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 编制说明

合集下载

《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编制说明

《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编制说明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心胀病(高血压左室

肥厚)

项目编号:SATCM-2015-BZ(119)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项目工作组成员:伍建光马琍秦琬玲陈章生施恒陈智军李彦斌陈洪涛容超赖俊宇邹志浩熊建华徐驲杨雪胡金星万蝉俊邓鹏刘珊珊骆始华吴向武

二〇一七年三月

《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编制说明2015 年 4 月起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承担了中医常见病临床诊疗指南——《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指南制订及临床应用性评价的工作。通过一年多的工作,目前已形成《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草案,有待国内专家进一步论证。现就《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草案稿形成过程做一详细说明,整个工作过程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阶段

这一阶段由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中勇教授牵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附属医院、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无锡市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0 家单位组成《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指南制订课题组成员,其中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刘中勇教授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毛静远教授任课题组组长。并成立秘书组负责各单位的联络工作以及课题组织工作,文献组负责文献收集及评价工作。

心胀病(高血压左室肥厚)课题组构成

第二阶段:文献检索、评价及初稿形成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编制说明

《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实践指南》编制说明

“抗生素的中医药替代研究”项目

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临床实践指南

编制说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二〇一七年一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 (2)

二、工作组简况 (2)

三、主要工作过程 (3)

四、标准编制的原则 (9)

五、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9)

(一)总体内容 (9)

(二)内容分解 (10)

六、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11)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1)

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1)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1)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2)

附件1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立项公告 (13)

附件2国际实践指南注册证明 (14)

附件3历次会议概要 (15)

附件4疾病组会议纪要 (19)

附件5专家意见及处理情况 (27)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课题编号:ZZ10-018-02;Z0465)。

二、工作组简况

(一)任务承担单位和协作单位

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协作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二)工作组组成:

1.疾病专业组:

马融,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李新民,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胡思源,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张喜莲,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薛征,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医院

任献青,主任医师,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吴振起,主任医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谷晓玲,副主任护师,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7.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分级标准_

7.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证据分级标准_

中医循证指南中的证据分级

刘建平

北京中医药大学 循证医学中心

2014-03-29

2

内容

一、什么是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二、中医循证指南面临的挑战 三、循证医学的证据分级

四、体现中医特色的证据分级体系

3

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

临床医学最重要的进展:

◆过去50年,随机对照试验(与显微镜发现相似) ◆未来20年,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以Cochrane 协作网为代表,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 目前的挑战:

◆为第一线的临床医生提供研究证据。

David Sackett 1995

4

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的关系

◆临床流行病学的核心: DME

Design,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重在于产生证据与评价证据

◆循证医学:EBM

根据临床诊疗问题系统地鉴定、评价、使用证据,以促进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改善病人的结局

1 循证临床实践指南及其特征

何为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PG)?

通过系统地收集、评价、综合临床研究证据而制作的声明性文件,旨在于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针对特定临床情况进行恰当的医疗决策。

制定指南的目的在于促进最佳临床实践。

临床实践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CPG)的重要性

◆CPG 是循证实践的手段

◆是临床实践与临床研究证据之间的桥梁 ◆改变医疗行为的手段

◆用于提高医疗水平,减低医疗费用 ◆用于提出临床科研的新的课题 ◆是解决医疗纠纷的重要参考依据

何为循证的临床实践指南?

evidence-based CPG (E-CPG):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前期综合征(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血管性头痛又称偏头痛,多由于发作性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以 女性多见。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病史,头痛的发生时间与血压波动及 血管痉挛的程度有关,一般间隔数周复发,呈周期性发作,但与月经周 期无明显关系。而经前期综合征有月经周期规律性反复出现特点,月经 过后诸症减轻或消失。 3.2.4 水肿(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 [6]
枳壳、甘草。 5.2.7 痰火上扰证
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主方:生铁落饮(《医学心悟》)加郁金、黄连。
天冬、麦冬、浙贝母、胆南星、橘红、远志、连翘、茯苓、 茯神、玄参、钩藤、丹参、朱砂、石菖蒲、生铁落。 5.3 中成药 逍遥丸:适用于肝郁气滞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D) [15] 元胡止痛片:适用于气滞血瘀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D) [16] 乌鸡白凤丸:适用于气血两亏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D) [17] 右归丸:适用于脾肾阳虚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D) [18] 济生肾气丸:适用于脾肾阳虚证以水肿为主者。(证据分级:I,推荐级 别:D) [19] 丹栀逍遥丸:适用于心肝火旺证。(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D) [20] 5.4 针灸疗法(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 [21-22] 5.4.1 体针(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 [23-24] 5.4.1.1 经行情志异常 针刺巨阙、膻中、神庭、神门、大陵、内关、三阴交穴,用补法。 5.4.1.2 经行失眠 针刺神门、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穴;灸法取神门、心俞、肾俞、 百会、太溪、足三里穴。 5.4.1.3 经行乳胀 取乳根、屋翳、太冲穴。肝郁气滞加膻中、内关穴;肝肾阴虚加三 阴交、阴谷穴。 5.4.1.4 经行头痛 取头维、百会、风池、太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穴。肝肾两虚 加肾俞、太溪、太冲、通天穴;气血虚弱加关元、气海、脾俞、肝俞、 太冲穴。 5.4.2 耳针(证据分级:I,推荐级别:B) [25] 可选肾、心、神门、皮质下、内分泌。

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编制说明

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编制说明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联合中医药治疗中医临床实践指南

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指南编制组

二○二○年二月

1.工作简况

1.1项目背景

中医药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使中医药理论体系科学化、国际化,与当代医疗体系更好融合,一直是当前研究的方向。“循证医学是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便捷途径”。基于此,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起,中国中医科学院作为落实“十三五”重点领域研究专项《中医药诊疗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的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作为依托单位承担其中的《修订28个中医循证临床指南并转化为团体标准》项目,其中一项就是《偏头痛中医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1.2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2018〕6号文《关于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

本指南的编写得到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三五”重点领域研究专项资金(Z0479) 的资助。

1.3起草单位

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要负责起草。

1.4协作单位

本指南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湖北省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第一临床医院、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

附属医院、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青海省藏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23家单位共同参与编制。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1 范围

本‘通则“规定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的工作程序㊁技术方法以及结构㊁编制要求㊂

本‘通则“适用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通则“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㊂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通则“㊂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通则“㊂

GB/T1.1 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

‘中医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试行)“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通则“㊂

3.1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 TCM clinical guideline

系统开发的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建议,帮助医生和病人针对特定的临床问题做出恰当处理,选择㊁决策适宜的中医药服务㊂

4 总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应以保障安全,规范诊疗,促进交流为首要宗旨㊂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各项推荐建议要有充分可靠的证据,当缺乏充足的循证证据时,可选用专家共识的方法形成推荐建议㊂

编制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时,应保证与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协调性㊂

5 制/修订程序及方法

5.1 选择主题

选择适合中医药治疗的病种作为主题,进行检索㊂

若未发现与主题相关的指南,可申请立项制定指南㊂

若与主题相关的指南已经发布,有证据表明已有中医药疗法的疗效优于该病种诊疗指南中的推荐建议,可申请立项修订指南㊂

5.2 确定制/修订目的

制/修订指南应达到以下目的:

a)规范临床医疗行为;

b)引导行业水平提高和进步;

c)保障卫生保健质量;

d)改善患者预后;

e)保障医疗安全等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ppt课件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定规范ppt课件
澳大利亚国家卫生与医疗研究委员会证据分级标准
Ⅰ级:证据来自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系统综述; Ⅱ级:证据来自至少一个正确设计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Ⅲ-1级:证据来自设计良好的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交替分组或其他分组方法)。 Ⅲ-2级:证据来自有对照组的比较性研究(包括这些研究的系统综述),包括非随机的同期
“朝代”检索:对一个历史阶段的库中全部文献进行检索,如“ 晋以前”、“宋、金、元”等
“医籍类别”12类:医经、基础理论、诊法、本草、方书、伤寒 金匮、临证各科、针灸按摩、养生、医案医话、医史、综合性著 作等
“作者籍贯”:按全国省、区、直辖市分类,便于查找一个地区 的作者的著作
中医脑病相关名词术语一览表
http://www.cma.ca/index.cfm/ci_id/54316/la_id/1.htm • SIGN(苏格兰校际指南网站)http://www.sign.ac.uk/guidelines • NICE(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http://www.nice.org.uk/ • 其他如NZGG(新西兰临床实践指南) 等
刘建平.传统医学证据体的构成及证据分级的建议.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7(12):1061-1062
中风病文献分级
分级 Ⅰa 级 Ⅰb 级 Ⅱa 级 Ⅱb 级 Ⅲa 级 Ⅲb 级 Ⅳ级 Ⅴ级
篇数 9

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编制说明

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中医药临床指南 / 共识推荐意见分级》编制说明 ( 征求意见稿 )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 , 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

立项申请,并于2018 年 1 月 15 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 2018〕6号文《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 >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

立项的通知》。

2.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 2018 年 1 月 25 日正式立项。首先,在前期广泛的文献检索与调查基础上,选取 33 部《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与 32 部国内外指南制定手册提取相关信息,经过多次小组讨论,制订了本标准的初始条目。根据初始条目编制调查问卷,于 2018 年 6 月 16 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相结合的方式邀请 36 名相关领域专家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 30 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于 2018

年 8 月 4 日,邀请 14 位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本标准的各项条目进一步讨论,达

成共识。最后,汇总以上研究结果,形成该标准。

3.主要参加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4.主要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内容

姓名职称所在单位分工

商洪才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项目总负责人,项目整体规

陈耀龙教授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王燕平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医学研究所

李承羽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数据提取与分析、撰写标准

初稿

胡嘉元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数据提取与分析、问卷调查

2020版: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本概念与制定规范(全文)

2020版: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本概念与制定规范(全文)

2020版: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本概

念与制定规范(全文)

本文介绍了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基本概念和制定规范。临床指南是指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关的指南,是规范临床各种活动的依据。专家共识是指多个学科专家代表组成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达成共识。这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提供某一特定临床问题的指导性建议,从而减少临床差错、降低医疗成本、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指南的制定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总结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之后形成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服务的推荐意见。在我国,临床指南一般由专业分会某专科学组牵头,带领各专家经过严谨且规范的步骤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高质量指南。临床指南作为综合当前最佳研究证据,指导临床实践的文件,是确保医疗质量的重要手段。当新发公共卫生问题或需要新的紧急医疗措施时,常需及时组织专家制定相关指南及时为临床提供指导。

临床指南的制定需要涉及多学科合作,组建临床指南起草小组时,要考虑纳入本专业领域专家、方法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确保所有相关领域专家的参与,并考虑成员在年龄、性别、技能、专业知识、价值观和对地区考虑因素的认知方面的平衡。为了避免制定指南共识的过程中存在偏倚,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独立撰写指南,指南出现专利产品信息需要受到相关规定的限制,以避免涉嫌商业利益;组织小组会议讨论和交流并达成共识;所有指南制定参与者都需要进行利益声明,并严格评价、管理和公开报告利益冲突。

指南制定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包括确定指南制定小组的成员、指南的时间表和工作计划、指南制定过程中所需的资源和资金等。同时,还需要确定指南的目标受众和使用者,以便制定出更贴近实际的指南。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扩张型心肌病 编制说明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扩张型心肌病 编制说明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扩张型心肌病

编号:SATCM-2015-BZ(084)

编制说明

立项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太和县中医院

项目工作组:倪代梅陆曙戴小华吴伟王显毛静远李庆海马晓昌王朝亮赵勇

赵桂峰曲家珍徐惠梅管霞飞梁昌年

郑梅生李绍敏裴国勇王建芳付小奎

马广盛

二〇一七年三月

目录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2)

1.2协作单位 (2)

1.3主要工作过程 (2)

1.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4)

2.指南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依据 (6)

2.1标准的编制原则 (6)

2.1.1科学性 (7)

2.1.2规范性 (8)

2.1.3适用性 (8)

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论据 (9)

2.2.1标准的主要内容 (9)

2.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方法和依据 (10)

3.主要试验的分析与综述报告,技术论证,预期效果 (10)

3.1标准方法学质量评价 (10)

3.2临床一致性评价 (11)

4.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12)

5.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2)

5.1Delphi法专家意见集成 (12)

5.2专家论证会 (13)

5.3行业专家征求意见 (14)

5.4指南方法学质量评价 (15)

5.5临床一致性评价 (15)

5.6专家指导组审核 (16)

5.7中华中医药学会网站发布公开征求意见 (16)

6.作为推荐性指南的建议 (17)

7.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7)

8.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7)

9.应当说明的其他事项 (18)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甲状腺结节编制说明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甲状腺结节编制说明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甲状腺结节

项目编号:SATCM—2015—BZ〔018〕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项目工作组成员:吴深涛陆灏章清华李惠林高怀林高天舒朴春丽王军王德惠石建华孟昱褚月颉刘仲栋任晓晨马运涛

二O一七年四月

目录

1.工作简况 (1)

1.1任务来源 (1)

1.2协作单位 (1)

1.3主要工作过程 (1)

1.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4)

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6)

2.1标准编制原则 (6)

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7)

3.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与综述报告,技术论证,预期效果 (7)

4.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8)

5.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8)

6.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9)

7.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9)

8.参考资料目录 (9)

附件 (10)

1.问卷报告 (11)

2.会议纪要 (11)

2.1第一次会议 (12)

2.2第二次会议 (14)

3.征求意见总结 (17)

4.评价总结 (17)

4.1质量方法学评价 (17)

4.2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 (17)

5.专家指导组审核总结 (20)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目前国际上尚无中医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事件指南,制定该指南可规范使用中医药,提高中医药防治甲状腺结节的中医临床疗效,同时为临床医生诊断和治疗甲状腺结节提供指导。该标准所属中医临床指南标准化项目,来源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计划于2016年6月完成,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归口于中华中医药学会,由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出。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说明-肝纤维化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说明-肝纤维化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肝纤维化

项目编号:SATCM-2015-BZ(179)

编制说明

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

项目承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

项目工作组成员:池晓玲,叶永安,李勇,李芹,薛敬东,李秀

惠,王宪波,李晓东,梁瑞敏,毛德文,赵文

霞,周大桥,刘华宝,汪静,郭卉,张明香,

萧焕明,谢玉宝

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说明

一、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起草工作情况

肝纤维化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

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提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管理,在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内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并提供指导意见。

本指南负责起草单位为广东省中医院,参加起草的单位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福州市传染病医院、陕西省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湖北省中医院、山西省中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重庆市中医院、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沈阳市传染病医院共14家单位,尽可能兼顾地域广泛性。

本指南工作组组长分别是广东省中医院池晓玲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叶永安。

本指南工作组成员主要是来自临床一线的中医专家,部分参与人员具有较好的循证医学基础。本指南的主要起草人:池晓玲,叶永安,李勇,李芹,薛敬东,李秀惠,王宪波,李晓东,梁瑞敏,毛德文,赵文霞,周大桥,刘华宝,汪静,郭卉,张明香,萧焕明,谢玉宝,等。

基于证据体的中医药临床证据分级标准 编制说明

基于证据体的中医药临床证据分级标准 编制说明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基于证据体的中医药临床证据分级标准》

编写说明(征求意见稿)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2018〕6号文《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

1.2工作过程:2018年1月15日,本项目正式在中国标准化协会立项,并展开探索研究;同年3月,在2007年提出的“基于证据体的传统医学证据分级”的基础上,初步起草了《基于证据体的传统医学证据分级标准》;经过项目组成员的数次讨论,最终决定将古籍文献与中医药现代临床研究证据区分开,且分别建立药物/非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证据分级标准,同时借鉴国际较为通用的证据分级标准,提出了针对不同研究类型证据的升降级标准以及针对核心结局的证据体分级。2018年10月,项目组将分级标准拟成调查问卷,向权威专家进行意见征询,并根据专家意见对分级标准进行适当完善及修改。2018年11月完成最终分级标准的建立,并与12月5日完成文章撰写并投稿。2019年3月在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正式发表。

1.3主要参加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1.4工作组成员及其分工:

表1:工作组成员及分工表

姓名 职称 任务分工

刘建平 教授 项目总负责人,主要负责标准内容的确定、修改及完善 陈薇 教授 参与标准内容的确定并负责标准的撰写

方赛男 研究生 负责资料的收集以及文章的投稿工作

2、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行头痛(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中医妇科临床诊疗指南经行头痛(修订)(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经行头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修订

(草稿)

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经行头痛的诊断、辨证和治疗、预防和调护。

本《指南》适用于经行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本《指南》适合中医科、中医妇科、中西医结合妇科、妇科等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经行头痛menstrual headache

经行头痛是指妇女每遇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疾病。

3 诊断

3.1 诊断要点

3.1.1 病史

久病体弱、长期情志不畅、精神过度刺激史。

3.1.2 症状

头痛随月经周期发作,经后自止。连续2个月经周期以上(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9]。

疼痛程度的判定方法: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法)(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1-3,7-8]。

基本的方法是使用一条长约10 cm的游动标尺,一面标有10个刻度,两端分别“0”分端和“10”分端,“0”分表示无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临床使用时将有刻度的一面背向病人,让病人在直尺上标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应位置,医师根据病人标出的位置为其评出分数。临床评定以“0 ~2”分为“优”,“3 ~5”分为“良”,“6 ~8”为“可”,>“8”分为“差”。

3.1.3 辅助检查

根据病情,必要时可行头颅CT检查,以排除颅内占位性病变。

3.2 鉴别诊断

3.2.1 经期外感(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2,5-6,9]

经期或经行前后偶感风寒或风热,出现头痛,其发病与月经周期无关,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咽痒等。

3.2.2 高血压病(证据分级:II/推荐级别:C)[2,5-6,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气胸

1.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气胸的诊断、辨证、治疗及预防调护建议。

本指南适用于少量闭合性气胸的保守治疗及其它类型气胸在西医治疗基础上的配合治疗。

本指南适合肺病科、中医科、中医基层医师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气胸 Pneumothorax

气体进入胸膜腔造成积气状态,以突发一侧胸痛、伴或不伴有呼吸困难、刺激性干咳等为主要症状的病证。古代医籍无此病名,多归于中医之“胸痹”、“喘证”、“咳嗽”等范畴。

3 临床诊断[1-6]

3.1 西医诊断

3.1.1症状

突发一侧胸痛或胸闷,伴或不伴呼吸困难,可有刺激性干咳。原发性气胸患者通常症状较轻微,而继发性气胸患者症状明显或程度更重,多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易至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有精神高度紧张、胸闷、挣扎坐起、烦躁不安、发绀、出汗等表现,甚至意识不清、呼吸循环衰竭。

3.1.2体征

少量气胸体征可不明显,大量气胸可见气管向健侧移位,患侧胸部隆起,肋间隙膨隆,呼吸运动及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心或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低氧血症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提示可能存在张力性气胸。

3.1.3影像学表现

影像学检查为诊断气胸的最可靠方法。标准立位后前位吸气相胸片可作为判断气胸的首要诊断措施。气胸的典型胸片表现为外凸弧形的细线条形阴影,称为气胸线,线外透亮度增高,肺纹理消失,线内为压缩的肺组织。胸部CT对于诊断气胸较胸片更为敏感,但并不推荐为常规检查。当需要诊断气胸合并其它复杂肺部病变或接受外科治疗的患者可选择胸部CT扫描。气胸的CT表现为胸膜腔内出现极低密度的气体影,伴有肺组织不同程度的萎缩改变。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

编制说明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日

目录

一、任务来源 (1)

二、工作组简况 (1)

三、主要工作过程 (2)

四、标准编制的原则 (5)

五、技术内容的确认方法与依据 (7)

六、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9)

七、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9)

八、作为强制性标准或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10)

九、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10)

十、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10)

附件1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11)

附件2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技术规范意见汇总及处理情况(5月3日专家论证会) (23)

一、任务来源

为了进一步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定程序、方法、结构,200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的中医药标准化项目计划,中医药标准化共性技术研究-中医诊疗标准技术操作规范(任务编号:ZYYS-2008[0027]),资助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共性技术的研究。通过3年的研究,已经具备了制定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的基础和条件,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达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通则及技术方法(任务编号:ZYYS-2011[0011]),开展《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制通则》的撰写。

二、工作组简况

(一)项目承担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协作单位: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院大学东直门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编写的程序和方法,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办公室负责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的结构及最后的统审、定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1. 任务来源

中国标准化协会中医药分会根据本领域标准化需求,向中国标准化协会提出立项申请,并于2018年1月15日正式立项,立项通知为中国标协〔2018〕6号文《关于<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内容质量评价规范>等二十一项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立项的通知》。

2. 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2018年1月25日正式立项。首先,在前期广泛的文献检索与调查基础上,选取33部《中医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与32部国内外指南制定手册提取相关信息,经过多次小组讨论,制订了本标准的初始条目。根据初始条目编制调查问卷,于2018年6月16日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短信相结合的方式邀请36名相关领域专家填写,最终回收有效问卷30份。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于2018年8月4日,邀请14位相关领域专家,针对本标准的各项条目进一步讨论,达成共识。最后,汇总以上研究结果,形成该标准。

3. 主要参加单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4. 主要工作组成员及工作内容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分工

商洪才 研究员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项目总负责人,项目整体规

陈耀龙 教授 兰州大学循证医学中心 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王燕平 研究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

标准研究方案设计、修改

医学研究所

李承羽 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提取与分析、撰写标准

初稿

胡嘉元 研究生北京中医药大学 数据提取与分析、问卷调查

发放与回收、组织专家共识

会议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1. 编制原则

本标准遵循“科学性、透明性、实用性”的编制原则,借鉴国际相关领域标准,调查目前中医临床指南中推荐意见分级及报告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吸取国内权威专家意见,制订能够体现中医药特色、推荐意见形成过程清晰透明、推荐意见分级具有临床实用性、推荐意见内容报告清晰具体的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及报告规范。

2. 主要内容

本标准主要内容为中医药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中形成推荐意见及推荐强度的方法,包括推荐意见形成方法的报告原则、影响推荐意见的因素、推荐意见强度分级及表述、推荐意见内容报告四部分内容。

3. 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标准主要解决了目前国内中医药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制定过程中,形成推荐意见时使用标准不统一、无法充分体现中医药特点及报告不规范等问题。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

此条不适用于本标准。

四、标准中涉及专利的情况

本标准中不涉及任何专利。

五、预期达到的社会效益、对产业发展的作用等情况

本标准可以指导中医药领域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中推荐意见的形成与分级,解决了在中医药指南/共识推荐意见分级时综合考虑各项因素,尤其是中医经典古籍及专家经验等内容,使其更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问题;本标准可以规范中医药领域临床指南及专家共识中推荐意见形成过程与推荐意见内容的报告,对提高中医药指南及专家共识的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六、与国际、国外对比情况

本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借鉴了国际上目前广泛认可的“推荐等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工作组和“卫生保健临床指南报告规范”(Reporting Items for Practice Guidelines in Health Care,RIGHT)工作组的相关内容。与GRADE标准相比,本标准既包括推荐意见分级内容,同时也包括推荐意见形成过程、推荐意见内容报告的内容。同时,将推荐意见分为“强推荐”、“弱推荐”、“不推荐”、“不确定”四级,更具有临床可操作性,其中“不确定”的内容,一方面可供临床医师凭经验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为未来研究提供借鉴与方向;与RIGHT条目相比,本标准不仅仅包括推荐意见形成过程的报告,还包括推荐意见内容的报告规范,如必须报告形成推荐意见的推荐依据及其说明等。并且,针对不同中医药干预措施,本标准还规定了应报告的核心内容,保证了推荐意见形成过程的科学、规范及实用性。

七、在标准体系中的位置,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性

本标准在国内中医药标准体系中首次制订。

八、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九、标准性质的建议说明

本标准为中国标准化协会标准,属于团体标准,供协会会员和社会自愿使用。

十、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标准一经发布实施:组织标准宣传贯彻,对标准合理性进行测试。

十一、废止现行相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二、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本标准原立项名称为“传统医学推荐强度分级标准”,在标准制定过程中,专家组考虑题目中“传统医学”覆盖范围较广,应改为“中医药”,并且由于“推荐强度”不仅仅存在于临床实践指南中,也存在于行业标准、共识、规范等中,因而也应更改。综合专家组建议后,本标准名称改为“中医药临床指南/共识中推荐意见强度分级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