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之药敏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之药敏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纸片扩散法又称Kirby-Bauer(K-B)法,由于其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具有灵活性,且花费低廉,被WHO 推荐为定性药敏试验的基本方法,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一)实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培养基和抗菌药物纸片1、抗菌药物纸片选择直径为6.35mm,吸水量为20µl的专用药敏纸片,用逐片加样或侵泡方法使每片含药量达规定所示。
含药纸片密封贮存2~8℃或-20℃无霜冷冻箱内保存,β-内酰胺类药敏纸片应冷冻贮存,且不超过一周。
使用前将贮存容器移至室温平衡1~2小时,避免开启贮存容器时产生冷凝水。
2、培养基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培养基是CLSI采用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药敏试验标准培养基,pH为7.2~7.4,对那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等需加入补充物质。
琼脂厚度为4mm。
配置琼脂平板当天使用或置塑料密封袋中4℃保存,使用前应将平板置35℃温箱孵育15分钟,使其表面干燥。
(三)实验方法实验菌株和标准菌株接种采用直接菌落法或细菌液体生长法、用0.5麦氏比浊管标准的菌液浓度,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毕。
操作步骤如下:1、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抹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內缘涂抹一周。
2、贴抗菌药物纸片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5分钟,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距》24mm,纸片距平板內缘》15mm,纸片贴上后不可再移动,因为抗菌药物会自动扩散到培养基内。
微生物检验 第三章 药敏试验
绿脓和非肠杆菌科 头孢他啶,庆大霉素 替卡西林,哌拉西林 阿米卡星 头孢吡肟,头孢哌酮 氨曲南 环丙沙星,亚胺培南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 妥布霉素,复方磺胺 头孢曲松 氯霉素,奈替米星
三级
常规测试并报告的药物分组(2)
葡萄球菌
一级 林 二级
三级
肠球菌
青霉素,氨苄西
万古霉素 庆大霉素
苯唑西林,青霉素
红霉素类 克林霉素,万古霉素 氯霉素
• 或治疗研究显示药物对分离菌株的临床疗效不可靠。
中 介(intermediate , I)
是指抗菌药物处于敏感与耐药之间,加大剂量有 可能敏感。即抗菌药物在生理浓集的部位具有临 床效力,还包括一个缓冲区,以避免微小的、不 能控制的技术因素造成重大的结果解释错误。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 药代动力学: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 药效学:药物对机体的作用
推测其他药物的敏感
• 青霉素G
• 头孢噻吩 • 奈啶酸
2015-7-10
葡萄球菌
氨苄西林,美洛西林
替卡西林
肠杆菌科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头孢克罗
肠杆菌科 所有
所有氟喹诺酮类 替考拉宁
16
• 万古霉素
药敏试验-稀释法
• 以一定浓度的抗菌药物与含有被试菌株的培养基 进行一系列不同倍数稀释(通常为双倍稀释), 经培养后观察其最低抑菌浓度。
• 时间依赖型: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 • 浓度依赖型: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 这些参数可用于计算具有最佳药效的给药方案
药敏试验的方法学
• 半定量…纸片扩散法 (抑菌圈直径) • MIC法:
– 肉汤稀释法 – 琼脂稀释法
– 自动化仪法
– 抗生素连续梯度法 (Etest )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一个国际性的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组织,致力于制定和推广医学实验室标准,为临床实验室提供指导和支持。
在临床微生物学领域,CLSI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文件,其中包括药敏试验标准,旨在规范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药敏试验操作流程,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药敏试验是临床微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用于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CLSI药敏试验标准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试验操作流程、质控要求、结果解释标准等,下面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首先,CLSI药敏试验标准规定了药敏试验的操作流程。
这包括了从细菌培养、制备药敏试验板、药物浓度的准备、试验操作步骤等方面的详细规定。
标准文件中对每个操作步骤都有具体的要求,从而保证了不同实验室在进行药敏试验时能够保持一致的操作流程,减少操作误差和结果的不确定性。
其次,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对质控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药敏试验的质控是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标准文件中规定了质控菌株的选择、保存和使用方法,以及质控结果的解释标准,确保了质控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另外,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对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包括了对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中度敏感性和耐药性的界定,以及对结果的报告和解释要求。
这些规定确保了不同实验室对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是一致的,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
总的来说,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发布对于规范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的药敏试验操作流程、质控要求和结果解释标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遵循这些标准,能够保证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室支持。
因此,实验室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应当严格遵循CLSI的相关标准要求,不断提高实验室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1.引言1.1 概述药敏试验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测方法,用于判断细菌或病原体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医生可以选择适合患者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指用于解读试验结果,确定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的一组准则。
它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能够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细菌的抗生素敏感性,为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在药敏试验中,通常将细菌培养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培养基上,观察并测定其生长情况。
根据生长结果和一定的判定标准,可以将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分为敏感、中等敏感和耐药三个等级。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立一般依据国际公认的标准和临床实践经验。
不同细菌和不同抗生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病原体和抗生素,其判定标准也可能有所不同。
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对于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它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选择和疗效评估,并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预防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进行详细探讨,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以下的方向进行撰写: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整篇长文的组织框架和内容安排。
一个清晰的结构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重点和主题。
以下是对文章结构部分内容进行具体阐述的建议:首先,可以简要概述整篇文章的主要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
引言部分用于引出文章的背景和目的,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重要性,结论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并提出对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建议。
其次,可以对每个部分的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引言部分可以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药敏试验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的背景信息。
在文章结构部分,可以详细说明文章的组织框架和目录结构。
微生物学检验(第3版)药物敏感试验
抗生素的种类 一.目的:
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按其来源分为:①由链霉菌属发酵滤液提 取获得,有链霉素、卡那霉素、妥布霉素、 核糖霉素、巴龙霉素、新霉素;②由小单 胞菌属发酵滤液中提取,有庆大霉素、福 提霉素;③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有阿米卡 星、奈替米星、地贝卡星等。
抗生素的种类 一.目的:
五、喹诺酮类抗生素 第一代为窄谱抗生素,有新恶酸、奈啶 酸和恶喹酸。 第二代为广谱类抗生素,抗菌强度依次 为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 星、氟咯沙星、培氟沙星、诺氟 沙星。 第三代为超广谱类抗生素,有司帕沙星、 妥舒沙星、左氟沙星等。
纸片的名称,然后用棉试子蘸取菌液,在试管内
壁轻挤去多余菌液后均匀涂布于整个平板表面3次, 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内缘涂一周。放 置约5分钟后用镊子分别挟取所选择的药敏纸片贴 上。室温放置10分钟左右,恒温箱培养24h。
验操实作
• (4)、MH平板涂布均匀,放置5分钟再贴纸 片,纸片放置应该迅速准确,不得在平板 上拖动纸片,纸片间的距离和位置要均匀。 离平板边缘不小于15mm,两纸片间距离不 小于24mm。
实验原理 1.原理:
实验操作(接种与培养)
• (1)、取待测菌平板,观察菌落形态,涂片镜检, 革兰阴性杆菌做氧化酶试验,革兰阳性球菌做触 决定选择何组、何种药敏纸片。
酶实验。并根据实验结果对该菌株作出初步判断,
药敏试验选择纸片
• 触酶阳性的G+球菌:青、苯唑、克林、庆大、环
丙沙星、万古、红霉素、头孢唑林 庆大、环丙沙星、万古
(一)苛养菌药敏试验抗生素的选用
A组一级试验并常规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肺炎链球菌用红霉素和青霉素。 B组一级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噻肟或头孢曲松 。 C组补充试验有选择报告的抗微生物药, 如肺炎链球菌用头孢呋辛 。
微生物药敏结果临床解读与应用
微生物药敏结果临床解读与应用微生物药敏试验(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AST)是一种用来检测微生物(如细菌)对特定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实验。
这种测试的结果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处理细菌感染时。
以下是微生物药敏结果的临床解读和应用:一、临床解读:1.敏感(Sensitive, S):●如果细菌对某种抗生素敏感,这意味着这种抗生素在临床上可以有效抑制或杀死这种细菌。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敏感的抗生素通常是首选。
2.中间敏感(Intermediate, I):●中间敏感意味着抗生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不如敏感类别中的抗生素。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药物浓度增加或药物累积,中间敏感的抗生素也可能有效。
3.耐药(Resistant, R):●耐药表示细菌对某种抗生素具有抵抗力,常规剂量的抗生素无法有效控制或杀死这种细菌。
●应避免使用对该细菌耐药的抗生素。
二、应用:1.制定治疗计划:●药敏测试结果是制定抗生素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有助于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抗药性的发展。
2.调整治疗方案:●如果患者对初步治疗没有反应,药敏结果可以用来调整治疗方案。
●在长期或复杂的感染治疗中,根据药敏结果定期调整抗生素选择是常见的做法。
3.监测抗药性发展:●药敏测试可以帮助监测特定地区或医院内细菌抗药性的趋势。
●这对于公共卫生管理和抗生素使用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4.避免抗生素滥用:●通过准确的药敏测试,可以避免不必要或无效的抗生素使用,从而降低抗药性风险。
5.个体化治疗:●药敏测试结果有助于实现针对特定患者和感染的个体化治疗。
三、注意事项:1.临床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如感染部位、患者的免疫状态、过敏历史等)来解读药敏测试结果。
2.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微生物学和临床数据来做出最终的治疗决策。
3.定期更新和审视药敏测试技术和标准,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临床微生物的鉴定与药敏
加强耐药监测
医疗机构应建立耐药监测系统 ,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耐药 性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耐药 菌株。
提高感染控制水平
医疗机构应加强感染控制措施 ,如手卫生、隔离患者、环境 清洁等,以减少耐药细菌的传 播。
研发新型抗生素
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企业研 发新型抗生素,以应对日益严
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全基因组测序在临床微生物鉴定中的应用
总结词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能够提供微生物的全 基因组信息,对于鉴定未知病原微生物 和了解其基因组变异具有重要意义。
VS
详细描述
全基因组测序技术通过直接测定微生物基 因组的序列,能够全面了解微生物的基因 组结构和变异情况,从而鉴定出未知病原 微生物。该技术还能够发现微生物对抗生 素的耐药基因,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
通过检测微生物中特定酶的活性,判 断其生化特性,进而鉴定微生物种类 。
代谢产物分析
分析微生物在生化反应中产生的代谢 产物,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等,进 行鉴定。
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DNA指纹技术
利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DNA,形成独特的DNA指纹图谱,用于鉴定微生物种 类。
基因测序
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测序,通过比对已知基因序列,确定微生物的种属和亚 种。
人工智能在临床微生物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总结词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通过分析微生物的药敏试 验数据,快速预测出微生物对不同药物的敏 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精准用药方案。
详细描述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算法 ,对大量药敏试验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从 而建立起预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新的药 敏试验数据,快速预测出微生物对不同药物 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精准用药方案。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药敏试验的准
最新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最新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是用于评估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实验室检测结果。
以下是一份最新的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的内容示例:
实验目的:
评估从患者样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对一系列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实验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测试,使用标准的抗生素浓度范围。
测试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实验结果:
1.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 青霉素:耐药
- 头孢曲松:中介
- 庆大霉素:敏感
- 红霉素:耐药
- 左氧氟沙星:敏感
2. 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 青霉素:敏感
- 头孢噻肟:敏感
- 阿米卡星:敏感
- 四环素:耐药
- 莫西沙星:敏感
3. 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 头孢他啶:耐药
- 庆大霉素:耐药
- 阿米卡星:中介
- 环丙沙星:耐药
- 利福平:敏感
结论与建议:
根据实验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大多数测试的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建议使用新型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治疗。
大肠杆菌对多数抗生素敏感,
可以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
治疗时应考虑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并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的药敏实验报告应基于实验室的检
测结果和临床情况。
第十三章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展(1)方案
6.便 正常人体的肠道中栖居大量的微生物,组成人体健康 极为重要的体内微生态环境,参与营养、消化、吸收等 作用。腹泻是因病原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的结果。
培养方法:粪便中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 因此通常临床标本可接种SS平板即可,如疑为特殊菌种 感染要选择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如霍乱弧菌选用TCBS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选用NYE琼脂平板或CIN琼脂平 板,难辨梭状芽孢杆菌选用CCFA琼脂平板,念珠菌选用 TTC沙保罗等。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三)病原菌抗体的检测 1. 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其抗原性物质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
性抗体。存在于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特异性抗体,常随 病程的进展发生变化。用已知细菌或其抗原检测病人体 内是否产生了相应的特异性抗体及其量的多少,可作为 某些病原菌感染的辅助诊断。 2.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包括:玻片或试管凝集试验、沉淀试 验、补体结合试验和冷凝集试验等,可根据病原菌的种 类加以选择。血清学诊断一般适用于病程较长和抗原性 较强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 3. 若以血清学试验结果作为诊断依据时,应在急性期和恢 复期各取一份血清同时检测,恢复期血清效价明显升高4 倍或以上时方有诊断价值。 4. 用血清学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两 方面的局限:在疾病的早期,抗体难以检测出来,因此 难以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椐;当抗体水平升高时,很难找出 抗体效价与病情之间的关系。
3).培养方法:将脑脊液1500转离心15分钟,取沉渣进行培 养,5%CO2环境、35C培养3天。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4.痰 正常人体的下呼吸道是无菌的,留取痰标本时由于经 常混入上呼吸道的分泌物,通常痰培养时总是可以见到 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因此判断下呼吸道中是否有致病 菌,必须了解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留取的痰标本的质 量也直接影响培养的结果。根据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的结 果可以判断痰标本的质量。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原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于测试微生物对抗生素或药物的敏感性的实验方法。
它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使用对微生物无效的药物,从而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药敏试验的原理是通过将不同的抗生素或药物加入培养基中,观察微生物在不同药物浓度下的生长情况,从而判断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首先需要培养待测微生物,使其达到一定的数量和生长状态。
然后将不同浓度的药物加入含有微生物的培养基中,通常会采用双倍稀释法或梯度法来确定不同浓度的药物。
接着将含有药物的培养基与微生物接种于琼脂平板上,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通过比较不同药物浓度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可以确定微生物对药物的敏感性。
药敏试验的结果通常会以最小抑菌浓度(MIC)来表示,MIC是指能完全抑制微生物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
根据MIC的结果,可以将药物分为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和仅具有抑菌作用两种类型。
对于临床治疗来说,通常会选择对微生物具有杀菌作用的药物,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除了MIC外,药敏试验还可以通过观察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曲线来评估药物的抗菌活性。
杀菌曲线可以反映出药物对微生物的杀菌速度和效果,对于选择治疗方案和判断药物的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药敏试验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实验方法,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有效的治疗药物,减少药物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通过了解药敏试验的原理和结果解读,可以更好地理解临床上药物选择的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药敏试验也为药物研发和抗菌药物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对于推动医学和药学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药敏试验标准CLSI药敏试验标准。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是一个致力于制定临床和实验室标准的非营利组织。
在临床微生物学领域,CLSI发布了一系列的标准文件,其中包括了药敏试验标准。
药敏试验是一种用来确定微生物对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的实验方法。
本文将介绍CLSI药敏试验标准的一般内容和相关要点。
首先,CLSI药敏试验标准涵盖了许多不同类型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对于不同的微生物,药敏试验的方法和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确保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接下来,需要准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然后将其与微生物接种于培养基上。
在一定的时间后,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从而确定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或耐药性。
其次,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规定了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标准。
根据不同的微生物和药物,CLSI提供了一系列的标准解释表,用以指导临床实验室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判读。
这些标准通常包括了对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抑菌圈直径等指标。
通过对药敏试验结果的准确解读,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患者的感染病情。
此外,CLSI药敏试验标准还强调了质控和质量保证的重要性。
在进行药敏试验时,实验室需要严格遵守标准操作程序(SOP),并进行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
内部质控包括了日常实验室操作的监测和验证,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外部质量控制则是通过参加国际或国家性的药敏试验质控项目,来验证实验室的实验水平和结果准确性。
总的来说,CLSI药敏试验标准为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提供了一系列的规范和指导,以确保药敏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临床实验室可以更好地进行药敏试验,并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的药物选择建议,从而更好地治疗感染性疾病。
总结一下,CLSI药敏试验标准涵盖了微生物的培养、药物的选择、试验结果的解读和质控等方面,为临床微生物学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规范。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检测微生物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效果。
药敏实验是通过测量抗菌药物在体外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评估药物对病原菌的抗菌活性。
本实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药敏纸片放置在培养基上,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计算抑菌圈直径,从而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
细菌接种:将待测细菌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上,用无菌棉签均匀涂抹。
药敏纸片放置:选择合适药敏纸片,用无菌镊子将其放置在培养基上,间距至少24mm。
培养:将培养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结果分析:根据抑菌圈直径判断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如敏感、中介或耐药。
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对细菌具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可作为首选药物。
环丙沙星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可作为备选药物。
红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和克林霉素的抗菌效果较弱,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
克林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噁唑对细菌不敏感,应避免使用。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建议使用青霉素、阿莫西林、头孢拉定和环丙沙星治疗该细菌感染。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者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同时,应进行定期药敏实验复查,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临床微生物鉴定与药敏试验对于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临床微生物鉴定的方法和药敏试验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感染性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临床微生物鉴定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对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微生物进行种类鉴别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
这有助于医生正确选择抗菌药物,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细菌鉴定是通过对细菌的形态、染色特性、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等进行测定,以确定细菌的种类。
例如,革兰染色可以将细菌分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而血清学试验则可以用于鉴定链球菌、肺炎球菌等。
病毒鉴定是通过病毒的分离培养、抗原抗体检测、分子生物学等方法确定病毒的种类。
例如,分离培养可以用于检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而抗原抗体检测可以用于检测乙型肝炎病毒等。
9.临床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华医网
临床微生物药敏报告的解读
1、药敏结果“R”表示()
A、敏感,使用推荐剂量进行治疗,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B、中介,高于常规剂量治疗时,临床治疗可能有效
C、耐药,使用常规治疗方案,不能抑制细菌生长,临床疗效不明确
D、非敏感
E、剂量依赖性敏感,可通过提高剂量和(或)增加给药频率以达到临床疗效
2、肠球菌常见于()标本
A、血液
B、脑脊液
C、痰液
D、尿液
E、粪便
3、血液中常见的病原菌不包括()
A、布氏杆菌
B、流感嗜血杆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弯曲杆菌
E、肺炎链球菌
4、下面属于厌氧菌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肺炎链球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流感嗜血杆菌
E、脆弱拟杆菌
5、根据《遏制微生物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22-2025年)》要求,全国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和住院抗菌药物医嘱的适宜率均达到()以上
A、60%
B、65%
C、70%
D、75%
E、80%。
微生物药敏实验报告
总结词
该文献探讨了敏感性分析在临床诊断中 的价值,并举例说明了其在不同疾病诊 断中的应用。
VS
详细描述
该文献首先介绍了敏感性分析的基本概念 和原理,然后通过具体案例详细阐述了敏 感性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如感染性 疾病、肿瘤等。同时,该文献还对敏感性 分析的优缺点进行了评价,为临床医生提 供了有益的参考。
文献二:耐药性分析方法与应用
总结词
该文献重点介绍了耐药性分析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详细描述
该文献详细介绍了耐药性分析的方法,包括微生物药敏实验、基因测序等,并探讨了这些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应 用。同时,该文献还对耐药性产生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耐药性分析方面的参考。
文献三:敏感性分析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THANKS
感谢观看
优势菌种分析
根据药敏实验结果,分析优势菌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04
结论与建议
结论总结
抗生素敏感性
实验结果显示,所测试的微生物对多种抗生 素具有敏感性或耐药性。
耐药性趋势
近年来,某些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 势,需引起关注。
病菌种类差异
不同病菌对同一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
临床性分析
耐药性
实验结果显示,部分菌株对 某些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如大肠杆菌对青霉素的耐药 率为70%,金黄色葡萄球菌 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60%。
耐药机制
这些耐药菌株可能通过产生 灭活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 或增加外排等方式,对抗生
素产生抵抗力。
耐药趋势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 使用,耐药菌株的数量和种 类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 来了挑战。
药敏试验结果解读
解读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一、纸片扩散法又称Kirby-Bauer(K-B)法,由于其在抗菌药物的选择上具有灵活性,且花费低廉,被WHO 推荐为定性药敏试验的基本方法,已在临床广泛使用。
(一)实验原理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种测试菌的琼脂平板上,纸片中所含的药物吸收琼脂中的水分溶解后不断向纸片周围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在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测试菌的生长被抑制,从而形成无菌生长的透明圈即为抑菌圈。
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对测试菌的MIC呈负相关。
(二)培养基和抗菌药物纸片1、抗菌药物纸片选择直径为6.35mm,吸水量为20µl的专用药敏纸片,用逐片加样或侵泡方法使每片含药量达规定所示。
含药纸片密封贮存2~8℃或-20℃无霜冷冻箱内保存,β-内酰胺类药敏纸片应冷冻贮存,且不超过一周。
使用前将贮存容器移至室温平衡1~2小时,避免开启贮存容器时产生冷凝水。
2、培养基水解酪蛋白(Mueller-Hinton,M-H)培养基是CLSI采用的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药敏试验标准培养基,pH为7.2~7.4,对那些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链球菌等需加入补充物质。
琼脂厚度为4mm。
配置琼脂平板当天使用或置塑料密封袋中4℃保存,使用前应将平板置35℃温箱孵育15分钟,使其表面干燥。
(三)实验方法实验菌株和标准菌株接种采用直接菌落法或细菌液体生长法、用0.5麦氏比浊管标准的菌液浓度,校正浓度后的菌液应在15分钟内接种完毕。
操作步骤如下:1、接种用无菌棉拭子蘸取菌液,在管内壁将多余菌液旋转挤去后,在琼脂表面均匀涂抹接种3次,每次旋转平板60度,最后沿平板內缘涂抹一周。
2、贴抗菌药物纸片平板置室温下干燥3~5分钟,用纸片分配器或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各纸片中心相距》24mm,纸片距平板內缘》15mm,纸片贴上后不可再移动,因为抗菌药物会自动扩散到培养基内。
3、孵育置35℃孵育箱16~18小时后阅读结果,对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敏感等应孵育24小时。
(四)结果判断和报告用游标卡尺或直尺量取抑菌圈直径(抑菌圈的边缘应是无明显细菌生长的区域),先量取质控菌株的抑菌环直径,以判断质控是否合格;然后量取试验菌株的抑菌环直径。
根据CLSI 标准,对量取的抑菌圈直径作出“敏感”、“耐药”、“中介”的判断。
(五)质量控制对于肠杆菌科细菌,M-H琼脂,生长法或直接菌落悬液法,相当于0.5麦氏标准的细菌浓度,35℃+-2℃,空气,16~18小时观察结果,质控菌株推荐为大肠埃希菌A TCC25922,大肠埃希菌A TCC35218(为监控β-内酰胺酶/β-内酰胺抑制剂纸片用);对于铜绿假单胞菌A TCC35218;对于葡萄球菌属细菌,16~18小时观察结果,测苯唑西林、甲氧西林、萘夫西林和万古霉素需24小时,试验温度超过35℃不能检测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推荐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 TCC25923,大肠埃希菌A TCC35218,纸片扩散法检测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性不可靠;对于肠球菌属细菌,16~18小时观察结果,测万古霉素需24小时,推荐质控菌株为粪肠球菌A TCC29212;对于流感嗜血杆菌和副流感嗜血杆菌,推荐质控菌株为流感嗜血杆菌A TCC49247,流感嗜血杆菌A TCC49766,大肠埃希菌A TCC35218(测试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时);对于肺炎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之外其他链球菌,培养基为M-H琼脂+5%羊血,35℃+-2℃,5%CO2,20~24小时观察结果,推荐质控菌株为肺炎链球菌A TCC49619.二、稀释法(一)肉汤稀释法1、培养基使用M-H肉汤,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在此培养基中生长良好。
在该培养液中加入补充成分可支持流感嗜血杆菌、链球菌生长。
培养基制备完毕后应校正pH为7.2~7.4(25℃)。
离子校正的M-H肉汤(cation-adjusted Mueller-Hinton broth,CAMHB)为目前推荐的药敏试验培养基。
2、药物稀释药物原液的制备和稀释遵照CLSI的指南进行。
3、菌种接种配制0.5麦氏浓度菌液,用肉汤(宏量稀释法)、蒸馏水或生理盐水(微量稀释法)稀释菌液,使最终菌液浓度(每管或每孔)为5x105CFU/ml,稀释菌液于15分钟内接种完毕,35℃孵育16~20小时,当试验菌为嗜血杆菌属、链球菌属孵育时间为20~24小时,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对苯唑西林和万古霉素的药敏试验应孵育时间为24小时。
4、结果判断以在试管内或小孔内完全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药物浓度为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µg/ml)。
微量稀释法时,常借助于比浊计判别是否细菌生长。
有时根据需要测定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把无菌生长的试管(微孔)吸取0.1ml加到冷却至50℃M-H琼脂混合倾注平板,同时以前述的稀释1:1000(或1:200)的原接种液作倾注平板,培养48~72小时后计数菌落数,即可得到抗菌药物的最小杀菌浓度。
5、质量控制对于常见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M-H琼脂,孵育时间、环境、质控菌株同纸片扩散法。
(二)琼脂稀释法琼脂选择法是将药物混匀于琼脂培养基中,配制含不同浓度药物平板,使用多点接种器接种细菌,经孵育后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抑制细菌生长的琼脂平板所含药物浓度测得MIC。
1、培养基M-H琼脂为一般细菌药敏试验的最佳培养基,调整pH在7.2~7.4,pH的过高或过低会影响药物效能。
2、含药琼脂制备将已稀释的抗菌药物按1:9加入在45~50℃水浴中平衡融化M-H琼脂中,充分混合倾入平皿,琼脂厚度为3~4mm。
室温凝固后的平皿装入密封塑料袋中,置2~8℃,贮存日期为5天,对易降解药物如头孢克洛,在使用48小时之内制备平板,使用前在室温中平衡,放于温箱中30分钟使琼脂表面干燥。
3、细菌接种将0.5麦氏比浊度菌液稀释10倍,以多点接种器吸取(约为1~2µl)接种于琼脂表面,稀释的菌液于15分钟内接种完毕,使平皿接种菌量为1 x104CFU/点。
接种后置35 ℃孵育16~20小时,特殊药需要24小时。
奈瑟菌属、链球菌属细菌置于5%CO2,幽门螺杆菌置微需氧环境中孵育。
4、结果判断将平板置于暗色、无反光表面上判断试验终点,以抑制细菌生长的药物稀释度为终点浓度。
药敏试验的结果报告可用MIC(µg/ml)或对照CLSI标准用敏感(S)、中介(I)和耐药(R)报告。
有时对于稀释法的批量试验,需要报告MIC50、MIC90.MIC50是指抑制50%试验菌的最低药物浓度,MIC90是指抑制90%试验菌株的最低药物浓度,例如被测大肠埃希菌100株,抗菌药物为头孢哌酮,在8µg/ml时可抑制90株大肠埃希菌生长,此时头孢哌酮对大肠埃希菌的MIC90是8µg/ml。
三、E-testE-test法(epsilometer test)是一种结合稀释法和扩散法原理对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直接定量的药敏试验技术。
1.原理E试条是一种5mmx50mm的无孔试剂载体,一面固定有一系列预先制备的,浓度呈连续指数增长稀释抗菌药物,另一面有读数和判别的刻度。
抗菌药物的梯度可覆盖有20个MIC对倍稀释浓度的宽度范围,其斜率和浓度范围对判别有临床意义的MIC范围和折点具有较好的关联。
将E试条放在细菌接种过的琼脂平板上,经孵育过夜,围绕试条明显可见椭圆形抑菌圈,其边缘与试条交点的刻度即为抗菌药物抑制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2、培养基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M-H琼脂;MRSA/MRSE:M-H琼脂+2%NaCl;肺炎链球菌:M-H琼脂+5%脱纤维羊血;厌氧菌:布氏杆菌血琼脂;嗜血杆菌:HTM;淋病奈瑟菌:GC+1%添加剂。
3、细菌接种对于常见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使用厚度为4mmM-H琼脂平板,用0.5麦氏浓度的对数期菌液涂布,待琼脂平板完全干燥,用E试条加样器或镊子将试条放在已接种细菌的平板平面,试条全长应与琼脂平板紧密接触,试条MIC刻度面朝上,浓度最大处靠平板边缘。
4、结果判断和报告读取椭圆环与E试验试条的交界点值,即为MIC。
问与答:1.何为药物敏感性试验?其目的是?测定抗感染药物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菌或杀菌作用的方法称为药物敏感性试验(antibiotic susceptibility test ),简称药敏试验(AST)。
药敏试验的目的是检测可能引起感染的细菌对一种或多种抗菌药的敏感性。
事实上,体外药敏试验是对一种抗菌药在体内治疗有效性预测的先决条件,可供临床医生在治疗患者时合理选择用药。
此外,药敏试验还可监测细菌耐药性变化。
通过对某一病房、医疗机构、地区或国家的细菌耐药性进行流行病学追踪,调整他们的经验用药规程,定期修订临床抗菌谱内容,可为医院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何为CLSI?我国药敏试验结果判断参照哪个标准?CLSI指的是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以前称NCCLS),是一个国际性的、学科间的、非盈利性的、制定标准的教育机构,它促使人们对标准和指南达成共识并促进其在医疗保健系统内的应用。
在为临床试验与相关的医疗问题制定标准和指南时,CLSI实施了它所特有的达成一致的过程,因而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若要经济而有效的提供临床试验和医疗保健水平,就应该具备一致的标准,这便是CLSI的原则基础。
目前,我国药敏试验结果判断标准参照CLSI标准文件,CLSI文件是我国的卫生部部颁文件。
3.药敏试验报告中的S、I、R分别表示什么意思?S:敏感(susceptible,S),当一种细菌引起的感染,用某种药物的常规量时治疗有效,这种细菌即对该药高度敏感。
即常规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为对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的5倍或以上。
I:中度敏感(intermediate,I),当细菌引起的感染仅在应用高剂量抗菌药时有效,或者细菌处于体内抗菌药浓缩的部位或体液(如尿、胆汁、肠腔等)中时才被抑制,这种细菌对该药仅呈中度敏感。
通常用药时达到的平均血药浓度一般相当于或略高于对细菌的MIC。
对于毒性较小的药物,可适当加大剂量仍可望获得临床疗效。
R:耐药(resistant,R),药物对某一细菌的MIC高于药物在血或体液内可能达到的浓度时,或有时细菌能产生灭活抗菌药的酶,则无论其MIC值大小如何,仍应判定该菌为耐药。
例如产青霉素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即应认为该菌对青霉素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