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第04章(学习健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电子书

培养积极心态 02.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 帮助儿童培养乐观、 积极的心态,提升
心理适应能力。
03.
04.
减少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
04.
能够帮助儿童更好
地应对挫折、情绪
波动等问题,减少
心理障碍疾病的出
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儿童个体的成长,更能 为社会培养健康向上的未来人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的发展。
教学方法
游戏教学 01.
通过游戏形式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增强
互动性
小组讨论 02.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 流和合作,培养团
队合作精神
03.
视频资料展示
04.
通过视听方式让学生更直观
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
记忆
角色扮演
04.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培养同
理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 04
第四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02
第2章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及预防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包括焦虑、抑郁、强迫症以 及注意力不集中。这些问题会影响儿童的生活和学习, 需要及时关注和解决。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
遗传因素 01.
部分心理问题可能受 遗传影响
学习和社交压力 02.
学业和人际关系问 题可能导致心理压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
政策地位
教师家长 02.
持续提高教师和家 长的心理健康意识, 共同关注学生的心
理发展
03.
教育体系
04.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
04 第四章 平衡膳食与运动

维生素
维生素A、维生素D、 几乎不含维生素C 维生素B2
(四)奶类的营养价值
1. 奶的营养价值
营养成分 蛋白质
含量 3%
糖类 脂肪
3.4% 3%~5%
特点 酪蛋白、乳清蛋白、乳球蛋白组成 消化吸收率为87%~89%,属优质蛋白
主要为乳糖 以微粒状的脂肪球分散在乳浆中; 油酸占30%,亚油酸占5.3%,亚麻酸占 2.1%,短链脂肪酸含量也较高
• 每天摄入300g奶或相当量乳制品;
• 经常吃的豆制品及适量的坚果。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 每周吃鱼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类
280~350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120~200g。
• 优先选择鱼类和禽类。 • 吃鸡蛋不弃蛋黄。 •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 运动员上午的训练和比赛量很大,必须保证每天 早餐的能量份额和质量。
(七)重视补液和补糖
• 营养调查时发现,运动员能量消耗增加的同时,丢 失体液也很多,很容易发生脱水;同时供给的能源 物质中糖类往往不足,因此需要及时补液补糖。
(八)在医学指导下合理使用运动营养补充剂
• 在医学指导下合理使用营养补充品对于运动员非常 重要,因为无论如何均衡膳食,有些营养素还是不 足,需要额外补充,例如肌酸、蛋白粉和某些维生 素等。
矿物质 维生素
0.7%~0.75%,富含钙、 钙的良好食物来源 磷、钾、镁、钠等
富含各种维生素
维生素含量与饲养方式和季节有关
2. 乳制品的营养价值
奶制品 消毒鲜奶 奶粉 酸奶
炼乳 奶酪
加工手段
特点
过滤、加热杀菌
维生素B1和维生素C损失
第04章 中医养生文化指导思想

• 1、《黄帝内经》的养生策略“治未病”
• 养生就是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 《黄帝内经》中讲到了怎样治病,但更重要的讲 的是怎样不得病,怎样使我们在不吃药的情况下 就能够健康、能够长寿、能够活到一百岁。 • 《黄帝内经》中说:“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 治未乱。”就是说上等的医生不是去治疗已经得 了的病,而要在没有得病之前,就让它不得病。 在当今社会,这种思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人的“天年”是多少呢?《内经》里说:“尽终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 ,认为是一百岁。《尚书》 提出“一曰寿,百二十岁也”,即120岁。晋代养 生家嵇康认为,“上寿”可达百二十,“古今所 同”。据上所述,中医学认为人的寿命应该是 100~120岁左右。
•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
• 七、寿命与天年 • 寿命,是指从出生至死亡机体生存的时间。
因为生命只有一次,所以人们渴望长寿。随着精神 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 越来越珍惜健康,盼望长寿。以前讲“人生七十古 来稀”,而现在则有“八十不为老,七十不算稀, 六十正当年,五十小弟弟”的说法。
• 生命是有限的,自然寿命可以活到的年龄, 中医学称之为“天年”。
•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已经开始了对 有关衰老现象的探讨。如《素问· 上古天真论》中说: “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 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 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 子也。” “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 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 衰,筋不能动;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 体皆极,则齿发去。”
• 中医实际上就是中和的医学,把阴阳调到平衡、 中和的状态,就不生病了。 《中庸》说:"喜怒哀 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我们 要把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放在一个中庸的状态下, 不要过激也不要不及,那就达到了中和。
《学习的格局》阅读笔记

A 加入孩子“沉浸式”地学习和讨论 B 要和孩子互动学习 C 学习的方式应多维
03 向外输出学 习法:
真正的学霸都 是这样学?
A 在体验中向外输出:种农作物做PPT讲解 B 文字输出+语言输出 C 互相讲故事+多分享心得+鼓励担任小职务+鼓励参加校外实践
亲测解决方案:如何让孩子牢记课堂知识?
对孩子的隐形伤 害,其实是父母 的思维困局
B 有效失败:有效点分析+无效点分析 C 我改正不了分析+我可以改正分析
03 化解直接冲突: A 建立犯错时该如何处理的约定
孩子犯错后关键 在于亲子沟通技 巧
B 让孩子自己陈述错误的来龙去脉 C 让孩子自己想出解决办法
陷阱
04 容错机制:
A 语气平静,情绪稳定
亲测解决方案:如何让孩子学习有目标,主动学习?
让孩子学习拥有 自主感
教孩子使用学习 策略
(最近发展区)
为孩子提供学习 小工具
(拆分目标)
五 创造力 迷失:
中国孩子 普遍缺乏 问题解决 能力的根 本原因
01 高阶问题解决 力:
为什么很多孩子 遇到困难就躲?
A 综合解决问题最需要创作力 B 创造力不是天生的可以后天培养 C 创造力不够很难融会贯通地学习
鼓励孩子关 注自己的理
解过程
练习围绕所 学的内容展
开提问
多用思维导 图,让孩子 看见理解的
线索
为孩子示范 剥洋葱的学
习态度
01 纸上不谈兵 A 分析力不是天生带来的
没有实践的分析 力是无法提升学 习能力的
B 分析力需要实操和联系才能掌握
六 分析力:
02 分龄培养分析
第04章 脑力负荷

人机工程学
人的业绩与脑力负荷的关系。脑力负荷的适当与 否对系统的绩效、操作者的满意感以及安全和健康均 有很大的影响。下图为工作绩效与脑力负荷强度的关 系模型。
(TR—操作在客观要 求的时间
TA--操作者实际提供 的时间) 反映操作要求强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应激
一、应激及其产生原因
1.应激的含义
当操作者面临超出适应能力范围的工作负荷时, 就会产生所谓“应激”的现象。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 应激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每当系统偏离最佳状况 而操作者又无法或不能轻易地校正这种偏离时,操作 者呈现的状态即为应激
人机工程学
2)1977年,北约组织的一些著名学者又召开了 “脑力负荷的理论和测量”专题会议,系统讨论了脑 力负荷的定义、理论及测量方法。 与会者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脑力负荷,没有得出统 一的可被大家接受的定义。最后结论为: 脑力负荷是一个多维概念,它涉及到工作要求, 时间压力,操作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行为表现和其 他许多因素。
人机工程学
2.单调感觉 单调作业使操作者知觉到的对系统的“控制”程 度减至最低水平,因而产生不愉快,枯燥、缺乏兴趣 和挑战、压抑以及觉得工作永无止境等消极情绪,这 种由单调诱发的消极情绪称为单调感。 单调感对人的影响可从下列方面反应出来:
1)在作业过程中,变更作业或操作细节,改变作 业节奏。 2)工作质量下降,错误率增加。
人机工程学
2.应激现象产生的原因 1)系统偏离最佳状况。 2)环境要求与操作者能力不匹配。 3)动机因素的作用。
人机工程学
二、应激源 能引起应激现象的因素称为应激源。主要应激源 如下: 1)工作因素。 2)环境因素。 3)组织、社会因素。 4)生理节奏与其他因素。
妇产科护理学第04章妊娠期妇女的护理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循环及血液系统
1. 心脏
– 心搏出量和血容量
2. 血液
– 生理性贫血
3. 血流动力学
–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变化】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其他
消化系统 新陈代谢
【心理-社会调适】
• 惊讶和震惊 • 矛盾心理 • 接受 • 情绪波动 • 内省
– 早孕 确定妊娠 全面体检 – 中孕 胎儿生长 初次胎动
B超检查 – 晚孕 胎儿生长 胎儿监护
【护理评估】
健康史
1. 一般资料 2. 家族史 3. 既往史 4. 月经、婚育史 5. 本次妊娠经过
【护理评估】
身体评估
1. 全身检查 2. 产科检查
(1)腹部检查 (2)骨盆测量 (3)阴道检查 (4)肛诊
早期囊胚 晚期囊胚
受精后3~4日早期囊胚进入宫腔,继续发
育成晚期囊胚。
【受精与着床】
孕卵的着床
• 晚期囊胚侵入到子宫内膜的过程,称为孕卵 植入,也称着床。
• 开始于受精后第6~7日,至第11~12日完成。
【受精与着床】
蜕膜的形成
• 妊娠期的子宫内膜称为蜕膜。
– 底蜕膜 – 包蜕膜 – 真蜕膜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与功能】
【心理-社会调适】
• 为人父母的心理准备
– 确保安全 – 接受孩子 – 角色认可 – 奉献精神
第三节 妊娠诊断
【妊娠诊断】
早期妊娠诊断
1. 病史与症状
– 停经 – 早孕反应
➢ 6周左右出现 ➢ HCG增多、胃酸分泌减少及胃排空时间延长有关
– 尿频
早期妊娠诊断
第04章_心理中介因素的作用1

心理中介因素的定义心理中介因素是联结应激源和应激反应的纽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个体的应激评价及应激状态下的反应,对个体的健康起重要的缓冲作用。
主要的心理中介因素包括认知评价、事物的可预测性、个体关于事件的知识、人格特征自尊水平、控制感、归因倾向、自我效能感社会支持、心理坚强程度及应付能力和应付风格。
一、认知评价1.定义当人们面临着一个应激事件时,首先就会想到这个事件对他是有利还是有害,对事件的性质进行判断和评估,这就是认知评价。
心理学家拉扎罗斯认为应激下的认知评价是一个过程,包括初级评价、二级评价和再评价。
2.认知评价的影响因素(1)个体自身的特点(2)事件的物理特征二、社会支持1、定义社会支持是家庭、亲属、朋友、同事、伙伴、党团、工会组织等社会各方面在个体精神或物质上给予的帮助或支援,反映了一个人与社会联系的密切程度。
它是应激与健康之间的一个中介因素。
2、社会支持的作用➢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劣性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个体的身心健康。
➢社会支持对应激下的个体有保护作用。
3、增强社会支持的方法➢正确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优点也看到自己的缺点,并且扬长避短。
➢能控制不良的情绪:适度地情绪表现。
因地、因人控制自己的情绪,掌握情绪调➢加强个性修养:自尊和互尊。
➢掌握交往技巧➢消除社交障碍三、自我效能感1、定义当遇到某一压力或烦恼时,有些人相信自己能处理好,而有些人不相信自己,认为自己无能力解决和就会这些烦恼和压力,这种个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就是心理学上的自我效能感。
2、自我效能感的功能➢决定了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进行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人们就会困难时的情绪。
3、增强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决定了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进行该活动的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人们就会困难时的情绪。
四、心理坚强1、定义一些看起来特别有活力,很容易从情绪困扰中走出来,应激和压力对于他们行为和情感的干扰并不明显。
《学习与心理健康》课件

心理健康问题的原 因:遗传、环境、 心理社会因素等
心理健康问题的危 害:影响学习、生 活和工作,甚至危 及生命
心理健康问题的预 防和治疗: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提高 心理素质,及时寻 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第四章
学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习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习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习环境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学习成绩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心理健康对经济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生产力下降、医疗费用增加等问题,因此心理健 康对经济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对教育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会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行为问题增加等问题,因此 心理健康对教育具有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的类型和原因
心理健康问题的类 型:抑郁、焦虑、 强迫症、精神分裂 等
结合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 和心理健康水平。
● 这些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和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意义
第三章
心理健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 个体在心理、 情感、认知和 行为等方面都 处于良好状态
《学习与心理健康》 PPT课件
,
汇报人: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2 学习的重要性 03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意义 04 学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05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06 如何维护心理健康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第一章
学习的重要性
第二章
学习的定义和意义
学习的定义:学习是指通过阅读、听讲、实践等方式获取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不同类型的学习方式和应用
●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我驱动、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在线课程、自学教材等。 ● 合作学习: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如小组讨论、项目合作等。 ● 探究学习: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如科学实验、社会实践等。 ● 混合学习:结合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如在线课程与面授课程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及其特点 1、定义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 侧重对过去学术成就的深刻概括,并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② 自 侧重对过去学术成就的深刻概括,并反映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 觉性成为学习活动的关键,课外学习占相当比重,自学成为主要的学习 觉性成为学习活动的关键,课外学习占相当比重,自学成为主要的学习 形式。③ 有明确的专业方向。④ 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更侧重于培养 形式。③ 有明确的专业方向。④ 学习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更侧重于培养 独立的工作能力。 独立的工作能力。⑤ 是世界观逐步确立,个性发展逐步定型的过程。 世界观逐步确立,个性发展逐步定型的过程。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第04章大学生学习健康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三节 预防和消除学习疲劳 第四节 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及其特点 二、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 三、情感、意志对学习效能的影响 四、学习对健康的作用
三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3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四、学习对健康的作用 1、学习可以促进大脑活动,增进健康。 2、可以促进个体心理发育和心理健康。 (1)学习能够促进个体与环境的积极适应。 )学习能够促进个体与环境的积极适应。 (2)学习能够使个体获得满足感,增强自信心。 )学习能够使个体获得满足感,增强自信心。 (3)学习能够使个体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能够使个体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发挥。 (4)学习能够排除情绪的干扰。 )学习能够排除情绪的干扰。
二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1、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加强学习计划性。 、要有严格的时间观,加强学习计划性。 2、充分利用学习最佳效益时间。 、充分利用学习最佳效益时间。 3、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充分利用零碎时间。 4、注意作息结合、脑体结合、劳逸结合。 、注意作息结合、脑体结合、劳逸结合。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三、情感、意志对学习效能的影响
情感:人对学习的情感集中表现在对学习的态度、兴趣与动机
上。积极、健康的学习情感可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 性,使学习始终处于最佳的良性循环状态。反之,消极的学习情感 则会使学习处于被动的、疲于应付的状态,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厌恶 学习的不良心态,学习效益自然不佳。
三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科学记忆
1、明确目的 2、集中注意力 3、理解记忆 4、培养兴趣 5、增强信心 6、重复记忆 7、联想记忆 (1)推算法 (2)编组法 (3)序列法 (4)联带法 (5)谐音法 (6)字形法 8、分清主次、存精去芜 9、多感官记忆 10、多形式记忆 10、多形式记忆 11、勤用脑 11、勤用脑 12、利用最佳时间记忆 12、利用最佳时间记忆 13、图表记忆 13、图表记忆 14、系统记忆 14、系统记忆 15、归纳记忆 15、归纳记忆 16、歌诀记忆 16、歌诀记忆 17、特征记忆 17、特征记忆 18、分散记忆 18、分散记忆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二、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三、科学记忆
一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1、采用合适的自学方法 2、提高驾驭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3、增强基础知识储备 4、增强对知识信息的心理反应能力
4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二、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 1、优势现象 2、始动调节 3、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 5、保护性抑制
指学习时大脑皮质总是处于部分区域兴奋、部分区域抑制,两者互相镶 嵌的状态,这种镶嵌状态不断变化,使皮质各区域都能轮变得到休息。 镶嵌式活动提示学习时应注意劳逸结合、脑体结合。 镶嵌式活动提示学习时应注意劳逸结合、脑体结合。
1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1、采用合适的自学方法 2、提高驾驭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3、增强基础知识储备 4、增强对知识信息的心理反应能力
(1)自学的基本方法:一思二记三讨论。 )自学的基本方法:一思二记三讨论。 (2)SQ3R自学法: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 SQ3R自学法: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 (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 (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
指学习时大脑某区域兴奋性提高,形成“优势兴奋灶”,可使皮质其他 区域发生抑制。优势现象提示学习时应集中注意力。 区域发生抑制。优势现象提示学习时应集中注意力。
2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二、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 1、优势现象 2、始动调节 3、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 5、保护性抑制
2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及其特点 1、定义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① 掌握的是现成的知识和技能。② 必须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巩固记忆, 掌握的是现成的知识和技能。② 必须运用有效的方法去巩固记忆, 以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得新的知识。③ 教师指导下进行; 以便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获得新的知识。③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 ④ 是世界观、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世界观、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2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1、采用合适的自学方法 2、提高驾驭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3、增强基础知识储备 4、增强对知识信息的心理反应能力
要在看、 要在看、读、写、听、练中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信息的吸取、辨 练中不断提高对语言、文字信息的吸取、 认、选择、整理能力。这是一种自学的基本能力,可细分为阅读能 选择、整理能力。这是一种自学的基本能力,可细分为阅读能 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如口头表达、局面表达)等。 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如口头表达、局面表达)
一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及其特点 1、定义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1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一、学习及其特点 1、定义 2、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3、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狭义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 狭义的学习】指人在社会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 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地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活动。
二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二、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 1、优势现象 2、始动调节 3、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 5、保护性抑制
1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二、学习时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 1、优势现象 2、始动调节 3、动力定型 4、镶嵌式活动 5、保护性抑制
三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一节 学习概述 三、情感、意志对学习效能的影响
情绪:积极、愉快的情绪能提高学习效率,反之,情绪低落、
心情烦躁,则会使学习效率低下。研究表明,情绪唤醒水平过高或 过低,均会降低学习效率,只有保持适中、稳定的情绪唤醒水平, 才能获得最佳的学习效率。
1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3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1、采用合适的自学方法 2、提高驾驭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3、增强基础知识储备 4、增强对知识信息的心理反应能力
基础知识是自学的前提和条件,对自学具有指导、 基础知识是自学的前提和条件,对自学具有指导、扩展和再生的作 用。学生应通过博览群书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才能在自学中出类 学生应通过博览群书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 旁通,举一反三,更快、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旁通,举一反三,更快、更好地理解所学内容。
4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二节 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 一、重视培养自学能力 1、采用合适的自学方法 2、提高驾驭语言、文字信息的能力 3、增强基础知识储备 4、增强对知识信息的心理反应能力
要通过积极设疑、主动思考、相互讨论、认真求证等方式完善大脑 要通过积极设疑、主动思考、相互讨论、认真求证等方式完善大脑 准确、高速处理知识住处的功能,从而形成感性、 准确、高速处理知识住处的功能,从而形成感性、理性思维能力相 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最佳的整体效应。 互渗透、相互作用的最佳的整体效应。
二
第04章 大学生学习健康 04章
第三节 预防和消除学习疲劳 二、表现
1、学习疲劳的一般症状:第一阶段(兴奋泛化):表现为注意力 、学习疲劳的一般症状:第一阶段(兴奋泛化):表现为注意力 分散,脑力活动速度加快但准确率下降。第二阶段(抑制扩散): 分散,脑力活动速度加快但准确率下降。第二阶段(抑制扩散): 表现为脑力活动的速度和准确率都下降,动作不协调,心理机能减 弱,并逐渐进入瞌睡状态。 2、过度疲劳的症状: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萎靡不振,视力、听 、过度疲劳的症状: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萎靡不振,视力、听 力下降,耳廓发热,四肢乏力,记忆力下降,反应迟纯,注意力分 散,写错字,重复字增多,严重时还会出现神经衰弱、恶心、呕吐、 忧郁、头晕、目眩甚至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