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佛教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
王维的佛教思想及其禅意诗

王维的佛教思想及其禅意诗133王维的佛教思想及其禅意诗张婷(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637009)摘要:唐代,各宗派及佛学理论发展成熟,唐诗达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大诗人,与佛教因缘颇多,被众人称为“诗佛”,研究王维的禅意诗就要分析他佛教思想的来源、内容以及这种思想对其诗 歌风格的影响。
关键词:王维禅意诗佛教思想中图分类号:1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 (2016) 23-0133-01一、佛学影响的发轫与人生皈依王维一生,受佛教影响十分深刻,他取名于《维摩诘 经》,诗饶禅味。
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是佛教在唐朝盛 行,佛学有着特殊的政治意义和社交意义。
他通过结识僧 人,为接近权贵人物增加了机会,为他的仕途提供了一定 的帮助。
其二是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王维在《赞佛文》一 文中称“以般若力,生菩提家”,王维之母崔氏在其小时候 就带发修行,并师事一代名僧大照普寂禅师三十余年。
[1]他 的弟弟王缙也是“奉素佛,不茹荤食肉,晚节尤谨。
”(《新唐书•王缙传》)这样的耳濡目染使王维对佛教有着 一种天然的亲切感。
其三是他所面临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 际遇。
王维成名于青少年时期,中期朝廷政治开明,国力 强盛,王维对国家政治有着自己的见解和雄心。
开元十九 年,王维状元及第得到大乐丞的官职,人仕颇为得意,但 风光不久后因伶人舞黄狮子受累,贬为济州司仓参军。
一 直到开元二十三年,张九龄执政后,拔擢王维成为右拾遗。
开元二十四年,唐朝政治开始走向黑暗,面目全非。
王维 看到政治的黑暗又无可奈何,内心的苦闷无处安放。
他作 为士大夫阶层中的一员,又不能放弃自己的官僚身份。
他 离不开黑暗的官场,内心却充满了厌恶与反感,他的物质 得到了满足,精神世界却格外空虚。
这种矛盾和挣扎让他 难以面对现实世界,他不得不寻找一个麻痹、解脱自我的 方式。
佛教成为他躲避现实的精神寄托。
二、禅宗美学与纯性自然的融合(一)王维将禅宗的南宗作为自己学佛参禅、立身处 世的依据这对王维的思想发展和艺术创作是至关重要的。
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内涵

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内涵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包含了唐代许多优秀诗人的佳作。
这些诗歌语言优美、意蕴深远,不仅反映了唐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时代风貌,更寄托了人们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本文将从唐诗三百首的文化内涵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领略这些经典诗歌的魅力。
一、儒家文化的体现唐代是中国儒家文化的鼎盛时期,因此儒学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唐诗的创作。
例如杜甫的《登高》一诗中写道:“楼船夜雪瓢泼大,洒向人头五十家。
”这句话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天下为公”的观念,表达了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和同情。
类似的,杜甫《渭城曲》中的“城春草木深”,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和衷共济”的精神,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佛家思想的熏陶唐诗三百首中有不少诗歌体现了佛教的影响。
例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句话表达了佛教中“诸行无常”的观念,强调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唤起读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终极目的的思考。
类似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白发悬于耳,青鳞背于手”,则是借佛教中对“无我”的认识,反思人生的虚妄和无常。
三、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唐代的文化中,自然和人文的关系十分紧密,唐诗三百首中也有很多诗歌探讨了这种关系。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除了表达佛教思想外,还描绘了秀美的自然景色,将人与自然的美妙融合在一起。
类似的,孟浩然的《登高》中也表现了人文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描写美好的自然风景,强调了人文情感的美妙与深远。
四、玄学思想的探索唐代是中国玄学文化的重要时期,这种思想在唐诗三百首中也有所体现。
例如李商隐的《夜泊牛渚怀古》中,他借助夜空中的星辰寄托了对玄学思想的思考和探索,意蕴极深。
类似的,杜甫的《春夜喜雨》中,他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宇宙之间关系的理解。
总之,唐诗三百首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巨大财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思想精华,对人们的精神追求和世界观提升有着深远的影响。
(0458)《中国文化史》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458]《中国文化史》第一次作业[填空题]中国艺术有两大基本类型。
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范宽的全景山水、颜柳楷字、宫殿建筑、民间打击乐,属于( );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属于 ( )。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参考答案:中国艺术有两大基本类型。
青铜器、汉画像砖、杜甫诗、范宽的全景山水、颜柳楷字、宫殿建筑、民间打击乐,属于( 阳刚之美 );彩陶、宫廷舞蹈、婉约词、行书、园林,属于 ( 阴柔之美 )。
中国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和 )[论述题]中国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答:1、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专制时间漫长。
2、君主专制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土地的国有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封建统治者和广大农民处在对立统一之中,没有广大农民的存在也就没有封建地主的统治。
所以当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隶和流民时,政治家就会发出警告,朝廷也会采取一些措施,来维护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这对矛盾的平衡。
如历史上出现过的释放奴婢为庶民,限制对土地的占有,抑制兼并,进行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改革,如占田制、均田制、两税法、一条鞭法,甚至严厉打击不法豪强等等,都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与专制统治者为维护地主和小农经所构成的经济基础相一致,历代统治者无不采取打击工商业的政策。
工商业的出现不但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它的发展又能冲破小农经济单一的简单再生产模式。
3、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集权程度,从总的趋势来看是日益强化。
秦始皇当皇帝后,"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这种大权独揽的传统直到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朝也未断绝。
康熙皇帝就说:"今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
若将要物分任于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心躬自断制。
”康熙的表白与秦始皇如出一辙。
当然,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存在着若干制约的因素,如朝议制度、谏议制度等,但这些制度没有对皇帝的否决权,因而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补充。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浅谈佛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摘要:佛教,作为宗教的一种,源远流长,它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并不是单一、孤立着发展的,而是与我们所特有的传统文化相互吸收、相互斗争。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佛教也逐步成为了中国式的宗教,并且尽情地在中国的文学领域里绽放异彩.。
佛教教义借助文学的形式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生了根,而中国文学也受其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从而呈现出了佛教融入文学之中的一种发展态势。
关键词:佛教;文学作品;文人思想佛教思想在中国文学里面扮演着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
自东晋以后,佛经在中国的翻译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从而使中国文学的内在思维和表现形式都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佛经中很多富有深刻智慧和人生哲理的故事也都大大地开阔了中国文人之士的眼界,使他们的思想境界得以提高。
而与之相伴着的,则是文学体裁在某种程度上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比如明清白话小说的形成。
在我国古代留下的许多与佛教有关的文学作品中,尤其被人们所熟悉的就是《西游记》。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
它的结构宏阔精美,语言也诙谐幽默,充满了各种神奇丰富的想象,在中国小说史上可谓是独树一帜。
《西游记》还蕴涵了丰富的宗教思想,它的故事情节、主要角色等都包含着大量的宗教信息,客观地反映了佛教与道教之间既合作交融又暗争正统的微妙关系.因而,从宗教发展和融合的角度研究《西游记》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解读其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1]。
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佛教对文学作品在某种程度上的影响。
从另一方面来说,佛家讲求的是因果报应以及六道轮回等思想,而这种思想也正是《西游记》的主旨之一,这是佛教对名著本身内在影响的又一体现。
而具体说来,比如书中最主要的角色孙悟空,他本乃天地之生灵,却因大闹天宫而犯下弥天大错,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
本以为从此结下厄运,但之后又因护送师傅西天取经有功而最终修成正果;再比如唐僧,只因一次没有认真听取佛祖讲法而被罚轮回转世,但最后却也成了东土大唐的玄奘大师得以去西天求取真经。
佛教与中国文学

张孝祥 —— 于湖居士 文征明 —— 衡山居士
唐伯虎 —— 六如居士 徐 渭 —— 青藤居士 张 岱 ——
蝶庵居士 袁 枚 —— 仓山居士 蒲松龄 —— 柳泉居士 翁同龢 —— 瓶庵居士
文人字号与佛教
黄庭坚 —— 姜
夔 —— 赵孟頫 —— 黄公望 —— 吴 镇 ——
•僧诗一(理趣)
鱼鼓颂 从谂 四大由来造化工, 有声全贵里头空。 莫嫌不与凡夫说, 只为宫商调不同。
观影元非有,观身一是空。如采水底月, 似捉树头风。揽之不可见,寻之不可穷。 众生随业转,恰似梦寐中。 ——王梵志
• 僧 诗 二
( 情 趣 )
有 时 行 药 去 , 忘 却 戴 纱 巾 。
薄 酒 懒 邀 客 , 好 书 愁 借 人 。 水 烟 常 似 暝 , 林 雪 乍 如 春 。 诗 语 动 惊 众 , 谁 知 慕 隐 沦 。 书 林 逸 人 壁 惠 崇 报 道 山 中 去 , 归 来 每 日 斜 。 扣 门 无 犬 吠 , 欲 去 问 西 家 。
《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并引》
白居易
和李澧州题韦开州经藏诗 既悟莲花藏,须遗贝叶经。 菩提无处所,文字本空虚。 观指非知月,忘筌是得鱼。 闻君登彼岸,舍筏复何如? 香山寺 爱风岩上攀松盖, 恋月潭边坐石棱。 且共云泉结缘境, 他生当做此山僧。
王安石
《和栖霞寂照庵僧云渺》
萧然一世外,所乐有谁同。 晏坐能忘老,斋蔬不过中。 无心为佛事,有客问家风。 笑谓西来意,虽空亦不空。
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愿言四十八,弘
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 (《净土咏》)
禅与诗
唐代禅宗兴起和唐诗蔚为一代文学精华几乎
同时,归趣根本不同的宗教与文学相得益彰, 这其间存在着相互联结的内在因素和并行兴 衰的变化轨迹。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其中包含了众多的思想理念和信仰体系。
佛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宗教信仰,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一、佛教传入中国佛教最早传入中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最初传入中国的是印度的大乘佛教。
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变革。
佛教以其独特的思想和教义吸引了众多的信徒,逐渐在中国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二、佛教对中国文化的价值观的影响1. 去世俗追求内心净土佛教教义强调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净化与解脱。
这种价值观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人多以“隐居山水”为乐,追求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与佛教的价值观有着相通之处。
2. 和谐与平衡佛教主张“中道”和“无我”,强调个体与自然的和谐与平衡。
这一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观念产生了影响。
3. 慈悲与仁爱佛教强调慈悲与仁爱,倡导以悲心为本的情感伦理,这种价值观也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亲情、友情、师生之间的情感,重视和谐相处。
三、佛教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1. 诗词创作佛教的传入对中国古典诗词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唐代的佛教诗人们以其唯美的艺术表达方式,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佛教题材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牧的《秋夕》等。
2. 绘画与雕塑艺术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绘画和雕塑艺术起到了推动作用。
佛教造像和壁画多以佛陀和菩萨为题材,它们以其精巧的技艺和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佛教的思想和教义。
四、佛教对中国社会制度和风俗习惯的影响1. 法律与道德观念佛教教义强调世间法的制约和反思,对中国古代的法律观念产生了一定影响。
佛教的价值观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观念产生了影响,强调慈悲、善良和谦逊。
2. 葬礼与丧葬制度佛教的传入也对中国的葬礼和丧葬制度产生了影响。
佛教教义强调生死观的变化和轮回转世的观念,影响了中国古代的葬礼仪式和丧葬习俗。
佛教与中国文化

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说明佛教对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
佛教是是世界三大宗教最古老的,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
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被中国文化所吸收,同时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广泛影响。
1.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在我国被译成汉文及晋朝
以后丰富的译文,数千卷佛教经典中一部分本身就成了典雅,瑰丽的文学作品,如《法华经》、《维摩诘经》历来为文人所喜爱,有时被当作文学作品来研读。
六朝时代,一般文人吸收了佛教中谈鬼说神的寓言故事及中国古代流行着的神仙传说,开始写作鬼神和怪物的故事,这就产生了我国古典文学的新文体,鬼神志怪故事,如《拾遗记》、《搜神记》等,到唐代中后期,这种志怪小说发展为“传奇小说”。
如《南柯太守传》、《长恨歌传》等。
唐宋人的传奇小说常说因果报应,入冥转世。
南柯黄粱、幻化谈奇,这些多不是中国人固有的思想。
掺杂着不少从印度传入的佛教观念,因此古典文学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情调。
除此之外,唐代文学中受印度影响的还有“变文”,它来源于随佛教一起传入的梵呗唱导,将佛教故事经典改编成散文.韵文结合的讲唱形式,大多是演唱佛经故事。
其内容有些亦取材于佛经,如《维摩诘经变文》、《降魔变文》等。
唐
后期及此后的中国古典的评话、评书、戏曲,通俗文学等都深受影响。
2.佛教的传入与诗渊源也很深,为诗歌创作丰富了新内容,提供了新的境界,如王维,他的名号都取自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取号“摩诘”二字。
他的诗深含佛理禅趣。
如他的《终南别业》中的:“行到水穷处,生看云起时”,都是以禅喻诗的代表作。
除此之外,佛教在中国古典文学方面还有很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