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六)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
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
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
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
“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
“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
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
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
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
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
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主张直译的人批评意译随意胡译、乱译。
主张意译的人批评直译逐字呆译、死译。
实践证明,直译、意译都是行之有效的今译方法。
直译与意译具有共同性,亦有差异性。
共同性是都要求忠实于原作。
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方法上,前者强调按原文的结构、语序翻译。
2003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六)参考答案
2003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六)参考答案一、(18分,每小题3分)1.D2.C(A.娇—矫;B.代—贷;D.蔼—霭)3.D4.D5.D6.D(依据阐述的对象、构成比喻的相似关系、陈述对象的一致等可知,选项是“D”)二、(12分,每小题3分)7.D[D为灵魂发生剧烈震撼后的读者,A、B、C三项为“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思想相近之作家”)]8.B(扣住“完全认同”和“泯灭自我的心智”这两个关键性的词语理解)9.C(“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讲的是“其他人”面对一本书时的偏重点)10.C(这几段文字讲的是读书活动中的一条基本规律,C项扣住读者找到与自己思想相近之作家后的新体验说,较为恰当。
A、B、D三项均说得太大太空)三、(15分,每小题3分)11.C 12.A 13.B 14.D 15.C四、(15分)16.①能光着脚踩着荆棘走百步②彦章憎恶梁一天天地削弱,并嫉妒赵岩等人的所作所为17.不直接描写人物的感情,而是通过对动作的描写表达她的百无聊赖,通过对装束的描写表达她的懒散和心绪不宁,使得这首词含蓄而不直白,富有情味,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大意对即可)18.①来者犹可追②姑苏城外寒山寺③报之以李五、(18分)19.自然界是无边无际的,一个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范围毕竟有限。
能为科学做一点点引路的工作,就应该心安理得了。
或者:科学界的未知领域很多,一个科学工作者能尽自己的能力把未知领域扩大一点,就足以让人自慰了。
(大意对即可)20.能否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
(结合上文)21.研究计划永远不能完成下去或者:研究计划永远被打断(大意对即可)22.CD六、(12分)23.(略)24.不是每一道河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流动的就会变成死湖不燃烧的就会变成庸人25.略(答案应符合人物性格)七、(60分)26.略—1—。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屡仆而屡兴、愈挫而愈勇,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千百年来锤炼的“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密不可分。
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具有丰富内涵。
其中,包含了反思“时艰”的深沉忧患意识。
从《周易》的“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屈原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维新志士谭嗣同的“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这种忧患意识寄托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包含了“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虽然朝代不断更迭,天下分分合合,但最后都归于一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与爱国主义“根”之深、“蒂”之固息息相关。
包含了舍生取义的高尚气节。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孟子讲“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种气节鼓舞了一代代中华儿女推动民族奋进、矢志报效祖国。
包含了革故鼎新的变革精神。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中华文明史就是一部在变革中前进的历史。
中国是有着古老文明的泱泱大国,政治、经济、文化在世界文明史上长期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各民族共同铸就了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的历史。
后来在世界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人类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中国丧失了与世界同进步的历史机遇,落到了被动挨打的境地。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
英雄的中国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随着中国的国家力量与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如何在谋求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同时,将自身发展所带来的成果惠及普通国民与全世界其他地区的人民。
已成为一项亟待取得突破的事业,而“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推动这一事业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实现有效的共情传播和跨文化传播,将对国家形象的构建以及对外宣传工作的开展产生非常深刻的影响。
近些年来,无论是传统主流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
东方卫视出品的节目《这就是中国》,紧扣时代脉搏,积极传达民族自信的精神。
《上新了·故宫》以勃发创新的时代力量,让文物活起来。
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已经建成多语种电视频道,在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实现了节目制作与播出。
与传统媒体不同,新媒体弱化了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界限,打破了媒介的壁垒。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社交平台,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平台,也成为讲述中国故事的舞台。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主流媒体也纷纷开通了视频号,利用网络的便捷,提高及时性。
然而面对复杂的国际舆论环境,“讲好中国故事”也面临着被“污名化”“政治化”的挑战。
同时,传播技术不断进步,媒体融合全面推进,也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的多维叙事提供了可能性与挑战性。
因此,提升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便被赋予了重要的价值甚至是历史意义。
尚克和艾贝尔森认为,故事解释着世界,人们所看到的世界只是我们的故事允许他们看到的世界。
当下的中国不乏好的故事,关键在于如何讲。
不同的媒体类型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叙事资质,不同媒体对不同故事类型或者叙事性模式有着特别的适用关系。
有的媒体强调“情境再现”,有的凸显“煽情陈述”,有的注重“理性分析”,有的体现“深度解剖”。
讲好中国故事,就需要利用媒体的这些特质,在叙事话语、叙事符号、叙事关系和叙事主体等方面进行重新建构。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与宇宙起源于一次大爆炸类似,现今中国的地理格局则与一次大碰撞息息相关。
约6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撞击速度极快,能量极大,引发了超大幅度的地表隆起。
地球上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诞生了。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地壳厚度可达80千米。
其环境之独特,可与地球南、北极并列,被称为“第三极”。
在青藏高原上,许多巨大的山脉次第隆起,囊括了地球上14座8000米级山峰、绝大多数的7000米级山峰,以及数不胜数的5000至6000米级山峰。
因此,这次大碰撞堪称5亿年来最重要的造山事件。
然而,大碰撞的“洪荒之力”还没有释放完毕。
青藏高原诞生的同时,大碰撞的力量也开始向外围扩散。
此前已经有了一定海拔高度的另一些地方也受到挤压,进一步抬升,包括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
至此,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显著的三级阶梯。
青藏高原海拔最高,为第一级阶梯;海拔为1000至2000米的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等,构成了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以东,大部分海拔在500米以下,为第三级阶梯。
中国地理格局就此形成。
三级阶梯的差异,使得地貌景观极富变化。
万千山岭、大美江河,就在这三级阶梯上依次显现。
大碰撞对中国的影响不止于地貌。
科学家们发现,作为大碰撞的最大产物,青藏高原的上空生成了一台超级“风机”,它将颠覆原本控制中国的行星风系。
如果不考虑地形等诸多因素,地球上接近地面的大气将以一种非常规律的方式流动,这便是行星风系。
在北纬30°附近的亚热带地区,行星风系控制下的气流不断从高空下沉至地面。
温度越来越高,水汽也越来越不易凝结,难以形成降雨。
受此影响,北纬30°附近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带,从北非到西亚,几乎连成一片。
如果没有意外,同样位于北纬30°附近的中国南方地区,也会比现在干燥得多。
2003年高考试题——语文(江苏 卷)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裴矩“佞于隋”和“忠于唐”的一组
是() A. 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酒食 此人受赂,诚合重诛 B. 凡所陈奏,……矩辄以闻 陛下……恐非导德齐礼之义
D. 矩无所谏诤,但悦媚取容而已 每事如此,天下何忧不治 C. 每遇人尽礼,……皆得其欢心 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4.下列各句中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前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
泛,而管理部门人手
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
序井然的背后,包含 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 会感到自惭形秽,甚
绝密★启用前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语文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B )
A.宦官 豢养 盥洗 患得患失 风云变幻
B.莅临 乖戾 官吏 呕心沥血 不寒而粟
C.翌日 对弈 肄业 苦心孤诣 雄关险隘
D.羡慕 汗腺 霰弹 谄媚阿谀 借花献佛
1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
。”(《论语·雍也》)
(2)
,
,茕茕孑立,形影相
吊。(李密《陈情表》)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乡土情结
柯灵
2003年高考试题_语文(江苏卷)
绝密★启用前200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一、(18 分,每小题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粟.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备受青睐怡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知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渫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2008 年前将每年增加800 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 而且是B.莅临规划不是/ 而是C.亲临规划不仅是/ 而且是D.亲临计划不是/ 而是4.下列各句中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前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
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
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
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
《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
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
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
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
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
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
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
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
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
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
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
2003年成人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高起点)
8、下列有关辨别地球上陨星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为地球上很少留下陨石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B 因为来自月球上的陨星很少,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C 因为大多数陨星是太阳系中的原初物质,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D 因为陨星很容易被地球物质污染和损坏,所以辨别陨星很困难
9、对人们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极大热情研究陨星的原因,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
四、(2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也圆了自己的故乡梦。
B、中国女柔道选手袁华在人声鼎沸的赛场上能做到充耳不闻,心静如水,而一旦发力,就令对手不寒而栗。
C、一些超市经营者不讲诚信,为了销售过期食品,他们往往在包装上改弦更张,随意改变出厂日期。
D、一段时间以来,明星出书成了一种时尚,但有的书语句不通顺之处连篇累牍,简直让人无法卒读。
我们这些人的身心全都震撼了。急雨般的飞水喷在我们身上,谁也没有逃开,反都抬起头来仰望,没有感叹,没有议论,默默地站立着,袒示着湿淋淋的生命。终于,我找到了一种对应,一种在现代已经很少的对应。
记得宋代哲学家朱熹很想一睹三叠泉风采而不得,曾在一封信中写道:闻五老峰下新泉三叠,颇为奇胜,计此生无由得至其下。他请两位画家把它画下,带给他看,看到画幅时他不断摩挲,声声慨叹。这位年迈的哲学家也许已从画幅中看出了一点远超一般山水奇景的东西,否则何来声声慨叹但我敢说,没有身临其境,再有悟性的哲人也揣想不出一个生命意义上的它。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史记》是史传散文,《离骚》是抒情长诗,两者文体不同,形式各别。
鲁迅先生能异中见同,一眼看出司马迁的《史记》就是一篇“无韵之《离骚》”。
《史记》与《离骚》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史记》所表现的审美理想与《离骚》一脉相承。
司马迁的审美观有着明显的尚奇倾向。
尚奇的审美观,使他对历史上大量的奇人、奇事、奇功、奇计、奇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从而影响到《史记》的取材和艺术风格。
屈原的审美观也有着好奇的倾向。
且不说他的穿戴与众不同,就是从《离骚》中所写的以鸷鸟自比,以精玉为粮,驱策龙凤,役使风云雷神等情节来看,已经够令人叹奇不止了。
这些只是外在表现的不同,就精神实质而言,屈原与司马迁都称得上是悲剧诗人。
他们的精神是相通的。
屈原的《离骚》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出战国后期楚国历史上忠与奸、善与恶、美与丑相对抗、相斗争的深刻过程,因而富于悲剧的崇高美;司马迁的《史记》同样打上了艰巨斗争的烙印,显示了中国上下三千年间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相对抗、相迭代的深刻过程,因而也富于悲剧的崇高美。
其次,《史记》深得《离骚》的情韵,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司马迁富于诗人气质,感情特别丰富。
他说:“屋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意思是说:《离骚》是国情而生文的。
他写历史,本不该夹带过多的主观感情,但由于受到《离强》的感染,他以诗人的气质写史,退使史文多带诗的情韵。
刘熙载说:"学《离骚》得其情者为太史公。
"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史记》与《离骚》在情韵上的内在联系。
复次,《史记》从《离骚》中吸取了讽兴当世的力量和反传统思想的精神。
司马迁曾说:“作辞以讽谏,连类以争义,《离骚》有之。
”这一看法,说明他很推崇屈原讽谏、争义的胆气。
《史记》中有相当一部分当代史。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含参考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人把自己变成了断片了。
”资本主义现代工业的一大特征就是劳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在一个工业流水线中,每一个人只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永远重复着同一个动作,人被死死地捆绑在机器的一个局部上。
从一定意义上说,资本主义现代工业文明实际上是很不文明的,因为在这里,人不再是人,原本是完整的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属品,变成了一个个断片,现代人本性的内在纽带断裂了。
人们的知、情、意被活活地割裂,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带来了“一代感觉迟钝的人”。
卡尔·马克思也认为“人(劳动者)除掉吃、喝、生殖乃至住和穿之类动物性功能之外,感觉不到自己自由活动,而在人性的功能方面,他也感觉不到自己和动物方面有任何差别。
动物性的东西变成了人性的东西,人性的东西变成了动物性的东西”。
有人可能会提出,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机器可以自动运转,劳动者的生活也改善了,人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类是不是就可以免除人性断片化的危险了呢?情况并非如此。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美国学者赫伯特·马尔库塞认为:集中营、大屠杀、世界大战和原子弹这些东西恰恰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统治成就的自然结果。
“人对人最有效征服和摧残恰恰发生在文明之巅,恰恰发生在人类的物质和精神成就仿佛可以使人类建立一个真正自由的世界的时刻。
”这是马克思的弟子在20世纪向人类发出的新的警告。
为了克服人性的断片化,席勒提出了美学史上一个著名的论断:“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这里说的“游戏”,是指基于审美需要的审美活动,其中又以对文学艺术美的创造和鉴赏为主要内容。
他认定,从感觉的受动性到思维和意志的能动状态过渡,唯一的途径就是通过审美这一中介。
2003年上海高考语文真题试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和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用钢笔或圆珠笔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在答题纸反面清楚地填写姓名。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阅读(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2分)①“目光”作为一种特殊的“光”,似乎也具有各种物理光学特征。
②目光能聚集。
过着正常生活的人们,他们的目光应该是分散的。
像物体上漫反射的自然光一样,人们的视线也应当是散漫的。
若是生活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有序的聚焦于一点,那准是出事了。
一个健康的、有理性的社会,人们的目光应该分散在各自所关心的事业领域中,散落在各种不同的兴趣爱好以及各自的亲爱者身上,这才是正常安定的生活。
③目光有投射。
物本无影,影乃光之所为。
“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就是这个道理。
当所有人的目光都从同一个方向(如正面)投向某个人时,这个人必定成为一个迎合某种潮流的“耀眼人物”。
但是它的身后也必定留下一片阴影――视觉上的盲区。
若大家的目光能够分散开,把它当作我们中的一员,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到它的不同侧面,使他的前后左右上下都允许有目光,他也就消除了这种阴影,成为一个生活在自然光下的凡人。
艺术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懂得如何引导众人的目光集中在他最想表现的地方。
为此,罗丹敲掉了巴尔扎克塑像那双极为优美的手。
④目光有光压。
早在1901年尼柯尔斯就已用实验证明光有压力。
同样目光也有压力。
一个人若总是处在众目睽睽的目光压力之下生活得必定很不自在。
倘若再是个名人,又无法避开四面八方强大的目光压力,他就很难以一种轻松平和的心境去思考,去创造,去过那种不必设防、自主自由的舒心日子。
高考语文试卷仿真模拟
一、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5分)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日照香炉生紫烟”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B. “遥看瀑布挂前川”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雄伟壮观。
C. “飞流直下三千尺”夸张地突出了瀑布的高度。
D. “疑是银河落九天”比喻了瀑布如银河般璀璨夺目。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共10分)《背影》梁实秋我那年已十五岁,在南京读高中。
父亲到南京为我买教科书,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见父亲流泪。
父亲是后来才明白我并不喜欢他的泪的。
父亲那时还年轻,须发微霜,补肾的药常常不断,人很瘦,但腰背却很直硬,站着一动也不动。
他替我买书回来,在公共汽车站台上和我告别的时候,他的泪渐渐涌了上来。
我告诉他,我不喜欢他的泪,他笑了,用手背抹去眼泪,说:“好,不哭了,再哭就回不去了。
”他去了。
2. 文章中“父亲那时还年轻,须发微霜”这句话的作用是()A. 表明父亲年纪不大。
B. 描绘父亲的外貌特征。
C. 突出父亲的坚强。
D. 强调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3. 文章结尾“再哭就回不去了”这句话的含义是()A. 父亲不愿意在儿子面前流泪。
B. 父亲担心儿子的感受。
C. 父亲害怕离开儿子。
D. 父亲怕自己哭出声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共20分)《岳阳楼记》周敦颐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阴,见一老人,年八十余矣,颜如童子,步履轻快。
孔子问曰:“老丈,何以致此?”老人曰:“吾性嗜山水,每至幽静之地,便心旷神怡。
吾有二子,皆好学不倦,今已各得高第,吾亦无忧矣。
”孔子曰:“善哉!”遂与之游于山水之间。
4.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讲述了孔子在泰山之阴遇到一位长寿老人的故事。
B. 老人年过八十,但精神矍铄,步履轻快。
C. 老人喜爱山水,与孔子一同游历山水。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卷)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答案B]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答案A]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答案D]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B.莅临规划不是/而是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D.亲临计划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答案C]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用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A]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答案B]A.鞭笞.(tà) 剔.(tī)除庇.(bì)护长歌当.(dànɡ)哭B.角.(jué)逐瞭.(liào)望毗.(pí)邻睚眦.(zì)必报C.粗犷.(ɡuǎnɡ) 歼.(qiān)灭悼.(dào)念恪.(kè)守不渝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答案A]A.沿用融会贯通针砭时弊饮鸩止渴B.编纂肺腑之言开门楫盗暴殄天物C.诀别事必恭亲旁征博引颐指气使D.焦躁苦思冥想应接不暇裨官野史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答案D]⑴我们的工作计划已经呈报上级有关部门,待之后,即可付诸实施。
⑵抗击“非典”的白衣战士郑重立下誓言:我们,为守护患者不遗余力……⑶必须坚决打击不法商人制假贩假暴利的犯罪行为。
A.审定许诺谋取 B.审订承诺谋取C.审订许诺牟取 D.审定承诺牟取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答案D]A.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B.在拍摄大片动辄耗资过亿的今天,该剧组仅用了200多万元就拍出了一部极具观赏性的电影,其意义不可同日而语....。
C.当人们纷纷向灾区人民捐钱捐物的时候,你却无动于衷,细大不捐....,这样做,不感到羞愧吗?D.美国作家欧·亨利具有超群的才华和丰富的想象力,其小说的结尾往往别出心裁,匪夷所思....。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答案C]A.半个世纪以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全国20多个省,800多个县,测量、摄影、分析、研究的古建筑和文物达2000余项之多。
B.此次植树助学公益活动,不仅能加快京郊地区的绿化建设,而且种下的主要是晚秋贡梨的树苗。
高考语文仿真试题答案
附:参照答案一、 1.A(B. —, C. jiáo—jiǎo, D. —砭 )2.D( “何况”重于在已出原因以外,再追加一原因,相当于口中的“再”;而“何况” 用于反句中,表示“逼一” 的意思,一浅一深的两件事,浅的这样,深的更不用了,相当于口中的“ ” 。
“ 慰”重点在“ ” ,表示解和安慰,常与因而“想不通”相;而“宽慰” 重于“安” ,表示情上的平定,无波,常与“焦、不安”相。
“ 雀无声”形容极其沉寂,常用于有人参加的面的沉寂;而“万无声” 常指周的自然境特别寂静)3.D(A. 望文生,“多次考心情都不快乐”了。
B. “名”是据有的意思,改“不一文”。
C. 主要从所适的象或主搭配的角度来辨析:“交口称赞” 一般用来形容美好的文人所;当用“绘声绘色”一)4.B(A 句将“它要求翻人⋯⋯拥有⋯⋯素和⋯⋯水平”与“拥有⋯⋯素和水平的人才能任”两种构糅在一同了。
C 句虚用,去“因为”一中的“于”字。
D 句主搭配不妥,去句尾的“一年”一)5.D( 第一句②,前两个六字句相,接下来是四个四字句,不句式称,并且“瞰”与“ ”也押韵;第二句②,在内容上与下文吹叶而互相致谢密配合,又韵律,来音韵和)6.A(B 句名号改引号。
C 句的“十一、二”中的号去。
D 句的号改逗号,感号改号 )二、 7.B( 成功 )8.A(A 意“ 近相信”古今同样, B 意“ 理件事” ,C 意“失” ,D意“近旁服侍的近臣” )9.A(A 两句分是“是”“于是、就”,B “因”,C “于是、就”,D 是主的助)10.C11.B( 政并无接受仲子的“黄金百”)三、 12.D( 家依据史已推出刘旦死年在50 左右 )13.C14.B(A 与尾“有些也到最后都解不开”一句不符;C与第四“但墓主的身份就只能推了”一句不符;D不可以推出墓主的身份)15.B( 本句的意思是墓中骸骨是盗墓者的法是不行信的)四、 16.(1)运用人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不意春季到来的欢乐之情(2)一步表达作者主开窗享受春色的欢乐之情(3)充足表达作者通“窗口”探究自然、欣自然、认识社会的信念,抒了作“拂晓的眼睛”——窗口的美之情 ( 三个由被到主,深入地写出了作者窗的功能的及美之情 )17.(1) 窗子把人与自然、社会关在一同,是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渠道。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年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一(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登泰山记》)这篇游记散文是写实,但经过了作者精心的艺术处理和加工。
文章的艺术特色,很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作者紧紧围绕着“寒冬”来描绘,并且贯穿始终。
开始时,自京都乘风雪,点出了“风雪”二字,接着便步步深化。
登山时“道中迷雾冰滑,蹬几不可登”;到达山顶时“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观日出时“大风扬积雪击面”;游览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雪与人膝齐”。
这些文字直接描写风雪,用来显示时令的特征,从艺术处理的角度看,这并不困难。
精妙的是,作者借助于描写对象来显示寒冬的景象。
例如日出前,山峰“白若樗蒱”,山本来是青色的,现在却白如樗蒱,当然是积雪覆盖所致,于是,严冬的特征被点染出来了。
“绛皓驳色”,山峰蒙雪,当然是白的了,这样,时令的特征又被点染出来了。
在文章中,不仅有时令特征,而且有地点特征。
作者所写的树木、石头等,都很切合泰山的景物特征,至于泰山日出,就更有特点了,这是在别的地方所不能见到的。
其次,繁简得宜,详略得当。
出京都的一路风雪,一笔带过,然后,马上深入到文章的中心。
观日出,是重点,因而笔重墨多,其余的,就稍作勾勒和点染;写泰山的树木、石头,用墨更少,两三字就交代完毕,只要说明清楚就行,没有枝蔓。
作者既做到有繁有简,更做到繁中有简、详中有略。
例如写日出的情景是详细的,但是,具体的每一句,又是简明的,只用几个字就描述了某一具体的形象。
在繁复中求简略,又在简略中求生动,这是姚鼐散文的风格,也反映出桐城派这个文学流派的风格特征。
材料二:在现代学术史上,桐城派通常被视为文学流派。
这固然不错,桐城派向以文章著称,素有“天下文章,其在桐城乎”之美誉。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又不尽然。
桐城派从清初产生,延续有清一代,至民国依然余波不断,这三百年基业,显然不是单凭文章就可以支撑。
2003年高考试题_语文(江苏卷)
绝密★启用前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语文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B)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粟.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备受青睐怡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伶牙利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知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渫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B.莅临规划不是/而是C.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D.亲临计划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前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学习资料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2003年高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全国卷
2003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是【】A、(宦)官(豢)养(盥)洗(患)得患失风云变(幻)B、(莅)临乖(戾)官(吏)呕心(沥)血不寒而(栗)C、(翌)日对(弈)(肄)业苦心孤(诣)雄关险(隘)D、(羡)慕汗(腺)(霰)弹谄(媚)阿谀借花(献)佛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备受青睐恰如其分可望而不可即B、报道伶牙俐齿群贤毕至一年之计在于春C、揣度共商国是唾手可得冒天下之大不违D、通谍猝不及防大相径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相当的一组是【】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___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___,在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的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____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___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 莅临计划不仅是/而且是B 莅临规划不是/而是C 亲临规划不仅是/而且是D 亲临计划不是/而是4、下列各句中加括号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滥挖天山雪莲现象日益猖獗的原因之一是,违法者众多且分布广泛,而管理部门人手不足,因此执法时往往(捉襟见肘)。
B、今年头场雪后城市主干道上都没有发生车辆拥堵现象,在这种秩序井然的背后,包含着交通部门(未雨绸缪)的辛劳。
C、一项社会调查显示,如果丈夫的收入低于妻子,一部分男性难免会感到(自惭形秽),甚至无端地对自己进行心理折磨。
D、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当时全校不止有一个文学社团,我们的“海风社”是最大的,参加的学生纵跨三个年级,并出版了最漂亮的文学刊物《贝壳》。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3年高考语文仿真试题(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静谧.(mì)上门.(měn)闩茕茕..(qiónɡ)孑立B.芥蒂.(dì)待日晞.(xī)对酒当.(dànɡ)歌C.机杼.(shū) 天姥.(mò)山酾.(shī)酒临江D.豆蔻.(kòu)普陀.( tuó)山胼手胝.(zhī)足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妥帖娇揉造作诲人不倦天网恢恢B.晦涩责无旁代励精图治遐思迩想C.贻误天渊之别自惭形秽莫可名状D.暮蔼百无聊赖恬退隐忍老态龙钟3.所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追求成熟,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种。
尤其是不深的年轻人,要想以老到、、成熟的面孔引起别人对自己的注意和重视,甚至有的年轻人尽管还不成熟,却于自我认定的成熟状态之中。
A.时髦涉世深沉沉迷B.时尚人世深刻陶醉C.时髦人世深沉沉迷D.时尚涉世深沉陶醉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历经十五年,其战线之长,过程之曲折复杂,都是亘古未有....的。
B.小煤窑发生瓦斯爆炸,少数不法之徒不事救援,却趁火打劫,火中取粟....,大发灾难之财。
C.美国部分议员胡乱估计中国的军事预算,散布“中国威胁论”,这纯属空穴来风....。
D.中国足球队在亚洲区十强赛中终于圆了走向世界之梦,但在世界杯小组赛中却表现欠佳,铩羽而归....,令国人大失所望。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诗人艾青自抗日战争以来,目睹祖国河山惨遭践踏,人民蒙受深重苦难的历史,在《我爱这土地》中喷发出强烈的爱国之情。
B.全诗用主要篇幅描写人物对话,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点。
C.罪证可以被证人忘掉,而犯罪的记忆却无法把罪人摆脱。
D.那些痛苦的呼唤经常在我内心深处引起回响。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辗碎凹凸。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
废墟是课本,;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
营造之初就想到它今后的凋零,因此,废墟是目的;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 废墟是进化的长链。
(1)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2)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3)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4)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5)因此,废墟是手段(6)因此,营造是手段A.(1)(3)(5)B.(2)(4)(6)C.(2)(3)(6)D.(1)(4)(6)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记得有人说过,一个人须从古今中外的作家里去寻找和自己性情相近的人。
一旦找到思想相近之作家,心中必万分痛快,灵魂亦发生剧烈震撼,如春雷一鸣,蚕卵孵出,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于是流连忘返,乐此不疲,如受春风化雨之赐,终获学业大进之益。
这个主张阐发了读书活动中一条基本规律。
心理学和接受美学都认为,阅读活动可看成是作者与读者双向交流的心灵对话,是阅读主体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一次精神探险,因而当阅读主体面对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其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就如“电击”一般被唤醒、被激活了。
当然,一个人面对一本书,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而产生灵魂上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或者说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的情形,一生中难得一遇。
这种情形多半发生在某些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身上。
在其他人那里,则偏重于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
“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的情形因人而异,多数是部分得到更新,别开生面。
至于气质和心灵完全吻合的情形,是决不会有的。
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
俄国诗人帕斯捷尔纳克说,当他发现自己身上的英雄主义气质与当时名声在他之上的马雅可夫斯基相近时,他就抑制自己的英雄主义气质。
帕氏的例子,值得深思,值得曾受惠或脱胎于某些外国作家且已声名远播的当代中国青年作家们反省。
7.下列句中加线的“自我”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为了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B.一个陌生的又是高于“自我”的“自我”C.仿佛看到了另一个“自我”走来D.一个新的“自我”从“旧我”的躯壳里诞生8.第三段中说“如果完全认同,则无异于泯灭自我的心智”,其主要理由是A.今人和今人、今人和古人,灵魂气质是不可能相同的。
B.完全认同,失去“自我”,无新生命可言。
C.先贤和今贤只能启发和帮助读书人认识“自我”。
D.如果完全认同,读书与不读书就没有区别了。
9.对文中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人一旦从古今中外的作家中找到与自己思想相近的人,灵魂必受到震撼,仿佛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一样,经不懈努力,对学业的成功大有裨益。
B.唤醒、激活阅读主体潜在的精神气质和智慧的前提是它必须在寻找“自我”和发现“自我”的过程中找到一个陌生的又高于“自我”的“自我”。
C.文学艺术家或人文科学家在智慧的激活和治学方法的重铸方面往往能在“旧我”的躯壳里诞生出一个新的“自我”,从而产生灵魂的全方位的震动和惊喜。
D.阅读活动中要想“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需不断更新,别开生面,绝不能机械模仿别人的性情,从而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流失了“自我”。
10.对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概括较为恰当的一项是A.阅读活动和读者“自我”B.入乎其内,出乎其外C.得一新生命,入一新世界D.小议读书艺术三、(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王彦章字子明,郓州寿张人。
为人骁勇有力,能跣足履棘行百步。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
晋虏彦章妻子归之太原,赐以第宅,供给甚备,间遣使者招彦章。
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
然晋畏彦章之在梁也,必欲招致之,待其妻子愈厚。
是时,晋已尽有河北,而梁末帝昏乱,小人赵岩、张汉杰等用事,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龙德三年夏,晋取郓州,梁人大恐。
宰相敬翔入见末帝,泣曰:“……今强敌未灭,陛下弃忽臣言,臣身不用,不如死!”末帝问所欲言,翔曰:“事急矣,非彦章不可!”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以段凝为副……时庄宗在魏,以朱守殷守夹寨,闻彦章为招讨使,惊曰:“彦章骁勇,吾尝避其锋,非守殷敌也。
”即驰骑救之。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时段凝已有异志,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
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尝谓人曰:“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
”岩等闻之惧,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
唐兵攻兖州,末帝召彦章使守捉注东路,彦章以兵少战败,被擒。
彦章武人不知书,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
”庄宗爱其骁勇,欲全活之,彦章谢曰:“臣与陛下血战十余年,今兵败力穷,不死何待?且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岂有朝事梁而暮事晋,生何面目见天下之人乎?”遂见杀,年六十一。
注:守捉: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而总之者曰道,军、城、镇、守捉皆有使。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间.遣使者招彦章间:秘密地B.大臣宿.将多被谗间 宿:有经验的、老的C.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比:一起D.彦章武人不知书.书:文字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凝与赵岩、张汉杰交通..B.赐以第宅,供给..甚备 C.必欲招致..之 D.晋已尽有河北..1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王彦章“忠义守节”品德的一项是①能跣足履棘行百步②彦章斩其使者以自绝③俟吾破贼还,诛奸臣以谢天下④臣受梁恩,非死不能报⑤常为俚语谓人曰:“豹死留皮,人死留名”⑥而嫉岩等所为A.①③④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⑤⑥1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彦章骁勇有力,晋人俘虏其家人,以此诱迫彦章投降。
尽管末帝昏乱,奸臣当道,自己无用武之地,但他仍不为晋人所动,也因此保全了家人的性命。
B.晋人攻取郓州,梁人举国震动。
宰相敬翔以死谏末帝,荐彦章。
彦章临危受命,不负众望,大破南城,显示了他在梁的重要地位和才力。
C.彦章激愤于国力日衰,立志诛杀奸臣,终为部下谗陷,被罢免官职。
但后来当梁末帝委任他为招讨使时,仍挺身而出,直至兵败被俘。
D.彦章虽是—介武夫,但他以“豹死留皮,人死留名”表白自己为人的准则。
被俘后不受庄宗的怜爱,宁死不事二君,表现出他的忠义守节。
第Ⅱ卷(共105分)四、(15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
①能跣足履棘行百步(3分)②彦章愤梁日削,而嫉岩等所为(3分)17.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3分)谒金门冯延巳末帝乃.召彦章为招讨使 与凝协力倾之,乃.罢彦章 A . 诛奸臣以以.谢天下 彦章以.兵少战败 B . 而.梁末帝昏乱 比至,而.南城已破矣 C . 梁、晋争为.天下劲敌 常为.俚语谓人曰 D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按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词的上片写女子的寂寞,用了两个动词“引”和“按”;下片写她对远方情人的等待,重在写她的装扮,用了“碧玉搔头斜坠”一句,试简析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18.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6分)①往者不可谏,。
②,夜半钟声到客船。
③投之以桃,。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科学有多大——法布尔的一次顿悟在某一个凉风习习的夜晚,法布尔手里提着一盏小灯走出了他的“荒石园”。
已经65岁的法布尔心中很不宁静。
《昆虫记》已经出到第6册,从1879年以来,每三年完成一册。
他的事业现在有了累累果实。
但是贫困仍然与他形影相随。
这么多年过去了,由于市面上出现了许多仿作,他写的科学读物不再被指定为教科书,版税减少,而他还有三个儿子尚未长大。
他研究昆虫的计划经常被各种琐事割碎,没有经费,妻儿要吃要穿。
孩子们没有学费,这倒没什么,他可以在家里给他们上课。
不过他的身体眼看着衰弱下来,穿着粗呢子旧外套的身体也越来越向前弯曲。
说不定上帝就要接走他的灵魂了,他的昆虫研究还有许多计划没有开始呢!他在52岁时竟举家迁往偏僻的荒石园,为的是最终完成活态昆虫研究的项目。
能完成多少?他不知道,这是他死去的儿子汝勒生前的意愿,这么多年,他在怀念儿子的哀痛中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现在他偶尔也感到疲倦,甚至担心……法布尔挺直身子向暗夜里望去。
景物怎么也看不清。
小灯的光线向四处散开,几步之外天就黑下来了,再远处就是漆黑一团。
法布尔看着地上自然的马赛克铺层中的一块小方砖,为了再看清旁边的一块,他移动着自己的位置,每次移动后,周围仍是一圈狭窄的弱光带。
仍然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眼前的些许景物这些小方砖究竟是按照怎样的规律一个挨一个组合成整体画面的?无法看清……忽然,他心里发生了一个很大的震动,这些天闷在心中的痛苦似乎有了一个清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