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报告体会
各种学术报告的心得(2篇)
各种学术报告的心得学术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形式,通过报告,研究者可以向同行们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经验和观点。
这些报告涵盖了各个学科的研究领域,从科学研究到人文学科的研究都有相应的报告。
在参与各种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以下是我对各种学术报告的心得和总结。
首先,一个好的学术报告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和逻辑。
无论是听众还是报告者自己,都需要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理解报告内容。
一个好的学术报告应该包括一个准确的引言,说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一个清晰的目标设定,说明研究的目的和预期结果;一个详细的方法部分,解释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一个清晰的结果展示,展示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最后是一个准确的结论部分,总结实验结果并提出进一步的讨论和展望。
不仅要有很好的组织和结构,还要注意语言表达的精炼和准确性,以及图表和数据的清晰和易读性。
其次,一个好的学术报告需要有足够的实证支持和严谨的数据分析。
任何一个学术报告都需要以数据和证据为基础,这样才能增加报告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在我的学术报告中,我会尽量使用实验数据、调研结果和实例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同时,我也会尽量进行准确和严谨的数据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和图表展示,以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我会借助一些专业软件和工具,如SPSS和Excel,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一个好的学术报告需要注意与听众的互动和沟通。
报告并不仅仅是把研究成果呈现给听众,更重要的是与听众进行交流和互动。
在我的学术报告中,我会尽量与听众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包括提问和回答问题,以及接受听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互动和沟通能够使报告更加有趣和具有吸引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我进一步完善我的研究。
最后,一个好的学术报告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演练。
学术报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充分的准备和演练才能做到出色。
在我的学术报告中,我会提前准备相关的资料和材料,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学习,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2篇)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学术报告是大学学习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形式,通过参加学术报告可以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学术前沿,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在我大学学习的过程中,我积极参加了各类学术报告,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收获和体会。
首先,参加学术报告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学术报告通常由权威的学者或专家来进行,他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
通过聆听他们的报告,我们可以了解到他们的研究思路、方法和成果,了解到当前领域的最新动态。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都有很大的帮助,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提高我们的学术能力。
其次,参加学术报告可以培养自己的学术兴趣。
学术报告中的内容通常都是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全新的,甚至是颠覆传统观念的。
通过聆听和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新奇之处,激发起我们对学术问题的兴趣。
尤其是当我们对某个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可以选择更多的参加该领域的学术报告,进一步加深了解和学习,可能最终将其变为自己的研究方向。
再次,参加学术报告可以提升自己的学术交流能力。
学术报告是学者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每个学术报告通常都有讨论环节,可以让听众提出问题或进行意见交流。
通过参加学术报告,我们可以学习到如何提出问题、如何逻辑清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对于我们将来的学术研究和交流都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参加学术报告还可以拓宽自己的人脉圈。
学术报告通常有很多来自不同学校和单位的学者参加,他们可能在同一个领域有不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通过参加学术报告,我们有机会结识这些学者,并且与他们交流合作的机会。
这对于我们的学术发展和就业都有很大的帮助。
然而,参加学术报告并非一帆风顺,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学术报告的内容通常都很专业和深奥,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我们对学术领域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够,缺乏相关的背景知识。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加强自己的学习,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和资料,提前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消化学术报告的内容。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总结近日, 我有幸参加了2023年的学术报告会。
在这次报告会中, 我听到了许多优秀的学者分享了他们在各个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次经历让我受益匪浅, 我总结出以下几个心得体会。
首先, 学术报告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在这次报告会上, 我听到了很多我以前从未接触过的研究领域的内容, 如人工智能、生物医学等。
这些报告不仅让我了解了当前学术界最前沿的研究动态, 还拓宽了我的学术视野。
通过听报告, 我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和技术, 激发了我在研究中的兴趣。
其次, 学术报告促进了学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报告会的休息时间, 我有机会与其他听众和学者进行了交流。
他们分享了他们的经验、观点和研究成果。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 我得以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方法进行反思和改进。
而且, 与其他学者通力合作, 可以加大研究的力度, 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
第三, 学术报告展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学术报告, 我看到了许多学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的杰出成果。
这些成果的推动和应用,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学术研究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为社会进步提供了智力支持。
通过参加学术报告, 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最后, 学术报告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在报告会中, 有些学者做出了非常深入和复杂的研究, 让我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不足和学术的广阔。
但是, 我也看到了一些与我研究相关的报告, 发现在某些方面我也能做出一些贡献。
这种发现让我对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认识, 并激励我继续努力, 不断追求学术上的突破。
总而言之, 2023年的学术报告会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听报告, 我学到了许多知识, 拓宽了学术视野;通过交流与合作, 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通过观察学者的成果, 我更加确认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最后, 报告会也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让我对自己的研究充满了希望和动力。
学术报告心得感悟范文(精选3篇)
学术报告心得感悟范文(精选3篇)心得就是工作或学习中的体验和领悟到的东西,亦可以称作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日常应用文体,属于议论文的范畴。
一般篇幅可长可短,结构比较简单。
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3篇学术报告心得感悟范文,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心得报告。
报告心得体会篇一20xx年的4月16日,我到勒流育贤学校听张教授为我们勒流教育组作第二次的素质报告,听了这个报告本人受益匪浅。
张教授在报告中说到的每一句话,每一个事例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就课堂教学而言,这个以人为本就是面向全体学生。
作为语文老师,在授课时应面向全体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得以展其才,尽其能。
然而当今的应试教育的误区就在于,一方面,施教者未能完全明白这一点,只强调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其教学方法,是满堂灌、学生只是接收器,谈不上应用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不要为了应试而要学生死搬硬背,采用灌输式,机械训练,题海战术。
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另一方面。
有些教师缺乏“全体”意识,注意的是几个学习尖子。
围绕尖子施教,针对好的学生发问,冷落了其它学生。
这种做法,大大挫伤了中下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堂教学要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要改掉应试教育的这种弊端,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地创设和谐的氛围,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使学生在愉悦中完成知识的学习。
二、教材是德育的主阵地作为一名老师除了教会学生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素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能力。
如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社交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受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
可见学校的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作为老师在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我们整天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德”是首位,“德育”乃是教育之“本”之“源”。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0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0篇)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1昨天下午,我校领导组织了我校的全体教师在滕州剧院聆听了魏书生老师的报告。
魏老师用他那朴实的话语、大量而生动感人的实例,感染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
他言辞恳切,入情入理,朴实的语言中闪烁着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独特而又富有哲理。
听了魏书生的报告后,我深深地被他崇高的精神世界感染着,被他积极乐观的处世工作态度感染着。
一、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魏书生的报告,总是将深刻的哲理,甚至苦闷的话题用流畅、幽默而又富有抒情的话语形象的表述出来,其语言如行云流水,挥洒自如,他用真情厚意感染着所有在场的人,让听众产生强烈的心灵共鸣,他使听者为之激动。
为什么被别人视作艰辛工作的教育在他眼里和心里竟然是那样的亲切和欢欣?这都出自他对教育的深刻认识和真挚的厚爱。
他的思想不是超然无踪缥缈的,而是真实质朴的,根植于我们的教育状况,根植于我们的教师的需求,根植于广大学子的心灵。
因为,他总是把走向学校当作一种精神享受,把认真教书育人当作是一种人生享受,把一切不如意之事之人当作体验生活的一种愉悦享受。
他时时享受,处处享受。
用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凡人凡事,一切都在于“道法自然”,何乐而不为呢!他告诉我们珍爱生命、享受生活的四字秘诀,叫做“松、静、匀、乐”。
“松”即身体放松;“静”即心灵平静;“匀”即呼吸匀称;“乐”即情绪欢愉。
他特别告诫我们要记住四字秘诀,要在纷乱复杂的社会里,在紧张激烈的人际中坚守住心灵的宁静,坚守住快乐的心灵之道。
他认为,快乐可以外取,也可以内求。
只有时时做到以静制动,快乐才可能随你而来!因为,有一失,必有一得;有一利,必有一弊;翻开手背,必定是手心;走出阴影,必定是阳光。
二、用一颗平常心看待生活,对待工作。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3篇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3篇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
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报告讲座心得体会120xx年x月,我们迎来了人生的另一个重要阶段,回头看看,我们已经从去年的一年级新生成长为二年级的毕业生。
在这短暂忙碌而美好充实的一年中,我们自觉地汲取更多的知识以武装自己的头脑,不论是从课堂上,图书馆里,还是在受益匪浅的讲座中;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些无疑为我们在不久的将来踏入社会并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里首先要感谢各位老师的诲人不倦,您辛苦了!下面我就简要总结下参加学术讲座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深化了专业知识,理论水平得到提升在孙老师《英语语法隐喻系列讲座之一:语法隐语在词汇语法层的体现形式》这一讲座中,我了解到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的不同点及其联系。
语法隐喻的观点是语言的隐喻化过程中词(组)的意义没有发生变化,变化的是它们的语法性状,如动词化为名词,连词化为动词等等。
词汇隐喻对语法隐喻的补充作用体现在某些词汇隐喻可以借助系统功能语法进行阐释。
隐喻式和一致式之间没有绝对的分界,只有相对的、程度不同的差异等。
通过刘老师《辩证看待建构主义在中国英语教育中的作用》这一讲座,对建构主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建构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的“遍地开花”,尤其是在教育领域,这种“建构主义”的现象,正说明人们想借此解决在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的困惑,希望藉此使得中国的教育能够更上一层楼,能够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开放性思维的适应时代需求的人才。
同时要注意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设计教学,让学生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批判性思维,为我国培养更多创造性人才。
在徐老师《亚句子与言语行为》讲座中,我了解到亚句子作为独立使用的、小于句子的词和词组,是实际交际中独立存在的语用现象;与完整的句子一样,亚句子也可以完成言语行为;对这类言语行为的理解主要依赖于非语言语境因素和人们的语言能力及逻辑判断能力;亚句子研究宏观上当属语用范畴。
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
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篇1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参加了许多学术报告。
这些报告涵盖了各种主题,包括科学研究、行业趋势、创业策略等。
通过这些报告,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还收获了许多深刻的见解。
下面是我对参加学术报告的一些主要体会和收获。
首先,学术报告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学术研究。
在报告中,我们了解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学术动态,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术研究的前沿和发展趋势。
此外,报告还介绍了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这有助于我们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其次,学术报告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在报告中,我们了解到学术研究对于社会、经济和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其他领域的成功案例,我们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对推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的巨大作用。
此外,学术报告也提高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在报告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分析和评价不同的研究观点,并能够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讨论,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不同观点的价值和优缺点。
最后,参加学术报告也让我更加明确了未来的学术或职业方向。
在报告中,我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行业的最新进展,这帮助我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职业发展。
总之,学术报告是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它不仅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还培养了我们的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通过参加这些报告,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并明确了未来的学习和职业方向。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对我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大学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篇2学术研究之旅:探索、洞察与突破我是一名在大学就读的本科生,名叫张晓明。
这篇学术报告是我个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一些体验、感悟和总结。
我选择以“大学生活中的学术研究”为主题,分享我的学术研究之旅。
一、探索未知探索未知领域是我学术研究之旅的起点。
大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让我们去探索和挖掘未知的领域。
我选择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数据分析,并开始逐步深入。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_心得体会范文_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参加学术报告学术讲座是个人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听的多了,才能把许多专家的思想潜移默化的转变成自己的思想,在此分享范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文篇1这两天假期都有事情做,作业都没有时间去完成,觉得很忙碌又很郁闷,但是今天需要没有做到作业,但是听了一个能够影响我以后学习思维的演讲,我觉得值了,非常的值,假如要我倒贴,我也愿意了。
今天是四月十三号星期天,我们学院请到了旅游专家学者马勇教授莅临我校开一个精彩的学术报告会,报告的题目是“我国旅游发展形势分析与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马教授主讲的内容丰富精彩,结构逻辑严密,言简意赅。
他从三大方面对报告进行展开。
首先对我国旅游发展形势三大态势分析-发展态势,竞争势态和合作势态。
提出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并对其未来潜力发展业务进行有效可行的预测。
接着对我国旅游业发展结构性特征进行分析。
我们发展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发展,并且在其发展过程中要结合三大转变-速度,结构,形式。
我对这三大词组是这么了解的:我们要自行创造条件,推进发展速度,调整转变不合理的结构,创造可行的发展形式。
最后是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八大定位,分别是形象定位,功能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定位,产品定位,区域定位,政策定位。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形象定位和功能地位的结合,旅游业它不再是单纯宣传其视觉形象,更加要赋予它功能价值,并使二者紧密结合,使之形实具备,需要知道的是功能包括基础功能,发展功能,和提升功能,产品功能随着全面综合独到的营销策略而诞生。
在马教授的精彩报告过程中,我非常认真投入地听,虽然我对旅游学科认知不深,了解不足,我仍是个门外汉,但是我就以我自己角度去理解他所说的,去领悟他所带给我的一种信息和思想。
我觉得马教授报告中让人领悟到最深刻的一个道理就是:一个创造性思维能够不断地创造出无尽的物质价值。
在马教授报告中他不断地强调一个创造性思维,对旅游业发展需要进行全面综合预见性的规划,自行不断地创造条件和把握机会,对旅游业发展需要有战略性头脑,进行战略营销。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共7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共7篇)第1篇:学术报告心得体会防灾减灾工程中的结构振动控制及应用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对我国试试可持续发展战略由着重要的作用。
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和发展用以提高工程结构和工程系统抵御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科学理论、设计方法和工程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未来灾害可能造成的破坏,保证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障灾后经济恢复和发展的能力,提高国家重大工程的防灾能力。
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成为防灾减灾工程学科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结构的振动控制可以有效地减轻结构在车辆、风、海浪、流水、地震等动力作用下的反应和损伤积累,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和抗灾性能,是结构抗振减振和防灾减灾积极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研究和应用已有30余年的历史,其研究和应用大体上分为三个领域:基础隔震、被动耗能减振以及主动、半主动和智能控制。
1881年日本河合浩藏提出结构基础隔震的概念,1924年日本鬼头健三郎提出结构基础轴承隔震方案。
1978年美国Kelly和Eidinger提出叠层相交支座隔震方法和技术,从此结构基础隔震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Kelly提出在结构中设置非结构构件的耗能元件——金属软钢屈服耗能器,包括扭转梁。
弯曲两二货U形钢器件等,分担和耗散本来由结构构件耗散的能量。
这一思想是对结构抗震延性设计的一个重要发展,由此形成了结构耗能减振的一个重要方向。
20世纪50年代器件,日本Kobori提出了结构变刚度的减振概念。
1972年,美国Yao结合现代控制理论,提出了土木工程结构振动控制的概念,开创了结构振动控制的主动控制研究新的历程。
由于直接将能量转变为控制力的主动控制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需要很大的能量转变为控制力,人们不得不转向主动变刚度和变阻尼等机械调解式半主动控制装置。
近年来,电/磁流变液体、压电材料、点/磁致伸缩材料和形状记忆材料等职能驱动材料和期间的发展为土木工程结构的振动控制开辟了新的天地。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的研究生教育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研究范围不断拓展和深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营造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学术氛围,每年都邀请很多大师来我校进行学术交流。
这些学术活动有跨区域、跨校、跨院系层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还有不同学术背景的知识观点、思想相互碰撞与融合。
学校研究生学术活动逐渐形成了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各种形式的学术活动成为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这些学术活动拓宽学术思路与领域,激发创新激情,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
以下是我参加学术活动的一些笔记总结和心得体会。
1、学术活动之一:《____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学术讲座____年____月____日,长安大学的李佩成教授为我们做了题为“关于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的学术报告。
李教授曾在水建学院任教,因此显得格外亲切和蔼。
而他对专业知识的深刻见解更是让我们获益颇多。
他强调,运动变化是绝对的,地球的气候一直在变。
地球气候一直在变化着,当代气候变化的态势并未超出历史气候变化的范畴。
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生命,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气候变化有着众多因素的推动。
要历史的、全面的、辩证的看问题,不能肯定当代的气候是完全变暖或是人类活动所致。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是好是坏还要做具体的分析。
因此,他认为应该具体矛盾具体解决,中国应该寻求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之策。
他的论题与新闻媒体一面倒的观点相比,充分体现了作为学术研究工作者的科学客观的态度,这一点尤为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2、学术活动之二:《河流研究的新挑战》学术讲座____年____月____日,来自清华大学的王兆印教授来到我们学院为我们做了题为“河流研究的新挑战”的学术报告。
会上,王教授针对汶川地震引发的河流研究____个方面新挑战:巨型滑坡体的稳定及开发利用、堰塞湖引起的河床演变及管理方略、颗粒侵蚀及治理、地震引发的____种次生灾害链、滑坡崩塌堆积体的植被修复、高容重两相慢速泥石流及青藏高原抬升对河流演变及生态的影响,给我们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
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
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一、什么是心得体会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
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
二、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就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心得体会,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听取学术报告及讲座心得体会1本学期的最后一次讲座,就是由贺雪娟院长来探讨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问题。
听了以后,许多方面我觉得是当下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
近几年来,我国提出了要注重创新的大标题。
因此我国的教育模式也相应的做出了更改,因为人们渐渐意识到,创新才是带给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所以培养新一代的创新意识,可能才是将我国发展提升一个台阶的关键所在,相比国外的高等学府,我们的创新意识可能远不如他们,因为在国外的学府里面,处处可以见到研究所,在研发部门投入的资金也是相当可观的,而我国注重的是应试教育,偏重的是理论知识,自己动手的能力十分缺乏。
所以才有钱学森先生对本国教育的质问,为什么我们国家没办法培养出高新人才?中国当下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都在为自己的生计奔波,为着富足的生活而努力,从各类影视作品也能知道,主题偏重娱乐化,商业化,以及其精神价值的空洞和物质价值的偏重是主流,人们都把金钱作为努力的方向,而忽略了一些重要的东西,相较于邻国而言,我们与日本的差距并不在智商和财力上,更多的可能是如何正确地学以致用。
据我了解,日本的机器人产业十分发达,在日本的高新科技中,机器人产业甚至是主导地位,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日本的机器人就将垄断全球市场,这与他们注重创新是分不开的。
而在中国,创新的培养不是那么让人重视,人们往往跟青睐于将资金投入到那些稳赚不赔,付出必有回报的服务行业,这无可厚非,风险小,有回报。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2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学术报告是学术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能够增加学术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术研究水平,对于提升自身学术能力和职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而本人在参加学术报告中,深刻体会到了许多实质性的收获和感悟,现将其进行总结与分享。
首先,在学术报告中,我意识到了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和深度。
每一次学术报告都是精心准备的结果,报告者需要通过大量的学术调研和研究工作,深入分析和探讨某个特定主题。
在学术报告中,报告者会提供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学术研究是建立在严谨的理论基础上的,对于一个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其次,在学术报告中,我也体会到了学术交流的重要性。
学术报告是学术研究者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的重要渠道,也是学术界验证和交流观点的平台。
在学术报告中,报告者会与现场观众进行互动,接受观众提出的问题和质疑,这不仅是对报告者自身理论观点的检验,也促进了学术界的多元讨论和观点的碰撞。
通过参加学术报告,我学会了倾听和思考他人的观点和见解,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动态和学术思潮。
此外,在学术报告中,我还意识到了学术道德的重要性。
学术报告是一个宣讲学术研究成果的过程,报告者需要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诚实、客观地呈现自己的研究结果,避免夸大和虚假宣传。
在学术报告中,报告者也会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这时报告者需要准确标注引用来源,并注明出处,以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报告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展示和交流场合,只有保持学术道德的高标准,才能确保学术交流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另外,在学术报告中,我还注意到了学术报告的语言表达和演讲技巧的重要性。
学术报告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告者自身的表达能力和演讲技巧。
一个优秀的学术报告需要有条理的结构,清晰的逻辑推理,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生动有趣的演讲形式,这样才能够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使得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报告的内容。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精选18篇)学术报告篇1X月X日,_市教科院侯_科长来我校给我们做了“实施根基教育,奠基美好人生”的专题学术报告。
侯_科长针对根基教育的价值和幸福人生的标准结合大量的实例向我们作了详细的讲述,指出在小学基础教育中要落实新的育人理念——优秀的品格,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科学的方法。
随着侯科长话题的逐步深入,我感到了他教育思想的深邃。
这次讲座着实让我受益匪浅,有种期待已久的感觉。
因为侯老师谈到的教育状况和理念能够与自己的想法产生很大的共鸣,更有很多东西鞭策着我今后要不断的反思自己,提升自己。
下面就以下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收获。
一、教师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处理好角色的转变。
侯老师的讲座是从根基教育开始谈起,分析了当前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道德基础。
按说这些东西离我们基层的老师很遥远,我们当老师的从来就没有思考过此类问题。
说实在话,我们在网络上、书刊上、闲谈中等很多场合都听人抱怨过我们国民的素质问题,往往都是人人意识到,但又做不到。
这不得不扯到我们的基础教育问题,或许在国民素质这样一个“沧海”面前,我们小学教师的思想和做法也不过是“一粟”而已,但我们也不能因为拯救不了所有浅水洼里的小鱼而放弃。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或许有些东西就因为我们的努力正发生一点点的改变,我们应该了解这些还有更多的信息,因为这是一种责任。
侯老师提出我们的根基教育要培养孩子有:优秀的品格、良好的习惯、浓厚的兴趣、科学的方法。
更是说到“不要让你的技能胜过你的品格”的肺腑之言。
今天,听了侯老师的讲座,真所谓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侯老师正是在我们困惑的问题上起到了一个引领的作用,使我们茅塞顿开,那些心里被“束之高阁”的东西,真该拿出来翻一翻了。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
学术报告总结(汇总15篇)
学术报告总结篇1首先,对北京这个城市的交通不得不表示赞叹。
与其他城市相比,北京交通的水平远远地与众多城市。
但是,北京同时也是个人口庞大的城市,无论是商场还是景点抑或是车上都是人满为患的。
个人而言,并不喜欢拥挤的城市。
在此次COTA会议上,有幸聆听了来自众多国家的学者做的报告。
这也让我感觉到自己英语水平的远远不足。
虽然我通过了英语六级,但在与人交流方面还显得比较困难。
这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英语的决心。
我很佩服站在台上的每一个人,在台上与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分享你的想法,表达你的想法,那是一种很大的勇气。
而这背更是长期努力不懈的坚持和坚强过人的毅力。
这也让我明白了: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会有让你满意的结果,但是必定都是值得的。
这次会议上有关物流的报告较少,所以接触到的有关我本专业的学者较少,是比较大的遗憾。
但是有关交通运输的报告比较多,尤其是公共交通方面的报告。
其中有一个世界银行关于中国公共交通的论坛,让我感触很多。
世界很多其他国家在公共交通方面做得很不错。
相比于这些国家而言,我们中国似乎还有很大的差距,而大力发展高效的公共交通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庞大的国家是势在必行的。
大会上很多有关交通方面的报告是从思想、政策上献计献策,但是似乎并没有提及具体的执行步骤。
对于以后公共交通方面的知识我会不断地关注、不断地学习,这是我的兴趣之一。
在和比你优秀的人接触之后才知道你跟别人的差距有多大,所以我要更加努力。
我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做一个有才有德之人,不管我将来做什么工作,我应该利用我的知识为我的家乡、我的国家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希望可以“以己之力,善此世界”。
学术报告总结篇2参加的国际国内会议:应急管理与航空救援发展战略学术研讨会研究生开学以来,学院举办了多场专业的学术报告和研讨会,报告内容广泛,涉及到国内外管理学、应急管理学、经济学、智力理论专题等多方面,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既丰富了我们对行政管理专业领域的理论,也增强了我们对公共管理领域实践的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感想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感想通过参加学术报告,让我觉得这是一场对人思维具有深刻影响力的学术报告,谈谈心得体会感想。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感想篇1 上周四,我在信息学院听了一场3G方面的技术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是对3G、WLAN、Bluetooth三种通信技术之间关系的分析,通过讲座我对这三种技术的原理和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获益良深。
讲座是由华为通信公司的一位研究人员讲授的,讲座内容主要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当前通信技术发展的背景以及这三种技术的基本介绍。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三种技术的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介绍了三种技术当前的商用情况和业务模式。
1、3G、WLAN、Bluetooth这三种技术本质上是互补性的,尽管它们可能在边缘上是竞争的。
WLAN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技术是802.11家族,它是IEEE在1997年发表的第一个无线局域网标准,而现在媒体屡屡提到的802.11b是1999年9月被批准,它也被称为Wi-Fi(听起来有点像音乐发烧友说的Hi-Fi),可支持11Mbps的共享接入速率;与此相似的是802.11a技术,它采用了5GHz的频段,其速率高达54Mbps,分频采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技术,但无障碍的接入距离降到30-50米;去年新出现的一个候选标准802.11g其实是一种混合标准,即能适应802.11b标准,又符合802.11a标准,它比802.11b速率快5倍,并和802.11b兼容。
蓝牙技术是以低成本的近距离无线连接为基础,为固定与移动设备的通信环境内建立一个特别连接的开放性全球规范,工作在2.4GHz频段,目前可支持1Mbps的数据速率,支持数据与语音业务,目前可实现无障碍的接入距离在10米左右(发射功率为4dBm时)。
蓝牙技术研究小组SIG在2001年年初已出台蓝牙1.1标准(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为1Mbps),2001年年底又出台了蓝牙标准2.0版(信道数据传输速率为2Mbps)。
学术报告学习体会范本(二篇)
学术报告学习体会范本学术报告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形式,它通过系统、科学的方式向他人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过程。
通过参与学术报告的准备和演讲,我深刻认识到了学术报告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性,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学习体会。
首先,准备过程是学术报告成功的关键。
在准备学术报告时,我需要对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和探索。
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的了解,我能够对自己的研究内容进行更好的定位,并从中获取灵感和启示。
此外,我还需要对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进行充分的整理和分析,在报告中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讨论。
这一过程需要我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组织和表达能力。
在准备学术报告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
在研究过程中,有时会遇到一些难题和困难,而与其他研究者共同探讨问题,可以帮助我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因此,我积极参与了学术研讨会和研究小组的活动,与其他学者进行交流和互动。
通过与他们的交流,我不仅能够共享他们的经验和见解,而且还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获得更多的学术启发。
这种交流和合作不仅有助于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而且也有利于推动学术研究的进展。
在学术报告中,我还认识到了一个重要的原则,那就是简洁明了。
学术报告的时间通常有限,因此在报告中要注意对问题的描述和解释尽可能地简洁明了,以便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还应注重报告的逻辑连贯性,合理组织每个部分的内容,使整个报告能够具有较好的结构和完整性。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通常会在报告前进行多次练习和修改,不断优化报告的内容和表达方式。
通过这样的努力,我能够更好地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方法,并使报告更具有说服力和权威性。
学术报告的学习体会范本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听众的理解和尊重。
在学术报告中,我始终要将听众的需求和利益放在首位。
因此,我会在报告中介绍自己的研究背景和目标,为听众提供一个更好地理解和参与讨论的背景。
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范本)
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听学术报告心得体会篇一:各种学术报告的心得本次报告是由图书馆组织的有关学习并了解使用最全面的的爱思唯尔(Elsevier)数据库,通过本次的学习,我充分的了解到知识如下:爱思唯尔著名数据库Sci enceDirect,简称SD,是著名的学术数据库,对全球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每年下载量高达10亿多篇,是所有学术类数据库中下载量最大的,也是所有数据库中单篇下载成本最低的,平均每篇不足一毛钱,是性价比最高的数据库。
就我们学校的图书馆而言,学校已经购买了该数据库的部分学术资源,为了让我们在科研领域上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学术进展以及前辈们的学术研究内容和思路。
1. 老师给我们演示了如何能够快速的查到自己想要的文献,如输入关键词、作者名以及期刊的日期等,并且可以进行二次筛选,同时也可以用图表类比的条框选择,从而能够更加快速的找到我们所需要的图形。
2.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利用高级检索文献的操作,最后可在收索的结果中通过年限、内容进行排序,以找到我们要看的文献。
更加重要的是,在每篇文献的右下方,我们可以看到与该文献相关的其他文献,以及该篇文献所参考的内容有哪些。
3.如何更好的使用超链接。
输入我要与同学分享的文献链接,简单的书写我们要分享的信息内容和推荐的理由;同时还有批量的下载我们所需要的文献,但是不得大于20篇。
此外,我们还学了检索语言和检索的基本技巧,目的是高效的利用数据库。
4.在Tp 25 Htte st Articie s中可以找到当前的研究热点是什么。
最后我们简单的了解了如何在外文学术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常识和技巧。
以上就是我在本次报告中的学习心得。
通过本次“怒放的青春”公益巡讲活动的讲座,曾经听过新东方老师说过的“光荣与梦想”精神的再次在我的脑中起航,新东方对我而言,是我考研路上的助手,尽管只是英语方面的帮助,但是让我了解到很多不同寻常的见识。
学术报告心得5篇
学术报告心得5篇“海洋文化、经济与北部湾发展建议”学术报告报告人:南京大学海洋地貌与沉积专家王颖院士、朱大奎教授报告时间:2010 年10 月28 上午8:30—11:00报告地点: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文一301报告厅应广西师范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海洋地貌与沉积专家王颖院士、朱大奎教授在广西师范学院明秀校区文一301报告厅做题为“海洋文化、经济与北部湾发展建议”的报告,出于对此的兴趣我参加了报告会。
首先在专家正式做学术报告之前,支持向参会人员介绍王颖院士、朱大奎教授两位专家的相关信息。
随后,王颖院士就“海洋文化与北部湾海岸海洋发展建设”做了一个精彩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她详实地介绍了世界海洋文化的发展历程以及相关特征等,这无疑丰富和开拓了我们08地科一班全体同学的海洋文化知识视野,也让我们对海洋文化的相关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激发了学地理专业的我们去探究有关海洋方面蕴藏的知识仓库奥秘浓片兴趣和增强了我们的海洋意识等。
另外,她还生动乂详细地介绍了广西北部湾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地貌概况、水文、气候等多方面的知识。
就广西北部湾海岸海洋地貌的特点,王颖院士将其北部湾海岸地貌分为六大海岸地貌,分别是:其一,基岩港湾一一潮汐汉道海岸;其二,沙坝洞湖一一红砂台地海岸;其三,红树林湿地海岸;其四,地中海海岸;其五,火山海岸;其六,下龙湾喀斯特海岸等。
其中王颖院士对于每一个海岸地貌进行了详细而乂合理清晰的讲解,并相对应地提出海岸地貌发展建议。
尤其是重点提出有关红树林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火山海岸地貌的保护与生态开发方面的建议。
其次,朱大奎教授就“海洋经济与北部湾经济腾飞”做了一个详细而乂精彩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他解释了什么是海洋经济以及对于北部湾发展建设提出四点合理有用的建议:其一,深水港建设;其二,临港工业建设;其三,北部湾海洋旅游建设;其四,人才建设等。
最后,他重点提到人才建设方面,广西有关海洋研究方面的人才资源很贫乏,并号召当代的我们要注重有关海洋方面知识的研究,努力学习,不断进取,争取即将的广西北部湾开发建设做贡献。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报告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报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了促进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达到开阔视野、启迪智慧、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在此分享参加学术报告。
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参加学术报告心得体会报告篇1 10月25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马志明院士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作了题为《我们与数学强国的差距—关于我国数学发展的点滴思考》的学术报告。
报告中,马院士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介绍了我国近年来在数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快速进步,以及我国与数学强国的差距。
马院士认为通过我国老一辈数学家们为中国数学发展所做的大量工作,国家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大量投入以及中国数学界的团结和不懈努力,中国数学在国际数学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正在走向世界。
马院士曾担任过国际数学联盟执委会副主席,这一经历让他切身感受到中国数学的成长和变化。
他谈到现在的国际数学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学术会议上都有中国数学家(包括海外华人华裔)的声音,在国际数学科学及相关领域的杂志上都有中国数学家的文章,中国数学家在国际上出版了许多学术专著,以中国数学家命名的定理和方法也已越来越多,不少中国数学家被邀请在国际学术刊物担任编委,在国际学术组织里担任职务等等,这些都从不同方面说明了中国数学和数学家们在国外数学界正被广泛承认和认可。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马院士还分析了我国与数学强国的差距。
特别强调了我国缺乏引领国际数学研究的强有力的学术领军人物,缺乏大师级数学家,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派在国际上影响力还不是很强。
同时,现有的科研评价机制让国内的学术氛围出现了太多的浮躁,研究太急功近利。
他希望同学们看到成绩和不足后,努力学习知识,客服不利因素潜心研究,为我国早日成为数学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通过听取了马院士的报告后,我获得了很大的收获,通过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1、通过中国数学所取得成绩与在国际上的影响,更增强了我的自信心。
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也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取得一定的成绩,并得到别人的认可;、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学术基础,才能在专业领域内取得真正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航环境研究之路报告人:刘丹教授时间:2011年11月30日地点:土木馆1231会议室主要内容:在这次讲座上,刘丹教授首先介绍了关于卫生填埋场的已有科研成果和相关研究进展,其中学术研究的讲解主要分两个方面:第一,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快速稳定研究,这包括其目前研究成果的不足以及从室内模拟和现场模拟得到的各因素的变化图表来表达准好氧填埋场的优点。
第二,准好氧矿化垃圾床处理渗滤液的基础研究,对比了厌氧与准好氧填埋场均以矿化垃圾作为介质处理垃圾的效率差距。
卫生填埋在城市垃圾处理中的重要地位不容置疑,但其仍凸现渗滤液难处理和垃圾稳定速率慢等不足。
为此,有关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技术的研究正在国内外大量开展。
通过渗滤液回灌、供氧等运行手段,生物反应器填埋场能大大加速填埋垃圾的降解和稳定。
按照运行方式的不同,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可分为厌氧型、好氧型和准好氧型三类。
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采取了渗滤液回灌等措施,具有加速填埋垃圾稳定、降低渗滤液污染强度、可回收利用甲烷气体等优点,但其渗滤液氨氮浓度长期偏高、后期COD浓度衰减缓慢;好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通过强制通风手段来保持填埋垃圾的好氧降解状态,垃圾稳定速率快,渗滤液污染浓度衰减迅速,但需配套通风设备并消耗较多的能源,不太适合我国国情;准好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是通过自然通风手段保持填埋场的局部好氧状态,比厌氧型稳定速率快,渗滤液氨氮浓度低,同时不需通风设备和消耗能源,但直接排放的气体中甲烷含量仍然较高,易造成二次污染。
通过分析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三种运行方式的优缺点,认为厌氧型和准好氧型都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选择。
在讲座的小结与展望中,刘教授为我们讲解了以上两个研究方面中还需要继续探讨,有待解决的问题,给我们留下了思考和创新的空间。
同时他还鼓励我们在今后的论文撰写中也应该勇于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学会思索一些尚存在却未得到合理解释的理念和模式。
最后,王宁师姐也为学生们解答了一些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切身的经历给了我们很多适用的建议,讲座使大家了解了有关环境方向学术的研究动态,开拓了视野,效果良好。
导师:“绿色铁路”——还铁路一片“绿色”报告人:杨立中教授;邓跞所长时间:2011年12月18日地点:镜湖宾馆若愚厅主要内容:本次报告会分两个专题,专题一是由西南交通大学前任副校长,四川省环境科学专业领头人,西南交大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创始人、博导,杨立中教授主讲的《绿色交通理论与应用》;专题二是由中铁二院环评所高级工程师及现任所长邓跞主讲的《高速铁路声屏障结构安全性研究》。
报告会上,杨立中教授提出了“绿色铁路”的概念,“绿色铁路”是指以环境价值为尺度,运用各种绿色技术来确保铁路的运输安全,高效、舒适以及节能减排等。
绿色铁路,能使铁路占地少、能耗低、污染小、成本低、运量大、全天候运行的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发展运输生产力的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单位运量对土地、能源等资源的占用或消耗,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降低全社会的运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绿色铁路”的理念是杨立中教授综合考虑了交通与环境等因素后后提出的,并率先建立了绿色铁路的框架与研究体系。
大力拓展绿色铁路,不仅是加快铁路发展、构建发达完善铁路网的重大举措,而且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正由于绿色铁路是高新技术在铁路上的集中反映,是世界“交通革命”的一个重要标志,进入21世纪,各地建设绿色铁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并将建设绿色铁路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构建绿色环保运输方式的举措。
在绿色铁路的拉动下,中国交通运输结构也悄然发生了新的重大变化。
杨教授指出,绿色铁路是一个新型可持续发展的关于交通运输的研究领域,目前这方面研究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但我院已完成了其评价体系和指标体系的探讨与研究,并得到了铁道部的大力支持,目前着手研究其技术支持体系与保障体系。
杨教授提到,如果建筑部门搞绿色建筑,交通部门搞绿色交通,环保部门搞绿色环保,那么中国就是绿色中国。
邓跞所长的学术报告是从微观的角度来为同学们讲解声屏障结构安全性研究的背景、技术路线及最新研究成果。
他提到,噪声振动属于铁路公害,虽然我国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相当迅猛,在这个行业我国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列车噪声污染也急剧增加,严重干扰了铁路沿线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因此应在铁路建设中同步考虑噪声控制问题。
普速铁路声屏障作为控制铁路列车运行噪声污染周围环境的声学工程,其降噪理论与实践已日臻成熟。
对于时速200-300 km以上的高速铁路声屏障,从理论研究到设计、制造、施工安装尚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高速铁路)线路结构特点是高架桥梁段与路基段并存。
因而声屏障也分为桥梁声屏障与路基声屏障两种类型。
声屏障的构造形式有插板式和整体式两种。
常用的结构形式为直立式,折角式:国外采用倒L型,顶部干涉型,内倾型,半封闭型。
组成高速铁路声屏障的声学构件为声屏障单元板。
制造单元板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类(如铝合板、钢板等)和非金属类(如透明材料板、混凝土板、木屑混凝土板等)。
为加强降噪效果,声屏障单元板多制造成既有隔声性能,又具备吸声性能的构件。
报告会结束后,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与两位嘉宾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学术气氛十分的融洽。
最后,副院长黄涛做了简短的总结,他指出环境问题看似简单,但涉及学科广泛且复杂,所以要求我们平时打好扎实的基础并掌握牢固的知识,应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通过本次报告会,我们看到了环境科学与工程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方向,尤其是将环境学科与交通学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绿色铁路将是未来铁路的新希望,中国铁路发展“瓶颈”的突破,预示着中国铁路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同时,我国发达完善的绿色铁路网指日可待,也显示出铁路交通拥有充满活力的绿色未来。
导师:城镇饮用水水质问题及处理技术发展动态报告人:马军教授时间:2012年3月27日地点:土木馆1231会议室主要内容:报告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马军教授系统地讲解了城市水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实现城市水良性社会循环、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途径、致病微生物的危害、低温低浊水处理及剩余铝问题等我们社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水问题;第二部分,马军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研究系统地讲解了各类处理技术的发展动态,特别讲解了臭氧氧化、膜技术在水处理过程中的优势与缺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人类对水质水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然而由于受水土流失、水源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地表水成分逐渐趋于复杂,水体中有机成分增多、浓度增大,不但对胶体产生严重保护作用,导致混凝剂药耗增加,水中铅的剩余量增高,而且产生多种氯化消毒副产物,其中相当一部分对人体健康具有较大危害;氮磷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藻类过量繁殖,产生难闻的嗅味和有害的藻毒素;加之致病微生物的存在、管网的二次污染、稳定性铁锰以及重金属问题等都使得给水处理难度增大,现行的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很难解决这些问题。
因此,强化水源保护和生物预处理修复技术,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各工艺环节,发展化学预氧化及其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研究臭氧高级氧化技术,以寻求一套经济有效地解决给水处理领域所面临问题的筏案势在必行。
1、饮用水水质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年来由于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污水处理率难于提高、处理设施运行效率低下,大量污染物排放到水体中,致使饮用水源受到了较严重的污染。
在我国的主要水域,均检测出多种有机污染物,有的高达上百种甚至数百种,其中部分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有机污染物,因而对人体健康构成重要的潜在威胁,是今后给水处理领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饮用水水质问题主要表现为微量有机污染物、藻类及其代谢产物(包括藻毒素)、嗅味、氯化消毒副产物、致病微生物、有机物对胶体的保护作用、稳定性铁锰、色度、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等以及管网微生物的再繁殖和一些二次污染等的危害作用。
2、若干新型给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随着水源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和饮用水质标准不断提高,人们开始研究一些新技术强化常规处理工艺或发展饮用水深度处理技术。
目前应用较多的给水深度处理工艺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臭氧和活性炭联用、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生物活性炭、膜过滤技术等。
马教授结合大量的实验研究,对其中的强化常规给水处理工艺(包括强化混凝、强化沉淀与气浮和强化过滤)、化学预氧化(预臭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预氧化)和臭氧氧化与臭氧高级氧化技术等发展情况作出了简要的论述。
3、展望(1)我国饮用水源受污染率较高,由于污水处理率很低,非点源的污染日益突出,可能成为主要污染源,因此在相当长时期内,强化受污染水的处理将会是给水处理的主要问题。
(2)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同时,增加受污染水处理的研究力度,提高饮用水水质,采用多级屏障的思想,在强化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同时,利用化学、生物、吸附等过程强化水质净化,从全过程控制水质。
最后,马军教授总结到,保护水源可以在根源上保证水质。
在整个学术报告过程中,马军教授不仅语言生动活泼、贴近生活,很有感染力,从实际出发分析了城镇饮水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还积极与大家互动,会场气氛十分融洽,学术报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报告结束后,大家踊跃提问,提出了许多有深度、有建设性、贴近生活的问题。
在众多问题中,活性炭净水器成了大家关注的热点,马军教授对活性炭净水器的安全性以及如何使用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其他老师和同学们比较关心的,例如臭氧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溴酸盐的机理等问题,马军教授也都分别作出了合理的解答,使我们豁然开朗。
导师:科学用能与低碳技术报告人:徐建中院士时间:2012年5月24日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蜀都厅主要内容:天府新区建设是四川省委兴川大计的“一号工程”,今后五年是天府新区建设的快速起步期,成都如何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为推动低碳天府新区建设,以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局作为支持单位,于2012年5月24日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蜀都厅举行了由成都市科技顾问团主办的“第八届西部科学论坛——天府新区建设与低碳城市发展高端论坛”。
众多院士专家齐聚蓉城,就天府新区如何走出具有特色的“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低碳城市发展之路建言献策,其中中国科学院徐建中院士为我们带来了《低碳技术与可持续能源体系》的学术报告,为我们讲解了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与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关系。
1、发展低碳经济很有必要能源和环境问题是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瓶颈,是始终必须高度重视的重大问题。
可靠、充足、经济、安全、清洁的能源供应,才能保证GDP稳定增长,不造成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出路在那里?就是要发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