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 第8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克鲁格曼 国际经济学 第8版 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读书笔记思维导图](https://img.taocdn.com/s3/m/74fdf84a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d.png)
《克鲁格曼 国际经 济学 第8版 笔记 和课后习题详解》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经济学
克鲁格曼
名校
笔记
教材
贸易
经济
பைடு நூலகம்
国际
习题
政策 汇率
国际贸易
第章
第版
模型
货币
参考书目
答案
精华
01 第1章 绪 论
目录
02 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
03 第2篇 国际贸易政策
第1章 绪 论
第1篇 国际贸易理论
01
第2章 世 界贸易概览
02
第3章 劳 动生产率和 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03
第4章 资 源、比较优 势与收入分 配
04
第5章 标 准贸易模型
06
第7章 国 际要素流动
05
第6章 规 模经济、不 完全竞争和 国际贸易
第2篇 国际贸易政策
第8章 贸易的政 策工具
05
第4篇 国际宏观经济 政策
04
第3篇 汇率与开放经 济的宏观经济学
本书特别适用于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指定考研参考书目为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8版)的考生。 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被列为“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是我国 众多高校采用的国际经济学权威教材,也被众多高校指定为“国际经济学”等专业考研(含复试)参考书目。为 了帮助考生复习备考,我们精心编著了它的配套辅导用书(均提供免费下载,免费升级):1.克鲁格曼《国际经 济学》(第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2.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名校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3.克鲁格曼《国 际经济学》(第8版)课后习题详解4.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课后习题+章节练习+ 模拟试题】本书是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版)教材的配套e书,严格按照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第8 版)教材内容进行编写,共分22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整理名校笔记,浓缩内容精华。每章的复习笔记 以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8版)为主,并结合国内其他国际经济学经典教材对各章的重难点进行了整 理,因此,本书的内容几乎浓缩了经典教材的知识精华。(2)解析课后习题,提供详尽答案。本书参考大量相关 辅导资料对克鲁格曼所著的《国际经济学》(第8版)的课后习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并对相关重要知识点 进行了延伸和归纳。另外,还提供英文版原题,以便于学员复习备考。(3)最新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可免费升 级获得。本e书每年都会进行修订完善,补充最新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对于最新补充的笔记和课后习题答案, 均可以免费升级获得。
第三章(图表)国际经济学
![第三章(图表)国际经济学](https://img.taocdn.com/s3/m/33e802016c85ec3a87c2c5e3.png)
(二)特定要素模型 通常,我们视资本在短期内是不能变动的, 而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那么有生产函数表达式:
X FX (K X , LX )
Y FY ( KY , LY )
L LX LY
完全竞争条件下,贸易发生前两个部门的 要素报酬分别为:
wX PX MPLX
wY PY MPLY
(一)H-O理论的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两种要素。 2.两国在生产中使用的技术相同。 3.两个国家的C商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品,W商品 都是资本密集型产品。 4.两国的两种产品的生产都是规模报酬不变 (constant return to scale)。 5.两国在生产中均为不完全分工。 6.两国需求偏好相同。
第三章 国际贸易的现代学派
学习要点
1.H-O模型的主要内容; 2.国际贸易与生产要素所有者收入的分配; 3.里昂惕夫之谜及主要解释; 4.要素密集颠倒与H-O理论。
第一节
要素禀赋与H-O模型
一、要素密集度与要素丰裕度 国际贸易的新古典学派
赫克歇尔(Eli Heckscher,1879~1952) 俄林(Bertil Ohlin,1899~1979) 创建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国际分工和国际贸 易理论进入新古典阶段。
三、要素价格均等化理论
由于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 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1915~2009) 1949年在《再论国际要素价格均等》一文中对 该定理进行了证明和发展,认为国际要素价格 均等化不仅是一种趋势,而且是一种必然,所 以要素价格均等化命题也称为H-O-S定理。 所谓要素价格均等定理指的是国际贸易会 使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趋于均等化。具体地说,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的同质劳动获得相同的工资, 国际贸易也会使各国同质资本获得相同的收益。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剖析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剖析](https://img.taocdn.com/s3/m/dfb311aefe4733687f21aa8b.png)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
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
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
图形如下: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
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
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
故:生产者剩余增加,+(a+b+c)消费者剩余减少,-(a+b)政府补贴额为,-(b+c+d+e+f+g)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
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
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在没有资本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当发生资本流动时,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
总之,资本流动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
4.用图示说明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利益及其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aA,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流出)B国为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bB,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流入)在没有劳动力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劳动报酬为OaCGA,资本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劳动报酬为ObHMB,资本报酬为HJM当发生劳动力流动时,A国劳动力流出,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上升,由Oa上升至OaN;而B国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下降,由ObH下降至ObT。
国际经济学第五章
![国际经济学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731fb7c658f5f61fb73666f3.png)
P
0
yA
y
图5.1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各国主要围绕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进行生 产,同时兼顾需求结构中其他产品的生产。 为了适应本国代表 q P 性需求和其他产品 H F G B 需求,厂商不断扩 大生产,以至产出 D A E 数量大于本国需求 数量的产品。这样 C 就出现了要求出口 的愿望。 0 y yA yB
q
H F G D E C A
P
B
两国重复需要的 商品都有可能成 为贸易品。
0
yA
yB
y
图5.1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所以,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互相 间的贸易关系也就可能越密切;
q
H F G D E C
0
反之,如果收入水 B 平相差悬殊,则两 国之间重复需要的 A 商品就可能很少, 甚至不存在,因此 贸易的密切程度也 就很小。 y yA yB
yB
P
0
yA
y
图5.1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各国主要围绕本国代表性需求的产品进行生
比如B国的收入水平 国的收入水平 B 决定了它所需汽车质 量范围是Q4- Q8 , Q5 量范围是 这是B国的代表性需 这是 国的代表性需 求。
yB
0
yA
yB
y
图5.1 重叠需求与国际贸易
但在E和F之间的商品,在两国都有需求,即存在所谓的重叠 需求。这种重叠需求是两国开展贸易的基础,品质处于这一 范围内的商品,A、B两国均可输出或输入。
q
F H G D E C A
比如B国的收入水平 国的收入水平 B 决定了它所需汽车质 量范围是Q4- Q8 , Q5 量范围是 这是B国的代表性需 这是 国的代表性需 求。
P
国际经济学习题
![国际经济学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9b036e8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29.png)
绪论部分习题1、保护主义性质的贸易政策主要分为(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大类。
2、开放经济体系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两个目标是(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
3、国贸纯理论部分旨在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模式、贸易利易的产生、贸易利益的分配),国贸政策理论部分旨在说明(保护性的贸易政策对社会经济福利的影响及其理论依据)。
4、西方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共同点在于(研究稀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
二、问答题1、为什么学习国际经济学非常重要?答:①现代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二战后随着技术创新和制度的不断演进,世界各国为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人民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开放度,积极地参与国际分工、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活动。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和发展,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及信息技术革命,使各国国内市场不断延伸和扩展,分工和交易活动不断广化、深化、细化。
各国经济之间的的相互联系、依赖和影响程度不断加强。
因此,专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国际经济学应运而生,并且在经济学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成为经济学类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
②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在一国范围内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国际经济学研究在国际格局下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充分就业问题;西方经济学主要研究国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而国际经济学则主要研究国际分工贸易等经济活动的规律。
在国际经济活动中,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各国制度、法律、语言、文化、宗教、习俗、货币、汇率、各种人为政策等复杂影响使其与国内经济活动呈现出许多不同的规律,故需要一种不同于国内经济活动的理论解释,这样经济学理论才算完整。
2、为什么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通常从国际贸易理论开始?为什么我们必须在研究政策前先学习理论?国际经济学的哪些方面更为抽象?哪些方面更具实用性?答:从国际经济活动的发展历史来看,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是基础是先出现的,随着贸易活动的发展,相伴而生的国际金融活动逐步活跃并发展起来。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剖析培训课件
![国际经济学(最全作图题、作图解释整理)剖析培训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860063ccf84b9d528ea7af5.png)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
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
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
图形如下: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
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
但国内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
故:生产者剩余增加,+(a+b+c)消费者剩余减少,-(a+b)政府补贴额为,-(b+c+d+e+f+g)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
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
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在没有资本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当发生资本流动时,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
总之,资本流动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
4.用图示说明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利益及其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aA,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流出)B国为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bB,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流入)在没有劳动力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劳动报酬为OaCGA,资本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劳动报酬为ObHMB,资本报酬为HJM当发生劳动力流动时,A国劳动力流出,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上升,由Oa上升至OaN;而B国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国内工资水平下降,由ObH下降至ObT。
国际经济学画图整理
![国际经济学画图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0a402f6ca98271fe910ef94a.png)
任取一点(6,2)A在贸易前(6X,1Y)国在贸易后(6X,2Y)B 在贸易前(4X,1Y)国在贸易后(4X,4Y)所以在贸易利益区,两国贸易是双方都获益1/OA>1/OC 1/OD>1/OB说明优势要素价格下降,劳动力价格下降,S供给 D需求 Q0均衡产量P0均衡价格Pd国内价格Pw国际价格原:消费者剩余a 生产者剩余b+e总利益a+b+e进口后:消费者剩余a+b+c+d生产者剩余e总利益a+b+c+d+e净利益c+dPd国内贸易条件线1、阴影部分为贸易净利益区2、无差异曲线向右移动,福利增加一国的技术优势使其在获得出口市场方面占有优势,当一国创新某种产品成功上市之后在国外掌握该项技术领先差距,因此可出口技术领先产品,但因新技术会随着专利权转让,技术合作,对外投资,国际贸易等途径流传到国外为外国模仿时,外国即可自行生产而减少进口,创新国渐渐失去了该产品的出口市场,最终被掌握技术差距消失AR 平均收益线 MR 边际收益线 Q 小-国内市场容量Q 大-国际市场容量 上)价格高利润低(下)价格低利润高条件:1、在垄断市场(AR ,MR ,下降) 2、国际市场需求量非常大(Q 大>Q 小) 3、存在着规模经济效应低价倾销是的垄断企业占有更大的市场容量,更多利润,因因此垄断企业常会向国际市场低价倾销dd’国内成本线ww ’国际生产成本线 dd ’的利益要大于dwQt0时进口税率=dw/wt0当t1时进口税结论:对Y产品生产的保护会使Y 产品的生产能力提高,说明原进口的产品变成了出口产品贸易保护有利条件:Pw 倾斜相同(国际贸易条件线) 生产点与消费点位置颠倒B 到B1,Y 的生产能力从B 提高到B1生产可能性边界优势产品向外扩张条件:pw 向逆时针方向偏转,国际贸易条件恶化什么情况下,国际贸易条件恶化 1、 贸易量大 2、有垄断环境2、 需求的价格弹性大于供给价格弹性限制进口量Q2到Q3—进口量减少,价格上升A配额制与关税制作用非常接近B①滋生腐败—防止方法:公开拍卖限额②配额制与关税制的差别关税制下,当国内生产能力提高时,进口会大幅度萎缩,而配额制不会,但价格会下跌证明只要给补贴,出口量就会增长,补贴相当于将国内企业的生产能力由S提高到S’没有补贴时,出口Q1,补贴后出口额提高到了Q2补贴保证国内收益可达cd,政府实际付出的补贴费用为cdPwCd,而不是CdPw a bOB—MS是B国流出资本M*—MS是A国自有的形成国际市场价格①为什么流动?流多少?利率高AB两国的交点E②流动的意义?双赢对两国都有利。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
![国际经济学答案精简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3a80f4998fcc22bcd10d33.png)
第二章比较优势理论一、名词解释3、完全专业化:每个国家只生产自己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
假设只有苹果和电脑两种产品,且A在生产苹果上有相对优势,意味着B在电脑上有相对优势。
则贸易结果是,A 只生产苹果,B只生产电脑,不会出现A或者B同时生产苹果和电脑。
这就是完全专业分工5、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是一种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
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的理论是人们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的。
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价值是一个商品经济范畴。
产品成为商品以交换为前提。
交换就有个比率的问题。
价值以这个比率,也就是以交换价值为其具体的表达形式,因此,价值和劳动的关系从而价值的实质往往被模糊了。
事实的真相是:如果不从历史存在者出发,那么,李嘉图所得到的"社会存在"就只能是抽象知识和概念。
马克思论证和研究劳动价值论的方式是:"我又把黑格尔的《逻辑学》浏览了一遍,这在材料加工的方法上帮了我很大的忙。
"但也正是在这里,马克思讥笑了资产阶级工作者:"在所有的现代经济学家中,巴师夏先生的《经济的谐和》集庸俗之大成。
只有癞蛤蟆才能搞出这种谐和的烂泥汤。
"五、计算题1、假设本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6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8 单位劳动;外国生产1 单位食品需要2 单位的劳动,生产1 单位服装需要4 单位劳动。
两国各有8 单位的可用劳动。
(1)哪国在食品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哪国在服装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为什么?(2)列举一个能够使两国进行互惠贸易的交换率并计算本国与外国的贸易获利分别是多少?2、假设A 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4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3 小时; B国生产1 单位小麦需要的劳动为1 小时;生产1 单位布需要的劳动为2 小时,则:(1)以劳动衡量,A、B 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各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 美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 欧元,则小麦和布的价格各是多少?六、论述题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例外情况是什么?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是双赢的?国际贸易理论里有一个资源禀赋学说,即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资源与不同的生产优势。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
![《国际经济学》课后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5de955858f5f61fb73666d6.png)
课后练习题答案详解第一章练习与答案为什么说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答案提示:当生产处于生产边界线上,资源则得到了充分利用,这时,要想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必须降低另一产品的生产,也就是说,增加某一产品的生产是有机会机本(或社会成本)的。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任何一点都表示生产效率和充分就业得以实现,但究竟选择哪一点,则还要看两个商品的相对价格,即它们在市场上的交换比率。
相对价格等于机会成本时,生产点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所以,在决定生产和消费时,相对价格比绝对价格更重要。
仿效图1—6和图1—7,试推导出Y 商品的国民供给曲线和国民需求曲线。
9* 表1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 X Y 6215 12 表2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X Y 10 45 5答案提示:首先将劳动投入转化为劳动生产率,然后应用与本章正文中一样的方法进行比较。
(表2-2(a )和表2-2(b )部分的内容)假设A 、B 两国的生产技术条件如下所示,那么两国还有进行贸易的动机吗?解释原因。
表3 X 、Y 的单位产出所需的劳动投入A B X Y 4 2 8 4答案提示:从绝对优势来看,两国当中A 国在两种产品中都有绝对优势;从比较优势来看,两国不存在相对技术差异。
所以,两国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动机。
证明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那么也必具有比较优势。
——题出错了A Y X b b /〉,5个X 答案提示:封闭条件下,此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是5。
因为X 的国际相对价格为2,所以此国出口X 进口Y 。
出口1,000个单位的X 可以换得2,000个单位的Y 。
贸易三角是CADA ’(见图2-5(a ))。
在图2—2(b )中,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否有界限?试解释原因。
答案提示:过剩供给曲线两端是有界限的,因为一国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是有界限的。
8*. 仿照图2—4,你能否画出这样一种情形:两条曲线的交点所决定的国际均衡价格与某一国封闭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如何解释这种结果?答案提示:从大国、小国的角度考虑。
国际经济学复习
![国际经济学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4244218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fb.png)
国际经济学复习整理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P26-28,作图并简要说明贸易利益的衡量与贸易利益的分解;1衡量:通过无差异曲线所体现的社会效用水平变化来衡量;由图可知,开放后该国的福利水平U1比开放前高U2,Pw与P差距越大,U2越偏上,贸易利益越大;2分解:P28-30,简要说明两国之间没有国际贸易的充分条件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相同;两国消费者偏好相同;规模效益不变;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外部经济性;简要说明产生国际贸易的起因:生产技术差异;相对要素禀赋差异;消费者偏好不同;规模经济导致国际分工的完全专业化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1、1基本概念:P32重商主义:认为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强调王室成员和国库所拥有的贵重金属的多寡是衡量国家是否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强调取消进口鼓励出口;2P35绝对优势假说: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若a<b,或1/a>1/b,则说明A国对B国在X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a是A国的X产品的单位产出所需要的劳动投入量,即价格;b是B国的(3)P35比较优势假说:如果与生产其他商品的成本相比,一个国家生产的某种产品的成本比另一个国家低,那么,该国就在这种商品的生产上与另一个国家相比具有比较优势 ;若a/a<b/b,则A国相对于B国在X部门具有比较优势,B国相对于A国在Y部门具有比较优势2、P39-40作图并说明机会成本不变下的国际贸易导致的两国分工状况,以及两国的过剩供给曲线和过剩需求曲线;由于机会成本不变,所以Y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报酬将永远高于X的生产部门,X的生产部门的劳动流出会一直持续直到全部转移到Y部门;在图中,对应的相对价格p1,生产均衡点在A点,而消费均衡点则在C1点,这时X的过剩供给为负,相对价格p1越低,x的消费与生产差额就越大,因此x的过剩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当A国相对价格相对价格高于其封闭水平,x的过剩供给为正;同理可推出x的过剩需求曲线;第三章要素禀赋理论1、基本概念:P49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比例;P54 H-O定理:一国出口密集使用其丰富要素的产品,进口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画图说明:图在课本53页P55斯托尔珀-萨缪尔森定理及其推论:1定理:某一商品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导致该商品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价格或报酬提高,而另一种商品的实际价格或报酬下降;2推论:国际贸易会提高该国丰富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降低稀缺要素所有者的实际收入P58罗伯津斯基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的增加会导致密集使用该要素部门生产增加,而另一部门的生产则下降;P60悲惨增长:如果转移至他国的那部分利益超过了增长利益,那么该国的福利水平将低于经济增长前;P62列昂惕夫之谜:他发现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一结果与H-O理论中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恰恰相反; 2解释列昂惕夫之谜产生的原因:由于劳动者素质各国不同,在同样的资本配合下,美国的劳动生产率约为他国的3倍,因此若以他国作为衡量标准,则美国的有效劳动数量应是现存劳动量的3倍;从有效劳动数量看,美国应为劳动相对丰富的国家,而资本在美国则成为相对稀缺的要素;P63要素密集度逆转:如果在某些要素价格下 ,X是资本密集型产品,Y生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在另外一些要素价格下,X是劳动密集型产品,Y则变成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这种现象就称为要素密集度逆转P64需求逆转:当某一国对某一产品享有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但因其国民在消费上又特别的偏好该商品时,将会使得原来依据H-O定理所决定的进口方向发生改变即发生了需求逆转;2、P56简要说明国际贸易导致要素价格均等化的推理过程;随着贸易的开展,两国X商品的相对价格的差异会不断缩小,并最终达到均等;在这个过程中两国丰富要素的价格不断上升,稀缺要素的价格则不断下降,于是两国要素价格朝着差异缩小的目标变化,趋向于一个共同的水平;随着商品价格的统一,两国要素价格水平也将达到均等;第四章特定要素与国际贸易基本概念:p70特定要素:指一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流动要素: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间可完全自由流动;第五章:1、p76作图并简要说明林德尔的重叠需求理论对国际贸易的解释答:核心思想:两国之间贸易关系的密切程度是由两国的需求结构与收入水平决定的;2、p78作图并简要说明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国际制成品贸易发展变化的解释该理论按技术变化的特点,将产品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期、成长期和成熟期;如图所示,在初始时刻t0.新产品刚有创新国少数先进国家研制开发出来,因为技术尚未形成,生产规模小,消费仅限于国内市场;到了t1时刻,开始由来自国外的需求,于是开始进口;随着时间的推移,进口国逐渐掌握了生产技术,能够在国内进行生产,于是进口开始下降;到了某一阶段后,由于一小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需求扩大,创新国的产品也开始少量进口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到了t2时刻,产品达到了标准化,有技术密集型转化为资本密集型;来自发达国家的第二代生产者开始大量生产和出口,原来创新国随后在t3时刻成为净进口国;最后当产品转变为非熟练劳动密集型产品时t4时刻,发展中国家成为净出口国;第六章1、p85简要说明为什么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国际分工与先行优势密切相关如图,假设随X部门累积产出的增加,b国的生产成本下降比a国更为显着,所以b 国的平均成本曲线位于a国之下;但a国生产要早于b国,当b国试图生产时,a国的生产水平已经很大了,累积水平达到了Q1,此时a国的平均生产成本要P1低于b 国刚开始生产时的平均成本C0,则虽然b国相对于a国在生产成本上具有潜在优势,但由于a国进入较早,反而比b国更具有优势;开放后,这种竞争优势会确定两国的国际分工,最终a国生产X,b国生产Y;2、p85简要说明在规模收益递增情况下大国与小国国际分工的特点国内市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将完全专业化生产具有外部规模经济的产品X,而国内市场规模较小的国家将只能完全专业化生产规模收益不变的产品Y;第七章1、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小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2、p100用局部均衡模型分析大国关税保护的社会福利效应,要求作图;3、p101-102如何计算有效关税保护率;有效关税保护率指: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所引起的国内生产附加值的变动率;公式为: ERPj=V'j-Vj/Vj ERPj表示j行业或产品的有效保护率,Vj表示征收关税前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V'j表示征收关税后j行业或产品国内生产附加值;例:假设某一制成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为1000元,该产品在国内生产时每单位产出需要使用价值500元的中间投入品;现假定对该产品征收30%的从价税,另外假设对其使用的中间产品不征进口关税;问该制成品有效保护率为多少解:Vj=1000-500=500 V'j=10001+30%-500=800 ERPj=V'j-Vj/Vj=800-500/500=60%. 4、p103-104作图并简要说明小国实施进口配额与进口关税下的社会福利的异同,并分析为什么国内进口替代品生产者更加偏好配额保护;进口关税进口配额关税福利:a-a+b+c+d+c=-a+b 配额福利:a-a+b+c+d=-a+b+c实施配额不会给政府带来任何财政收入;1异:关税通过价格达到保护,而配额则通过数量,与关税相比,进口配额手段刚性更强;从管理角度看,配额比进口关税好,从贸易自由化角度来看,关税比进口配额好;同:进口配额与关税对一国福利水平的影响是相同的,都能通过限制进口,从而有助于保护本国产业;2关税将会导致进口价格的上升,但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以后,进口量仍会增加,配额也会导致进口价格上升,但在消费者对此种产品的需求上升后,由于配额已经确定进口不会增加,本国厂商将从中获得更大收益,所以国内进口替代品的生产者更倾向于采用配额措施;5、p105-106作图并简要说明出口补贴对本国的社会福利影响;6、p106倾销的类型和含义;1含义:是在不同国家市场间进行的一种价格歧视行为;它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本国国内价格或成本向国外销售商品的行为;2类型:持续性倾销:指这种倾销的存在是无限的,厂商采取这种行为的目的在于追求利润最大化;掠夺性倾销:指为了挤垮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对手,出口商暂时以较低的价格向国外市场销售商品,一旦达到目的、获取垄断地位后,企业又会重新提高价格,以获取垄断性的超额利润;第八章1、p116-118简要说明幼稚产业的含义与判定标准1含义:是指,处于成长阶段尚未成熟、但具有潜在优势的产业;2判定标准;A穆勒标准:只要将来在自由贸易下能够获利就应该保护;穆勒标准强调的是将来成本上的优势地位;B:巴斯塔布尔标准:判断一种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光要看它将来能否具有成本优势,还要在将保护成本与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值加以比较后才能确定;C:坎普标准:如果某一产业能够产生外部经济效应,那么该产业的发展就会给其他某些产业或社会带来额外的好处,只要其在保护之后,能够产生显着的外部规模经济,则仍有保护的必要;2、p118-119作图并简要说明关税保护与生产补贴各自的优劣;3、p119-120简述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答:1奖励出口,限制进口;重商主义的“奖出限入”政策有其合理之处;在一国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政府应该干预对外贸易,保持贸易顺差,以扩大有效需求;2后凯恩斯主义的贸易保护观点:保持贸易收支顺差不仅能够在理论上扩大本国的有效需求,而且能够以乘数的形式增加总收入;这种国民收入水平的成倍增加效果又会为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创造更好的条件;4、p124-125用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简要分析发达国家夕阳产业受到保护的原理;答:1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思想为:任何一项经济政策都可能会影响到一国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不同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对此会有不同的反应,受益的一方自然支持这项政策,而受损的一方则会反对这项政策,各种力量交织在一起最终决定政策的制定或选择;2发达国家在劳动密集型行业上处于比较劣势,这些行业面对发展中国家国家廉价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竞争些行业对政府的政策制定者有较强的影响力,再加上这些行业的劳工组织比较完善,生存比较艰难;但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这所以这些行业往往能成功地促使政府采取较高程度的保护措施;第九章、p127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行政上独立的经济体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进口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而形成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p128关税同盟: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对非成员国采取统一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p128共同市场:指各成员国之间不仅实现了自由交易,建立了共同对外关税,而且还实现了服务、资本和自由劳动力的自由流动;、p129经济联盟:指不但成员国之间废除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各成员国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p130贸易创造: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所带来的贸易规模的扩大;、p130贸易转移:建立关税同盟之后成员国之间的相互贸易代替了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从而造成贸易方向的转移;2、p130-131作图并说明一国作为进口国加入关税同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贸易转移及社会福利效应; SA:A国的供给曲线, DA:需求曲线;PB、PC分别表示B、C两国的生产成本,且 PB> PC;如果AB两国结盟,则对A国而言,贸易转移效应=Q1Q2;而贸易创造效Q3Q1+Q2Q4 ;关税同盟对A国的净福利效应=a+b+c+d-a-c+e=b+d- e;其中a+b+c+d 为消费者剩余增加, a为生产者剩余减少,c+e为关税收入丧失;b+d为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e则表示贸易转移的负的福利效应; 关税同盟对A国究竟是否有利,取决于贸易创造的福利效应是否能抵消贸易转移的复利效应;对B国而言,组成关税同盟后,出口增加,生产扩张,所以对B国有利;对C国来说,因贸易转移,其出口减少,所以C国福利必然因其贸易规模缩减而下降;第十章1、P142进口替代战略:通过发展本国的工业,实现用本国生产的产品逐步代替进口,满足国内需求,以期节约外汇,积累经济发展所需资金的战略;143出口导向战略:发展中国家通过促进本国产品的出口,积累发展资金,发展经济的战略;第十一章1、P169-170.作图并说明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入国、资本流出国福利的影响, 1总效用水平提高:如左图,不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水平为CB,存在资本流动时平均效用为CA,比CB高出了BA部分;2资本流动与资本的边际产量:如右图,MN 和nm曲线分别表示投资国和受资国的资本边际产量曲线,在国际资本流动发生之前,投资国利用O1Q的资本生产O1MTQ单位产量,受资国则用O2Q的资本生产Q2mUQ 的单位产量;资本流动之后,投资国的产量为O1MPS,受资国的产量为O2mPS,国际资本流动使两国净产量增加ΔPUT;说明资本流动通过提高资本的边际产量从而增加了世界总水平产出;投资国国民收入增加了SPWQ,大于其产量损失SPTQ;受资国的收入也净增加了ΔPWU的面积;说明通过资本流动的自由化,在世界总产量增加的同时,投资国和受资国也得以分享这一经福利增加;2、 P172-174.作图并说明国际劳动力流动对劳动力流入国、劳动力流出国福利的影响,在图a中,在封闭的劳动力市场下,供求的均衡点为、均衡价格为、均衡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A、F、M,图b中各均衡点分别为A'、F';M',两国工资水平差异为FF',则乙国的劳动力流向甲国,引起甲国劳动力价格降至F点,供给减少到M1,需求增加到M2;图b中劳动力供给移到S''供给量减少到M'1,新均衡价格F'下供给量增加到M'2,劳动力移到的损失和利益如上表所示;由表可知,在乙国或移民移出国是劳动力需求方受损,而供给方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e;在甲国或移民移入国,劳动力的原供给方--甲国本土的工人受损,而雇主获利该国的净利益为b;整个世界净利益为b+e;第13章概念:P193国际收支: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居民与世界其他国家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Pp207简述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类型及其含义;1周期性不平衡:是一国经济周期波动引起该国国民收入、价格水平、生产和就业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国际收支不平衡;2结构性不平衡:是指当国际分工的结构或世界市场发生变化时,一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而产生的国际收支不平衡;3价格性不平衡:指一国货币增长速度、商品成本和物价水平与其它国家相比,如发生较大变化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于国内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引起的,一般直观地表现为价格水平的不一致;4收入性不平衡:是指由于各种经济条件的恶化引起国民收入的较大变动而引起的国际收支不平衡;。
国际经济学作图
![国际经济学作图](https://img.taocdn.com/s3/m/9841045333687e21af45a926.png)
I
C A
0
B 汽车数量
A国
1 贸易——机会成本递增
W
小 麦 D II A I E
P
Q 0 美国
B
汽车
• 贸易前
– 一国生产点与消费点在生产可能性曲线与社会无差异曲线相 切处 – 此时国内价格为过该点切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这条直线(D) 的斜率绝对值 – 福利水平为I(社会无差异曲线I)
• 开放经济下
8. 配额的经济效应(与关税的比较) 9. 关税同盟效应
1) 贸易创造 2) 贸易转移
10. J曲线效应
1 贸易——机会成本不变
小 麦 数 量 I’
• 由图可以看出,A 国贸易前,生产点、 消费点均为A点,社 会福利水平为I。 • 进行贸易后,由于 A国生产汽车具有比 较 优势,而且其两 种产品生产的机会成 本不变,生产点移至 B点,消费点移至C点, 社会福利增加为I‘。
3.3 消费者均衡
Y IC
YE
E
PX/PY
0 XE X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可以用来描述一国的偏 好与福利水平,假设它与消费者无差异曲线具有相同的性质,则 消费者均衡条件:MRSXY = 或 PX MUX MUY = PY
MUX MUY = PX PY
他们能够共同生产的最佳的产 品组合是什么?也就是说,请画 出他们四个人加在一起的国家生 产可能性曲线。
解: 由题设: 麦 A 2 B 1 C 1 D 3
布 1 2 1 2
可知,生产麦的效率由小到大分 别为: B(1/2)< C(1)< D(3/2)< A(2)
分析: 当麦子的价格很高,即一单位麦子能换到多于2单位 布时,所有人都愿意生产麦子,(因为即使产麦效率最低 的B也认为有利可图),随着麦的价格不断下降,B、C、D、 A逐渐由生产麦转为生产布,当麦子的价格很低,即一单 位麦子能换到的布不足0.5单位时,所有人都将生产布。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国际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11ffe0d15abe23482f4dcc.png)
国际经济学试卷(A)
一、选择题(2x15=30,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果dx、sx、dm和sm分别代表出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出口产品的供给弹性、进口产品的需求弹性和进口产品的供给弹性,则马歇尔—勒纳条件用公式表示为()A.|dx+dm|>1 B.|dx+sx|>1
C.|dm+sm|>1 D.|sx+sm|>1
2. “贫困化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为:()
A.国家的增长偏向于出口产业。
B.外国对该国的出口需求具有价格弹性。
C.国家的消费偏好高度偏向于出口商品。
D.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大。
3、从国际贸易对生产要素收入分配的短期影响来看,自由贸易会导致()
A.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B.生产进口竞争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下降
C.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共同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D.生产出口品部门使用的专门生产要素收入水平提高
4、在商品的国际比价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偏向出口的生产要素增长会()
A.扩大出口品生产规模 B.扩大进口品生产规模
C.使贸易规模保持不变 D.使贸易规模缩减
5、在货币主义的汇率决定理论中,与本币价值负相关的变量是()
A.本国国民收入 B.外国国民收入
C.外国的利息率 D.外国货币供给
6、不能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理论是()
A.重叠需求理论 B.规模经济理论
C.要素禀赋理论 D.相互倾销理论。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笔记和习题详解(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与产出:总需求与总供给)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笔记和习题详解(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与产出:总需求与总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052785fa168884868762d6c7.png)
第19章 开放经济中的价格与产出:总需求与总供给19.1 复习笔记本章将放松价格不变的假定,利用总供求框架和国际贸易与国际资本的流动效应相结合的方法来考察开放经济中价格与产出的关系。
一、总供求与封闭经济中的均衡1.总需求曲线(1)含义总需求曲线()反映了在国家货币供给、政府支出和税收一定的条件下,经济中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与总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2)推导如图19.1所示,左图中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下,曲线和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均衡水平。
这说明右图中总需求曲线上的价格为收入为的点。
当价格从升到使货币贬值时,曲线将移动到的位置,这就得到了与较低的收入水平点相适应的左图的点和右图中总需求曲线上的点。
AD IS LM E E i E Y AD E P E Y E P P'LM LM'Y'E'E'图19.1 从曲线推导总需求曲线(3)特征 ①总需求曲线向下倾斜,说明物价水平越低,对国内商品与劳务的需求量就越高。
②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价格变动所引起的总需求和收入的变动状况。
斜率值越大,一定的价格变动引起的总需求和收入的变动就越小。
③价格水平的变化是通过实际货币供给来影响总需求的,因此,曲线的斜率取决于实际货币供给变动对总需求的效应。
④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促使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2.总供给曲线(1)含义总供给曲线()反映了经济中商品和劳务的总供给量与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关系。
(2)长期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如图19.2所示,长期总供给曲线与价格无关,并在一国自然产出水平上垂直,它取决于一国有效的劳动力、自然资源和技术的投入。
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倾斜,表明一国的产出量会因为信息和市场的不完善而暂时地超过(点)或低于(点)其自然水平(点)。
图19.2 长期与短期总供给曲线3.封闭经济中的短期与长期均衡IS LM AD AS N Y A B E如图19.3所示,在、和曲线的交点处,经济同时处于长期和短期的均衡。
国际经济学论述分析绘图题
![国际经济学论述分析绘图题](https://img.taocdn.com/s3/m/fd27aaa40029bd64783e2cf9.png)
关税同盟贸易创造
A国是小国,生产成本不同,PA>PC>PB 消费者 生产者 结盟前 f a+e 结盟后 a+b+c+d+f e 政府收入减少:Q1Q2*S=C 净福利: (a+b+c+d)-a-c=b+d 结论:同盟建立导致同盟内贸易量的扩大,新增量 Q3Q1+Q2Q4为贸易创造。贸易创造的福利效果与关税相 反,
A国是小国,生产成本不同,PA>PC>PB 消费者 生产者 结盟前 g a+f 结盟后 a+b+c+d+g f 政府收入减少:Q1Q2*S=C+E 净福利: (a+b+c+d)-a-c-e=b+d-e 结论:贸易转移型的关税同盟其福利效应不确定。 其中:b+d是贸易创造所产生的福利的提高。e 是贸易 转移所带来的福利的下降。
财政政策Βιβλιοθήκη 货币政策结论:小国实行出口补贴将导致其净福利的损失。
出口补贴大国经
生产者 消费者 补贴前 j+e+f+h i+a+b 补贴后 a+b+c+j+e+f+h i 净福利 :(a+b+c)—(a+b)-(b+c+d+e+f+g)= -(b+d+e+f+g)
其中:b+d是国内生产扭曲及消费扭曲带来的损失 e+f+g为贸易条件恶化带来的损失 结论:大国实行出口补贴将导致其净福利的损失。
进口配额制的经济效应 分析,小国为例。
生产者 消费者 配额前 e a+b+c+d+f 配额后 a+e f 净福利效应: -(b+c+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学(作图)整理,最全集合1.用图示说明罗伯津斯定理(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要素增加对不同生产部门的影响)。
在商品相对价格不变的条件下,要素的相对价格也保持不变,要素使用的比例也保持不变。
如果假定X产品为资本密集型产品,则资本的增加,必然会导致X产品的增加。
而Y产品由于投入劳动的减少,造成产品的减少。
图形如下:2.下图是某国出口补贴的图形,其中.Pw为补贴前世界市场价格,Ps为补贴后的出口价格,P s’为补贴后的世界市场价格。
请标明在出口补贴情形下的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和政府补贴额是多少,并分析出口补贴对一国福利的影响。
本图为大国出口补贴的情形,即由于出口补贴,出口量增加,导致世界市场的均衡价格下降。
但国生产者却能够以较高的价格生产,消费者不得不承受较高的价格。
故:生产者剩余增加,+(a+b+c)消费者剩余减少,-(a+b)政府补贴额为,-(b+c+d+e+f+g)很显然,从静态看,出口补贴导致一国福利下降,使福利减少了(b+d+e+f+g)。
同时,也使本国的贸易条件恶化。
一国实施出口补贴,很可能是从长远利益考虑。
3.用图示表示资本流动的效果及其利益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资本丰富的国家,资本报酬较低(资本流出)B 国为资本稀缺的国家,资本报酬较高(资本流入)在没有资本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资本报酬为OaCGA,劳动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资本报酬为ObHMB,劳动报酬为HJM当发生资本流动时,A国资本报酬增加(CNRG),而劳动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资本报酬减少(THMR),而劳动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
总之,资本流动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
4.用图示说明劳动力国际流动的利益及其分配假设:两国只拥有资本和劳动两种生产要素,且A国为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aA,工资水平较低(劳动力流出)B国为劳动力稀缺的国家,劳动力总量为ObB,工资水平较高(劳动力流入)在没有劳动力流动时,A国的GDP=GNP=OaFGA 其中:劳动报酬为OaCGA,资本报酬为CFGB国的GDP=GNP=ObJMB 其中:劳动报酬为ObHMB,资本报酬为HJM当发生劳动力流动时,A国劳动力流出,导致国工资水平上升,由Oa上升至OaN;而B国因劳动力流入,导致国工资水平下降,由ObH下降至ObT。
两国工资水平达到同一水平线NT。
A国劳动报酬增加(CNRG),而资本报酬减少(CNEG),净增(GER),此时GNP>GDP。
B国劳动报酬减少(THMR),而资本报酬增加(THME),净增(MRE),此时GNP<GDP。
总之,劳动力流动可以使世界的总产出增加(MER),但对不同的利益集团,其影响是不一样的,且不同的国家也不一样。
5.用图示表示要素积累与比较优势的变化A国在经济增长前,在Y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生产大于消费,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有出口)。
在经济增长偏向X后(即X部门的增幅大于Y部门的增幅),X部门的相对供给能力提高,最终X 部门成为优势部门。
6.用图示表示关税同盟的福利效应设有A、B、C三国,三国的生产成本分别为P A、P B、P C,A国对来自B、C两国的进口产品征收相同的税收t。
显然,由于征税后B国产品价格高于A国成本而C国产品价格低于A国成本,所以A国只从C国进口。
进口量为Q1Q2,政府还获得关税c+e。
当A、B两国结成关税同盟,对来自B国的产品不征税,而对来自C国的产品继续征税,由于P C+t大于P B,故A国只从B国进口。
其福利效应为:生产者剩余减少a;消费者剩余增加a+b+c+d;政府税收减少c+e。
净福利效应为:(a+b+c+d)-a-(c+e)=(b+d)-e。
由于b+d不一定大于e,所以,从静态角度看,结成关税同盟对A国的福利影响是不定的。
7.用图示表示特定要素模型的均衡解假定劳动总量为,资本为特定要素,则两个部门的边际劳动生产力只取决于劳动投入量。
劳动投入越多,边际劳动生产力就越小。
在商品价格给定不变的条件下,劳动的报酬与劳动投入量之间成反比。
Wx=Px·MP LX;Wy=Py·MP LY进一步假设该国出口X商品,进口Y商品。
由于X商品的出口,必然导致Px上升(此处仍假设Py不变),劳动从Y部门流向X部门。
同时,Wx也会因X商品价格的上升而上升,但上升幅度要小些。
而Y部门则因劳动力的流出导致MP LY上升,最终两部门工资再次达到均衡。
8.用图示表示“悲惨增长”如上图,经济增长前,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该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
显然,X产品的相对价格较高。
当经济增长偏向X部门,该国继续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显然由于X产品的相对价格大大降低,该国的消费点降到C*点,低于原来的C点。
即经济增长,福利水平反而下降了。
9.利用提供曲线推导国际贸易均衡的条件设A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当国际相对价格线为P1时,A国的出口量为X1,进口量为Y1;当相对价格线为P2时(相对价格提高了),A国愿意出口较多的X产品,同时可进口更多的Y产品。
通过相对价格线的变化,可求出A国的提供曲线。
同理,亦可推导出B国的提供曲线。
当两国的提供曲线相交时,世界均衡价格即可确定。
10.用图示表示封闭条件下与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及贸易利益图(a)表示A国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生产等于消费,均衡点为E,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1,国相对价格为P图(b)表示A国开放条件下的均衡,生产点为Q,消费点为C,社会无差异曲线为U2,国际相对价格为Pw(Pw>P,X产品的相对价格提高,Y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生产者生产更多的X产品,消费者消费更多的Y产品,A国出口X产品而进口Y产品)。
图(c)为图(a)和图(b)的结合,可以看出,社会无差异曲线U2位于U1的上方,即国际贸易带来了更多的社会福利。
11.用图示表示生产可能性边界为直线时的过剩供给曲线AA’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E A为封闭条件下的均衡点(生产=消费)在开放条件下,存在三种可能的情况:(1)当世界相对价格等于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该国的生产点为生产可能性边界AA’上的任意一点。
通过进出口,其生产可以不等于消费。
(2)当世界相对价格(P1)小于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该国的生产点为A,即专门生产Y产品,放弃相对价格较低的X产品,通过出口Y产品及进口X产品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
(3)当世界相对价格(P1)大于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该国的生产点为A’,即专门生产X产品,放弃相对价格较低的Y产品。
通过出口X产品及进口Y产品满足本国的消费需求。
过剩供给曲线也相应存在三种情况:在第一种情况下,由于相对价格不变,消费者的消费均衡点不变。
X产品的最大进口量为-X A(图(b)中的-X A点),最大出口量为最大产出量减去消费量(图(b)中的a x L A-X A点)。
在第二种情况下,由于相对价格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消费均衡也相应改变,消费更多的相对价格较低的X产品(由进口加以解决,且进口量超过封闭条件下的消费量),减少相对价格较高的Y产品消费,故过剩供给曲线为图(b)左侧部分。
且P1越小,X产品的进口量将越高,即为过剩供给曲线的左下侧(但不得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最大供应量)。
在第三种情况下,情形与第二种情况相反(但最大出口量不能超过其最大产出量,即a x L A)。
12.用图示表示要素禀赋差异与相对供给差异如上左图:E A、E B为A、B两国的要素禀赋点,显然A国为资本丰裕的国家,B国为劳动丰裕的国家。
假定两国的生产技术相同,则由于资源的不同,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也不会相同。
A国X产品的等产量曲线位于B国X产品等产量曲线之上,说明A国X产品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同理,B国Y产品的相对供给能力较强(见上右图)。
当A国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则最大产量为,用于生产Y产品时,最大产量为。
同理,当B国将全部资源用于生产X产品时,最大产量为,用于生产Y产品时,最大产量为。
总之,在生产技术相同的条件下,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差异是由两国要素禀赋差异造成的。
资本丰富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劳动丰富的国家则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相对供给能力较强。
13.关税效应的一般均衡分析(以小国为例)如上图,TT’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征收关税前,世界相对价格为Pw,该国的生产点和消费点分别为Q和C。
(出口X产品进口Y产品),征收关税之后,Y产品在国相对价格提高,即X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Pt的斜率小于Pw)。
在新的相对价格下,国生产者生产更多的Y产品,生产点移至Qt。
消费者面对的相对价格应为Pt,由于贸易条件不变,新的消费点还应通过Qt与Pw相平行(即新贸易三角形与原贸易三角形相似)。
从图上也可看出,新的社会无差异曲线低于原来的社会无差异曲线图,即征税降低了社会福利。
14.已知甲乙两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如下图,请分析两国的实际利率差异,如果两国进行贸易,情况如何?现在商品与将来商品的相对价格通常是用利率来表示的,如1单位的现在商品值1.2单位的将来商品,那么边际利率便是20%。
也就是说,实际利率等于以明年商品表示的今年商品的价格减1。
从上图可以看出,在甲国,Px/Py的相对价格等于过A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在乙国则为过B点的切线的斜率的绝对值。
甲国的相对价格高于乙国,即在甲国1个现在商品值较多的将来商品,所以甲国的实际利率要比乙国高。
当两国进行贸易,甲国在生产现在商品上处于劣势,即甲国出口将来商品,进口现在商品;乙国则出口现在商品,进口将来商品。
也即甲国引进资金。
15.用图形表示并说明在固定汇率制和资本不完全流动条件下,扩性货币政策的效果。
政府采用扩性货币政策对经济产生的影响:扩的货币政策会导致LM曲线右移,结果在新的均衡点,国民收入因总需求上升而增加,利率下降又促使资本外流,支出增加,最终导致国际收支赤字(均衡E’处于BP曲线右方)。
中央银行为了维护固定汇率而不得不进行干预,货币供给收缩,即LM曲线往回移动,国际收支恢复平衡。
(货币政策无效)一、重商主义容1、认为在国际关系中,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是对立冲突的,国家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增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就必须积累财富。
2、财富是由货币构成的,即由黄金和构成。
经济实力的大小是由黄金和决定。
3、积累黄金是在流通领域中实现的,是通过贸易完成的。
早晚期观点不同。
早期称为“货币差额论”,晚期称为“贸易差额论”。
4、大力发展制造业二、绝对优势理论容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另一国在另一种商品的生产中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商品的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此时如果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并相互进行交换,双方均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