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大字
谏太宗十思疏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321f0ceda38376baf1fae46.png)
《谏太宗十思疏》梳理一.通假字:振——通“震”,威吓无——通“勿”,不要二.词类活用:1.必固其根本:使……稳固(使动)2.欲流之远者:流得远(形作动)3.人君当神器之重:重权(形作名)4.居域中之大:重大的地位(形作名)5.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形作名)6.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使动)7.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名作动)8.乐盘游:以……为乐(意动)9.则思正身以黜恶:使……端正/端正(使动/形作动)10.宏兹九德:使……光大(使动)11.而况于明哲乎:明智的人(形作名)12.则思正身以黜恶:奸恶小人(形作名)13.何必劳神苦思:使……辛劳/使……辛苦(使动)14.惧谗邪:谗言邪说(形作名)三.一词多义:1.盖:克终者盖寡:大概,表推测盖在殷忧:因为,表推测原因2.长:臣闻求木之长者:生长塞源而欲流长也:远3.诚:必竭诚以待下:诚心诚能见可欲:果真4.安:思国之安者:安定(动词)不念居安思危:安定的环境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定5.虽:臣虽下愚:虽然虽董之以严刑:即使6.下:必竭诚以待下:臣民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7.之:欲流之远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岂取之易守之难乎:它代百司之职役哉:的四.特殊句式:1.戒奢以俭:介词结构后置2.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结构后置3.振之以威怒:介词结构后置4.虑壅蔽:被动句五.重点字词:1.必浚其泉源:疏通2.人君当神器之重:君王/帝位3.凡百元首:所有的/帝王4.承天景命:大5.克终者盖寡:能够6.盖在殷忧:深7.则纵情以傲物:自己以外的人8.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至亲/路人9.虽董之以严刑:监督10.终苟免而不怀仁:苟且11.将有作:建造12.则思谦冲而自牧:虚/养13.乐盘游:娱乐游逸14.则思三驱以为度:一年打三次猎/限度15.则思慎始而敬终:慎16.虑壅蔽:堵塞/蒙蔽17.则思正身以黜恶:排斥18.则思无因喜以谬赏:不恰当地奖赏19.宏兹九德:这20.简能而任之:选拔/任用21.垂拱而治:垂衣拱手22.代百司之职役哉:百官/职务差事六.文化常识:疏:臣子给皇帝用来陈述意见的奏章,又称“奏疏”,“奏议”。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归纳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归纳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ec4e51d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a4cb413.png)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1. 作者- 魏征,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政治家。
以直言敢谏著称,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
2. 文体- 疏,是封建时代臣子向帝王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的看法的一种文体,又称为“奏疏”“奏章”。
二、实词1. 通假字- 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2. 古今异义- 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 - 凡百元首(元首,古义:帝王;今义:国家的最高领导人)-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今义:尽情)-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行路,古义:路人;今义:走路)3. 一词多义- 安- 思国之安者(形容词,安定)-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疑问副词,怎么)- 项王曰:“沛公安在?”(疑问代词,哪里) - 信- 信者效其忠(形容词,诚实)- 愿陛下亲之信之(动词,信任)-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名词,信用)- 求- 求木之长者(动词,追求,想要)-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动词,探求)-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动词,请求)三、虚词1. 之- 臣闻求木之长者(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2. 以-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表目的,来)- 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因为)-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四、特殊句式1. 判断句-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者也”表判断)2. 宾语前置句-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应为“虽以严刑董之,以威怒振之”)3. 状语后置句- 戒奢以俭(应为“以俭戒奢”)五、文章内容与思想1. 中心论点-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文章开篇通过设喻引出中心论点,强调君主积德义对于国家安定的重要性。
2. “十思”的内容-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75c59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8.png)
信: ①信者效其忠 诚信。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 载: ①载舟覆舟 承载。 ②载歌载舞 又。
治: 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 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治。
克: ①能克终者盖寡 能够。 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战胜。 ③克己复礼为仁 约束。
终: ①终苟免而不怀仁 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 坚持到底。
一、通假字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通“毋”,不要。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振”通“震”,威吓。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根本:古义,树木的根; 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承天景命 景:古义:大。 今义:景色
三、词类活用 貌恭而不心服 貌:表面上。名作状
心:在内心。名作状 江海下百川下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能:有才能的人。形作名
善:好的建议。形作名 知止以安人
安,使……安定。 使动用法
居安思危
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形作名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远:使……流得远。使动用法/形作动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 乐:以……为乐。意动用法
塞源而欲流长者
长:流得远。形作动
四、虚词 之: ①臣闻求木之长者 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 居域中之大 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六、特殊句式 1、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词结构后置 2、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判断句
七、固定结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岂……乎”:“难道……吗?
七、成语
居安思危 载舟覆舟 择善而从 善始善终 垂拱而治
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c8d28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e2.png)
谏太宗十思疏一词多义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所撰,用以劝谏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
这篇疏文语言凝练,字里行间蕴含深刻的思考和议论,多次引用经史典籍,言简意赅,富有感情色彩。
十思疏所涉及的思想和议论也极为深刻,语言简练,主题明确,蕴含着多重意义,下文将对此进行介绍。
一、尊天法度,质素期良在十思疏中,韩愈强调尊天法度,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
他认为,君王应当尊重天道规律,依照法度束缚自身的行为,从内而外地保持良好的素质。
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人应当将自己的行为与天地之间的规律相结合,并保持一颗本真的良心,以此达到自我修养和治理国家的目的。
二、内外治理,虚实数让另一方面,韩愈强调需要对内外进行治理。
外在治理包括政策、法律等一系列的措施。
而内在治理则主要是对人心的管理。
在治理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做出相应的决策,既不可孤注一掷,也不可过于保守。
这种“虚实数让”的治理思路才能够实现治国的长治久安。
三、言论自由,独立自主在当时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言论自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议题。
韩愈在十思疏中反复强调言论自由的重要性,并认为君王应该理智地认识到此点。
他提出:“有不利之言,则有利之事;有利之言,则有不利之事。
是以君子闻言则思其意,见行则观其遂。
得否在于乎心,而非在于乎言。
”此段话旨在阐述言论自由和独立自主,君子即使听到不利之言也应该先深思熟虑,尽可能地保持独立自主的态度。
四、谋略策划,明哲保身韩愈提出了一套谋略策划的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明哲保身”的思路。
他认为,这是王者在权谋之术许多方面的理解和实践。
这种思路以清醒的头脑和高瞻远瞩的思考作为基础,从而在决策时保持深思熟虑和果断。
五、鱼水之情,忠言逆耳在十思疏中,韩愈以“忠言逆耳”为例,深入阐述鱼水之情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原本指的是夫妻之间的感情,后被借用于政治上的忠诚。
他认为,只有在忠诚和友情两个重要的道德原则的共同作用下,新进和老臣才能够更加密切地合作,达到共同的政治目的。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
![第15课《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64337bfe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c.png)
必修下《谏太宗十思疏》重要知识点梳理和练习一、基础知识梳理第1段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1.解释加点的词语①理( ) ②下愚( ) ③明哲( )④当( ) ⑤神器( ) ⑥域中( )⑦崇( ) ⑧极天( ) ⑨休( )⑩胜( )2.理解性默写①文章开篇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中心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所说的“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翻译画线的句子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段凡百...实繁,能克..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以傲物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4.解释加点的词语①凡百( ) ②景( ) ③殷忧( )④道( ) ⑤善始者( ) ⑥下( )⑦纵情( ) ⑧傲物( ) ⑨行路( )⑩其( ) ⑪忽( )5.理解性默写①文中概括的历代君王能创业而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617629a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4e.png)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著名政治家魏征所写,是一篇旨在谏诤唐太宗李世民的上表文章。
该文章以深刻的见解和真诚的态度,对李世民在统一中国后的一系列政治举措提出了批评和建议,对于了解唐代政治历史和魏征的思想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谏太宗十思疏》的主要内容及相关知识点的整理,供参考。
文章开篇即指出统一天下只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并不是终极目标。
魏征认为,大一统的国家需要有一种权力制衡的机制,而不是单一的统治者集权。
这一思想体现了他对于政治组织和权力分配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唐代政治理念的变革,即逐渐从以君主为中心的专制体制向官僚主义制度转变。
魏征指出,权力过于集中会导致君主依赖过多的宦官和贤臣。
他建议太宗在重要政务上,应当亲自参与决策,并与官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这体现了魏征对于君主的参政思想和对于官僚的重视,也反映了唐代君主与官僚的互动关系。
此外,魏征还批评了李世民过于重用宦官的行为。
他认为,宦官容易得到君王的信任,却很难被制衡和监督,容易产生贪婪和腐败的现象。
这一观点揭示了唐代宦官问题的存在,对于深入理解唐代政治局势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进一步指出了李世民过度奖励功臣的问题。
魏征认为,李世民对功劳大臣的奖赏过分慷慨,导致朝廷财政出现问题。
他建议太宗应当合理的分配奖励,保持朝廷的财政稳定。
这一观点反映了唐代政府的财政压力和管理不善的现象。
同时,魏征还指出了李世民重文轻武的倾向。
他认为太宗应该平衡发展武功和治国能力,通过智慧治理和儒家教育来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
这一观点反映了唐代朝廷对于文学和儒家礼制的重视,也表达了魏征对于李世民政策取向的担忧。
此外,《谏太宗十思疏》还涉及了对外战争和对内政治的批评。
魏征指出,太宗过多地发动战争,使得国内资源消耗过大,民众生活不稳定。
他建议太宗应当尽快结束战争,安抚民众,发展生产,保持国家的繁荣。
这一观点反映了唐代战争频繁和大规模战争对于社会的冲击。
最后,《谏太宗十思疏》还对于太宗的个人修养和忠诚提出了建议。
谏太宗十思疏_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_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5eae6365727a5e9856a61b5.png)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一、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无”通“毋”,不要。
二、古今异义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2、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3、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4、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①名词用作状语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a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b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c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d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e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f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智者尽其谋尽:竭尽。
⑤使动用法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四、一词多义1、之: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2、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3、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4、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5、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6、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7、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8、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9、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74f0eb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64.png)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词注释和译文
臣听说想要树木长得高,必须让它的根基稳固;想要水流远,必须疏通其泉源;想要国家安定,必须积累德行和义理。
如果根基不稳,就不能指望树木长得高;如果泉源不畅,就不能指望水流远;如果德行不厚,就不能指望国家治理好。
虽然臣下最愚昧无知,但也知道这一点,更何况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权重任,居于重要的地位,应该推崇天峻,永保美好,不要只想着安逸而不思危险,要戒除奢侈,俭朴节约,保持德行的厚度,克服欲望的冲动,否则就像伐根求木茂,___欲流长一样。
所有的元首,都承受着天命,深深地忧虑着治理道路,功成名就之后,德行却逐渐衰退。
有些人做好了开始的准备,但却很少能够坚持到底。
难道取得容易,守护难吗?过去取得时有余,现在守护却不足,为什么呢?因为在深深的忧虑中,必须竭尽全力等待机会;而一旦成功,就会放纵自己的情感,傲慢自大,看不起别人。
竭尽全力时,吴越就会团结一体;傲慢自大时,亲戚朋友就变成了陌生人。
即使用___怒来震慑,最
终也只是苟且免罪而不感激仁德,表面上恭敬,内心却不服气。
怨恨不在于强大的力量,而在于人的心理;载重的船可以翻覆,所以必须非常小心谨慎。
君主如果能够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应该知道满足自己的欲望需要自我警醒;如果想要建设,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以安抚人民;如果想要高位,就应该谦虚自省并加强修养;如果担心自己会变得骄傲自满,就应该思考江海之下有无数的河流;如果喜欢打猎,就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
如果心态懈怠,就应该始终保持谨慎和敬畏;如果思考被堵塞,就应该打开心扉。
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 文言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7b263a0b4c2e3f57276375.png)
译文臣听说要想让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要使国家稳定,一定要积聚它的民心。
源头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不稳固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像陛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应该)推崇皇权的高峻,永保永无止境的美善,不居安思危,不戒除奢侈而行节俭,道德不能保持敦厚,性情不能克服欲望,这就像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远一样啊!所有君主帝王,承受上天的重大使命,无不是在深深的忧虑中就治道显著,而一旦功成名就就道德衰退,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而能够坚持到底的却很少。
难道夺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当初创业时,能力绰绰有余;如今守成,能力却不足,这是为什么呢?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吴和越这样敌对国家也能结成一体。
傲慢地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行同陌路。
虽然可以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震慑他们,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
怨恨不在有多大,可怕的是人民;人民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这是应当深切戒慎的。
用腐朽的缰绳驾驭飞奔的马车,这样可以忽视不理吗作为人君的人,如果真的能够做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适合的奖赏。
(完整word版)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docx
![(完整word版)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25d79590192e45361166f5a6.png)
太宗十思疏一、通假字1. 董之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2.能而任之(“ ”同“ ”,拔).二、古今异1.求木之者,必固其根本(古:木的根。
今:指事物的本。
)..2.既得志,情以傲物(古:放情感,即“ 傲”。
今:尽情。
)..3. 壅蔽,思虚心以下虚心:古,使⋯⋯虚。
今:一种虚的美德。
..4. 傲物骨肉行路骨肉:古:之父母兄弟子女。
今:生骨肉..三、一多1.盖( 1)善始者繁,克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 2)盖在殷,必竭以待下(,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
)2.(1)必竭以待下(心)(2)能可欲(如果)3.下(1)壅蔽,思虚心以下(臣下的意)(2)臣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3)惧溢,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4)敏而好学,不耻下(地位低下的人)4.当(1)盛夏之,当而立(着,面)(2)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3)安步当(当作)5.安(1)思国之安者,必其德(安定)(2)燕雀安知之志哉(怎么)(3)王曰:“沛公安在?”(哪里)(4)衣食所安,弗敢也(享受)(5)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境。
(6)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6.信(1)信者效其忠:。
(2)愿陛下之信之:信任。
(3)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4)忌不自信:相信。
7.求(1)求木之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2)予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3)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求。
(4)不求达与侯:追求。
(5)府史此,因求假:求。
8.治(1)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2)医之好治不病以功:医治。
(3)不效治臣之罪:治。
9.克(1)能克者盖寡:能。
(2)然操能克:。
(3)公乃与克日会:定。
(4)克己复礼仁:束。
四、重点虚1.之( 1)臣求木之者构助,用在主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 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构助,的。
( 3)取之易而守之乎?代,指代天下。
2.以(1)盖在殷,必竭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2)董之以刑。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a549f3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c.png)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梳理《谏太宗十思疏》是唐代史学家魏征所著,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政论文。
本文通过10个思疏,向唐太宗李世民提出了对于朝廷政务和国家治理的种种忧虑和建议。
以下是对《谏太宗十思疏》的知识点梳理:1.《谏太宗十思疏》的背景:此书的撰写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635年,当时太宗刚刚平定了玄武门之变,文治武功的太宗开始思考并引领国家的政务。
2.《谏太宗十思疏》的目的:魏征力图用此书来挑战封建统治思想,尤其是反对刚刚建立的世袭制度。
3.第一思疏:魏征提出“文武之道,一也”、“明君臣之义,二也”的观点,强调儒家的统治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4.第二思疏:魏征批评传统的世袭制度,主张选拔人才,尤其是从军事中选拔将才,以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5.第三思疏:魏征提出慎重使用酷刑,主张以德治罪,以减轻民众的苦难。
6.第四思疏:魏征对于边防政策进行了分析,主张积极防御边境,以保卫国家的安全。
7.第五思疏:魏征提出重视农业和国家财政,主张减税和免除劳役,以鼓励农民的生产。
8.第六思疏:魏征呼吁统筹考虑国家的经济和人口问题,主张稳定人口增长和促进社会的繁荣。
9.第七思疏:魏征对于治安问题进行了讨论,主张加强法律的实施和依法行政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10.第八思疏:魏征提出重视教育,主张加强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倡导儒家思想的普及。
11.第九思疏:魏征对于地方政权进行了批评,主张加强中央政权的监督和管理,以避免腐败和权力滥用。
通过对《谏太宗十思疏》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魏征主要关注政治、经济、军事、人口、教育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以及政府权力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讨论。
他也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建议,对于唐太宗和后来的统治者都有一定的影响。
这部作品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古代政治理论文献中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学术价值。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212cbefe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32.png)
《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谏太宗十思疏》知识点整理一、语音疏浚(jùn)壅(yōng)蔽谬(miù)论黜(chù)恶堵塞(sè)二、重点实词1. 必浚.其泉源疏通2. 人君当.神器之重主持3. 永保无疆之休.美好福祉4. 承天景.命大5. 能克.终者盖寡能够6. 则思谦冲.而自牧.谦虚约束,修养7.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错误地8. 宏.兹九德扩大,弘扬9. 代下司.职管理 10.亏.无为之大道哉毁坏,减损三、词类活用1. 臣闻求木之长.者形作动长得高2. 欲流之远.者形作动流得远。
3. 必固.其根本使动用法使……牢固4. 人君当神器之重.形作名,重任5. 居域中之大.形作名,重大的地位。
6. 貌.恭而不心服名作状表面上7. 则思止以安.人使动,使……安。
8. 则思江海下.百川名作动,居于……之下9.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10.想谗邪..形作名,爱说坏话陷害别人的邪恶之人。
11. 则思正.身以黜恶.使动,使……端正形作名,邪恶的人12. 简能.而任之形作名,有才能的人。
13. 择善.而从之形作名,好的意见。
14. 何必劳.神苦.思使动用法使……劳使……苦四、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二)介词结构后置1.董之以严刑 2.振之以威怒(三)省略句:1.奔车(以)朽索2.则思三驱以(之)为度(四)被动句:1.虑(被)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
五、古今异义1.必固其根本古义: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部分今义:树根2.役聪明之耳目古义:耳聪目明今义:智力发达,记忆和理解能力强六、重点虚词1.盖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2.以来: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必竭诚以待下则思知足以自戒用: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相当于“而”:则思无因喜以谬赏3.之臣闻求木之长者主谓间取独岂取之易守之难乎代指“天下”虽董之以严刑代指“臣民”4.而表递进:而况于明哲乎?表转折:貌恭而不心服(却)表并列:则思慎始而敬终七、重点句子翻译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f0488d7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22.png)
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的谏议大夫魏徵,在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上书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篇奏疏;文章中,魏征紧扣“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对这个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原文:谏太宗十思疏唐代-魏征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
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竭诚则胡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翻译: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我听说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想要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想要国家安定,一定要厚积道德仁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源泉不深却希望泉水流得远,根系不牢固却想要树木生长,道德不深厚却想要国家安定,我虽然地位低见识浅,(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您这)聪明睿智(的人)呢!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字词解释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字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09f10a0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83.png)
谏太宗十思疏重点字词解释
1. “安”,这个字可太重要啦!比如“思国之安者”里的“安”就是安定的意思呀。
就像我们生活中想要安稳的家一样,国家也需要安定呀!
2. “信”,有诚信的意思哦。
像“信者效其忠”,讲的就是诚信的人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这就好比你对朋友讲信用,朋友才会更信任你呀!
3. “求”,有追求、寻求的意思呢。
“求木之长者”,不就是寻求树木生长嘛。
就好像你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一样积极呀!
4. “治”,有治理的含义呀。
“文武并用,垂拱而治”,就是说治理国家要用文和武的方法。
这就跟治理一个班级需要各种办法一样嘛!
5. “本”,是根本的意思哦。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树木的根本很重要,就像做事情要抓住根本一样呢!
6. “积”,积累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不积累怎么行呢。
就好像你积累知识才能变得更聪明呀!
7. “德”,德行呀。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没有好的德行怎么能让国家安定呢。
就像你要有好品德大家才会喜欢你呀!
8. “能”,能力呀。
“简能而任之”,挑选有能力的人来任用。
这不就跟选有能力的同学当班干部一样嘛!
9. “忧”,担忧呀。
“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会担忧就会更谨慎。
就像你担心考试考不好就会更努力学习呀!
10. “欲”,欲望呀。
“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控制欲望很重要哦。
就好像你不能太贪心,要知道适可而止呀!
我觉得这些重点字词对于理解《谏太宗十思疏》真的太重要啦,只有理解了这些字词,才能更好地明白文章的意思呀!。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注释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d0932b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0d.png)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注释《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徵于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奏章,意在劝谏太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字词注释如下:1.长(zhǎng):生长。
2.固其根本:使它的根本牢固。
3.浚(jùn):疏通,挖深。
4.下愚:处于地位低见识浅的人。
5.明哲:聪明睿智的人。
6.当神器之重:处于皇帝的重要位置。
神器,指帝位。
古时认为“君权神授”,所以称帝位为“神器”。
7.域中:指天地之间。
8.休:美。
9.凡百元首:所有的元首,泛指古代的帝王。
10.承天景命:承受了上天赋予的重大使命。
11.殷忧:深忧。
12.实:的确。
13.克终者盖寡: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不多。
14.傲物:傲视别人。
15.吴越为一体:吴越,指春秋时的吴国与越国,当时两国之间长期为仇,战伐不断。
诚相见则可使有仇的人也团结成一体。
16.董:督责。
17.振:通“震”,震慑。
18.苟免而不怀仁:(臣民)只求苟且免于刑罚而不怀念感激国君的仁德。
19.怨不在大:(臣民)对国君的怨恨不在大小。
20.可畏惟人:可怕的只是百姓。
人,本应写作“民”,因避皇上李世民之名讳而写作“人”。
21.载舟覆舟:这里比喻百姓能拥戴皇帝,也能推翻他的统治。
22.见可欲:见到能引起(自己)喜好的东西。
23.将有所作:将要兴建某建筑物。
24.安人:安民,使百姓安宁。
25.念高危:想到帝位高高在上。
危,高。
26.则思谦冲而自牧:就想到要谦虚并加强自我修养。
27.江海下而百川:江海处于众多河流的下游。
28.盘游:打猎取乐。
29.三驱:据说古代圣贤之君在打猎布网时只拦住三面而有意网开一面,从而体现圣人的“好生之仁”。
另一种解释为田猎活动以一年三次为度。
30.敬终:谨慎地把事情做完。
31.虑壅(yōng)蔽: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
32.想谗邪:考虑到(朝中可能会出现)谗佞奸邪。
33.正身以黜(chù)恶:使自身端正(才能)罢黜奸邪。
34.宏兹九德:弘扬这九种美德。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优秀6篇)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cb4de9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dd.png)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策划方案、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的知识点整理(优秀6篇)太宗,即李世民,唐朝第二个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开明君主之一、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安定富强的政治局面,史称“贞观之治”。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89fc745dd88d0d232d46a43.png)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谏太宗十思疏臣闻求木之长[1]者,必固[2]其根本。
欲流之远[3]者,必浚[4]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思)国之治(安),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5]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6],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7]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者也。
凡百[8]元首,承天景[9]命,莫不殷忧而道着,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10]终者盖[11]寡。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馀(yú[同“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2]。
竭诚则吴越[13]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4]。
虽董[15]之以严刑,振[16]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岂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7],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18]以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19]百川;乐盘游[20],则思三驱[21]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22]终;虑壅(yōng)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23]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而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宏兹九德[24]。
简[25]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26]效其忠。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27],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文学常识:选自《全唐文》,魏征,字玄成,唐代政治家。
一、文言实词实词解释[1]长:高。
[2]固:使……稳固。
[3]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使……流得远。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03e64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d7.png)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知识整理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时期魏徵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旨在劝诫太宗皇帝要有十种思考,以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以下是该文言文知识的整理:
1. 通假字:
“九德”中的“俊”,通“俱”,全。
2. 古今异义:
“德不厚”中的“厚”,古义为深、重,今义为厚度、尺寸等。
3. 一词多义:
“所宜深慎”中的“深”,应当理解为十分、非常,表示程度深。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顿、整治。
4. 词类活用:
“纵情以自娱”中的“纵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纵容自己的感情。
“何必劳神苦思”中的“劳”、“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使……苦。
5. 特殊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反问句。
6. 重要虚词:
“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以”,表示目的,来。
“总此十思”中的“此”,代词,指上述的十种思考。
7. 固定搭配:
“戒奢以俭”中的“戒奢”与“以俭”不是固定搭配。
8. 常见文化常识: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在这里是整顿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中“振动”的意思不同。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中的“载舟覆舟”,比喻人民是决定国家存亡的根本力量,要得到人民的拥护。
9. 特殊实词:
“振之以威怒”中的“振”,动词,整治、整顿。
10. 文言句式:
“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是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句。
11. 多义词:
“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中的“盖”,连词,表示承接上文,对前面的事实或道理进行总结或说明。
这些是对《谏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文言知识的整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和意义。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c8f904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b5.png)
《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一、本篇原文: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治,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莫不殷忧而道著,功成而德衰,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岂其取之易而守之难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争驰,在君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鸣琴垂拱,不言而化。
何必劳神苦思,代下司职,役聪明之耳目,亏无为之大道哉?二、文章翻译:我听说,如果想要树木长得高大,就必须先让它的根部稳固;如果想要水流流得远,就必须先挖掘和疏通它的源头;如果想要国家安定,就必须积累德行和道义。
如果源头不深却希望水流远,根部不稳固却希望树木高大,德行不深厚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我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是明智的君主呢?君主掌握着国家的重要权力,居于世界的中心,应该追求像天一样高峻的道德,永远保持无边无际的幸福。
如果不在安定的时候考虑危险,在奢侈中不知道节俭,在德行不深厚的时候却想要国家治理得好,这就像是砍掉树根却希望树木茂盛,堵塞水源却希望水流长远一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谏太宗十思疏》文言文整理
一、语海拾贝及文学常识
垂拱而治
垂拱:垂衣拱手,形容毫不费力。
治:平安。
古时比喻统治者不做什么,却能使天下太平。
多用作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出处《尚书·武成》:“谆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
居安思危
处在安定的环境里,要想到危险、困难可能会出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比喻事物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也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
魏征,字玄成,以直言敢谏著称。
本文写是魏征在贞观十一年(637)写给唐太宗的奏章之一,阐述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观点。
二、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心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以为,古义:以(之)为;把(它)当作。
今义:认为。
三、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
简能.而任之能:有才能的人。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⑤使动用法
必固.其根本固:使……稳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则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四、重要虚词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信。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
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
介词,因为
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
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
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表反问语气,呢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
表被动
五、句法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六.通假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无”通“毋”,不要。
七、成语: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善始善终垂拱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