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树叶苔点技法
山水画中的点苔
中国山水画入门中国旅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北京闫正刘万朗冉祥正编著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绘画宝库中,也是独占鳌头,富有特色的艺术。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其悠久的演变过程。
它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虽然比较晚,但也比欧洲风景画早一千多年。
研究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学习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敏锐的观察,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把热爱祖国一片赤诚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这对今天盛世求贤、振兴中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我国光辉灿烂的艺术事业,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中国山水画技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段七丁编著点苔在山水画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国画的塑造中,点子和线条一样,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相对线条,点子的线条更灵动,故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山石的表现中,点法除了配合勾、擦、染,形成皴法表现之外,也直接从形态上以点苔、草迹、落叶、腐土、远树等一类面目,对山石形象进行生动、丰富的塑造。
另一方面,从形式上更是对线面用笔的表现,进行接气,提醒,深厚等等灵活的丰富和补充。
打点的笔,以弹性较强的键毫、兼毫为好。
笔有新、旧、秃,锋有锐顿、聚散。
其性不一,点出的面目自然各异,如:夹、圆、扁、破、浑。
更以用笔的部位、方向产生横竖、斜正、长短等等形态。
在实际表现中,这些丰富的点法随着水墨的浓淡、枯湿变化,更产生出无尽变化的灵性。
在广泛的应用中,生发出活泼的表现魅力。
点法的用笔、用墨与组合技巧,需要掌握如下:用笔打点,力有轻重、徐疾。
其效果或力透纸背而显得凝重、沉厚;或蜻蜓点水,风致飘逸。
笔的运动有直落坠点;有勾点结合;有点中带揉。
手法多,灵活性大。
掌握时要灵活的根据表现需要。
在同其它技法配合中生动、自然的发挥。
能够如此,自然是点与不点、点多点少均有道理。
一般规律是:一幅作品中,点子类型不可太杂。
否则,难以和谐。
又不可太单一,太单一会导致表现力度的贫乏。
用墨上,点子有浓淡,焦渴之别。
在笔的轻重缓急作用下,更产生憨浑、苍莽等精神特色。
山水画中的点苔
中国山水画入门中国旅游出版社一九八八年北京闫正刘万朗冉祥正编著中国山水画,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在世界绘画宝库中,也是独占鳌头,富有特色的艺术。
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其悠久的演变过程。
它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虽然比较晚,但也比欧洲风景画早一千多年。
研究我国山水画的历史发展,学习前人对祖国大好河山敏锐的观察,深刻的理解与体会,把热爱祖国一片赤诚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表达出来,这对今天盛世求贤、振兴中华、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发扬我国光辉灿烂的艺术事业,是很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
中国山水画技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九月段七丁编著点苔在山水画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国画的塑造中,点子和线条一样,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
相对线条,点子的线条更灵动,故应用范围也更为广泛。
在山石的表现中,点法除了配合勾、擦、染,形成皴法表现之外,也直接从形态上以点苔、草迹、落叶、腐土、远树等一类面目,对山石形象进行生动、丰富的塑造。
另一方面,从形式上更是对线面用笔的表现,进行接气,提醒,深厚等等灵活的丰富和补充。
打点的笔,以弹性较强的键毫、兼毫为好。
笔有新、旧、秃,锋有锐顿、聚散。
其性不一,点出的面目自然各异,如:夹、圆、扁、破、浑。
更以用笔的部位、方向产生横竖、斜正、长短等等形态。
在实际表现中,这些丰富的点法随着水墨的浓淡、枯湿变化,更产生出无尽变化的灵性。
在广泛的应用中,生发出活泼的表现魅力。
点法的用笔、用墨与组合技巧,需要掌握如下:用笔打点,力有轻重、徐疾。
其效果或力透纸背而显得凝重、沉厚;或蜻蜓点水,风致飘逸。
笔的运动有直落坠点;有勾点结合;有点中带揉。
手法多,灵活性大。
掌握时要灵活的根据表现需要。
在同其它技法配合中生动、自然的发挥。
能够如此,自然是点与不点、点多点少均有道理。
一般规律是:一幅作品中,点子类型不可太杂。
否则,难以和谐。
又不可太单一,太单一会导致表现力度的贫乏。
用墨上,点子有浓淡,焦渴之别。
在笔的轻重缓急作用下,更产生憨浑、苍莽等精神特色。
写意山水的基本技法
1、勾: 运笔勾线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勾 勒出来,它实际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
2、皴:表现山、石、树的质性,后来超越了对对 象的表现而趋向特有的形式美。 3、擦:运用擦笔需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 “毛”,可达到苍茫的效果。
4、染: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5、点:也称点苔,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 树身上的小植物、远山(远景)的小树,也可调 整画面的轻重、疏密节奏关系等等。
写意画的笔墨情趣
用笔:
中锋用笔
侧锋用笔 顺锋用笔 (拖笔) 逆锋用笔
中锋:运笔时笔杆垂直 纸面,笔尖在中间运行。 中锋勾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饱满圆 厚。
侧锋:运 笔时笔杆 傾斜,笔 锋在一侧。
泼 墨 仙 人 图 宋 梁 楷
逆锋:行笔笔尖在前, 推动而行,其笔道苍老, 疑厚,无光滑感。
浅析山水画中的苔点
浅析山水画中的苔点发布时间:2023-01-05T06:04:25.474Z 来源:《建筑创作》2022年8月15期作者:作者:吴旭亮[导读] 苔点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丰富的表现,苔点的大小变化,存在方式,疏密排列,虚实变幻的不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画面效果,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在中国绘画史的技法演变过程来看,苔点的运用是在皴法形成之后,而皴法是在线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苔点刚开始是表现苔藓杂草,山石地坡等被用来丰富画面的笔墨。
作者:吴旭亮单位:泰顺县吴旭亮石雕艺术工作室邮编:325504【摘要】苔点在中国山水画中有着丰富的表现,苔点的大小变化,存在方式,疏密排列,虚实变幻的不同,都会带来不一样的画面效果,产生不同的审美体验。
在中国绘画史的技法演变过程来看,苔点的运用是在皴法形成之后,而皴法是在线勾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苔点刚开始是表现苔藓杂草,山石地坡等被用来丰富画面的笔墨。
发展至明清时苔点打破原先的传统形式,不被当作绘画固有的手段应用在山水画中,而是用以表达画家独特的思想感情。
苔点在微观、宏观上对画面起了调节作用,可以把控画面的节奏感、重心甚至是气韵,可以说是万能的调和剂,对画面具有多重作用,能够为画者所多方法使用,可塑性极强。
苔点也可以使得画面各元素之间界限明朗,又不乏联系。
【关键词】山水画;苔点;演变从形象上看,苔点是中国水墨画中对于石缝中杂草,山涧、溪畔灌木丛,以及远山上隐约的树木植被的高度概括。
从意境上看,是为收拾,丰富画面的装饰成分。
从画理上看,艺术规律受制于自然规律制约,但自然规律应从属于画理的要求。
苔点于山体交汇处,阴阳起伏处,能够贯通气脉,畅顺墨气,调节重心,突出主体。
一、苔点在山水画中的作用第一,苔点的基本作用就是用来表现山石上的植被,比如树木和苔藓,这在传统山水画里体现得最为明显,以苔点来表现远山上的花草树木以呈现出一片郁郁葱葱的景象。
第二,苔点可起到醒目的作用。
醒目就是给画面提精神,在画面墨色比较暗淡或者层次分不开的地方往往会显得没“精神”,且空间关系不明显,这时运用苔点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水墨点红法
水墨点红法
水墨点红法,又称“点苔法”,是花鸟画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尤其在表现花卉和叶子上,更显生动和灵活。
水墨点红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用墨或者浓墨画出花卉或者叶子的轮廓和结构。
2.然后,在轮廓和结构的基础上,用淡墨或者重墨在花卉或者叶子的适当位置点上几个点。
3.最后,用朱磦、朱磲或者曙红等颜色在墨点上进行点染。
点染的时候要注意墨点和颜色之间的呼应和对比,使画面产生一定的节奏感和层次感。
需要注意的是,水墨点红法并不是简单的在墨点上随意点染颜色,而是需要根据花卉和叶子的生长规律、形态特征以及画面的整体效果来灵活运用。
同时,还需要注意色彩的搭配和深浅的变化,使画面更加真实和生动。
山水画苔点技法解析
山水画苔点技法解析
苔点固形而异,有数十种之多。
清代郑绩
曾介绍点的用途,'其意或作石上鲜苔,或作
坡间蔓草,或作树中薛梦,或作山顶小树,概
其名日苔点。
''(见《梦幻居画学简明》),
其定义是很确切的。
这里主要是介纷表示叶、
草、花等非双匀的各类苔点,按照前人所总结
过的程式,对各种形状的点,加以区分和归类,
列成以下苔点名称表:
直点类:直垂藤点破笔点垂叶点尖头点
横点类:平头点仰头点垂头点横垂藤点
圆点类美术:大混点小混点柏叶点(胡椒点)梧桐点
斜点类:梅花点鼠足点菊花点椿叶点聚散椿点藻丝点弧线点类美:个字点(个字点双勾点)介字点(疏竹、杉叶点)松叶点(刺松点、攒三点攒三聚五点仰叶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上表仅就其点状分类的,这种分类可便于初学者进行识别。
《芥子园画传》中曾说'点法虽不同,然随笔所至,于无意中相似者,亦复不少'。
所以不论其为圆点、斜点,近似相混之处是难免的,无法作出
截然之划分。
作为树叶而画的苦点,首先要辨明所画的树科是什么,才好根据其树科点缀出树头的外型,只有时状和树冠都一致了,才可以画出某一树科之特征来。
所以叶的聚散画法,要本千树科结构,不宜散乱,才可表现出树的品种。
每日一画|画山容易点苔难,山水画的点苔技法
每日一画|画山容易点苔难,山水画的点苔技法在山水画中,点苔是一种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法,历来被画家所重视。
明唐志契云:“ 画不点苔,山无生气。
昔人谓苔痕为美人簪花,信不可缺者。
又谓画山容易点苔难,此何得轻言之。
”近代画家黄宾虹认为:“山水打点,似人物画点睛。
点非微不足道,点之得当,山水精神倍增。
” 可见,在山水画创作中。
点苔技法的运用至关重要,它既能状物达意,丰富画面内涵,又能点睛传神,突显被衬物的神采风韵,起到强化、突出艺术形象的作用。
苔点的表现技法是在皴法形成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是皴法的一种演变。
从点的形态来看。
有圆点、横点、竖点、斜点、逆锋点、马蹄点、泥里拔钉点、大小混点、色点等多种形式。
点可以是具象的,用来表现山石、地坡、枝干上和树根旁的苔鲜杂草,以及峰峦上的远树等;它也可以是抽象的,什么都不代表,只是作为一种符号或造型元素。
“ 点” 虽然很小,但它同样讲究用笔、用墨,即使一小点也应有锋、有腰、有笔根。
有浓淡、焦渴之变化,运笔分轻重、徐疾,或如蜻蜒点水、高山坠石。
或勾点结合、点中带揉,手法灵活多变。
点的组合有分合、聚散,讲究自然节奏感。
在具体运用中,点作为一个基本的造型元素与线、面有机结合,并形成一个整体,而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
从山水画发展过程来看,苔点的功能和价值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点” 是皴的延伸在山水画技法的演变中,皴由线发展而来,苔点技法亦是皴法的一个演迸。
与“点”相似的皴法有钉头皴、雨点皴、芝麻皴、豆瓣皴、米点皴等,这些皴法是画家深入生活、观察自然,并在艺术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表现了画家的艺术追求。
如北宋画家范宽非常重视写生,他认为与其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他常居山林危坐,观察云烟风月,日夕为真山写照,善与山水传神。
其代表作《溪山行旅途》描写的是关中景色,画中山峰巍然耸立、气势磅礴,一线飞瀑直泻深谷。
为了将自己真实的感受传达给受众,画家用一种十分质朴的豆瓣皴来表现山石质感。
这种皴法上粗下细,落笔重而收笔轻,形似豆瓣。
苔点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苔点在山水画中的作用
点苔技法的产生和运用。
它和其它技法的产生一样,都是自然规律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在笔墨技巧上的反映。
点看来虽是最小的形象单位,一经组合,积点可以成线,但又不同于线;点的平列水墨交融可以成面,但又不等于面。
在画画中,它是根据艺术造型的要求,对线和面的配合和补充。
中国画强调理法规律,理是对客观对象的规律性;法是由此产生的表现方法,反映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总的看来,两者是一致的。
但从艺术规律来讲,又不完全一致,艺术规律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但自然规律应从属于美学法则的要求。
画面苔点的运用也是如此。
在山水画中,常见用苔点于“石嘴山脊处”,以明确结构关系;点苔于“山巅石隙处”,帮助阴阳向背起伏;点苔于“山水交互处”,加强层次交搭变化;点苔于“界限未清处”,点清空间层次;点苔于“分界凹凸处”,以醒脉络转折。
1。
传统山水画点苔的基本方式
传统山水画点苔的基本方式作者:毕振存来源:《文教资料》2013年第05期摘要:传统山水画中点苔作为山水画构成的重要组成元素,伴随着山水画的发展而演变。
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身的特点,点苔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画面中采用不同的方式点于不同的部位可达到不同的画面效果。
本文主要从传统山水画点苔的基本方式对其进行了阐述,在传统山水画作品中点苔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根据画面风格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笔法、不同形态的点法,多此一点便多一分生机、多一分韵味,使画面形成新的面貌。
关键词:山水画点苔方式点是概括了多种形象的符号,其绘画方式可根据山石的皴法、山水的章法和风格决定,它有很多种类,不少还可以用作点叶,具体可分为圆点式、横点式、垂点式、嵌色点式、杂点式等五大类。
然而画面中使用何种方式的点苔,旨在绘画者的意趣何在,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画面效果。
本文从点苔的方式着手逐一讲解,从而对点苔技法有更进一步的掌握。
一、圆点式圆点式主要有大圆点和小圆点之分,具体包括大混点、小混点、柏叶点和梧桐点,圆点是画苔点最主要的点法,种类比较多,比如大混点可以用来表现成片的秋叶,小混点表现稀松处的树叶,柏叶点用零散的小圆点构成远处柏树的叶的形状,等等。
这类点式的点法宜用中锋用笔点簇而成,取其圆厚,用笔如蜻蜓点水,其虚实、快慢、松紧的变化及其组合形态、情调等方面,与其他点式相比圆点式之类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故此类点在山水画中的运用较为广泛,最善于灵活运用圆点式的画家当属元代的吴镇,现代山水画家关于这方面的继承发挥也比较多。
吴镇最善于灵活运用圆点式。
吴镇,字仲圭,号梅花道人,一生过着隐士生活,四十岁之前注重临摹,为其坚实的艺术奠定了深厚的功底,五六十岁时,他的山水画独立创作较多,待到晚年,画笔趋于粗率,于不经意间使情感充盈于画面。
最初元四家都学董、巨,而其他三大家皆更其面目惟吴氏画风,犹多存董、巨遗法,《洞庭渔隐图》此画从巨然法度中化出,实可谓巨然遗风。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点”?如何正确理解“点”?“苔点”是山水画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中的“点”?如何正确理解“点”?“苔点”是山水画“苔点”是山水画重要的构成要素,用得好,画龙点睛,用得不好,则是画蛇添足,破坏画面效果,所以要正确理解和运用“点”。
一、“点” 实则是“皴”传统山水画以“线”造型,后来发展演变出了“皴”,“皴”是由“线”变化而来的,再后来发展演变出了“苔点”,所以“点”实则是一种皴法,苔点技法是皴法的一个演进,它的主要作用是为造型服务的,是造型技法一种。
比如钉头皴、雨点皴、芝麻皴、豆瓣皴、米点皴等,既是皴法,也是苔点法,目的是为了表现不同的自然景观。
二、“点”是一种写意表达在山水画创作中,“点”的作用除了造型摹物,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营造意境,增添画面情趣,表达情怀。
意境是指画面整体呈现出来的境界、情调、诗意。
像五代董源的《潇湘图》,为了表现潇湘二水交汇处茂盛秀丽的景色,就运用了大量的雨点皴,既是点,也是皴,使画面充满江南诗意。
清代石涛的山水画皴法繁密,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苔点运用丰富,别具一格,不拘成法,画面非常有意境。
三、“点”是空间塑造的需要山水画创作非常重视画面空间感的营造,构图、布局、比例等都会影响空间感,其中苔点的大小、浓淡、虚实变化,也是影响空间感塑造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近处的点大,浓而实,远处的点小,淡而虚。
同时“点”在空间中还具有确定位置、隐虚显实的作用,比如需要在画面上突出某一部分,可用较浓重的点使之凸显,以强化视觉效果。
反之,如果要将某一个部分拉远拉虚,则要用较淡的点。
四、“点”是一种调节与平衡在山水画创作的最后调整阶段,画面的呼应、聚散、平衡,有时要靠苔点来调节,以使整个画面布局、气韵贯通。
比如当画面布局感觉有点松散、不聚焦,只“开”不“合”时,或者笔墨关系不统一时,则可用“ 点” 聚而合之,使画面疏而不空、“开”中有“合”、气脉相连。
正如清代华琳所说:“至若有脱节,苔可以接也;皴有遗漏,苔可以补也;合者欲其分,苔可以分也;连者欲其断。
学中国画——皴法与点苔
学中国画——皴法与点苔画之山石树木,皆重皴法。
其笔法,有浓淡、繁简、燥湿之不同,当求笔到意足,各宜合度。
其所以合度,则在浓笔宜分明,淡笔宜骨力,繁笔宜检静,简笔宜沉着,湿笔宜爽朗,燥笔宜润泽;至山石之皴法,多创始于唐宋间人,盖古人作画,有染无皴,自唐李思训、王维始发明皴法也。
用述派别于下:小斧劈皴李思训用点攒簇而成皴,下笔首重尾轻,形似丁头。
后人以李为北宗。
雨雪皴亦名雨点皴,王维亦用点攒簇成皴,下笔均直,形似稻谷。
后人以王为南宗。
披麻皴亦名麻皮皴,董源用王维渲淡法,下笔均直,点纵为长,遂变为此皴,巨然及元人多学之。
大斧劈皴南宋刘松年作皴,犹作小斧劈法,李唐亦近之。
夏圭、马远乃变其法,用侧笔皴,或用卧笔带水作皴,谓之带水斧斫,则已非北宗之皴法。
唐李唐《万壑松风》长斧劈皴许道宁、颜晖所作,一名曰雨淋墙头。
短笔皴江贯道师巨然所作。
泥里拔钉皴夏圭师李唐所作。
拖泥带水皴米友仁所作。
先以水遍抹山形坡形大小之处,然后蘸佳墨横笔拖之。
卷云皴郭熙画皴,原用披麻,至矾头石用笔多旋转,如卷云,故名。
解索皴王叔明喜用长皴皴山峦,准头用笔多弯曲,故名。
王蒙解索皴马牙勾李思训、赵千里所作多有之,盖先勾勒成山,却以大青绿着色,方用螺青苦绿碎皴染,兼以泥金作石脚。
月勾牙荷叶筋赵孟画山,分脉络,似荷叶,故名。
荷叶筋木树皴法则较简单,如松皮作鳞皴,柏皮作绳皴,柳身作交叉麻皮皴,梅身要点擦横皴,梧桐树身作稀笔横皴,余作疏林丛灌之树身,则以简笔作皴即可。
惟黑处留白,明处求暗,亦须加意耳。
大抵皴法,以斧劈、披麻为二大宗,其他皴法,皆由二大宗变化而出,盖古人画中。
点苔之法亦为山石木树之关系最重者,且为一画之成,最后着笔之处;盖通体片段,皴染已完,如何处墨光不显,何处墨气不厚,加以点苔,即能起色。
点苔之诀,或圆或直或横,大要在每幅之用笔,不可凌杂;其有用尖点侧点之处,则宜疏不宜密;点苔一有不合,则佳画成为劣品;故古人极重视之。
古画且有全不点苔者,因其渲染已佳,坡石岸根,皆隐显合度,无所用于点苔;然宋明以来之名家,则无不点苔矣。
山水画点染技法
山水画的点染技法分为以下两种:
1. 夹叶树点石绿或石青色。
秋叶点石黄或朱砂色。
勾夹叶,用墨重一些为好。
夏叶用草绿染底色,色要重些,然后用石绿或石青色点叶,不要盖住夹叶的轮廓。
秋叶染墨赭色,点叶方法和夏叶相同。
再有一种方法,用草绿色铺好,阴暗处用深草绿,阳面留着有光的感觉。
2. 在画成片的树木时,由于树种的不同、着光面的大小不同,颜色也随之有变化。
用重墨衬托托出前面着光的树,再染草绿。
树种不同,染色要有区别。
树的暗面用電草绿点,以忖出阴面树叶的亮度。
夹叶可先染底色,矜点二绿或三绿显得浑厚。
山水画中的点叶法
山水画中的点叶法
展开全文
点叶杂树
点叶有多种不同的点法,根据点叶的不同笔法和特征,大致可分为鼠足点、胡椒点、混点等,在绘画时,点叶方式要根据树的形态确定。
1、选用小号狼毫笔,蘸取重墨,双勾法中锋运笔画出树的树干,根据树干的长势画出小枝,出枝要符合树的生长规律。
2、进一步完善树下,添画其他枝干,确定树的倾势。
3、蘸取浓墨,用混点法点化树叶,把墨色调淡,在第一组叶子边缘继续添加,叶片之间要有适当空隙。
侧锋和中锋点法
选取小号狼毫笔,蘸取浓墨,侧锋运笔,点出椭圆形的叶片。
叶子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选取小号狼毫笔,蘸取浓墨,中锋运笔,起笔留锋,点出叶片。
注意叶子的排列要错落松散、疏密有致。
点叶的程序
侧锋运笔,点出近似三角形的叶子。
把墨色调淡,以第一组叶子为基础,完善叶子布局形态,形状要略有变化,叶片之间也要有适当空隙。
正确和错误的点法
太圆
太方
点出的叶子要大小不同,分布不均,不要太紧凑,否则会乏味,要懂得变换。
常见的点法
点叶法有多种不同的点法,根据不同的笔法和特征,可用粗线、细线和干湿浓淡的笔线画成。
点叶法大致可分为鼠足点、胡椒点、混点等。
仰头点
垂头点
胡椒点
大混点
介字点
梧桐点
尖头点
小混点
鼠足点
椿叶点
梅花点。
山水画绘画技法:小树、丛树、树叶的画法,建议收藏学习!
山水画绘画技法:小树、丛树、树叶的画法,建议收藏学习!学习更多山水画知识小树、丛树和树的整体画法:小树的画法:一、概括地以两笔画出树干,不要去画具体树枝。
二、用某一种点叶法点出两侧叶子。
远树的画法:远树不能像近树画得那样具体,基本要点如下。
一、树越远越概括,树的种类也越趋单一。
树干要简为一笔,甚至可以简约为仅以点来表现。
二、树种宜取单一,即使有杂树相间,也尽可能在统一中求变化。
变化过多,会显得琐碎。
三、用水墨圆点、横点等画出树叶。
丛树的画法:画法要从简到繁:一、先用重墨中锋向侧上方画出主枝。
二、再以破墨法,趁湿用稍淡墨画出小枝。
三、再以更淡墨画出后边小树。
这种先浓后淡的画法能画出浓淡相间的效果。
画熟了,也可以用随浓随淡的画法一气呵成。
四、根据小树间大体关系加画另外小树。
五、加画其它小枝。
六、蘸赭红(红褐色)点叶法画出树叶。
1、何加林——山水画中的树石画法(上):树的完整画法:一、先画树干,留出空位勾次干,并大致定出树的倾势,注意树干下粗上细,但两者不能差得太远。
二、画出小枝,并皴擦树干。
一般皴擦用墨要比勾画线虚淡一些,这样可使树干有厚度,轮廓也不显单调。
以上步骤完成以后,树木主体已具大形。
而后可根据画面需要发展成以下几种树形。
三、(1)添夹叶成夹叶树。
(2)稍加点叶成秋木。
树木组合:一、二木成双。
两棵树组合在一起,要有高有低、有分有合、有争有让。
二、三树成丛。
三树组合要根聚而冠分,叶形丰富多样,三、五树成景五棵树要穿插组合,有前有后,有正有攲,实中有虚,虚中见实,虚实相生,韵味十足。
树根的画法:树根是树的基础,根盘得稳扎得牢,树才能长得旺长得好。
自然界树根有露根和藏根两大类,露根突出地表,藏根埋在土里。
露根又分为悬崖式和平地式。
决定树根藏露的原因主要有几种:一是土质好坏。
在土地肥沃,土多石少的情况下,树很少露根。
而在土地贫瘠,石多土少的情况下,树根外露较多;二是树的种类差异。
北方的松树、柏树、银杏树、胡杨树,南方的榕树、梅树、水杉露根的多。
中国山水画山石技法讲解——点苔
中国山水画山石技法讲解——点苔
申石伽(1906-2001),别署西泠石伽,室名“六步诗楼”,浙江杭州人。画擅山水梅竹。山水宗明“吴门画派”及戴进诸贤,用笔清劲,墨色明润,以功力见长。
点苔八式(一)(二)
点苔的技法,是辅助皴法表现力的不足。山石加以苔点,顿起笔墨层次的精神。也有以点为主以皴为辅的山石画面。因此,点与皴在山石画技法上,是有其同样重要性。点苔八式(源自)(四)点苔八式(五)(六)
点苔八式(七)(八)
点苔在画面中的作用
点苔在画面中的作用主要有:
增加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在画面上点出疏密、虚实的苔点,可以加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强化画面的气氛、节奏、韵味:点苔可以用来表现山石的苍茫和墨色的精彩,从而强化画面的气氛、节奏和韵味。
调节画面的重心:通过点苔,可以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更加平衡和稳定。
遮盖败笔及稍乱的皴迹:点苔还可以用来遮盖画中的败笔和稍乱的皴迹,使画面更加整洁和美观。
点苔是山水画形式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在山水画中,点苔是形式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山水画重要的表现技法之一。
总之,点苔在画面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强画面的艺术效果,也可以调节画面的平衡和美感。
中国山水画传统点叶法:松针点、水藻点、平头点、扁撇点技法
中国山水画传统点叶法:松针点、水藻点、平头点、扁撇点技法树的组合塑造常常是作品成功的关键。
树在画幅中总的布势是以对比和呼应构成单元来形成有主次的组合,单元面积的大小、形态、深浅均属全局经营的有机组成部分,单元内的组合在于树与树的配搭,每一棵树的姿态必须服从单元势态的需要。
其中,交柯既要自然又不得相碍,有互让,有层次,更要有前后、大小、仰卧、斜正、聚散、虚实、掩映上的观照。
此外,还需注意三个方面:其一,叶类镶嵌:以不同点叶法和夹叶法构成的组合形式,可分点叶与点叶、夹叶与夹叶、点叶与夹叶三大类。
点叶组合类以上、中、下和横向四种运动方向有主次地构成组合,如传统点叶法中的松针水藻点、梅花点、个字点、垂藤点、平头点、扁撇点,等等,以其点法不同而互为衬托(见图一)。
夹叶组合类一样,即以双钩介字、个字、菊花头、圆圈、三角等符号,以相同于点叶的四种运动方向进行镶嵌组合(见图二)。
第三类是综合上述两种方法,构成组合(见图三)。
组合中值得注意的是,无论哪一类别都要有主次呼应,镶嵌组合的特点是丰富、明快。
图一图二图三其二,单纯错构:这是单纯或者变化不大的点法,从面积错构的角度去构成组合,如单纯的竹丛、松杉林区、寒林远景之类的表现。
组合中注意面积的形态与大小,尤其对错构中所形成的块面界线,当在清晰又疏落、天然,甚至是朦胧间找表现。
同时,每一面积之内的勾点组合要疏密、深浅变化自然,忌板结、匀散,力求使这种组合达到浑厚统一。
其三,穿插:在组合中线与线、线与面的组合形式,如寒林、枯树与茂林的表现,藤蔓、树木以及岩石的处理等。
要点是对疏密空间的经营,前人所谓“疏可跑马,密不插针”是至理。
此外,线的穿插组合在思想上要有面的意识,如寒林枯树的面积和树冠形态的创构等。
一树的出枝线条要有相对协调的方向感,以便与一林的关系保持一致,使画面产生整体的和谐感,还要注意局部逆向穿插的相破,有破方有生动。
线与面的关系也是如此,线在顺从中和谐,在交错中产生力度,和谐不生乱,力度始能生动,乱与生动在于方法的掌握,穿插组合应灵活爽利(见图四)。
山水画树叶的点法(下)
山水画树叶的点法(下)我们接着来介绍点叶法。
椿叶法椿叶点:椿树叶的点法,也可以点一些对生的叶子,如槐叶等。
白云红树图(局部)明代蓝瑛椿萱图(局部)明代沈周没有找到用点叶法画的椿叶,这幅画的椿叶用夹叶法画就。
在古代椿树祝愿男性长寿,萱草寓意女性长寿。
图绘一棵椿树高大挺拔,虬枝翠叶,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垂头点垂头点:笔锋右行,快结尾时向右下撇出,用来画杂树的树叶。
山水图卷(局部)清代龚贤平头点平头点:笔锋右行,平出,用来画远景树叶。
山水卷(局部)仰头点仰头点:笔锋右行,快结束时向右上挑出,用来画杂树的树叶。
层峦积翠图(局部)南宋江参仰头点、垂头点、平头点主要用来画远景中的杂树,也可以表现风雨等天气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垂叶点垂叶点:远景树叶的一种画法,也可以画柳叶等树叶低垂的植物。
山水册(局部)清代刘宇山水图(局部)明代凌必正画时要注意树叶的聚散,墨色的浓淡等要素。
垂藤点垂藤点:常用来画藤蔓等茎叶柔软的植物,属于横点的一种。
越往末梢点叶越来越小,越来越稀疏,墨色也越来越淡。
刺松点刺松点:画松针的技法之一,也可以用来画一些木质化的树叶或者棘刺。
仿黄子久富春长卷(局部)清代王原祈衫叶点衫叶点:衫叶的点法。
也可以画一些叶形低垂的叶子。
白云红树图(局部)明代蓝瑛攒三点攒三点:一组三片叶子,和“个字点”类似,只不过“攒三点”由外向内画,“个字点”由内向外画,并出锋。
梅花点梅花点:像梅花的花朵,五片叶子为一组,可以用来画一些草本植物的叶子。
还要再强调一下,我们在作画时不要被具体的技法所束缚,达意即可。
画山水技法之皴法及点苔法
画山水技法之皴法及点苔法一、皴法皴法,是表现山石、树干等物象结构、纹理、质感、体面及向背关系的重要形式手段。
尤其是描绘山石,皴法一向被视为法之大端。
皴法名目繁多、面目各异,具有较强的形式感和特殊的审美效应。
这里仅谈一谈“北宗”山水中常用的皴法。
据古今画谱所示,山石的皴法达五六十种之多。
就是同一种皴法,也有多种变化,繁、简、工、写各不同。
而且,有些皴法之间界线模糊,不易分辨。
有些皴法可互相混用,有些皴法会产生一些似是而非的变化,这些都使初学者难于捕捉和把握。
为了便于领会,我们根据诸种皴法的形式规则、笔墨特点和构形方法,将皴法大致分以下几种:(一)线皴类(见图一),即以线形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
其多为弧线形(如披麻皴、解索皴、荷叶皴、云头皴),也有直线折转形(如折带皴、叠糕皴)和硬笔直线形(如长斧劈皴、乱柴皴)。
弧线形皴法为“南宗”山水中的主体皴法。
图一图二(二)面皴类(见图二),即以较宽阔的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多呈块面形,如大斧劈皴、小斧劈皴、鬼面皴、拖泥带水皴、刮铁皴、马牙皴、直擦皴等。
(三)点皴类(见右上图),即以点状的笔触组成的皴法结构。
其名往往依据点的形态所给予人的形象联想而定,如雨点皴、钉头皴、芝麻皴、豆瓣皴、泥里拔钉皴等。
亦有以创法者的姓氏定名者,如米芾所创的“落茄法”,又被称为“米点皴”。
此外,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皴法,不可硬性归于哪一类中,如傅抱石笔下的散锋团簇状皴法结构及张大千晚年彩墨渗破结构。
有的皴法之间的关系微妙,稍加变化便能互相转化。
如雨点皴略加放大便成豆瓣皴,雨点皴笔锋跳脱出尖即成钉头皴;小斧劈皴放阔即成大斧劈皴,拉长即成长斧劈皴,等等。
那么,哪些皴法属于“北宗”山水的皴法范畴呢?这是我们需要弄清的首要问题。
面皴类、线皴中的硬笔直线形及点皴类中的部分皴法(除米点皴、豆瓣皴之外),都可纳入“北宗”山水的皴法范畴之内。
特别是斧劈皴,应视之为“北宗”山水的基本皴法。
“北宗”山水中的许多皴法都是从斧劈皴中脱化而来的,或是斧劈皴的变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水画:树叶苔点技法
点击关注国画圈的朋友,都在这里。
关注后,与国画大师、国画爱好者互动交流!国画教学国画欣赏国画新闻国画视频国画创作国画买卖人物画山水画水墨画院体
画工笔画文人画花鸟画…国画相关,这里都有作为树叶而画的苦点,首先要辨明所画的树科是什么,才好根据其树科点缀出树头的外型,只有时状和树冠都一致了,才可以画出某一树科之特征来。
所以叶的聚散画法,要本千树科结构,不宜散乱,才可表现出树的品种。
其次所画之季节,亦和选定树种,使用夹叶当否有关。
梁元帝描述树木和叶子的四季特征,'春英者叶细雨花繁也,夏荫者叶密而茂盛也,秋毛者时疏而一零乱也,冬骨青叶枯而枝槁也'。
象桃李之点缀春色,梧桐、槐树适于更热,枫树、柿树表现秋光,寒梅、柏树多在寒冬。
在一般山水画中的树叶和山石匕的苦点,多是概念、性的圆点,而少用专指某种树科或某种花草之苔点。
1.直点类直点类用以表现远视觉的蔓藤,竹叶或芦苇,收笔时微露锋尖。
破笔的画法多用于写意性的树叶,略呈钉头形状,用破笔侧锋画出,参用抢锋,不宜于拘板。
直线点中还有两种,一是垂叶点,可表现远视觉的树叶,二是尖头点,可表现山石土坡上的杂草。
2.横点类横点类约有下列几种,平头点和仰头点,可用于画笼统之松针,用笔要按冠形状,逐次布置;
垂头点在起笔收笔处,稍为下坡,以表现杉树之形状;横垂直点一般直接点在藤枝上。
3.圆点斜点类圆缺是画苔点最主要之点法,也有数种。
大混点用于表现成片的秋叶;小混点可表现稀疏处的散叶,紫荆一类的混点叶;柏树点用零星小点组成柏树远景的叶状。
胡椒点为各树兼用之概念、点,可点出圆笔中带有芒刺之状。
点之间当有组合连接,可用之表现樟、槐、柏树的树冠;梧桐点可用于梧桐,点时或三或四的聚合,叶状大于胡椒;梅花点数点都宜拱向中心鼠足点可画格村的树叶,宜用斜笔点出。
斜点类有菊花点,可画成圆形微尖;椿叶点光画枝便,然后点成现状之复叶,宜左右分拂,与介率点的笔法不可混同,聚散椿叶点和藻丝点属于此类。
4.弧线点类弧线点类为数最多,按其形状,又可归纳为三类。
1、个字点类,个字双勾点属于此类
2、介字点类疏竹杉叶点属于此类
3、松叶点类刺松点攒三点、攒三聚五点、仰叶点俱属此类
介字点与个字点在用量上仅次于圆点类。
在用笔上均略带弧形,用以表现南方的木棉、荔枝、龙眼之类的叶子。
松时点呈半圆形弧线,主要用于画松针,象唐代韩幌《文苑图》中的松树,即属这种画法。
在京照及许多古代院体画中,多使用圆球放射状的松针,根根松针内向一个圆心,现在花鸟画
中还多使用球状松针的。
属于聚合状的有攒三点、攒三聚五点。
二者形状相近,攒三点和攒三聚五点的区别,在于攒三点以三点组合交互市紧,攒三聚五点可以或三或五的组会再交互布置。
个字、介字的点,都画成下垂状。
松叶点作上仰。
笔状微曲,无论上仰或下垂之叶,都不宜画得过直。
清代龚贤总结树叶的苔点画法时说:'一树一叶,叶子不可雷同'是指要按不同树种画时.不能一概作成点状。
每个画家画叶的手法,也多有不同,象龚贤把树叶概括为以下六种画叶法:1.圆点子叶2.扁点子叶3.半菊头叶4.松针叶5.松针向左、右式及下垂叶6.月牙枝叶夹叶
夹叶比起苔点来说,苔点只是一种概括的描写。
夹叶的画法(龚贤称为树叶),就要细致的勾摹出叶子比较具体一些形状,然后填上色彩。
如枫叶可填以丹砂,春夏可填草绿或石绿,色调应适应季节之要求,在权头布叶时,应按树科之不同,其分布形状也互不相同,最有特点的是松叶与柳叶,与其它树叶是迥然不同的。
山水及人物画中的苔点,有绝大部分用墨点出,用以表现不同形状的花草和树叶,但其中也失水要用一些双勾的夹叶,特别是工笔赋色的画。
利用夹叶填色的方法,和工笔画比较和谐一致。
夹叶点是把单时点的形状加以双句而成.如梅花点、浑圆点、个字点、介字点、胡椒点、梧桐点多.都依单叶形状以句后填色。
(也订的不慎色.只用颜色复勾一下)一般春夏季的树叶.多以草绿色打
底后,上复一遍石绿或石行。
秋树或染储黄,或坟胭指枫树叶填殊砂花卉则应按不同花的科目散染_大叶中的独特形
状也计产点中所没有的同案式样、如三角状、锯齿状等等,可能是由并列起来的丁头点脱化而出的。
夹叶是构成中门画特色的一个部分,是前人慨括出许多画叶的程式画法。
现根据不同的形状,整理出九种.并按照《芥子园画传》上的填色方法,填以适当的颜色。
九种火叶的名种如下;1.介字和个字夹叶2.枫叶及齿状夹叶3.梧桐夹叶4.槐叶形夹叶5.柿叶形6.婆罗春夹7.国菊半圆菊夹叶8.杏叶形大叶9.梅花形夹叶其中坚说明消,象枫叶和齿状夹叶,其画法一种是以上仰或下垂的三角形表示;另一种以锯齿表示,在明代画家蓝玻的作品中,这样的夹叶常常使用。
填色多用红色,如朱砂、朱源、胭脂、赭石均可;除了尖齿状者外,有一些圆齿状的夹叶,填色可按树种之特点。
梧桐夹叶,和花卉画不同,一般很少画出叶脉,何的填石绿,有的填石青。
桐叶叶最大,近代公园马路,广植法国的梧桐,其叶略小平梧桐,画法可相同。
愧叶形的夹叶,包括椿叶、偷叶等都属于此类,因叶片不久,亦可成片的通染。
柿状夹叶,一般果树多用,深秋经霜见红,填色与枫叶同。
婆罗门椿、栗树等夹叶,畜草绿石绿均可,或背后反衬石绿,也可'上半叶浅红,下半时变浅绿。
圆菊、半圆菊形央叶,填石绿石青均可,此叶多用于仕女图中的补景.山水中用勾勒之夹叶,不
可板滞。
杏叶形夹叶,多数圆形,尾部微尖,梅、杏二种夹叶略同,开花时不宜点叶,因花后始逐渐生叶,填草绿,秋季填储色。
梅花形夹叶,实际是胡椒点的双勾,山水画家常爱置于树丛中夹众画出,《龚半千课徒画稿》中载此图例,但《芥子园画传》不列,增补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