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5《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5《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1.5《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章第5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介绍平方差公式的概念、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平方差公式是初等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不仅在代数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二次方程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对因式分解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并掌握平方差公式。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推导过程,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求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挑战、积极进取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应用。

2.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平方差公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工具,结合几何画板等软件,直观展示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索: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际问题,鼓励他们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方法和思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学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并进行平方差公式的讲解和示范。

5.练习与反馈: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6.拓展与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的结果写成公式形式,故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

在内容上平方差公式是由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得到的,同时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能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整体思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2.过程与方法(1)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培养符号感和推理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规律,并能用符号表示,从而体会数学的简洁美.(三)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运用.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变式运用二、 说教法和学法(一)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

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二)学习方法 以多项式乘法与合并同类项的知识为基础,从一般形式的整式乘法运算到对特殊形式的乘法运算概括出乘法公式,体现一般到特殊的思想方法。

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从具体的具有特殊形式的几组多项式乘法的运算结果中,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一般的形式,并通过符号推理获得公式的符号表示及语言表述,体现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 如图,欧风花园有一块边长为a m 的正方形草坪,现在重新规划,南北方向要加长2m ,而东西方向要缩短2m ,你能算出改造后的草坪的面积吗?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为本节课的内容的引入作铺垫。

-2(二)、新知探究问题1 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x+1)(x-1); (2)(m+2)(m-2); (3)(2x+1)(2x-1);学生计算,请三位学生在黑板上板书,师生共同分析板书的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4.2.1《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3.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情境学习理论,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更容易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辅助教学:
1.教具:平方差公式推导过程中,我将使用实物模型、卡片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
2.引发疑问:提出问题“如何简便地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让学生产生求知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游戏互动: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平方差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平方差公式推导:通过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其内涵。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竞赛活动:开展数学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的速度和准确度。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自我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反思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2.知识点讲解:结合具体实例,讲解平方差公式的表达形式和应用方法,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互动提问:在讲解过程中,适时提问,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课堂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对平方差公式的掌握程度。
1.启发式教学:这种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鉴于此,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流程是:观察发现——归纳验证——应用拓展,以解决问题活动为基础,建立合理的数学训练,使学生在知识获得、过程经历、合作交流得到提升。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是多项式乘法的后续学习及再创造活动的结果,体现教材从特殊——一般的意图,教材为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是学生感受数学再创造的好素材,同时对平方差公式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及其代数运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今后学习的坚实基础。
教学关键:理解公式导出的基础上正确记忆。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本节课采用体验探索式教学法,从两项式的乘法中发现规律,又通过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进行验证及探究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概括能力,在探索中由旧到新,由学到“思”,由“思”到知识方法的提升,体验探索数学的方法,同时展示学生探索成果,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是一件快乐的事。
例1:判断
例2:计算
(1) (2x+y)(2x-y);
(5)(-3a-1)(3a-1)
有一位狡猾的地主,把一块边长为a米正方形的土地.租给李老汉种植.今年,他对李老汉说:“我先把你这块地一边减少4米,再把另一边增加4米,继续租给你,你也没有吃亏,你看如何?”李老汉一听,觉得好象没有吃亏,就答应.同学们,你们觉得李老汉有没有吃亏?
问题3:如何验证(a+b)(a-b)=
合作交流,共同推导
突破难点,让学生合作交流,分组展示成果。
三、归纳内涵
平方差公式
文字叙述: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它们的平方差。
字母表示:(a+b)(a-b)=
享受成果
归纳公式
展现成果,由旧获新,收获方法,突出重点,培养观察概括能力及字母表示数的能力。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终]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终]

各位专家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课题是《平方差公式(一)》《平方差公式(一)》是北师大数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七节的内容,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评价分析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整式乘法中乘法公式的首要内容。

这节课不仅是对前面所学“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进一步运用,也是后面学习因式分解、根式运算、分式等内容的基础,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而它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内容。

二、学生状况分析①学生已学过多项式乘多项式,但个别学生掌握不够好。

②学生初步具有对数学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③七年级学生一部分学生比较聪明,但是学习习惯不好,课堂学习不够专注;另一部分学生学习认真努力,但是缺乏数学思维,因而导致他们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信心不足、兴趣不大,甚至出现一些厌学的心理。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平方差公式结构特征,能正确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能力目标:通过探索和推导平方差公式,锻炼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推理、交流等各方面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热情和积极参与学习的意识,在体会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和应用。

(二)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准确运用公式进行运算。

五、教法学法1、教法:基于本节课内容的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以“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为主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同学的合作帮助下,通过“问题引入→指导思考→归纳总结→共同验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教师着力于引导,学生着力于探索,侧重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训练。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进行分层施教。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一)说课稿

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平方差公式》(一)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一) 说稿课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平方差公式》,我将从教材分析,目的分析,过程分析,教法分析,评价分析五个部分进行陈述.一,教材分析1,从教材的性质地位与作用看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起作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它是构建学生有价值的数学知识体系并形成相应数学技能的重要内容,它是让学生感悟换元思想,感受数学的再创造性的好教材.2,从学生学习过程的角度看学生刚学过多项式的乘法,已具备学习并运用平方差公式的知识结构,通过创造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相应问题,建立并运用公式从而拓展学生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可能.但是,由于学生初次学习公式,只有原始的的换元思想,虽然在学习过程中有进一步的感悟和深化.同时,在运用公式时,认清结构不易,而且本课节所学的公式运用仅是局部的,因此,教学时不可拨高要求追求一步到位,而应在今后滚动式逐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使之与学生的知识结构同步发展完善.学生在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思维火花,情感都是本节课的好教材.3,重点难点和关键根据对学生学习过程分析及课标要求我把重点定为平方差公式的理解,难点应为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关键是"认清结构,找准a,b".二,目标分析1,学情分析(1)有利积极因素: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学生已感受到多项式乘法运算的重要性,同时,有了对式的运算,"快","准"的积极心理,学生已具备学习公式的知识与技能结构,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实施,学生已具有独立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因而让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得出并运用平方差公式就有了可能.(2)不利消极因素:一方面由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所决定,运用平方差公式的关键是认清两个多项式相乘是否具有(a+b)(a-b)的形式,由于两个多项式相乘的形式复杂多变,学生较易被假象所述惑,另一方面学生初学公式只有原始的换元思想,有些同学多项式相乘还不够熟练,我校生源不够好. 由此,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目的如下: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记平方差公式,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感悟换元变换的思想方法,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动运用公式的能力.(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是解决生活中许多问题的工具,从而促使学生热爱数学.三,教学过程本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遵循"教学,学习,研究"同步协调的原则,重组教材,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研究的过程,通过学生的再发现,再创造活动,体验"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在领悟数学对象本质的同时,真正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本教学过程以情境问题为导引,通过提供挑战性的问题与同学和老师比一比运算速度. 调动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有了问题的发现与提出的自觉意识,在这里我呈现的不仅仅是静态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的发展水平相适应,让整节课体现的数学情境里数学问题产生的土壤,本课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互动,放手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算,探究,使学生的能力培养情感产生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让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展示思维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全过程得到充分暴露,学生在再发现,再发明的过程中,思维火花发生强烈碰撞,数学结论的发现,生成为自然的事情.以下我将对每一教学环节分别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教学目标的控制四个方面加以说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说明创设情境教师出示问题一:计算下列各题,看谁做得又快又准(1)(a+b)(a-b) (2)(x+y)(x-y)(3)(2a+b)(2a-b) (4)(2m+3)(2m-3)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根据教师交给的问题,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为今后讨论作准备.提供这一组有梯度的与推导平方差公式有关的问题,让学生运算并比速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原始的换元思想,为建立公式搭建平台,为学生舒展灵性创设探究空间索,勇于创新.探求新知自主学习解决问题1,让学生分析老师或某些同学做得快的原因.2,小组讨论,分析公式特征结构.①等式左边的两个多项式有什么特点②等式右边的多项式有什么规律③你能用上面的规律直接计算下列各式吗④你能用一名话归纳出上述等式的规律吗⑤你有什么不清楚的问题想问老师吗教师提出平方差公式:(a+b) (a-b)=a2 - b2两数和与这两数差的积,等于这两数的平方差.①先独立思考②分组交流讨论③全班展示交流结果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平方差公式④回到问题一,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完成吗当学生的视线回到问题一时,他们的认识已螺旋式上升到正了一个新的境界,这样问题一又可以起到巩固学生认识的作用.让学生分析老师或某些同学做得快的原因,目的在于让学生不能只满足问题的解决,而应追求最佳方法,在追求最佳方法的过程中建立公式模型,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再创造性和数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师出示问题二:你能用下图解释平方差公式吗甲乙方法:把图甲沿虚线剪开,用剪开后的两个长方形拼成图乙的形状.学生动手,动脑.得出用面积相等推得平方差公式:(a+b)(a-b)=a2-b2让学生用面积相等来证明平方差公式的准确性.目的在于: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应用探究协作交流培养能力教师出示问题三:(你会用平方差公式了吗)1,请你计算:(1)(2x+1)(2x-1) (2) (a+b)( a-b)(3) (2a-3b)(2a+3b) (4) (+)(-)独立思考巩固公式学会计算让学生熟悉公式,学会公式的应用.2,你能计算吗(1)(-4a-0.1)(-4a+0.1)(2) (2x+y)(y-2x)上面各式能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如果能的话,每一式可以看作是哪两式(或数)的和与差的积合作讨论,互相启发,互相学习,激发灵感.学生对于第(2)小题,提出了把(y-2x)中的"-"号提出,变为-(2x-y),然后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的创新思维.要求学生"求取解答并继续前进".不只满足于用某种方法求得了问题的解答,而不再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于(2x+y)(y-2x),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思考它解法的多样性.设计问题(x-y)(x-y)的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不具有(a+b)(a-b)结构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从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3,观察:(-2x+y)( ),在括号内填入怎样的代数式,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达到共识有趣味,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 这一过程让学生运用公式的关键里认清结构,找准a,b,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应抓住问题的实质的习惯.反馈练习巩固新知教师出示问题四:1,(看谁做得最快最准)(1) 教科书P148例2(2) (2)习题P149 1题2,判断正误:如果错误,应怎样改正( 1 ) (-a-b)(a-b)=-a2+b2 ( )( 2 ) (-a+b)(-a-b)=-a2-b2 ( )( 3 ) (2x+3)(2x-3)=2x2-9 ( )( 4 ) (3x-1)(-3x-1)=9x2-1 ( )1, 独立练习,得出答案.2,小组讨论,汇报结论.通过练习,帮助学生总结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理顺思路. 从而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应用拓展教师出示问题五:计算下列各题:(1)1002×998 (转化思想)(2) (x+y)(x-y)(x2+y2) (灵活运用)(3) (a+b)2-(a-b)2 (逆向思维训练)小组讨论,协作交流.通过变式训练,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思小结教师出示问题六:1,本节你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何收获3,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到了什么4,你还有什么疑惑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小结是构建和完善学生认知结构的重要环节.波利亚认为:对你自己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始.通过提问,深化问题解决.作业分层布置选作题:(1) 计算3982-3992(2) 在式子(-3a+ )( )的括号内填入怎样的式子才能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独立思考为了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收获,我把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 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四,教法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基础上,提供学生交流讨论的机会,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思维和策略的考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在整个数学过程中加强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深刻思考,细心观察,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养成认真思考,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指导学生在解题时,一切从习题特点出发,根据习题特点寻找最佳解题方法,具体在运用公式计算时,要认清结构,找准a,b. 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实现思维优势互补,相互学习.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另外也提高了教学交率,节省时间,激发学生的兴趣.五,评价分析本节课教学通过问题设置,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通过计算具有(a+b)(a-b)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习题讨论交流发现新知,归纳总结,获得公式,知识的建构,能力的培养主动实现,情感自然产生. 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由于初学公式等原因出错是正常现象,但在问题讨论,引导发现,巩固训练的过程中,师生的信息交流畅通,反馈评价及时,学生与学生积极交流,讨论,思维活跃,教过程始终体现以学生的思维活动为主.。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概念和应用;2. 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3. 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2. 平方差公式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的课件;2. 相关例题和练习题的复印件;3. 板书工具。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首先,我会向学生们提问:在解决一个数的平方与差之间的关系问题时,你们会用到哪个公式呢?同时鼓励学生们回忆起学习过的平方差公式。

Step 2:引入平方差公式(10分钟)在这一部分,我将通过示意图和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平方差公式的规律和推导过程。

首先,我会给出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如果a和b分别表示两个数,它们之间的平方差是多少?”然后,我会鼓励学生们尝试一些具体的数字,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将逐渐发现平方差公式的模式。

Step 3: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15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我将向学生们详细解释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推导过程。

我会使用课件来展示推导过程,并通过具体的数学证明来说明公式的正确性。

此外,我也会解释平方差公式的意义和应用,让学生们理解它在数学上的重要性。

Step 4:练习与提问(20分钟)在这一步骤中,我将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通过运用平方差公式来解决。

同时,我也会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们思考平方差公式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最后,我会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平方差公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如何将平方差公式应用到其他数学问题中,以及探索其更深层次的数学原理。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入了解了平方差公式,并学会了利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们也加深了对数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合理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更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继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内容的一种升华,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内容上是由多项式乘多项式而得到的,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运算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探索与归纳能力,体会到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和转化等重要的思想方法.2.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所面对的对象是初二年级的学生,学生在知识方面已掌握了整式的概念、整式的加减与乘法运算.在情感态度方面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已初步具有对熟悉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的能力.3.教学环境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

本课采用“活动单”导学模式,充分发挥多媒体视频交互系统对教学的支撑作用,方便、快捷地展示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学习成果,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熟记平方差公式,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2)数学思考:让学生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3)解决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化归思想和抽象思维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难点:灵活应用平方差公式.四、教学过程:根据以上分析,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来完成: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独立思考,归纳验证;开放训练,应用拓展;合作交流,体现应用.前两个环节是运用前一节课学生所学的多项式的乘法法则推导平方差公式,再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分别从两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中,验证平方差公式,让学生领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后两个环节中先分析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再举两组相关的例子来巩固新知,最后,让学生及时检测课堂所学,从而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活动1】自己动手,探索发现:(1)提出问题: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①10298⨯;②20011999⨯.(2)计算下列多项式的积:①(1)(1)+-;x x②(2)(2)+-;m m③(21)(21)+-.x x在白板上展示这两组式子,学生观察这组式子,学生尝试总结等式的特点.教师可以用笔在白板上划出重要部分与符号,便于学生总结。

平方差公式说课课件(1)

平方差公式说课课件(1)

教学过程
四、小试牛刀,出口成章 计算
1、(x+1)(x-1) (2+y)(2-y) (b-3)(b+3) 2、 (2x+1)(2x-1) (2-3k)(2+3x) (4h+3)(4h-3)
3、(x+2y)(x-2y) (3n-m)(3n+m) (2s+5t)(2s-5t)
4、(ax+3y)(ax-3y) (2n-bm)(2n+bm) (as+bt)(as-bt)
3、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方差公式的理解;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 运用公式。
教学难点:
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及灵活应用;公式推导的理 解及字母的广泛含义。
二、教法分析
针对以上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 确立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引导学生在讨论 中发现两个具有相同项和相反项的二次二 项式相乘时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 总结得出平方差公式,并通过讲练结合的 方式分散教学重难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 出公式中的a和b,从而正确运用平方差公 式进行作答。
赵一馨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 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 多项式相乘的式子与其结果写成公式形式。 故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它在整式 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 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记平方差公式; ②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 进行简单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 符号感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发现规律,体验教学活 动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 ②通过分组讨论学习,体会合作学习的兴趣。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平方差公式》是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平方差公式的定义、证明及应用。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重要的公式之一,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平方差公式对于后续学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到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它们的和的平方减去它们的差的平方。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到平方差公式的证明,以及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如平方根、乘法分配律等。

但是,对于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证明,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即两个数的平方差等于它们的和的平方减去它们的差的平方。

2.掌握平方差公式的证明过程。

3.能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如解方程、判断平方差等。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证明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需要通过具体例题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平方差公式。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例题、实际问题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两个数的平方差,从而引出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证明。

2.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详细讲解平方差公式的定义和证明过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3.例题讲解: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4.课堂练习: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和运用。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七年级数学下册平方差公式说课稿(第一课时)XXX:XXX本节课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第五节《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以及材的目标要求,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和作用“平方差公式”这一内容是在学生研究了多项式乘法的基础上,把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相乘的式子与其结果写成公式形式。

故属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结果。

它在整式乘法、因式分解、分式化简及其它代数式的变形中无处不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上述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分析,考虑到七年级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熟记平方差公式;②能说出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简单运算;(2)数学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建立平方差公式模型,感受数学公式的意义和作用,并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化归思想,逆向思维,从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公式的能力。

(3)解决问题通过研究平方差公式,培养学生理解公式并用公式解题的能力。

(4)情感态度通过课前自主探究活动以及课堂上的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提高研究热情。

3、教材重点难点:本课的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1本课的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及灵活应用;本课的教学关键:认清结构,找准a,b对应项;二、教法分析运用教学方法:以导学案引领学生的研究,其中导学案中首要包括:课前自主研究的指导、探讨、合作、点拔、评价、总结、进步我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和我们学校正在试行的六环节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我采用“先学后教,即当堂训练”即先指导学生课前进行自主研究,再根据学生课前所学的效果来确定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的教学方法。

即:根据导学案的设计,开课时先由教师进行课前研究也就是预的检测,根据对预效果的检测,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的进行合作交流,解决在这一环节中不能通过课前自主研究而完成的问题。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第一课时)》说课稿(所用教材:鲁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制)数学六年级下册》P44~P45)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我是初一(7)班的数学老师杨乔,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平方差公式》。

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学生情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课的理解与设计,不妥之处,敬请指教。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平方差公式》是鲁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中的第六节内容。

平方差公式是特殊的乘法公式,它既是前面知识“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应用,也是后继知识如因式分解、分式、求解一元一次方程等的基础,对整个教科书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初中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在中招考试中,平方差公式通常与其它知识点综合进行考察,如第三题解答题第16题的“先化简,再求值”题目等。

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平方差公式在整式乘法中的应用。

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单项式乘法、多项式乘法基础上的拓展和再创造,一方面是对多项式乘法中出现的较为特殊的算式的一种归纳、总结;另一方面,通过乘法公式的学习可以简化某些整式的运算、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

2.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探索和应用;难点: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准确运用公式;关键:准确辨别a,b。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的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将某些项的符号确定错误或者有漏项等问题。

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结构特征的掌握以及对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的理解。

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并掌握公式的结构特征,能利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能力,通过讨论几何图形的面积,来验证公式,进而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悟数学美的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和信心;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有条理推理的能力。

2022年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1)

2022年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1)

平方差公式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根据要求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三点:〔1〕平方差公式的推导。

〔2〕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论证。

〔3〕平方差公式的应用。

2、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平方差公式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会用几何图形说明公式的意义,并能正确的运用平方差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探索能力。

(3)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勇于挑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本节课采用“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进行教学。

重点:平方差公式及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及灵活应用。

关键:正确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刚接触了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乘法计算之后,从一般的计算中抽象出特殊形式的式子及结果写成平方差公式,通过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丰富了学习内容,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在学生探究交流的同时建立数学模型。

三、教法分析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根据这样的原那么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调控,帮助学生优化思维过程,在此根底上,提供学生交流讨论的时机,学生学会对自己的数学思想进行组织和澄清,并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能通过对其他人的思维和策略的考察,扩展自己的数学知识和使用数学语言的能力,学生会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学习,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深思,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灵活善变,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附?字母表示数?典型例题例1 举出三个小学已学过的用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并说明其中字母的含义。

例2 用字母表示下面实际问题。

〔1〕行驶中的火车的速度为v 米 / 秒,汽车行驶的速度是火车速度的31,用v 表示汽车速度;〔2〕如图,表示圆环的面积;〔3〕如图,是用火柴摆出的三角形的图案,当摆n 个三角形时,需火柴多少根。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3章《平方差公式》。

本节课主要学习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公式及其应用。

平方差公式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公式,它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有着广泛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公式的结构及其应用。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应用。

难点: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展示一道实际问题:“一块长方形土地,长为a米,宽为b 米,求该土地的面积。

”2. 例题讲解: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际问题,发现其中的数学规律。

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a^2 b^2 =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计算下列式子的值:(1)a^2 b^2;(2)2^2 3^2;(3)5^2 3^2。

”4. 平方差公式的推导:5. 公式应用:教师给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米,求该正方形的面积。

”6. 课堂小结:7.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一些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请用平方差公式计算下列式子的值:(1)a^2 b^2;(2)2^2 3^2;(3)5^2 3^2。

”六、板书设计平方差公式:a^2 b^2 = (a + b)(a b)七、作业设计1. 计算下列式子的值:(1)a^2 b^2;(2)2^2 3^2;(3)5^2 3^2。

2. 已知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a米,求该正方形的面积。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1)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我说课的题目是《平方差公式》。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说明四个方面对本节课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二节,平方差公式是在学习多项式乘法等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体现教材从一般到特殊的意图。

教材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数学的思想方法、能力、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对它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得到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教材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初中阶段一个重要的公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运算.2、过程与方法:在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归纳能力、推理能力.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用符号表达,从而体会数学语言的简洁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学生自己探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能力.(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点以及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二、教法和学法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

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2、学习方法: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3、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为102,宽为98,你能快速计算出它的面积吗?[设计意图]速算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出示目标[设计意图]给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心中有数。

(三)知识回顾[设计意图]回顾多项式乘法法则,为本节课继续学习相关内容作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5.2.1平方差公式公开课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15.2.1平方差公式公开课说课稿
二、学情分析导
(一)学生特点
我所面对的八年级学生在年龄特征上正处于青少年阶段,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也可能伴随着一定的叛逆心理。在认知水平上,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解决复杂数学问题仍需引导。学生们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对数学学科有着不同的兴趣,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缺乏积极性,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学习习惯方面,学生们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和理解平方差公式。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通过社会互动来发展自己的理解。此外,我还将会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通过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平方差公式,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知识的目的。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让他们自己总结出平方差公式的含义和应用。然后,我会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遇到的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会给予积极的反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对于那些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我会提供额外的帮助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课后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方差公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公式的应用。
2.教学难点:平方差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方差公式》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平方差公式》,下面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15.2乘法公式”(第一课时)。

2、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方差公式》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多项式乘法之后,自然过渡到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的乘法,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知规律的典型范例.对它的学习,不仅给出了特殊的多项式乘法的简便算法,而且为以后的因式分解、分式的化简、二次根式中的分母有理化、解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等内容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完全平方公式的学习提供了方法.因此,平方差公式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具有很重要地位,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要公式.
二.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以学生的学为根本,基于以下目的:
1、让学生经历“特例──归纳──猜想──验证──用数学符号表示”这一数学活动过程,积累数学活
动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推理能力、归纳能力。

2、让学生了解平方差公式产生的背景,理解平方差公式的意义,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并在练习中,对发生的错误做具体分析,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3、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探索新知、巩固新知和拓展新知这一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通过上述思考,我把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
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

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运算。

2.理解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能灵活应用平
方差公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及正确运用公式计算。

预计学生学习上的困难:(1)对于平方差公式(a+b)(a-b)= a2-b2,引入是为了简化多项式乘法,
没有这种认识之前,学生对左右两边都是多项式的
“公式”还不认可,这会增加教学的困难.
(2)数学公式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引入的目的、形成的过程和自身的结构特征,这些教材上是无法一一阐述的.我们教学时往往不去刻意创设学习情景,营造公式产生的氛围,引导学生经历公式的探索过程,而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过于直接的教学不利于化解难点.
(3)数学公式中字母的高度概括性、广泛应用性及换元思想的渗透,对八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还难适应,(a+b)(a-b)= a2-b2;(1+2x)(1-2x)= 1-4x2;(-4a-1)(4a-1)=1-16a2都是用平方差公式,102×98也能用平方差公式,使得习惯于机械模仿和解题
程序化的学生思维受阻,造成困难.
基于以上情况,我们把教学难点定为:
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释平方差公式,灵活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
5、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
二、说学生。

学生已熟练掌握了幂的运算和整式乘法,但在进行多项式乘法运算时常常会确定错某些项符号及漏项等问题.学生学习平方差公式的困难在于对公式的结构特征以及公式中字母的广泛含义学生的理解.因
此,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并运用变式训练揭示公式的本质特征,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理解.
三、说教法、学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因而我们采取的的教学模式及学习方式定为: 教学方法:
采用启发式、探索式教学方法。

整个探究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体现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而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方法:
学生积极参与、大胆猜想、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四、说教学过程。

1.本节课教学按以下五个流程展开

数学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为了体现这
一思想,我设计了一个实际问题,以学生身边的生活实践为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自然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二) 合作交流,推导公式
首先,我安排了几个练习,通过对特殊的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为下面学习平方差公式作了铺垫,让学生感受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引出乘法公式----平方差公式.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规律,式子左边是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并猜想出:22
a b a b a b
+-=-.这样设计使学生在已掌握的多项乘法()()
法则的基础上,探索具有特殊形式的多项式乘法──平方差公式,自然、合理地探究出新知.
接着,引导学生从“数”与“形”两个角度验证猜想。

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代数与几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思考问题.对于任意的a、b,由学生运用多项式乘法计
算:2222
+-=-+-=-,验证了其公式的正确
a b a b a ab ab b a b
()()
性.
再次,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表述,总结出公式,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最后,教师通过分析公式的本质特征使学生掌握公式.在认清公式的结构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剖析a、
b的广泛含义,抓住了概念的核心,使学生在公式的
运用中能得心应手,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应用公式,培养能力
总结出平方差公式后,我先设计两个简单练习题。

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平方差公式结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进一步掌握平方差公式的本质特征和运用平方差公式必须具备的条件.
然后设计了三个例题。

例1和例2是教材上的内容,例3是我设计的一道实际问题。

例1有两道小题,其中设计第(1)题,然后学生完成。

第(2)题学生板演,师生共同纠错。

例2有两道小题,先让学生尝试练习,出错后教师及时纠正,使学生认识深刻。

第一题体现了转化的思想和数式通性;另一题是平方差公式与一般多项式乘法的综合,强调不能用公式的仍按多项式乘法法则进行.
例3运用平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设计此题与平方差公式的几何意义相吻合,加深
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的理解。

(四)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题的设计有梯度,从基础应用公式入手,到拓展提高。

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使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都有收获,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在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总结,提升学习理念。

(五)总结概括,自我评价
从知识和数学思想两个方面加以小结,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识。

最后,作业分层处理,体现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