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猴子下山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8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18 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字:识记“下、山、果、树、吃、桃、子”等 7 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下、山、果”三个字。
2.阅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理解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的过程,感受小猴子贪玩、淘气的特点。
4.积累:积累“下山、摘桃子、吃桃子”等词语,并能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
5.情感:体会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识记生字,并能正确书写“下、山、果”三个字。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小猴子贪玩、淘气的特点。
难点:•理解“下山”的含义,并能用“下山”造句。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o课件:包含课文插图、生字卡片、词语卡片、课文朗读音频。
o小猴子头饰 *桃子模型o录音笔2.学生准备:o预习课文,尝试认读生字。
o准备一个笔记本,用来记录学习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小猴子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为什么? *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小猴子的课文,题目是《小猴子下山》。
2. 初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轻声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读音。
3. 识字师:课文中有哪些生字?学生说出课文中的生字。
* 师:请同学们拿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 学生认读生字。
*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山、果”三个字,它们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生字,并回答问题。
* 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并进行组词练习。
* 学生进行组词练习。
4. 理解课文•师:小猴子为什么下山?•学生回答问题。
•师:小猴子下山后做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师: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
•师:小猴子下山摘桃子的过程是怎样的?•学生回答问题。
•师:引导学生理解“下山”的含义,并能用“下山”造句。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小猴子下山》的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通过阅读能够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喜爱小动物的情感,热爱自然的意识。
3.学科素养–通过上述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
–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
2.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自主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故事教材。
–确保教学环境整洁有序,板书清晰。
2.学生准备–课前准备好课本和笔。
四、教学过程1.导入–利用图片或教具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逐段教授故事内容,解释生词。
–让学生展开讨论,理解故事情节。
3.讨论–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
–让学生从自身经历中找到共鸣。
4.展示–学生分组展示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小结–整理故事内容,梳理重点。
五、课后作业1.回家复述《小猴子下山》故事。
2.绘制《小猴子下山》故事中的场景或人物形象。
六、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对故事的讲解是否深入浅出。
–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表达。
2.改进措施–可以加大学生思维拓展的空间,引导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以上是《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进行教学。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读准本课8个生字的音。
认识“掰、扛、扔、摘、捧、抱、蹦”7个字。
2.看懂图意,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1.读准本课的生字及词语。
2.读通课文,对照插图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一、以图导言激趣:教师板画一座小山,在小山上贴上一只小猴子图片。
教师提问:请大家看图上的这只小猴子要做什么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13.小猴子下山。
教师接着说:“一天小猴子下山找东西吃,在路上它都经过了什么地方,它看见许多好吃的东西,它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注意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自然段和标画出生字和会认的字。
3.自己把标出的生字和会认的字,多读几遍。
4.同桌同学互读生字和会认字。
5.抽读生字单片,采取领读、指名读、开火车等多种形式巩固字音。
6.做识字游戏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三、图文对照,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2.再请同学读课文,通过学生的读你知道了什么?3.出示四幅插图,请同学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4.根据插图内容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对应的自然段。
5.让学生结合题目小猴子下山“把四幅图按顺序看一看想一想:小猴子下山都做了些什么事?结果是什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小猴子下山的路线。
以此为线索学习并积累“块、棵、片”等量词以及“又()又()”形式的词语,并会迁移运用。
能够正确区别“掰、扛、扔、摘、捧、抱、追”等动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故事,并能结合插图、板书等讲述故事.3.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要一心一意做一件事。
4.给学生传达勇于面对错误,学会用积极的态度展望未来。
教学重点:1、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及量词的恰当使用,同时能够正确理解“摘、扛、捧、抱、追”等表示动作的词语。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8《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2.认读生字“小猴子”、“下山”;3.理解并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培养学生的细致观察和逻辑思维能力;3.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能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课文内容。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爱护意识;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勤劳乐观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和背诵课文;2.认读生字。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小猴子的行为动机;2.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下山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材PPT、图片、小猴子道具等;•学生熟读课文,准备课堂朗读。
2.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玩具小猴子,引导学生猜测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3. 学习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2.分段解释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3.细读课文中的生字,引导学生学习汉字笔顺;4.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猴子下山的场景。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通过学生的发言,引出勇敢、责任等品质。
5. 表演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猴子下山的短剧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6. 总结老师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结故事中的教育意义。
四、课堂延伸活动1.向学生展示关于小猴子的动画片,引导学生对故事情节进行再现;2.让学生设计小猴子下山的续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3.带领学生学唱与课文相关的儿歌,增强学生对课文的记忆。
五、课后作业1.背诵课文;2.画一幅小猴子下山的图片,并配上简短文字描述。
以上为《小猴子下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准备这节课。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PEP first grade volume II Chinese Lesson 18 "little monkey do wn the mountain" teaching plan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3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2、篇章2: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集体备课教学设计(部编版)3、篇章3: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篇章1: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设计设计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
由此,本课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
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
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1)课文相关动物、事物图片。
(2)重点句段教学辅助课件。
2.学生准备:制作本课字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回馈,引入新课1.板书课题,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二课《小猴子下山》。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理解、课文感悟。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第16自然段,重点学习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以及它所看到的事物。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3. 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懂得做事要专心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理解、课文感悟。
难点: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课文寓意,运用词语造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文挂图、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入课题。
2.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停顿等。
3. 生字词学习:出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理解字义,学会正确书写。
4. 句子理解:结合课文内容,讲解重点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 课文感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小猴子为什么一无所获,从中懂得做事要专心。
6.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小猴子,下山时会看到哪些有趣的事物,激发想象力。
7.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词语造句。
8.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生字词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下山、摘、扔、追、跑、拿、空手而归3. 重点句子:小猴子下山,一会儿摘桃子,一会儿追兔子,一会儿捡玉米,空手而归。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小猴子下山时所看到的事物。
(2)用本课生字词造句。
(3)谈谈你对小猴子为什么空手而归的理解。
2. 答案:(1)桃子、兔子、玉米、西瓜、茄子。
(2)示例:小猴子下山摘了一个大桃子。
(3)小猴子做事不专心,三心二意,所以空手而归。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小猴子下山》一文。
该文位于教材第六单元,主要讲述小猴子在下山过程中,遇到各种诱惑,却始终没有满足故事。
我们将详细学习文中生字词、句子结构以及寓言故事所蕴含深刻道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正确书写;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寓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课文、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课文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才能成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寓意,将故事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生字词,正确朗读课文。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朗读录音、生字词卡片、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践情景,引发学生思考:如果你是小猴子,遇到喜欢东西,你会怎做?2. 朗读课文: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生字词,并进行书写练习。
4. 精讲课文:分析课文内容,讲解寓言故事道理,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
5. 例题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生字词和课文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下山、玉米、桃子、西瓜、兔子、一心一意、三心二意3. 课文结构:起因、经过、结果4. 故事寓意: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才能成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课文中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课文中词语造句。
a. 小猴子在下山过程中遇到哪些诱惑?b. 小猴子为什什都没有得到?2. 答案:(1)见作业题目1。
(2)例句:小猴子一心一意地摘桃子,终于摘到一个大桃子。
(3)a. 小猴子遇到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等诱惑。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详细内容为《小猴子下山》。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认识生字词,学习偏旁部首,培养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词,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偏旁部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3. 情感目标:通过故事学习,使学生明白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要一心一意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偏旁部首的掌握,朗读表达能力的培养。
难点:理解故事内涵,学会运用偏旁部首识别汉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故事课件,生字词卡片,黑板。
学生准备:课本,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创设情景,引入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小猴子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小猴子下山》。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 学习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语调。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小猴子下山都遇到了哪些事情?3. 讲解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
(2)讲解生字词的含义,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4. 学习偏旁部首(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字词中的偏旁部首。
5. 朗读与表达(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
6. 小结六、板书设计课题:《小猴子下山》生字词:偏旁部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每个写5遍。
(2)用偏旁部首组词,至少写3个。
(3)复述故事情节。
2. 答案:(1)略(2)示例:山、石、田(3)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掌握较好,但在运用偏旁部首识别汉字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识字和表达。
组织学生进行故事创编,培养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2. 偏旁部首的认识与应用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4. 作业设计与课后反思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1. 生字词的选择:挑选本课中具有代表性的生字词,注意涵盖常用字和难点字。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18《小猴子下山》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读懂课文《小猴子下山》。
2.能够正确朗读课文。
3.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故事情节。
4.能够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情节。
2.正确朗读课文,提高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运用教材内容进行扩展阅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引言或图片引发学生对猴子的兴趣,引入本课内容。
可以通过提问或讨论的方式,让学生猜测猴子为什么要下山等。
2. 学习新课(15分钟)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小猴子下山》。
2.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注重字词的理解,尤其是生僻字和成语的解释。
3.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3. 操练(20分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正确性。
2.有针对性地进行课文段落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堆叠内容。
3.师生互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消化内容。
4. 拓展(10分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展开相关话题的讨论,拓展课外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兴趣。
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默写生词、按要求完成练习或撰写课文感想等。
五、板书设计•《小猴子下山》•主要情节•生词和成语的解释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课文《小猴子下山》为核心内容,通过带有情节的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语文知识,并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中,老师应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关注书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情感态度的培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朥能够引导学生爱读书,热爱生活,培养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7《小猴子下山》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
新部编版一年级下语文17《小猴子下山》优质示范公开课教案一、课程背景本课是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17课,《小猴子下山》。
这是一篇生动有趣的故事,通过描述小猴子下山的经历,教导孩子们勇敢、团结的品质。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猴子下山的经历;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3.培养学生勇敢、团结的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理解《小猴子下山》故事内容;2.讨论小猴子的行为,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品质。
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人物情感;2.引导学生探讨故事中的道德意义。
四、教学准备1.教材:新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教具:图片、小猴子的玩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老师播放一段小猴子下山的动画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提出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小猴子下山》这个有趣的故事。
”2. 学习主体 (25分钟)1.朗读故事《小猴子下山》,让学生跟读,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2.分组讨论小猴子的行为,引导学生感悟勇敢、团结的重要性;3.请学生就“你在困难面前会怎么做?”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品德意识。
3. 练习与巩固 (15分钟)1.学生自由绘制小猴子下山的场景;2.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重新演绎故事。
4. 总结与评价 (5分钟)请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自我评价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复述《小猴子下山》这个故事,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困难面前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勇敢、团结的品质。
通过角色扮演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品德养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
以上是本课的教案,希會對老師們在課堂教學中提供一些參考。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8 《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8 《小猴子下山》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小猴子、山谷、山坡。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勇敢探险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小猴子、山谷、山坡。
•难点:运用生字词进行句子构建。
三、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课文PPT、生字词卡片等。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录音机等。
3.教学材料:课本、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利用图片或声音让学生感受山谷、山坡的景色,引入课文内容。
2. 学习课文•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解释生字词的意义,引导学生掌握词语。
3. 感悟情感•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面对的困难和勇气,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勇敢经历。
4. 启发思考•提出问题:你认为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5. 语言表达•让学生用生字词造句,练习表达能力。
6. 拓展延伸•让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的方式展现小猴子下山的情景,发挥想象。
五、板书设计•生字词:小猴子、山谷、山坡•课文重点句子:XXXXX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
2.写一篇作文,描述你勇敢面对困难的经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纠正学生在语言表达中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生字词。
以上是本课《小猴子下山》的教学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并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
部编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8 小猴子下山》教案
一、教案概述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一节课,约40分钟。
适用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为《18 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故事情节、掌握生字词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课文内容
《18 小猴子下山》是一则小故事,描述了18只小猴子下山的情景。
2.生字词语
–小猴子
–下山
–笨蛋
–跳舞
3.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情节
–掌握生字词语的意思
4.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理解故事中的难点词语
三、教学过程
1.热身活动
教师在课前可以进行一些与猴子有关的小游戏或者歌曲,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导入
讲解故事的故事梗概,让学生对故事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
3.阅读教材
教师念读课文,并进行适当的解释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讨论
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互相讨论并表达自己的看法。
5.巩固
教师可设计一些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6.作业布置
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后交给老师。
四、教学反思
这节课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上有一定困难,下一次课我将增加同类故事的阅读,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五、作业设计
1.根据课文内容画一幅图(图中至少包含一个主要场景和一个主要人
物)。
2.选择一个喜欢的角色,写一段50字以内的小短文,描述你喜欢这个
角色的原因。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中文阅读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六单元《小猴子下山》。
详细内容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课后练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的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培养学生朗读课文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猴子下山的情感变化。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朗读与理解。
难点:课后练习中词语搭配的运用,对小猴子情感变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黑板、粉笔、课文挂图。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PPT展示一幅美丽的山林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引入课题。
2.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讲解字义,指导书写。
3. 课文朗读与理解(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体会小猴子下山的情感变化。
4. 例题讲解(1)课后练习一:连线题,将生字词与相应的图片连接起来。
(2)课后练习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山、水、桃、瓜、抱、走、跑、笑3. 课文内容:小猴子下山的过程及情感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抄写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用“因为……所以……”造句。
2. 答案(1)生字词抄写略。
(2)因为小猴子看到很多好东西,所以它很高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山林图片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但在课后练习环节,部分学生对词语搭配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为写作积累素材。
同时,鼓励学生将所学词语运用到生活中,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会认“猴、结、掰、扛、满、扔、摘、捧、瓜、抱、蹦、追”12个二类字。
会写“块、非、常、往、瓜、进、空”7个生字。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重点难点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知道小猴子下山教给的道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见义思迁,应该一心一意。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引题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喊喊它的名字吧。
(猴子、小猴子)以前你听过哪些有关猴子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一个更有趣的故事-小猴子下山,板书课题。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1、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经过了一些地方,你能不能看图就直接叫出这些地方的名字。
2、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3、能不用上“一()玉米地”这样的方法来说说小猴子下山的时候,它来到了()来到了()来到()最后回到山上去了。
刚才我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去的路线。
4、能不能知道小猴子下山去干什么啦?怎么办?读课文。
5、理解思路:掰玉米、扛玉米、扔玉米摘桃子,捧桃子,扔桃子摘西瓜,抱西瓜,扔西瓜追兔子三、研读重点段1、接下来,我们就去玉米看看吧。
2、你看见了什么?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小猴子心里很高兴。
小猴子就掰了一个。
小猴子扛着往前走。
3、谁得把这四句话合并成一句话?出示合并后的句子,大家赶快来读一读吧。
4、师生合作读:刚才我们看见了小猴子下山来,走到(一块玉米地里),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心里十分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
5、引: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了一块桃树下。
(出示第2自然段)自己读读看,你又看见了什么?(引领学生说出桃树又大又红,这次非常高兴是因为找到了最爱,读出扔玉米的毫不犹豫。
)6、能不能看图用上“小猴子扛着玉米,走到(),看见(),就()。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8小猴子下山说课稿第1篇】一、说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猴子吗?那你们知道小猴子住在什么地方吗?老师来告诉你们小猴子真正的家在山上。
有一天,小孩子想下山玩玩,它下山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你们想听吗?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13课《小猴子下山》。
二、说新课:1、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3页,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标出自然段。
3、指名认读生字。
开火车读生字卡片。
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生字的读音。
三、说分段学习1、学习第一自然段①、小猴子下山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么做的?②、用动作演示“掰、扛、扔、捧、摘”这些动作。
③、为什么要掰玉米?又为什么要扛着走?④、这一段中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应该重读的词语,自己试着读读看。
边读边用动作表演出。
2、想一想老师刚才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自学课文的2、3、4自然段。
出示学习向导,指名向导。
学习向导:1、读一读:小猴子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2、议一议:小猴子是怎么做的?你认为哪些词应该重读?画出重读的词。
3、演一演:请你边有感情的朗读边表演这一段课文。
①、喜欢学哪一段就学习哪一段,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讨论学习。
②、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3、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五自然段,齐读第五自然想一想,小猴子下山看见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它为什么会空着手回家?4、填空练习。
(出示投影)填空后任选括号里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指1、2名学生看投影复述课文内容。
6、联系学生实际,说说自己平时做事情的时候有没有像小猴子一样的做法呢?学生检查自己平时做事的方法是否正确。
7、表演课文内容。
8、想象扩展:讨论小猴子空手回家后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猴妈妈会对他说什么?9、续编课文,编一个《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的故事。
下一节课评一评,讲一讲看谁编得精彩。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小猴子下山》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小猴子下山》的大意。
2.掌握词语“小猴子”、“忙”、“下山”的含义。
3.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初步理解结构。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听取信息、初步理解故事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动物、自然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观察力。
情感目标1.帮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团结合作的意识。
2.提倡保护动物、爱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能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词语“小猴子”、“忙”、“下山”的含义。
3.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
难点1.能够理解课文的具体细节,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表述。
2.能够运用所学的词语去描述动物的行为。
三、教学设计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只小猴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小猴子的看法,创设情境引入课文。
主体(30分钟)1.听故事:播放《小猴子下山》的录音,让学生仔细听。
2.朗读课文: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3.故事讲解:师生共同讨论故事内容,解释课文中的生字词。
拓展(10分钟)1.词语搭配:师生一起搭配“小猴子”、“忙”、“下山”等词语。
2.情感教育:引导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介绍动物的特点。
巩固(10分钟)1.小组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表演《小猴子下山》故事。
2.个别辅导: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完成(5分钟)评价学生表现,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情境引入,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表现出对故事的浓厚兴趣。
但在课堂管理上需要加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更好地消化课文内容。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可以更多地采用互动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对您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8课《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读懂课文中的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能够认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包括动物名称和动作词汇。
能力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2.能够模仿故事中的动作表演。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
2.激发学生参与故事情境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教学生认读关键词汇。
2.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参与故事情境。
难点1.小猴子下山故事的情节描写。
2.学生如何用简洁的语言表述故事内容。
三、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小猴子下山》2.教学图片或道具:关于猴子和山的图片或玩具模型3.PPT或黑板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观看图片或展示猴子模型,让学生猜测今天要学的故事主题。
2.引导学生联想动物和山的关系。
第二步:学习1.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含义模糊的词语。
3.学生默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第三步:讨论1.学生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感受与想法。
2.提问学生:小猴子为什么要下山?下山后发生了什么?第四步:表演1.分组让学生模仿故事中的猴子动作,进行表演。
2.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感受故事情节。
第五步:总结1.整理课文中的重点,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2.鼓励学生发表对故事的感想和理解。
五、课堂延伸1.让学生进行简单的绘画活动,画出自己对小猴子下山的想象。
2.教师讲述关于猴子的有趣故事,拓展学生对动物的认识。
六、拓展阅读1.让学生带回家阅读关于猴子的相关故事书籍,培养阅读习惯。
七、作业1.让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学习到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情节,还能够培养对动物的关爱意识,激发想象力和阅读兴趣。
希望学生在欢快的故事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小猴子下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第11课《小猴子下山》。
全文通过讲述小猴子下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各种诱人的果实,但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无所获的故事。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的章节如下:1. 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 学习生字词:猴子、下山、走到、看到、摘了、扔了、又、跑、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等。
3. 分析课文结构,掌握故事寓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 学生能够学会本课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语境中。
3. 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故事寓意,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故事寓意,学会生字词。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文挂图、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小猴子下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猴子在下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吗?”从而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3. 课堂讲解:(1)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讲解生字词。
(2)通过例句,让学生学会运用生字词进行表达。
4.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几名学生上台表演小猴子下山的故事,其他学生评价。
5. 例题讲解:讲解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小猴子下山2. 生字词:猴子、下山、走到、看到、摘了、扔了、又、跑、追、玉米、桃子、西瓜、兔子等。
3. 故事寓意:珍惜眼前所拥有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2)运用本课生字词,造三个句子。
2. 答案:(1)故事复述:小猴子下山,遇到了玉米、桃子、西瓜等诱人的果实,但总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一无所获。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8.《小猴子下山》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课文18.《小猴子下山》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够熟读课文《小猴子下山》;–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能够通过课文内容培养对自然风景的热爱;–能够听读、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和语音语调。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听讲、朗读、解释幅图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讲述故事情节提升表达能力;–通过图画讲故事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讲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向往。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集体主义观念。
二、教学重点•熟读课文《小猴子下山》;•掌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蕴含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自然与人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利用谚语、歇后语等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导入•通过问题导入,激发学生思考:你们都喜欢去山上吗?为什么?3. 学习课文1.整体阅读–听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以小组形式讨论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分段学习–分段阅读,理解每一部分内容;–解释生字生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4. 情感体验•图画赏析: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画,让学生通过图画感受故事情节。
5. 拓展延伸•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喜欢的自然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听写:围绕课文内容进行听写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记忆力。
五、课堂小结•回顾课文内容,强调故事情节及其中蕴含的意义;•引导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六、作业布置•完成课文《小猴子下山》的朗读练习;•通过图画或文字描述你喜欢的自然风景。
七、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小猴子下山》•板书方式:用大字体书写,突出课文标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通过《小猴子下山》这篇课文,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自然风景的向往和探索精神。
同时,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珍惜和保护身边的自然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拓展运用。
这些好东西光是看看,就那么吸引小猴子了!要是小猴子尝一尝的话,还会品尝到怎样的好味道?选一种说说:除了品尝到甜,吃起来还有怎样的感觉?(脆、鲜、嫩、糯、松、爽、软……)如果用鼻子闻一闻呢?还会觉得?(香)你能像故事中那样,用“又~又~”式词语把这些好味道连起来说一说吗?
(1)同学们,小猴子下山来,它掰到过又大又多的玉米,摘到过又大又红的桃子,摘到过又大又圆的西瓜,追过蹦蹦跳跳的小兔子,他这次下山来看到了那么多的好东西,最后却空着手回家。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猴子做事目标不明确、三心二意、有始无终)
(2)联系实际,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说说自己有没有做过像小猴子一样的事情呢。如果有,今后你准备怎样做?
(1)指名上台做“掰、扛”的动作。(掰:用双手把一物分成两份)
(2)让学生说说小猴子为什么用“掰”“扛”这样的动作,进一步理解玉米大的意思。
4.指导朗读。小猴子第一次下山,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他毫不犹豫地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甭提有多高兴了!自由带动作有感情地朗读第1自然段第二句。指名读。一起读。
(二)回顾所学,小结学法
3.借助插图,图文对照,读懂故事内容,并仿照“小猴子走到(哪里),看见(什么),就(怎么做)”这个句式,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4.能推断“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的原因,初步明白做事情要目标明确,有始有终。
教学重点
了解表示动作的词的不同含义,并学习运用;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非:两竖有长短,左竖稍短。横画之间间隔均匀,稍有长短之别。左三横间隔稍密,右三横间隔稍疏。
常:小字头收紧,秃宝盖舒展。“口”小扁。“巾”略宽,上下重心对正。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5、练习写。
6、展示评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词语。
2、复习第1段内容。
3、复习第一段学习方法。
二、同桌合作、品读理解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与“颗”区别,“颗”用在小小的、圆圆的、颗粒状的东西。)
1、同桌合作学习第2、3、4段:
自学提示:
(1)画一画:小猴子看到什么?做了什么?
(2)演一演: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汇报(一个汇报第一小题,一个汇报第2小题,两个都有感情读一读),其他组补充或者与他们组进行朗读pk。
(1)汇报第2段:
识记“满”并组词。
表演“扔、摘”
3.今天,这两个故事我们都不讲,讲一个比这个更有趣的故事。齐读课题18小猴子下山。(板书“下山”)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
4.学习“猴”字。
提示:猴子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候”少了一竖,是“姓侯”的“侯”。
二、初知课文,理清思路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把你圈画出的生字词各拼读两遍。
三1.小猴子下山来了,他首先来到玉米地里。他看见了什么?做了什么呢?(板书:玉米地)(请你用波浪线画出来。)
2.他看见了什么?(玉米结得又大又多。)(认识多音字“结”)
3.小猴子非常高兴。“非常”一词可以换成什么词。
4.小猴做了什么?(理解“掰、扛”两个动词)(“掰”的意思:用手把东西分开或折断。“掰手腕”)(“往”与“住”比较)
4、故事连连串游戏:没人看图讲一幅图的内容,大家一起把故事讲完整。
5、出示课文中“又~又~”式词语。
教师引学:这一路走来,不知小朋友们发现了没有,小猴子脸上的表情一直都是——(非常高兴)。是啊,因为他看到的可都是好东西呢!小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
(1)你也能用“又~又~”式的词语来说一说吗?
(2)汇报第3段:
表演“捧”
识记“瓜”,书写“瓜”:一笔平撇,二笔竖撇,竖提收笔高于撇的收笔,捺起笔在竖提起笔处的下方,不与撇相连。
(3)汇报第4段:
表演“抱”,为什么西瓜是抱着,桃子是捧着?
“蹦蹦跳跳”和“追”
3、小猴子下山走了这么远的路,他找到吃的了吗?(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小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教学难点
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小猴子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字卡、课件
安全提示
乘坐车辆时,不要把身体探出窗外。
语文教案
教学设计
批注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题
1.示图,小朋友看,这是谁啊?(猴子、小猴子)(板书“小猴子”)
2.听过有关猴子的故事吗?谁能看图,猜出这个故事名。
猴子捞月,狐狸和猴子
课题
18小猴子下山
主备人
时间
课标依据
1.针对低年级孩子认知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孩子识字的兴趣。
2.创设情境,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猴、结”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结、只、空”的字音;会写“块、非”等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利用动作演示等方法正确理解“掰、扛、扔、摘、捧、抱”这些词,并能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了解并积累“又又”形式的词语。
1.刚刚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1自然段,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我们是这么学的?
2.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总结出学习第1自然段的方法。
(1)画一画:小猴子看到什么?做了什么?
(2)演一演:理解小猴子的动作。
(3)读一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写字(非、常、空)
1、组词。
2、笔顺、结构。(“非”的笔画顺序)
3、观察占格。
2.小老师领读词语,并指出易错音,其他同学跟读。
3.(检查标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为他们纠错,一边找一找小猴子先后经过了哪些地方?
4.示图:玉米地、桃树下、瓜地、树林
(1)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玉米地,再走到一()桃树下,接着走过一()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