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复习要点材料及模拟题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中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中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国考《综合素质(中学)》全真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 )的影响.A.社会生活和群体B.教育对象C.教育法规D.教育原则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培根B.夸美纽斯C.赫尔巴特D.赞可夫3.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素质之间表现出了( )的关系.A.相互独立B.相互促进C.相互抵消D.相互关联5.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教师应该具备哪方面的素质?( )A.良好的道德修养B.团结协作精神C.人际交往能力D.忠于职守6.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 )做出处理.A. 5日内B. 0日内C. 2日内D. 8日内7.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8.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9.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 ).A.德育B.智育C.人的发展D.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0.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1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B.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琵琶行》、刘禹锡的《石头城》是唐诗的代表作,柳永的《雨霖铃》、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宋词的代表作C.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作家,其作品《再别康桥》《春风沉醉的晚上》等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点D.《等待戈多》是西方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萨缪尔•贝克特于1969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2.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代表作品《兰亭序》的字体是( ).A.隶书B.楷书C.行书D.草书13.提出“太阳中心说”的是( ).A.托特雷B.柏拉图C.布鲁诺D.哥白尼14.世界上最早种植棉花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印度D.埃及15.古代“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是指( ).A.骑马B.杂技C.驾车D.防御16.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主要目的是( ).A.打击主张实行分封制的保守派B.为了加强对思想的控制C.为了镇压儒家和道家学派D.为了巩固奴隶主专政的政权17.国际上用来综合考查居民间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是( ). A.恩格尔系数B.基尼系数C.道•琼斯指数D.纳斯达克指数18.春秋时期,钟子期与俞伯牙“高ft流水觅知音”的典故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其中伯牙用于弹奏《高ft流水》的乐器是( ).A.古琴B.古筝C.二胡D.琵琶19.1958年4月24 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1988年9月27日,中国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获得成功,中国空间技术进入新的时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字是( ).A.神舟一号B.东方红一号C.银河一号D.黄河一号20.我国世界闻名的制碱专家侯德榜先生在1942年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所制得的碱除用在工业上以外,日常生活中的油条、馒头里也加入一定量的这种碱.这种碱的化学名称是( ).A.碳酸钠B.碳酸钙C.硫酸镁D.硫化汞21.营养素中,发热量大且食后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最长(有饱腹性)的是( ).A.蛋白质B.脂肪C.维生素D.葡萄糖22.奥林匹克的旗帜由五种不同颜色的环套接组成,五环分别代表五大洲,其中红色代表的是( ).A.欧洲B.美洲C.亚洲D.非洲23.人类从愚昧、野蛮到文明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 ).A.文字的出现B.私有制的出现C.阶级的出现D.国家的出现24.著名的意大利比萨斜塔倾斜的主要原因是( ).A.塔底地层下陷B.地震的影响C.常年遭受飓风吹袭D.钟塔的木料砖石年久破损25.科学技术研究中“马太效应”导致的结果是( ).A.“扶强抑弱”现象B.“扶弱抑强”现象C.“强弱均扶”现象D.“强弱均抑”现象26.办公自动化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是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一个技术应用领域,属于信息化社会的产物.办公自动化简称为( ).A.CIB.OAC.CISD.OB27.宋真宗赵恒御笔做“劝学篇”,有“书中自有黄金屋”流布天下几近千年.黄金榜求龙头望,成了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自古华ft一条道”.当“黄金屋’’成为读书的唯一价值取向时,很容易将一个民族的思维纳入功利和实用的框架,看似加速了现代化的进程,实则开了历史的倒车.借书籍端正人生要义,“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才是书籍的王道.这段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是( ).A.人们对于读书的理解,不能让功利的目的占了上风B.“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许多人读书的目的和追求C.读书就是读书,何必附加上那么多的东西D.读书可以启智明理修身养性,也可以蒙蔽心智唯利是图28.人生不但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而且极可能近大者大,近小者小.三百六十行,行行有大人物.有为的青年,首先应该知道你这一行的权威人士是谁,然后想办法“接近”他们.例如,读他们的传记,听他们的演讲,了解他们的成就,使自己襟怀开阔,目标远大.这就像做书法家一样,手上备有若干部真正的好碑好帖,时时观摩,而且任何机会看见好字,决不放过.最能概括上面这段文字的一个字是( ).A.持B.恒C.愿D.志29.张三:只有正式党员才可以举手表决.李四:不对吧!孙凤也是正式党员但他并未举手表决.李四的回答是把张三的话错误地理解为以下哪一项?( )A.所有举手表决的人都是正式党员B.孙凤要举手表决C.所有正式党员都举手表决了D.没有正式党员举手表决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4分.共42分)30.材料某班黑板旁边贴着一张班规:值日卫生不整洁者,每人每次罚款1元;上课教师提问回答不出者,每人每次罚款2元;上课迟到者,每人每次罚款3元;上课不专心听讲或交头接耳者,每人每次罚款4元;考试不及格者,每人每科罚款5元.罚款由生活委员统一收取、保管,由学习委员奖给每次考试前五名的学生.钟某是该班的学生,其父在外地工作.有一天,他的母亲突然生病,为了照顾母亲,他上学迟到了,成了第一位受罚者.第二天,他以买笔为由,向母亲要了3元钱, “主动”交给了班上的生活委员.这条班规制定实施仅1个月,就有13位同学受罚.对此,学生们众说纷纭,褒贬不一.而老师们则认为对违纪者实行经济制裁会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问题:这样的班规合法吗?学校是否有罚款权?(14分)31.材料“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中,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从教师答卷调查结果看,却有90.2 %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的教师表示对这种看法“可以理解”,认为“其确实有一定效果”.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14分)3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分而食之(节选)聚而食之的场合,大概有三种,一种是家庭之聚,一种伙食团之聚,一种是宴会之聚.不论哪一种,都同样地不卫生.岂止不卫生而已,而且成了专门制造疾病的细菌传染工厂.有些卫道的酱瓜之士,一听说不卫生,马上热血沸腾,号日:“洋大人抱着接吻就卫生啦?他们火车站也抱,飞机场也抱,马路上也抱,怎么不传染呀!偏偏中国人骨肉团聚在一个饭桌上,不过共喝一碗汤,共吃一盘菜,就不卫生啦?”呜呼,接吻有它特定的对象,而且往往只不过一阵子,过了那股热乎劲,也就自动收ft.聚而食之,却是每天三顿,病河永浴,白头偕老者也.家庭之聚,吃吃亲人的口水,或许没啥了不起.但是伙食团之聚,或宴会之聚,去吃那些毫不相关、甚至陌生人的口水,就实在有些于心不甘.如果有病菌的话,顺着口水,倒灌入汤菜,然后再倒灌入自己尊肚,一旦躺到床上哼哼唧唧,小鬼敲门捉拿, 还不知道该病是怎么弄到身上的,见了阎王报到填表时,连笔都难下.四十年代,中国跟大日本帝国作战时期,很多学堂迁到后方,家在沦陷区的学生老爷,靠着教育部的贷金,维持残生.举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堂为例吧,八人一桌,四菜一汤,几乎用最精密的食油探测器都探测不出啥油水来.偶尔有盘花生米,立刻天下轰动,便约法二章:“只准骑马,不准坐轿.”骑马者,只能夹一粒;坐轿者,筷子平放,划地而起,一下子就是三五粒.嗟夫,一盘能有几个三五粒耶.这种往事,现在回忆起来,固余味无穷,但当时却是高级知识分子,在聚而食之压力下被逼出来的嘉言懿行.柏杨先生不幸或有幸,曾参加过一个大伙食团,跟抗战时的学生老爷一样,见饭愁的镜头再度重演——不过经常却是都有几块肉的,而奋斗的目标也就那几块肉.嗟夫,在聚而食之的战场上,最可怕的有三种人物,一日“菜狼”,一日“菜虎”,一日“菜端”——菜端最最高竿,英雄好汉把菜盘索性端到自己御面之前, 别人多看一眼,他的鼻子都能冒出烈火.幸好“菜端”动物,属于稀世之宝,不容易碰见.最常碰见的是“菜狼”“菜虎”.这类朋友的精彩表演,跟知识程度无关.柏老曾一度跟一位大学堂教习一桌,从第一顿开始,菜刚拿到台面上,他阁下就两眼发直,筷子在其尊手中转动如飞,抽冷子就把埋伏在萝卜深处的一块肉丁发掘出来.大家刚要惊呼,第一块“咕噜”一声,早下了肚,第二块已祭到半空中矣.三下五除二,饭才吃了几口,菜已全光.大家这才发现,大势不好,正跟虎狼之辈,面面相对.呜呼,害不害臊?当然不害臊.一个人的热量如果低过于两千三百卡路里,就不会害臊;如果低过于一千五百卡路里,连羞耻之心都没有啦;如果低过八百卡路里,那就要杀人放火,社会秩序都无法维持.我们似乎还没有低到连羞耻之心都没有的程度,所以最后协议,改为分而食之,逐块分开肉,再逐个分开萝卜.于是圣玛利亚的奇迹出现,该大学堂教习忽然间文明万状,也不瞪眼啦,也不猛抢啦,平常菜都不够吃的,也够吃啦,而且还有剩的,总是留一块肉或半块肉到下顿没有肉的晚饭时吃.不仅伙食团的聚而食之有这种奇观,纵然家庭中的聚而食之,也有这种奇观.兵强马壮的大哥大姐,往往先下手为强,对准一道好菜,立刻风卷残云,有些还身怀绝技,只要往火锅里一搅,就能把精华全部夹住,弱小民族的小弟小妹,抗议的抗议,嚎叫的嚎叫,气壮ft河,声震屋瓦.老爹老娘则拉着嗓门吆喝,一会教训小子不准在盘子里连夹两次,一会告诫丫头不要在锅子里翻江倒海找虾仁,一会安抚小弟小妹要学“孔三岁,能让梨”——可是孔融先生让了大梨,还有小梨,小弟小妹让了那个鱼头,就再没有鱼头矣.于是大的喊,小的跳,老的擂桌子.聚而食之完全靠礼让来维持,只能律己,不能律人,律人就必然发生冷战热战各种混战,不但伤感情,简直伤理智.而单方面的律己,也不能持久.必须把礼让变为有形式可遵循的条规,才算秩序,不能全靠内省工夫.聚分虽是小事,但它每天三次再现,长年累月,影响中国人的性格行为却太大啦.只有改弦易辙才能帮助我们逐渐恢复坦荡的胸襟,至少可以使具有五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先行在吃相上,成为真正的礼义之邦.问题:(1)作者反对“洋人的接吻”和“中国人的聚而食之”相提并论的理由有哪些?(5分)(2)结合全文分析“聚而食之”的害处有哪几点?分别举出哪些事例?论证方法有哪些?(9分)①“聚而食之”的害处②所举事例③论证方法三、写作题(50分)3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赏识,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大,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以“赏识教育”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外,1000字以上.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A【解析】人是社会中的人,人无时无刻不受到社会和群体的影响,教师也是如此.因此,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2. B【解析】夸美纽斯提出,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3. D【解析】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它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4. B【解析】教师崇高的职业道德能够加强教师的责任感,成为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动力;反过来,高素质的教师也能够积极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的提高.因此,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5. A【解析】孔子的话说明教师要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这样才能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专家点拨】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会给出一句教育名言,要求考生选出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需要记住的教育名言有:(1)“师者,人之楷模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教师劳动的长期性;(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说明教师劳动的创造性;(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6. B【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9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30日内做出处理.【专家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相关内容是历年考试中的考查重点,它规定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资格和任用、培养和培训、考核、待遇、奖励和法律责任等,与教师的关系密切,考生必须熟记其中的重点条款.7. D【解析】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生理和心理的特征,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才符合年龄的发展特点.8. C【解析】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德国1806年开始实施八年义务教育,1885年开始实行免费义务教育.9. D【解析】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但素质教育最突出的特点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10.C【解析】循序渐进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之所以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是由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决定的.11.C【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是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先生创作的短篇小说,不是徐志摩的作品. 12.C【解析】《兰亭序》为三大行书书法帖之一,系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13. D【解析】哥白尼主张“太阳中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专家点拨】“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与地心说相对立,它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这种学说经由哥白尼提出、布鲁诺坚持、伽利略论证,才最终为人们所广泛接受.14. C【解析】棉花的原产地是印度和阿拉伯.15. C【解析】“六艺”中的“礼”包含政治、道德、爱国主义、行为习惯等内容;“乐”包含音乐、舞蹈、诗歌等内容;“射”是射箭技术的培训;“御”是驾驭战车的技术的培养;“书”是识字教育;“数”包含数学等自然科学技术及宗教技术的传授.16. B【解析】“焚书坑儒”实质是大兴文字狱,镇压一批思想文化上的反对派,主要目的是要在思想上控制整个社会,同时要在原东方六国的士人面前树立秦始皇至高无上的权威,铲除思想文化上的反秦根源. 17. B【解析】A项考查的是食品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C、D两项都是宏观经济指数.18. A【解析】《高ft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伯牙用于弹奏《高ft流水》的乐器是古琴.19. B【解析】“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从中国西北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专家点拨】考生要注意,“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A【解析】碱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21. B【解析】脂肪是发热量大且食后在胃肠道停留时间最长的营养素.22. B【解析】奥林匹克五环代表五大洲:蓝色代表欧洲;黄色代表亚洲;黑色代表非洲;绿色代表大洋洲;红色代表美洲.【专家点拨】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办的包含多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国际性运动会,每4年举办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1896年现代奥运会第一次在希腊雅典举办.2008年,在中国举行了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23.A 【解析】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是文字的出现.24. A【解析】比萨斜塔倾斜是因为地层下陷.25. A【解析】“马太效应”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因此会造成“扶强抑弱”的结果.【专家点拨】与教育有关的著名心理学效应包括:罗森塔尔效应(也称皮格马利翁效应)、超限效应、德西效应、南风效应、木桶效应、霍桑效应、增减效应、贴标签效应等. 26.B【解析】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是将现代化办公和计算机网络功能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是当前新技术革命中一个技术应用领域,属于信息化社会的产物. 27.A【解析】文段批判了将读书功利化的错误观念.28. D【解析】人生中要善于发现行业中的权威人士,并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点,重在强调“志”.29. C【解析】从“孙凤也是正式党员但他并未举手表决”可知,李四错误地认为每一位正式党员都应该举手表决.二、材料分析题30.【答案要点】这样的班规是违法的,学校没有罚款权.(1)这种班规会破坏教师的形象,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和发展.(2)这种班规侵犯了学生及监护人的财产权,容易激化师生、教师和家长之间的矛盾.(3)学校不具有罚款权.罚款是行政处罚,学校不是行政机关,对学生予以罚款没有任何法律依据.(4)在班级中实施罚款制度,使学习成绩与金钱挂钩,有些学生为了交罚款对家长撒谎,这样会误导学生的思想,影响学生健康成长.总之,班级罚款危害甚大,班主任应当坚决摒弃这种做法,改为其他更合理的方式鼓励先进生激励后进生.31.【答案要点】(1)调查的结果表明,这些教师还没有树立起科学的学生观,他们并不了解学生或对学生了解得很少,这就不可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其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教育的方式方法就会出现偏颇.(2)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教师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人;教师要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要杜绝打骂等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新时期新型的师生关系.32.(1)【答案要点】①接吻有它特定的对象;有一定的阶段性或时效性.②聚而食之的对象繁多且聚餐频率高;时间持续人的一生. (2)【答案要点】①有两点害处:一是传播疾病或不卫生;二是从小就在饭桌上对人自私的心性做过度的培养或长年累月地影响中国人的性格行为,使之目光如豆,钩心斗角.②所举事例:一是对比洋人接吻和中国人聚餐;二是饭桌上编印法二章;三是“菜狼”“菜虎”等人的表现;四是家庭聚餐的奇观.③论证方法: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三、写作题33.【参考例文】赏识教育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但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赏识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要实现赏识教育,必须以表扬和鼓励为契机,赏识孩子给他们自信.自信,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然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人总是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孩子,仅仅是以得到100分作为成功的标准,因此,孩子总是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并时时感觉到“失败”的痛苦.一个学生考了95分,美国父母和教师会说“very good”,中国的父母和教师会说“为什么差5分”.如果仅仅只看到孩子的缺点,那是不全面的.其实在看到孩子的缺点的同时,还要看到其优点,反之也一样.那么如何树立孩子的自信呢?表扬和鼓励对于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尤为重要.首先,我们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有优点,当然也都有缺点,这是一个最基本性的评价.其次,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东方不亮西方亮”,所有的学习障碍在孩子巨大的潜能面前都是微不足道的.这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的:“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才能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另外,教师还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实施赏识教育.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要做到正确地认识学生、评价学生,并逐渐形成以赏识教育为指导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学科渗透、探索发现、多元评价、审美心理发现等多种教学法,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结合施教.同时,教师要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自觉实践,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愉快的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投入到教与学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教学气氛.21。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1.据羊城晚报2005年9月13日报道:广州某高校学生小陈说.从开学至今.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

每逢上课必先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

“我这本教材已经卖出了3000多册了,很受欢迎的。

看在你们是我的学生,原价45元。

按优惠价40元卖给你们吧。

”看学生好像听得有点儿不耐烦,该老师立即变换脸色,强调这是自愿购买的,但期未考试与这本教材有很大关系。

另一名学生小曾也讲述了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

系里开选修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去听课。

大家都没忘带上师兄师姐用过的教材。

上课时,任课老师询问是否都有教材,学生大多说有了。

“怎么可能,我还没向你们介绍我的书呢?”老师很纳闷,看了学生们手中的书才发现、都是借来的旧书。

“书岂能乱借?是谁借给你们的,我要去追究他……”该老师大发雷霆。

后来,很多学生怕连累了师兄师姐,都乖乖地买了新书,还都排队让老师签名。

签名时,该任课老师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学生舍得买书才会专心读书。

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该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1)该材料反映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

违背了尊重和热爱学生和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

(2)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书,把学生当做自己牟利的对象。

表明了我们的一些教师已经受到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思想的影响,使师生关系变味,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3)教师以考试作诱饵,威胁学生买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自愿的范围,是以权谋私的行为。

(4)不允许学生借书,并要追究出借人的责任,更是一个蛮横的、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要求。

2.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必背综合素质目录:第一章职业理念 15%(4+1)1.教育观2.学生观(每年都出题)3.教师观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0%(只出单选)第三章教师职业道德 15%(4+1)1.职业行为(只单选)2.职业道德(单选+解答)第四章文化素养 12%(只出单选)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48%(4+1+1)三种题型:1.单选:每年固定29,2分(第一到第五章都会出)2.材料分析:3道第一、三、五章(阅读理解)3.作文模块一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概述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1适龄儿童6周岁,2受教育机会公平)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除了成绩,还看道德、兴趣、德智体美劳,但不平均发展)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育)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XXX提出终身教育)记忆魔法: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改卷标准:踩点给分、多写不扣分材料分析题高分秘诀:三步走战略、总分总模式第一步(总):判断行为正确与错误正确:值得表扬,体现了··的要求,我们应该向他研究;错误:违反了··的要求,应该如何改正。

第二步(分)理论要求+材料分析注:分条罗列、逻辑清晰第三步(总)总结理论和材料分析第二章学生观一、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转移,教师不能将个人意志强加到学生身上。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2.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出单选)①顺序性:要循序渐进,不可“拔苗助长”“陵节而施”2.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应该以发展的角度看待学生,并倡导形成性评价来帮助学生发掘潜能。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1. 简介教师资格证是国家教育部门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认可和评价标准,是衡量一位教师能否胜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据。

教师资格证考试内容包括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和面试两个部分。

其中,综合素质是整个考试的重中之重,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综合素质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2. 综合素质复习资料2.1 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教育法》•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设置的规定•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教学工作的若干规定•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2.2 师德师风知识•教师的基本职责和行为标准•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教育理念•教师的能力要求和教育品质•教师与学生、家长和社会的关系2.3 教育心理学知识•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4 教育教学知识•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学评价的方法和工具•学生学习困难和辅导方法•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3. 复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

•阅读教材和参考书,掌握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点。

•做题训练,巩固学习成果,提高解题能力。

•参加模拟考试,熟悉考试形式和时间,增强应试能力。

•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思考教育问题,举一反三。

4. 注意事项•备考期间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

•注意饮食和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多与其他备考者交流,共同学习和进步。

•留出一定时间进行综合复习,整理知识点。

5. 总结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复习资料是备战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宝贵工具,本文介绍了教育法律法规知识、师德师风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教学知识等方面的复习内容,同时给出了一些复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希望大家通过充分利用这份资料,能够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加油!。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无论是老师聘请考试还是老师资格考试,教学原则都是较为常考的考点之一,习题考查的形式也是多样的。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老师资格考试综合素养模拟试题,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老师资格考试综合素养模拟题1.小丽特殊喜爱舞蹈,每次翩翩起舞时都像一个舞蹈精灵,舞蹈老师始终夸她有天赋。

但是班主任却以本学期成果下降为理由劝告她不要再花费时间练习舞蹈,成果才是真本事,只要成果好就行,其他都无所谓。

对班主任的做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共性进展B.违反了公正施教C.违反了全面进展D.体现了严慈相济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养教育的内涵。

选项A,素养教育是立足于人的共性的教育。

我们把人的共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进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同学的共性进展。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与题意不符。

选项B,素养教育是面对全体同学的教育,兼顾全部人,体现教育公正。

与题意不符。

选项C,素养教育是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教育,实施素养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同学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进展。

题干中的班主任只关注成果,忽视其他方面的进展,违反了素养教育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内涵。

选项D,严慈相济是指老师既要敬重同学也要严格要求同学。

与题意不符。

题干中老师只关注小丽的成果,这种“唯成果论”违反了促进同学全面进展的理念。

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2.某学校班主任李老师在学期末对同学写评语时,不仅考量同学的学业成果,更综合考虑同学的道德表现、心理健康、共性进展、社会实践等,综合评定同学。

李老师的做法( )。

A.正确,评价内容应当多元化B.正确,体现了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C.错误,评价同学应当以同学成果为主D.错误,评价方式太过简单2.【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

选项A,新课程改革要求应建立与素养教育理念相全都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包括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综合化、评价过程的动态化、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复习资料打印版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考前复习资料打印版

1、李老师经常说学生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老师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当作学生,把老师当作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

这说明,王老师把学生看作()。

A.发展的人B.独特的人C.成长中的人D.独立意义的人【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观。

学生是独特的人中的学生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老师要把学生当作学生,把老师当作老师,不要用成年人的想法去评价学生的行为,故B 项正确。

A 项,学生是发展的人指的是学生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老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与题干无关,排除。

C 项,干扰项,与题干无关,排除。

D 项,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说的是学生是独立的主体,教师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

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2、赵老师发现班上有个学生性格孤僻,从来不参与班级集体活动,赵老师经常引导和关心该学生。

渐渐地,该学生的性格变得开朗了,也积极参与了班集体的活动,赵老师的做法()。

A. 正确,赵老师关注到了全体学生B. 正确,赵老师促进了该学生的个性发展C.错误,赵老师忽略了其他学生D.错误,赵老师只要教育好大部分学生就好【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素质教育观。

素质教育观中的面向全体学生要求老师在教学中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本题中,赵老师关注到了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故A 项正确。

B、C、D 项,干扰项。

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3、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规定的是一国最根本的重要问题,在所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明确国家的性质B.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C.保障统治者的地位 D.维护国家领土安全【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宪法。

宪法是维护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而人们之间的关系主要靠权利与义务的享有和履行来实现,因此宪法的核心内容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因此,在所有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故正确答案为B。

4、李白的诗句“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中“金陵”、“白下”都是我国古代对()城的称呼,它也是我国著名古都之一。

综合素质复习资料参考

综合素质复习资料参考

《综合素质》 (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 .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方式和手段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

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与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与决心。

(二)教育法律法规1.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了解国家主要的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

了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的相关内容。

2.教师权利和义务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权利保护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学生权利保护等实际问题。

(三)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教师职业道德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008 年修订),掌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尊重法律及社会接受的行为准则。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集锦(一)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集锦(一)

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集锦(精选50+)(一)1.材料:星期二的早上,天上下起了鹅毛大雪。

王老师走进教室,笑容满面地对同学们说:“大家看,外面的雪景多漂亮!今天这节语文课让我们一起走进雪的世界,好好玩一下吧!”学生们欢呼雀跃,奔向门外。

他们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讨论雪花的形状、特点,王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观雪、玩雪,即兴吟诗作对....下课时间快要到了,王老师召集大家说:“下午作文课的任务是写一篇记叙文,我相信大家能够出色的完成任务。

”后来,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感受,写出了一篇篇精彩的作文。

问题:请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王老师的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材料中该老师的行为符合教育观红的素质教育理念。

王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王老师通过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对雪景进行细致观察,直观感知,独立地分析、探索来实现写作的目标,让学生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完全承担着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不是将自己的教师意志强加于学生之上,而是照顾到学生的情绪与主观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建立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获得自然知识、写作技能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2.材料:接手高一新生两个月后,英语老师刘丽发现,自己所教的两个班,一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二班的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两个班的作业完成情况也有些差距。

她反复回顾教学细节,感觉二班学生似乎内向一些,还有几个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为什么会这样呢?刘老师主动找同事交流,语文老师说:“二班的学生内向一些,不过整体基础不错,勤奋的学生不少,如果引导得当,教学效果应该不会比一班差。

”数学老师也认可语文老师的说法。

刘老师又去了解二班学生的想法。

学生们提出了一些意见:“老师,您有时在上课时说一班的学生反应比我们快,耶和华我们很受打击”;您上课时经常板着脸,很多同学都怕您,晓军有时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因为基础不好,并不是故意跟您对着干……根把同事和学生的意见,刘老师调整了教育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解析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强,教师职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报考教师资格证的人也随之增多。

那么,报考教师资格证到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及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单选题1.进入高三年级后,班主任王老师把每周的综合实践用于补习英语。

高考时,该班的英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

石老师的做法是( )。

A.正确,是提高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B.正确,是提高班级凝聚力的有力措施C.错误,违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则D.错误,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合实践课程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

题干中班主任老师,将实践课改为了英语课,发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却忽视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这种做法不符合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新课改理念。

D项正确。

A选项表述错误。

BC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2.为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某中学班主任柳老师为同学们确定了学期素质教育目标“每个月读一本名著,识两位名人,听三首名曲,品四幅名画,背五首古诗。

”“素质教育就是要利用课余时间多做活动,每月至少三次课外活动”该教师的做法正确的是( )。

A.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B.优化了学生学习的方法C.窄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D.是践行素质教育的正确做法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素质教育的理解。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而不仅仅是看几本名著搞几次活动,因此题干中的做法窄化了素质教育的内涵,C选项说法正确。

A选项说法错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和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和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模拟题库和答案单选题(共20题)1.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以及最终体现就在于( )A.教师的专业理想B.教师的专业能力C.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D.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答案】 D2. 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完成了α粒子散射实验:用α粒子“轰击”金箔,并对散射的α粒子进行统计。

根据实验结果,他提出原子内部存在()。

A.中子B.质子C.原子核D.电子云【答案】 C3. 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刻地影响了西方世界的文明进程。

下列选项中,不是产生于古希腊罗马的是()A.公民教育B.陪审法庭C.君主立宪D.全民公决【答案】 C4. 下列有关地震说法错误的是()。

A.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B.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时释放的能量的大小而定的C.地震震源越浅,破坏越小,但波及范围越大,反之亦然D.地震活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有地震活跃期和地震平静期【答案】 C5. 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是()。

A.日本偷袭珍珠港B.中途岛海战C.珊瑚海海战D.莱特湾海战【答案】 B6. 下列文学作品不属于《伊索寓言》的是()。

A.《胡桃夹子与老鼠王》B.《龟兔赛跑》C.《乌鸦喝水》D.《狐狸和葡萄》【答案】 A7. 新建一个Excel文档,默认包含的工作表数量是( )。

A.2B.3C.4D.5【答案】 B8. 青年教师王老师为提高教学水平,从课堂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乃至教学语言都严格认真模仿特级教师李老师的做法,但教学效果仍然不佳,导致王老师教学效果不佳的原因不包括()A.王老师缺乏反思意识B.王老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C.王老师缺乏教学创新D.王老师缺乏诚恳学习态度【答案】 D9. 在演示文稿中,超链接的目标不能是()A.另一个演示文稿的某一张幻灯片B.同一个演示文稿的某一张幻灯片C.其他应用程序的文档D.幻灯片中的某个对象【答案】 A10. 初中生林某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时不慎摔伤。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卷及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卷及答案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它规定着欲从业者的专业水平、教育水平、道德水平和身体素质等基本标准。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卷,希望大家喜欢!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备考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学生入学后,会自然地亲近、尊敬甚至崇拜教师,把教师作为获取知识的智囊、解决问题的顾问、行为举止的楷模。

这说明学生具有( )A.可塑性B.依赖性C.向师性D.定向性2.( )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A.应试教育B.终身教育C.素质教育D.创新教育3.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这反映了素质教育的特点是( )A.未来性B.发展性C.主体性D.性4.现代教育、素质教育、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教育最根本的特点是( )A.以升学为最终目的B.升学是为了就业C.以人为核心,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的D.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5.( )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的公益性事业。

A.义务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教育D.高等教育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工作方针中提出要以__________为主体,以__________为主导。

( )A.学生学校B.学校学生C.学生教师D.教师学生7.按照我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的规定,实行助学金制度的具体办法,由( )级人民政府规定。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综合素质》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9小题,每小题2分,共58分)1.以下教学用语不符合现阶段教育理念的是( B )。

A.你的分析角度很新颖,可以再大点声和大家分享一下吗?B.这么简单的题你每次都做错,脑子干嘛去了?C.不要怕说错,只要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进步。

D.你说的这种方法简便又准确,老师要向你学习。

2.在实施新的教学设计之后,彭老师都会问自己:“有没有必要?是不是最好?能不能改进?要不要调整?”这说明彭老师( A )。

A.善于自我反思B.善于自我激励C.缺乏教育自信D.缺乏学习方法3.胡老师认为自己班级的成绩最重要,只要求班级的学生成绩好,认为其他方面都不重要。

胡老师的看法( C )。

A.重视了学生的以后就业B.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C.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D.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4.班主任马老师常对学生说:“先学做人,后学做事,社会需要的是身体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只会死读书的呆子。

”这表明马老师具有( B )。

A.开拓创新的理念B.素质教育的理念C.自主发展的意识D.因材施教的意识5.教师王某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王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王某在职学习。

王某欲以剥夺其参加进修权利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C )。

A.同级人民政府B.上一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C.教育行政部门D.检察机关6.学生张某上课玩手机,朱老师见他不好好听课,没收了其手机,要求其好好听课。

事后张某多次讨要手机,朱老师都以不利于学习为理由拒绝了张某的请求。

朱老师的做法( C )。

A.正确,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B.正确,教师有权没收手表C.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财产权D.不正确,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7.( B )是指通过法定的申诉制度、复议制度、赔偿制度寻求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

A.诉讼渠道B.行政渠道C.仲裁渠道D.调解渠道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 C )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复习要点材料及模拟题

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综合素质复习要点材料及模拟题

综合素质(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

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

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换言之,素质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素质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从立法上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材料题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材料题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材料题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材料题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必背材料题第一道材料分析题是用职业理念(或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的相关知识来分析材料,第二道材料分析题是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分析材料,第三道材料分析考查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道材料分析和写作题我们不需要记住任何知识点,只需把握相关技巧就可以了。

这里专门总结一下第一个材料分析题和第二个材料分析题需要背的考点。

第一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1、教育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2)新课改的评价观①评价目的是促进发展。

②评价内容综合化。

③评价方式多样化。

④评价主体多元化。

⑤更注重评价过程。

2、学生观(幼教中称为儿童观。

记忆:王官人差钱或钱坏玩意)(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

(2)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3)学生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4)学生的成长需要人文关怀。

3、教师观(1)教师角色观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②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④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⑤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2)教学观(记忆:人生教程)①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④教学更关注人而不只是科学。

第二道材料分析题考点总结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记忆:三爱两人一终身)(1)爱国守法。

(2)爱岗敬业。

(3)关爱学生。

(4)教书育人。

(5)为人师表。

(6)终身学习。

2024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

2024年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材料分析题答题模板及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115题

教师观答题模板材料中某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的具体要求。

首先,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是学生人生路的引路人。

材料中某老师。

其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来看,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教师和研究的关系来看,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

教师应该在社区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地点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了。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和赞赏学生。

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要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每一位学生。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和引导学生。

教师的职责在于帮助,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

材料中某老师。

再次,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注重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材料中某老师。

最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要求教师在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加强合作。

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还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进步。

材料中某老师。

因此,某老师的做法遵循了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的相关要求,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记忆口诀:两开一促一研究、重赏助导,反思合作学生观答题模板X老师的做法是正确的,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指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老师需充分调动学生的主管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2023年版教师资格考试综合模拟测试题核心考点 含答案解析w全

2023年版教师资格考试综合模拟测试题核心考点 含答案解析w全

教师资格考试综合模拟测试题核心考点含答案解析1 .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学记》B.《孟子》C.《论语》D,《中庸》2 .社会成员经由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高,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以及科层组织之间转换和调动。

这种教育功能是()。

A.社会流动功能B.文化传递功能C.社会改造功能D.人口控制功能3 .科学技术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其中最重要的途径是()oA.社会生活B.科学实验C.生产劳动D.学校教育4 .发达国家大多已普及12年义务教育,而发展中国家一般仅普及9年义务教育。

这说明从根本上制约教育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人口数量和质量D.社会意识形5,直接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的社会因素是()。

A.生产力水平B.科学水平C.文化传播D.政治经济制度1【答案】A o解析:《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答案】A 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

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在生产、科技、经济、政治和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的作用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整体的存在、延续、演变和发展。

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则是就教育所培养的社会实践主体,通过教育的培养和提高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个人能动性、创造性的弘扬,以实现在职业岗位和社会层次之间的流动和转换而言的,它指向的主要是社会个体的生存与发展境遇的改善。

所以此题选A。

3、【答案】D o解析: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通过教育,科学知识与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

4、【答案】B e解析: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Q)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素质(适用于小学、初中、高中)第一章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一)素质教育概述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内在素质和外在的素质。

内在素质主要是人对世界、环境、人生的看法和意义,包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也就是一个人的对待人、事、物的看法,也可以成为人的“心态”。

外在素质就是一个人具有的能力、行为、所取得的成就等。

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1.全体性。

所谓“全体性”,广义地说,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必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

狭义地看,素质教育的“全体性”,是指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换言之,素质教育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为什么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把素质教育与实施义务教育联系在一起,其原因就在于义务教育从立法上保证了教育机会的均等化与受教育权利的公平性。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定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

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

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其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

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

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

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第三,从教育控制论的意义上讲,教育是一种人为的、优化的控制过程,以便受教育者能按照预定目标持续发展。

但如果把基础教育局限于职业的、定向的训练,就会使本来应得到扩大发展的可能性空间过早地停滞、萎缩,这岂不是同教育(优化控制)一词的本义背道而驰吗?怎么能指望培养的学生善于应付社会繁杂多变的“不确定性”呢?3.发展性。

所谓“发展性”是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

这是强调培养能力、促进发展,是指在正确处理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这一前提下而言的。

知识与能力虽不是完全等同的东西,但是,如果学到的知识是“活化”的知识,是能够“投入运转的知识,是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的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能顺利地转化为能力,成为人的智慧的一部分。

素质教育的“发展性”强调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学会生存”。

真正的教育是形成自我教育。

而自我教育能力的直接动力是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素质教育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

它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

从本质上说,“发展性”符合“变化导向教育观(change—oriented pedagogy)”的趋势,即把适应变化、学会变化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接受教学(教师奉送答案)向“问题解决”(教师引发思考)转变。

教师从一名鼓励者、促进者、沟通者、帮助者和咨询者等角色发挥作用。

4.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是指素质教育既要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要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因为,素质教育应该是完善意义上的教育,它是指向全面基本素质的。

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指出,“全面发展”已经列入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教育目标之中。

但是,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社会主义的素质教育中探索“全面发展”的具体规定性,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有两个方面的具体规定性。

第一,针对一个个体来说,它是“一般发展”和“特殊发展”的统一;第二,针对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群体而言,它是“共同发展”和“差别发展”的协调。

全面发展既要讲共同性,又要讲个别性,它决不排斥有重点地发展个人的特殊方面,允许在一个群体中各个体之间有差别地得到发展,全面发展决不能被理解为均匀发展和划一展。

全面发展实际上就是“最优发展”。

最优化不等于理想化,而是力求取得对具体条件来说是最大可能的最佳效果。

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有信心根据他自己的特点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或“生长点”,打破“千人一面”的格局。

由于目前不指定教材,所以内容也不好把握。

我这里有华中师范大学和杭州师范大学两个版本的复习用书,都是从辅导老师手里买到的~~看指导书,节省了您听课的时间和费用。

指导书知识点非常详细,超有价值。

同时还有配套的练习题,也有去年的统考真题。

就算你去参加辅导班老师也是划书上知识点,还是需要自己整理出来知识点才能背诵。

如果有什么关于教师资格证材料问题可以加我 274398477全面发展是最优发展,也是个性的最优发展。

“发展个性”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最近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提出了“从系统----结构观点来分析个性”的建议,强调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个性是社会实体的观点,从人的心理的整体上把握“个性”。

因此,可将个性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动态系统”,以此来表明个性是一般性和个别性、动态性和稳定性的统一体,是社会化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我们立足于教育学的基点,从实际出发,坚持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可认为“个性”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品质和素养的总和在每一个学生身上不同的优化结构”。

其特点为:①“个性”必须首先以社会主义公民基本品质和素养的总和为前提,它强调的是个性发展的共同性一面;②“个性”也是社会主义公民基本品质和素养的总的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的不同结构。

这种不同的结构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的独特性一面,它是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依据;③我们不仅要承认每个学生应该有不同的素质结构,同时还要使这个结构达到尽可能的合理化。

优化结构,这是教育者应尽的责任。

总之,把个性最优发展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这是实现将年轻一代培养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可靠保障。

5.未来性。

所谓“未来性”是指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

一般说来,教育具有较强的惰性和保守性,它总是在努力使年轻一代学会老一代的思维、生活和工作方式,因而人们在批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局限性或弊端的时候,往往批评它是根据“昨天”的需要而设计的。

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教育的惰性和保守性,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二)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面向全体,我们国家这些年努力实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就是面向全体,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进到学校里来,进到班级中来。

以前有一部电影叫《一个都不能少》,反映了教育教学里有一个同样面向全体的问题,就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比如说你赞许的目光是不是只给了前三排,你的微笑、你的点头或者说你的关注等,是不是只给了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我觉得这就是考验你是不是面向全体。

第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我们需要在实践中把这个方针贯彻好、落实好,在这方面不能有任何放松。

有的网友可能会说,你说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那和因材施教有没有矛盾呢?要我看是没有矛盾的。

实际上面向全体,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你只有面向差异了,面向个体了,你才能面向这个全体。

第三,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我们的基础教育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上做的非常好,也得到了世界性的公认,但是在能力培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应该说知识是重要的,但是知识不能成为限制人们思维空间的东西,而应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发展能力的基础,不是把人作为一个知识的容器,而应该把知识融入到人的认知结构中,能够活化起来。

同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

这些年来,连续30年我们国家GDP以每年10%速度递增,相当程度上是靠劳动力的价位优势,但是纵观全球,不能靠廉价劳动力的优势成为世界一流国家,所以我们有中国制造,我们还要有中国创造。

第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谁都想有创新,怎么实现创新,必须以主动性的发挥为前提,真正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主动精神。

这样一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启发式教学。

我们的总理对这个问题非常注重,每年教师节时都会去听课,看到教师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非常高兴,鼓励学生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又比如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就要求我们能够鼓励学生存疑、求疑,一个老师能不能允许学生对自己的答案提出挑战呢?这就是一种考验,也就是说主动性的发挥要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当然,这与我们的尊师爱生并没有矛盾,我们的优秀传统还要坚持。

《综合素质》(中学)一、考试目标主要考查申请教师资格人员的下列知识、能力和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

3.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

4.具有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一)职业理念⒈教育观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2.学生观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理解“以人为本”的涵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⒊教师观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