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诊断标准2

合集下载

院感病例诊断标准

院感病例诊断标准

院感病例诊断标准
院感病例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患者是否住院及住院时长、感染部位、感染时间、感染与住院的关联性等因素进行诊断。

以下是院感病例诊断标准的要点:
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如果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无论住院时长,只要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住院前获得的感染:如果患者住院前已经发生感染,住院期间该感染并未得到有效控制或发生并发症,则不属于医院感染。

潜伏期感染:如果感染在住院时正处于潜伏期,但在出院后才表现出症状,这种感染也被视为医院感染。

与上次住院有关的感染:如果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如上次住院时使用了某种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从而引发本次感染,这种感染也被视为医院感染。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如B族链球菌感染等,属于医院感染。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由于诊疗措施激活了这些潜在性感染,从而引发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在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由于接触患者体液、血液、分泌物等而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术后院感的诊断标准

术后院感的诊断标准

术后院感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寒战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症状表现进行治疗。

1、发热医院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可能与患者长期住院、医疗器械消毒不合格等原因有关。

如果患者出现了发热的情况,而且体温超过了38.5°C,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温的效果。

同时也可以使用温水擦拭身体,达到物理降温的效果。

2、恶心呕吐如果患者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而且伴随腹痛、腹泻等症状,考虑与胃肠道感染有关,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蒙脱石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也需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应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等,补充体内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腹泻如果患者的胃肠道组织受到了细菌等致病菌的入侵,可能会导致胃肠道蠕动过快,容易出现腹泻的症状,还有可能会导致排便次数增多。

可以遵医嘱使用乳酸菌素片、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也需要多喝水,补充体内所需要的水分。

4、皮疹部分患者在发病期间可能会出现皮肤长红疹、瘙痒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导致局部的皮肤溃烂。

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抑制炎症反应。

5、寒战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可能会给体温调节中枢带来一定的损伤,容易出现体温上升的情况,通常会伴随肢体发抖、寒战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解热镇痛的效果。

同时也需要做好相关的保暖措施,以免出现着凉的情况。

除此之外,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出现了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等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院感的诊断标准》PPT课件

《院感的诊断标准》PPT课件

3
疑似病例3
发病前14天内与确诊患者或无症状感染者有接触 史,或曾到过疫情高发地区。
诊断标准二:确诊病例
确诊病例1:疑似病例的基础上,满足以 下任一条件
确诊病例3:临床表现为重症肺炎,出现 呼吸衰竭、脓毒症、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
确诊病例2:临床表现为肺炎,影像学检 查可见肺部磨玻璃影、实变影或浸润影 。
《院感的诊断标准 》ppt课件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11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院感诊断标准概述 • 院感常见症状与体征 • 院感诊断流程 • 院感诊断标准的具体内容 • 院感诊断的注意事项与难点 • 院感防控策略与建议
01
引言
院感的定义与重要性
院感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在院内 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 感染和在院内获得而在出院后发生的 感染。
耐药性问题
部分病原体对常用抗生素产生 耐药性,影响治疗效果。
患者基础疾病多
院感患者通常伴有多种基础疾 病,增加了治疗难度。
07
院感防控策略与建议
加强监测与预警
建立完善的院感监测系统
01
通过实时监测,及时发现院感病例,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

提高预警准确性
02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提高预警
诊断标准的意义
诊断标准有助于提高医院感染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控制,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 进。同时,诊断标准还有助于医疗机构之间信息的交流和比较,推动医院感染 防控工作的共同进步。
02
院感诊断标准概述
诊断标准的依据
01
02
03
医学研究结果
基于大量的医学研究和临 床实践,总结出感染的诊 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控制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与控制

1. 尿检白细胞男性>5,女性>10/高倍视 尿检白细胞男性>5,女性>10/高倍视 野,导尿患者应结合尿培养. 2. 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 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即可诊断. 1. 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 菌数>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 菌数>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 2. 无症状性菌尿症:患者虽然无症状,但在 近一周内有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 阳性球菌浓度>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 阳性球菌浓度>10000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 >100000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100000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 3. 其它: 膀胱穿剌尿液培养细菌数> 1000cfu/ml.或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 1000cfu/ml.或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 镜(高倍),在30个视野中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高倍),在30个视野中半数视野见到细菌.
临床效果观察指标有: 局部指标:如病灶吸收,脓性分泌物量,低 氧血症,肺顺应性,气道阻力等变化. 全身指标:如发热或体温上升,器官功能衰 竭,神志改变,肾功能变化,DIC,低血压 竭,神志改变,肾功能变化,DIC,低血压 等.
抗生治疗无效有4种表现.(1 抗生治疗无效有4种表现.(1)病情持续恶 化.(2)肺炎持续存在.(3 化.(2)肺炎持续存在.(3)一度好转, 72小时后复又恶化.(4)疗效出现超过预期, 72小时后复又恶化.(4 且欠显著. 素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1 素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有:(1)抗菌谱未有 效覆盖致病菌.(2)致病菌耐药.(3 效覆盖致病菌.(2)致病菌耐药.(3)抗 生素局部浓度低.(4 生素局部浓度低.(4)二重感染(肺,肺 外).出现糸统性炎症反应和肺损伤.

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

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

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传染病的医院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在医院或其他医疗机构中,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或在出院后短时间内发生的感染。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染病院感诊断标准:1. 临床表现: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肌肉疼痛、头痛、寒战、呕吐、腹泻等症状。

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逐渐加重。

患者出现局部感染病灶,如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

2.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或降低,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血小板计数降低。

肝功能、肾功能异常。

病原体检测: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伤口分泌物等样本中检出病原体。

3. 影像学检查:X光检查显示肺部纹理增多、模糊,或有阴影。

胸部CT检查显示肺部病变,如肺实变、肺叶实变等。

腹部超声检查显示肝脏、脾脏增大,或有液性暗区。

4. 病原学检查:细菌学检查: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病原细菌,并进行药敏试验。

病毒学检查:从患者样本中检出病原病毒,如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真菌学检查: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病原真菌。

5. 感染途径:确定感染途径,如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分析感染源,如其他患者、医院工作人员、病原体携带者等。

6. 排除其他疾病: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症状的疾病,如药物热、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7. 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医院感染。

遵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和相关法规。

总之,医院感染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多方面因素,由专业医生进行判断。

此外,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规范使用抗生素等。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新发生的或者已有的感染。

院感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也会给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和其他患者带来潜在的传染风险。

因此,对于院感的诊断标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院感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识别和预防院感的发生。

首先,院感的诊断需要依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皮肤破溃等症状时,需要及时进行相关的病原学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院感的可能性。

此外,对于已经住院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其在医疗机构内的感染情况,包括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测和诊断。

其次,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也是诊断院感的重要依据。

医院的空气、水质、医疗器械、床单、手术衣等都是院感的潜在来源,因此需要对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检测。

一旦发现环境卫生存在问题,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避免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此外,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也是诊断院感的重要因素。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处理伤口、进行手术等操作时,需要做好手部消毒和穿戴相应的防护用品,以减少院感的传播风险。

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手部消毒和个人防护知识的培训,也是预防院感的重要手段。

最后,患者的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也是诊断院感的重要依据。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和预防知识的宣教,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洗手液、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减少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总之,院感的诊断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医疗机构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以及患者的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

只有通过全面、严格的诊断标准,才能更好地识别和预防院感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院感检查标准

院感检查标准

院感检查标准一、引言院感检查是指对医疗机构内院感病例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符合卫生标准,减少院感病例的发生和传播。

本文将介绍院感检查的标准格式,包括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标准和结果分析等方面。

二、检查内容1. 院感病例发生情况:检查医疗机构内院感病例的发生情况,包括感染类型、感染部位、感染原因等。

2. 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检查医疗机构是否按照感染控制相关规定执行各项措施,如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3. 感染监测和报告情况:检查医疗机构是否建立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并按时报告相关数据。

4. 医疗设施和环境卫生情况:检查医疗机构内各类医疗设施和环境的清洁、消毒情况,包括手术室、病房、洗手间等。

三、检查方法1. 文献资料审查:查阅医疗机构的相关文献资料,包括感染控制制度、感染监测报告、环境卫生检查记录等。

2. 现场检查:到医疗机构进行实地检查,观察医疗设施和环境卫生情况,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医疗机构的院感状况。

四、检查标准1. 院感病例发生情况:医疗机构的院感病例发生率应低于国家和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不同类型的感染应符合相应的诊断标准。

2. 感染控制措施执行情况:医疗机构应按照像关规定执行感染控制措施,如手卫生应达到规定的频率和方法,消毒灭菌应符合标准要求,隔离措施应得到有效执行。

3. 感染监测和报告情况: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和报告制度,按时报告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医疗设施和环境卫生情况:医疗机构内各类医疗设施和环境应保持清洁、消毒,符合卫生标准要求。

五、结果分析根据检查所得数据和现场观察情况,对医疗机构的院感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若发现问题,应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同时,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汇报,为医疗机构提供改进和优化的方向。

六、结论院感检查是确保医疗机构提供安全医疗服务的重要手段。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一、院感的确定根据下列条件之一,可确定为院感:1. 无论入院后多长时间,在医护人员的监测下,易感部位或全身出现无症状感染,以及由此产生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支持院感。

3. 患者出现医院感染后,而且入院时患有另一种感染,两者之间可能存在接触或相互感染的可能性。

1. 院感患者的描述、病原学检测、传播方式及预防。

2. 常见的院感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以及传染源、易感部位及传播途径等。

3. 院感的检测与诊断方法,包括:常规细菌培养、分子生物学检测、抗生素敏感测试、血清学检测、组织病理学检测等。

4. 院感的分类,包括:手术室感染、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血液感染、伤口感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假体关节感染、医源性食物中毒等。

5. 院感的防控标准,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安全注射、医废处理、信息录入、教育培训、质量控制等。

三、结论院感对个体和社会都有着极大的危害,防控院感成为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医护人员是医院感染的传播者之一,加强医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个人卫生意识和手卫生能力是防控院感的重点之一。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管理、加强监测和记录工作,及时发现和报告院感事件,加强环境卫生和质量控制,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院感诊断标准,还有许多防控院感的具体措施。

下面我们将具体列举一些措施。

1. 手卫生手卫生是防控院感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使用肥皂和水或酒精消毒洗手液清洗手部,并注意在适当的时刻重复这个过程。

在医疗机构中,应强制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或医疗设备前、后、和在处理患者分泌物和体液前、后进行手卫生。

医护人员的手指甲长度也应限制在适当长度以内,以确保手部清洁和卫生。

2. 消毒灭菌消毒灭菌是防控院感的另一个重要举措。

医疗设备和工具的消毒灭菌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规定和标准,并应为不同类型的医疗设备使用相应的消毒剂。

医护人员应确保操作程序标准化,消毒时间、温度、剂量和浓度应符合标准要求。

二甲院感标准

二甲院感标准

二甲院感标准引言概述:二甲院感标准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对二甲类院感(医院感染)的诊断、预防和控制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它的制定旨在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二甲院感标准的内容。

一、院感诊断标准:1.1 临床病例划分: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和传播途径,将院感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进一步细分为空气传播、接触传播、血液传播等多个类型。

1.2 病原微生物检测:通过对患者、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环境等进行采样和检测,确定院感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和感染源。

1.3 临床症状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如发热、脓肿、感染指标升高等,结合病原微生物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院感。

二、院感预防标准:2.1 医护人员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院感预防知识的培训,学习正确的手卫生、消毒灭菌等操作技术,提高院感预防意识和能力。

2.2 患者管理:加强对患者的感染监测和管理,包括隔离措施、手卫生教育、使用规范的医疗器械等,减少院感的传播风险。

2.3 环境清洁消毒: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环境清洁消毒制度,定期对医疗设备、手术室、病房等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

三、院感控制标准:3.1 医疗器械管理:医疗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包括采购、清洗、消毒、维护等环节,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性。

3.2 感染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院感监测与报告系统,及时收集和分析院感数据,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院感的发生和传播。

3.3 感染控制委员会:医疗机构应成立感染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院感控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高院感控制的效果和水平。

四、院感处置标准:4.1 感染源控制:对已经发生的院感,要及时采取措施控制感染源的传播,如隔离患者、限制访客、加强环境清洁等。

4.2 感染治疗:根据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类型和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及时给予抗感染治疗。

4.3 感染报告与追踪:对院感的发生要及时报告,进行追踪调查,找出感染原因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院感(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或照护的患者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院感是医疗卫生服务中的重要问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也会增加医疗机构的负担。

因此,制定科学的院感诊断标准对于预防和控制院感具有重要意义。

一、临床表现。

1.发热,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持续性发热,体温超过38℃。

2.局部炎症,患者在手术部位或插管部位出现红肿、渗液等炎症表现。

3.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4.尿路感染,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感染症状。

5.其他感染表现,如皮肤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

2.血培养,检测患者血液中是否有细菌、真菌等病原体的存在。

3.痰培养,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测痰中是否有病原体的存在。

4.尿常规,检测尿液中是否有白细胞、蛋白质等异常指标。

5.其他特殊检查,如病原体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等。

三、影像学检查。

1.胸部X线,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胸部X线检查,观察是否有肺部感染表现。

2.腹部B超,对腹部感染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是否有脏器感染的表现。

3.其他特殊检查,如CT、MRI等影像学检查。

四、病原学诊断。

1.细菌培养,对患者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2.真菌培养,对患者分泌物、组织等标本进行真菌培养,确定感染的真菌病原体。

3.病毒学检测,对患者血清、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毒学检测,确定感染的病毒病原体。

五、临床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原学诊断结果,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确定院感的诊断结果。

六、预防和控制。

1.加强手卫生,医护人员和患者要加强手部卫生,定期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2.严格消毒,医疗器械、病房、手术室等场所要进行定期消毒,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3.规范使用抗生素,医生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导致耐药菌株的产生。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医疗服务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感染。

它不仅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的病情恶化甚至死亡。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非常重要。

一、临床表现。

1. 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寒战、皮肤红肿等感染症状。

2.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与呼吸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3.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与消化道感染相关的表现。

4.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与泌尿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5. 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抽搐、头痛等与神经系统感染相关的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2.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炎症指标升高。

3.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患者的血液、尿液、呼吸道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确定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4. 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等检查可发现感染灶的位置和范围。

三、病原学诊断。

1. 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2.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四、预防与控制。

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2. 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和个人防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3. 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4. 对患者进行定期的感染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感染灶。

五、治疗原则。

1. 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严格控制感染灶,保持患者的内环境清洁。

3. 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状态。

六、结语。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疗事故具有重要意义。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的医疗服务。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院感诊断标准
一、临床表现。

1. 患者出现畏寒、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2. 感染部位出现红肿、渗液、脓肿等局部症状;
3. 感染部位出现局部疼痛、压痛等症状;
4. 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5. 患者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感染症状;
6. 患者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统感染症状。

二、实验室检查。

1. 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
2. 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升高;
3. 血培养、尿培养、痰培养、脑脊液培养等阳性;
4. 病原微生物的荧光抗体试验(FISH)或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阳性。

三、影像学资料。

1. X线、CT、MRI等检查显示感染部位有渗出、浸润、脓肿等
表现;
2. 超声、内镜、放射性核素扫描等检查显示感染部位有异常表现。

综上所述,院感诊断标准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结果和影像学资料等综合信息进行判断的。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
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
查结果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判断,及时准确地诊断院内感染,
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

同时,医院管理部门也应当加强院
感诊断标准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诊断标准的认识和
应用水平,共同努力,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和传播,保障患者的安
全和健康。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1
负责所需药 品、设备、 器材、病房 设施、防护 用品、消毒 药械储备等 保障工作
1 1
做好患者救 治、护理工 作,做好消 毒隔离、防 控工作,配 合开展流行 病学调查。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回顾
1990年05月 山东省利津县某院由德尔卑沙门氏菌引起医院内婴幼儿腹泻暴发流行事件 1990年10月 四川省某医学院校附属医院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0年12月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某附属医院产婴室葡萄球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1年07月 福建省某院婴儿室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6月 湖南省郴州市某医院神经外科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7月 浙江省嘉兴市某院新生儿柯萨奇B1病毒(CoxB1)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09月 云南省昆明市某院新生儿志贺氏痢疾杆菌C群13型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2年10月 北京某妇产医院新生儿柯萨奇病毒B3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3月 安徽省黄山市某院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9月 沈阳市某妇婴医院新生儿柯萨奇B组病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09月 广西南宁市区直属某院新生儿金黄色葡萄球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3年11月 山东胜利石油管理局某院由布洛兰沙门氏菌引起的婴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1994年04月 甘肃省某地区医院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4年12月 新疆石油管理局某院烧伤患者HCV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5年02月 河北某医院儿科病房发生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8年08月 福建省某卫生防疫站消毒失败导致分枝杆菌暴发感染 1998年11月 甘肃省平凉地区某院耶氏菌感染暴发流行事件 1997年~2002年 黑龙江某院非法采供血致19人染艾滋病事件

院感的诊断标准

院感的诊断标准

院感的诊断标准一、诊断标准1.确定感染: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与原发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如发热、咳嗽、咳痰、尿频、尿急、腹痛、腹泻等,同时,实验室检查发现白细胞计数异常或病原学检测阳性。

2.可能感染: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与原发病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实验室检查尚未发现明确的病原学证据。

3.疑似感染:在诊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与原发病无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无法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二、感染源的追踪1.确定感染源:通过对患者进行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确定感染的来源和传播途径。

2.隔离感染源: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如隔离病房、隔离设备等,以防止感染的扩散。

3.追踪接触者:对与感染患者有过接触的人员进行追踪调查,以评估感染传播的可能性。

三、感染传播的评估1.空气传播:评估医院内的空气流通情况,以及是否存在空气传播的可能性。

2.接触传播:评估医院内的接触传播途径,如医护人员的手部卫生、医疗器械的消毒情况等。

3.血液传播:评估医院内的血液传播途径,如采血、输液等操作中的消毒情况。

4.共同媒介传播:评估医院内是否存在共同媒介传播的可能性,如共用医疗器械、药品等。

四、预防措施的实施1.强化手卫生:医护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确保在接触患者和操作医疗器械之前、之后都要进行手部清洁和消毒。

2.空气消毒:定期对医院内的空气进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避免细菌的滋生和传播。

3.接触物品消毒:对医疗器械、床单、被套等接触物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确保无菌状态。

4.隔离措施:对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防止感染的扩散。

同时,对接触过感染患者的医护人员进行隔离观察,以评估是否受到感染。

5.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

6.健康宣教:向患者和家属宣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知识,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和依从性。

7.医疗废物处理: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医疗废物,如感染性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包装和处置等,以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

医院感染概论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医院感染检测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在医院内感染的疾病。

医院感染不仅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还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对医院感染的诊断和检测至关重要。

一、医院感染概述1.1 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由于医疗过程中的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

1.2 医院感染的危害:医院感染会增加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1.3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医院感染可以通过空气传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等多种途径传播。

二、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1 临床表现:医院感染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局部红肿、脓液分泌等症状。

2.2 实验室检查:通过血液、尿液、痰液等标本的培养和药敏试验可以确定医院感染的病原体。

2.3 影像学检查:X光、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的范围和程度。

三、医院感染检测方法3.1 细菌培养:将患者的样本(如血液、尿液、痰液)进行培养,观察是否有细菌生长。

3.2 快速检测:利用PCR技术等快速检测方法,可以更快速地确定感染的病原体。

3.3 免疫学检测:通过检测患者的免疫反应,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四、医院感染防控措施4.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医护人员在进行手术和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4.2 加强医院环境清洁:定期对医院的空气、水质、表面进行消毒清洁,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4.3 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意识: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防护意识。

五、医院感染的管理与监测5.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5.2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制定医院感染管理方案,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和控制。

5.3 定期进行医院感染质量评估:定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死亡率等指标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综上所述,医院感染是医疗机构面临的重要问题,正确的诊断和检测方法可以帮助医护人员及时发现和治疗感染,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院感二甲评审标准

院感二甲评审标准
32、制定医院感染暴发及不明原因传染病暴发应急处理预案, 同时有培训资料、演练资料,抽问院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 重点科室医护人员对暴发事件诊断、调查、报告、处置流程预 案掌握情况达100%。对演练中存在的问题是否整改、如是否修 改上报流程及处置预案等。
精选可编辑ppt
8
33、医院在院感信息通讯或医院局域网上设专栏能满足全院 医护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随时获取医院感染相关信息或资讯需求。
用权限、信息化监控与合理应用情况。(药学部提供) 59、医院有明确细菌耐药监测预警值及预警启动机制的文件。
精选可编辑ppt
14
60、每季度有细菌耐药性监测分析报告及细菌耐药监测变化趋
势图。(检验科提供数据)
61、有医生使用抗菌药物前微生物监测样本送检率年度统计分
析报告。(检验科提供数据)、
62、有临床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微生物监测分离病原种
39、制定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方案与防控指南,内容包括规 章制度、防控措施,措施又包括手卫生措施、隔离措施、无菌 操作、保洁与环境、消毒隔离制度等。
精选可编辑ppt
10
40、有医院每月的细菌耐药性监测报告(检验科提供)。 41、有省级细菌耐药性监测网络的监测反馈报告及采取的改进 措施。 42、有协助小组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及定植高危患者的监测 资料,包括全院各科室的本底资料。 43、有协作小组对多重耐药菌防控制定的检查考评标准及检查 记录。
10、重点查科室院感质控员平时检查记录及存在的问 题科室整改情况。方式查现场、查资料。
11、院感办要提供案例说明院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 高度重视院感工作,督促相关制度、规范的落实,实行 严格的责任追究、取得成绩。
12、有由院感办、护理部、医教部组成的院感协作小 组共同制定的院感督导计划及督查记录。

二甲院感标准

二甲院感标准

二甲院感标准一、引言二甲院感(简称二甲)是指由二甲型肺炎链球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该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特别是在儿童和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

为了提高二甲院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制定本标准,以便医疗机构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该病,降低感染传播风险,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

二、定义二甲院感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内感染二甲型肺炎链球菌导致的呼吸道感染。

三、临床表现二甲院感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胸闷等。

部份患者可能浮现呼吸难点、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对于儿童和老年人,症状可能不典型,需警惕。

四、诊断标准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做出二甲院感的诊断。

具体标准如下:1. 临床表现:患者浮现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2. 病史:患者有接触二甲型肺炎链球菌的风险,如接触感染者、居住在集体宿舍等。

3. 实验室检查:通过痰液培养或者PCR检测,确认患者体内存在二甲型肺炎链球菌。

五、治疗原则二甲院感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1. 抗生素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对症治疗:针对患者的症状,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退烧药、止咳药等。

3. 隔离措施:对已确诊的二甲院感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以防止感染传播。

4. 加强护理: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提供营养支持等。

六、预防措施为了减少二甲院感的发生,医疗机构应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 患者筛查: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应进行二甲院感的筛查。

2. 消毒措施:加强医疗设施和器械的消毒工作,保证医疗环境的清洁卫生。

3. 医护人员培训:提供相关的培训,使医护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和处理二甲院感病例。

4. 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醒他们注意个人卫生和预防措施。

七、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二甲院感的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报告疫情信息,以便卫生部门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控。

八、结语本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二甲院感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医疗机构对该病的防控水平。

新生儿院感标准

新生儿院感标准

新生儿院感标准新生儿院感标准是用于评估和判断新生儿是否患有院感的一套指标和标准。

院感,即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中出现的新发和与患者入院时间无关的感染。

由于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对感染的抵抗能力较弱,因此新生儿院感的防控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院感标准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标准一:体温异常新生儿院感标准的第一个指标是体温异常。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体温应该稳定在36.5℃到37.5℃之间。

如果新生儿的体温超过这个范围,可能是发生了感染。

此时,医护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以避免感染的蔓延。

二、标准二:呼吸道症状新生儿院感标准的第二个指标是呼吸道症状。

感染会导致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咳嗽、鼻塞等症状。

这些症状一旦出现,需要及时引起警觉,加强对新生儿的观察和治疗。

同时,医院也应严格执行呼吸道感染防控措施,以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

三、标准三:皮肤病变新生儿院感标准的第三个指标是皮肤病变。

皮肤是新生儿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出现皮肤红肿、溃烂、疱疹等异常,可能是感染的表现。

医院应加强对新生儿皮肤的观察,定期进行必要的皮肤护理和检查,减少感染的风险。

四、标准四:肠道症状新生儿院感标准的第四个指标是肠道症状。

感染会引起新生儿出现腹泻、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

这些症状的出现可能是感染的信号,医护人员应及时处理和倾听家长的反馈,以便提供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五、标准五:实验室检查新生儿院感标准的第五个指标是实验室检查。

以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查为主,通过检查新生儿的血液、尿液等生理指标,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的迹象。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实验室检查制度,提供准确、可靠的检查结果,为新生儿院感的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六、标准六: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新生儿院感标准的第六个指标是感染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

医院应建立完善的院感防控制度,包括消毒、隔离、手卫生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同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确保感染预防措施的有效执行,降低院感的发生率。

院感概念及诊断标准

院感概念及诊断标准

院感概念及诊断标准
院感指的是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如下:
1. 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 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医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确诊需要:临床诊断+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生素,出现腹 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粘液脓 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伪膜 。 合并下列情况之一: 1.发热≥38℃ 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 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病原学诊断: 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 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 肿、出血,或见到2mm-20mm灰黄(白)色斑块伪 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病毒性肝炎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有输血或血制品史、不洁食物史、肝炎接触史, 出现下 述症状或体征中的任何两项并有肝功能异常, 而无其它 原因可解释者: 1.发热 2.厌食 3.恶心、呕吐 4.肝区疼痛 5.黄疸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属于医院感染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 (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 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 (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新感染:如原有肺炎,现发生尿路感染。 原有感染的进一步发展则不是新感染 (1)迁徙性病灶:如金葡菌败血症发生肝脓肿、脾脓肿等 (2)局部蔓延:如肺炎发生同侧脓胸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败血症 病原学诊断:(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血液培养分离出病原微生物 2.血液中检测到病原体的抗原物质
说明:入院时有经血液培养证实的败血症,在入院 后血液培养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或医院败血症 过程中又出现新的非污染菌,均属另一次医院感 染败血症。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心血管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心脏瓣膜或赘生物培养出病原体 2.两次或多次血液培养阳性 3.心脏瓣膜革兰氏染色发现病原菌
心血管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心肌炎或心包炎 临床诊断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 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胸痛、奇脉、心脏扩大 ,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异常心电图改变 2.心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据 3.影像学发现心包渗出
部位分类
四、腹部和消化系统 ⑴感染性腹泻 ⑵胃肠道感染 ⑶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⑷病毒性肝炎 ⑸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⑹腹水感染 五、中枢神经系统 ⑴细菌性脑膜炎、脑室炎 ⑵颅内脓肿(包括脑脓肿、硬膜下和硬膜外脓肿等) ⑶椎管内感染 六、泌尿系统
医院感染
七、手术部位 ⑴表浅手术切口感染 ⑵深部手术切口感染 ⑶器官(或腔隙)感染 八、皮肤和软组织 ⑴皮肤感染 ⑵软组织感染 ⑶褥疮感染 ⑷烧伤感染 ⑸乳腺脓肿或乳腺炎 ⑹脐炎 ⑺婴儿脓疱病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病毒性肝炎
诊断标准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血清甲、乙、丙、丁、戊、 庚任何 一种病毒肝炎活动性标志阳性 [说明] 非感染性病因(如酒精、 药物)和胆道疾病引起的肝炎 或损害应注意排除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病毒性肝炎 注意: 1.病人住院前无肝炎病史 2.此次有明显接触史,超过该肝炎平均潜伏期 3.一定有肝功能损伤
腹部医院感染
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诊断标准
病原学诊断 在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两条之一者: 1.经手术切除、引流管、 穿刺吸引或内镜获取的标本检 出病原体 2.血培养阳性,且与局部感染菌相同或与临床相符 [说明] 1.应排除非生物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及慢性感染的急性发 作 2.原发性脏器穿孔所致的感染不计为医院感染
腹部医院感染
腹(盆)腔内组织感染
诊断标准
包括胆囊、胆道、肝、脾、胰、腹膜、膈下、盆腔、其它 组织或腔隙的急性感染, 含持续腹膜透析继发性腹膜炎。 临床诊断 具有下列症状体征中任何两项、 无其它原因可以解释, 同时有检验、影像学检查的相应异常发现。 1.发热≥ 38℃ 2.恶心、呕吐 3.腹痛、腹部压痛或反跳痛或触及块物伴触痛 4.黄疸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胸膜腔感染: 说明: 1.胸水发现病原菌,则不论胸水性状和常规检查结 果如何,均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2.邻近部位感染自然扩散而来的胸膜腔感染,如并 发于肺炎、支气管胸膜瘘、肝脓肿者不列为医院 感染。结核性胸膜炎自然演变成结核性脓胸 3.诊疗操作促使感染扩散者则属医院感染
心血管系统医院感染 侵犯心脏瓣膜(包括人工心瓣膜)的心内膜炎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
输血相关感染
诊断标准
常见有病毒性肝炎(乙、丙、丁、庚型等)、艾滋病、 巨细胞病毒感染、疟疾、弓形体病等 注意:诊断标准要严格,不要随意下诊断!!
血液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输血相关感染 1.从输血至发病,或从输血至血液中出现病原免疫 学标志物的时间超过该病原体感染的平均潜伏期 2.受血者受血前从未有过该种感染,免疫学标志物 阴性 3.证实供血员血液存在感染性物质,如:血中查到 病原体、免疫学标志物阳性、病原DNA或RNA阳 性等 病原学诊断非常重要,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临床诊断: 病人至少有下列症状或体征中的两项且无其它明 确原因可以解释:发热、新出现心脏杂音或杂音 发生变化、栓塞性改变、皮肤异常表现(如淤斑、 出血、疼痛性皮下肿块)、充血性心力衰竭、心 脏传导异常,并合并有下列情况之一: 1.外科手术或病理组织学发现心脏赘生物 2.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的证据
诊断标准
腹部医院感染
腹水感染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腹水原为漏出液,出现下列两项情况者: 1.腹水性质为渗出液 2.腹水不易消除,出现腹痛、 腹部压痛或反跳痛。腹水 常规检查白细胞大于200×106/L,中性粒细胞大于25 %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腹水细菌培养阳性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诊பைடு நூலகம்标准
病原学诊断:包括培养和血清免疫学检测或病理学 检测 只要有病原学诊断依据就可诊断 病人同时有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感染时,仅需报告 下呼吸道感染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胸膜腔感染: 临床诊断: 发热,胸痛,胸水外观呈脓性、或带臭味 胸水常规检查:化脓性改变 病原学诊断: 1.胸水培养分离到病原菌 2.胸水普通培养无菌生长,但涂片见到细菌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诊断标准
感染性腹泻 说明 1.急性腹泻次数应≥3次/24小时 2.应排除慢性腹泻的急性发作及非感染因素如诊 断治疗原因、基础疾病、心理紧张等所致的腹泻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胃肠道感染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 患者出现发热(≥ 38℃)、恶心、呕吐和(或)腹痛、腹泻, 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 从外科手术或内镜取得组织标本或外科引流液培养出 病原体 2.上述标本革兰染色或氢氧化钾浮载片可见病原体、多核 巨细胞 3.手术或内镜标本显示感染的组织病理学证据
医院感染相关知识
2017.1.12
一、医院感染定义
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 1、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 2、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3、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属于医院感染
培养出来的微生物≠病原体 可能是定植或污染 常见情况:痰和分泌物标本中的菌种替换 感染、定植还是污染?需依据临床表现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属于医院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但不包括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 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 水痘等 6、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 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第一是时间界定,一定>2天 发热
第二是体温界定,一定>38℃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病原学诊断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 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 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呼吸系统医院感染
下呼吸道感染:
诊断标准
临床诊断:有下列之一就可诊断: 1.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发热 2.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WBC和(或)N增高 3.咳嗽、粘痰、肺部湿罗音+X线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要排除非感染性原因:肺栓塞、心衰、肺水肿、肺癌等) 4.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病原学改变 5.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继发急性感染+ X线改变 (与 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3、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属于医院感染
如何判断直接相关? 目前缺乏统一标准,留给临床医师和调查者自行 判断 一般上次住院的出院时间距本次感染≤1月 如果上次住院就有类似情况,则有关的可能性大 如上次住院诊断了肺炎或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本 次感染为肺炎,且上次出院在1月内,则考虑有关 可能性大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4 3、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医院感染诊断原则 4、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 症迁徙灶)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 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 5、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6、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 菌等的感染。 7、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感染性腹泻(符合之一)即可诊断 1.急性腹泻,粪便常规镜检WBC≥10个/高倍视野 2.急性腹泻,或伴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
3.急性腹泻每天3次/日,连续2天,或1天水泻≥5次
消化系统医院感染
感染性腹泻
诊断标准
病原学诊断 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列情形之一者: 1.粪便或肛拭子标本培养出肠道病原体 2.常规镜检或电镜直接检出肠道病原体 3.从血液或粪便中检出病原体的抗原或抗体,达到诊断标 准 4.从组织培养的细胞病理变化(如毒素测定)判定系肠道 病原体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