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演示文档
2、骨质改变:
(1)早期可有局限性骨质疏松。 (2)骨松质内可见斑片状骨质破坏区,骨小梁结构 模糊,破坏区边缘也较模糊。 (3)骨质破坏扩展和增多,斑片状骨质破坏逐渐融 合、增大,并可累及骨皮质,侵犯大部分骨干。 (4)虽以破坏为主, 但也可见轻微之骨修复反应 存在,表现为破坏区周围轻度骨质增生硬化。也 可以有死骨形成。 (5)可合并病理性骨折。
3、骨膜反应:(为骨膜下脓肿剌激所引起),表 现为密度不高且不均匀的新生骨与长骨平行。可以是 层状,葱皮样,花边样,新生骨可以包绕病骨形成包 壳。
4、骨膜下型者,常有明显之骨膜增生,而无明显 之骨质破坏或反有轻微的皮质糜烂。
急性病愈:软组织肿胀消退,骨质破坏不再进展和 扩大,骨膜反应逐渐与骨皮质融合而消失,但由于骨 修复作用的增强,骨干可略粗大。
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一、临床表现: 1、好发于青少年与儿童,主要侵犯四肢长骨的干 骺端。 2、临床症状:起病急,发热39℃~40℃,寒颤, 局部红、肿、热、痛。 3、化验:WBC↑,血沉↑,血培养(+)。
二、X线表现: 发病2W内可无明显之X线异常, 有轻度之软组织
肿胀,发病2W后,可有骨骼的X线表现。 1、软组织改变:软组织影增厚,层次模糊,肌肉
急性骨髓炎以软组织肿胀,骨质不同程度破坏和轻度的骨 膜反应为特征。
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学诊断
37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8
39
40
二、硬化性骨髓炎(Carre 氏骨髓炎) 为一种低毒性感染所引起的,以骨质硬化为主的 慢性骨髓炎。临床: 1、见于较大儿童,成人,好发于长骨骨干,偶 可见于下颌骨。 2、局部可有压痛,往往反复发作,病灶内不能 培养出细菌。
41
X线表现:
(1)局限性或广泛性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髓腔 变窄甚至消失。 (2)患骨密度增高, 体积增大,骨干常呈梭形,边缘光滑 或有的边缘不整。 (3) 一般无骨质破坏区,在病程较长的病人,有时可见小 而不规则的破坏区。 (4)无死骨存在,无软组织肿胀。
鉴别:骨样骨瘤、硬化型骨肉瘤。
42
43
44
左胫骨硬化型骨髓炎
45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骨 膜 下 脓 肿
19
CT、MRI优势
1、CT与X线相比,CT更易发现骨内小的侵蚀破 坏和骨周软组织肿胀,或脓肿形成。 2、在显示骨髓炎和软组织感染上,MRI明显优于 X线和CT,可显示骨质破坏前的早期感染。T1WI 上破坏灶表现为低或中等信号;T2WI上炎症组织、 水肿、脓液和出血呈高信号,死骨为低信号。
20
左髂骨化脓性骨髓炎
21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影像诊断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骨髓、骨和骨膜的化脓性炎症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好发部位---长骨(胫骨、股骨)干骺端 感染途径---血行传播、创口感染、直接蔓延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影像学检查 X线摄片 CT扫描 MRI扫描—首选 对骨髓及软组织炎症反应灵敏
T1WI
T2WI
增强
X线表现
1.早期-无阳性表现 软组织肿胀 轻微骨膜反应 2.骨小梁结构模糊 干骺端松质骨内斑片状低密度骨质破坏 3.破坏区周围骨质增生硬化 4.骨膜反应—花边状、洋葱皮样
CT、MRI表现
早期:软组织肿胀 皮下脂肪层及肌间隙模糊 进展期:干骺端松质骨内 筛孔状、斑片状骨质破坏 骨髓腔内密度增高(充满脓液) 骨膜反应 死骨形成
MSCT
骨窗
软组织窗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RI表现
1.早期:骨髓充血、水肿、渗出、坏死 ---长T1、长T2信号 周围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模糊 ---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 2.进展期:骨髓内炎症 ---斑片状长T1、长T2信号 骨皮质破坏 ---虫蚀状长T1、长T2信号 骨膜反应 ---环状T1、T2高信号
MRI
骨髓炎确诊标准
骨髓炎(osteomyelitis)是一种骨髓和骨组织的感染,通常由细菌引起。确诊骨髓炎通常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一系列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用于骨髓炎确诊的标准:
1. 患者症状:包括局部的疼痛、红肿、局部发热、关节肿胀等。症状的出现通常是急性的。
2. 临床体征:包括受累部位的局部触痛、红肿、关节活动度受限等。另外,一些患者可能在发病初期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3. 实验室检查:
-血液培养: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引起感染的细菌。
-C-反应蛋白(CRP)和沉积率(ESR):这两个指标在感染或炎症时通常升高。
4. 影像学检查:
- X射线:可用于检测骨髓炎引起的骨质改变,但在早期可能无法显示。
-核磁共振成像(MRI):对于早期骨髓炎的诊断更为敏感,可以显示骨髓的改变。
-骨扫描:通过注射放射性同位素,可以显示骨髓炎的活动部位。
5. 穿刺和骨髓液检查: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通过穿刺抽取骨髓液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
确诊骨髓炎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结合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因为骨髓炎可能需要及时治疗,因此早期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
化脓性骨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化脓性骨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化脓性骨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化脓性骨髓炎检查项目有哪些。以及化脓性骨髓炎如何诊断鉴别,化脓性骨髓炎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化脓性骨髓炎常见检查:
常见检查:四肢的骨和关节平片、血液及骨髓细菌培养、药敏试验
*一、检查
临床检查可见:
1、白细胞计数增高,在10×10/L以上,中性粒细胞可占90%以上。
2、血培养结果及药敏实验。
3、局部脓肿分层穿刺。
4、X-ray检查:难以显示1cm的骨脓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无明显变化,发病后3周左右可有骨质脱钙,破坏,少量骨膜增生,以及软组织肿胀阴影等。
5、CT检查:可以提前发现骨膜下脓肿。
6、核素骨显像发病后48小时有阳性结果。
7、化验检查: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早期血培养阳性率较高,局部脓液培养有化脓性细菌,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便及时选用有效药物,血化验中白血球及中性多核白血球均增高,一般有贫血,应尽早诊断血源性骨髓炎,以便及时治疗,早期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血培养,必要时,局部
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外伤所引起骨髓炎,根据外伤病史及局部症状即可诊断。*以上是对于化脓性骨髓炎应该做哪些检查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来看看化脓性骨髓炎应该如何鉴别诊断,化脓性骨髓炎易混淆疾病。
*化脓性骨髓炎如何鉴别?:
*一、蜂窝组织炎:
(1)全身症状不一样。
(2)部位不一样。
(3)体征不一样,部分鉴别困难,可小切口引流,骨髓炎可发现骨膜下脓肿。
2、风湿病与化脓性关节炎:都是关节疾病,疼痛部位在关节,浅表关节可以迅速出现肿胀和积液。
化脓性骨髓炎(Turulent osteomyelitis)
骨 皮 质 及 骨
髓
腔
密
度
增
MR X
为
一 体
骨 膜
反
应
与
骨
皮
质
融
合
冠状面T1、T2:显示中心性 脓腔 和骨膜反应;
横断面脂肪抑制像显示骨皮 质增厚,同时有中心性脓腔 和胫骨周围水肿
X:骨膨大、骨皮 质增厚密度增高
同位素扫描确定 了病变范围
冠状面T1:低信号为感染灶、骨 皮质破坏、可见多层骨膜反应
A: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B :皮下组织和肌肉间的分界线模糊 不清。
C: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状 和网状阴影,靠近肌肉部分呈纵行 排列,靠近外侧呈网状。
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消失
2:骨质破坏:发病10天后,长骨 干骺端由于血液循环增加,可出现 局限性骨质疏松。约半月后,骨小 梁模糊不清或消失,而形成多个小 斑点状边缘不清的骨质破坏区(筛 孔状骨质破坏),侵及骨皮质可引 起骨皮质呈不规则和不连续性的密 度减低(虫蚀状骨质破坏),以后 逐渐融合成较大的骨质破坏区。
筛孔样骨质破坏 大片状骨质破坏
3:骨膜增生:可为单 层状、多层状、波浪状或 放射状。骨膜新生骨围绕 骨干的全部或大部,即包 壳(又称骨柩)。包壳被 穿破可出现骨膜缺损。
单层状
多层状
波浪状
4:死骨:为小片状或长条状致密阴影。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软组织cellulitis
化脓性膝关节炎。进展期表现 关节囊显著肿胀,关节间隙变 狭窄,关节面不规则固执破坏, 破坏区周围骨质硬化增白。
Ewing’s sarcoma
股骨尤文氏肉瘤。股骨头至粗隆下部髓 腔内不规则虫蚀状溶骨性破坏,残留骨 质有增白硬化,部分骨皮质消失缺损, 小粗隆皮质穿破,附近软组织肿大界限 不清。
健侧
发病后2周
发病后3周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诊断
诊断宜早。有下列表现均应想到有急性骨髓炎的可能: ①急骤的高热与毒血症表现。②长骨干骺端疼痛剧烈而 不愿活动肢体。③该区有一个明显的压痛区。④白细胞 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病因诊断在于获得致病菌。反复作血培养与分层穿 刺液培养具有很大的价值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鉴别诊断
慢性骨髓炎
以手术治疗为主,原则是消除死骨、炎性肉芽组织和消灭死腔,称 为病灶清除术。 (l)手术指征:有死骨形成,有死腔及窦道流脓者均应手术 治疗。 (2)手术禁忌证 ①慢性骨髓炎急性发作时不宜作病灶清除 术,积脓时宜切开引流。②大块死骨形成而包壳尚未充分生成者, 须待包壳生成后再手术。 (3)手术方法:手术必须解决下列三个问题。 l)清除病灶:病灶清除是否彻底是决定术后窦道能否闭合的 关键。 2)消灭死腔:①碟形手术:只用于死腔不大,削去骨量不多 的病例。②肌瓣填塞:死腔较大者,可行肌瓣填塞。③闭式灌洗: 适用于小儿生长患者。④庆大霉素一骨水泥珠链填塞和二期植骨。 3)闭合伤口:伤口应该一期缝合,并留置负压吸引管。周围 软组织缺少不能缝合时,可任其敞开,骨腔内填充凡士林纱布或碘 仿纱条,包管形石膏,开洞换药,让肉芽组织慢慢生长填满伤口以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 CT 诊断
4 . 3 死 骨在 周 围骨 质被 吸 收密 度 降低 的衬 托下 ,或 周 围 肉芽组 织及 脓 液 的衬 托下 ,同 时 由于坏 死 骨不 被 吸收 且
易 压 缩 ,坏死 骨 表现 为 致密 的高 密度 影 。死 骨大 小 和形 态 不 一 ,单 凭 C T轴 位 图像 很难判 断其形态 和范 围。 4 . 4 骨 膜增 生在 髓 腔脓 肿穿 破 骨皮 质形 成 骨膜 下脓 肿
・
医 学影 像 ・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的 CT诊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断
刘 莹
( 哈尔滨工业大学医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0 )
摘 要 :目的 简述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 C T诊 断。方法 对急性化脓性 骨髓 炎的患者进行 C T诊 断。结论 C T密度 分辨 力 高 ,轴位 图像有助 于发现隐匿性病变,可清晰 准确显示 x线片难以显示的小骨破坏 区、小死骨、小脓 肿及软组 织改 变。 关键词 :急性 ;化脓性 ;骨髓 炎;C T ;诊疗 中 图分 类号 :R 4 4 5 文 献标 识码 :B D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1 — 3 1 4 1 . 2 0 1 3 - 2 0 . 1 9 3
轴位ct虽然有较高的密度分辨力但连续的长条片状的骨膜反应被显示为不连续的横断切面图像由于横断面的图像甚小其骨膜反应显示则更薄更小因此密度较淡的骨膜增生易被忽视而密度高的骨膜反应易被45骨质增生硬化为机体代偿性反应表现为骨皮质增厚骨髓腔密度增高骨小梁增粗增多
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诊断PPT
骨膜增生示意图
平行型与葱皮型
花边型 光芒型(放射型)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
• CT的优势: • 高分辨率和多平面重建,更好地发现髓腔 、
松质骨、皮质骨和周围软组织的隐匿性病 变。如:小的骨质破坏和小的死骨。 • 较好显示破坏区边缘的骨硬化和骨膜反应。 • 对复杂结构的关节,更能发挥CT的优势。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X线
• 死骨:小片或长条状致密影,可发生病理性骨 折。
• 骨膜增生:骨皮质表面形成葱皮状、花边状 或放射状密度不均, 边缘不整的致密影。浓 密的骨膜新生骨包绕骨干的大部或全部死骨, 即称包壳(又称骨柩)。
• 注:病变穿过关节软骨形成化脓性关节炎,表 现关节间隙变窄和骨性关节面消失等。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影像学表现:X线
• 软组织肿胀:发病两周内,骨骼可无明显变化, 仅可见一些软组织改变:①肌间隙模糊消失; ②皮下组织与肌肉的分界变模糊;③皮下脂肪 内出现致密的条纹影。
• 骨质破坏:发病两周后, 干骺端出现局限性骨质 疏松,继而出现散在和不规则的破坏区,边缘 模糊,逐渐向骨干方向延伸。同时有骨质增生, 表现破坏区周围密度增高。
• T2加权像:病灶为高信号,压脂像可抑制骨 髓的脂肪信号,炎症为高信号;脓肿腔为高 信号;死骨及骨质增生T1WI 、 T2WI均为 低信号。
• GD-DTPA增强: T1加权像示病灶强化,脓 肿壁强化,脓腔不强化。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2) 好发年龄:儿童、男>女2-12 岁小儿,青壮年
(3) 感染部位:干骺端(血源性)
三、病因病机
病因:
中医:认为主要是:热毒注骨;损伤感染 西医:致病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次为溶血性链
球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通过下列途 径感染侵入骨内。 1、血源性感染:由身体远处的某一感染病灶,
急 性 血 源 散性 途骨 径髓 炎 的 扩
脓 形肿 成可 化直 脓接 性进 关入 节关 炎节
腔
2、 包 壳 形 成
既有破坏,也有 修复(增生), 骨膜下脓肿形成 时,被剥离的骨 膜产生一层反应 性新生骨,新骨 逐渐增厚,形成 包壳,有保证骨 连续性的作用。
3、 形 成 死 骨:
骨骼失去血液供应 首先是骨坏死 :骨骼本身营养血管阻塞 ;
死骨脓毒作用 骨坏死炎症控制,侧枝循环建立可复活。 如与周围活骨完全分离称死骨。
病理特点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理特点是:骨质 破坏,坏死与骨膜增生同时存在。早期 以破坏,坏死为主,后期的增生明显。
六、 诊 断
1、有损伤史或其他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病灶 2、发病快,病势凶,高热(39-40℃)惊厥或昏迷 3、局部红肿热痛,局部压痛(24-48小时明显) 4、患肢喜屈曲,不能主、被动活动 5、实验室检查 (1) 血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增高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第七章骨关节化脓性感染
第一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acute pyogenic osteomyelitis )是各种化脓菌引起的骨髓腔、骨及骨膜的急性炎症。该症好发于儿童、男孩多于女孩,其比例约为4:1,虽然全身所
有骨骼均可发生,但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为常见。引起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为化脓菌性细菌感染。任何细菌都可以引起骨髓炎,而最常见的细菌是溶血性金黄色葡球菌,其次是链球菌及白色葡球菌。骨髓炎的致病细菌可存在于正常人体之内,但并不发炎,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引起发炎,这一方面取决于细菌的数量、毒力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机体的免疫系统是否完善,当各种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体质衰弱、营养不良的情况下,细菌便会乘虚而入,导致发炎。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临床特征为:(1)起病急骤,全身不适,高热寒战,汗出而热不退,食欲不振,尿赤便秘,甚则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2)患肢局部疼痛,皮红掀热,呈环形肿胀,活动受限。(3)局部压痛明显,附近肌肉痉挛,关节屈曲,开放骨折则伤口化脓。(4)早期无骨质改变,发病 2 周后才出现轻度骨膜反应, 3 周后出现骨膜增厚,以后出现骨破坏、死骨和新生骨。祖国医学没有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名, 主要归属于“急性附骨疽”范畴。本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中医病因病机和辨证有何独特之处?并发症怎样处理才能疗效显著?最新治疗进展有哪些?等等这些问题将在下面的内容中详细阐述。
【临床基础】
(一)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
骨科本科试题(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骨与关节化脓性感染
1、5岁男孩,突发寒战。体温39℃,右膝部疼痛剧烈.不敢活动,局部无明显肿胀,应首先考虑的是 B
A.慢性骨髓炎
B.化脓性关节炎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E.胫骨结节骨软骨病
2、 8岁男孩,左膝肿痛,急骤加剧,活动剧痛,伴有高热。检查左膝关节明显红、肿、热及压痛。X线片示关节间隙增宽,其诊断首先考虑(答案:D)
A.膝关节结核
B.风湿性关节炎
C.类风湿性膝关节炎
D.化脓性关节炎
E.痛风性关节炎
3、 8岁男孩,玩耍时无意碰伤左膝关节下方,当时轻微疼痛,近一周出现剧痛,发烧,,寒战,住院查体:皮肤无明显发红,略肿深压痛,关节活动略受限,T:39.3℃ P:100次/分,WBC: 22×109/L X线未见异常,应考虑什么疾患可能性最大: 答案:B
A.急性肿瘤
B.急性血源性骨髓炎
C.蜂窝组织炎
D.化脓性关节炎
E.风湿性关节炎
4、女,9岁,5天前突然右髋疼痛,并有高热。体温39.5℃,脉搏110次/分,白细胞22×109/L,血沉30mm/h。右髋关节肿胀,不敢活动,考虑为 A
A.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 B.急性风湿性髋关节炎 C.类风湿性髋关节炎 D.髋周软组织炎 E.髋关节结核
5.急性骨髓炎转为慢性骨髓炎的主要原因是 C
A 机体抵抗力低
B 细菌毒力过于强大
C 治疗不及时和不恰当
D 局部血运不好
E 肢体活动过早
6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是 C
A 白色葡萄球菌
B 霉菌
C 金黄色葡萄球菌
D 大肠杆菌
E 肺炎双球菌
7慢性骨髓炎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最主要原因是 B
A 窦道的形成
化脓性骨髓炎(Turulent osteomyelitis)
筛孔样骨质破坏 大片状骨质破坏 12
3:骨膜增生:可为单层 状、多层状、波浪状或放 射状。骨膜新生骨围绕骨 干的全部或大部,即包壳 (又称骨柩)。包壳被穿 破可出现骨膜缺损。
13
单层状
多层状
波浪状
14
4:死骨:为小片状或长条状致密阴影。
15
5:病变 继续发展 侵犯软组 织可形成 窦道或可 见小死骨 经窦道流 出。
18
骨髓腔破坏的CT表现:
在骨干,水肿、脓液和肉芽组织 的CT值比正常的黄骨髓高;在干骺 端,松质骨的破坏为小片状低密度 影。脓腔内可见由残余骨小梁所形 成的边缘模糊的高密度碎块。骨皮 质破坏的表现为骨皮质中断,常与 骨髓腔内的破坏灶相邻。
19
骨髓腔内斑片状高密 度灶,密度不均匀
骨皮质局限性增厚、 硬化、骨纹理消失, 其内见坏死区 20
A:肌肉间隙模糊或消失。
B :皮下组织和肌肉间的分界线模糊 不清。
C: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状 和网状阴影,靠近肌肉部分呈纵行 排列,靠近外侧呈网状。
9
软组织肿胀肌间隙消失 10
2:骨质破坏:发病10天后,长骨 干骺端由于血液循环增加,可出现 局限性骨质疏松。约半月后,骨小 梁模糊不清或消失,而形成多个小 斑点状边缘不清的骨质破坏区(筛 孔状骨质破坏),侵及骨皮质可引 起骨皮质呈不规则和不连续性的密 度减低(虫蚀状骨质破坏),以后 逐渐融合成较大的骨质破坏区。
化脓性骨髓炎X线诊断
赣南医学院一附院放射科
罗石成
化脓性骨髓炎是指化脓性细菌感染骨髓、骨皮质和骨膜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以病程长短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骨髓炎以骨质吸收、破坏为主。慢性骨髓炎以死骨形成和新生骨形成为主。多见于2~10岁儿童。多侵犯长骨,如胫骨、股骨、肱骨、桡骨。病菌多为化脓球菌,偶见伤寒杆菌、布氏杆菌。感染途径:血源性、蔓延性及外伤性。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骨髓炎的发病率显著降低,急性骨髓炎也可完全治愈,很少见转为慢性。
临床与病理
滋养动脉管
细菌骨髓,停留于干骺端的松
慢性局限性骨脓肿。
质骨
蔓延发展:以下三个途径
1、直接骨髓腔蔓延
2、突破骨皮质形成骨膜下脓肿,再经哈氏管进入骨髓腔
3、突破骨皮质进入关节腔→侵犯关节形成化脓性关节炎
临床表现:
1、好发于青少年与儿童,主要侵犯四肢长骨的干骺端。2、临床症状:起病急,发热39℃~40℃,寒颤,局部红、肿、热、痛。转为慢性骨髓炎时会有溃破、流脓、有死骨或空洞形成
3、化验:WBC↑,血沉↑,血培养(+)。
红肿热痛
窦道形成
X线表现:
⏹1、软组织肿胀发病7~10天内,骨质改变不明显,主要为软组织肿胀,表现为肌肉间隙模糊、消失,皮下组织与肌肉间的分界不清,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的条纹
状和网状阴影。
⏹2、骨质改变
1)早期:骨质疏松
2)2W后:松质骨内见斑片状骨质破坏,骨小梁结构模糊,边缘较模糊
3)以后骨质破坏向骨干发展,范围扩大,可达骨干大部或全部
4)骨破坏的同时,开始出现骨质增生,表现骨质破坏周围密度增高
5)死骨形成,合并病理性骨折
3、骨膜增生骨膜下脓肿刺激骨膜,在骨皮质表面形成葱皮状、花边状或放射状致密影。病变早期骨膜增生量较少,密度较淡,随病变发展,逐渐变厚及增浓。骨膜新生骨围绕骨干的全部或大部,即称包壳(又称骨柩)
诊疗指南 骨髓炎
化脓性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一、急性血源性骨髓炎(acute hemorrhagic osteomyelitis)
[诊断标准]
1.病史
(1)起病急,有寒颤,高热。
(2)部分病人有扭伤或挫伤史,部分病人有原发感染灶。
(3)好发于2~10岁儿童,男孩多于女孩。
(4)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2.症状与体征
(1)早期高热寒颤。
(2)患肢疼痛,运动受限,继之则患肢肿胀,压痛明显,叩击痛存在。
(3)晚期患部红肿,穿刺可抽出脓液,细菌培养阳性率高。
(4)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培养阳性率高。
(5)X线片:发病后10~14日,可出现骨膜反应阴影。数周后出现骨破坏现象,继则死骨及骨包壳形成,再后出现硬化的死骨阴影。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1.血、尿常规、肝功能、乙肝5项,Ab-HIV+TRUST,须在1~2日完成。
2.胸透、心电、摄X线片,须在2~3日完成。
3.血培养,细菌培养及抗生素敏感度试验,须在3~5日完成。
[治疗原则]
尽早控制炎症,使病变在急性期治愈,防止演变为慢性骨髓炎。
[治疗计划]
1.全身支持疗法输血、补液、降温、保护心脏功能等。
2.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的抗生素体温恢复正常后继续应用2周。
3.骨钻孔减压或开窗引流。
4.软组织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
5.患肢制动,防止病理性骨折。
[住院日数]
1.术前7~10日。
2.术后7~14日。
[疗效判定]
1.治愈标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尚未形成骨膜下脓肿,经抗生素、钻孔、开窗引流治疗,效果良好,全身情况良好,体温正常,X线所见无亚急性骨髓炎发展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本文介绍了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的病因、症状、鉴别诊断、治疗措施以及并发症。
一、病因
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最多见(占80~90%),其次为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则少见。一般进入骨骼途径有三:
(一)血源性 化脓性细菌通过循环在局部骨质发生病变,即为血源性骨髓炎。感染病灶常为扁桃腺炎、中耳炎、疖、痈等。患者大多身体衰弱,营养较差,过度疲劳或急性病后发生。外伤常为一诱因,病人有时有轻度外伤史,外伤有时决定发病部位,如局部轻度挫伤后可发生股骨或胫骨骨髓炎。
(二)外伤性 系直接感染,由火器伤或其它外伤引起的开放性骨折,伤口污染,未经及时彻底清创而发生感染,即为外伤性骨髓炎。骨与关节手主时,无菌操作不严,也可引起化脓性感染。
(三)骨骼附近软组织感染扩散引起,如脓性指头炎,若不及时治疗,可以引起指骨骨髓炎。
骨髓炎的发生必须具备二个条件,即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同时存在。高度感染力的细菌侵入人体是外在因素,全身或局部骨骼的抗菌力降低是内在因素。以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为例说明其发生过程。在正常人的血液里有时有少数细菌侵入,但由于机体抵抗力而被消灭,如在机体抵抗力降低,并有感染病灶时,细菌可从病灶进入血液,机体未能将其全部消灭,细菌随循环可侵入骨骼。是否发生感染,要看当时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局部的抵抗力等条件决定。从解剖学上看,在长骨干骺端有很多的终末小动脉,循环丰富,血流较慢,利于细菌繁殖。细菌积聚愈多,毒力愈大,则消灭愈难,发生骨髓炎的机会也就增加。有的细菌如葡萄球菌,常积聚成团,在细小动脉内可形成栓塞,使该血管的末端阻塞,使局部组织坏死,利于细菌生长和感染的发生。临床上骨髓炎的发生常和外伤(扭伤、挫伤等)有关,局部损伤常为诱因,有利于细菌生长。
总之,血源性骨髓炎常见的发病情况有:①多发于营养不良,发烧初愈的儿童;②常有病灶如疖、痈、扁桃腺炎等;③骨髓炎常起于长骨干骺端;④男孩发病较多。
二、症状
在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全身症状严重。前躯症状有全身倦怠,继以全身酸痛,食欲不振,畏寒,严重者可有寒战,多有驰张性高热达39~41℃,烦燥不安,脉搏快弱,甚至有谵妄,昏迷等败血症现象,亦可出现脑膜刺激症状。此病人往往有贫血脱水和酸中毒。
外伤后引起的急性骨髓炎,除非有严重并发症或大量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等,一般全身症状较轻,感染多较
局限而少发生败血症,但应注意并发厌气菌感染的危险。
血源性骨髓炎早期有局部剧烈疼痛和跳痛,肌肉有保护性痉挛,肢体不敢活动。患部肿胀及压痛明显。如病灶接近关节,则关节亦可肿胀,但压痛不显着。当脓肿穿破骨质、骨膜至皮下时,即有波动,穿破皮肤后,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在外伤性骨髓炎,有开放骨折及软组织损伤等,根据局部损伤程度,感染范围而有不同表现。
三、鉴别诊断
1.蜂窝组织炎,全身中毒症状较轻,局部炎症较广泛,压痛范围也较大。
2.急性化脓性关节炎,肿胀、压痛在关节间隙而不在骨端,关节动度几乎完全消失,有疑问时,关节腔穿刺抽液检查可明确诊断。
3.风湿性关节炎,一般病情较轻,发热较低,局部症状亦较轻,病变部位在关节,且常有多个关节受累。
四、治疗措施
1.全身支持及对症治疗,调节水电解质平衡,补充维生素。中毒症状明显者可给予少量多次输血、降温、止痛等治疗。
2.急性期主张尽早静脉给予足量抗生素,通常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联合使用,并根据药敏试验进行调整。
3.用石膏、夹板、皮牵引等行患肢抬高和制动。
4.应用大剂量抗生素48h后高热仍不退者或骨膜下穿刺有脓时应手术治疗,包括骨膜切开、钻孔或开窗。如已形成骨膜下脓肿,则应早期切开引流,髓腔内放置两根硅胶管进行抗生素溶液灌注冲洗。
五、并发症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过去死亡率很高(约25%),但由于近年来对此病有进一步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适当抗菌药物与综合疗法的应用,死亡率已大为降低(约2%)。由于骨骼感染引起骨质破坏,形成死骨,常转为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甚至发生各种并发症,影响功能。常见的并发症为:
(一)化脓性关节炎。
(二)病理骨折。
(三)肢体生长障碍,如骨骺破坏,肢体生长长度受影响,患肢变短;或因骨骺附近炎症,血液供给丰富,使骨骺生长较快,患肢反而稍长。有时亦因骨骺部分受累,形成畸形生长,如膝内翻或外翻等。
(四)关节挛缩及强直。
(五)外伤性骨髓炎常因感染而有骨折延迟连接和不连接,以及关节活动受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