之②,可损不可增。
有召我者,预以此先之,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一曰安分以养福,二曰宽胃以养气,三曰省费以养财。
(苏轼《养生》) 【乙】吾闻战国中有一方,吾服之有效,故以奉传③。
其药四味而已: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夫已饥而食,蔬食有过于八珍,而既饱之余,虽刍豢④满前,惟恐其不持去也。
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安步自佚⑤,晚食为美,安以当车与肉为哉?车与肉犹存于胸中,是以有此言也。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①一爵一肉:喝一爵酒,吃一种肉食。
爵,古代的酒器。
②盛馔则三之:丰盛的饮食就增至三倍。
③奉传:恭敬地传播。
④刍豢(huàn):代指美味的肉食。
⑤佚(yì):安逸,舒服。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安分以.养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吾闻.战国中有一方不闻.机杼声C.夫已饥而食.虽有嘉肴,弗食.1D.晚食为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主人不从而过是者,乃止。
(2)若此可谓善处穷者矣,然而于道则未也。
3.【甲】【乙】两段中作者所提出的养生之道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2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技艺·活板》) 【乙】针,生于山中①,处于室堂。
中考语文复习练测课件 素养综合训练32 课外文言文阅读(二)
▪ 【注释】 ①宫之奇:春秋时虞国大臣。 ②虞君:虞国国君。③荀息:春秋时晋国相 国。④渠:壕沟。⑤攻不待冲降而成拔:攻 城取胜不只凭借冲车的高大。冲降,古时兵 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
A.食.不甘味
食.之不能尽其材
B.越疆而去.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C.故守不待渠而固.
▪ 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 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
▪ 3.本文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 要有恒心和耐心。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进入海中打捞沉香木。累积了很多 年,才得到一车(沉香木),把它运回家。他到集市上去卖沉香木,因为沉香木价 格昂贵的原因,最终没有人来买。过了许多天,他还不能卖出去。他心中产生 疲劳厌烦的情绪,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时常能很快地将 木炭卖出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 去了。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 的价钱。世界上的愚蠢的人也正是像这样。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世间愚人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得一车,持来归家。诣 市卖之,以其贵故,卒.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心生疲厌,以为苦
恼。见人卖炭,时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售。即烧为 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选自《百喻经》)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
▪ 【注释】 ①知:主持,掌管。②唐打 猎:据传说唐氏世代善捕虎,故有“唐打猎” 之称。③皓然:须发皆白的样子。④姑:姑 且,暂且。⑤哂:讥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役至.谷口: 到。 (2)乃厚赠遣.之:让……走,打发。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②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2)①因城以为台者旧矣:
②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3)①稍葺而新之:
②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雨 雪 之 朝 风 月 之 夕 予 未 尝 不 在 客 未 尝 不 从。
3.请借助小贴士,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要注意语意完整、通顺。
小贴士:
背:参照成语“背井离乡”,可推测其含义。
观:回顾“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可知其义。
适:①〈动〉适应,顺从。②〈动〉出嫁,嫁。③〈动〉往,到。④〈形〉适宜,舒适。⑤〈副〉恰好。⑥〈副〉刚才。(摘自《古汉语词典》)
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
4.请认真品读下列语句,联系全文内容,简要分析本文中苏轼的“乐”与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所谈到的“乐”有何不同。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自 余 读 书 山 艇 子 辄 留 小 舟 于 池 中 月 夜 夜 夜 出
3.本文多用叠词和四字句,意蕴丰富。参考示例,为文中画波浪线句作批注。
示例:舟子回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到岸,篙啄丁丁,促起就寝。
批注:“丁丁”指像鸟啄食般的敲击竹篙的声音,清亮短促,写舟子催促他们回去就寝的急切,极富画面感。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④。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中考语文复习--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
专项二 课外文言文阅读
真题帮
真题帮
一、[2021河北,8~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4题。(13分)
【甲】蔡元定①八岁能诗。及长,登泰山绝顶。日惟啖②荠③。于书无 不读。朱熹扣④其学,大惊曰:“此吾老友也,不当在弟子列。”
(节选自《夜航船》)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 语之曰:“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长安街,皆择地而蹈, 兢兢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更不复顾惜。居身之道,亦 犹是耳。傥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日:
·
(2)余谒公私第
谒:
·
(3)更不复顾惜
复: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及长,登泰山绝顶。
(2)居身之道,亦犹是耳。
真题帮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3分)
(1)日惟啖荠
对书没有不读的。朱熹探问蔡元定的学问,大吃一惊,说道:“这是我的老朋 友,不应当在弟子之列。”
【乙】王廷相,学说和才能纯正完备,是当时有名的大臣。我到王公的府 上去拜见他。王公邀请(我)进门入座,告诉我说:“昨天雨后,我走在道路上, 一个吏卒穿了一双新鞋,从灰厂经过长安街,(他)都挑着(干净的)地面踩,战 战兢兢,唯恐弄脏他的鞋子。后来进入京城,泥泞渐渐多了起来,一不小心,浸 湿了鞋子,反而就不再顾惜了。守持自身的道理,也像这样啊。倘若一失足, 将没有什么不做的。”我退了出来,佩服王公的这番话,一辈子也不敢忘。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
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专项训练5篇(含答案)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3题(14分)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
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
胄奏:“据法应流⑤。
”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
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
②上:指唐太宗。
③擢:提升。
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
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
⑥布:昭示。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未几,有诈冒事觉者②陛下忿选人之多诈③故欲杀之④天下无冤狱2.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赦令自首,不肯者死。
②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③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
3.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
(4分)参考答案:1. ①觉:(被)发现②忿:愤恨③故:所以④狱:案件每题1分,共4分。
2.①皇上因在选拔人才中发现不少人假冒有曾做过官的资格或曾受过封赏,下令这些人自首,不自首的就处死。
②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③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
每句2分,共6分。
意思对即可。
3.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
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
每点2分,共4分。
意思对即可。
中考语文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2019---2020学年度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求学励志篇一)答案一、《为学之要》【参考译文】通过学习所知道的东西,在哪里都可以运用。
只是世人中读书的人,往往只能说到,不能做到,(所以)他们的忠孝没有人听说,仁义也(做得)不够;(如果)让他判断一个官司,一定不会弄清其中的事理;(如果)治理千户小县,一定不会管理好他的百姓;(如果)问他造屋的事情,一定不知道楣是横着放的而是坚着安的;(如果)问他耕田的事情,一定不知道稷种得早而泰种得迟;长啸歌吟、开玩笑,诵读吟咏、读辞赋,所做的事情已经很安闲,只能增加些迂阔荒诞,不合事理的才能,治理军国大事,毫无用处:所以被武人俗吏们共同讥笑嘲骂,确实是上述的原因吧!这是学习的人要求长进的原因啊。
(我)看见有的人读了几十卷书,就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轻慢同辈;(以至于)别人憎恨他就像憎恨仇敌一样,讨厌他就像对恶鸟一样。
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
古代的学者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养,充实自己,弥补自身的不足;当今的学者学习却意在炫耀给别人看。
古代的学者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当今的学者是为了自己利益,修身养性以求得官职。
求学就如同种树,春天可以玩赏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收获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恰似玩赏春花,修身利行,就好像收获果实。
1.(4分)(1)筹划、治理(2)讨厌,憎恨(3)损害(4)弥补2.(2分)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3.(4分)(1)(如果)让他判断一个官司,一定不会弄清其中的事理。
(“讼”“理”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
共2分)(2)古代的学者是为了广利大众,积极推行自己的主张来造福社会。
(“道”“利”翻译正确1分,大意1分。
共2分)4.(2分)①实用以利社会;②提高个人修养。
二、《为学》【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国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
专题06课外文言文阅读-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名校阅读试题精选
专题06 课外文言文阅读,【注释】①上述材料中的“意园”和“蓼花庄”都是作者虚构的。
②或________。
③焉:________,同“必有我师焉”中“焉”之义(《<论语〉十二章》)。
④克:________(结合语境推测)。
⑤息:________。
11.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戴名世为什么要多次虚构他的园林蓝图?小助手:关注园林特点....。
....,联系人物生平....,归纳园林背后作者的精神追求(三)(2023年3月江苏省无锡外国语学校中考调研语文试题)阅读回答问题。
①马世奇,字君常,无锡人。
世奇幼颖异,嗜学,有文名。
登崇祯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十一年,帝遣词臣分谕诸藩。
世奇使山东、湖广、江西诸王府,所至却馈遗。
还,进左谕德。
父忧.归。
②久之还朝,进左庶子。
帝数召廷臣问御寇策。
世奇言:“闯、献二贼,除献易,除闯难。
人心畏献而附闯,非附闯也,苦兵也。
今欲收人心,惟敕督抚镇将严束部伍,使兵不虐民,民不苦兵,则乱可弭。
”帝善其言,为下诏申饬。
时寇警日亟,每召对,诸大臣无能画一策。
世奇归邸,辄太息泣下,曰:“事不可为矣。
”③十七年三月,城陷。
世奇方早食,投箸起,问帝安在、东宫二王安在,或言帝已出城,或言崩,或又言东宫二王被执。
世奇曰:“嗟乎,吾不死安之!”其仆曰:“如太夫人何?”世奇曰:“正恐辱太夫人耳。
”将自经,二妾朱、李盛饰前。
世奇讶曰:“若.以我死将辞我去耶?”对曰:“闻主人尽节,我二人来从死耳。
”世奇曰:“有是哉!”二妾并自经.。
世奇端坐,引帛自力缢乃死。
先是,兵部主事成德将死,贻书世奇,以慷慨从容二义质焉。
世奇曰:“勉哉元升。
吾人见危授命,吾不为其难,谁为其难者!与君携手黄泉,预订斯盟,无忘息壤①矣。
”④世奇修颐广颡,扬眉大耳,砥名行,居馆阁有声,好推奖后进。
为人廉,父死,苏州推官倪长圩以赎锾②三千助丧。
世奇辞曰:“苏饥,留此可用振.。
”座主周延儒再相,世奇同郡远嫌,除服不赴都。
及还朝,延儒已赐死,亲昵者率避去,世奇经纪其丧。
(名师整理)最新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解析)
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陈陶传陶,字嵩伯,鄱阳剑浦人。
尝举进士辄下,颇负壮怀。
志远心旷,遂高居不求进达,恣游名山,自称“三教布衣①”。
大中中,避乱入洪州西山学神仙,咽气②有得,出入无间。
时严尚书宇③牧豫章,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
而欲试之,遣小妓莲花往侍,陶笑不答。
陶赋诗赠之云:“近来诗思清于水,老去风情薄似云。
已向升天得门户,锦衾深愧卓文君。
”宇见诗益嘉贞节。
【注释】①三教布衣:意为三教都未入门。
三教,指儒、道、佛三教。
③咽气:道家吐故纳新的呼吸方法。
③严尚书宇:指严宇,官名是尚书。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颇负.壮怀/负.箧曳屣B. 出入无间./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C. 遣.小妓莲花往侍/太守即遣.人随其往D. 宇见诗益嘉.贞节/虽有嘉.肴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慕其清操尝备斋供俯就山中谈终日3. 从陈陶不慕名利且有自己坚守的事迹中我们能获得哪些启示?(3分)1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戴良字叔鸾,汝南慎阳①人也。
良少诞节②母憙③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
及母卒,兄伯鸾居庐啜粥,非礼不行,良独食肉饮酒,哀至乃哭,而二人俱有毁容。
或问良曰:“子之居丧,礼乎?”良曰:“然。
礼所以制情佚④也。
情苟不佚,何礼之论!夫食旨不甘,故致毁容之实。
若味不存口,食之可也。
”论者不能夺之。
【注释】①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
②诞节:放纵不拘。
③憙(xǐ):喜欢。
后作“喜”。
④佚(yì):放纵。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良常.学之/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B.兄伯鸾居.庐啜粥/不可久居.C.哀.至乃哭/哀.转久绝D.情苟.不佚/苟.全性命于乱世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3分)良少诞节母憙驴鸣良常学之以娱乐焉3.你认为戴良是个怎样的人?(3分)2三、课外文言文阅读。
(9分)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考语文专题训练《课外文言文阅读》二李离自刑李离者,晋文公①之理②也。
过听杀人③,自拘当④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⑤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⑥,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
②理:法官。
③过听杀人:误听(案情)杀错了人。
过,误。
④当:判决。
⑤傅:通“附”,转嫁。
⑥听微决疑:审察不明显的细节和判决疑难案件。
【阅读提示】李离作为封建朝廷的司法官员,因为听信了下级错误的汇报而杀错了人,他认为“失死则死”,于是毅然选择了以生命来谢罪的方式。
这种矫枉过正的方式虽然有其迂腐的一面,但是他以生命为代价,履行了“失刑则刑,失死则死”的法律规定,用生命维护了法律的尊严,是中国古代法制史上的绚丽篇章。
同时他的严于责己、勇于担当的品格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非所闻也()(2)辞不受令()(3)故使为理()(4)罪当死()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2)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3. 在面临君命与法律相抵触时,李离为什么要选择违抗君命来维护法律的尊严?郭氏之墟昔①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②国故城郭氏之墟③。
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也。
”桓公曰:“郭氏者曷为④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⑤。
”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者,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桓公归,以语管仲,管仲曰:“其人为谁?”桓公曰:“不知也。
”管仲曰:“君亦一郭氏也。
”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
(选自刘向《新序》)【注释】①昔:从前。
②亡:灭亡。
③墟:荒废的城址。
④易为:为什么。
⑤善善而恶恶:尊重好人而讨厌坏人。
【阅读提示】大家一定还记得《出师表》中诸葛亮对后主刘禅的嘱托“亲贤臣,远小人”,先主刘备也曾说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而选文中“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则是“知易行难”的另一体现。
明辨简单的是非的能力,大多数人还是有的,但是即使是最简单的道德、生活要求,也并非人人都能做得到。
布衣百姓之修身齐家,国君之治国平天下,都是如此。
说得好不如做得好,尊重好人就要任用好人,厌恶坏人就得铲除坏人,否则就会有失败的危险。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2)是为郭氏之墟也()(3)其人为谁()(4)于是桓公找野人而赏焉()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2)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
3. 郭氏的城池之所以成为废墟是因为什么?(引用原文语句回答)4. 管仲说齐桓公“亦一郭氏也”的原因是什么?齐王筑城齐王一日临朝①,顾谓侍臣曰:“吾国介于数强国间,岁苦支备②,今欲调丁壮③,筑大城,自东海起,连即墨④,经太行③,接轩辕⑥,下武关⑦,逶迤四千里,与诸国隔绝,使秦不得窥吾西,楚不得窃吾南,韩魏不得持吾之左右,岂不大利耶?今,百姓筑城,虽有少劳,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可以永逸矣。
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艾子对曰:“今旦大雪,臣趋朝,见路侧有民,裸露僵踣⑧,望天而歌。
臣怪之,问其故。
答曰:‘大雪应候⑨,且喜明年人食贱麦,我即今年冻死矣。
’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选自《艾子杂说》)【注释】①临朝:指帝王到朝廷上处理政务。
②支备:支付军备费用。
支,供给,支付。
③丁壮:即壮丁,指壮年的男子。
④即墨:战国齐邑,在今山东省平度市。
⑤太行(háng):即太行山。
⑥轩辕:山名。
⑦武关:地名。
⑧踣(bó):跌倒。
⑨应候:顺应时令。
【阅读提示】齐王只看到筑大城防御敌国的好处,却没有想到筑城会给人民带来多大的危害。
所以艾子借雪中饥民的故事讽谏齐王,不要只看到将来的好处而不顾眼前,把人民都折磨死。
那样,所谓将来的好处便只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
选文采用了大故事套小故事的“双层结构法”,使全文形散神聚,鲜明地突出了选文的主题。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自东海起()(2)虽有少劳()(3)而异日不复有征戍侵虞之患()(4)臣怪之()2. 下列各句中的“而”与例句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望天而歌A.中峨冠而多髯者(《核舟记》)B.则弛然而卧(《捕蛇者说》)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3. 用现代汉语翻泽下面的句子。
(1)闻吾下令,孰不欣跃而来耶?(2)正如今日筑城,百姓不知享永逸者当在何人也。
4. 通过艾子的话,作者想要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李贺学诗长吉①细瘦,通眉②,长指爪,能苦吟疾书。
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③。
恒从小奚奴④,骑距驴⑤,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
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⑥如此,过亦不复省⑦。
王、杨辈时复来探取写去。
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
(选自李商隐《李长吉小传》)【注释】①长吉:即李贺,字长吉。
②通眉:双眉相连。
③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如同他人按照法式连缀成篇那样,以符合作诗的规范为意。
④小奚奴:小奴仆。
⑤距驴:一种像驴子的动物,此处指驴。
⑥率:全,都。
⑦复省:再看。
【阅读提示】选文写的是李贺年轻时学诗的故事。
文章紧扣“奇”字行文。
“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作者抓住李贺外貌最典型的几处特征,只用了区区十四个字,李贺的清奇之气就跃然纸上了。
然后写李贺的交游情况,重点写他创作诗歌的方式和过程。
“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从中可知他所作都是自己所见所感,为情造文,“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也是他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
他坚持及时修改整理,“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李贺都是呕心沥血为之,可见李贺诗歌创作之“奇”。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2)每旦日出与诸公游()(3)及暮归()(4)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旦日出与诸公游,未尝得题然后为诗。
(2)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3. 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李贺“才而奇”的一项是()A. 所与游者,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辈为密。
每旦日出与诸公游。
B. 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C. 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
D.长吉往往独骑往还京、洛,所至或时有著,随弃之。
4. 李贺学诗的故事,对我们学习写作有什么可供借鉴之处?成人以德鞠咏为进士,以文学受知于王公化基①。
及王公知杭州,咏擢第,释褐②为大理评事,知杭州仁和县。
将之官,先以书及所作诗寄王公,以谢平昔奖进,今复为吏,得以文字相乐之意。
王公不答。
及至任,略不加礼,课③其职事甚急。
鞠大失所望,于是不复冀其相知,而专修吏干④矣。
其后,王公入为参知政事,首以咏荐。
人或问其故,答曰:“鞠咏之才,不患不达。
所忧者气峻而骄,我故抑之,以成其德耳。
”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选自《东轩笔录》)【注释】①王公化基:王化基,字永图,北宋真定(今河北正定)人,曾任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工部侍郎、参知政事、礼部尚书。
②释褐:唐宋进士及第后,不是立即授官,还要经过吏部的“释褐试”,考试合格才能授以官职。
③课:对官吏的定期考核。
④吏干:政事。
【阅读提示】无论在古代,还是在现今社会中,当官的喜欢别人奉承、下级巴结上级是常有的事,正因为如此,往往会滋生不正之风。
选文写鞠咏想得到王化基的关照,写信、作诗给自己的上级,虽然这很正常,但多少带有巴结之嫌。
王化基“略不加礼”,反而“课其职事甚急”。
这一方面表现了王化基公正无私的优秀品格,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王化基对下级的爱护。
从培养干部的角度看,“成人以德”的王化基堪为领导干部的楷模。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知杭州仁和县()(2)以谢平昔奖进()(3)于是不复冀其相知()(4)所忧者气峻而骄()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及至任,略不加礼,课其职事甚急。
(2)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
3. 王化基对鞠咏“故抑之”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4. 选文最后一句“鞠闻之,始以王公为真相知也”有什么表达效果?韩琦大度韩魏公①在大名②日,有人送玉盏③二只,云:“耕者入坏冢④而得,表里无纤瑕,世宝⑤也。
”公以百金答之,尤为宝玩。
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一日召漕使⑥,且将用之酌劝。
俄为一吏误触倒,盏俱碎。
坐客皆愕然,吏且伏地待罪。
公神色不动,笑谓坐客曰:“凡物之成毁,有时数⑦存焉。
”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选自《青琐高议》)【注释】①韩魏公:韩琦,字稚圭,北宋大臣,官至宰相,封魏国公。
②大名:古地名,在今河北大名县东,宋朝时在此设大名府。
③玉盏:玉制酒杯。
④冢:坟墓。
⑤世宝:传世之宝。
⑥漕使:官名,宋代设诸道转运使,管催征税赋、出纳钱粮、上供京师及漕(水)运等事。
⑦时数:命运,一定的时限。
【阅读提示】加强道德修养,除了严格要求自己,还要以宽容大度的胸怀对待别人,团结更多的人一起做好工作。
所以,宽容大度是一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的重要体现。
我们可以从选文中感受到这种令人感动的胸怀和情操。
选文在写法上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一是对韩魏公喜欢玉盏的描写,“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这里运用的是反衬法,文章写韩魏公喜欢玉盏的程度越深,那么“盏俱碎”“公神色不动”就更体现出韩魏公的宽容大度;二是侧面描写,文章写了宾客的反应,“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对韩魏公的宽容大度起侧面烘托的作用。
【自主训练】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公以百金答之()(2)置玉盏于上()(3)盏俱碎()(4)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每开宴召客,特设一桌,覆以锦衣,置玉盏于上。
(2)顾吏曰:“汝误也,非故也,何罪之有?”坐客皆叹服公宽厚不已。
3. 从文中哪些方面可以看出韩琦非常爱惜玉盏?(引用原文语句回答)4.“坐客皆愕然”,请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当时宾客们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