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1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高一物理《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实验、讨论、练习等环节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总结性评价:通过阶段测试、期中考试等,评估学生对质点位移、速度-时间图象等知识的掌握程度。
(3)增值性评价:鼓励学生在课外拓展学习,如参加物理竞赛、进行小研究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环节。在本节课的导入中,我将采用以下方式: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阐述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定义,通过实例说明它们在描述物体运动状态中的应用。
4.速度-时间图象:讲解速度-时间图象的绘制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如何通过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如何判断一个物体能否看作质点?位移与路程有什么区别?如何绘制速度-时间图象?
2.案例分析:给每个小组提供一个物体运动的案例,让他们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位移、速度等。
3.小组展示:邀请各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解决方法。
(四)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将设计以下类型的题目:
1.基础题目:针对质点位移、速度等基本概念,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作业布置:布置具有思考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9.教学反思: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
二、学情分析
针对高中物理《质点位移和时间》这一章节,学情分析如下:高一学生在学习本章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初速度、加速度等基本物理概念,具有一定的物理知识和数学基础。然而,由于质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涉及到抽象的物理模型和数学运算,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高一物理上册《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上册《位移和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计算方法;
3.加速度的定义及其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此外,我会强调物理学习中的注意事项,如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最后,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物理现象,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位移和时间》这一章节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6.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7.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记忆。
8.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9.情感教育:强调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培养学生面对问题勇于挑战的精神。
10.课后反思: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合作能力: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表现出不同的角色特点,有的学生善于表达,有的学生擅长倾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学生之间的互补性,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5.情感态度: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可能存在恐惧心理,担心难度过大。因此,教学中需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克服困难。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2.基本概念:讲解位移、时间、速度、加速度的定义,让学生掌握相关概念。
3.实践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时间内的位移,引导学生发现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理论分析:讲解位移公式、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5.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2.掌握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知道位移和路程的不同.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4.知道直线运动的路程和位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认识由感性到理性的知识升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采取“基于问题学习”模式,创设多样问题情景,引发学生主动探究、总结知识.对时刻、时间间隔的教学,包括对路程、位移概念的理解,采取“情景贯穿”的教学方法,要比逐个解释名词效果好.尤其对位移这一矢量的教学,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矢量语言,感到不习惯是很自然的,所以要充分利用有向线段表示矢量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联系实际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矢量相加的法则.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位移的概念;2.矢量的概念.教学难点1.理解位移的矢量性;2.矢量的运算方法.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知识回顾(一)新课引入问题1.下列问题及高一学生作息安排表中哪些是时刻?哪些是时间?①、我国运动员刘翔在奥运会田径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时间12秒91的成绩夺得中国男选手在奥运会上的首枚田径金牌是时刻吗?。

②、刚才是北京时间8点整是时刻吗?③、各位旅客请注意,由深圳开往桂林36次列车开车时间12点30分,请各位旅客自觉排队等候检票是时刻吗?活动2【讲授】新课教学(二)新课教学小组讨论完成预习案下列问题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时刻:在时间轴上用___表示,表示某一瞬间,与物体的位置相对应.2.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用______表示,表示某一过程,与物体的位移相对应.3.两点说明(1)时间间隔是指两个时刻间的时间段.(2)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物理学上说的“时间”一般指的是___________.即时感悟1.上课时间8时,下课时间8时45分,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在这一句话中的三个“时间”,哪个指的是时刻?哪个指的是时间间隔?(8时和8时45分指时刻,45分钟指时间间隔.)课堂探究一:时刻和时间的比较1.区别(1)物理意义不同时刻是对应计时的某一瞬间,时间是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分别对应物体的一个状态和一个过程.(2)几何意义不同二者在时间轴上的表示不同,时间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表示的是时间间隔.(3)表述方法不同如“第5s末”、“5s末”、“第6s初”等指的均是时刻而不是时间间隔,并且在时间轴上均为t=5s的这一点;而“5 s内”、“前5 s内”、“后5 s内”等均是指时间间隔并非时刻,其时间长度均为t=5s;若是“第3 s内”、“第4s内”等,其时间长度均为t=1s.2.联系(1)如图所示,在时间轴上有两个时刻t1和t2,其时间间隔为Δt=t2-t1,如果t2逐渐趋近t1,则Δt会逐渐变小,当Δt=0时,时间轴上的一个区间就变成一个点,即时间间隔就会变为一个时刻.(2)时间间隔是一系列连续时刻的积累过程.(3)时间间隔能够展示物体运动的一个过程,好比是一段录像;时刻可以显示物体运动的一个瞬间,好比是一张照片,即由一个一个连续的照片可以组成录像.当堂训练1.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间隔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间隔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解析:选ACD.5 s时指的是5 s末这一时刻,5 s内指的是前5 s这一段时间间隔.第5s内指的是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间隔,前1 s末和后1 s初是同一时刻,故第4 s末和第5 s初是同一时刻,故正确选项为A、C、D.问题2.机械运动表现为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怎样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 结论:路程与物体运动轨迹有关,而位置的变化仅与物体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小组讨论完成预习案下列问题二、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______,只有_______,没有______.2.位移(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质点)的______变化.(2)定义:从________指向________的有向线段.(3)大小:初、末位置间线段的______.(4)方向:由________指向________.说明:路程与路径有关,位移与路径无关,当初、末位置确定下来时,位移就确定了,但初、末位置间的路径不同,路程会不同.三、矢量和标量1.矢量:既有_______,又有_______的物理量.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3.运算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_________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直线从A运动到B,如果A、B两位置坐标分别为xA和xB,那么质点的位移Δx=_________,即初、末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位移.即时感悟2.物体做什么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提示:单向直线运动.)课堂探究二:位置、路程和位移1.位置:质点在空间所对应的点.反映质点“在哪里”.2.路程路程是质点从起始位置到终止位置所通过的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路程的大小与质点运动的路径有关.如果某一时间内某一物体通过的路程为零,就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静止.3.位移位移是描述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它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位移的大小仅由初、末位置之间的距离决定,物体的运动方向与位移方向并不一定相同.如果某一时间内某一物体的位移为零,在这段时间内物体并不一定是静止的.4.路程与位移的关系位移的大小与路程无关,只有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并且也仅仅是大小相等而已.否则,路程总是大于位移的大小.在任何情况下,位移的大小都不可能大于路程.特别提醒:(1)质点的始末位置一旦确定,位移矢量是唯一的,但路程可能有多个取值.(2)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由于它们分别是矢量和标量,因此不能说位移就是路程.当堂训练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运动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解析:选BC.沿直线运动的物体,若没有往复运动,也只能说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不能说位移等于路程,因为位移有方向,路程无方向;在有往复的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是小于路程的,位移只取决于始末位置,与路径无关,而路程是与路径相关的.综上知BC 正确典型例题例题1、以下说法中,指时刻的是()A.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将于20点零5分现场直播B.刘翔在广州亚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以13.09 s的成绩勇夺金牌C.我国实行每周工作40小时的劳动制度D.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在环绕地球运行68.5小时后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思路点拨】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的关键是抓住它们的区别,时刻是一个时间点,时间间隔是一个时间段.【精讲精析】晚会开播这个事件对应时间点指时刻;完成110米栏决赛,每周工作的时间和环绕地球这三个过程对应时间段,指时间间隔.【答案】 A【题后反思】分析本题时应根据上下文去体会题中所说时间对应时间点还是时间段.例题2、关于位移和路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和路程是相同的物理量B.路程是标量,即表示位移的大小C.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D.若物体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则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思路点拨】求解此题应把握以下两点:(1)位移和路程的物理意义不同,一个表示位置变化,一个表示运动轨迹长度.(2)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精讲精析】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大小一般不同,且路程没有方向,位移有方向,故A错;路程是标量,大小与位移的大小一般不相等,故B错;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并不一定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同,故C错;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轨迹长度等于初、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所以位移大小等于路程,故D对.【答案】 D【题后反思】在处理路程和位移的问题时,注意两者是不同的两个物理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它并不一定等于位移的大小,位移为零时,路程不一定为零;但路程为零时,位移一定为零.例题3、一个人晨练,按如图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进,则当他走到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思路点拨】路程就是由A到D的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为由A到D的线段长度,位移方向由A指向D.【自主解答】路程是标量,等于半径为R与半径为两圆周长之和减去半径为R的圆周长的,即2πR+2π·-·2πR=πR.位移是矢量,大小为AD线段长度,由直角三角形知识得=R,方向由A指向D,即东南方向.【答案】πR R东南方向【方法总结】位移是由初、末位置决定.路程与运动路径有关.在求解曲线运动中的位移和路程时,要注意与几何图形结合.活动3【练习】当堂检测当堂检测:1.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间间隔是较长的一段时间,时刻是较短的一段时间B.第2 s内和前2 s内指的是不相等的两段时间间隔C.“北京时间12点整”指的是时刻D.时光不能倒流,因此时间有方向是矢量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等于其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一定小于路程活动4【作业】板书及作业板书内容1、时刻和时间间隔: 时刻是时间轴上一点,对应某位置;时间是时间轴上一线段,对应一段位移2、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的位置变化(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3、矢量和标量(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运算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4、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Δx=x2-x1作业布置:1、作业:讨论完成课本P14页问题与练习1-2,作业本上3-4题;2、自主预习课本P15-16页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A《质点位移和时间》(共17张PPT)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A《质点位移和时间》(共17张PPT)
常用坐标系有:数轴(一维)、平面直角坐标 系(二维)、空间直角坐标系(三维)
三、质点:
在某些条件下,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 体看成一个有质量的点。
1. “质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 条件:物体的大小、形状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 动的差异对研究的问题不产生影响
例1:下列情况中,哪些能把物体看作质点?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 研究地球自转的运动; 研究火车从上海开往北京的运动; 研究运动着的火车通过一座100m的铁桥; 研究运动员的400m自由泳运动; 研究运动员的400m自由泳技术。
例2:判断正误
小物体一定能看成质点( × ) 大物体一定不能看成质点( × ) 物体能否看成质点,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无关
例:如图所示为一条时间轴,0是计时起点,试说明下 列情况是时间还是时刻?并在时间坐标轴上画出。
教 师 2018年 度 工 作 报告总 结范文 本 年 度 ,本 人 认真学 习马列 主义,毛 泽东 思想和 邓小平 理论,坚 决贯彻 执行党 的路线 、 方 针 和 政 策。教 育教学 指导思 想明确 ,安教乐 教,有 事业心 和责任 感。服 从学校 工 作 安 排 ,对 工作精 益求精 。遵纪 守法,为 人师 表,乐于 助人,团 结协作 ,文明 礼貌。 教 学 方 面 ,本 人能继 续注重 业务知 识进修 和知识 更新,刻 苦锻 炼口头 ,普通话,板书等 教 学 基 本 功 。教学 能钻研 课标,采 用灵活 的教学 方式方 法,注 重双基 和能力 培养,启 发 学 生 创 造 性思维 ,发挥学 生在课 堂的主 体作用 ,做到 因材施 教。能 积极参 与教研 活 动 ,多 次 在 校内承 担公开 课、实 验课任 务。能 熟练的 自制电 教软件 ,运用 电教手
4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位移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移的概念及特点2.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3.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位移公式的应用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位移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的应用。

2. 难点: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位移的概念、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示例,讲解位移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位移的概念及特点。

2. 讲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通过示意图,直观展示位移和路程的概念。

3. 讲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 示例讲解:运用位移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位移公式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位移公式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位移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上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位移概念、位移与路程区别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2.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课堂讲解、举例等方式进行澄清和巩固。

3.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位移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介绍位移在实际工程、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 学案3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 学案3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和位移一. 教学内容:第一章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第二节时间和位移二. 知识要点: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

2. 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

3. 知道在描述运动时,建立坐标系的重要性,并能根据物体运动情况建立合适的坐标系。

4. 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区别。

知道在实验室中测量时间的方法。

5. 知道位移的概念。

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

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6. 知道矢量、标量的概念,知道二者在计算时方法的不同。

7. 知道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及位移,可通过建立直线坐标系后,用坐标及坐标变化来表示。

三. 要点预习:(一)机械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二)物体和质点1. 质点的定义:在某些情况下,不考虑物体的,把它简化成一个,称为质点(masspoint)。

2. 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1)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

(2)物体的和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时,可以把物体看成一质点。

(3)有转动,但转动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很小时也可以把物体看成一质点。

(三)参考系1. 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时,选来作为的物体,叫做参考系(reference frame)。

2. 说明:(1)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结果往往是不同的。

如行驶的汽车,若以路旁的树为参考系,车是的;若以车中的人为参考系,则车就是的。

(2)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可以取高山、树木为参考系,也可以取运动的车辆为参考系。

但在以后研究的问题中,我们通常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3)选择参考系时,应以方便观测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

(四)坐标系1.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及,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变化,可以以这条直线为x轴,在直线上规定、和,建立直线坐标系,如图所示,若物体运动到A点,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A= ,若它运动到B点,则此时它的位置坐标x B = 。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1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1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教案1第一章 A 质点、位移和时刻执教:上海市松江二中金媛一、教学任务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物理概念,并学习过一些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差不多知识,这些差不多上学习本节内容所必需的。

依照对实例的分析、比较,当实际物体与其运动之间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将实际物体简化为一个点,且不阻碍对问题的研究,从而建立质点模型。

依照实例分析,引人位移的概念。

介绍标量和矢量,并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明白得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依照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出速度定义及运算公式。

依照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公式,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差不多规律,专门是其中所应用的一些科学方法,为后续的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乃至整个高中时期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明白得质点的概念,明白在什么情形下物体能够看作质点。

(2)明白矢量和标量,明白得位移和路程、时刻和时刻。

(3)明白匀速直线运动的差不多特点。

(4)明白应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明白得速度的概念。

(5)明白得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的分析和讨论过程,感受比较和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通过质点概念的引入过程,感受物理学中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机械运动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广泛联,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2)通过导学部分交通安全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感悟生活中不能违反科学规律,提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质点、位移、时刻和速度概念的建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和位移公式。

难点:(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2)速度的概念。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A质点-位移和时间-第一周教案

沪科版物理高一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篇第一章A质点-位移和时间-第一周教案

第一章 A 质点位移和时间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矢量和标量。

(3)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简单的机械运动的分析和讨论过程,感受比较和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通过质点概念的引入过程,感受物理学中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了解机械运动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广泛联系,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型(2)通过导学部分交通安全热点问题的讨论,感悟生活中不能违反科学规律,提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质点、位移、时间和速度概念的建立(2)矢量和标量的概念的理解难点(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2)对物体能否看作质点条件的判断三、教学过程设计1、新课导入先向学生展示几幅交通事故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如何才能避免交通事故,让给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交通事故给我们的人生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的伤害,请你谈谈你认为该如何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呢?生1:我们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法规。

生2:我们走在路上,开车在路上,都要专心,不做其他事情,如不玩手机等。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大家一定要遵守交规,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

接下来我们来模拟下一起交通事故,追尾撞车!那我请同学上来控制后面的这辆汽车,要保证不撞上前面的汽车,同时又要能够离前面的小汽车最近,该怎么办呢?哪位同学愿意来试一试的?师:通过刚才的小实验,我们知道要想不追尾,就必须控制好启动和制动的时机。

刚才的几位同学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多次的试验,能保证不追尾了。

那么我们能不能不凭借经验,而是通过计算得出我们该何时制动,就能保证小汽车恰好不追尾了呢?通过对我们这一章的学习,你就能够通过计算精确的控制小汽车,使得他能恰好不追尾了!那我们就开始我们这一章的学习之旅吧!2、新课教学(重难点突破)师:同学们观察课本上的1-4图,说说看:1、其中蕴含哪些有关机械运动的信息?2、能否判断他们的运动方向呢?3、为什么大多数汽车看不到呢?4、同学们也可以自己提出自己的问题?好大家讨论下。

物理《必修1》1-2时间与位移(教案)

物理《必修1》1-2时间与位移(教案)

C.在不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物体一定是作变速直线运动。
D.无论是匀速还是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都跟运动时间成正比。
答案:B C 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才是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 6】下列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变的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G.第五个 1 秒的时间中点。
答案:ACEF
BDG
【变式 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 5s 时就是指物体在 5s 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 5s 时就是指物体在 5s 初时,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 5s 内就是指物体在 4s 末到 5s 末的这 1s 时间。
D.物体在第 5s 内就是指物体在 4s 末到 5s 末的这 1s 的时间。
科 目:
物理
年 级 高一
课时数:2
课题
第二节 时间与位移(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够区分时刻和时间间隔。
2.掌握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定义和二者的区别。 4.知道直线运动中时间和位移的关系及图像。
教学内容
★知识点
基础知识全解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1.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
【变式 7】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质点在 1s 末时相遇。
B.甲、乙两质点在 1s 末时的速度大小相等。
C.甲、乙两质点在第 1s 内反方向运动。
D.在第 1s 内甲质点的速率比乙质点的速率要大。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时间和位移教案
请大家区别下面几个词是指时间间隔还是指时刻,并画出这些词在时间轴上的表示:第一秒初;第1秒末;第1秒内;前1秒内;第2秒初;第2秒末;第2秒内;前2秒内.
大家要深刻理解第n秒初,第n秒末,第n秒内,前n秒内及前n秒的概念。
【随堂练习】
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3)位移与质点的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路程不仅与质点的初末位置有关,还与路径有关。
【实例演示】物体从A运动到B,不管沿着什么轨迹,它的位移都是一样的.这个位移可以用一条有方向的(箭头)线段AB表示.
【随堂练习】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如果从北京到重庆和从重庆返回北京走的是同样的轨迹,那两次的路程和位移一样吗?
学习了路程和位移,你能说说这两个物理的区别吗?
路程是指;
位移是指。
【小结】
(1)位移表示质点位置的变化的物理量.路程则是表示质点通过的实际轨迹长度的物理量。
(2)位移是矢量(即有大小又有方向)大小为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为有向线段的方向。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高一物理《1.2 时间和位移》教案(必修一)

高一物理《1.2 时间和位移》教案(必修一)

课题名称课时数1课时课型问题解决课课程标准1、知道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在具体情景下识别时刻和时间间隔。

2、理解位移概念,知道位移是矢量,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3、知道矢量和标量的差异,会进行一维情况下的矢量运算。

4、知道位置,位移,路程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能用平面坐标系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掌握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4、学会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区别时间与时刻以及位移和路程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难点:正确理解位移的概念及意义。

学习过程评价任务(内容、问题、试题)学习活动(方式、行为策略)一、时刻和时间间隔【问题1】在我校的作息时间表上,你能找出更多的时刻和时间间隔吗?分析展示:比如开始上课的“时间”是8:00就是指时刻;下课的“时间”8:40也是指的时刻。

这样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

上一节课需要40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每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

【问题2】综合教科书,你能列举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问题3】观测教科书上12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总结】在数轴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时间间隔,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问题4】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T15 站名T1618:19 北京西14:5800:35 00:41 郑州08:4208:3605:49 05:57 武昌03:2803:2009:15 09:21长沙23:5923:5116:25 广州16:52 . 教师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时间和时刻这部分内容后再用幻灯仪投影展示学校作息时间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

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中物理必修⼀第⼀章《运动的描述》第⼆节“时间和位移”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分析“时间和位移”是普通⾼中物理教材必修⼀中第⼀章运动的描述第⼆⼩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量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建⽴了质点概念的基础上初步建⽴位移的概念,并结合上⼀节坐标系的知识学会在⼀维坐标系中计算⽮量的⼤⼩。

从整个教材看,本章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我们应该如何描述运动”。

⽽这⼀节学习的两个概念时间和位移是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

它们的学习为我们以后学习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打下了基础。

同时,引⼊概念更加科学的描述物质世界作为物理学的⼀种基本⽅法,在本章中也多次⽤到。

学习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浙江省衢州市杜泽中学⾼⼀(2)班的学⽣。

是刚进⼊⾼中阶段学习的学⽣。

学⽣在初中从未涉及到⽮量,虽然学习过速度,但不明确它的⽅向,没有⽮量意识。

⾼中⽣已经有了⼀定的抽象思维能⼒,但是并没有在⽣活中明确区分时间间隔和时刻的习惯。

⾼中学⽣往往以住校⽣为主,其家庭住址离学校⼤多数都有⼀定的距离,在⽆意识中已经形成了家⾥到学校有多远的初步概念,这个概念其实就是位移的前概念,但是这个概念往往和回家的时间,公交车的车费等混淆。

可以尝试引导学⽣理清⽣活中的问题⽽帮助学⽣建⽴位移的概念。

学⽣已经学习了质点、参考系、坐标系的概念,这个概念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间隔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1.理解位移的概念,会⽤有向线段表⽰位移,会进⾏⼀维情况下的⽮量运算教学⽬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区别和联系,会识别时间间隔和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量,会⽤有向线段表⽰位移的⼤⼩和⽅向。

(3)知道⽮量与标量运算的差异,会进⾏⼀维情况下的⽮量运算。

过程与⽅法(1)观察⽇常⽣活,从中提出问题并形成物理概念。

A.质点位移和时间-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

A.质点位移和时间-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

A.质点位移和时间-沪科版高一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理学中质点的概念2.掌握质点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能够分析质点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和时间变化规律二、教学重点1.质点的概念2.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位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质点2.如何分析位移和时间变化规律四、教学内容1. 质点的概念•定义:没有大小、形状及内部结构等要素的物体。

•特点:有质量和位置,可以运动,但不能旋转和挠曲。

2. 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定义:物体由起始位置移动到终止位置的位移。

•公式:$\\Delta x = x_2-x_1$,其中$\\Delta x$表示位移,x1为起始位置,x2为终止位置。

3. 位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位移。

•速度公式:$v = \\frac{\\Delta x}{\\Delta t}$,其中v表示速度,$\\Deltax$表示位移,$\\Delta t$表示时间。

•速度的单位:m/s。

•加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加速度公式:$a = \\frac{\\Delta v}{\\Delta t}$,其中a表示加速度,$\\Delta v$表示速度变化量,$\\Delta t$表示时间。

4. 实验设计4.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质点位移和时间变化规律。

4.2 实验器材直线运动器、计时器、测量尺。

4.3 实验步骤•将直线运动器放在桌面上,打开计时器。

•将直线运动器上的质点推动,记录下其起始位置和时间。

•当质点停止后,记录下其终止位置和时间。

•计算出质点的位移和时间,以及速度和加速度。

4.4 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要注意安全,不要过度推动质点,以免造成伤害。

•在记录数据时要认真仔细,避免失误。

五、设计思路本节课主要是介绍质点的概念和位移及其变化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质点的运动规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

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高一物理上册必修1《时间和位移》教案【一】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过程与方法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教学工具教学课件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生:不能.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引言: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 学案2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 学案2

沪科版物理高一上1-A《质点位移和时间》学案2A、质点位移和时间一、知识要点:(一)四个重要概念1、质点定义:在某些条件下,把整个物体看做一个__________的点,这种用来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的点叫做质点。

条件:A、物体运动时,物体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平动B、研究两物体__________时,两者间的__________远比物体本身的__________大得多2、物理模型(P12点击)突出事物的______因素、忽略______因素而建立起来的一种__________,可以______对原有事物的研究,是常用的一种__________。

质点是一种__________的__________。

3、参照系和坐标系参照系:为研究__________而选定的__________称为参照系坐标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需要在参照系上建立一个__________,常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质点在坐标系中的坐标就表示__________________4、矢量和标量定义:物理学中把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标量,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叫做矢量矢量的表达方式:标量运算采用__________,而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要________________,且用___________ 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矢量要采用怎样的运算法则呢?(二)描述运动的两个物理量1、位移和路程路程:质点运动所经历的__________叫做路程,通常用S’表示,路程是__________位移:质点的__________叫做位移,通常用S表示,位移是__________位移和路程的国际单位都是_____,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等。

位移的大小: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位移的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两者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在____________________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2、时间和时刻某一_____为时刻,即钟表的指针___________表示时刻;两时刻__________为时间,即___________为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信息表
第一章 A 质点、位移和时间
执教:上海市松江二中金媛
一、教学任务分析
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学生已在初中学习过有关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等物理概念,并学习过一些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知识,这些都是学习本节内容所必需的。

根据对实例的分析、比较,当实际物体与其运动之间满足一定条件时,可将实际物体简化为一个点,且不影响对问题的研究,从而建立质点模型。

根据实例分析,引人位移的概念。

介绍标量和矢量,并通过实例的分析、比较,理解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应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出速度定义及计算公式。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速度公式,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本节内容是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特别是其中所应用的一些科学方法,为后续的匀变速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在什么情况下物体可以看作质点。

(2)知道矢量和标量,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基本特征。

(4)知道应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理解速度的概念。

(5)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的分析和讨论过程,感受比较和分析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2)通过质点概念的引入过程,感受物理学中建立模型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机械运动与生活和生产实际的广泛联,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2)通过导学部分交通安全热点问题的讨论和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学习,感悟生活中不能违反科学规律,提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质点、位移、时间和速度概念的建立。

(2)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定义和位移公式。

难点:(1)位移和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2)速度的概念。

四、教学资源:
“及时停车”演示装置(课本图1-3)、课本上的图片、一段交通录像、有关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的PPT或动画、有关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PPT或动画。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设计的内容是:质点、位移、时间和速度的概念,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本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以图片和实验为基础,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建立质点、位移、时间,应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建立速度的概念;进而根据实验结论,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最后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巩固所学的知识,感悟了解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自觉性。

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质点、位移、时间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方法是:以课本图片、演示实验及交通录像创设的情景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比较、推理建立质点、位移、和时间的概念;结合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的课件以及对实例的讨论、分析、推理,在建立速度的概念的基础上,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并通过实例的讨论、分析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位移与路程、时间与时刻的区别和联系以及速度概念的建立。

方法是:通过PPT或动画的观察,并通过实例的讨论、分析、比较,理解位移和路程以及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结合初中所学过的知识,介绍比值定义的方法,通过对实例的讨论、分析、推理,建立速度的概念。

本设计要求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强调物理科学方法的应用,通过对实例进行分析、比较的讨论,归纳得出结论,老师要注意适时启发和“点拨”。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2课时。

六、教学流程
1
2.教学流程图说明
情景I演示实验,设问1
“及时停车”演示,或让学生动手做一下,通过“设问1”,启发学生从中想到些
什么?
活动I 观察图片,设问2
在学生仔细观察书上图片的基础上,通过“设问2”,启发学生找出其中蕴含了哪些机械运动的信息以及与物理相关的内容,通过讨论、交流,建立质点模型。

情景II 观察1,设问3
观察相关物理课件,通过“设问3”,对实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理解位移和路程、时间和时刻的区别与联系。

情景III 观察2,设问4
演示匀速直线运动的课件,请学生结合初中学过的知识,介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通过“设问4”,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描述这种运动,得出速度的定义及其表达式,进而导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活动II 巩固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工作单”的形式,通过小练习,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本节课的知识再梳理一遍,巩固所学生知识。

3.教学主要环节
本节课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本环节主要体现物理学习中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方法,进站质点模型的过程,并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环节,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和师生交流,得出位移、速度等物理概念,进而推导得出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第二环节,通过对实例的探讨活动巩固所学的知识。

七、教案示例
1.情景引人
通过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观察,适当设问启发,采用学生小组讨论的活动形式,引发学生学习机械运动的兴趣。

如:
(1)观察书上导图及其他几幅照片,讨论其中蕴含了那些有关机械运动的信息?
(2)思考能否判断出汽车的运动方向?
(3)思考为什么大多汽车看不到呢?
(4)想一想,图1-4中P、A、B将局部轨迹放大,再放大,你认为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5)拓展内容——除了机械运动你还能观察到什么和物理有关的内容?
(6)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讲一讲这个实验中告诉我们大家什么道理?
注: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分小组讨论,然后组织小组交流讨论,老师适时启发、“点拨”。

2.建立质点模型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总结出要研究复杂的机械运动,首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入手,这就需要对实际物体作一个简化处理——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从而引入质点模型。

质点是一个理想模型,用质点来代替原来的物体并不影响对问题的研究。

设问:结合质点模型,应怎样理解物理模型?
为了便于研究事物而建立起的一种科学抽象,它对客观事物是一种近似的反映,它突出了事物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特征,完全忽略了次要因素和次要特征。

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一些例子判断该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再由老师给出的几个可以看成质点的实例,以及几个不能被看成质点的实例,然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物体能看成质点的条件。

举例:(1)平移的桌子可被看成质点;
(2)研究抛出的铅球、手榴弹的运动轨迹时可被看成质点;
(3)研究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4)研究平直铁轨上行驶的火车的运动快慢时,火车可被看成质点;
(5)计算火车穿山洞的时间时,火车不能看成质点;
(6)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相互交流,老师将他们交流的结果,总结、归纳,共同得出物体可被看成质点的条件:(1)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相同,即物体上任意一点的运动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
(2)物体各部分运动情况不同(有形变、转动),但这些因素并不影响所研究的问题。

3.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
先介绍矢量和标量,
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然后观看课件演示,组织学生根据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位移与路程,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1)位移和路程
位移:质点的位置变化,是矢量。

路程:质点运动所经历的轨迹长度,是标量。

明确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特别要主意位移方向的的判断。

举例说明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2)时间和时刻(先由学生来谈谈自己对两个词的理解)
时刻:某一个特定的瞬间,如钟表表针指示的某一位置、时间轴上的某一点等。

时间:前后两时刻之差。

举例让学生判断以下是时间还是时刻:3秒内,第3秒初,第3秒内,前6秒内,5点正,8点一刻,3分钟等。

设计学生讨论的问题:我们一般什么时候关心时间,什么时候关心时刻?
4.匀速直线运动
通过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录像和课件,指导学生结合已学过的知识,思考如何来描述这
种运动,介绍比值定义的方法,得出速度定义v = S
t,进而推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公
式s = vt。

设问:高中与初中对速度的定义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总结:
初、高中对速度定义的比较
初中: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

高中:速度等于质点的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 = S t。

可以看出,限于初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定义速度时是以物体为研究对象,以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定义速度,着重从大小上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

高中阶段以质点为研究对象,不仅要从大小上来反映质点(物体)运动的快慢,而且要同时反映质点(物体)运动的方向,还要求反映质点(物体)运动的这种属性。

因此,在高中阶段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来定义速度,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物体)来说,这个比值是恒定的。

这种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希望学生们能熟悉这种方法。

最后结合“点击”栏目,简单介绍一下“速率”的概念,进一步理解匀速直线运动。

5.课堂练习
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几道联系生活,且适合学生的实际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以检验本节课学生对于重要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6.作业布置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