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电视台zhuihou1
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
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播电视行业也在不断变革和发展。
2024年,广电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需要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以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的具体内容。
一、加强内容建设,提升节目质量在2024年,广电行业将继续加强内容建设,提升节目质量。
通过加大对优质节目的投入和支持,引进国际先进的节目制作理念和技术,提高国内节目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内容的监管和管理,严格把关节目质量,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推动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水平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广电行业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提升服务水平。
2024年,广电行业将加大对数字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广播电视节目的数字化制作和传输,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质量。
同时,加强对数字化技术的管理和规范,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和稳定传输。
三、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在2024年,广电行业将加强对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
通过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的监管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市场准入机制和行业标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广播电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同时,加强对广播电视企业的监管和服务,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四、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2024年,广电行业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
通过加大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改革力度,推动行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高广播电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广播电视行业的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激发行业的发展活力和创新动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素质在2024年,广电行业将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行业素质。
通过加大对广播电视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提高行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同时,加强对广播电视人才的激励和保障,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升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
总之,广电2024年工作计划将围绕加强内容建设、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强行业监管、深化改革创新和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工作,以应对未来的发展需求,推动广电行业的健康发展和持续进步。
从一个案例看末位淘汰制
从一个案例看"末位淘汰制”一、案例某应用软件公司,现有员工200多人,是本行业有影响力的公司之一。
公司最近从一家美国著名的电气公司挖来一个人力资源副总监A君,担任本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
A君来公司后,提出了一系列公司管理上的改革方案,其中有一项力度较大的措施是:实施末位淘汰法,将年终评估中最差的10%解雇。
对此办法,公司老板T君拿不定主意,不知道该不该采用。
T君觉得公司的员工普遍表现都很努力了,实在很难从中评出最差的10%出来。
如果强制划分10%出来,T君也觉得他们不应该给淘汰。
但是,A君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中,末位淘汰法是一个核心内容,并且此方法在A君原来所在公司被运用得非常有效。
T君不知如何是好?二、案例分析这个案例主要涉及的是“末位淘汰制”是否应该使用的问题。
很多专家和学者发表看法,罗列了支持或者反对的理由。
有趣的是,在谈论的时候很多人认为不应该采用这样的做法,并且指出种种弊端,显得理由充分;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却不断开始实施这种“末位淘汰制”,著名的企业如北京现代城房地产开发公司、广东TCL、深圳华为、联想集团、北京SOHO等。
甚至在一些高校、事业单位也开始采用这一制度。
例如著名高校北京大学就对学生进行末位淘汰,中央电视台对台内各栏目进行末位淘汰,其它如各省市中的事业单位采用末位淘汰制进行改革的报道更是频繁见诸于报端。
本文的分析将首先从一般的“末位淘汰制”开始,综述前人的观点和理由,然后结合这个案例分析,最后对“末位淘汰制”的适用范围和关键因素进行讨论。
1.什么是“末位淘汰制”?“末位淘汰制”是指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的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结合各个岗位的实际情况,设定一定的考核指标体系,以此指标体系为标准,对一段时期内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的结果将淘汰百分比之内的员工从本岗位上予以淘汰的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2.末位淘汰制的利弊简议末位淘汰制作为一种企业管理制度在适当的条件和环境下有其一定的积极作用:(1)鞭策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
深化改革时期的广播电视史
《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 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 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许多《焦点访谈》的报 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1997年12月29日,李鹏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时题词“焦点访谈,表扬先进, 批评落后,伸张正义。”1998年10月7日,朱镕基总理专程来到中央电视台,与 《焦点访谈》的编辑记者座谈,并郑重赠言“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 改革尖兵。”2003年8月26日,温家宝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演 播室赠言“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行,与世界同步,与时代同进。” back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日, 这个杂志型新闻节目播出伊始就产生了广泛影响, 改变了中国大陆观众早间不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 被誉为是“开创了中国电视改革的先河”。
课外延伸之
开办之初的四个栏目: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榜、生活空间、焦点时刻
2000年11月27日,《东方时空》时长从40分钟扩为150分钟,以演播 室为调度中心。同时推出了《东方时空》独有的周末版节目。在这次改版 中,《生活空间》改名为《百姓故事》,《时空报道》改为《直通现场》。 并增加了《世界》、《纪事》和《直播中国》三档周末环节。当时央视一 套的几节早间新闻也一度并入《东方时空》,并更名为《东方时空· 早新 闻》。在央视一套首播时间为06:00。
自1994年开办后,它迅速成长为一个在 中国家喻户晓的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 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焦点访谈节目开播 以来,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老百姓们 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课外延伸之
平均每天栏目能收到2300条来自观众通过电 话、写信、传真、电子邮件、手机短信、QQ等方 式提供的收视意见和报道线索。
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 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
河南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公布取消文理分科,实行“3+1+2”模式近日,河南省教育厅正式公布了高考综合改革的实施方案。
该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将实行“3+1+2”模式,为河南省广大高中生开辟了新的高考道路。
传统的高考文理分科模式将在河南省正式终结。
这一改革意味着学生在高中阶段将不再被强制分科,而是可自由选择理科、文科或者综合科。
同时,该方案实行“3+1+2”模式,即三门基础学科(语文、数学、外语)+一门选考学科(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技术)+两门综合素质评价科目。
这项改革方案的实施,旨在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取消文理分科,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更全面地接受知识的启蒙,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相信这对于降低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新的高考模式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选择,可以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
对于那些对文理科都有一定兴趣和才能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在高中阶段更加广泛地接触和学习各门学科,有更多的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能力。
而对于那些对某一门学科很感兴趣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深入学习和研究这一领域,有更多的机会在高中阶段为自己的未来找到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向。
在“3+1+2”模式中,三门基础学科是高中学习的基础,包括语文、数学和外语。
这三门科目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基石,也是高考中必考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三门学科,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
同时,一门选考学科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深入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并培养相应的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擅长的学科进行深入学习。
最后,两门综合素质评价科目的设置可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也是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一种评价。
改革方案的实施并不意味着高考的简化,而是为了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好地培养和评价学生的能力。
通过取消文理分科和实行“3+1+2”模式,可以促进学校教育的转型发展,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南阳市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总结(一)
南阳市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总结(一)前言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是南阳市政府在市场监管领域进行的重要改革之一。
通过总结改革的实施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改革所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本文将对南阳市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进行总结,以便更好地推动改革进程。
正文一、改革背景在过去的几年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日益迅猛,同时也带来了市场监管的挑战。
传统的行政执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和监管需求,因此,南阳市决定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以提升监管效能和服务水平,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二、改革目标南阳市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监管体系,加强监管能力和执法力量建设;2.提高市场监管执法效率,降低监管成本,促进市场主体公平竞争;3.推进智慧监管和信息化建设,提升监管科技水平;4.完善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度,提高监管规范化水平;5.改进监管机制和服务模式,增加政务公开和监督力度。
三、改革成效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南阳市深化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效:1.建立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机构,整合了各类执法力量,形成了横向衔接和纵向合作的工作机制;2.加大了对市场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查处了大量违规企业和个人,倒逼市场主体依法经营;3.推行了智慧监管,建设了市场监管信息化平台,提升了监管效能和资源利用率;4.制定了一系列市场监管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了监管规范和权威性;5.改进了监管服务模式,加强了与企业和公众的沟通与互动,提高了公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
四、存在问题与展望然而,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以下一些问题:1.行政执法人员素质和能力还有提升空间,需要加强培训和专业化建设;2.监管信息化建设还有待完善,需要加大投入和技术支持;3.监管执法手段和手段与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够适应,需要加强创新和应对能力;4.监管公开与社会监督仍然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和信息披露。
生态保护 综合 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一)
生态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一)生态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我国在保护生态环境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为了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效能,需要对行政执法进行改革和综合化管理。
二、改革目标1.优化行政执法体制,提高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
2.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综合管理能力。
3.推进执法信息化建设,提升执法水平和科学决策。
4.增强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度,加强社会监督力度。
三、改革内容执法体制改革•成立生态环境执法综合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全国范围的执法工作。
•实施分级管理制度,在省级和县级设立生态环境督察执法机构。
•配置专业化执法人员,加强执法队伍建设。
法规配套改革•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生态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加强对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支持和保障。
•推动立法进程,完善生态环境民事赔偿制度。
执法信息化建设•建立统一的执法信息平台,实现执法数据的共享和交流。
•推行执法督查信息公开制度,提高执法透明度。
•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执法的智能化和效率。
社会参与和监督•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的环境意识和法律意识。
•鼓励公众参与执法监督,开展志愿者培训和社区巡查活动。
•推动环境组织和企业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协商机制。
四、改革措施1.制定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2.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各项任务的落实。
3.调整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供法律支持。
4.加大对执法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执法水平和专业能力。
5.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执法信息平台。
6.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合力。
五、改革效果评估1.设立改革评估机构,定期对改革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
2.综合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励改革成果的达成。
3.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改革措施。
六、总结通过以上改革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的效果和质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广电人事制度改革计划
广电人事制度改革计划一、背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广播电视事业也在迅速发展壮大。
然而,广电系统的人事制度却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才流失严重、员工福利待遇低、晋升渠道不畅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广电人事制度改革计划。
二、目的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广电人才的稳定性、幸福感以及整体业绩。
我们希望通过制度的改革,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广电系统,同时也希望现有员工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福利保障。
三、改革方案1. 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制度人才是广电事业的核心资源,我们将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评估、激励、职称评审等方面,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
2. 提高员工待遇我们将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如提高薪资水平、完善福利制度、加强劳动保护等方式,提高员工待遇,使广电员工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得到合理提升。
3. 激励优秀员工我们将建立科学的激励体系,通过制定奖励政策、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建立健全的评估机制,激励优秀员工,让他们在职业生涯中实现更高的价值。
4. 加强职业发展机会我们将根据员工所在岗位和个人特长,建立个性化的职业发展路径,为广电员工提供更多的晋升机会和职业发展方向。
同时,我们还会开设各种培训课程和讲座,帮助员工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
四、计划执行该计划将由广电系统内专门的改革小组负责执行,执行过程中,我们将对每一项改革措施进行细致的研究和评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切实有效地推进改革进程。
五、结语广电人事制度改革计划的实施,将推动广电系统的各项制度变革和职业文化建设。
我们坚信,通过持续努力和改革措施的不断优化,一定能够打造出更加优秀的广电团队。
市广播电视台2024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
市广播电视台2024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了桌面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份改革方案。
这十年,我见证了市广播电视台的成长与变革,如今,又要为它的未来描绘一幅蓝图。
一、总体目标1.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发展道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市广播电视台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到2024年,将市广播电视台打造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流媒体,实现传播手段现代化、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效果最大化。
二、具体措施1.优化组织结构(1)撤销现有部门,设立新闻采编、节目制作、技术保障、运营管理等四大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充实新闻采编、节目制作等关键岗位。
2.创新新闻传播(1)建立全媒体报道机制,实现新闻信息的快速、准确、全面传播。
(2)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利用短视频、直播、H5等多种形式,拓展新闻传播渠道。
3.提升节目质量(1)加大对节目研发的投入,鼓励创新,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优秀节目。
(2)加强节目审查,确保节目内容健康向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4.加强技术保障(1)升级改造播出系统,提高播出质量。
(2)引进先进技术,实现节目制作、播出、传输等环节的现代化。
5.深化运营管理(1)加强广告管理,规范广告播放,提高广告效益。
(2)拓展产业经营,开发新媒体业务,实现多元化发展。
三、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力量,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2.落实责任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确保改革措施落到实处。
3.加大投入,保障改革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
四、预期效果1.提高市广播电视台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在省内外的影响力。
2.丰富节目内容,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3.促进市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4.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广播电视人才,为市广播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央视三次大改革
央视三次大改革在频道管理方面,从2000年开始,分批试点进行频道制改革。
在栏目管理方面,2002年开始实施了较为科学的节目评估体系及末位淘汰制度。
2005年初,赵化勇台长提出了“频道品牌化”的发展战略,这是中央电视台在频道专业化布局基本完成,节目品质全面提升之后所启动的新一轮改革。
一、宣传效果为王作为国家电视台,中央重要的意识形态机构,宣传报道无疑是其工作的重中之重。
围绕节目内容为核心的改革,改善宣传效果,也是第一位追求的目标。
事实上,中国电视观众也早已在接受这一观念,那就是央视报道的权威性二、末位淘汰的阵痛节目评价和末位淘汰,是电视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西方国家的一些主流电视媒体,为整合节目资源、优化频道资源配置、提高节目质量、增强竞争力,推行了节目测评和栏目末位淘汰制度三、频道制改革一方面是无法真正走向国际化,另一方面又要应付省级电视台对其资源优势的瓦解与挑战。
所以央视在频道的“跑马圈地”后,开始从管理体制和组织架构上进行创新。
四、改革的弊端频道制后,在频道利益最大化的动机驱使下,频道各自为政、频道间的无序竞争可能加剧。
栏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可能更为突出。
CCTV—1的宣传主导地位和广告收入支柱地位可能受到削弱。
节目资源在各频道间流通不畅,新闻资源在频道间不能共享,重复制作情况加剧。
一些节目如影视剧、动画片等,或被某一频道垄断,或竞相播出的情况更为严重。
五、应对的举措央视制订了相应方案以应对,以人员安置问题为例,央视将在干部管理、人员管理和薪酬待遇三方面下工夫,化解各种矛盾。
六、改革的收益1、成本降低、责权利统一2、改革的结果,使频道品牌得到了升值。
凤凰卫视的管理文化一、从心:尊重心灵与个性二、从和:尊重对手与不同三、从道:尊重规律与方法凤凰卫视的人才战略凤凰卫视之所以能成为“名主持、名评论员、名记者”的加工厂,是因为它有着一整套完备的造“星”策略。
这套策略可简要分为两种方式:一个是化学方式,一个是物理方式。
2024年山东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知识题库及答案
2024年山东继续教育公需科目知识题库及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关于鼓励引导人才向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的意见》提出,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和基层加快发展,()是关键。
A.人才B.教育C.科技D.经济2.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中的)由各种私有网络、就联网、有线和无线通信网、网络管理系统等组成,在物联网中起到信围传输的作用,该层主要用于对感知层和应用层之间的数据进行传递,它是连接感知层和应用层的桥梁。
A.访问层B.网络层C.感知层D.应用层3.强化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等文物古籍古迹保护、研究和利用,加强文物安全监管和边疆考古。
A.历史遗迹B.文化遗产C.革命文物4.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有一批开拓者。
A.新兴前沿交叉领域B.人文领域C.教育领域D.外交领域5.出版者权的保护期为多少年?()A.5.0B.10.0C.15.0D.20.06.出版别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并获得较大数额的违法所得,应如何处罚?()A.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B.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C.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D.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7.()认为人才聚集有五大推动力:即创造性工作的丰富性;企业家能力生产的可能性;容易识别知识的消费者;容易识别知识的供应者;未来提升空间。
A.佩鲁的增长极理论B.佩鲁的增长极理论C.戈特利布的舒适度人才界集理论D.凯恩斯的就业与经济增长理论8.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属于()。
A.宪法B.法律C.行政法规D.国际条约9.培养卓越工程师,必须调动好()两个积极性。
A.教师和企业B.高校和学生C.高校和企业D.教师和学生10.《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公约》第二条第八项不涉及其中哪一项?()A.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B.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C.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D.天气预报11.《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各类评价活动。
县级电视台改革方案
县级电视台改革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互联网的普及,县级电视台在媒体传播格局中面临着新的挑战。
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县级电视台需要进行改革,提升传媒影响力和竞争力。
二、目标设定1. 提升县级电视台的形象和品牌价值,走市场化发展之路。
2. 扩大媒体平台覆盖面,加强与观众的互动。
3. 强化专业化团队建设,实现内外部资源整合。
4. 提升内容质量,满足观众的多元化需求。
5. 提高财务自立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改革方案1. 品牌建设(1) 制定全新的县级电视台品牌形象,突出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
(2) 加强品牌推广和营销,提升县级电视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 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业等合作,拓展资金来源和品牌合作机会。
2. 媒体平台改进(1) 打破时空限制,建设县级电视台自有的新媒体平台,如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APP等,提供多样化传播途径。
(2) 创新节目形式,更加注重互动性和观众参与度,增加明星主持人和专家学者的参与,提升节目质量。
(3) 加强对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运用,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推进内容传播更为广泛。
3. 人才培养和管理(1) 强化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吸引优秀的媒体人才加入县级电视台,并持续进行培训。
(2) 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3) 整合内外部资源,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高专业人才的水平和质量。
4. 内容优化(1) 设计精品栏目,加大文化、科技、旅游等领域的报道力度。
(2) 加强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提供准确、权威、有深度的新闻报道。
(3)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制作特色纪录片、纪实剧等,展示县级电视台的独特魅力。
5. 财务可持续发展(1) 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开展广告、赞助等经济活动,增加财务收入。
(2) 提高广告创意和效果,加强与广告客户的合作,增加广告投放量。
(3) 加强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务效益。
四、实施方案1. 成立改革工作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确保改革方案的落地实施。
上海广电“台化”及制播分离改革这一年
川 、北 京 、湖 南 、 山东 等 省级 广播 电视 台也纷 纷挂 牌成 立 ,而原来在上个世 纪末本世纪 初建立起来 的事业性质 的
省 级 广 电 集 团 同 时 撤 销 ,省 级 广 电 迈 上 新 一 轮 的 改 革 之
路 。上 海文广新 闻传 媒集 团制播 分离的改革和 实践 ,在 新
( ) 二 制播分离改革政 策条件 日渐成熟
广 播 电视 制 播 分 离 、转 企 改 制 是 深 化 文化 体 制 改 革 的 重 要 内容 。 2 0 年 6 1 , 中 共 中 央 政 治 局 常委 李 长 春 0 9 月 6日 视 察 上 海 文 广 新 闻 传 媒 集 团 时 强调 . “ 进 一 步 深 化 文 化 要 体 制 改 革 ,积 极 推 进 制 播 分 离 和 转 企 改 制 ,打 造 传 媒 航 空 母 舰 ” 。 并 对 上 海 文 广 新 闻传 媒 集 团 的 改 革 方案 设 计 提 出
平 的 文 化 和 新 闻 的 需 求相 比 ,我 们 的 差 距 也 很 大 。 中 国 的
广 播 影 视 实行 的 节 目生 产 管理 体 制 的 “ 播 合 一 ” , 制
文 化 和 传 媒 产 业 管 理 体 制 改 革还 只 是 刚 刚 起 步 ,后 面 的路 还 很长。
( )制 播 分 离 改 革 前 的 困境 和机 会 三
级过 多、管理模 式僵化 、效 率低下 ,不适应制播分离 改革
的需 要 。 此 外 ,播 出 方 占据 主 导 地 位 , 常 常 任 意 修 改 与 制 作 方 的 合 作 约 定 ,严 重 影 响到 制 作 方 的 利 益 。 所 以 ,针 对 上 述 情 况 ,必 须 进 一 步 推 进 广 播 影 视 的 制播 分 离 改 革 。 在 未未 ,中国传媒类企 业走市场 化、公司化 ,是一个发展趋 势。
广电改革实施方案
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广电行业也迎来了改革的时代。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广电改革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广电改革的实施方案是指在广电行业内部,通过对机构、制度、管理等方面的调整和变革,以推动广电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下面我们将就广电改革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
首先,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需要从机构上进行调整。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广电机构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需要对广电机构进行优化和整合,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广电机构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广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调整。
在广电行业内部,存在着一些不合理的制度和规定,制约了广电行业的发展。
因此,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需要对这些制度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提出合理的改革方案,以推动广电行业的进步。
再次,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需要从管理上进行调整。
良好的管理是广电行业发展的保障。
因此,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需要对广电行业的管理进行全面的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提高广电行业的管理水平,确保广电行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最后,广电改革实施方案需要注重创新。
在广电行业内部,需要不断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广播电视技术和设备,促进广电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总之,广电改革实施方案是广电行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广电行业发展的保障。
只有通过广电改革实施方案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才能推动广电行业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广播电视节目。
希望广电行业能够在广电改革实施方案的指引下,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cctv综合
cctv综合CCTV综合摘要:CCTV综合是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的一个频道,提供多样化的内容,包括新闻、综艺娱乐、纪录片、电视剧等。
本文将探讨CCTV综合频道的历史背景、节目特色和对观众的影响。
引言: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级广播电视机构,成立于1958年。
CCTV在过去几十年里发展迅速,现在已经成为全国最大和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之一。
CCTV旗下的综合频道是该电视台的主要频道之一,一直以其多样化的内容吸引了广大观众。
一、CCTV综合频道的历史背景CCTV综合频道成立于1983年,最初是一个以新闻节目为主的频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观众口味的变化,CCTV综合频道逐渐增加了其他类型的节目,如综艺娱乐、纪录片和电视剧。
这一举措不仅丰富了频道的内容,也满足了观众对多样化节目的需求。
二、CCTV综合频道的节目特色1.新闻报道:作为CCTV旗下的一个频道,CCTV综合频道在新闻报道方面有着很高的信誉。
该频道的新闻节目经常更新全球各地的重要新闻,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新闻。
观众通过CCTV综合频道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消息和信息。
2.综艺娱乐:CCTV综合频道还播放各种综艺娱乐节目,包括音乐、舞蹈、相声、戏剧等。
这些节目丰富多彩,涵盖了不同年龄和兴趣的观众。
CCTV综合频道为观众提供了欢笑和娱乐的机会,也促进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纪录片:CCTV综合频道在纪录片领域也有独特的地位。
该频道播出了许多优秀的纪录片,涉及各种主题,如自然、历史、科学和人文等。
这些纪录片不仅具有很高的质量,而且向观众展示了世界各地的奇迹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4.电视剧:CCTV综合频道播出了多部优秀的电视剧,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电视剧突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同时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变化和问题。
CCTV综合频道的电视剧不仅在国内受到了广大观众的称赞,而且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CCTV综合频道对观众的影响CCTV综合频道对观众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遵义广播电视台机构改革方案
遵义广播电视台机构改革方案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闻传播形式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遵义广播电视台在机构改革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机构改革背景遵义广播电视台是贵州省内较大的媒体机构之一,其旗下拥有遵义广播电视台、遵义新闻网、遵义晚报等多个媒体平台。
然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传播,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
同时,媒体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成为遵义广播电视台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机构改革目标为了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遵义广播电视台机构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媒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节目质量和观众满意度;创新传播方式,提高媒体的传播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三、机构改革方案1. 拓展媒体平台遵义广播电视台将进一步拓展自身的媒体平台,建设全媒体传播平台,将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与新媒体技术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传播。
2. 调整机构设置遵义广播电视台将进行机构调整,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强化专业化、分工化,在组织架构上实现精简、高效化。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遵义广播电视台将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提高媒体人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媒体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4. 推进节目改革遵义广播电视台将进一步推进节目改革,优化节目结构,提高节目质量,注重体现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5. 加强品牌建设遵义广播电视台将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媒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注重媒体形象的宣传和推广,树立媒体专业性、公信力和权威性。
四、机构改革意义机构改革对于遵义广播电视台的意义在于:提高媒体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增强媒体的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节目质量和观众满意度;加强品牌建设,树立媒体形象和信誉度;推进媒体转型升级,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
遵义广播电视台的机构改革是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必要的措施。
甘肃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 2024年起不分文理 实行“3+1+2”模式(精选)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标志着高考综合改革在我省正式启动。
9月15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方案》的出台背景、主要任务、主要特点等进行介绍。
记者获悉,自2024年起,我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
在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方面,《方案》明确,我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择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成绩作为普通高中学生毕业以及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
合格性考试覆盖普通高中国家课程方案规定的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14个科目;选择性考试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等6个科目。
据悉,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具体实行“3+1+2”模式,“3”即: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科目,其中,外语科目考试由听力和笔试两部分组成;“1”和“2”为选择性考试科目,“1”即:从物理或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2”即: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选择2门。
《方案》同时明确考试时间,合格性考试每年组织2次,分别安排在上下学期末。
普通高中在校生首次参加考试不得早于高一下学期末,高一年级最多允许考4门,高三上学期结束前须完成全部合格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从2024年起每年组织1次,与统一高考同期举行。
普通高中学生在校期间只能参加1次选择性考试。
选择性考试成绩当年有效。
据了解,考生总成绩由3门统一高考科目成绩和3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构成,满分750分。
其中,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50分;选择性考试中首选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再选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从4门中选择2门)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电视台改革实施方案
电视台改革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电视媒体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兴起和传统电视观众群体的变化,传统电视台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境。
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需求,电视台改革势在必行。
下面,我们提出了一些电视台改革的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内容建设,提高节目质量。
传统电视台在内容上需要更加
注重创新和多样化,不断挖掘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元素,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原创节目的支持力度,提高内容质量,增强观众的粘性和忠诚度。
其次,电视台需要加强与新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平台的兴起已经改变了人们获
取信息和娱乐的方式,电视台需要积极拥抱新媒体,主动开展多屏互动、跨平台合作等活动,将传统电视节目延伸到互联网平台,拓展受众群体,提高影响力和传播效果。
另外,电视台还需要加强管理创新,提高运营效率。
传统电视台在管理体制、
运营模式等方面需要不断创新,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
同时,还需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更多的专业人才,提升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最后,电视台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作为主流媒体,电
视台应该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加强公益宣传,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为社会做出更多的正能量贡献,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总的来说,电视台改革实施方案需要在内容建设、融合发展、管理创新和社会
责任等方面全面推进,适应新形势,满足观众需求,提高竞争力和影响力。
希望相关部门和电视台能够认真研究和落实这些改革方案,推动电视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和节目。
综合学科教研活动结束语(3篇)
第1篇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在这美好的时光里,我们共同参与的综合学科教研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回首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与交流,我们收获颇丰,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提升了教学技能,更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在此,我谨代表所有参与活动的同仁,向精心组织此次活动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活动付出辛勤努力的同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本次综合学科教研活动以“提升综合素养,打造高效课堂”为主题,旨在通过交流研讨,推动我校综合学科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
活动期间,我们围绕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学生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以下是本次教研活动的几点总结:一、深化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课程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关键。
本次教研活动,我们紧密结合新课程改革精神,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通过交流,我们认识到,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优化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分享了许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三、加强学生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评价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探讨了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法,如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学生自评等。
通过这些评价方法,我们可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
四、加强团队合作,提升教研水平团队合作是提高教研水平的重要途径。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分享教学经验,共同进步。
这种团队协作精神将为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五、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运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我们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度江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
2024年度江西省继续教育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20题)1.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召开。
A.北京B.上海C.武汉D.广州2.《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应用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评价突出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以()为主。
A.用户评价B.第三方评价C.市场绩效D.用户评价、第三方评价和市场绩效3.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现状在(),以联邦学习、安全多方计算、数据沙箱为主的新技术不断助力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
A.技术融合层面B.区域发展层面C.技术发展层面D.区域融合层面4.单位或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委托所完毕的发明发明,若没关于专利权归属的协议,则申请专利权的权利属于()。
A.委托人B.受托人C.委托人和受托人D.双方均不能申请专利5.()又称“反向定制”或“用户直连制造”,是以工厂直接对接消费者需求为特征的新型生产制造和商业形态A.C2MB.M2MC.A.1D.SQUAD2.06.推进城市()基础平台建设,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精准高效满足群众需求。
A.大数据B.信息模型(CIM)C.区块链D.管理模型7.《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规范各类评价活动。
大力减少()事项。
A.项目评审B.人才评价C.机构评估D.以上均是8.录音制作者对其录制的录音制品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A.独占性B.非独占性C.共享性D.非共享性9.我国目前较成熟的云计算行业中的()已完成了对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覆盖,帮助增加政府服务便利性,降低运行成本A.政务云B.金融云C.交通云D.能源云10.著作权属于作者的是?()A.职务作品B.演绎作品C.合作作品D.日记11.《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提出,针对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不同学科门类特点,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程序规范。
九年级综合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前言九年级是初中阶段的最后一年,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关键时期。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教育部要求各地在中考改革中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本报告主要介绍了我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取得的成果以及存在的不足。
二、综合实践教学的开展情况1. 课程设置我校九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创新:引导学生学习科技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艺术欣赏: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4)心理健康: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
2. 教学方法(1)项目式学习:以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
(2)体验式学习: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感悟。
(3)情境式学习: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教学资源(1)校内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图书馆等资源。
(2)校外资源:与社区、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三、取得的成果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审美情趣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了明显提高。
2. 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升了整体教学质量。
3. 校园文化得到丰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交流合作的平台,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四、存在的不足1. 教学资源不足虽然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但与实际需求相比,教学资源仍然不足。
2. 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部分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需要加强专业培训。
3. 家校合作不够紧密部分家长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不足,导致家校合作不够紧密。
五、改进措施1. 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资源学校应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投入,完善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践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片头词:
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综合改革
坚持统筹协调强化组织领导
整合公共资源创新服务品牌
优化公共服务促进家庭幸福
全力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
————昌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工作掠影
解说:
昌吉市—天山北坡经济带前沿城市,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副中心城市。
宜居之城,休闲之都,名吃之乡,花儿之地,观音故里的美誉,为这座美丽的城市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昌吉市辖7镇3乡6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0个社区居委会,87个村民委员会。
全市总面积8215平方公里,总人口42万,有汉、回、维、哈等32个民族,城镇化率达67%,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
近年来,昌吉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坚持“一条道路”,推进“两大统筹”,强化“三个注重”,促进“四个转变”的总体思路,在着力提高人口素质、应对人口老龄化、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建设等方面大胆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一、创新人口发展理念,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格局(字幕)
市委政府坚持把人口计生工作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重大民生建设工程,成立了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领导小组,做好综合决策与统筹协调机制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人口系统管理体系,提升人口问题的综合协调和统筹解决能力。
1.建立昌吉市人口综合信息系统(字幕)
围绕PIS(读:匹斯)综合信息库,开发昌吉市人口信息网格化综合应用系统和社区综合服务系统,搭建部门数据共享平台,实现了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为促进昌吉市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保持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市委政府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创造了条件。
2.完善人口家庭公共政策体系(字幕)
坚持人口政策与市委、市政府出台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和措施相衔接、相协调,先后出台了专题文件120余份,建立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公共决策新机制68项,构建了包括家庭、户籍、教育、卫生、社保、性别平等、人口迁移等在内的人口政策体系,促进各项政策良性互动,较好地解决了制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障。
3.构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体制机制(字幕)
市委政府把人口计生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各级领导决策目标和考核监督体系,严格落实绩效考核制、责任追究制和“一票否决”制,形成充分体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相关行动框架、量化指标和问责机制,促进工作重心和资源投入重点的转移。
建立了以市委宣传部门牵头的宣传教育机制;市委政法部门牵头的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机制;以人事部门牵头的人力资源培训教育机制;以人口计生部门牵头的人口信息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以财政部门牵头的经费保障监督机制等九大工作机制,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群众参与、区域协作的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工作格局。
二、创优社会管理举措,打造“昌吉市幸福家庭”公共服务新品牌(字幕)
围绕公民需求,整合社会资源,打造“昌吉市幸福家庭”公共服务品牌,实施了“亚心宝贝幸福工程、“人间晚情幸福工程”、“健康家庭幸福工程”、“新市民幸福工程、“生命关爱幸福工程”五大工程,探索建立了面向全人口、生命全过程的公共服务。
实施“亚心宝贝幸福工程”:建立起了“免费婚检、婚姻登记、免费孕前培训、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免费服用叶酸、孕期保健、住院分娩、母婴护理、早期教育”等服务链。
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有效预防了出生缺陷的发生。
启动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强化独生子女社会行为教育和培养,培育早期教育基地6个,培养亲子咨询师33名,育婴师59名,开办4所孕妇学校,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儿童游泳、抚触、新生儿听力筛查、家庭保健等工作,城镇早
期教育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村0—3岁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培训率达到80%以上,切实提高了出生人口素质。
实施“人间晚晴幸福工程”:制定和落实老龄事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把逐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点,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
老年人凭《老年优待证》享受各项老年优待政策、参加社区各类活动、享受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公寓等服务。
积极落实60岁以上“老党员、老模范、老干部、老复转军人”补贴待遇;65岁以上老人凭《老年优待证》享受免费乘车、免费借阅图书、免费挂号就医等7项免费政策;80岁—100岁的老人每月免费享受50--300元不等的生活补贴和服务补贴,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口幸福指数。
实施“健康家庭幸福工程”:整合计生、卫生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生殖健康与医疗卫生服务接轨,联手打造健康家庭公共服务平台,建立覆盖全人口的家庭健康档案,计生、卫生联合实施公共服务项目,简化程序,资源共享,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实施“新市民幸福工程”:积极探索“市民化待遇、亲情化服务、信息化管理”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新思路,建立完善公安、民政、卫生、建设、工商等部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和流入地、流出地区域协作机制,创建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管理示范社区 6个,免费技术服务达到90%以上。
实施“生命关爱幸福工程”:完善残疾人服务体系,建成2个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和2个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开展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工作,安置残疾人就业312名,培训残疾人1313名,发放“爱心天使”助学基金2.8万元,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30户。
三、强化利益分配和导向,着力探索公共服务保障新政策
1.拓展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字幕)
在继续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奖励扶助、少生快富、特别扶助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整合昌吉市现有人口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围绕人的“生、老、病、死”生命全过程,建立完善少生奖励、优先优惠、免费服务、特困救助、贫困扶持、养老保障“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一条链机制。
2011年制定出台了《昌吉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取〈光
荣证〉家庭优先优惠及奖励扶助暂行规定》,其中涉及12个部门17项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优待政策,资金达17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福利水平。
2.创新保障体系建设(字幕)
投入资金1256万元建成昌吉市计划生育服务中心,4个乡级计划生育中心站、6个街道卫生计生服务中心、80个村(社区)计划生育服务室、形成了以市计生服务站为龙头、乡镇中心站为骨干、村(社区)服务室为网格,流动服务车为补充的技术服务网络体系,实现了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
公开选聘181名“市管乡聘村用”宣传员充实到村组计划生育工作岗位;公开招聘8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乡(镇)计生服务站,公开招聘50名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到社区计划生育公益岗;市、乡、村计划生育工作网络健全,配备工作人员485人,其中市级44人,乡级68人,村级373人。
建立人员正常增长机制,今年在人口规模1000人以上的村每超过500配备1名计生宣传员,为实施网格化管理的每个社区增加3-4名公益岗,基本达到每百户1人的要求。
积极探索“一证四师”的队伍职业化模式,大规模开展全员培训和技术大比武、大练兵活动,专业技术人员95%以上取得相应的从业或执业资格,技术、统计、咨询、管理等专业人才基本达到履职资格要求。
村(社区)计生干部参加生殖健康咨询员(师)入职培训率达80%以上。
市级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费达到人均 16.5元、乡镇转移支付达到人均9元,城镇计划生育工作经费达到人均5元,在此基础上今年新增人口信息化项目、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设备经费478万元。
昌吉市坚持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人口总和生育率持续稳定在更替水平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合理,人口总体素质逐步提高,为昌吉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6.7%。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56%,地方财政收入增长41.2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408元。
经济综合实力在全国县域经济排名174位,西部百强县市第13位。
先后荣获国家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创新型试点市、科技进步示范市、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市、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等10多项国家级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