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文学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途径。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将课堂实践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活力、互动性强的学习环境。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语文教学课堂实践的相关问题。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动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设置悬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注重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充分尊重他们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创设互动课堂互动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辩论赛等活动,使学生在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资源,可以丰富初中语文教学的形式。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文本内容,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文学作品的美;运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阅读、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五、重视阅读教学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
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心理,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阅读计划,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六、个性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特点和需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针对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富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中考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最新完整版)
中考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最新完整版)中考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中考语文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下:1.加强作文训练,要关注生活,关注人性。
2.建立新的语文课堂常规,要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深入思考的习惯。
3.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转换角色,教师成为课堂参与者,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7.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语文课本的教学方法与步骤语文课本的教学方法与步骤如下:1.讲授课文之前先要通览全篇,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
2.要认真备课,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关键语句要着重讲解。
3.要注重基础知识,掌握精读课文中的字、词、句、修辞,标点符号等。
4.要注重讲读课文的篇章结构,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
5.要注重思想教育,通过合乎逻辑的分析,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6.要注重练习,用练习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是否理解。
教资科三教学方法语文初中语文教资面试主要考查考生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目标和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以下是初中语文教资面试的一些教学方法:1.讲授法:在教姿教学中,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进行传授知识,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教学方法。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重点是向逻辑性发展,而他们思维的片面性、分散性是思维发展中的主要表现。
因此,适时采用讲授法可以使学生明确重点,避免片面性和分散性。
2.谈话法:谈话法是一种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回答问题,获得新知识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有机会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同化和顺应新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读书指导法: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方法。
中职语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中职语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摘要:一、引言1.课程背景及意义2.教学目标二、教学内容与策略1.精选现代文学作品2.融入思政元素3.教学方法三、教学过程设计1.课堂导入2.作品分析3.思政教育4.课堂小结四、课程反思与评价1.学生反馈2.教学效果评价正文:一、引言1.课程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已成为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中职语文《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导读》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旨在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与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青年。
2.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让学生了解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鉴赏方法;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策略1.精选现代文学作品在教学过程中,精选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呐喊》、《彷徨》,巴金的《家》,茅盾的《子夜》等。
这些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思政元素,如民族精神、家国情怀、人性光辉等,有利于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塑造健全人格。
2.融入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思政教育内容,与文学作品鉴赏相结合,使学生在欣赏文学美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例如,在讲解鲁迅的《呐喊》时,可以引导学生探讨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现象,以及鲁迅先生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等。
3.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课堂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播放相关影视作品、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作品分析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设计1.课堂导入通过介绍作家的生平经历、作品创作背景等,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语境,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鲁迅的《呐喊》时,可以先介绍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历史氛围。
现代文阅读品味语言教学设计
现代文阅读品味语言教学设计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语言教学作为一项关键的学科,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和阅读品味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欣赏能力,语言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现代文阅读品味语言教学的设计方法和策略。
一、目标明确,理论引领语言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阅读品味的培养是主要任务,同时注重学生对现代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的提高。
此外,也要关注学生对作品主题、情感和思想的感受与思考。
理论引领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师需要熟悉各种现代文体的特点,了解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深入理解阅读中的审美价值与人生意义。
二、选材精准,注重多元文本语言教学设计中,选材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本,并注重多元性。
通过引入不同文体、不同题材和不同作者的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领域。
除了经典文学作品外,还可以引入新闻报道、广告语言、网络文本等当代文本,使学生能够拓宽视野,了解社会和文化的多样性。
三、课堂活动,激发思考与表达在语言教学设计中,课堂活动是促进学生阅读品味提升的关键环节。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阅读体验;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通过扮演文本中的人物,深入理解作品的情节和背景;还可以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相互倾听,交流感受和理解。
四、写作训练,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品味,书面表达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写作训练,学生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并通过书写来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意写作,比如写文章、写读后感、写评论等。
同时,教师应注重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五、评价方法,全面多元语言教学设计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还要关注教学评价。
评价应该贴近教学目标,全面评估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品味。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赏析案(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赏析案第一篇范文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物所包围,而忽略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
而文学作品,尤其是现代文学,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考,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引发我们对生活的思考。
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现代文学作品。
这篇课文以作者在小石潭的经历为线索,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赏析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我们可以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
通过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自己在小石潭的经历,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出发,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其次,我们可以从课文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入手,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手法。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再次,我们可以从课文的主题和思想入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课文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思考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实际的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的美。
通过朗读和背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情感,感受到作者的思考和感悟。
总之,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分析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思考,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和价值。
同时,现代文学作品的赏析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思考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从中感悟生活的美好。
浅析中学语文之现代诗歌教学
浅析中学语文之现代诗歌教学现代诗歌作为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是我们中学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而如何教授现代诗歌,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现代诗歌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现代诗歌教学的特点现代诗歌教学与传统文学教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特点在于:1.现代诗歌的形式多样。
现代诗歌不再有严格的韵律要求,没有统一的格式和结构,诗歌也可以出现断句、违反语法等现象。
2.现代诗歌的主题广泛。
现代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还涉及到其他艺术形式和文化背景的交流。
3.现代诗歌的语言难度大。
现代诗歌中的词汇、结构和表达方式都具有较强的个性和创造性,需要学生经过多次阅读理解和分析,才能掌握其中的语言技巧和美感。
这些特点意味着,现代诗歌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同时,也需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以适应现代诗歌的特点。
现代诗歌教学的策略针对以上的现代诗歌特点,我们可以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来进行现代诗歌的教学:1. 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法现代诗歌的形式多样,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诗歌。
可以采用文学史探究法、语言分析法、主题对话法和形式呈现法等教学方法,教师还可以有选择性地或定向地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的教材与学生进行学习,并结合语文素养培养、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现代诗歌教学,促进学生多样智能的发展。
2. 养成性阅读与启发式思维训练现代诗歌语言难度大,需要学生持续的阅读理解和研究,才能充分掌握其中的语言技巧,因此养成性阅读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个案阐释与全案探究,启发学生的多种思维模式,对现代诗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课外拓展与跨学科学习现代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和文化背景,也涉及到其他领域的学科知识,因此有对于课外拓展和跨学科学习的需求。
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语文教学对于初中学生的学习发展至关重要。
方法与策略的选择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语文素养和学习兴趣的培养。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方法。
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和发现知识。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阅读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交际教学法交际教学法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说能力的培养。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交流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演讲比赛、故事演讲等活动,培养他们的演讲与写作能力。
三、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在小组中相互合作、共同探究知识。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合作写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相互讨论和辅导,共同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结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理论,提升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通过使用PPT、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教师还可以运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和写作,开拓学生的语文学习渠道,提升他们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五、差异化教学策略差异化教学策略是指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次教学、个别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提供适合的阅读材料和写作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潜能。
六、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将语文知识融入到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应用语文。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戏剧表演、模拟游戏等方式,创设逼真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
例谈教师对初中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处理
例谈教师对初中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的处理摘要: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这一特定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对所有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有系统的分析与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把握?怎样做到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怎样才能在把握语文阅读教学规律这一“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个性”?借鉴王荣生教授对语文教材选文的分类,从定篇的角度,以鲁迅的作品为例来说明应该怎样处理教材。
关键词:文学作品;处理教材;定篇一、对现代文学作品的“任意放逐”现象近几年,在一些学校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越多,教师学生反而越不重视。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在一些普通初中,很多教师和学生从近年的中考中得到了“启示”,课内的现代文学作品(尤其是鲁迅的文学作品)成了教材中的摆设,现代文学作品被“任意放逐”,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严重扼杀了学生文学作品的兴趣。
让学生远离了初中课本中的现代文学作品,功利的应试让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与其正常的轨道渐行渐远。
文学作品的社会认识功能、审美功能、熏陶情感功能、语感培养功能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自身的综合素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就无从谈起。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初中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的探索,目的是为了提高初中学生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粗浅认识。
二、教师对初中教材中现代文学作品的处理策略作为初中现代文学作品这一特定的“教材”,我们语文教师要对所有教材中的现代文学作品有系统的分析与把握,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翻开新的初中课本,人教版共125篇现代文,其中散文26篇,小说20篇,新诗23首,剧本4篇。
语文教师应该怎样对这些文学作品进行宏观和微观的把握?怎样做到既“高瞻远瞩”又“脚踏实地”?怎样才能在把握语文阅读教学规律这一“共性”的基础上,突出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个性”?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深思熟虑的,这也是进行阅读教学的基础。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语文教学策略
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语文教学策略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来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是每个语文老师都面临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利用课堂时间的语文教学策略,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好地实施语文教学。
一、利用课前准备时间进行教学设计课前的教学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
在课前,教师可以准备好教案、课件、讲义等教学材料,确保教学过程有条不紊。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前进行课前预习,了解教材内容,并在课堂上通过讲解、引导、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课文内容。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课件、播放相关视频、音频等,使得语文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设置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任务驱动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有效的语文教学策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
比如,在学习一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并组织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开展互动式教学互动式教学是一种让学生积极参与、互相交流的教学方式。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互动游戏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通过互动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困难,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巩固与拓展课堂教学成果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巩固和拓展学生的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布置相关作业、课后讨论、课外阅读等方式,延伸学生的学习内容。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新思潮解析(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新思潮解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现代文学的新思潮如泉涌般涌现,为广大初中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
初中语文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现代文学新思潮的脉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文学的精髓,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审美情趣的现代青年。
本文试图以初中语文教育为视角,对现代文学新思潮进行解析,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现代文学新思潮的内涵与特征现代文学新思潮是相对于传统文学而言的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强调个性解放、人文关怀和审美创新,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人文性:现代文学新思潮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需求,体现对人性的尊重和关怀。
2.创新性:现代文学新思潮倡导文学创作的创新,突破传统文学的形式和内容束缚,追求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
3.现实性:现代文学新思潮关注现实生活,反映社会矛盾和人生百态,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4.开放性:现代文学新思潮倡导文学观念的开放,吸收多元文化因素,呈现出跨地域、跨民族的特点。
二、初中语文教育中的现代文学新思潮解析1.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处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现代文学新思潮的作品,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作为教学内容。
在处理这些作品时,教师应着重分析作品的人文性、创新性、现实性和开放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现代文学的精神内涵。
2.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更好地解析现代文学新思潮,教师应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如:(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
(2)比较教学:教师将现代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识现代文学新思潮的特点。
(3)案例教学:教师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现代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讲解,使学生掌握现代文学的基本理念。
3.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在评价初中学生对现代文学新思潮的理解和把握时,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
初中现代散文解读与教学策(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爸爸的花儿落了*丑小 鸭 * 假如生活欺骗了 你 * 未选择的路 黄河颂* 最后一课 * 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 国民 * 土地的誓言 社戏* 安塞腰鼓 * 竹 影 * 观舞记 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 * 登上地球之巅 * 真 正的英雄*传记 珍珠鸟*斑羚飞渡 * 华南虎 * 马
成长启迪 (回忆、向 往、烦恼)
说那样以人物形象的相对完整的塑造为能事,虽然也并非轻视人物
情态的传神。散文更着力于人物(有时候就是作者自己)所处环境 的描绘、人与人之间所酿成气氛以及整体意境的形成;而这一切又
都无不浸含着某种真挚的情思和意绪。”
——韩少华
2. 散文特征的释义
散文姓“散” ( 散行成体 ) 名“文” ( 文学 )
字“自我”。 ——刘锡庆
小说
人生百态
把握情节,欣赏人物形象、性格特点, 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段 学习在冲突中展现人物性格,以个性 化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学习影视剧的 画面感
戏剧
人生百态生 活百味
二、散文教学与存在的问题
1.教材设置
(这套教材共六册,按主题编排单元,每册六个单元, 共 36 个单元,现代文学作品就选入 20 个单元,共 87 篇现代文学作品,其中:散文 35 篇,小说 14 篇,诗歌 26 首,戏剧 4 部(含节选),其他 8 篇。)
节来教学文学作品的。
(2)流行多年的重讲解、重分析的“讲读教学法”依然占据语文教 学法的主导地位,语文课没了语文味儿,文学课没了文学味儿。
(3)教师文学素养不能满足学生需求。教师在学校涉猎面不够,功
利化的读几本书,走上讲台,功利化的看教材,文学作品教学受到根 本制约。
三、对散文作品的再认识
1.散文基本概念的讨论: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流派鉴赏(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学流派鉴赏第一篇范文:初中语文现代文学流派鉴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现代文学流派的鉴赏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学习现代文学流派,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对现代文学流派进行简要鉴赏。
二、现实主义流派1.概述:现实主义流派强调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关注普通人命运。
代表作家有鲁迅、巴金、老舍等。
2.教学案例:《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通过描述北京城市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展现了现实主义的审美特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三、浪漫主义流派1.概述:浪漫主义流派强调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理想和激情。
代表作家有郭沫若、徐志摩、戴望舒等。
2.教学案例:《再别康桥》《再别康桥》是徐志摩先生的代表作,诗歌以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描绘了作者与剑桥的离别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感受作者的激情与理想。
四、象征主义流派1.概述:象征主义流派注重内心世界的表达,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追求诗歌的音乐性和内涵性。
代表作家有戴望舒、李金发等。
2.教学案例:《我用残损的手掌》这首诗歌是戴望舒先生的代表作,以手掌象征生命,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坚定的信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意义,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
五、现代主义流派1.概述:现代主义流派主张创新,突破传统文学形式,注重表现个体经验和心理。
代表作家有废名、施蛰存等。
2.教学案例:《边城》《边城》是废名先生的代表作,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心理描写展现了边城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创新元素,分析人物心理,体会作者对人性的关怀。
通过对初中语文现代文学流派的鉴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审美特征和思想内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人物形象和心理,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报告
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报告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参考。
通过文献综述、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我们发现了几个可行的策略,并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教学建议:引导学生培养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与写作等。
这些策略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
引言:现代散文作为文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初中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的不足和教学方法的不合理,当前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存在一定问题。
因此,研究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阅读兴趣培养策略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散文作品,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为学生提供舒适的阅读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阅读兴趣。
二、多样化教学资源策略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够提供丰富的散文素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师应当积极收集与教材内容相关的现代散文作品,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查阅和分享自己喜欢的散文作品。
此外,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教学资源。
三、教学内容选择与分析策略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选择散文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需要对选定的散文作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作者的意图、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适当的拓展。
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散文作品,提高阅读水平。
四、讨论与写作参与策略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生对散文作品的理解,还应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写作。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文学研讨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
此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写作任务,鼓励学生根据所学散文创作相关文章,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结论:本研究通过对初中语文现代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总结出了几个有效的教学策略:培养阅读兴趣、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分析、鼓励学生参与讨论与写作等。
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第一篇范文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思路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关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思路。
教学内容1.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文化传承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经典作品的深入挖掘: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悟。
3.现代文学的引入:将现代文学作品纳入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社会现实,提高他们的时代感和责任感。
4.跨学科教学:打破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哲学等相结合,进行跨学科教学,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感受文学作品的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1.过程性评价:注重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全面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2.多元化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笔试、口试、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3.自主评价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评价,同时开展同学之间的互评,培养他们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
4.动态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持续关注和动态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新思路的探索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尝试、总结和提高。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初中语文教学之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探讨《雨巷》的教学策略:从学生角度出发
作文随着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不断地改变。
而教学策略的选择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文学名篇的教学永远是备受重视的内容。
《雨巷》作为现代诗歌中的代表作品,常常被作为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这篇文章将从学生角度出发,探讨如何使用多种教学策略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雨巷》。
一、以情感教学为出发点《雨巷》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内心真情实感的现代诗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从情感方面去理解和把握诗歌意境。
比如教师可以在讲解诗词的同时,播放相应的音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内涵,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语感联想活动,如中文里的“雨”这个字,能够让学生通过音、形、义的联想与拓展,更好地理解并感受到整首诗歌所表达的雨中的情感。
二、以阅读理解为核心内容在《雨巷》的教学中,阅读理解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学生在阅读前,可以听一次朗读,让学生对整首诗歌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在阅读中,可以帮助学生分析每个字的意义和情感所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理解或对某些情感内容的感悟;在阅读后,可以组织学生对诗歌的主旨、情感、形式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对整首诗歌有更为准确和深刻的认识。
三、以积极体验为主要目标《雨巷》是一首充满浪漫、抒情、思乡情感的诗歌。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体验其中所表达的情感,并将学生的这种体验反映到自己的创作中。
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叙述文,描述一个与《雨巷》类似的记忆或经历,在撰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入感受自己身处内心深处的情感,将人生阅历的情感、意境与诗歌由触手可及的距离。
四、以多媒体教育为实现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育成为新时代教学中的重要手段。
学生在学习中可以看到图片、听到声音、观看视频,使得学习过程变得更为生动、形象和直观。
在《雨巷》的教学中,可以利用PPT、音乐和视频来辅助教学。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一段有关雨的音乐,搭配首演讲获奖的诵读,让学生在欣赏音乐和诵读的同时,深入感受到雨中所包含的情感和意境。
探索八年级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学经典
探索八年级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学经典在八年级语文教案中,现代文学经典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对现代文学经典的探索,可以让学生了解和感受现代文学作品的魅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教学目标在探索八年级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学经典过程中,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带领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经典的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其次,教师应引导学生阅读和分析现代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批评思维和表达能力。
最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现代文学经典的知识,进行创作和表演,提高他们的创新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方法在探索八年级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学经典时,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选择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对现代文学经典进行深入解读。
通过讲解,学生可以了解作品的背景、题材、语言特点等;通过讨论,学生可以交流彼此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可以分组阅读一部现代文学经典作品,并就作品的主题、人物形象等方面展开讨论和研究。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造性的任务,如写作、表演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创作。
三、教学内容在探索八年级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学经典时,教学内容应包括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现代文学作品。
例如,可以选择《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活着》等经典作品进行教学。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作品进行教学。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作者背景、作品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学评价在探索八年级语文教案中的现代文学经典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测试、作业、讨论等方式,考查学生对现代文学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文学创作和表演的活动,评价学生的创新和表达能力。
在评价学生的同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改进。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
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策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文学作品也在不断涌现,初中生在学习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理解文本表面的含义,更需要从中获取信息、思想和情感,形成自己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成为现代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些关于初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现代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一些相关的主题讨论,或者邀请作家来学校进行现场讲解。
学校图书馆也可举办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推介活动,给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的阅读资源。
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现代文学作品通常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情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内涵。
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比如PPT、视频等,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用意,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
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感悟作品中所包含的价值观念、表达方式等。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现代文学作品常常具有多重内涵,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帮助他们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作品。
可以引导学生就作品中的某一段落或某一情节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评价作品的价值。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文学作品更细致的了解和评价能力,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
四、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现代文学作品,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
在学校图书馆或者班级图书角,可以设置专门的现代文学作品阅读区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品进行阅读。
教师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读书分享会,让学生有机会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增强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
五、注重情感教育现代文学作品常常充满了情感的表达,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作品的朗诵、情景复述等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核心素养指导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一、探究式教学策略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被动接受。
而探究式教学则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独立思考,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自主发现规律,提高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
二、合作式学习策略合作式学习强调学生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完善的协作机制,让学生一起合作完成任务,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进而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阅读问题,发现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彼此交流和讨论相互促进,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
三、多媒体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电脑,投影仪等现代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更好的刺激和体验。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展示文本,让学生理解文本意思,提高对文本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学作品的叙事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让学生更好地品味文学作品,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四、思维导图教学策略思维导图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考工具,通过将各种概念和观点串联在一起,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让学生整理出文本的结构和内容,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
同时,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文学作品的主题,情节等等,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把握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核心素养教育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语文阅读教学也需要根据核心素养要求,探索出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以探究式教学、合作式学习、多媒体教学和思维导图教学为代表的有效策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
初中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教学策略◎罗建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文学教育的不断升温,初中语文课本编选了不少诗歌作品。
但在初中的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
语文教师应以美学的艺术的眼光去发现它,将之作为审美化教学的“切入点”,通过对话、感悟、体验等方式进行教学。
一、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明代文学家苏伯衡说:“言之精者谓之文,诗又文之精者也。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诗歌首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
现代诗歌的语言常常会突破现有的语法规范,创设出新颖别致的表达方式。
要挖掘现代诗歌的语言美,就必须引导学生领悟诗歌语言的深层含义,理解语言背后融入的的情怀和观念。
此外,现代诗歌语言的音乐美、理性美、新奇美都会带给学生审美愉悦和深刻的感悟。
现代诗歌的语言的跳跃性大大拓展了诗歌想象空间,有利于师生多元化的解读。
例如教学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就可以让学生捕捉诗歌中色彩艳丽的形容词,如“青荇”、“金柳”、“青草”等,不仅增添了诗歌的色彩美,而且创造了极大的想象空间,使人读来温婉,想来唯美。
又如诗歌中“康河的柔波”、“榆荫下的一潭”、“彩虹似的梦”等隐喻的使用,使得这首诗意味深长,教学中,充分挖掘这些语言因素,不仅能增添诗歌语言本身的美感,而且使学生的审美目光被吸引到诗歌自身语言之上,获得真正的审美意义。
总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对现代诗歌语言内涵的挖掘与领略中得到审美的愉悦和满足。
有些诗句,单靠学生的体验是达不到理解的层面的,这时,就需要老师的“讲析”,对某些诗句的深层含义,须在教师的引导下,反复体味、诵读才行。
如鲁藜的《一个深夜的记忆》。
这首诗中,“月光”、“阳光”、“深夜”、“黎明的音响”、“星“等意象,字面意思很好懂,诗人塑造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意境,但在“深夜”的背后,更深沉的意境,就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体会、掂量、品味,从而感受更深一层的含意:“诗人是对于时代最敏感的人,是盼望黎明最迫切的人,这里的诗人不是指他自己,至少不仅是指他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座初中现代文学作品教学策略金传富(北京教育学院丰台分院高级教师)本课程主要针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教学提出我们的看法。
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我们对初中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理解(一)现代文学作品的基本概念1.中国现代文学发端于五四新文学运动和文学革命。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作为文学革命的先驱,以勇猛的姿态为新文学的诞生扫清道路。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等小说,对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作了极其深刻而形象生动的揭露和抨击,成为五四文化新军中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
郭沫若发表《凤凰涅槃》等诗歌,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浓厚的积极浪漫主义色彩。
五四文学革命期间,在白话新诗的倡导和创作方面产生过一定影响的作家,还有胡适、沈尹默、刘半农和刘大白等。
白话散文方面,成就较为突出的是适应当时战斗需要而产生的文艺性短论——杂感(随感录)。
除鲁迅外,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和刘半农等都是重要作者。
1921年以后,新的文学社团和纯文艺性刊物大量出现。
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是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以及他们所创办的刊物。
这时的文学在各个领域都有新品种、新风格的产生,中国文坛呈现出百花竞开的繁荣景象。
鲁迅的短篇小说《呐喊》、《彷徨》,达到了时代、民族思想艺术的高峰;《阿Q正传》等经典作品,堪称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给新诗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
另有叶圣陶、冰心、朱自清等一批各具特色的作家,对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各自的贡献;而郁达夫、闻一多、徐志摩等作家的作品,同郭沫若一起开创了现代文学浪漫主义的传统。
初期的话剧创作,以丁西林和田汉的成就最为突出。
20世纪20年代末到30年代,出现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运动向文学提出了加强与工农大众实际生活的联系、自觉地揭示历史发展趋向、表现无产阶级理想等要求,笔触范围扩大了,描写工农的觉醒与反抗的题材增多了。
产生了《子夜》、《家》、《骆驼祥子》等杰出长篇小说,和标志着话剧艺术成熟的《雷雨》、《日出》等。
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丁玲、艾青、臧克家、夏衍、何其芳、张天翼、沙汀、艾芜、蒋光慈等作家,在创作实践上获得了新的突破。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发表,标志着新文学与工农兵群众相结合的历史新时期的开始。
出现了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贺敬之、丁毅的《白毛女》等优秀作家和作品。
艾青、田间及七月诗派的诗歌创作,茅盾、巴金、沙汀、老舍、艾芜、路翎的小说以及曹禺、夏衍、陈白尘、宋之的、吴祖光的戏剧创作,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广度与多样化方面都达到了新的水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后,一大批优秀作家和作品纷纷出现,他们在题材、主题、创作方法、风格流派等方面的全新面貌,显示了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为创造具有鲜明的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艺所达到的新高度,社会主义文学在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日益走向成熟。
(刘诗白,邹广严主编.新世纪企业家百科全书•第6卷.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0.第3913-3914页)2.以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为开端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
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革命的发展。
以鲁迅、郭沫若等人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文学作品,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表明了新文学的实质性进展。
小说方面,有鲁迅划时代的《狂人日记》和后来结集在《呐喊》、《彷徨》中的诸篇小说,还有叶绍钧、汪敬熙、冰心、郁达夫等一大批新文学作家创作了内容和形式全新的小说;诗歌方面,出现了胡适、刘半农、沈尹默、刘大白等大批白话新诗人,以白话新诗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格律诗的正宗地位,尤其是郭沫若的《女神》,以其内容和艺术的特有气势开创了自由体白话新诗的一代诗风;散文方面的成就体现在鲁迅、李大钊等人创作的大量文艺短论(即随感录和杂文)和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许地山等人创作的抒情叙事散文(即“美文”),还有瞿秋白创作的《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等通讯报道,出现了报告文学的最初萌芽;……所有这些创作呈现出开创一代文风的崭新气象,充满了破旧立新的“五四”时代精神。
1921年以后,还出现了“问题小说”、“身边小说”、“乡土文学”、“语丝文体”、“象征派”诗歌等丰富多姿的风格流派。
这些社团流派的出现,表明了新文学的成熟和壮大。
第二个十年(1927~1937),通常也叫“左联”时期的文学。
表明文学创作达到了新的思想深度。
茅盾这一时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子夜》、《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等,还有蒋光赤、洪深、田汉、臧克家、丁玲、张天翼、叶紫、洪灵菲以及“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中国诗歌会等等作家、群体的创作,都显示了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创作的辉煌成就。
第三个十年(1937—1949),包括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前一阶段是抗战初期的文学。
围绕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大量通俗明快、短小精悍的文艺作品,如街头诗、独幕剧等,也出现了一些大型的集体创作。
后一阶段在解放区,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了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解决了文艺大众化等一系列“五四”以来重要的文艺理论和实践问题,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新阶段。
国统区很多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也努力向民族形式和大众化的方向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现代文学的30年,也是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从20年代的“国粹派”、“学衡派”、“甲寅派”、“鸳鸯蝴蝶派”、“现代评论派”等封建主义、资产阶级文学流派,到30年代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法西斯民族主义文学”以及“新月派”、“论语派”、“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直至40年代的“战国策派”、“戡乱文学”,加上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的“汉奸文学”等等,构成了新民主主义时期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股股逆流,而反帝反封建的新文学正是在同以上形形色色的文学逆流的不断斗争中发展、成熟、壮大的。
中国现代文学充分吸收了历史传统的和外来文学的丰富营养。
现代文学史上几乎所有重要的作家如鲁迅、郭沫若、巴金、茅盾、周作人、郁达夫、瞿秋白等等,都参加了对外国文学的传播介绍。
这种介绍在思想倾向上、艺术观念及技法上,对整个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正是中外文学相交融的历史,是在交融过程中建设民族新文学的历史。
(张紫晨主编.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沈阳:沈阳出版社.1991.第326-328页)3.在现代,人们习惯于把散文看作是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朱子南主编;王永健,卞兆明,尤振中等编写.中国文体学辞典,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第104页)我们的对现代文学作品的理解:一、现代文学作品应该是指五四运动以后以现代白话文写作出来的任何文学作品。
既包括解放前的作品,也包括解放以后直到现在的任何具有现代思想的作品。
既有“前现代”的概念,又有“后现代”的概念。
主要是针对解放前的文言时代而言。
二、我们所指的现代作品,应该是指包容了思想,情感,意识与行为的具有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与现代社会生活相关的文学作品。
具体讲,以现代白话文为主要载体呈现出来的与现代社会的思想、情感、意识与行为相关的作品。
三、现代文学作品应该是目前语文教材中开展文化教育与能力培养的主体部分。
它具有承上启下,借古开今的作用。
也具有为中学生乐学乐用的特点。
四、教好现代文学作品并不意味着不教授其他作品,教师在处理这一部分教学素材的时候,要把握好与其他教学内容之间的合理关系。
注意将多种文体,多种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
五、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现代文学作品还包括以现代文学形式呈现的任何外国文学作品。
二、现代文学作品在初中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有利于接近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比如魏巍《我的老师》,所写内容都是学生能知能懂的。
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当。
教学不难,学生也容易理解。
用这样的课文进行教学,无疑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的师生情怀都有好处。
(二)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现代文学作品一方面是以特殊的文学的方式呈现的作者的思考,另一方面,在作品之中也体现了知识与思想的双重内容。
一方面既是文学的修养的锻炼,另一方面,也是知识的接受与学习的过程。
还是综合文化传承的过程。
任何一项内容都有可能对学生的求知欲产生影响。
比如,我们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紫藤萝瀑布》表面写了紫藤萝瀑布的美丽,其实也隐含了对一段让人难以理解的历史的描写。
而这段闭关自守的历史却是中学所不了解的。
再如第二单元《我的信念》一方面介绍了玛丽居里的生平简历,另一方面又启迪中学要成为一位伟大的科学家所应该具备的素养。
而这些素养正是中学生所欠缺的。
再如第三单元的《春》《济南的冬天》都是两篇传统经典的作品。
既写了自然地理的变化,也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地的深厚情思。
而无论是课文中的描写与记叙,还是情感的抒发都是学生值得学习的。
而且也是他们能够学习的。
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三)有利于将比较繁难的知识文化借助于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有效的传输。
比如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如果我们生硬地讲解或者传授,总不如文学来得生动可爱。
比如,如果我们单纯讲解化石的来历,可能学生也会欣然接受,但是通过文学作品呈现的《化石吟》则无疑有了人性的灵动与亲切。
又如我们引导学生读《看云识天气》则无疑对自然与社会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而《月亮上的足迹》却给人一种新奇美好的感受。
同时对人类智慧的伟大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敬佩之情。
再比如,如果我们要批判皇帝的刚愎自用,自我封闭,自欺欺人,不免枯燥无味,但是通过骗子的故事写出来,则产生了一种余味悠长的感受,这是其他任何形式的说教所不能产生的作用。
(四)有利于借助适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整体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是可能从其构成来进行划分的,但是根据目前传统中国语文能力的实际培养方式来看,往往都是以整体的选文的方式来开展。
其中自有其根本的合理性。
比如中国人的整体思维观,目前还未找到更好的方式。
而整体的选文教学也自然包含了多种能力的训练载体。
字词,语法,修辞,逻辑,篇章,段落,语意等等,都可在选文的阅读教学之中得以实现。
而这样的教学可能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但是高明的老师总会选择合适的内容朝廷教学。
从这个角度讲,正是这种教学方式,给老师以广阔的教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