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种思路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思路
罗国钧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4(020)005
【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发挥中医辨证施
治特点,标本同治,病证同治,提高整体治疗水平;2.抗病毒治疗的互补,可以相得益彰,
增效减弊;3.扶正培本,调控免疫;4.疏肝利胆,改善肝功.中医药对消除症状、改善肝功、消炎利胆有显著疗效,而且见效快,副作用少;5.活血化瘀,抗肝纤维化,及时应用活血
化瘀药可阻抑病情向肝硬化、肝癌的发展.综合这些措施,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将会进一步提高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罗国钧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隐证型慢性乙型肝炎129例临床、生化分析及治疗思路 [J], 张晓刚;吕志平;钟
小兰;谭秦湘
2.慢性乙型肝炎的病机演变及治疗思路 [J], 侯留法
3.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治疗思路与策略 [J], 潘志恒
4.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思路 [J], 李忠
5.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探讨 [J], 阮连国;朱清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思路与方法探讨
山西 中 医
・
20 0 2年 6月第 1 8卷 第 3期
S HAN OF T M J n 0 2Vo 18 N o.3 XI C J u e2 0 1
.
・43 .
专家论 坛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思 路 与 方 法 探 讨
近 年来 , 中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方 面 取 得 了 较
性 , L 高 于 正 常 值 , 胆 红 素 < 5 * lL, 龄 在 1 A T 血 O/ mo/ 年 6岁 以 下 的 轻 、 度 慢 乙 肝 12例 , 疗 1年 后 HB Ag HB 中 0 治 e 、 V D NA 转 阴 9 9例 , 功 能 恢 复 正 常 1 1例 , 要 症 状 基 本 消 肝 0 主 失 ; 药 后 3个 月 9 例 HB Ag HB NA 又 全 部 转 阳 ,2 停 9 e 、 VD 5
疗 思路和方 法 , 合笔者 的临床体 会 , 讨 如下 。 结 探
例 出现 肝 功 能 波 动 。 此 说 明 , 纯 祛 邪 的 方 法 仪 适 应 于 治 由 单 疗 疫 毒 亢 盛 而 正 气 不 衰 , 邪 相 争 激 烈 , 现 为湿 热 毒 盛 的 正 表
病 证 。 就 是 说 , 体 免 疫 应 答 反 应 十 分 强 烈 , 现 为 AL 也 机 表 T
蒋 森 贾静 鹏 蒋 芳 莉
摘 要 : 据 g前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最 常 应 用 的 治 疗 思 路 与 方 法 , 合 临证 体 会 , 为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本 病 应 当注 意 以 下 几 点 : 根 l 结 认 ( ) 病毒 与调 整 免疫 疗 法 相 结 合 , 正 祛 邪 兼施 ;2 辨 病 论 治 与 辨证 论 治 相 结 合 , 善 机 体 内 外 环 境 ;3 不 失 治 疗 时 机 及 时 1抗 扶 () 改 ()
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治疗思路的探讨
有报告拉 米 夫 定 治 疗 2 6周 , 药 6个 月 后 HB 停 V—
D NA复发率达 6 %。 2 0 三是 有一 定 的 不 良反应 , 干扰
素可出现发热 、 白细胞减 少等 。四是适 应证 范 围不 广 , 对 A IT正常 的患者 应答 都 不高 。导 向治 疗 和基 因 治 疗 的研究虽然提 示 了美 好 的前 景 , 于 临床 运用 还 有 但
治为前 提 , 多法 联用 , 邪 、 祛 扶正 、 调理 气血 相结 合 , 解
决主要矛盾 , 最终从总体上改善疾 病 的进程与 预后 。 尽管 中西 医 治 疗 C HB各 有 优势 , 临 床 实 践 证 但 明, 中西 医结 合 治疗 使 两 者许 多 优势 可 以得 到 互 补 。 实践表明干扰素 、 拉米夫定 等药 的抗病 毒作 用 , 明显 优
入探讨 防治 CHB的有效方法 , 当今 医学界 亟待解 决 是
的难题 。结合 长期 临床体 会 , 本人认 为采 用多 方法 , 多
途经 的治疗思路 , 临床上值得 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 是 1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的 治 疗 目标 CHB发 病 机 理较 复 杂 , 有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 V) 既 HB
22 药 物 疗 法 及 非 药 物 疗 法 结 合 , 高 疗 效 . 提 CHB
一
方一 药 有 更 好 的 疗 效 。
慢 性乙型肝炎 ( HB 是 一种 难 治性 疾病 , C ) 发病 率 居高不下 , 重 危害 着人 民身心 健康 。积极 寻找 和深 严
2 1 中西结合 , 长避 短 . 扬
现 代医学对 CHB的治 疗 ,
随着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 化而 修正 。 目前 抗病毒 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你还在纠结怎么治吗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你还在纠结怎么治吗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引起的,以肝脏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一种全身性传染性疾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黄疸、肝区疼痛、肝脾肿大、乏力、肝掌及蜘蛛痣等,具有世界性、难治性、进展性、传染性等特点。
而我国作为乙肝大国,慢乙肝的治疗仍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社会难题。
目前,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主要有中西医治疗。
西医认为,慢性乙型肝炎是由HBV持续感染所引起的一系列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症状的疾病,其治疗环节中的重中之重是进行清除或者抑制乙肝病毒基因复制的抗病毒治疗,这可以有效控制并发症的发生率。
而目前抗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
目前,在我国,干扰素主要有普通干扰素和聚乙二醇干扰素,前者称为普通干扰素,后者称为长效干扰素。
而核苷(酸)类似物主要包括核苷类似物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前者主要有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后者主要有阿德福韦酯、替诺福韦酯。
这两类抗病毒药物却各有优缺点。
干扰素优点主要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不易产生耐药,停药后能获得持续免疫应答,缺点主要有:持续应答率较低,病人不易耐受,不良反应发生率高。
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有有流感样症状、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疾病、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其使用禁忌症主要妊娠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衰竭、患者有精神病史。
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点主要有抗病毒活性强和安全性高,而缺点主要有长期服用可引发病毒突变,耐药率较高。
虽然慢性乙型肝炎属于现代医学的疾病,中医并无此病名,但自古以来,对于与肝脏相关疾病如“黄疸”“胁痛”“肝着”“肢胀”“积聚”的中医疗法就早有存在,其治法主要有清热利湿、扶正祛邪、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而目前,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中医疗法在改善临床症状、减轻肝脏炎症、抗病毒、抗纤维化以及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如小柴胡汤是《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可以扶正祛邪,类似于现代医学的免疫调节作用。
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慢性肝病是指在长期内逐渐发展形成的一组以进行性肝细胞损伤和坏死为特征的肝脏疾病。
目前,慢性肝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问题。
在治疗慢性肝病的过程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一、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慢性肝病是由于肝脾失调、气血不畅、阴阳失衡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的原则是调理肝脾、理气活血、平衡阴阳。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川芎、枸杞子等,具有补肝益肾、活血化瘀的功效。
同时,通过针灸、艾灸等中医疗法也可以调理肝脏功能,促进肝脏的修复和恢复。
二、西医治疗
西医治疗慢性肝病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利巴韦林、抗病毒药物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细胞的损伤。
对于合并有肝硬化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肝移植手术等治疗。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是目前治疗慢性肝病的主流方式之一。
该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了中医和西医的优势,通过中医的草药、针灸、推拿等疗法配合西医的药物和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
痛苦。
比如,可以通过中药调理肝脾、改善气血循环,再结合西医的药物治疗,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慢性肝病患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全面调理肝脾功能、促进病情好转。
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应遵医嘱服药、定期复诊,同时注意饮食调理、避免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十分重要。
希望患者能够早日康复,重获健康。
慢性乙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作为感染科常见且多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慢性肝炎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
在我国,慢性乙肝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不仅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隐患,同时还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影响。
近年来,随着乙肝、肝癌及其相关性肝硬化等疾病的多发,临床对于上述疾病愈加重视。
虽然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还未能找到完全清除乙肝病毒、治愈慢性乙肝疾病的方法,但是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体的不同,可以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慢性乙肝的持续恶化,甚至能够使患者携带病毒开展正常生活,避免疾病复发。
慢性乙肝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和较高的传染性,增加人群中感染乙肝病毒比例的同时,部分患者还会引起肝衰竭、肝癌等危重疾病,不仅会缩短慢性乙肝患者的寿命,而且会使患者在短期内存在危及生命的风险。
近年来,广大临床医生通过大量实验研究与持续观察,已经形成了可靠优质的治疗路线。
首先,对于慢性乙肝的治疗,已经明确了治疗的大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具有显著的优势和潜力,既能缩短西药治疗的周期,减少药物用量,避免副作用的发生,还能够充分发挥中药抗病毒、改善肝功能等方面的临床作用”。
从安全角度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是最为实际、可靠的一种思路。
那么,面对慢性乙肝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案有哪些呢?1.在慢性乙肝治疗中采用单剂中药联合西医的方案目前,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时出现了不少传统剂型中药联合西药的方案,例如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参芪四逆汤与拉米夫定联合治疗、葛根素联合门冬氨酸钾镁+维生素B+维生素C+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以及天晴甘平胶囊联合健脾疏肝合剂治疗等。
研究发现,传统剂型中药在减轻肝脏炎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改善患者不适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不仅有益于延缓患者的病情发展,而且不存在显著的不良药物反应。
将传统剂型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慢性乙肝,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着力抑制乙肝病毒,进而明显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
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症。
该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与感染者的血液接触、性接触以及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
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口。
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样,从无症状感染到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严重后果。
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乙型肝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理论基础是“肝为疏泄之脏”,强调通过调节肝脏功能,改善机体整体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外治。
内服中药可以通过调理肝脏功能、清热解毒、护肝等作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
常用的中药有黄芩、栀子、柴胡等,它们具有抗病毒、抗炎、抗氧化等多种作用。
外治中药主要是通过贴敷或者熏蒸等方式,直接作用于患者的肝区,起到疏肝解郁、活血化瘀的作用。
西医治疗乙型肝炎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和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是目前乙型肝炎的主要治疗手段,常用的药物有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
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载量,从而达到抑制病毒活动的目的。
对症治疗主要是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疗,如肝功能异常时可以给予肝保护药物,如维生素B族、氨基酸等。
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中医药和西医药物的优点,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中医药可以调理机体整体状态,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药物的副作用;而西医药物则可以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减少病毒活动。
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种相对完整的治疗体系。
然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中医药治疗乙型肝炎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其次,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有资深的医生进行指导和监督,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中西医结合治疗还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长期坚持,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思路与方法
1 抗病毒 是慢 乙肝 治疗 的关 键
少 , 易产 生耐 药变 异等 优点 ,但 舞正气 , 不 以达 清除病 毒之 目的。抗
慢 乙肝 是 感 染 乙 型 肝 炎 病 毒 价格 较贵 ,只要条件 允 许应 作 为首 病 毒 中药 以清 热药 为主 , 用 的有 常 ( B 引起 的慢 性 传染病 , H V) 因而 抗 选 。随 着 抗 乙肝 病 毒 药 的广 泛 应 茵 陈 、 大黄 、 山豆根 、 苦参 、 贯众 、 姜 乙肝病 毒是治疗 的关键 。 只要 有适 用 , 疗效 的不稳 定性 、耐 药性 及 黄 、 其 板蓝 根等 。茵 陈水 煎液对 H V B
维普资讯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慢 性 乙型 病 毒 性 肝 炎 的 思 路 与 方 法
何善 明 广 西 中 医学 院附属 瑞康 医院 50 1 南 宁市 华东路 1 30 1 0号
石 罗君 广 西 中医学 院 5 0 1 30 1
一
些 粗 浅 的 看 法 , 以期 求 证 于 同 药 变异 ,停药 后 可 出 现 病 情 恶 化 功能 和促进 D A, N N R A及蛋 白质 的 等 “。核苷 ( ) 】 酸 类似 物 中恩替 卡韦 合成 ,诱导 特异性 免疫 因子 ,激活
刘国强教授中西医结合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的思路
脾 不和, 气有 上 行 之 势 而 无 上行 之力 。 一 日分 四 时 , 晨 早 为 春 , 应 在 肝 , 阳 之 气 开 始 萌 动 , 重 胃气 上 逆 , 恶 其 少 加 故
内停 , 多舌淡 或淡红 , 薄 白, 有齿痕 ; 气 犯 胃, 故 苔 边 肝 气 升 动 太 过 , 有 余 便 是 火 , 舌 红 少 苔 多 见 ; 胃不 和 , 气 故 肝 气 机 郁 滞 , 浊 内停 , 多 舌 淡 红 苔 腻 , 浊 郁 而 化 热 , 见 湿 故 湿 则
肝 胃不 和 证 气 郁 化 热 , 能 消 谷 则 食 欲 增 强 , 郁 热 伤 阴 热 或 则 消 谷 善饥 。
喉 不 利 或 有 痰 难 咳 , 胁 少 腹 疼 痛 , 闷 痛 为 主 。其 中 临 胸 或
床 以肝 气 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胃证 多 兼 肝 气 升动 太 过 上 逆 于 头 致 头 痛头 胀
不 和则 卧不 安 , 气 虚 , 气 不 升 , 明 失 养 , 胃气 失 和 脾 清 神 或 降 , 气 上 扰神 明则 眠 差 。肝 胃不 和 , 浊 中焦 气 机 郁滞 , 为 背 阳位 , 阳气 不 布 则 背 凉 ; 气 犯 胃背 部 攻 冲 感 , 胀 ; 脾 肝 背 肝 不 和, 阳气 虚而 不 布 , 部不 适 , 痛 。 背 背
气 、 心 、 吐 , 中 嗳 声 清 脆 深 长 偏 肝 气 疏 泄 太 过 , 升 恶 呕 其 气 动 太过 之 肝 气 犯 胃证 , 声 沉 闷重 浊 则 偏 肝之 疏 泄 不 及 , 嗳
气机 郁 结 之 肝 胃不 和 证 , 者 均 有 气 机 不 畅 之 机 , 气 后 两 暖 气 机 暂通 则 症 减 ; 暖 气 而 不 能 , 脾 气 虚 , 壅 土 中 , 欲 为 木 肝
中医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点思路
宜 伐 。 肝 5 易 动 而 肝 阴 易 损 ,肝 病 的 迁 延 必 然 引 起 肝 阴 的 不 1 3
足。
首 先 肝 病 多 郁 。 有 因 郁 致 病 , 亦 有 因 病 而 郁 。 肝 郁 气 滞 , 气郁 日久 必 化 火 伤 阴 ;其 次 ,慢 性 乙 肝 多 为 湿 热 内 居 , 热 为 5 邪 , 久 羁 则 化 燥 伤 阴 。 再 则 为 医 者 之 误 , 医 生 不 明 3 1 “ 胡 劫 肝 阴 ” 之 古 训 ,疏 伐 太 过 , 清 利 失 度 , 日复 一 日 , 柴
院 治 疗 8天 后 仍 感 心 悸 、心 慌 、胸 痛 、听 诊 可 闻 及 心 包 摩 擦
音 。 转 我 院 后 血 清 酶 增 高 ,诊 断 为 心 脏 挫 伤 ,经 保 守 治疗 治 愈。 在 4例 死 亡 的严 重 胸 部 损 伤 病 例 中 , 多 并 发 多 根 多 处 骨 折 ,肺 严 重 挫 伤 , 血 气 胸 ,经 闭 式 引 流 、胸 廓 固 定 等 效 果 均
维普资讯
第 9卷 第 6期 20 0 2年 1 1月
井 冈 山 医 专 学 报
J RNA OU L OF I J NGG ANG HA MEDI A L EGE S N C L CO L
Vo . N 6 19 o
N0V . O 2 2 O
作 者 简 介 : 伟 刚 (9 5)男 , 曾 16 一, 江西 吉 安 人 , 士 , 学 主治 医 师
2例 患 者 因 怕 痛 , 拒 绝 咳 嗽 , 5天 后 查 胸 片 ,肺 仍 未 张 开 , 后 行 支 气 管 镜 吸 痰 治 愈 。 因此 , 我 们 认 为 胸 部 损 伤 病 例 中 , 保 持 呼 吸 道 通 畅 ,促 使 分 泌 排 出 ,仍 是 关 键 。 理 论 上 胸 段 气 管 深 在 纵 隔 内 , 当胸 部 受 到 猛 烈 冲击 时 , 间 接 地 震 破 气 管 和 支 气 管 很 少 见 , 同 时 ,若 胸 段 气 管 破 裂 口 小 ,行 闲 式 引 流 后 ,广 泛 纵 隔 及 皮 下 气 肿 可 不 出 现 。 这 时 宜 与 轻 度 肺 损 伤 所 致 气 胸 鉴 别 , 一 般 气 管 破 裂 时 ,闭 式 引 流 气 体 较 多 且 无 减 少 趋 势 ,宜 急 诊 剖 胸 探 查 。 我 科 曾 收 治 3例 气 管 破 裂 ,均 为 胸 段 气 管 闭 合 伤 ,均 I期 修 补 成 功 。
杨大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浅析
杨大国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浅析标签:名医经验;杨大国;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疗法杨大国主任医师是深圳市名中医、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肝病临床工作40余年,长期研究慢性肝炎中西医结合治法,在肝病领域造诣颇高。
笔者有幸随侍左右,受益匪浅,现将杨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经验介绍如下。
1中西互补,病证结合杨师认为,乙肝病机复杂,必须坚持中西互用、病证结合的治疗原则,充分发挥核苷类药抗病毒和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
另外,为保证疗效,须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评估,采取个体化方案,且定期随访、长期跟踪。
根据制定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规定3个月为1个疗程,动态观察、及时调整。
2扶正祛邪,平调阴阳杨师认为,乙肝多因失治误治,日久导致湿热邪毒内盛,正气虚弱,最终形成正虚邪恋。
正虚多为肝血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邪恋多为湿热内蕴、痰湿困阻、气滞血瘀。
据此,杨师自拟正肝方。
方中黄芪、白术、党参、枸杞子、女贞子、鳖甲等益气健脾、补血养肝、育阴滋肾,以达扶正目的;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板蓝根、丹参、川芎、赤芍、茜草、穿山甲、鳖甲、土鳖虫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软坚散结,以达祛邪目的。
全方补而不助邪,攻而不伤正,使邪去正安,则阴阳自调,疾病自愈。
3调理脏腑,疏通气血乙肝病位在肝,与脾肾关系密切。
其发病不论外感或内伤,均涉及肝、脾、肾等脏器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
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体宜柔,肝气宜疏。
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刚脏,非柔润不能调和。
”杨师遵《金匮要略》“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常用芍药甘草汤柔肝化阴之意,佐以枸杞子、郁金、川楝子、荷叶等柔肝而不过燥之品,适当配合凉血生津之生地黄、熟地黄防止疏泄太过。
肝主藏血,脾主生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气能生血,血能载气,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
杨师认为,气血运行正常依赖于脏腑功能调和,临床治疗气血失常宜从调理脏腑功能入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慢性乙肝是一种常见的肝炎疾病,临床上常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肝区不适、肝功能异常等症状。
针对慢性乙肝的治疗,中西医结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本文通过对一组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观察,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效果。
一、慢性乙肝的中西医治疗原则中医认为,慢性乙肝是由湿热蕴结、肝郁气滞、脾虚湿困等多种因素引起的。
治疗慢性乙肝的关键在于清热解毒、疏肝理气、健脾化痰。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芩、栀子、山药、茯苓等,常用的中药方剂包括龙胆泻肝汤、柴胡疏肝汤等。
西医则主要采用抗病毒治疗、肝保护治疗和免疫调节治疗。
抗病毒治疗主要包括利巴韦林、替加韦等抗病毒药物,肝保护治疗主要包括磷酸肌醇、氨基酸等,免疫调节治疗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类似物等。
综合中西医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主要目标是清肝火、疏肝气、健脾化痰,同时抑制病毒复制、保护肝脏功能,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1.实验对象选取了一组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40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范围在25-60岁之间。
2.治疗方法将病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传统中医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
其中传统中医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方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采用中药治疗方案结合抗病毒药物治疗。
3.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肝功能恢复情况、病毒载量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等。
4.观察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如乏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减轻。
但是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疗效更佳。
在肝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的血清转氨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但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改善更为显著。
在病毒载量变化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病毒载量显著下降,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抑制病毒复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不良反应方面,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的患者不良反应较少,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安全性上具有优势。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慢性乙肝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我国的常见病。
传统中医认为,慢性乙肝是肝脾肾气虚、气血瘀滞和湿热内扰所致。
与此同时,现代西医则将慢性乙肝归为一种病毒感染性疾病,并将病毒的复制和肝细胞的损害视为其路径学表现。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治疗慢性乙肝应该从整体概念出发,滋养生命本能,选择调整机体阴阳平衡、健脾开运,增强机体免疫力,以解毒、泻热、活血消肿等手段来处理病情。
而西医则强调纠正影响肝细胞代谢、增殖和再生的因素,同时采取抗病毒治疗。
本文旨在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观察,探究两种不同医学模式交融时的疗效和优点。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纳入慢性乙肝患者60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20例。
患者年龄为18-60岁,平均年龄为39.6岁。
病史为3个月至6年不等,均在初始诊断期间。
患者分为两组,30例为传统中医治疗组,30例为西医治疗组。
传统中医治疗组采用中药汤剂,如安宫牛黄丸、黄连解毒汤、柴胡桂枝汤等,口服3次/日,疗程4周。
西医治疗组采用抗病毒药物,如干扰素、吗替韦、阿德福韦等,口服或注射,按照医生开具的剂量和频次治疗,疗程4周。
在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估和病理学检查。
结果传统中医治疗组30例中,其中17例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
治疗有效率为93.3%。
西医治疗组30例中,其中13例治愈,9例显效,6例有效,2例无效。
治疗有效率为93.3%。
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
在病理学检查中,两组患者肝功能、肝脏形态及结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而治愈和显效组肝组织的结构及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有效和无效组。
结论慢性乙肝的治疗需要综合考量病情、患者体质和综合治疗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本文所述的传统中医和西医的治疗模式,各有其优点和不足。
传统中医注重调整人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系统;而西方的现代医学注重于对病毒感染的干预。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最大程度地补偿两种不同治疗方法的不足,避免不得已的副作用和后遗症。
慢性乙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慢性乙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乙型肝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能够对病人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因肝脏炎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被称为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因存在多种病毒因子,所以具有较高病毒感染率,对身体健康具有较大潜在威胁,如未进行及时医治,可形成肝硬化,严重者发展为肝癌。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与方法备受医护人员及患者关注,因此必须正确认识到临床治疗方面的重要性。
那么应如何制定乙型肝炎病人的治疗方案,从而使自身获得最好的身体状况?下文即为大家一一揭晓。
1.乙肝的传播途径乙肝的传播途径十分广泛,因此许多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觉中患上乙肝,进而影响自身的健康。
1.1血液该种传播途径常见于多种传染性疾病。
造成该种现象的原因是,人一旦感染病毒,病毒即会进入到人体的血液中,姑且不论其是否会随着血液循环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单论血液中的病毒,即会感染人类的其他体液。
例如:精液、阴道分泌液、唾液、乳汁以及羊水等。
如果健康人与乙肝患者接吻,误食唾液,将引发感染。
此外,乙肝病毒还能够通过人体表面的伤口进入到血液中。
1.2性交性交也是许多传染性疾病的常见传播方式。
在男女双方发生性接触时,如有一方患有乙肝,那么对方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有100%的几率患上乙肝。
因为不仅男方没有佩带避孕套能够为乙肝病毒提供传播空间,双方唾液也能够传播乙肝病毒。
1.3母婴传播该种传播途径在乙肝病毒中并不常见,因为处于怀孕期间的女性经常会前往医院进行检查,而经过尿检等一系列检验环节,绝对可以检测出女性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以此为基础,医师将会立刻转告孕妇或孕妇家属,并在分娩结束后,立即将其与新生婴儿进行隔离,防止婴儿因吸食母乳,从而感染乙肝病毒。
1.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有些?2.1中医治疗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慢性乙型肝炎是由湿热,疫病等致病因素侵袭而来。
中药在改善肝功能,调节免疫功能,缓解临床症状,抗病毒,抗肝纤维化,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其中,乙肝解毒汤具有清热利湿,泻肝胆火,益气止痛,健脾消食,活血解毒,安神等功效。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治疗思路及方法
下机体肝细胞 的损伤 ,且 不 良反应少 ,P A抑制病毒作 用快 , F 可迅速改善 临床症 状 和消退 黄疸 ,两 药均 可明显 促进 肝功能 恢 复和提高 临床治愈率 ,近期疗效 较好 ,但 因 P A静脉 给 F
药 ,有一定局限性 。而阿德 福 韦 ( D 、恩替 卡韦 ( r ) A V) EⅣ 用于重型肝炎治疗 的临床研究报道 尚不 多 ,多为经验性 总结 ,
to a e tsrk . S a dJGato neo . 1 9 in h a t e c n sre tr1 9 9, 8: 8 4培2 l o 2 7 7 Osa wizG, Fo tn O , S ho tFV,e 1 Reut faP op cie tpo c na a P c id ta. s l o rs e t s v
细胞免疫 和体液免疫 ,为肝细胞再生和修复赢得时间 。
对 于 重 型 乙 型 肝 炎 ,使 用 经 验 较 成 熟 的 为 拉 米 夫 定 (M L V) 和膦 甲酸钠 ( F 。L V抑制 病毒疗效 肯定 ,且 不 P A) M
存在对机体 免疫 的促进 ,因而不 会进 一步 加重超 敏反 应状 态
重型肝炎患者 因细 胞 免疫功 能低 下 ,吞 噬和清 除细 菌及
肠 源性内毒素的功能明显 降 低 ,肠道 粘 膜屏 障作 用下 降 ,肠 内细菌易位等 均可诱发 自发性 细菌性 腹膜炎 ( B ) B S P 。S P可
引起 内毒素血症 ,由内毒 素激发 的一系列 反应 对肝 细胞 的损
肝炎患 者给予安 全 、快速 、有效地 抗病 毒治疗 ,终止 剧烈 的
慢性重型乙型肝 炎患 者都有 慢性 乙型 肝炎 既往病史 ,而 针 对慢性乙型重型肝 炎早期 、快速 的抗 病毒 治疗 日益得 到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种思路韩新平(贵阳市第五人民医院,贵州贵阳 550004)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512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108(2008)03-0007-01 我国是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的国家。
由于迄今对慢性乙型肝炎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因此,如何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防治慢乙肝是目前面临的重大课题。
治疗慢乙肝主要环节是抗病毒,保护肝细胞、调控免疫和阻止肝纤维化。
下面就近几年的体会试作一比较归纳。
1 抗病毒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主要方面。
无论是中药或西药,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充分了解其各自的优点和不足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其重要的作用。
西药主要有:①干扰素:其使用时间较长、疗效确切、疗程短,对HBeAg 转阴者有改善肝组织学的作用。
但适应干扰素治疗的理想病例较少,对HBeAg阴性者疗效不佳,禁用于肝硬化失代偿者。
不良反应较多,耐受性差,并需注射给药且价格较高,因而使用受到限制。
②核苷类:代表药物为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脂,能迅速抑制病毒复制,口服给药,耐受性好,无明显不良反应,费用相对较低,但疗程较长(1年以上),部份病例发生病毒变异,不适当停药导致病情反复或恶化。
因此,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停药指征。
③基因治疗:包括反义核苷酸、核酶、缺陷病毒的干扰剂、细胞自杀基因等。
从理论上讲,这是最终解决慢性乙型肝炎的方法,但由于复杂的技术问题,如基因转移效率和表达率低,以及治疗基因在宿主基因组中的随机整合,可能激活原癌基因或灭活抑癌基因,导致细胞恶变等安全问题,估计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尚不能作为常规治疗方法用于临床。
相对而言,中药抗病毒作用尚未能充分显示其优点。
长期以来,应用中医中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中有一定的疗效,也有很多报道,但由于治疗法则的多变性,疗效的不确定性,以及重复性较差等原因,使其可靠性和推广性受到很大的局限。
为此,本人认为,目前的抗病毒治疗以首选西药为好。
同时也要积极地研究、探索中药固定复方,单味中草药的抗病毒疗效及其机理,使中医药在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现已用于临床的氧化苦参硷就是从苦豆子中提炼而得。
其不但有抑制乙肝病毒的作用,同时具有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的作用。
2 保护肝细胞保肝治疗除一般治疗外,在药物方面有①补充肝病时缺少的肝脏生理性化合物如肌苷,三磷酸腺苷(T)、辅酶A等;②缓解炎症药物如甘草酸(常用制剂为甘草酸二铵—甘利欣);③降酶退黄:药物有联苯双脂,五味子制剂,菌栀黄(注射、口服液)。
保肝治疗中常常是注射用药优于口服给药。
应加强对口服制剂的吸收及生物利用方面的研究,提高口服给药的疗效。
3 调控免疫许多临床现象表明,慢性乙型肝炎的发展和后果,主要取决于宿主的免疫应答。
故通过调控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阻止/改变疾病的发展,抑制/清除病毒的目的。
主要在免疫抑制和免疫增强两个方面。
①免疫抑制:当炎症过于激烈时,为防止过多肝细胞的坏死,偶尔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西药如氧化可的松、泼尼松和地塞米松;②免疫增强:当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耐受时病毒常常难以清除,这时需要应用免疫增强剂,代表西药为胸腺素,无不良反应,且有后延作用,与干扰素合用可提高远期疗效,但价格昂贵,单用疗效不肯定。
中医药在调控免疫方面有其独特的疗效,不但能提高免疫功能,不少药物还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大大开拓了其应用范围、医疗成本低。
药理研究证明:中药丹皮、三七、徐长卿、白毛夏枯草、苦参、龙胆草等有消除反应性炎症,解除过敏状态的免疫抑制样作用;人参、黄芪、五味子、淫羊藿、桑寄生等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较深的有:人参,能改善肝炎患者的免疫状态,降低肝炎患者循环免疫复合物,恢复T淋巴细胞功能;大黄,有抑制体液免疫,增强细胞免疫,减少免疫反应,消除免疫复合物的免疫调控作用。
但是,中药的使用既要看到对细胞免疫可能发挥作用的一面,更要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在辨证的基础上选用相应有针对性的药物才能避免副作用,提高疗效。
4 抗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肝细胞损伤后的修复机制,是慢性肝脏疾病的共同的病理改变。
其形成主要由肝脏星状细胞被激活,细胞外间质成份(EC M)生成过多,降解相对不足,在肝内大量沉积所致。
是肝硬化的前期病变。
目前认为肝纤维化经有效的治疗是可以逆转的,一旦形成肝硬化便难以逆转。
因此,抗肝纤维化在慢性肝病治疗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对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纤维化的治疗有两大环节。
即去除病因—抗病毒和缓解肝纤维化。
抗病毒已如前述。
缓解肝纤维化包括①缓解炎症;西药有甘7第30卷 第3期2008年5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 GC T CMNo13 Vol130M ay 2008:A P:草酸、糖皮质激素、前列腺素E2等等;②干扰基质的产生,西药有青霉铵等。
其应用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而中医中药在抗肝纤维化方面由于其具有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综合药理作用,已显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很多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复方或单味药如大黄虫丸、肝平胶囊、丹参注射液、丹参片、桃仁提取药、冬虫复草等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并取得较好疗效。
中西医结合,不是中西医药的简单累加,而是根据其不同的特点,认真分析,取长补短,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笔者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几个方面的体会可概括为:抗病毒以西药为主;保肝治疗中西已有较好的融会贯通;调控免疫视经费承受能力而定;抗肝纤维化应以中医药为主。
我院图书馆流通部改革服务体系的初步体会林 玉(贵阳中医学院图书馆,贵州贵阳 550002)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改革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1108(2008)03-0008-01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理念。
在读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与要求发生了巨大变化的今天,特别是在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新型专业不断增加,读者数量呈逐年上升的形势下,怎样对图书馆藏书进行合理化布局,把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下面就这一问题,结合我馆的实际情况做一初步的论述。
1 我院图书馆流通服务部现行布局及其优势《图书馆文化论》说:“图书馆服务文化表现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读者满意。
而让读者满意就需要图书馆为读者提供充分的服务,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所有服务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区分服务,为不同的读者提供更适合其需要的服务。
”我馆现行服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理念。
目前,我馆流通服务部含三个库室:新书阅览室、流通出纳室和基藏室,功能各有不同。
111 新书阅览室 新书阅览室的服务流程为:采编部将部分购进新书经过加工(盖章、分类编目、电脑典藏、贴色标等)以后,进入新书阅览室,提供读者进行阅读或短期外借。
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使用后,这批新书又被分批分次地转入流通出纳室,供读者进行较长时间的借阅;而新书阅览室又会进入另外的新书供读者阅读。
新书阅览室是新书的一个“过渡”库室。
新书阅览室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师生员工。
由于其图书具有内容新颖、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读者,但是它更受本科生,特别是低年级本科生的青睐,由于他们刚进校不久,对大学生活还不是很适应,学习目标不是很明确,没有一整套学习计划,面对知识海洋,无所适从,但求知欲旺盛,有一种“博览群书”的愿望。
新书阅览室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场所。
1 流通出纳室 流通出纳室是图书馆使用率最高的库室,是图书馆的主要服务窗口,它的馆藏来源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采编部将购进图书或其他来源途径的图书经过加工后直接进入;二是由新书阅览室周转汇集过来。
流通出纳室的服务对象也是全体师生员工,但是它更受中高年级学生,以及教师和研究生的偏爱,因为它的服务特点是图书借阅时间较长,便于他们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度和广度研究。
113 基藏书库 基藏书库的馆藏来源也是由采编部将购进图书或其他来源的图书,经过加工后直接进入,但是它只有单本、无复本。
基藏书库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研究生,服务特点是仅供教师和研究生进行资料查阅。
基藏书库的这一服务特点,是为了保证图书馆藏书结构的持续性和完整性,因此它的藏书必须是一些有价值的、特别是专业方面的优秀图书的积淀,从而为本馆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提供保障。
2 我院图书馆流通部现行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211 色标带来的问题 色标上架就是把图书按“中图法”所分的大类,规定好那一个大类的图书贴什么颜色的标签,以便一目了然地进行新书上架和图书归架工作,这种方法对于藏书周转快,上架频率高的库室,如新书阅览室是非常适用的,但流通出纳室使用就存在一定的缺陷,它降低了查找图书的准确率,读者即使是利用检索工具在馆内查找到所需图书,到馆以后也不一定找得到,甚至管理员也很难找到。
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为有两种可以解决的办法:一是将流通出纳室的上架方式改为过去的严格按“中图法”分类排架、上架,色标仅作为分类时的参考,这样虽然增加了管理员的负担,却方便了读者;二是再建一个严格按“中图法”分类排架、上架的“标准库室”,复本量以~3册为宜,它的作用主要是供教师和研究生在教学、科研的过程中查找资料用。
“标准库室”的建立可以有“一举8 第30卷 第3期2008年5月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J GC TCMNo13 Vol130May 200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