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2be69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9.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的微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可以是单细胞类型,也可以是多细胞的类型。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细菌和真菌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以及乳酸菌在酸奶制作中的作用。
2.分布范围:讲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分布,如土壤、水体、动植物体内等。
3.作用: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如分解有机物、参与氮循环等。
4.实例:通过具体实例介绍一些常见的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5.教学难点: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方式、生存条件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例题4: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案: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他们能分解有机物质,促进物质循环。此外,细菌还参与氮循环等生物化学过程。
5.例题5:
题目:请简述微生物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答案:微生物技术在食品制作、疾病防治、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酵母菌在面包制作、酸奶制作中的作用,乳酸菌在泡菜制作中的作用。
8.例题8: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方式,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等。掌握细菌和真菌的遗传规律。
题9: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关系。
答案:了解细菌和真菌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生态关系,如竞争、共生、寄生等。
10.例题10:
题目:请简述细菌和真菌的科学研究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ea96050a5e9856a57126008.png)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6.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技能目标 1、通过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科学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通过对探究实验的汇报交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德育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探索精神;2.培养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精神。
【教学重点】1.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3.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难点】设计并探究“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学生探究、观察、交流、讨论、讲解等结合(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以组为单位确定探究计划并完成探究;2、设计一个记录观察和实验结果的表格;3、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教师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探究实验。
2、制作相关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描述生活中与细菌和真菌相关的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新课教授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菌落 1、课前一周以生物学习小组为单位选定单变量设计 1、指导学生探究并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2、第一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交流探究结果、结论 2、引导学生总结3、举手表述——“菌落”的概念“菌落”概念二细菌菌落阅读教材,完成《导学案》相关练习指导学生分辨和真菌菌落学会大致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细菌菌落和的特征真菌菌落三、培养菌落的 1、第二组学生代表上台: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分析“培养菌落一般方法交流探究结论的方法步骤”的原理 2、讨论、总结: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四、细菌和真菌观看ppt 拓展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出的分布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十分广泛五、细菌和真菌的回顾生活条件交流的两组学生探究的具体做法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条件板书相关内容第三组学习小组代表介绍交流:选定变量所进行的探究实验<实验结果的展示> 相关情感教育 <实验报告的交流与表达><四> 课堂小结 1.菌落的概念;2.培养菌落的一般方法;3.分辨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4.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细菌和真菌的基本生活条件。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
![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word版】.doc](https://img.taocdn.com/s3/m/95b009ac76a20029bd642daa.png)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学习重点:1.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
2. 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难点:检测不同环境种的细菌和真菌预习案一、预习提纲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2.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二、预习检测:(自学检测)1、菌落就是由一个或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看图5-40填空,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
3.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
4.真菌中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状、状或状,有时还呈现出、、、、等不同的颜色。
5.从菌落的、和可以大致区别细菌和真菌。
6.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然后是对它和用具进行,在它冷却到室温后进行,最后是对接入细菌或真菌进行恒温。
7.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有、和,有的还需要或一定不需要。
【展示交流】分小组交流以上内容行课案【合作探究】1.养鸡场的饲养员为什么要穿白大褂,农民伯伯给散养的鸡喂食为什么不穿白大褂?2.为什么培养用细菌时选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在培养细菌时,没有想好如何具体工作,为什么不要打开灭菌后的培养皿?3.为什么要准备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4. 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为什么要放在同一环境中培养?5. 四川的泡菜很有名,味道酸,能增进人的食欲。
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请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
检测案一、课堂检测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的后代形成的肉眼能够看见的集合体被称为()A 真菌B 细菌C 菌落D 菌痕2、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A 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B 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C 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D 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琼脂是为了()A 使培养基闻起来更香,容易吸引细菌B 使培养基的表面看起来很粘稠C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过程提供水分和无机盐D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那一个步骤( )A 恒温培养B 接种C 消毒D 制作培养基5、细菌和真菌能在恒温箱中的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其原因是()A 恒温箱提供了适宜的温度B 培养基中含有有机物C培养基中含有水分 D 是A、B、C、三项满足了细菌、真菌生存的需要6、某人制作泡菜,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其解释中正确的是()A 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B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C 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D 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7、在检测某处细菌、真菌时,要准备两套培养皿,原因是()A 一套培养皿万一不能采集到细菌、真菌,可用另一套备用的再采集B 两套培养皿做实验可获得更多的细菌、真菌C 一套培养皿做实验,另一套作对照D 准备两套是为了防止意外,如不小心打碎等8、我国民间常有盐渍法来保存食品,其中生物学原理是()A 食盐可以使细菌毒素失效B 食盐中缺乏细菌需要的营养C 食盐中有杀菌物质D 食盐使细菌细胞脱水死亡二、课后检测:独立完成练习册本节作业,包括【探究与思考】。
八年级生物上册 5_4_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5_4_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792206804d2b160b4ec0ae.png)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一.学案导学1.知道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以及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2.通过认真观察菌落,提高观察、分析能力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风和一丝不苟的探究精神二.先学后教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
2.细菌的菌落比较 ,真菌的菌落比较 。
(选“大”或“小”填空)3.从菌落的 、 和 可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4、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可概括为四步: ⑴配制 ;⑵ ;⑶ ____;⑷ ___。
5.高温灭菌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冷却后再接种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菌真菌生存需要的条件:(1)含水少的牛肉干不容易腐烂变质,而含水多的牛肉容易腐烂: 。
(2)培养细菌和真菌的培养基往往需要加入各种有机物作为营养物质: 。
(3)食物放在冰箱里能够保存较长的时间: 。
综上所述,细菌和真菌生存需要的条件是 、 和 ___。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有的需要 ,有些在有氧条件下生命活动会受到 。
三.小组合作1.测定教室的空气里细菌的数量实验的方法步骤: 菌 落形 态 大 小 颜 色 细菌菌落真菌菌落(霉菌)①至少准备套培养皿,目的是。
②__________。
③________。
④冷却接种:具体设计如何接种_____________。
⑤。
⑥一段时间后可根据培养基上数量判断教室里细菌的多少。
四.当堂达标1.关于菌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形成的C.细菌菌落一般比真菌小D.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自然条件下也可形成菌落2.在培养细菌过程中,小明发现培养基上出现了不同类型的菌落,请你帮他判断,下列哪个是细菌的菌落()A.菌落小,表面光滑粘稠的B.菌落大,呈绒毛状的C.菌落大,呈青绿色的D.菌落大,呈絮状的3.在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等物质是为了()A.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水分和无机盐B.为细菌或真菌的生存提供有机物C.使培养基表面很粘稠能黏住细菌或真菌D.使培养基有香味能吸引细菌或真菌4.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封好,此过程是()A.配置培养基B.接种C.消毒D.恒温培养5.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容易长毛发霉,根据这一现象说明霉菌生活需要的条件是()①营养物质②光照③水分④适宜的温度⑤氧气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D.①③④6.小明采集教室空气中细菌和真菌的过程中,错误的做法是()A.将培养皿及培养基高温灭菌处理B.在教室里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C.把配制好的培养基带回实验室后,再盖上培养皿D.恒温培养7.下列情况中没有细菌或真菌的是()A.刚用肥皂洗过的手B.刚用消毒液消过毒的地板C.刚用酒精灯灼烧过的解剖针针尖D.刚用洗洁精洗过的碗筷8.下列哪种环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长()A.干燥的皮鞋上B.煮沸但密封的牛肉汁C.潮湿的粮食堆D.潮湿的沙土地9.准备一片新鲜的面包片和一片干面包片,在新鲜的面包片上浸入少量水。
八年级上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 (1)
![八年级上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 (1)](https://img.taocdn.com/s3/m/2bdd5df3eefdc8d377ee32bb.png)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学习目标
1.重点:能说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培养方法及其菌落在形态上的区别。
2.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3.树立细菌和真菌无处不在的意识,从而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预习检测
知识点一:观察菌落
1.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
2.你能区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吗?
3.你能从大小、形态、颜色等方面区分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吗?
大小形态颜色
细菌
较小多为灰色,少数为白色、黄色
菌落
真菌
较大
菌落
5.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 → 灭菌、冷却→ (移入少量细菌、真菌)→培养
知识点二: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在接种前对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高温处理,这是因为
需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2.在细菌和真菌培养基中加入牛肉汁的目的是
为细菌等生物的生活提供有机物
3.细菌和真菌生活必需具备的基本条件
4.细菌和真菌按照是否需氧,可分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65a4448941ea76e59fa0456.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随笔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菌落,说出细菌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2、知道细菌和细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学习重点:菌落培养的实验操作、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条件。
学习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学习过程:一、回顾旧知,情境引课: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什么?细菌和真菌是什么样子?在哪些地方我们容易发现细菌和真菌?二自主学习,梳理疑难:1、你见过哪些细菌和真菌?它们是一个细菌/真菌还是多个细菌/真菌?2、什么是菌落?为什么要把细菌和真菌培养成菌落?3、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各自有哪些特点?(可以分别从它们的大小、形态、颜色三个方面去分析、比较。
)4、如何对细菌和真菌进行培养?(1)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包括几步?(2)培养基为什么要高温灭菌?高温灭菌后为什么又要冷却?(3)什么叫接种?(4)把接种和高温灭菌换一下顺序可以吗?(5)应放在怎样的环境中培养细菌和真菌?5、是不是我们周围的环境中都有细菌、真菌的分布呢?不同的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6、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需条件是什么?三、梳理小结1、分布:2 、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所形成的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大小细菌菌落特点: 形状细菌和真3、菌落是颜色真菌菌落特点: 大小菌的分布形状颜色4、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
5、将少量的或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6、细菌和真菌生存的必需条件:、、四、达标测评:目标57-58页。
第五单元 第四章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导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导学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377b1b91783e0912a3162a42.png)
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重点)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重点)3.积极参加探究方案的制订,在与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实验的过程中,及时相互交流经验,体验与他人合作完成探究活动。
(难点)学习过程:学习情境:这是一幅现代化养鸡场的照片。
养鸡场又不是医院,饲养员为什么要像医生一样穿着白大褂呢?给散养的鸡喂食时不馒头存放时间久了为什么会长毛?腐烂的树枝怎么会长有木耳?营养丰富的牛奶和米饭为什么变质了?用穿白大褂,这又是为什么?探究任务一:菌落空气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那请同学们帮忙“抓”100个细菌过来给我。
这个任务可能完成吗?为什么呢?细菌太小了,观察细菌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上千倍才能看到。
1.菌落:怎样才能用肉眼看到手上的细菌?什么是菌落?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不同:观察图片,从形态、大小和颜色方面进行区分3.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进行总结:(1)配制培养基(2)高温灭菌、冷却(3)接种(4)培养探究任务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1.提出问题: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更少一些?哪种环境中根本没有?2.探究思路:如何让孩子们知道手上有细菌或真菌?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3.提示:根据以下提示,分组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
①没有想好如何工作之前,不能打开培养皿。
为什么?②在标签纸上标出组别、实验日期、编号,将标签纸贴在培养皿的底面。
③为什么要有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④在各自选定的环境中采集细菌和真菌。
⑤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⑥设计好观察记录的表格,计划好观察的时间、次数。
3.小组讨论问题:①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②提示4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③通过各组的交流,你认为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怎样?④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的情况存在吗?是什么情况?为什么?5.根据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备哪些基本条件?探究任务三: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根据探究活动进行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课堂小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知识梳理随堂练习:1.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培养基要经过高温灭菌的处理B.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C.若探究手上的菌类应将培养皿放在37 ℃条件下恒温培养D.这个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2.细菌和真菌生活的必需条件是( )①氧气②水③有机物④适宜的温度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在下图所示的培养基上有两处菌斑:A处较小且表面光滑黏稠,B处为黑色,呈绒毛状。
初中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精品】
![初中八年级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8ccbc2e1770bf78a6429540c.png)
姓名,班组,学习日期月日课题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目标1、辨别细菌和真菌的菌落;2、了解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3、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学习重点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学习程序学习内容(教材P66-70)学习笔记一、练习反馈二、自学讨论1、联系生活,说一说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是怎样的?2、怎样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3、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水、有机物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高温杀灭培养基上的杂菌,以利于培养对象的生长,灭菌后培养基还需要冷却;③,即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④恒温培养。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①一定的和适宜的;②绝大多数的细菌和真菌需要现成的作为营养(异养);③不同种类还需要特定的生存条件,有的需要氧气(如醋酸菌),有的则厌氧(如乳酸菌)。
三、展示提升任务一: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
在日常生活中,水果上长的“毛”,衣服、食品上长的霉,其实都是一个个的菌落。
2、细菌菌落与真菌菌落的区别: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或;真菌的菌落要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呈状、状或状,具有一定的颜色。
3、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无论是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身上,都有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存在。
在某些异常的环境中,如寒冷的极地、很热的温泉中都发现了它们的踪迹。
所以,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的生物。
任务二:怎样检测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在我们的周围、甚至是每个人的体表和体内会存在着细菌和真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是“检测教室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步骤:①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配制培养基;②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平铺在两个培养皿中进行高温处理,冷却后使用;③在教室打开培养皿A,暴露在空气中10分钟,再盖上,封好.培养皿B不做任何处理;④将两套培养皿同时放入恒温箱中培养,几天后观察培养皿中菌落的生长情况(1)在第一步配置培养基的操作中,牛肉汁起什么作用?;(2)在第2步操作中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了高温处理,目的是;(3)步骤3的操作,相当于细菌、真菌一般培养方法中的哪一个步骤?;(4)在实验过程中选取两套培养皿的目的是;(5)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2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个?。
最新初中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精品
![最新初中生物-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ba60325bb307e87101f69665.png)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知道细菌和真菌生活所需要的一般条件。
(3)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分析实验结果,归纳适宜细菌、真菌生存的环境条件。
(4)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开拓创新、交流和合作的精神。
重点:细菌和真菌的培养的实验操作过程、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实验方案,通过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难点:利用事实说明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状况,总结适宜细菌和真菌生长的条件。
学习过程设计:(一)菌落:(1)概念:个细菌在一定的培养基上繁殖后形成的可见的。
(2)作用:①便于:因细菌和某些真菌都比较小,肉眼看不到。
培养成,肉眼可见。
②依据:因不同的细菌或真菌所形成的菌落是不同的,可以根据菌落的、、等的不同对细菌或真菌进行分类。
(3)菌落特征:细菌: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或。
真菌: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到;霉菌的菌落呈、或。
有时还能呈现红、、、黑、黄等不同的颜色。
(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1、培养细菌或真菌菌落的方法步骤(1)配制培养基:培养基=琼脂+①琼脂:煮沸呈液态,冷却后胶化成固态。
只起作用。
没任何。
②营养物质:为细菌或真菌提供。
不同的细菌或真菌所用培养基,区别就在于所含的营养物质的。
(2)培养基高温灭菌并冷却①灭菌是其他的杂菌。
②冷却是为了避免所接种的细菌或真菌被高温。
(3)接种:把要培养的细菌或真菌取少量放在上的过程。
(4)恒温培养:放在恒温箱或室内的地方。
2、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细菌和真菌,土壤中、水里、空气中、寒冷的地带、热的温泉,到处都有它们的踪迹。
细菌和真菌虽然分布非常广泛,但它们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
(三)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1、基本条件:、、等。
2、特殊条件:有的需要的参与才能生存繁殖,有的不需要的参与才能更好地生存繁殖。
检测:1、用一般方法培养细菌和真菌的步骤是:、、、。
2、某单位发生集体中毒事件,医生对他们的呕吐物进行接种,培养基上长出无色透明、边缘整齐的小菌落,由此推断引发食物中毒的生物可能是()A、青霉B、曲霉C、根霉D、肠炎杆菌3、人的口腔中含有多种细菌,细菌在口腔中繁殖的适宜条件有()A、适宜的温度B、营养物质C、充足的水分D、三者都是4、用乳酸菌制作泡菜时要加盖密封,其目的是()A、防止细菌进入B、防止空气进入C、防止水分蒸发D、没有任何作用5、农民在粮食的收获季节,必须将粮食晒干入库。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35c837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2.png)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现象,如酸奶、泡菜、霉变食物等,引起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基本概念:讲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分类特点。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和真菌的形态,并指导学生绘制图像。
4.知识拓展:介绍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在本节课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操作能力。同时,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增强环保意识,使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要求:小组成员共同查阅资料、分析讨论,最后撰写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4.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表达和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生物的兴趣。
2.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认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共同探究的精神,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教师点评,强调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练习
1.设计课堂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如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分布情况等。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导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和分布特点。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1b0af2cc175527062208de.png)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散布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 1察看菌落1.菌落的定义 :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生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会合体。
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点 :种类大小形态颜色细菌表面或粗拙干燥 ,或光大多为白色菌落小滑黏稠真菌呈绒毛状、絮状或蜘红、褐、绿、菌落大蛛网状黑等3. 意义 : 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 能够大概区分细菌和真菌, 以及它们的不相同种类。
4. 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养基 : 将牛肉汁 ( 或土壤浸出液、牛奶等 ) 与琼脂混淆。
(2)高温灭菌。
(3)冷却 : 培养基需降低至合适的温度时才能够使用。
(4)接种 : 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
(5) 恒温培养 : 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 也能够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知识点 2研究细菌和真菌的散布5. 散布 : 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致使我们的身体上 , 都能够找到细菌和真菌。
科学家还发现, 在寒冷的极地, 在很热的热泉中, 也有它们的踪影。
能够说, 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宽泛散布的生物。
6. 生计条件 : 细菌和真菌的生计需要的条件有等。
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 如有些细菌水分( 如乳酸菌、合适的温度) 必定在无氧和有机物条件下生计。
讲堂基础达标知识点 1察看菌落1. 以下相关菌落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D)A.每个菌落是由大量不相同种细菌组成的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C.真菌菌落表面圆滑黏稠或粗拙干燥D.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生殖后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会合体2. 以部下于细菌菌落的特点的是(B)①菌落比较小②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③菌落一般比较大或圆滑黏稠 , 或粗拙干燥④菌落表面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3. 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 接种前必定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办理, 这是因为(A)A. 需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 免得影响实验结果B.细菌和真菌在高温环境中生命力旺盛C.高温是细菌和真菌生计的合适条件之一D.高温办理可使培养基营养丰富知识点 2 研究细菌和真菌的散布4.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吗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进行研究 , 甲同学设计了以以下列图的研究实验, 请依照实验剖析以下相关说法 , 错误的是(C)A. 甲同学洗手后在培养基上按了一下, 并快速盖上培养皿, 此过程称为接种B. 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其实不完满, 应设置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皿作为比较组C. 甲同学设置的实验培养温度为28 ℃ , 这是因为常温能控制细菌的生殖D.展望的实验结果是洗手前按上指印的培养装置中的细菌菌落数量较洗手后的多课后坚固提升1. 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 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 , 经过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 盐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 如图 ), 以下对实验的剖析 , 不正确的选项是(C)A.甲、乙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差异B.不相同细菌需要的生计条件不相同C.甲细菌只幸亏盐水中生计D.乙细菌不能够在盐水环境中生计2.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鞋等简单发霉, 依照这一现象 , 说明霉菌的生计需要的条件有(D)①营养物质②光照③水④温度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3. 以下相关菌落的表达中, 正确的选项是(C)A.要用显微镜才能察看菌落B.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菌落C.菌落的特点能够作为判断菌种的重要依照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大【剖析】在固体培养基上 , 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生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会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5.4.1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da6b9f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f7.png)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散布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细菌和真菌散布的特色||,以及细菌和真菌生计所需的条件||。
2、能力目标:培育细菌和真菌||,提升着手能力||,仔细察看菌落||,提升察看、剖析能力 ||。
3、感情目标:科学的拟订研究方案||,体验科学研究的谨慎性、科学性||。
二、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 ||,有的人得了痢疾||,你知道是什么惹起的吗?现代社会||,啤酒是餐桌上的不可缺乏的饮料||,你知道它是用一种叫做酒曲的霉菌制出来的吗?再请同学们察看老师准备的(展现长毛的苹果、发霉的馒头、变质的牛奶)||。
这些现象都是由细菌和真菌惹起的||,看来细菌和真菌在我们身旁还真是无处不在!二、合作研究1、仔细阅读教材||,联合方才察看到的||,采纳对照方法||,思虑以下问题:(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在大小、形态、颜色上有什么差别?(2)请总结一下 ||,培育细菌和真菌的方法能够分为那几个步骤?2、参照课本 ||,各小组议论设计“检测不一样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案||,看哪个小组设计得更为合理!你想要检测的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做出你的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拟订计划:(1)贴标签:将两套培育皿贴上标签||,编号为 1 号、 2 号;(2)接种: 1 号培育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号培育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恒温;(4)察看记录 ||。
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4章第1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1c2d0fb1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3b.png)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在家阅读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的基本概念。
-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解题思路。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疑问提交给教师,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生命观念和科学思维。通过学习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及作用,学生应培养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精神。同时,让学生认识到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性,树立生态平衡的生命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科学思维方法,提高思维品质。
⑧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不断更新,为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微生物的机会。
②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范围:土壤、水、空气、动植物体内。
③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氮循环、分解有机物、食品制作、环境保护。
④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健康影响、医药应用、农业应用、工业应用。
⑤细菌和真菌的实验方法:显微镜观察、培养方法、鉴定方法、操作技巧。
⑥细菌和真菌的分类和鉴定:细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遗传变异、物种多样性。
- 真菌的分类和鉴定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变异
- 细菌和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7.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方法和进展
- 细菌和真菌的遗传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生态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
- 细菌和真菌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七、课后拓展
1. 拓展内容:
- 阅读材料:《微生物的世界》、《微生物学原理》、《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等书籍,以深入了解细菌和真菌的更多知识。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初二生物上册《细菌和真菌的分布》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7885b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9.png)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我将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与生物学知识联系起来。例如,通过展示食品腐败、生病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出细菌和真菌在其中的作用。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细菌和真菌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化情境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本教学案例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他们对细菌和真菌分布这一知识点的学习兴趣。
1.细菌和真菌在哪些环境中容易生存?为什么?
2.细菌和真菌在食品腐败、疾病传播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如何利用细菌和真菌为人类生活带来好处?
4.如何防止细菌和真菌引起的疾病?
(四)总结归纳
在讨论结束后,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总结。在此过程中,我会重点强调以下几点:
2.问题导向教学,培养思维能力
本案例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案例的一大亮点。通过分组讨论、实验等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特点,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此外,小组合作有助于学生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生物学素养。
2.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讲解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等方面的作用,强调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 第四章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9965784d15abe23482f4d77.png)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四章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进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活动。
【重点难点】重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难点: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新知探究】探究任务一:观察菌落自主探究:阅读教材P6670,完成下列内容:1、该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吗?需要老师提供几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各有什么用处?2、没有想好如何操作之前,能不能随意打开已灭菌的培养皿?为什么?3、两套装有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中培养吗?放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比较合适?4、细菌真菌的生活必须具有哪些基本条件?合作交流:有人认为冰箱内-18℃的低温对储存食物是绝对保险的,所以将有些食物放在里面较长时间才食用。
你认为这种做法科学吗?为什么?【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A、真菌B、细菌C、菌落D、菌痕2、在“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后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相当于接种B、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进行高温灭菌处理C、本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接种后的培养基应再次进行高温灭菌处理二、填空题:1、完成探究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做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计划:①在标签纸上标出________,然后将标签纸贴在________。
②实验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③采集细菌时,为何要用无菌棉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要使用两套培养皿,分别做______组和______组。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学教案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6ba21d8f78a6529657d5311.png)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第一课时)学教案滦南县柏各庄初级中学执笔:任丽丽一、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细菌和真菌的菌落(2)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目标:(1)尝试培养细菌、真菌一般方法(2)设计多种不同的“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学习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二、学习重点:小组设计多种不同的“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方案。
三、学习难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四、预习导航:1、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叫菌落。
2、细菌的菌落比较,表面或,或。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到。
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或,有时还能呈现、、、、等不同的颜色3、细菌和真菌的培养方法:先要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并进行,冷却后即可,最后将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的培养箱中进行。
六、效果评价:1.请判断下列关于菌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用肉眼能看见的一大堆细菌或真菌就叫菌落;B.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C.只要有合适条件,无需人工培养在自然条件下也可以形成菌落;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2.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在接种前对培养皿和培养基必须高温处理,这是因为:( )A.高温是细菌和真菌生存的适宜条件之一;B.细菌和真菌在高温环境中生命力旺盛;C.需杀死培养基和培养皿中的细菌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D.高温处理可使培养基营养丰富。
3.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这相当于细菌和真菌培养方法中的:( )A.配制培养基;B.接种;C.在培养基上标出组别;D. 高温灭菌。
4、将少量细菌和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A .制作培养基B.接种C.培养D.观察5、在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实验中,不正确的操作是()A、培养基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B、在接种后迅速盖好培养皿C、若探究手上菌类要将培养皿放入37°温箱恒温培养D、这个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6、培养细菌和真菌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包括: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②接种;③高压灭菌;④恒温箱中培养;⑤将培养基平铺在培养皿中。
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20八年级生物上册 5.4.1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17503630b4e767f5acfcea8.png)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课前自主预习知识点1 观察菌落1.菌落的定义: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菌落和真菌菌落的特征:3.意义: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4.培养细菌、真菌的一般方法:(1)配制培养基:将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等)与琼脂混合。
(2) 高温灭菌。
(3)冷却:培养基需降低至适宜的温度时才可以使用。
(4)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转移到培养基上。
(5)恒温培养: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知识点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5.分布:在土壤中、水里、空气中乃至我们的身体上,都可以找到细菌和真菌。
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热泉中,也有它们的踪迹。
可以说,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6.生存条件: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的条件有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有机物等。
有的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如乳酸菌)必须在无氧条件下生存。
课堂基础达标知识点1 观察菌落1.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正确的是(D)A.每个菌落是由大量不同种细菌组成的B.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细胞组成的C.真菌菌落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D.菌落是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所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2.下列属于细菌菌落的特征的是(B)①菌落比较小②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③菌落一般比较大④菌落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在培养细菌和真菌时,接种前必须对培养皿和培养基进行高温处理,这是因为(A)A.需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原有的细菌和真菌,以免影响实验结果B.细菌和真菌在高温环境中生命力旺盛C.高温是细菌和真菌生存的适宜条件之一D.高温处理可使培养基营养丰富知识点2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4.洗手能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吗?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进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探究实验,请根据实验分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A.甲同学洗手后在培养基上按了一下,并迅速盖上培养皿,此过程称为接种B.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并不完善,应设置洗手前按指印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组C.甲同学设置的实验培养温度为28 ℃,这是因为常温能抑制细菌的繁殖D.预测的实验结果是洗手前按上指印的培养装置中的细菌菌落数量较洗手后的多课后巩固提升1.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甲、乙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段时间后,盐纸片周围只有甲细菌生长(如图),以下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C)A.甲、乙两种细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区别B.不同细菌需要的生存条件不同C.甲细菌只能在盐水中生存D.乙细菌不能在盐水环境中生存2.夏天受潮的粮食、衣物、鞋等容易发霉,根据这一现象,说明霉菌的生存需要的条件有(D)①营养物质②光照③水④温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下列有关菌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要用显微镜才能观察菌落B.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上才能形成菌落C.菌落的特征可以作为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D.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大【解析】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细菌的菌落一般比真菌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学案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2)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3)能够分辨细菌和真菌的菌落。
(4)知道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
【自主学习】
快速阅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问题:
1.菌落就是由一个__________或_________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
2.细菌的菌落比较:细菌菌落比较_____,表面_________或___________;
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________。
真菌中的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_______状、_________状或_________状,有时还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不同的颜色。
3.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首先是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_________,然后是对它和用具进行__________,在它冷却到室温后进行________,最后是对接入细菌或真菌进行恒温_____________。
4.细菌和真菌生存所需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有的还需要或一定不需要_________。
【课内探究】
1.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
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什么问题?
2.炎热的夏天,为什么食物容易腐败?洗净晾干的衣服不会长霉,而脏衣服鞋就容易长霉,这是为什么?
【拓展提升】
四川的泡菜很有名,味道酸,能增进人的食欲。
制作泡菜的原理就是利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
泡菜坛的结构,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请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
【效果评价】
1.在一个培养皿中有大大小小许多个细菌及真菌的菌落,细菌菌落的特征是()
A、面积比较大,呈绒毛状
B、面积比较小,表面光滑粘稠
C、面积比较大,呈蜘蛛网状
D、面积比较小,表面絮状
2.“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再盖上盖,封好”过程中相当于细菌培养的哪一个步骤( )
A、恒温培养
B、接种
C、消毒
D、制作培养基
3. 某同学发现家里储存的橘子长毛了,而且是青绿色的。
他根据学过的知识,判断该“毛”属于()
A.霉菌
B.大肠杆菌
C.乳酸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4.某人制作泡菜,操作不当致使泡菜腐烂,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A、罐口密封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
B、罐口密封不严,氧气促进了乳酸菌的快速繁殖
C、罐口密封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繁殖
D、罐口密封不严,促进了需氧细菌的生长繁殖
5. 下列哪一组环境中不可能存在细菌或真菌()
A、火山口与熔岩
B、皮肤与体内
C、超高温及超真空
D、土壤与湖泊
6.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用盛有无菌培养基的培养装置进行探究,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示的探究实验:
(1)甲同学洗手后在培养基上按了一下,并迅速盖上培养皿盖。
这种将手上少量细菌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叫做__。
设定实验温度为28℃的理由是:
(2)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并不完善,为了更充分探究“洗手能否减少手上的细菌数量?”,你修改后的实验步骤是:
(3)预测正常情况下的实验结果是_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