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彼此观照的特教之“特”

合集下载

浅析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突出“特”和“爱”

浅析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突出“特”和“爱”

浅析在特殊教育教学中教师如何突出“特”和“爱”摘要:目前,国家对于特殊教育十分重视,作为一名特教教师应紧跟形势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在特殊教育中充分展示出对特殊学生的“特”与“爱”,把爱融进对学生教育的各个方面,从而促进特殊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特殊教育爱思想观念一、把“爱”作为推动特殊教育各方面工作的核心动力在特教学校里,“爱”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教育的对象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像健康的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和工作,容易产生自卑心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是一个应当受到全社会关爱的弱势群体。

所以,在特教学校的教职员工要人人都献爱,让学校时时处处都充满爱,让我们的教育对象能够在爱的世界里成长,这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界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

特教学校学生由于和正常人存在着口头语言交流障碍,特别需要教师给予爱的温暖和帮助。

爱是教师影响学生思想和行为的特殊手段,教师只有坚持对学生施以母亲般的爱,对学生施以教育教学才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在特教学校里,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起码的思想素质。

向学生倾注全身心的爱,时刻不忘爱学生,是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最起码的要求。

特教学校教师,坚持“爱”字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动力,爱岗敬业,以工作为重,勇于创新,不断打造出工作中的新亮点,就是要时时刻刻把爱倾注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从老师身上体会到自己所需的爱。

二、务实工作、开拓创新,在特殊教育事业中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1.树立事业高于一切的思想。

凡在特殊教育战线上工作中的人都知道,特殊教育工作非常辛苦,特别是在那些人员编制少,人员又不足的学校,每个教师要承担着繁重的工作任务。

教师的付出代价往往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只有看到学生们一天天健康地成长起来,学到了知识,教师才感到有了一丝欣慰。

我们要树立事业第一的思想,凡是有利于学校发展目标的事我们都应当毫不犹豫地去做,而且要把它做好。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

特殊儿童导论知识要点第一章特殊儿童及特殊儿童观第一节个别差异与特殊儿童观个体间差异(一)个别差异群体差异个体内差异第二节特殊儿童观遗传变异的普遍存在性决定了特殊儿童存在的遗传基础(一)存在观环境因素是决定异常成为现实的另一基础生物自身的美学特性也决定了非常态存在的客观性从一般生物的发展来看(生命存在发展的可能性就是确定的)发展的可能性从特殊儿童实际发展来看(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变成现实性)发展的现实性发展的限度问题发展的动力是内外矛盾相互作用的结果(二)发展观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教育必须给儿童提出高于现有水平的要求用恰当的方式解决这些矛盾发展环境的独特要求(先创造环境适应他们,进而再使之适应常态环境)发展上能与不能的矛盾(要以能为出发点,能则能,不能则不能)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两者是互为条件、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三)平等观和分类观&对特殊儿童分类的必要性:特殊儿童是一种客观存在,对他们进行分类,不仅可以避免对他们认识上的偏见,而且使教育更具有针对性。

&界定特殊儿童发展的外因条件或促使他们发展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的条件:1、教育(促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条件之一)2、家庭环境(家庭对其的态度和采取的教育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发展)直接3、医学的手段或措施和相应的科学技术水平条件4、物质条件5、社会环境(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环境)6、国家的法律7、政治经济条件文化条件也会在大的背景下影响到特殊儿童的发展8、民众的习俗第二章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观第一节特殊儿童与特殊教育(一)特殊教育的内涵: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教育对象是特殊儿童(二)特殊儿童的定义教育满足的是一切教育需要,包括特殊的和一般的这些需要是由各种各样的活动来满足的,包括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特殊的训练活动这些活动既注重培养和塑造,也注重改变和矫正(三)、特殊儿童的发生率和出现率1、发生率:指一定时间内某地区新发现特殊儿童出现的频率。

特教之师,关爱特殊学生

 特教之师,关爱特殊学生

特教之师,关爱特殊学生1. 引言特殊教育,简称特教,是一项关注和教育那些有身体、智力或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教育领域。

特殊学生需要特别的支持和关爱,而特教之师则是能够提供这种支持和关爱的人。

本文将介绍特教之师的角色和责任,并强调他们对特殊学生的关怀和教育。

2. 特教之师的角色和责任特教之师是特殊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和支持者。

他们不仅要提供课堂教学,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以下是特教之师的主要角色和责任:2.1 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特教之师需要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身体状况、智力水平、学习风格等。

他们通过与学生和家长的交流,以及观察学生在学习和社交方面的表现,来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

2.2 设计个性化教学计划基于对学生的了解,特教之师需要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的特殊需求。

这包括使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提供额外的辅导和支持,以及调整课程内容和节奏。

2.3 提供情感支持和安全环境特教之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要提供情感支持。

他们需要建立信任关系,并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此外,特教之师还需要创造一个安全、包容和积极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放心和被接纳。

2.4 与家长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士合作特教之师需要与学生的家长和其他教育专业人士进行密切合作。

他们分享学生的进展和问题,并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教育计划。

这种合作有助于提供全面的教育支持,并保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连续性。

3. 关怀特殊学生的重要性关怀特殊学生对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关怀特殊学生的重要性:3.1 促进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特殊学生常常因为与常规学生存在差异而感到自卑和不自信。

通过关怀和支持,特教之师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尊和自信心。

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3.2 开发学生的潜能和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能力,特殊学生也不例外。

通过关怀和教育,特教之师可以帮助他们发掘和开发自己的潜能和能力。

这有助于特殊学生在学术、艺术和社交方面实现自己的梦想。

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的特点

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的特点
4.沈老师买了一个漂亮的转笔机摆在教室的书橱里,我们再也不用担心忘记削铅 笔了。
5.上星期,我不小心打碎了沈老师的红墨水瓶,同学们都怪我。我哭了,沈老师 知道后,没有批评我,反而安慰我。
6.沈老师每天和我们一起背古诗。古诗文擂台赛时,她得了第一名。 7.生水痘了,我一个人在家,很孤单。沈老师带了水果来看我,还给我补课。 8.大扫除时,沈老师不让我们擦天窗,她怕我们摔着,自己擦了所有,教师在小女孩和其他孩子玩耍时给 予强化(表扬),其他场合几乎不对她关注,这 样,她仅在和其他孩子进行玩耍时才能得到来 自老师的强化。当老师对其进行强化时,她与 伙伴玩耍的频率显著增加了。为了确定是正强 化而不是其他因素导致了这种改变,教师在第 三阶段(撤销阶段)停止了对小女孩进行强化, 在第四阶段重新对其进行强化。当正强化停止 后,小女孩与同伴玩耍的频率降低,而在第四 阶段,随着正强化重新开始,她与玩伴玩耍的 频率又增加了。这样,老师们通过使用正强化 手段,能够有意的教给这个小女孩一种更具适 应性的玩耍模式。
特殊教育及特殊教育的特征??肖非肖非??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湖南宁乡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师?教授博导fulbright?学者?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特殊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员会副主任?中国康复学会智力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feixiaobnueducn?电话
细节10:收到你不喜欢的礼物后,不要对礼物本身或送礼人表现出不满。接受别人的 礼物时,永远不要对这件礼物说三道四,或暗示你不喜欢,以至于让送你礼物的人 难堪。
细节11:顺手做些善意的举动,给别人以特别的惊喜。每个月至少一次,创造性地为别 人做一件令人惊喜的、善意而又慷慨的事情。
细节12:给你的同学判卷,要公正。允许学生们相互之间判卷。给其他同学的试卷判 分时,如果比实际分数高了或者低了,高出或低出的分数将在你本人的试卷中扣除, 你只能在错误的地方打个叉子,并写上错题的数量。

特殊教育:残障、多元与包容性

特殊教育:残障、多元与包容性

特殊教育:残障、多元与包容性
特殊教育是一个旨在满足有身体、智力、情感或认知障碍学生的教育需求的领域。

在这个领域,残障、多元与包容性是三个核心概念。

1.残障:特殊教育主要关注有身体残疾的学生,如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肢
体残疾等。

这些学生可能需要使用辅助设备或技术来帮助他们进行学习,
例如听力助听器或盲人用具。

对于这些学生,特殊教育需要提供适应他们
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支持服务,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

2.多元:特殊教育需要遵循多元课程、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开设各种课程的
基础上,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研发系列化、多元化的课程资源,
构建多样性、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以差异化教育、个别化教学为指向,注
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其实现更丰富的差异化学习提供保障。

3.包容性:包容性是实现残疾人受教育权的关键。

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
权利,这是发展和保障残疾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包容性教育基于包容性平
等理念对普通教育制度进行系统改革,从而保障残疾人平等接受教育。


种教育理念的发端于“全民教育”的目标。

它对我国全面推行融合教育政策具有重要启示,也为完善我国教育法治建设和推动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提出
新的挑战。

综上所述,特殊教育需要关注残障学生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支持服务,并注重包容性教育理念的实践。

特教之爱:以专业的力量

特教之爱:以专业的力量

特教之爱:以专业的力量作者:李阳来源:《辽宁教育·管理版》2019年第04期如果说爱是一种情感的力量,那么理性就是一种思想的力量。

日新学校的老师将这两种能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们懂得特殊教育需要一种合力来支撑,那是情感,也是理性;是爱的能力,也是专业能力。

他们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也不欺瞒,在懵懂的孩子面前也不敷衍;小事做得有温度也有力度,大事做得有规划更有远见;以虔诚之心做特殊教育,恪守为业与为人的底线,让学生和自己的人生彼此映照,双双发光、出彩!“爱·咖啡”:爱是创造你最需要的机会不久前,央视播放了一个纪录片,介绍了上海一家为自闭症儿童发起成立的公益咖啡店。

片子一开始,镜头就对准了店名“爱·咖啡——自闭症儿童实践基地”,接着便传来了咖啡店里自闭症儿童奇怪的吼叫声,伴随而来的画面是一个孩子暴跳如雷地跑过,两个大人——一个可能是志愿者,一个好像是妈妈——紧随其后拉住他,最后到了门口,孩子不愿意离开,努力跟妈妈请求什么,妈妈三下五除二帮他穿上衣服,拉着他出了门……显然,孩子的情绪难以自控,即便是妈妈,也很难驾驭自己的孩子。

难道,这就是自闭症孩子的日常?或者他们还有哪些日常是常人难见、难理解的?面对这样的孩子,“爱·咖啡”能做什么?所谓“实践基地”,对孩子们的意义又是什么?随着片子的展开,我才知道,原来这里的服务员都是十五六岁的自闭症患者,这里的客人都是登记在册的志愿者,他们来这里的目的就是陪“服务员”聊天;而聊天,是自闭症患者最需要学习的交流方式。

他们通过一个群体,由不交流到有交流、由被动交流到主动交流,慢慢打开自己,融入社会。

所以,“实践基地”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社会实践基地”。

基地的意义也不在咖啡,更多的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社会化的机会,使专家所说的——对自闭症孩子来说,损失最多的是社交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改善和修复。

为什么一定是咖啡厅?做糕点不行吗?咖啡厅的创办人曹小夏说,不行,因为咖啡制作的全程是公开的,孩子们能与客人交流,“交流”非常重要。

特教之爱:以专业的力量

特教之爱:以专业的力量

特教之爱:以专业的力量特教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具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涉及到是特教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爱心。

专业的力量是指特教教师必须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为特殊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表现了对自己职业的尊重和责任,爱心则是体现特教教师温暖和关爱的表现。

在特教教育中,特教教师的专业力量是基础和保证。

首先,特教教师需要了解特殊学生的情况和特点,掌握教育心理学及个别差异的理论知识,能够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其次,特教教师需要熟悉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掌握特殊教育的基本技能,能够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个性化的教学。

此外,特教教师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能够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

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为特殊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

与专业能力相伴随的是特教教师的爱心和关怀。

特殊学生因其身体或智力上的不足而受到种种困难和挑战,需要特教教师的关爱和陪伴。

特教教师要具备温暖的情感支持,让每个学生在成长中得到心灵上的滋养。

他们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身体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的细节,悉心照顾学生的每一个方面,让他们感觉到被爱和被关心,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特教教师的爱和专业能力需要相互支撑和协调。

在真正的教育现场中,一个能力高强但缺乏情感支持的教师注定不会成功,而一个充满爱心的但缺乏专业能力的教师也未必能够真正帮助到学生。

通过将专业能力和关爱结合起来,特教教师能够真正做到最有效的教育服务,让每一个特殊学生在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

总之,特殊教育工作需要特殊的实力,需要特殊的爱心和关怀。

在特教教育中,专业能力是基础,而爱心和关怀则是在此基础上的升华。

特教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素养,以最好的状态和最大的热情去支持学生,让他们在特殊的成长过程中得到充分的关爱和教育。

我心中的特殊教育观

我心中的特殊教育观

我心中的特殊教育观第一篇:我心中的特殊教育观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我心中的特殊教育观》。

特殊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对残疾儿童“慈悲、同情”和“简单帮扶”,而是基于对生命尊重、对人性赞赏的态度,去补偿缺陷、开发潜能,使特殊儿童获得发展、实现价值。

新《纲要》中有这样一句话: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的确,由于每个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加上他们的病症不同,个体差异的存在也是必然的。

因此,作为一名特教教师我注重分层教学、个别化教育。

我们尊重特殊儿童,就要尊重并合理地补偿他们的缺陷。

在平时教学中,我带脑瘫儿童参加感统训练;带智障儿童多读、多听、多看;带肢体残疾儿童进行针对性的肢体康复训练;带孤独症儿童个别训练课。

当然我们不仅要关注特殊儿童不能做什么,还要关注他们能够做什么,着眼于特殊儿童优势能力的培养,真正实施一种“对症下药”式的因材施教。

动手能力强的儿童做手工;运动能力强的儿童参加体育项目训练;喜欢唱歌的儿童培养他们的音乐能力……选择特殊教育就是选择平凡与默默耕耘、清贫与无私奉献,在特殊教育这条道路上,我会始终坚持我的特殊教育观:尊重差异,补偿缺陷、开发潜能。

为特殊的孩子奉献我的青春!谢谢大家!第二篇:我的教育观我的教育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可以预设,但需要生成。

针对现在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教师所讲的也不可能一模一样,只有一样东西是一样的——教学的提纲。

2004年,新课改的微风已经拂面,到如今已是如火如荼,当然我们学校可以说总是站在浪尖上——学衡中、学诱思探究、学安丘四中、学洋思。

我感觉我们的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确实是更新了,但对先进经验实质性东西把握仍然不够,特别是接了这样一个班级,我发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你花费好大的功夫,需要你在备课上大做文章,而我们的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不仅是驾驭教材,更要驾驭学生。

我认为我们要想上好一节课,必须得深挖教材以外的资源,要求教师专业性要强,要有敏锐的洞察力,站在一定的高度,借助大量的课外信息,分析其与教材的结合点,让学生感觉到你所讲授的材料在课外,知识在课本。

陈鹤琴的特殊教育实践

陈鹤琴的特殊教育实践

一、陈鹤琴的特殊教育理念1. 整体性观念陈鹤琴认为,特殊儿童在智力、情感、意志等方面与正常儿童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并非不可逾越。

他主张将特殊儿童的教育纳入整个教育体系,强调特殊教育应与其他教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2. 个体化教育陈鹤琴认为,每个特殊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需求和特点各不相同。

因此,特殊教育应注重个体化教育,针对每个特殊儿童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陈鹤琴强调,特殊儿童的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

家庭是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学校是特殊儿童教育的主阵地,社会则是特殊儿童成长的广阔天地。

三者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

4. 全面发展陈鹤琴认为,特殊儿童的教育应注重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智力发展,还要关注情感、意志、品德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全面发展,使特殊儿童能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二、陈鹤琴的特殊教育实践方法1. 诊断与评估陈鹤琴强调,特殊教育应先对特殊儿童进行诊断与评估,了解他们的特点、需求和发展潜力。

通过诊断与评估,为特殊儿童制定合适的教育方案。

2. 教学方法陈鹤琴主张,特殊教育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个别化教学、小组教学、情境教学等。

这些方法能够满足特殊儿童的不同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3. 情感教育陈鹤琴认为,特殊儿童在情感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因此,特殊教育应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情感教育,培养特殊儿童的自信心、自尊心,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 家庭教育指导陈鹤琴强调,家庭是特殊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庭教育对特殊儿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他提倡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特殊儿童的特点,掌握教育方法。

三、陈鹤琴特殊教育实践成果及影响1. 成果陈鹤琴的特殊教育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创立的特殊教育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特殊教育人才,为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他还撰写了《特殊儿童教育》等著作,为特殊教育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贡献。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爱是特教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致力于帮助那些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孩子实现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这些孩子可能面临各种各样的障碍,如智力障碍、学习障碍、情感障碍、语言障碍等,需要更加细心和关爱的教育方式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实现自身潜能的发掘。

在爱是特教育中,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爱是特教教育中的爱,并不仅仅是指亲情的、家庭的爱,更多的是指教师、同学和社会大众对这些特殊孩子的关爱。

爱是特教教育中的爱,是一种包容与理解,是一种尊重与分享,是一种无私奉献与真诚的关怀。

爱是特教教育中的爱,是一种无条件的给予和包容,是一种孕育与成长的泉源,是一种为了孩子们未来更加美好的助力。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是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支撑。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体现在教师对特殊孩子的关爱和尊重上。

在爱是特教育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孩子们的引领者和开导者,需要具备更多的耐心和关怀。

对于特殊孩子来说,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挑战,需要老师们的指导和鼓励。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就是体现在教师们对特殊孩子的无私奉献和真心关怀上。

他们不仅仅是教授知识的角色,更是一个慈爱者和助力者。

他们的爱,是特殊孩子成长道路上最坚实的支持,是他们信心与勇气的源泉。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体现在同学和社会大众对特殊孩子的包容与理解上。

特殊孩子在学校和生活中可能会面临很多的歧视和排斥,因为他们与普通孩子有所不同。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就是体现在同学和社会大众对特殊孩子的包容与理解上。

同学们需要坦然地接纳他们,不给他们带来心理负担和排斥感。

社会大众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不给他们加重压力和困难。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所有人都需要给予特殊孩子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让他们可以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也可以勇敢地面对外界的压力。

爱是特教学生成长的基石,是特殊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最为重要的支撑。

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教育:多元共融,关爱无障碍

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教育:多元共融,关爱无障碍

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教育:多元共融,关爱无障碍标题: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教育:多元共融,关爱无障碍在当今社会,特殊儿童教育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特殊儿童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演进。

融合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特殊儿童教育模式,正在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认可。

在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在同一教育环境中共同学习和成长,促进了多元共融,实现了关爱无障碍的目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教育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重要的教育主题。

一、融合教育的理念融合教育是指将特殊教育学生完全纳入普通教育环境,按其个别需要提供教学计划和辅助设施,实现共同学习和相互支持。

其核心理念是“多元共融,关爱无障碍”,旨在营造一个多元化、包容性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融合教育的优势1. 促进情感交流:融合教育让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在同一教育环境中学习,促进了情感交流和沟通能力的发展。

2. 促进自尊和自信:在融合教育下,特殊儿童能够获得一般儿童的认可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3. 促进全面发展:融合教育为特殊儿童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机会和社交环境,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融合教育的挑战1. 师资力量不足:融合教育需要师资力量的全面提升,以满足不同特殊儿童的个别需求。

2. 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融合教育的实施难度较大。

3. 家长态度不够积极:部分家长对融合教育持保守观念,缺乏对特殊儿童的支持和理解,影响了融合教育的推进。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融合教育是推动特殊儿童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它不仅有利于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也有利于一般儿童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同理心的培养。

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融合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师资培训和教育资源统筹,促进特殊儿童与一般儿童的多元共融,实现关爱无障碍的教育目标。

探寻“不寻常”的特教之路

探寻“不寻常”的特教之路

探寻“不寻常”的特教之路特殊教育是为残疾人群体提供的一种特殊教育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和生活需求。

然而,针对这一群体的教育依然是一个相对较少被关注的领域,多数传统学校还未能如何有效开展特殊教育。

如何探索一种不寻常的、适用于特殊教育的教学方法,成为解决特殊教育难题的重要关键。

1. 适切的课程设置特殊教育的学生具有各自特别的需求,他们的学习方法、接受程度和学习速度都会与一般学生不同。

因此,提供针对他们而设计的课程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而言,需要更小的班级规模、更开放的学习环境以及更灵活多样的课堂选项等手段,创造一种既能够促进学生交流合作,又能够保证每个学生能够接受最合适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氛围。

2. 让知识变得富有活力大多数特殊教育学生的小品种愿意利用他们积累的知识来自我表达和互动沟通,因此,特殊教育的教学方式要使教学内容尽可能的富有活力与趣味性,例如动手制作、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让受教育者的交流与互动能够更快速的达到目的。

3. 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对于残障学生,我们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学习方式,突破传统的单一教育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弱点。

这些方法包括视觉、听觉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更多种掌握内容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教育的质量。

一个学生的"成功"定义是不同的,这对于特殊教育学生的来说尤为明显。

我们需要注意到,对于每个残疾学生而言,成功定义的具体内容都是千差万别的 -- 因此,教育的"一刀切"不可能很好地实现其目标,我们需要一种BSF(以学生为中心的框架)的教育方案,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充分利用他的差异,从而获得自身的成功。

4. 倡导最有效的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创新的技术,尤其是数字技术和音频技术来支持特殊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些包括语音识别、录音软件、音频学习、视觉图形等帮助只有听觉残疾的特殊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支持。

特殊教育的实习题目

特殊教育的实习题目

特殊教育的实习题目这是一篇关于特殊教育的实习题目,其中的“特殊”并不一定是指残疾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和个性。

然而特殊教育所涉及到的内容和范围却十分广泛,不仅包含了智力障碍、语言障碍等特殊困难儿童教育的方面,也包括对自闭症、智力低下等不同残疾儿童进行相关特殊教育和康复治疗的部分内容。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努力提高融合观念对于融合发展的重要性。

融合不仅仅是两个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问题,它还涉及到文化、社会以及经济领域中各方面问题和矛盾。

融合是社会文明程度高与落后之间、物质与精神、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成本上升之间以及二者如何协调发展。

在融入过程中,每一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但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实践中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不同特点和特长,这就需要在具体案例中观察这些人都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有没有一种行为是我们要去引导和鼓励他们?有的时候对每一个学生要注意不同类型学生在思想态度与学习习惯方面是否有差异?1.学习小组的合作精神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重要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提倡“集体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成果转化。

这种学习方式给特殊学生提供了一种相对公平、自由、自主的学习方式,也给教学带来了极大地便利。

这种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彼此存在的“师道尊严”。

教师和学生成为一个共同学习的共同体。

而特殊学生由于他们自身的特点和能力限制,只能在一个班级内活动学习、生活、工作和社交等,很难成为一个全面发展、各有特长、能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和成长的好组员。

因此,这种“学习小组”模式很适合于特殊教育学校采用。

我们学校在特殊教育学校大力倡导合作学习、团结互助、相互学习、平等尊重、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等“合作精神”教育原则的实施和发展,充分发挥全体特教人才之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用。

这是一个以集体合作、共同学习为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种合作精神也可为其他特殊孩子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幼儿园特别教育之美:特殊教育经验分享与交流

幼儿园特别教育之美:特殊教育经验分享与交流

幼儿园特别教育之美:特殊教育经验共享与交流在幼儿园特别教育领域,特殊教育经验的共享与交流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不同的特殊教育从业者和家长们都有着各自独特的经验和见解,通过共享和交流,可以让更多人受益,同时也可以促进该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下面我将从多个方面来探讨幼儿园特别教育的美好之处,并共享一些特殊教育经验。

1. 深度探讨:特殊教育的核心理念在幼儿园特别教育中,核心理念是以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为基础,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式,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这种理念的深入探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学习进度和方式也应该是个性化的。

特别是对于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更需要个性化的教育方式来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能。

- 教育资源的配置:在特别教育中,如何配置合适的教育资源以满足不同学习需求的孩子是一个重要问题。

这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共享经验,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 家长的角色:家长在特别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对于孩子的发展至关重要。

如何引导家长正确地参与特别教育也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话题。

2. 理解与回顾:特殊教育经验共享的意义和影响特殊教育经验共享不仅可以让更多人受益,还可以推动特别教育领域的进步与发展。

通过共享经验,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不同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增强社会对特别教育的理解和支持。

也可以促进特别教育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升。

回顾性的内容可以让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特别教育,为我们的实践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发。

3. 观点与理解:我对幼儿园特别教育的看法在我看来,幼儿园特别教育的美在于它能够给每个孩子提供一个平等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我认为特别教育经验共享与交流是非常值得鼓励和推广的,通过共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也可以让我们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启发,不断提升自己在特别教育领域的实践能力。

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发展

特殊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发展

殊” 人手. 5 7 N- 提 炼 特 殊 教 育的 “ 特殊” , 有 什 么“ 特殊 ” , ” 特殊 ” 1 , f 明 6 里
水平 的 升
嘤将型 多的精 力放 在促进他们 的身心
教 育 学 校 要 成 为地 I 的随 班 就 读 资 源 中 心 、送 教 J
饥能 埭复 、 乍活和耳 J I 、 技能 的获 得 、 社会融合能 力的提 这 也是残 障学牛的特殊性决 定的。 特殊敦 f 『 学 校的教育教学 ,要 比其他任何教 育蜓 『 J I 1 突f I I 为教 育和 育人服 务的实 际。 教学 目标 的确定 , 教 学 的力 ‘ 式 、 办法 , 教材 的选择 , 都要 明确 “ 育残成 人 ” 的
教 育对 象的特殊性 , 特殊教 育必须提升 内涵 ; 基 于特殊教 育对 象的复杂性 , 特殊教 育必须教 康
结合 ; 基 于特殊教育对 象的发展性 , 特殊教 育必须开放 办学。
【 关键词 】 特殊教 育 ; 特殊性 ; 发展 ; 思考 【 中图分类号 】 G 7 6 0
改革 开放 以来 , 特别是 国家实施 特殊教 育提 升计 划 以来 , 各地特殊 教育学校发生了根本性 的变化 , 尤其 是在 办学三元 素 中的“ 财和物 ” 的配备 上 , 得 到 了有力 的保 障。 可 以说 , “ 十二五 ” 特殊教 育在 经历了一个 以硬 件条件改善 为 目标 的快速 发展期 后 ,大多数学 校基础 性 的办学需要基本得 到满 足。 跨人 “ 十三五” , 面对新形

特殊教 育师资 队伍 , 提升 专业能力 、 专业 素养 , 摆脱特
殊教育 教师 的“ 矮化” 符号, 锻炼 队伍 , 锤炼名 师 , 树 立 特教可为 、 残疾学生 可教 的坚定 职业信念 。 二、 教 育对 象的复杂性 , 要求特殊教 育教康结合

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和看法

对特殊教育的理解和看法特殊教育是为了满足智力、身体、情感和社交能力上存在障碍的学生而设计的一种教育形式。

它旨在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帮助这些学生实现他们的潜力,并融入社会。

对于特殊教育,我有以下的理解和看法。

首先,特殊教育的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教育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计。

特殊教育提供了一种针对不同学生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方式,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适合他们发展的机会和资源。

其次,特殊教育强调包容和多样性。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融入而不是排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平等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在特殊教育的班级中,不同能力和背景的学生可以共同学习和互相支持,彼此尊重和欣赏差异。

这样的教育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助于他们培养社交技能和建立友谊。

另外,特殊教育注重专业的支持和资源。

为了确保特殊教育的有效实施,专业知识和专门的教育支持至关重要。

教育工作者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和专业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方法。

此外,提供适当的资源和设施也是特殊教育的重要方面,以满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特殊需求。

特殊教育的实施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首先,资源的不足是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特殊教育所需的资源投入较高,包括特殊设备、教材和专业人员,很多地区都面临着资源短缺的情况。

这导致了一些学生无法获得他们所需的支持和教育。

其次,社会认知和观念也是一个挑战。

对于特殊教育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在不同社会和文化中存在差异。

有些人可能对特殊教育抱有偏见或误解,认为特殊教育是对学生的歧视或边缘化。

这种观念的存在可能导致特殊教育的资源和支持不够充分。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我认为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和教育机构应该增加对特殊教育的资源投入,包括增加特殊教育设施和专业人员的数量,并提供针对特殊教育的专门培训和支持。

其次,需要加强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社会对特殊教育的认知和理解。

这可以通过媒体、教育活动和社区参与来实现。

浅谈个别化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

浅谈个别化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

浅谈个别化教育理念下的特殊教育1. 引言1.1 特殊教育的背景特殊教育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

在古代,残疾人经常被排斥和忽视,不被看做是社会的一部分。

随着时代的演变,对残障人士的关注和重视逐渐增加。

据考古学家发现,古埃及时期就已经有人为盲人设计了一种盲文系统。

而在古希腊神话中,智障人士被视为一种神圣存在,受到尊敬。

古代的印度、中国等国家也都有一些对残障人群进行特殊教育的措施。

随着近代教育的兴起,特殊教育开始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19世纪,法国医生伊泰因提出了“对残障者给予个别照顾”的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现代特殊教育的先河。

随后,欧美国家相继建立了专门的学校和机构,为残障人士提供教育和康复服务。

20世纪以来,特殊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普及和发展。

各国纷纷出台政策法规,加大对特殊教育事业的支持力度。

特殊教育开始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更多地注重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适合的环境下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教育。

特殊教育的背景不断深化和完善,为个别化教育理念的兴起奠定了坚实基础。

1.2 个别化教育理念的兴起在当今社会,随着教育领域的不断发展,个别化教育理念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

个别化教育理念旨在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需求和能力制定相应的教育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和发展。

个别化教育的兴起主要源于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质疑和挑战。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以“一刀切”的方式对待学生,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得到应有的教育和关注。

个别化教育理念的兴起也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传统教育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对个性化、创新性和实践能力的需求,因此个别化教育理念应运而生。

个别化教育理念的兴起促使教育者更加重视和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积极探索实施个别化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为每个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和机会。

【2000字】2. 正文2.1 个别化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区别个别化教育与特殊教育的区别在于两者的定位和目标。

特殊教育 特色育人

特殊教育 特色育人

特殊教育特色育人特殊教育是针对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这些学生可能患有自闭症、言语障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需要更多的关怀和专门的教学方式来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融入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在特殊教育中,特色育人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代表着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特色育人是指根据每位学生的特殊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充分发展自身潜能,培养他们独特的兴趣和能力。

在特殊教育的实践中,特色育人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进步,也有助于提高教育者的教学水平和培养更多的关爱、包容和理解的智慧。

特色育人的关键是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特殊教育的特色育人方法以及它的重要性。

一、特色育人的方法:1.个性化教学法:特殊学生有各自不同的问题和特点,教师需要针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设计个性化的教学计划,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2.多元化评价体系: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可能并不适用于特殊学生,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观察记录、口头表达、作品展示等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水平。

3.情感教育和社交技能培养:特殊学生在情感和社交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教师需要通过情感教育和模仿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能力。

4.支持性教育环境的构建:特殊学生在教学环境中需要更多的支持和关怀,教师需要创建一个开放、包容、和谐的教育环境,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在温馨的氛围中学习和成长。

5.家校合作:学校和家庭是特殊学生成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家校合作是特殊教育中特色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和家长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努力。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特色育人的常见实践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关注每位特殊学生的特殊需求,助力他们融入正常学习环境,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1.发挥特殊学生的潜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能和特长,特色育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培养他们的独特能力和天赋。

特殊教育 特色育人

特殊教育 特色育人

特殊教育特色育人特殊教育是一项重要而且必不可少的教育事业,它关注的是那些有特殊学习需求的学生。

特殊教育的目标是帮助这些学生达到他们的最大潜力,让他们在教育体系中得到全面的发展和个性化的关怀,以便他们能够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特殊教育的特色育人是以学生为中心,全面关爱、个性化支持和专业化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信自立、包容宽容和团队合作等品质,使他们得到积极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对特殊教育的特色育人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特殊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理念和方法,促进特殊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特殊教育的特色育人,首先体现在以学生为中心。

特殊教育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各自不同的学习需求和个性特点。

在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不能简单地将所有学生都归于一个标准,而是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殊需求和发展状况来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服务方案。

只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策略,才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实现个性化的发展。

特殊教育的特色育人还体现在全面关爱。

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具有无条件的爱和包容之心,关注和呵护特殊学生的每一个方面。

无论是在学习上、生活中还是心理上,特殊学生都需要得到全方位的关心和照顾。

这就要求特殊教育工作者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只有给予学生足够的关爱和支持,才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才能够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特殊教育的特色育人还体现在专业化指导。

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指导。

只有通过专业的指导,才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增强自信心和求知欲,实现个性化的成长和发展。

特殊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更好地为特殊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彼此观照的特教之“特”作者:周顺海来源:《师道》2019年第12期时代的向前狂奔带来了环境的急剧变化,教育者置身于这样的境遇里,该以何种姿态面对各种更迭,似乎有某种内定的法则在等待——“该止则止”,虽有点悲壮,却也充满了从容淡定的圆融感。

近两年来,我有三次特别的机遇前往普宁特教学校参加其校本研修活动。

从近距离的观察与省思中,感受到了特教之“特”,在于那来自生命深处的强烈冲击波,在于那暖透人心的课堂实践与现场阐释,在于那学习共同体的“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的守望与观照。

其中的两次,是陪同顺德区启智学校原校长梁敏仪去观课,另一次是同梁校的徒弟谭晓燕老师去听课,在课堂现场的研修中,皆有一种极为敏感的问题诊断与多元的课程对话。

教者对特殊儿童下达的每一个指令未必都能得到其回应,在这经年累月的考验中,教者到底是如何去直面这艰难的教学,并时时保持自我的充沛教学热情的?这守望的虔诚与谨严成了特教老师的鲜明特征。

尽管一个班仅有十来个学生,就那么一些简单的服从、互动、体能、情绪分化等能力指标的反复训练,但这背后究竟需要教者付出多大的心力,唯有教者自己在默默中承受与消解。

各种预案的准备,课堂的应急机智,课后的自我省察,以及来自同伴的经验观照,这一切,都围绕着“人性化课程”的践履而展开体系性的考量。

这边厢刚刚起步,才三年,尚未上轨,那边厢已有十九年的沉淀,颇为成熟,这两者所形成的课程开发共同体,将会促使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攀登至何等境界,深具挑战性与期待感。

紧抓感受点的强化“感受性”原则在“具体对象”成长中的特殊意义是显而易见的,给“这一群”独特的孩子以明晰的“对比度”体验,可谓课堂教学之命门。

在这第一次的校本研修中,关于特教的价值、人性化课程的具象化、课程对接、目标管理、特教老师所应具有的发现力等核心问题的探讨,扎根于一种比较基础的服从与互动之感受对比,这样的专业引领,可以使青年教师少走一些弯路。

梁校作为特级教师,在特殊教育领域有特别强烈的问题意识,长期的田野实践经验之累积,促成了她发现问题的锐度与剖解问题的力度。

当学生在课堂上很吵的时候,他既不能接收来自老师的指令,又无法通过自己的能力去服从,那教者要怎样去处理如此棘手的问题?“首先要考虑一下不要拘泥于表达‘吵与不吵’,不在于这样的表达,而是说他要懂得感受在安静的时候来解决问题。

”要想抓住这个“感受点”并非易事,当然教者必须先避免嘈杂的声音对特殊儿童的干扰,而要使学生能渐渐地安静下来,以期能够在“吵”与“静”的对比中找到一个前往内部世界的通道。

对于感受性灵敏的正常人来说,他一般都会对来自外界的信息进行处理并发出反应,或同化,或顺应,然而,对于智障儿童而言,即便是要让其学会表达“口渴”这样的需求,也要耗费掉教者的九牛二虎之力,并要经由长时间的循环强化才能达成。

围绕“感受点”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有助于教者更自然地引导学生去体验,而生活中的其他活動也必得与此相契合,千万不能割离。

比如孩子到饭堂去、在家庭里,其“口渴”的表达要与服从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课程教师、生活老师与家长之间,势必要形成共识与合力。

“在这个课程里面,我们把几门课串联起来了,服从、自我意识、生理需求表达、互动、劳动的更高意识、集体……核心的就是要把这些课上到位,就要盯着他的‘感受性’。

”这是梁校对于“感受对比”的理解,感受的获得要通过强烈的对比,在反复的对比中得到强化。

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需要教者慢慢咀嚼、消化吸收,方能将“学的能量”转化为“教的能量”。

一个母课程里面有许多子课程,每个子课程是独立且相互联系的系统,在备课的过程中,势必要考虑到整个课程系统中的目标设置,落实到各个子课程时,便是各有侧重的目标训练。

比如“听指令做‘吹’这个动作”,这一目标在服从课上的感受点是“服从规矩用力吹”,在体能课上的感受点是“吹的力要解决他生活里面的那件事,要让他的这个能力跟那件任务联系起来”,而在情绪分化课上的感受点是“让学生学会忘情地吹,并从单一的感受慢慢走向有对比的感受,再走向丰富的、有层次的感受”。

这便是各个子课程在感受对比中纵向与横向之区分度,既有宏观的框架构建,又有微观的细节辨认。

教者紧抓感受点所进行的对比,一来有助于教者细化自身的认知结构和实践系统,二来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反复的体验中获得生活的基本技能,从而使其学习逐步指向有意义的劳动和有目标的生活。

问题的具象化与在场感,权当是一次学习共同体的彼此观照。

这是课程开发共同体所迈出的关键第一步。

紧扣需求点的内化如果特殊儿童的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表达,意味着孩子的言行将游离于课堂教学的要求之外;如果特殊儿童的需求点尚未被老师发现,意味着教者难以根据教学目标促使学生服从于指令以完成各项任务。

此刻的给予与满足,均是无效的,有时甚至会引发孩子的躁动、厌烦,诱发其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行为。

在第二次校本研修中,梁校的徒弟谭晓燕老师与冯学立老师等人联合完成了互动课和服从课的研讨。

课堂上,他们既要帮助孩子们建立“指令、行为与需求”之间的连接点,抓住其瞬间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训练与包融引导,又要对部分参与陪读的家长进行培训,还要多向、有序、机敏地指导学生进行课间活动;既要根据现场学情的激荡而进行实时的教学调整,以帮助学生确立自我意识,又要由浅入深地引领学生完成“单图追踪”以发展其记忆力与注意力,还要在许许多多突发的课堂事件中发现“语言训练点”对于孩子表达需要的意义,并用代币的形式不断巩固孩子的“行动与感知”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课堂,很难用传统观念对其进行界定与评说,一旦走近如此立体的课堂,势必要彻底地摒除种种陈规陋见,让思维在不断清零的同时重新建构!一个孩子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众多“不可能”,其背后又潜伏着许多“可能”,这是极为考验特教人的实践边界。

而当他们在一节节看似混乱实则有其内在机理的课堂上让孩子们的情绪得以释放和表达时,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喜怒哀乐有了依托与存放,而家长并不明了此中堂奥——紧扣需求点给予孩子食物或奖励。

后来,谭老师作了题为《条件反射原理在中重度智障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的讲座,她针对几节课中孩子的需求点问题与人性化课程的实践,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实战指导。

她说:“课程内容必须是学生可操作的,在操作过程中把握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学生要通过真实的体验去掌握,而不是间接经验的学习。

”她结合自身的教学谈了情境设置、行为训练技术、变式设计和重复练习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学无止境,善于钻研的老师又紧紧围绕“专业评估、家校沟通、教学情绪调控、狂躁症的干预、招生、送教上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甚至还谈到了“解闭训练”这样比较前沿的问题。

紧扣需求点的给予,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

不管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必须紧紧扣住特殊孩童的“需求点”进行相关课程目标的渗透,因此孩子的整个生活内容都必须依据这些系统性的目标进行设置,基于此的“给予”才能与孩子的需求对接,并逐渐内化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当然这个习惯是比较浅层的、幼稚的简单动作重复。

这是课程开发共同体在独立作战中所迈出的第二步。

紧握生长点的活化特殊儿童自有其独特的能力生长点,这个点藏匿在其生活的方方面面,这需要教师与家长的共同合力,方能从其零散的潜隐的细节中发现其联结;特教老师的专业提振,也有其独立的素养生长点,这是比较显性的存在体,当然必须依靠教师个体的主动探索,并在共同体的协作增效之中加以活化,方能创造更多的发展平台。

第三次校本研修,梁校亲自带领其工作室的成员,共同为特教老师的专业能力进行提升与拓展。

对于情绪分化课和体能课的教学现场,梁校既有问题的激活,又有可操作性强的教法点拨。

情绪分化课由刘珊珊老师与助教卢倩授课,该课程已在班级中实施了一年多,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

课堂上,学生按照老师明晰的指令进行操练,从课前的动作规范到看镜子复习口腔肌肉操,从老师示范吹纸到学生实际操练,从用吸管吹纸条到吹玩具小喇叭,再到跟随音乐节奏边吹边做手操……这个过程无不体现了教者所付出的心思。

而学生鼓起腮帮不断地强化其感受并有了不同情绪的流露,给观课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有个别同学一直未找到感受点,但他们仍然能于课堂游戏中获得乐趣。

体能课则由冯学立老师与助教张威林负责,他们充分利用无障碍坡道这一特有的硬件设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课堂设计,整体策划,多方预设,几易其稿,终于在课堂上展示了一节意义非凡的活动课。

学生从三楼搬抬物体经由斜坡走到一楼进行擦洗,再从一楼各提半桶水顺利抵达三楼,才能获得一个代币;接着第二次从一楼提水并增加水的重量,提出更具挑战性的要求,如是反复。

学生欢呼雀跃、大喊大叫、满头大汗,这既从体能上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又在生活化的教育活动中完成了一次“意义与内需”的联结以及学生能量的释放,这是一种有意义的“折腾”,毋宁说这是生命的本能在现实中的一次探险。

当学生拥有了更多这样的亲身体验之后,其日后对于“劳动、耐力、表达感受”等高远目标会有新的理解。

就是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长的触点,只要教者灵思一动,专业的提振就不再是难事。

观察的多向与犀利,现场的碰撞与生成,这大概是特级教师梁敏仪工作室的一大特色。

她对于青年教师成长的热切关注、特殊教育领域的前瞻性探索、新课程标准的独到理解,凡此种种,皆给人以启迪。

她看到了授课者拥有极强的自我反馈能力,极为欣喜;她看到了工作室成员能够根據各自的项目推动核心课程的实践,极为欣慰。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取法乎下,无所得矣。

”在面对众生相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不同层次的人身上所拥有的不同的观念与信仰,以及由此所散发出来的人格魅力。

在特教领域,由于强烈的区分度与对比性,我们往往能够更鲜明地看到一群群特教人为之不懈努力着的永恒事业。

之所以说是“永恒”,皆因其必得经由深厚的人生积淀、学养蓄积与人格修炼等诸多方面的合力作用,方能呈现出一种极富影响力的教育“大气象”。

王国维的人生事业三境界说,用在特教人专业发展层次上,是极为贴切的,其中的第三境界说道:“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对于梁敏仪校长来说,极为吻合,她说:“特殊教育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变化,有些事该结束就得结束,每个年轻人都该用自己的项目来托举出自我发展的核心平台。

”这句话值得永远铭记,在我看来,以学术生命为己任者与迷恋权术者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的审视,最终会给彼此一个公允的评价。

当一个课程践履了近二十年,她还有更高远的目标要去践行,似乎“止于该止处”是一条不该违逆的自然法则,然而对具有生命的强力意志者来说,创造的路永恒充满了挑战的乐趣。

这是课程开发共同体所迈出的第三步,这样的成效,与我研习的日本学者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之深层架构与理论转化,有异曲同工之妙。

课堂观摩是一种最直接的学习,议课中的热忱交谈是一种间接经验的感悟,课堂录像的文字整理是一种声音的辨听与语言的提纯,而后期文本的含英咀华是一种“向未来学习”的新样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