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物理下册2 电阻、欧姆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册初中物理 第2节 欧姆定律 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第2节欧姆定律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计算,学会解答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解答电学问题的良好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欧姆生平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理解欧姆定律,能用其进行简单的计算。
理解欧姆定律并应用。
电压表、电阻、电流表、导线、小灯泡等。
1.在上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实验中,应用了哪种研究问题的方法?2.在研究过程中控制了哪个物理量?3.利用上节课得出的结论,填充表格,并阐述原因。
(利用多媒体展示下列两表)表一:R=5 Ω表二:U=3 V(学生回顾实验,回答问题)总结:探究“导体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先控制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根据“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的结论,表一中的 2 V 是原来电压的2倍,所以电流也是原来的2倍,变为0.4 A;电流0.6 A是原来的3倍,所以电压也应该是原来的3倍,应是3 V。
根据“电压一定,电流与电阻成反比”的结论,表二中的10 Ω是原来电阻的2倍,所以电流是原来的12,变为0.3 A;电流0.2 A变成了原来的13,所以电阻应该是原来的3倍,应是15 Ω。
知识点1展示欧姆定律,学习计算公式教师引导:要求学生将探究活动的两个结论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学生思考概括)总结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公式:I=U/R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R——电阻——欧姆(Ω)提出问题:(1)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物理量之间,是哪个量随着哪个量变化?为什么?(2)如何理解欧姆定律中的“正比”“反比”?(3)“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的描述,有没有什么条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呢?(4)公式中的各个符号的意义和单位分别是什么?(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回答问题)学生回答:(1)电压产生电流,所以电流随着电压变;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电流随着电阻变。
九年级物理《欧姆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掌握使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方法。
3.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欧姆定律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针对欧姆定律的实验装置:电源、电流计、电压计、电阻箱。
2.教学课件和教材:九年级物理教材相关章节。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利用相关教学素材,向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
2.引导学生观察电路图,提问:“当电流通过电路时,电路中的电阻会发生什么变化?”二、知识讲解(20分钟)1.教师通过投影仪或黑板,向学生介绍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并解释公式中各个元素的含义。
2.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际电路的示范,向学生解释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
三、概念讲解与实验(4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欧姆定律的实验。
2.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每个小组选取一个成员来操作,其他小组成员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3.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电流、电阻和电压的数值,并填入实验报告中。
四、实验结果讨论与总结(20分钟)1.学生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中,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实验结果。
2.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欧姆定律的实验验证方法和实验结果。
五、拓展应用(10分钟)1.教师设计相关电路图,并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阻、电流和电压。
2.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
六、课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习题,由学生在课堂上解答。
2.教师带领学生订正答案,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课堂总结(5分钟)1.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欧姆定律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价值。
2.交流学生对本堂课的理解和收获,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课后作业:1.阅读相关章节,巩固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2.解答课后习题,巩固欧姆定律的计算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针对九年级学生,以欧姆定律为教学内容,通过实验和计算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欧姆定律的概念和公式。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教案
教案: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17.2: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17.2节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具体内容包括: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探究能力。
2. 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能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及实验方法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照明电路,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4. 欧姆定律的表述: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
5.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解释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即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例题,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
7.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欧姆定律:I = U/R物理意义:电流强度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电压U = 10V,电阻R1 = 5Ω,电阻R2 = 10Ω,电阻R3 = 15Ω,电阻R4 = 20Ω。
2. 答案:根据欧姆定律,计算得出电流强度分别为:I1 = U/R1 = 10V / 5Ω = 2AI2 = U/R2 = 10V / 10Ω = 1AI3 = U/R3 = 10V / 15Ω ≈ 0.67AI4 = U/R4 = 10V / 20Ω = 0.5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17.2《欧姆定律》是学生在学习了电流、电压的基础知识后,进一步研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材从生活实例出发,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入欧姆定律。
本节内容是电学部分的重要内容,也是初中物理的基本定律之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概念,并对电流、电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实验中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来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等。
2.教学课件:PPT、动画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欧姆定律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欧姆定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通过PPT、动画等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欧姆定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和电压,然后分析数据,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通过PPT、动画等教学课件,回顾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第十七章第2节,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发现、表达式及其应用。
教材内容具体如下:1. 欧姆定律的发现: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发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V/R,其中I表示电流,V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涵,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应用。
2. 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数据、推理验证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及其推导过程。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导线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数据,观察并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
3. 推理验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推理得出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4. 应用拓展:分析实际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发现2. 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V/R3. 欧姆定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已知一个电路中电流为2A,电阻为3Ω,求电压V。
答案:V = I R = 2A 3Ω = 6V2. 题目:一个电路中电压为12V,电阻为4Ω,求电流I。
答案:I = V / R = 12V / 4Ω = 3A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涵、表达式及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数据,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下册2 电阻、欧姆定律(教案与反思)
2 电阻、欧姆定律原创不容易,为有更多动力,请【关注、关注、关注】,谢谢!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白居易《远师》考点1 电阻和滑动变阻器1.导体和绝缘体的联系: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导体.例如: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了导体了.2.电阻:(1)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还有千欧(kΩ)、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Ω=103Ω, 1MΩ=103kΩ(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在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的条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在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细,电阻越大.一般导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3.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1)定值电阻:①定值电阻是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的电子元件..(2)滑动变阻器:①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滑动变阻器就是根据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原理制成的.②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如图甲所示,滑动变阻器是由瓷筒、纸圈、金属体、滑片构成的.甲乙③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用符号表.④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代表金属棒,代表线圈,P为滑片A、B、C、D为四个接线柱.若直接连,则接入的电阻R=0;若直接连则接入的电阻是最大值,均起不到变阻的作用.正确的使用是将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接线原则串入电路中,当滑片P在滑动时,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4.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滑动变阻器应与小灯泡串联,如图所示.滑片向右移,连入电路中电阻变大,电流变小,小灯泡变暗. 滑片向左移,连入电路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小灯泡变亮.5.半导体和超导现象:(1)半导体:半导体具有压敏特性、光敏特性、热敏特性等电学特性,用它可以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二极管、三极管是重要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离不开半导体元件.没有半导体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2)超导现象:超导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减小输电线的电能损耗;作电动机、发电机的线圈,可以提高功率和效率;应用到磁悬浮列车上,可以提高车速等. 考点2 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用公式表示:(2)额定电压:如果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高很多,很可能损坏用电器;如果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低很多,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也会损坏用电器.(3)短路:由于某种原因,电路中不该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一起的现象叫短路.电源短路是十分危险的.(4)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的电阻和.即R串=R1+R2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长度,所以等效电阻比各个串联的电阻都大.(5)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的电阻倒数之和.即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等效电阻比各个并联的电阻都小.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2)测量所需的器:小灯泡、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3)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4)实验中注意几点:①连接电路时注意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③电源电压稍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考点3 安全用电和家庭电路1.安全用电(1)触电: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通过人体的电流8〜10mA时,人手就很难脱带电体.(2)电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I=U/R可知: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危险.高压触电包括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3)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插拔插头、开关等.(4)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2.家庭电路:(1)家庭电路的组成:低压供电线(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闸刀开关)、保险盒、开关、用电器、插座组成家庭电路.(2)家庭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①电能表:显示该部分电路消耗多少电能.②总开关:维修时与外面线路分开,以保证安全.③保险盒:保险盒中装有保险丝,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对电路起保护作用.现在也有使用空气开关,电流过大自动跳闸.④用电器:根据家庭的需要,用电器有电灯、电冰箱、电饭煲等,它们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能量.⑤插座:插座与用电器并联接在家庭电路中,很方便地将一些用电器接入电路中.(3)火线和零线: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4)两种类型的触电:单线触电(火地触电)、双线触电 (火零触电)(5)触电的急救: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6)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7)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的原因:①发生短路: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将火线与零线直接相连,此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使保险丝迅速熔断.②总功率过大:总功率过大,电路中的总电流也会过大,会导致保险丝熔断.(8)保险丝: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成的,电阻较大,熔点较低.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绝对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9)空气开关:不需使用保险丝,自带有保险装置.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电磁铁起作用,使开关断开,切断电路.课时作业完成本课时练习【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精选5篇)
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精选5篇)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欧姆定律》一课,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高中必修本(下册)安排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再次增加感性认识;体会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即通过实验来探索物理规律);学习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的两种常用方法——列表对比法和图象法;再次领会定义物理量的一种常用方法——比值法、这就决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这节课不全是为了让学生知道实验结论及定律的内容,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在得出结论时用了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在实验过程中是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物理变量的,从而让学生沿着科学家发现物理定律的历史足迹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法、本节课在全章中的作用和地位也是重要的,它一方面起到复习初中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习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奠定基础、本节课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也将在后续课程中多次应用、因此也可以说,本节课是后续课程的知识准备阶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记住欧姆定律的内容及适用范围;理解电阻的概念及定义方法;学会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基本方法;掌握欧姆定律并灵活运用、本节课的重点是成功进行演示实验和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这是本节课的核心,是本节课成败的关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本节课的难点是电阻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尽管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在高一物理和高二电场一章中已经接触过,但学生由于缺乏较多的感性认识,对此还是比较生疏、从数学上的恒定比值到理解其物理意义并进而认识其代表一个新的物理量,还是存在着不小的思维台阶和思维难度、对于电阻的定义式和欧姆定律表达式,从数学角度看只不过略有变形,但它们却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意义、有些学生常将两种表达式相混,对公式中哪个是常量哪个是变量分辨不清,要注意提醒和纠正、二、关于教法和学法根据本节课有演示实验的特点,本节课采用以演示实验为主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教师边演示、边提问,让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教材难点处适当放慢节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教师可给予恰当的思维点拨,必要时可进行大面积课堂提问,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化解难点,也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领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领会怎样提出研究课题,怎样进行实验设计,怎样合理选用实验器材,怎样进行实际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及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同时要让学生知道,物理规律必须经过实验的检验,不能任意外推,从而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三、对教学过程的构想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一些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构想:1、在引入新课提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是什么(不一定让学生回答)?这样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论教育,也为过渡到演示实验起承上启下作用2、对演示实验所需器材及电路的设计可先启发学生思考回答、这样使他们既巩固了实验知识,也调动他们尽早投入积极参与3、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请两位同学上台协助,同时让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也可调动全体学生都来参与,积极进行观察和思考4、在用列表对比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后,提出下面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为了更直观地显示物理规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目的是更加突出方法教育,使学生对分析实验数据的两种最常用的基本方法有更清醒更深刻的认识、到此应该达到本节课的第一次高潮,通过提问和画图象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转向高涨5、在得出电阻概念时,要引导学生从分析实验数据入手来理解电压与电流比值的物理意义、此时不要急于告诉学生结论,而应给予充分的时间,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并给予适当的思维点拨、此处节奏应放慢,可提请学生回答或展开讨论,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使课堂气氛掀起第二次高潮,也使学生对电阻的概念是如何建立的有深刻的印象6、在得出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出欧姆定律,这实际上是认识上的又一次升华、要注意阐述实验结论的普遍性,在此基础上可让学生先行总结,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重申时语气要加重,不能轻描淡写、要随即强调欧姆定律是实验定律,必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任意外推7、为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可自编若干概念题、辨析题进行反馈练习,达到巩固之目的、然后结合课本练习题,熟悉欧姆定律的应用,但占时不宜过长,以免冲淡前面主题、四、授课过程中几点注意事项1、注意在实验演示前对仪表的量程、分度和读数规则进行介绍、2、注意正确规范地进行演示操作,数据不能虚假拼凑、3、注意演示实验的可视度、可预先制作电路板,演示时注意位置要加高、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投影仪将电表表盘投影在墙上,使全体学生都能清晰地看见、4、定义电阻及总结欧姆定律时,要注意层次清楚,避免节奏混乱、可把电阻的概念及定义在归纳实验结论时提出,而欧姆定律在归纳完实验结论后总结、这样学生就不易将二者混淆、5、所编反馈练习题应重点放在概念辨析和方法训练上,不能把套公式计算作为重点、初三物理欧姆定律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涉及的单位;(2)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欧姆定律公式的变形,理解应用公式时要注意“同体性”和“同时性”,会在新的问题情境中,应用欧姆定律进行解释、推断和计算。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二章教案
初中九年级物理第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 让学生掌握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
2. 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欧姆定律公式的灵活运用。
2. 实际问题中电流、电压、电阻的计算。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电源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
2. 提问: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在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给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讲解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电流等于电压除以电阻。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电压表、电流表的读数。
2. 让学生动手改变电阻值,观察电流、电压的变化。
3.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验证欧姆定律。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流、电压、电阻。
2. 学生互相讨论,解答练习题。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欧姆定律的重要性。
2. 提问: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如电动汽车、太阳能光伏板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要注重练习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拓展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7.2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17.2欧姆定律教案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一课程时,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结合欧姆定律这一概念,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
通过实践操作、小组讨论、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欧姆定律的知识,提高他们的物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含义,掌握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技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箱、电压表、电流表、导线、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等。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理论知识讲解:介绍欧姆定律的定义,讲解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
4. 探究实验: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教具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验证欧姆定律。
6.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欧姆定律的应用题,让学生课后解答。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数学关系。
2. 活动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应用,电阻、电流、电压的概念及关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分析家庭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解释电器工作时为何会发热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实践情景引入环节,我选择了以一个简单的电路为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这是因为通过实际观察和描述,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电路中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后续的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基础。
在理论知识讲解环节,我注重了欧姆定律的定义和电阻、电流、电压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讲解。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 欧姆定律》教案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欧姆定律》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欧姆定律》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知识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应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从而推导出欧姆定律。
教材还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并有一定的实验操作经验。
但学生对于定量描述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欧姆定律还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规律,推导出欧姆定律。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
2.能够通过实验现象,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内容,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推导,欧姆定律公式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讲授法: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应用。
3.练习法:通过丰富的例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欧姆定律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电源等。
2.教学课件:PPT或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教师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出欧姆定律。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总结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其应用。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梳理知识点,加深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第十七章第2节欧姆定律一、教学内容1. 欧姆定律的定义: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 = U/R,其中I表示电流,U表示电压,R表示电阻。
3.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可以计算出未知量。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
2. 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脑、投影仪、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充电宝,让学生思考充电宝的工作原理,引导学生关注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和数学表达式,让学生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电流、电压和电阻,验证欧姆定律。
六、板书设计1. 欧姆定律的定义2. 欧姆定律的数学表达式:I = U/R3. 欧姆定律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电阻器在5V电压下的电流。
答案:I = U/R = 5V / 10Ω = 0.5A2. 题目:一个电流表显示0.6A,已知电阻为8Ω,求电压。
答案:U = I R = 0.6A 8Ω = 4.8V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欧姆定律的理解和应用有所提高,但在实验操作方面还需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学生思考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明电路、手机充电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节欧姆定律的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九年级物理《第2节欧姆定律》教案
第2节欧姆定律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理解欧姆定律,知道欧姆定律的使用范围2、过程与方法会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带入数据正确,单位符合要求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欧姆的献身科学的精神,学习过程中能努力刻苦教学过程回顾前面所学知识:(1)电阻一定,电流跟电压成正比(2)电压一定,电流跟电阻成反比第2节欧姆定律1、欧姆定律: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3、单位:U-电压-伏特(V)I-电流-安培(A)R-电阻-欧姆(Ω)4、导出公式:U=IR 或5、例题1一辆汽车灯接在12V的电源两端,灯丝工作时的电阻是30Ω欧,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解:已知:U=12V R=30Ω根据欧姆定律知12V/30Ω=0.4A例题2 如图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示数为6V,电流表的示数为0.3A,求:电阻R 的阻值。
解:已知U=6V I=0.3A因为所以=6V/0.3A=20欧6、科学世界酒精浓度检测仪酒精浓度检测仪用电压表测量酒精气体浓度越大电压表示数越大补充例题3 现有一支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流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解:R=880kΩ=8.8×105Ω U=220VI=U/R=220V/8.8×105Ω=2.5×10-4A答:流过人体的电流2.5×10-4A练习题实验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学生练习:完成79页页的4个计算题(认真检查)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 欧姆定律》教案1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欧姆定律》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2节欧姆定律是学生在学习了物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导体电流、电压、电阻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述、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欧姆定律的实验探究、公式推导、分析应用等方面。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并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学生对于实验现象的深入理解、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复杂问题的分析解决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欧姆定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掌握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2.能运用欧姆定律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欧姆定律的表述、意义及其应用。
2.难点:欧姆定律公式的推导过程,复杂电路问题分析。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欧姆定律。
2.合作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讲授法:讲解欧姆定律的推导过程、公式意义,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欧姆定律。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导线、开关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2.呈现(10分钟)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电流、电压、电阻的变化关系。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4.巩固(10分钟)根据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推导出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讲解欧姆定律的意义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九年级物理全册 17.2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word《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估【教学器材】每组配:额定电压为1.5V的干电池3节、导线若干、开关(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阻3个(5Ω、10Ω、20Ω)【课前准备】1、观察一些电器上的铬牌。
2、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进一步熟悉它们的定义、单位和测量工具。
3、上网查找有关欧姆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wordword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完成实验“电流与电阻的变化”【操作与记录】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请学生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置于阻值最大处。
(3)注意认清和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和量程,用试触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量程。
(4)闭合开关前检查电路,确认电路无误后方可进行实验。
2.按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实验次数R=10ΩU/V I/A1233.评估及讨论:根据实验的结论讨论评价方案的优劣。
(留言版)〖思考〗在电路2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什么?(改变电阻两端电压大小及保护电路)学生点击网页上的动画,在留言板上概括结论。
4.实验结论: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活动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电路1学生回答并思考学生实验、观察、思考,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电阻、欧姆定律
考点1 电阻和滑动变阻器
1.导体和绝缘体的联系: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导体.例如:玻璃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了导体了.
2.电阻:
(1)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还有千欧(kΩ)、兆欧(M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Ω=103Ω, 1MΩ=103kΩ
(2)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以及温度有关.在材料、横截面积和温度相同的条件,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在材料、长度和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导体越细,电阻越大.一般导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
3.定值电阻和滑动变阻器:
(1)定值电阻:
①定值电阻是电子技术中经常用到的电子元件.
.
(2)滑动变阻器:
①滑动变阻器的制作原理:滑动变阻器就是根据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大小,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的原理制成的.
②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如图甲所示,滑动变阻器是由瓷筒、纸圈、金属体、滑片构成的.
甲乙
③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用符号表.
④滑动变阻器的接法:如图乙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代表金属棒,代表线圈,P为滑片A、B、C、D为四个接线柱.若直接连,则接入的电阻R=0;若直接连则接入的电阻是最大值,均起不到变阻的作用.正确的使用是将滑动变阻器按“一上一下”的接线原则串入电路中,当滑片P在滑动时,改变了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从而改变了电路中的电流.
4.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灯泡的亮度:
滑动变阻器应与小灯泡串联,如图
所示.滑片向右移,连入电路中电阻
变大,电流变小,小灯泡变暗. 滑片向左移,连入电路中电阻变小,电流变大,小灯泡变亮.
5.半导体和超导现象:
(1)半导体:半导体具有压敏特性、光敏特性、热敏特性等电学特性,用它可以制作二极管和三极管.二极管、三极管是重要的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离不开半导体元件.没有半导体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
(2)超导现象:超导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减小输电线的电能损耗;用作电动机、发电机的线圈,可以提高功率和效率;应用到磁悬浮列车上,可以提高车速等.
考点2 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
(2)额定电压:
如果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高很多,很可能损坏用电器;如果实际电压比额定电压低很多,用电器就不能正常工作,有时也会损坏用电器.
(3)短路:由于某种原因,电路中不该连的两点被直接连在一起的现象叫短路.电源短路是十分危险的.
(4)电阻的串联:
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的电阻之和.
即R串=R1+R2
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长度,所以等效电阻比各个串联的电阻都大.
(5)电阻的并联: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并联的电阻倒数之和.
即
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相当于增加了电阻的横截面积,所以等效电阻比各个并联的电阻都小.
2.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1)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原理
(2)测量所需的器材:小灯泡、电源、开关、
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导线.
(3)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
(4)实验中注意几点:
①连接电路时注意电流表、电压表量程的选择;
②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断开;
③电源电压稍高于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考点3 安全用电和家庭电路
1.安全用电
(1)触电:电流对人体的危险性跟电流的大小、通电时间的长短等因素有关.通过人体的电流8〜10mA时,人手就很难摆脱带电体. (2)电压越高越危险:由欧姆定律I=U/R可知:电压越高,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大到一定程度就有危险.高压触电包括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3)不能用湿手触摸用电器、插拔插头、开关等.
(4)安全用电原则:
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2.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低压供电线(进户线)、电能表、总开关(闸刀开关)、保险盒、开关、用电器、插座等组成家庭电路.
(2)家庭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
①电能表:显示该部分电路消耗多少电能.
②总开关:维修时与外面线路分开,以保证安全.
③保险盒:保险盒中装有保险丝,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对电路起保护作用.现在也有使用空气开关,电流过大自动跳闸.
④用电器:根据家庭的需要,用电器有电灯、电冰箱、电饭煲等,它
们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化成人们所需要的各种能量.
⑤插座:插座与用电器并联接在家庭电路中,很方便地将一些用电器接入电路中.
(3)火线和零线: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4)两种类型的触电:单线触电(火地触电)、双线触电 (火零触电)
(5)触电的急救: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切断电源,必要时应该对触电者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尽快通知医务人员抢救.
(6)三线插头和漏电保护器
(7)家庭电路中总电流过大的原因:
①发生短路:短路是指不经过用电器将火线与零线直接相连,此时电路中电流很大,会使保险丝迅速熔断.
②总功率过大:总功率过大,电路中的总电流也会过大,会导致保险丝熔断.
(8)保险丝:保险丝是用铅锑合金制成的,电阻较大,熔点较低.当电流过大时,保险丝由于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绝对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
(9)空气开关:不需使用保险丝,自带有保险装置.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电磁铁起作用,使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课时作业
完成本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