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 编制说明
临床指南

29
如:
编制美国血液学会的原发性血小板性紫癜(ITP)临 床指南工作组共15个成员,其中13位是血液学家。
来自:医学院校、ITP的科研机构、临床第一线的私 人医师(儿科、成人内科)、流行病学和指南方法学 家。
工作组要讨论:疾病的诊断标准、制定指南适用范围、 指南的编制步骤以及文献检索的标准等。
循证临床指南
通过系统综述生成的证据以及对各 种备选干预方式进行利弊评价之后提出 的最优指导意见
2019/11/21
5
临床实践指南产生背景
1. 临床实践的差异大 例如 美国:
– 四个州的16个社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使用率的差 异达20倍。
– 在一个州内,儿童扁桃体切除率在一个社区是8%, 而在另一个社区则高达70%。
– 心房纤颤患者华法林的使用率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 之间的差异达4倍。
临床实践指南产生背景
表 17-1 中英急性脑卒中治疗实践对比
治疗方法
甘油/甘露醇 中药 阿司匹林 钙拮抗剂 低分子右旋糖酐 蛇毒 激素
中国医生(%) 69 66 54 53 44 30 19
英国医生(%) 1 0 39 <1 0 0 <1
临床指南的 评价和应用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2019/11/21
1
学习目标
了解临床指南的制定方法和过程
熟悉临床指南的评价原则
掌握临床指南的应用
2019/11/21
2
一、概述
临床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CPGs 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由官方政府机构或 学术组织撰写的医疗文件。是针对特定临 床问题,经系统研究后制定发布,用于帮 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决策的指导性 文件。
《内伤发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编制说明

《内伤发热》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编制说明2015 年3月起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肺科科承担了中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内伤发热》指南修订及临床应用性评价的工作。
通过一年多的工作,目前已形成《内伤发热》草案,有待国内专家进一步论证。
现就《内伤发热》草案稿形成过程做一详细说明,整个工作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2015 年3月底在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的指导下组建了内伤发热(修订)项目工作组,由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心肺科张常喜组织,由宁夏中医医院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协作单位有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银川市中医医院、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贵州省肿瘤医院、上海中西医结合医院、山东泰安市中医医院、宁夏医科大学;共10家单位组成《内伤发热》指南修订课题组成员,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张常喜副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附属广安门医院刘喜明教授任课题组组长。
并成立秘书组负责各单位的联络工作以及课题组织工作,文献组负责文献收集及评价工作。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评价及初稿形成文献评价工作:(1)文献的收集和筛选手工检索文献主要来源于中西医内科教材、诊疗指南、标准、规范,以及相关专著。
同时注意搜集未公开发表的科研报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灰色文献。
网络检索文献中文文献数据库主要来源于:(1)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万方医学网《中国医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医药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3)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检索年限从建库到2016年2月;英文文献数据库主要来源于Springer-link 数据库、EBSCO数据库(MEDLINE with Full Text)、DynaMed 循证医学数据库、BMJ Best Practice 循证医学数据库、PubMed。
肉瘿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编制说明

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肉瘿(修订)编号:SATCM—2015—BZ〔055〕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项目承担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工作组成员:阙华发、夏仲元、唐汉钧、裴晓华、宋爱莉、张建强、成秀梅、唐新、王万春、龚旭初、刘晓鸫、向寰宇、汪陆玲、李国楼、楼映二0一六年十二月目录1.工作简况 (3)1.1任务来源 (3)1.2指南工作组 (4)1.3主要修订过程 (8)1.4 主要起草人及其所作的工作 (12)2.指南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3)2.1指南编制原则 (13)2.2指南修订内容 (15)3.指南临床评价的结果 (16)3.1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 (16)3.2指南的临床一致性评价 (16)3.3同行评价结果汇总 (17)4.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19)5.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20)6.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23)7.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4)附件1.问卷报告 (25)附件2:会议纪要 (31)附件3:征求意见总结 (52)附件4:评价总结 (56)《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肉瘿(修订)》项目于 2014 年 12 月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承担。
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 号“关于印发 2015 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
经个人报名、外科专家指导组协调后于 2015 年 2 月底成立了肉瘿(修订)项目工作组。
项目工作组按照统一要求,主要的研究方案严格按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及《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评价方案(草案)》执行,开展了文献研究(循证证据的检索、筛选,采用“中医文献依据分级标准”进行证据的评价、推荐)、两轮专家问卷调查、专家论证会、同行征求意见、临床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临床一致性评价)等工作,按照临床诊疗指南编写规则,在原有指南《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肉瘿》(2012版)的基础上,完成了修订指南的起草阶段工作,形成了《中医外科临床诊疗指南•肉瘿(修订)》的征求意见稿,包括:范围、术语和定义、诊断、辨证、治疗以及参考文献和说明等部分。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过程中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的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JBI 循证护理卓越合作中心,北京中医药大学加拿大安大略省注册护士协会最佳实践指南研究中心,100102(刘欣娟,韩柳,姜雨婷,赵俊强,王晋芳,郝玉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郭海玲,田润溪)作者简介:刘欣娟,博士在读通信作者:郝玉芳,博士,博士生导师,教授,护理学院院长,E-mail:haoyufangbucm@[摘 要]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循证医学有关证据的概念、当前国际上主要的证据分级体系以及中医领域有关证据分级和推荐意见的建议方案,并针对中医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分析了现有的问题与挑战,为中医领域制定临床实践指南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医;证据;证据分级;推荐强度 [中图分类号] R47 [DOI] 10.3969/j.issn.1672-1756.2016.12.007Research progress of evidence grading and strength recommendations in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LIU Xinjuan, GUO Hailing, TIAN Runxi, HAN Liu, JIANG Yuting, ZHAO Junqiang, W ANG Jinfang, HAO Yufang // School of Nursing,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Joanna Briggs Institute Center of Excellence, Beijing, 100102 China ///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2016,16(12): 1613-1618[Abstract ]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evidence grading systems in the world, the concept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proposal for evidence grading and strength recommendations in development of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he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issues and challenges in regarding to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ent status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TCM,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tial basis in developing the clinical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CM.[Keywords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vidence body; grading of evidence; strength of recommendations编者按 :近年来循证护理实践越来越受到全球卫生保健领域的重视,世界各卫生组织、机构也纷纷提出了相应的循证护理实践模式。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甲状腺结节编制说明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甲状腺结节项目编号:SATCM—2015—BZ〔018〕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项目承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项目工作组成员:吴深涛陆灏章清华李惠林高怀林高天舒朴春丽王军王德惠石建华孟昱褚月颉刘仲栋任晓晨马运涛二O一七年四月目录1.工作简况 (1)1.1任务来源 (1)1.2协作单位 (1)1.3主要工作过程 (1)1.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4)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6)2.1标准编制原则 (6)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7)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与综述报告,技术论证,预期效果 (7)4.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8)5.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8)6.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9)7.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9)8.参考资料目录 (9)附件 (10)1.问卷报告 (11)2.会议纪要 (11)2.1第一次会议 (12)2.2第二次会议 (14)3.征求意见总结 (17)4.评价总结 (17)4.1质量方法学评价 (17)4.2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 (17)5.专家指导组审核总结 (20)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目前国际上尚无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事件指南,制定该指南可规范使用中医药,提高中医药防治甲状腺结节的中医临床疗效,同时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指导。
该标准所属中医临床指南标准化项目,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划于2016年6月完成,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归口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出。
1.2协作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深圳市中医院、河北以岭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糖尿病科)、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天津市黄河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
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编制说明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指南编制组二○二○年二月1.工作简况1.1项目背景中医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中医药理论体系科学化、国际化,与当代医疗体系更好融合,一直是当前研究的方向。
“循证医学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便捷途径”。
基于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落实“十三五”重点领域研究专项《中医药诊疗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的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作为依托单位承担其中的《修订28个中医循证临床指南并转化为团体标准》项目,其中一项就是《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1.2任务来源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2018〕6号文《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
本指南的编写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三五”重点领域研究专项资金(Z0479) 的资助。
1.3起草单位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要负责起草。
1.4协作单位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23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1.5专家委员会及工作组本指南制订过程设立了总指导委员会、方法学专家委员会、指南专家委员会、工作组(首席专家、系统评价组、起草组、秘书),并实施双首席和双秘书制。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中“共识”形成的方法和流程

中医药临床实践指南中“共识”形成的方法和流程A study on exploring consensus developing standards in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LIAO Xing1,HU Jing2,XIE Yan-ming1,WANG Yong-yan1 (1. 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cine,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China;2. Beiji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ffiliated to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Beijing Institute ofChinese Medicine,Beijing *****,China)[Abstract] It is a compulsory step from expert consensus to recommendation in developing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standards for structuring expert consensus developing process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ories into evidence. We summarized our experience to put forward to forming a flowchart and transparency process for making recommendation considering both evidence and traditional theories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making clinical guideline. It is hoped that this couldbe useful for future researchers in this area.[Key words] consensus development metho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群體判断方法在医学研究领域中一直应用甚广,主要针对特定问题形成共识,在欧美发达国家尤为盛行。
中医药标准化

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的基本格式
一、要点说明——关键事项、关键建议、实施过程 二、正文—介绍、背景、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干预、管理 和措施 三、方法——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证据级别和质量评价、 推荐强度、评议和咨询过程、宣传、执行、更新。 四、参考文献。 五、附件——指南工作组、信息资源、证据分级与推荐强度 标准(刘建平)、指南评价(AGREE)、词汇表
《中医整脊常见病诊疗指南》ZYYXH/T441-2012
美国NCCN指南指南链接
NCCN临床实践指南:非小细胞肺癌(2014.V3) 发布日期:2014-01-24 英文标题: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Version3.2014 制定者: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该指南的所有版本
苏格兰SIGN指南指南链接
2014 SIGN 137 肺癌处理指南 发布日期:2014-02-01 英文标题:SIGN137 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制定者: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 出处: 2014年2月,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络(SIGN,Scottish Intercollegiate Guidelines Network)发布了《肺癌处 理指南》(Management of lung cancer)。
国外指南中译本指南链接
2014 NCCN 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南第2版 中文翻译 发布日期:2014-04-01 作者: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 对应指南:NCCN临床实践指南:小细胞肺癌(2014.V2)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最新:急性酒精中毒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

最新:急性酒精中毒中医诊疗专家共识(完整版)1 .概述本项目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金中医药标准修订项目》,编号T/CACM-2015(083\本标准主要针对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提供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急性酒精中毒中医诊断与治疗,规范急性酒精中毒中医临床诊疗过程。
急性酒精中毒(AAI),也称为急性乙醇中毒(AcuteEthano1Intoxication),是指一次性大量饮用高浓度的酒精饮料出现兴奋或抑制的神经精神症状,临床表现与摄入酒精的量及患者对酒精的耐受性有关。
根据中毒程度的不同,将急性酒精中毒分为兴奋期、共济失调期和昏迷期3期,严重者,救治不及时甚至会发生多脏器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现代医学对于急性酒精中毒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且治疗后多遗留有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不适症状。
文献研究和临床调查显示,中医药在防治急性酒精中毒方面较现代医学有独到的优势,既有单味的解酒中药,也有复方制剂。
对古代解酒方药统计发现解酒的单味中药达384种,解酒方429首之多。
现代医家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酒精中毒,临床疗效更好。
目前国内尚无〃急性酒精中毒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本次指南的制订对急性酒精中毒的病名诊断、证候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做了详细的梳理及积极的尝试。
本标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在中医临床指南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中医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文献评价小组确定筛选证据的标准,并通过检索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88篇,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分级,根据证据分级达成专家共识,并提出推荐意见,初步制定出针对急性酒精中毒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本标准是根据中医对急性酒精中毒的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
适用于18岁以上成人急性酒精中毒的诊治,为临床提供急性酒精中毒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中医药指导方案。
2023年 临床 指南 共识 规范 统计

2023年临床指南共识规范统计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标题:2023年临床指南共识规范统计:深度解读与应用实践在医学领域,临床指南是医生们在诊断与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参考依据。
中医临床诊疗评价方案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评价方案(草案)中华中医药学会二〇一五年九月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评价方案(草案)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印发的《2015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号)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的要求,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在完成指南起草论证、征求意见、形成初稿后,将开展同行评价、小范围试行研究。
为更好指导项目工作组开展同行评价、小范围试行工作,制定本评价方案。
1.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1.1 评价目的评价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开发的方法学与策略的质量,促进在临床诊疗指南开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法和严密的策略,对于保证最终形成合适的推荐建议十分重要。
1.2 评价人员由指南所属的学科专家指导组组织4人组成评估小组(项目工作组以外成员),包括临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对指南初稿、编制说明等材料进行评价,提出所属学科专家评估小组评价意见。
1.3 评价方法项目工作组将指南初稿、指南初稿编制说明和征求意见汇总处理表等相关材料提交到所属学科专家指导组,专家指导组组织开展评价工作,评估小组使用《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中文版)》(附件1),就指南的制修订的方法、推荐意见合理性和用于实践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判断、评分,具体评价内容可参考评价指导手册(附件2)。
1.4 评价结果所属学科专家指导组评估小组将评价意见反馈至项目工作组,项目工作组根据评估小组评价意见,撰写指南质量方法学评价报告,根据评价结果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南。
2.指南的临床一致性评价2.1 评价目的评价指南与临床实践的一致性程度,并对差异进行分析,为指南的进一步修改完善提供参考。
2.2 评价人员医院、初级保健诊所等医疗部门临床医生2.3 评价方法2.3.1 项目工作组采用病例调查方法,选取不同地域10个以上医疗机构作为评价单位(以三级医院为主,同时应包括不同类别、不同等级医疗机构),开展指南一致性评价。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
然而目前国内外均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
为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专家,以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进展为依据,制订本专家共识,针对失眠症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流行病学、诊断思路、筛查评估、防治措施和基层管理进行逐一阐述,共制订了15条推荐意见,以期为失眠症的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提供全面而规范的参考和建议。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不仅增加多种躯体疾病和精神障碍的风险,而且带来沉重的社会卫生经济学负担。
基层医疗机构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是我国三级医疗制度的基础,主要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等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对失眠症的诊疗手段相对有限,而且国内缺乏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的诊疗规范。
因此,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以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为依据,结合国内现状,经过反复讨论,制订本专家共识,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失眠症诊疗提供规范化参考和依据。
第一部分专家共识的制订方法本共识制订采用共识会议制订法。
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中国睡眠研究会组织国内睡眠医学领域的专家,成立基层医疗机构失眠症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其中16名成员执笔撰写。
“失眠(症/障碍)”“睡眠起始/维持困难”“初级/社区卫生保健/服务”“基层医疗机构”等,涵盖的文献类型包括临床指南、专家共识、综述、荟萃分析以及原始临床研究。
尽管国外医疗体系与我国存在差异,但仍可借鉴其初级/社区卫生保健/服务的相关内容。
编委会成员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证据等级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推荐强度分级。
部分的共识内容可能无法在文献中找到理想证据,需编委会成员根据临床经验进行判断、推荐为“专家共识”。
第二部分失眠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失眠机制尚不清楚,主要假说简述如下:一、三因素假说该假说从易感因素、促发因素和维持因素三方面因素探讨失眠的心理学机制,也称3P假说。
中医诊疗指南编制的程序和方法-王丽颖201412

预阶段
选择主题
明确目的 提出临床问题 撰写项目提案,申请立项
预阶段——选择主题
选择适合中医药治疗的病种作为主题,进行检索。
——未发现与主题相关的指南,开始严格编制指 南; ——指南已经发布,有证据表明已有中医药疗法 的疗效优于该病种诊疗指南中的推荐建议,则 改为对现有指南的评估与修改、更新。
预阶段——选择主题
澳大利亚:保健质量与健康结局委员会(QCHOC), 开发指南以追求获得最佳的健康结局并对高费用进行 有效管理。1999年出版了《临床实践指南开发、应用 与评价指南》 新西兰:1996年,建立新西兰指南工作组(NZGG), 是一个供学术界使用的指南开发与实施信息网络。其 长远目标是在卫生保健的所有利益相关者中促进一种 文化的转变以改善服务供给的质量、效果和公平性。
级标准的价值远大于它的不足
目前,已有许多国家制定了各种不同的指南,用于规范医 疗行为。 美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专业团队、卫生保健机构以 及研究人员开始在循证指南领域活跃起来。 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管理局(AHRQ)建立美国国立指 南库(NGC),系统收集临床指南,并摘录其重要信息形 成指南概要,从而为临床医生、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疗服 务购买者、患者等提供客观具体的信息。截至2014年11月 28日,NGC共包含2734项指南概要。
行业公认的治疗方法
教学
正确、新颖
行业共识+新进展
科研
创新
掌握行业进展
既往常用的资源
书籍 文章 报纸
优点:习惯、易获得 缺点:时间成本较高 获取信息有限
新资源
临床指南
优点:时间短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编制说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目录一、任务来源 (1)二、工作组简况 (1)三、主要工作过程 (2)四、标准编制的原则 (5)五、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7)六、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0)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0)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附件1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11)附件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技术规范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5月3日专家论证会) (23)一、任务来源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结构,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计划,中医药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中医诊疗标准技术操作规范(任务编号:ZYYS-2008[0027]),资助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共性技术的研究。
通过3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的基础和条件,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及技术方法(任务编号:ZYYS-2011[0011]),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的撰写。
二、工作组简况(一)项目承担单位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协作单位: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程序和方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结构及最后的统审、定稿。
(二)工作组组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工作组由吕爱平为组长,多年从事中医标准化研究、管理工作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组由汪受传、赵霞、虞舜、陈争光、戴启刚、徐珊组成,东直门医院工作组由高颖为组长,参与过脑梗死指南编制的中青年骨干组成。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卵巢早衰(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卵巢早衰(修订)(草案)1 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卵巢早衰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卵巢早衰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卵巢早衰 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岁之前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
中医学无卵巢早衰之名,与古籍记载的“月水先闭”、“经水早断”最为相似。
3 诊断3.1 诊断要点3.1.1 病史[1-3]多数患者无明确诱因。
少数可有家族遗传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免疫性卵巢炎病史;幼时腮腺炎及结核、脑炎、盆腔器官感染史;盆腔放射、全身化疗、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生殖器官手术等医源性损伤史;吸烟饮酒、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或在发病前有突发的惊恐或持续不良的精神刺激史。
3.1.2 症状[3]月经不规则是首要线索(最早出现的症状),患者一般是先出现月经周期延后、经期缩短、经量减少、不规则子宫出血而后逐渐发展为闭经;少部分患者月经周期可正常,突然出现闭经;部分患者出现潮热、汗出、情绪抑郁或心烦易怒、失眠、阴道干涩、性欲下降等绝经过渡期症状。
如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POF可出现相关疾病的表现。
3.1.3 体征妇科检查如果停经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生殖器官萎缩,阴道黏膜充血、皱襞消失。
3.1.4 辅助检查3.1.4.1 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间隔一个月持续两次以上FSH≥40IU/L,E2≤73.2pmoL/L3.1.4.2 免疫指标和内分泌指标检测根据临床表现可以有选择地进行相关疾病的指标检测:抗卵巢抗体、抗苗勒管激素、血沉、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测定、甲状腺功能、甲状腺抗体、肾上腺功能、甲状旁腺及血糖测定。
3.1.4.3 染色体检查[4]对于25岁以下闭经或第二性征发育不良者,可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3.1.4.4 B型超声检查子宫内膜菲薄或子宫及卵巢萎缩,卵巢中极少卵泡或无卵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2018〕6号文《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
2. 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2018年1月25日正式立项。
首先,在前期广泛的文献检索与调查基础上,选取33部《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与32部国内外指南制定手册提取相关信息,经过多次小组讨论,制订了本标准的初始条目。
根据初始条目编制调查问卷,于2018年6月16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相结合的方式邀请36名相关领域专家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0份。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于2018年8月4日,邀请14位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本标准的各项条目进一步讨论,达成共识。
最后,汇总以上研究结果,形成该标准。
3. 主要参加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4. 主要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内容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分工
商洪才 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项目总负责人,项目整体规
划
陈耀龙 教授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王燕平 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
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医学研究所
李承羽 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提取与分析、撰写标准
初稿
胡嘉元 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提取与分析、问卷调查
发放与回收、组织专家共识
会议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 编制原则
本标准遵循“科学性、透明性、实用性”的编制原则,借鉴国际相关领域标准,调查目前中医临床指南中推荐意见分级及报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吸取国内权威专家意见,制订能够体现中医药特色、推荐意见形成过程清晰透明、推荐意见分级具有临床实用性、推荐意见内容报告清晰具体的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及报告规范。
2. 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内容为中医药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形成推荐意见及推荐强度的方法,包括推荐意见形成方法的报告原则、影响推荐意见的因素、推荐意见强度分级及表述、推荐意见内容报告四部分内容。
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标准主要解决了目前国内中医药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过程中,形成推荐意见时使用标准不统一、无法充分体现中医药特点及报告不规范等问题。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此条不适用于本标准。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中不涉及任何专利。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本标准可以指导中医药领域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中推荐意见的形成与分级,解决了在中医药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尤其是中医经典古籍及专家经验等内容,使其更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问题;本标准可以规范中医药领域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中推荐意见形成过程与推荐意见内容的报告,对提高中医药指南及专家共识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六、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
本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目前广泛认可的“推荐等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工作组和“卫生保健临床指南报告规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 Care,RIGHT)工作组的相关内容。
与GRADE标准相比,本标准既包括推荐意见分级内容,同时也包括推荐意见形成过程、推荐意见内容报告的内容。
同时,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弱推荐”、“不推荐”、“不确定”四级,更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其中“不确定”的内容,一方面可供临床医师凭经验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与方向;与RIGHT条目相比,本标准不仅仅包括推荐意见形成过程的报告,还包括推荐意见内容的报告规范,如必须报告形成推荐意见的推荐依据及其说明等。
并且,针对不同中医药干预措施,本标准还规定了应报告的核心内容,保证了推荐意见形成过程的科学、规范及实用性。
七、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在国内中医药标准体系中首次制订。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标准为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属于团体标准,供协会会员和社会自愿使用。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标准一经发布实施:组织标准宣传贯彻,对标准合理性进行测试。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原立项名称为“传统医学推荐强度分级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家组考虑题目中“传统医学”覆盖范围较广,应改为“中医药”,并且由于“推荐强度”不仅仅存在于临床实践指南中,也存在于行业标准、共识、规范等中,因而也应更改。
综合专家组建议后,本标准名称改为“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中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