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7改革与制度创新习题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易错点20 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创新-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初中历史中考复习 易错点20  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创新-备战2023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易错题

易错点20 中国近现代的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动力,是国家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我们要立足具体国情,科学决策,适时调整政策,保持社会发展的活力。

各国的制度可以互相借鉴。

1.民主共和制: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实行民主共和制。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和政治协商制度: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是我国一项基本政策和基本政治制度,对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激发了农民劳动的热情,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2002年中共十六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7.“一国两制”构想:是我国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一项基本国策,在香港、澳门问题上已经成功实践。

01民主共和制1.当代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它”高举的旗帜应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三民主义D.实业救国【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2019年中考历史复习热点专题6【世界近现代史上的重要改革与制度创新】考点解析及精练

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典范
3
1689 年 英国君主立宪制
1921 年 苏俄新经济政策
1933 年 美国罗斯福新政
民享受到比较广泛的权利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1689 年颁布 《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王权 加以限制,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在
英国确立
开创了君主立宪制
为了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 济,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大 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
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戊戌 变法
1898 年,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 级维新派发起的救亡图存运动,主张发展资 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国家,是一场资产
阶级领导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 与政权;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 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
1
3.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整
步发展
1978 年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 从此,中国历史进入到社会主
2
改革开放
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 策;对内进行改革,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 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对外进
行开放,建立经济特区
义建设的新时期
中国现代历史上的4 年人民代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制定了中国第一
实行的,以“富国强兵”为目 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 展资本主义的道
的,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 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
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次自 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度
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 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日本强大起来后,

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4)改革使社 会稳定,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5) 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文化水平。 4.改革的启示。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答案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答案

初中历史-改革与制度创新-练习题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一次重要的政治和经济社会改革。

通过这次变法,旧制度废除了、新制度建立了,秦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摘自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1)改革必然触动某些利益集团的“奶酪”。

商鞅变法中最直接触动旧贵族“奶酪”的措施是什么?最有利于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又是什么?材料二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度改变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上来看也是正确的。

——摘自列宁《关于纪念日》(2)材料二中的“改变”是由谁领导的?为什么说这种“改变”是正确的?(3)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者、改革结果等方面分析上述两次改革的相同点。

2.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曾经有相同的经历与命运:封建专制统治,面临外敌入侵,民族危机严重。

为此,清政府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却以失败而告终。

后又于19世纪末,以日本为师,提出变法图强,企图挽救民族危亡,结果同样以失败而告终。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日本面临的共同命运是什么?中国在19世纪末向日本学习,掀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二19世纪中后期,日本明治政府实行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经济方面,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很快崛起为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根据材料二,分析日本明治政府改革有什么显著特点?结果如何?(3)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日改革的不同结果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 一个国家发展与崛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8年4月,日本天皇率领群臣宣读“五条誓文”,决心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军事;大学归功于美国。

宋朝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宋朝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宋朝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改革与制度创新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该时期,各个方面的改革不仅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后续时代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经济改革、科技创新和文化推动四个方面来探讨宋朝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一、政治制度宋朝的政治制度重要特点是设立了西京(今陕西汉中)和东京(今河南开封)两个京城,并采取了分治制度。

这一制度的推行使得政权能够更好地进行管理和施政,并确保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同时,在地方行政上,宋朝采取了州县制度,将国家分割成多个行政区域,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能力。

二、经济改革宋朝在经济方面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宋朝在货币流通方面进行了创新,发行了纸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其次,宋朝实行多项农业改革政策,如推广水稻种植、改良农具、鼓励农民生产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和农民收入水平。

此外,宋朝还开展了商业贸易的改革,加强了对外贸易,并设立了市舶司等机构以管理海上贸易事务。

三、科技创新宋朝是中国古代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在宋朝,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改进。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造纸术的发展。

宋代工匠陆德明在1041年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书籍的大规模传播。

此外,宋朝还在农业、工艺品制作、医学等领域进行了许多创新,推动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

四、文化推动宋朝是中国文化繁荣的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和学术成果。

在文学方面,宋代有诗人苏东坡、辛弃疾等的活跃,他们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宋代的绘画和书法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学术方面,宋代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学派和学术思想,如理学、新儒学等,推动了中国古代学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宋朝的改革与制度创新在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成就和影响。

宋朝的政治制度为国家的稳定和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经济改革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文化繁荣推动了人文精神的传承和发展。

2018-2019年历史中考总复习课件:热点专题一“大道至简”简政放权与古代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2018-2019年历史中考总复习课件:热点专题一“大道至简”简政放权与古代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

历史热点专题一:“大道至简”简政放权与古代重大改革和制度创新【热点切入】2015年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据新华社电“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引古用今,回应了公众对简政放权的期待,表达了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把改革开放扎实推向纵深的决心。

【知识链接】一、重大历史改革(一)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

主要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二)孝文帝改革背景: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统一北方黄河流域。

民族融合成为历史发展趋势。

措施:迁都洛阳;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拓跋改姓元);与汉族联姻;采用汉制;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意义(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

评价:孝文帝是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

二、重大制度创新(一)西周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要服从天子命令,向天子缴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士带兵作战;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二)秦朝郡县制秦王嬴政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政治上: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监察;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36个郡,郡下设县。

(三)隋唐科举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充国学的规模,进士科第一名称状元。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专题训练

2012高考历史专题复习名校全攻略练习:模块一  专题一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  专题训练

第一部分模块一专题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改革与创新(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右图是精选考题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其“齐鲁青未了”的主题渗透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齐鲁”能代表山东,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A.分封制B.郡国并行制C.郡县制D.行省制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西周时期,周天子实行分封制,周天子分封了许多诸侯国,其中就包括齐国和鲁国。

答案:A2.在封建社会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要求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对象,施行不同的跪拜礼。

跪拜礼中,“稽首”为“拜中最重”,用于十分正式、庄重的场合,如拜天、拜神、拜祖先、臣拜君、子拜父、学生拜师等。

“空首拜”是位尊者对于位卑者稽首拜的答拜礼。

“顿首”则是()A.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礼节B.各种祠祭及丧葬礼中的礼节C.军队中所行特殊的跪拜礼D.宫廷礼仪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史常识中的古代礼仪常识。

“顿首”指的是下对上或平辈之间的礼节。

答案:A3.(精选考题·昆明模拟)“我要用奸臣去监视忠臣,用忠臣去威胁奸臣”。

这是在电视剧《东方朔》中,汉武帝独特的“用人之术”。

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加强封建专制皇权B.显示用人不拘一格C.鼓励大臣相互牵制D.表明自己心胸豁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注意材料中要求选择的是“根本目的”,封建皇帝采取的任何措施,从根本上来讲都是为了巩固和加强封建专制皇权。

答案:A4.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

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A.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B.许多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C.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D.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解析:韩非子的生存年代为约公元前280~233年。

由此可排除A、C、D三项,此为一种方法;此外,韩非子这一加强中央集权的主张,是在战国时期分封制遭到破坏,各国普遍实行郡县制的背景下提出的,适应了各国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

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课后复习卷: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和创新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择题1.东汉初年,国家规定对于被察举人员“务授试以职”。

即对于确认的被察举人员,地方要先给予一定的官职进行试用,考核合格后才能举荐到中央。

这样做法表明当时( )A.地方政府把持了选官的权力B.考试选官的方式得到广泛推行C.国家注重所察举官员的素质D.地方察举不实的现象十分严重解析:选C。

由材料中政府对被察举的人员先授官试用,合格才能举荐中央可知,当时国家对官员素质的重视,故C项正确。

2.王定宝在《唐摭言》中提道:“三百年来,科第之设,草泽(草野的意思)望之起家,簪绂(显贵的意思)望之继化。

孤寒失之,其旗馁矣;世禄失之,其族绝矣。

”该材料主要揭示科举制的实行( ) A.极大地巩固了唐朝的统治B.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C.实现了贵族和平民的平等D.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选B。

由材料中平民通过科举制发迹,显贵之家依靠科举制延续其地位可知,科举制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通道,有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故B项正确。

3.“他们因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又由于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而有意识地把商议军国大事的权力和部分执行权交给近臣掌握。

”据此判断“他们”是( )A.中朝成员B.三省长官C.宰相D.监察官员解析:选A。

根据“在日常生活中接近皇帝而受到宠信”“皇帝对外朝官不放心”“交给近臣掌握”等信息可知,“他们”是中朝成员,故A项正确。

4.下面为秦朝和唐朝的中央机构权力运行图。

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秦朝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B.都通过分权维护了皇帝集权C.唐朝缺乏监察更易出现权臣D.都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出现解析:选B。

就两张图对比而言,唐朝的机构设置更加全面,因此无法得出秦朝中央机构的决策更科学的结论,故A项错误;秦朝三公九卿制和唐朝三省六部制,都通过分权来强化皇权,避免相权过于集中,故B项正确;唐朝不缺乏监察机构,故C项错误;材料图片体现的是中央权力的划分,不涉及地方,故D项错误。

第7课 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

第7课 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

第7课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第一段:引言本课讲的内容是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强调制度对社会变革的重要性。

制度是指社会中形成并约束行为的规范和规则,它们影响着社会的运行方式和发展方向,同时也影响个人和群体的行为和权利。

历史变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涉及到社会结构、制度和价值观的变化。

本课将深入探讨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之间的关系,并研究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案例,以分析制度创新在推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第二段:制度创新的意义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旧的制度可能无法适应新的需求和挑战,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

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制度创新还可以激发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为个人和群体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自由空间。

第三段:历史变革的推动力量历史变革往往由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推动。

制度创新是其中重要的推动力量之一。

通过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可以解决社会的问题和矛盾,促进社会的转型和发展。

历史变革还可以通过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变革来实现。

这些变革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社会朝着更加进步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第四段:案例分析本课将通过研究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案例,来分析制度创新在推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

案例可以包括政治体制的变革、法律制度的改革、经济体制的调整等。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之间的关系,以及制度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第五段:总结制度创新与历史变革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制度创新,我们可以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公平、公正、自由和繁荣的方向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案例,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制度创新在推动历史变革中的作用和影响,为未来的社会变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第二段:制度创新的定义和特点制度创新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对已有制度进行改革或引入新的制度,以适应社会的变革和发展需求。

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4单元 专题突破二 改革与制度创新

人教版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4单元 专题突破二 改革与制度创新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久,
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 降黜。”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时期哪次变法的措施?通过学习你知道此次变 法中有关军事方面的措施是什么?
17.(潍坊中考)秦朝时,今潍坊大部分地区属胶东郡、齐郡、琅琊郡管辖, 胶东郡使用的货币是( A ) A.圆形方孔钱 C.交子 B.五铢钱 D.会子
18.“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 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D ) A.焚书坑儒 C.颁布推恩令 B.实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9.为加强中央集权,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是( D ) A.努力耕作的农民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D.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20. 常州籍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认为历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沿革, 认识 其变迁进化之因果关系者也”。下列史实, 与西汉“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存 在因果关系的是( B ) A.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北魏孝文帝改革 D.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13. 《史记· 商君列传》 载: “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置令、 丞, 凡三十一县。 ” 材料反映了当时( B ) A.实行分封制 C.推行郡县制 B.建立县制 D.编定户籍
14. 右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 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 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本质。
6.“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 的女儿之姻缘。 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 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D ) A.促使秦的强大 B.完成了汉国家大一统 C.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 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2020北京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5 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题 知
(续表)

时期 制度或政策

具体内容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正式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

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
能 要
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地方实行郡县制 专制主义中

古代
西汉汉武帝推行“推恩”和建立刺史制度,削弱诸侯王势力;

央集权制度



|要点一| 中国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题 知
3.中国现代重大改革
识 网
事件
具体内容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能 要
土地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改革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

要 点
古代

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 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

分封制 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向周王进献贡物,服从周王调兵

,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项 提
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要点三| 中国历史上的制度或政策创新


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
意义

而持久的影响,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第一步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大国发展史练习含答案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专题七大国发展史练习含答案

专题七大国发展史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用时:______分钟一、选择题1.(2018·淮南模拟)“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

”为“一群人共同统治一个国家”提供依据的法律文件是( ) A.《汉谟拉比法典》B.《权利法案》C.《人权宣言》D.《法典》2.(2018·自贡中考)下图是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就业机会的变化B.外来人口的增加C.工业革命的影响D.大规模资本输出3.(2019·原创题)“1764年,英国通过‘食糖法’,对输入北美的食糖、糖浆、咖啡等商品课以重税,同时规定英国需要的木材、皮革商品,殖民地只能输往英国。

”此则材料可以用来探究( )A.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农奴制改革的原因C.《独立宣言》发表的背景D.工业革命的结果4.(2018·龙东中考)战争中诞生的美国,又不断通过战争“受益”。

废除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又一大障碍的战争是( )A.美国独立战争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D.美国南北战争5.(2018·合肥一模)如图,漫画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总统罗斯福开展“大胆试验”受到人们赞扬的场景,这场试验是指( )A.颁布《宅地法》,维护国家统一B.实施新政,渡过经济危机C.参加雅尔塔会议,战胜法西斯D.建立北约组织,捍卫世界霸权6.(2018·张家界中考)纵观世界近代历史,凡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革命,二是改革。

而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事件是( )A.独立战争B.明治维新C.废除农奴制改革D.孝文帝改革7.(2018·莱芜中考)前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唱道:“伟大俄罗斯,永久的联盟;独立共和国,自由结合成。

各民族意志,建立的苏联。

中考历史精讲篇 知识专题探究二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中考历史精讲篇 知识专题探究二 中外重大改革与制度创新
挑战: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影响: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日 本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揭开“变革”序幕的是党的哪一次重大 会议?并指出在这次“变革”中,农村的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变化:从人民公社时的统一经营到包干到 户,自负盈亏。

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发展
奴制改
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农奴制的残余仍然存

在,影响俄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近代历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
史上的 明治维 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于资本主 世界
重大改 新 义强国之列。但是,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旧制

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史上的 三大改
中国
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
重大改 造
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
1978 年 12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
现代历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随后城市改革全面
史上的
改革开 展开,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992 年,中
现代历
1950 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
史上的 土地改 土地改革法》,到 1952 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 中国
重大改 革 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

了人民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1953—1956 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
现代历
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

社会主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 年,中共十四大提出。 义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 现代 经济体 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 制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新高考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考点小练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第7练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1.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乡举里选无从推行。

曹魏时期政府规定,各州郡分别公推在中央任职且德名俱高者任大中正,作为品评官,但是所品评人物是否任用则由吏部斟酌。

据此可知,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旨在( )A.否定乡举里选的惯例B.维护世家大族专权的局面C.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D.拓宽下层社会入仕的途径2.[2023·铁岭市高三三模]魏晋时期的士族是指门阀贵族,但是到了唐朝后期,士族是指读书应举的布衣之家,或指进士出身的家族,也指公卿百官,虽然还没有一个非常确定的含义,但无论如何都不是用来指称魏晋时期的旧士族,也不是用来指称他们的后裔。

这种变化反映了( )A.科举制赋予士族新的内涵B.封建四民结构得以重建C.门阀政治退出了历史舞台D.九品中正制走向了衰落3.[2023·福建漳州高三模拟预测]乡愁的产生是以人对故乡的远离为前提。

中国士人早期的乡愁表达更多是城市性的、即更多关注旧国旧都,以废墟化的城市作为情感原乡;隋唐后中国士人的乡愁逐渐以乡村为主导、通过对乡村的回望寄托情感世界。

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科举制度的施行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市民文化的兴盛4.[2023·湖南长郡中学高三二模]唐朝,尚书省既参与机要决策,又掌管国家政务,但尚书令多阙而不设。

对此,《新唐书·职官志》解释:因为唐太宗担任过尚书令,所以臣下都不再担任这一职务。

但《新唐书·太宗本纪》中记载,李世民还曾担任过中书令。

由此可知,对于尚书令多阙而不设的合理解释是( )A.皇帝不在意中书令职位B.借此削弱尚书省的权力C.唐朝基本遵循避讳制度D.三省体制由此开始瓦解5.[2023·辽宁高三模拟]唐初,尚书省行使最高行政权,对中央诸司和地方府州发出政令,指挥其具体执行。

安史之乱后,本掌握监察尚书省及其下属部门事务的御史台将上述部分事务转由自身负责。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专题四  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

专题四中外历史上的改革与制度创新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必由之路,自古至今,中外历史上进行了许多重大的改革,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

【知识梳理】一、历史上的改革1. 商鞅变法为了增强秦国实力,在诸侯国的争霸中处于有利地位和不被别国吞并,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继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

494年迁都洛阳。

他还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禁穿胡服,学说汉话,鼓励鲜卑人与汉族人通婚,改用汉姓。

作用: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社会发展,促进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3.日本大化改新645年,孝德天皇继位,并效仿中国的纪年法,设“大化”年号。

改革派以唐朝制度为蓝本,颁布了《改新诏书》,史称“大化改新”。

大化改新的主要内容有:作用: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改革法令。

5. 洋务运动6.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新建立的明治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新”在学习欧美先进的资本主义文明。

7. 戊戌变法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8. 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9.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改造10. 中国的改革开放11 . 苏联的改革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苏联经历了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领导时期。

1991年底叶利钦控制全局,苏联解体。

二、制度创新3. 美国民主共和政体4.苏俄新经济政策1921年,苏俄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

5.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为了摆脱危机,宣布实行“新政”。

6. 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三、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成功的共同因素(1)顺应历史潮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2)立足国情,改革措施行之有效;(3)改革家的远见卓识和政治魄力;(4)善于吸取、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和不同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等。

【中考复习】初中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参考

【中考复习】初中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参考

【中考复习】初中历史认识、启示类问题参考(一)关于战争类1、鸦片战争给我们的教训是什么?(或:近代屈辱史对我们今天有什么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国富民强,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不会重蹈覆辙,我们要牢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关于中国近代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统治腐败,国力衰落,屡遭列强侵略,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因此今天的中国就要不断的改革和开放,注重经济的发展,使国家不断富强。

3、从《南京条约》图片、日本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等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有益的启示?(1)(经验教训)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才能得以实现(2)(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具有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3)(社会责任)树立挽救祖国、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4、(以凡尔登战役为例)说一说两次世界大战给你的感受,使你有什么想法?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和财产。

我们应该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用和平手段解决各种矛盾和纷争。

5、怎样才能制止战争?加强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用和平方式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

中国想避免战争的威胁,就要提高综合国力,发展现代化国防。

6、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启示?(1)一种新社会制度的确立过程具有曲折性和复杂性,进步性与反动性的斗争始终影响着革命的进程,但进步的事业最终会取得胜利。

(2)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必然取代落后的封建制度7、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全世界人民什么启迪?(1)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维护它,热爱和平,不让世界大战的悲剧重演。

(2)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挑战面前,全世界人民须联合起来,才能赢得胜利。

(3)所有国家应和平共处,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共同发展。

8.二战结束至今,未曾爆发新的世界大战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国际合作组织的作用。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

中考历史易错题中国古代史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3.注意墨家学派不为统治者所重视,因为它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4.不能说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只能说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汉字。

5.中国“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6.佛教没有被阿拉伯人传至欧洲,佛教传入中国是在西汉末年。

中国近代史1.最先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约是《南京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的主要目的是镇压义和团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2.在19世纪中期,中日两国曾经有过“同病相怜”的相同命运。

1850年一部中国人编写的系统介绍世界各地历史地理的著作传入日本,日本有识之士争相传阅,奉为海防宝鉴的著作是魏源的《海国图志》。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相同点是:爱国的进步的运动,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挽救民族危亡,但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

4.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科学”,后于1915年引入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是事件是明治维新和新文化运动。

5.洋务运动主张“自强”“求富”——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主张“民主”、“科学”。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

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反封建性质来说的。

6.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都是中国共产党倡导和推动的。

北伐战争最主要的成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毛泽东最大的贡献是领导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立新中国,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7.孙中山先生没有亲身参与武昌起义和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它推翻的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8.在二十世纪20年代的中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件事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向井冈山进军,建立革命根据地,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七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练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第七课《隋唐制度变化与创新》练习题及答案1.《宋》记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因此……岁月迁讹……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从材料可以看出九品中正制()A.人才选拔标准变化B. 推动中央集权强化C.利于庶族地主人仕D.严厉打击门阀士族2.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上避免了这一状况。

这变化说明科举制(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大体可归荐举之列从理论上说,荐举制是一种合理的官僚选拔制度,但是,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不约而同地走向了其初衷的反面,其中的原因是它们()A.都对荐举者缺乏有效的约束B.都将选官范围定为世家子弟C.都始终把才德作为选官标准D.都始终把门第作为选官标准4.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5.唐代初期的门第等级与魏晋时期的门第等级有很大的不同。

自唐本宗在修《氏族志》时规定"不须论数域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后,门第等级逐渐官品病下取代了土席之分。

这一变化()A反映了封建等级观念的消失 B进一步朝弱了门两土族势力C.体现庶民政治地位的提升D.客观上促进了科举制的形成6.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长官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

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制C.决策更加科学D.提高行政效率7.有学者在论述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从理论上说,官职之门向一切有才之士敞开,但实际上却有利于那些有足够财力进行多年的学习和准备的阶层。

专练07 判断与辨析改错20题(原卷版)-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部编版)

专练07 判断与辨析改错20题(原卷版)-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部编版)

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必杀800题(部编版)专练07 判断与辨析改错20题(原卷版)一.辨析改错题(基础)1.下列划线部分有两处知识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更正。

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在原子能、航海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展开,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比,最突出的是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和发展进程高速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缩小了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调整了国际经济格局;大批新型产业兴起,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得到改善(提升)2.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一是人心所向。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巻“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589年,隋朝灭掉南方的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政权分立的局面。

(2)1279年,鲜卑族建立的元朝完成了统一,再次实现全国范国的大一统。

(3)1949年,德国西部和东部先后成立了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德国分裂。

(4)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结束了西班牙对澳门的殖民统治。

(基础)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答题巻“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我国长江流域先民河姆渡居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

(2)我国有文字可考得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那时的文字是金文。

(3)周族首领周武王联合各部落击败商朝军队,灭亡商朝,建立东周。

(4)孙武是春秋时期兵家的创始人,代表著作有《孙膑兵法》。

(5)《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基础)4.辨析改错(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条约是指确定缔约方权利和义务关系的任何协议。

(1)1689年中苏双方在尼布楚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判断:改正:(2)《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列强在华的经济掠夺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

判断:改正:(3)《朝鲜停战协议》的签订不仅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还为国内经济建设羸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历史上的改革一、中国历史上的改革(一)地主阶级的改革1.商鞅变法:“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

”(1)支持者: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2)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获胜。

(3)性质: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内容:①经济方面(富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最能体现改革性质,维护封建土地所有制,对社会变革起关键作用)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度量衡。

②军事方面(强兵):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和土地。

③政治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对后世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打击旧贵族,受到阻力最大):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5)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以后秦统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性质:封建性质的改革。

(2)目的: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巩固鲜卑贵族统治,顺应民族大融合历史潮流。

(3)内容:494年他迁都洛阳,并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4) 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 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戊戌变法: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由于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太弱小,最终失败。

在近代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三)新中国的改革1.我国农村经济改革。

历程:①战国商鞅变法以来的封建土地所有制→②1950~1952年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③1953~ 1956年三大改造,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发挥了集体的优越性。

→④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实行政社合一,大搞“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三【改革与创新】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三【改革与创新】附答案解析

2019年历史中考材料分析题专项训练三【改革与创新】1.改革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有效途径和手段之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叶的日本同中国一样,一直与世隔绝。

在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将军率领“黑船”抵达日本。

受到侮辱后的日本人认识到,要想砸碎西方控制的锁链,必须“求知识于世界”,才能摆脱危机。

材料二戊戌变法是中国的一个变法图强的机会,虽然在这个机会中还存在许许多多不利的因素,但中国人毕竟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始近代化的变革,把从洋务运动开始的近代化进程大大的推进一步。

材料三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结束。

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海军准将佩里将军率领‘黑船’抵达日本”引发了日本的哪一改革?这一改革给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变法图强中“不利的因素”有哪些?与材料一中的改革相比,两者有何共同之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1978年纯粹是21世纪的开始……是一个中国的时刻”?(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分洋商之利”,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

材料二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可能会导致农村贫富两极分化。

如果不引导农民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改革与制度创新
(2014年16题;2013年16题;2010年14题、15题)
1. 改革创新推动社会的发展。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中古东方型的社会,转入现代西方型的社会。

……其工程之浩巨,可想而知,但是那时光绪也要把这百年难变之“型”,而变之于指顾之间,其必然失败。

诏书一日数下,朝野莫知所适,也不是个办法,不幸这位年轻皇帝,显然感到国亡无日,所以迫不及待。

但是他的军师谋臣,应该有见及此。

不幸康某木讷执拗,识见不足;而操切浮躁,且有甚于幼主。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1)材料一论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依据材料概括这一事件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在19世纪……俄罗斯……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因国内不满和外国人入侵给他们带来的统治危机。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时俄国和日本“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分别指的是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后期促使俄国、日本和中国进行改革的共同因素是什么?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能够发展的原动力,是民族竞争的核心。

历史上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为促进社会发展都做出过有益的探索。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以此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

新政体……形成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政府的“传统”“全新”的政体分别是什么?革命后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性的变化”?
材料二 1978年,在邓小平同志的支持下,全国率先推行了农村改革,人民公社体制解体,在农村普遍推行以大包干为主的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经营体制,农民又重新取得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王郁昭《家庭承包经营与农业现代化》(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率先实行农村改革的地点,材料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为什么能使农民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材料三我们的政策具体是这样实行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3)概括材料三中邓小平所述的政策,并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政策的目的。

(4)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制度创新提供了什么启示?
3. 制度创新是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并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示意图
(1)请在图中的“?”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根据示意图概括出美国国家权力构成的特点。

材料二第一条: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第十七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摘编自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的一部文献(2)材料二列出的条款出自法国的哪一部文献?该文献实质上是维护哪一阶级的利益?
材料三苏联在1936年通过新宪法。

新宪法的制定,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对“斯大林模式”作简要评价。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域的开拓,又设……5郡。

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

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废除的地方政治制度又是什么?
材料二两年之后(指1871年),明治政府又宣布新措施……将藩改为县制单位,最初共有3府302个县,后改为3府72县,1888年合并为3府42县。

——王新生《日本简史》(2)材料二中的“新措施”指的是什么?
(3)概括指出上述材料中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

答案
1. (1)百日维新。

召令频繁,导致群臣不知所措;康有为木讷执拗,识见不足;急于变法,操切浮躁。

(2)俄国1861年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3)都面临统治危机,需要富国强兵。

2. (1)封建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2)安徽凤阳小岗村;人民公社解体,农民又重新取得了对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即使用权。

(3)“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4)要大胆进行改革创新;要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

3. (1)行政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2)《人权宣言》;资产阶级。

(3)这种体制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也具有严重的弊端,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

4. (1)实行制度:郡县制;废除制度:分封制。

(2)“新措施”:废藩置县。

(3)作用:巩固统治(或巩固了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