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4年合肥168中学语文真题(答案)
2014年安徽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6分)①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②,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③,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④,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⑤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⑥,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⑦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⑧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4分)答: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
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3分)颤.()动家chù()哺.()乳(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两处横线上。
(2分)答:(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2分)答:(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
(要求:符合语境)(2分)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
老师是,朋友是范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二年级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今天,一个新的领域在揭开第六感——道德感(是非观念)的面纱。
人们的道德直觉已经在实验室里、互联网上和大脑扫描中被抽离出来加以研究,人们更试图以博弈论、神经科学和进化论生物学来分析道德直觉。
②“有两种东西,我越是经常持久地对之凝神思索,就越是使我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爱慕和敬畏,”康德写道,“天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令。
”如今人们越探索道德准绳,心里就越发感到敬畏,至于是否还能爱慕就不得而知了。
道德感(是非观念)原是一种相当复杂的结构,不仅如此,它还体现出了自身进化的历史和它的神经生物学的基础。
③要承认人的心理有专门的一部分作用于道德,就得先认识到人们对事物的既定的道德评价与他们对其他事物的成见是截然不同的两样东西。
道德化(moralization)是一种心理状态,就像一个开关,可开可关。
当这种道德开关被打开的时候,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便驾驭了我们的思考。
这种思维模式使我们将某些行为视作是不道德的,而不仅仅是难如人意的,或不合时宜的,又或者是不太明智的。
④道德感的首要特征是:被援引为规则的道德信条通常被视作是普适通用的。
比方说,禁止劫掠、禁止谋杀,这不会被人们视作一种当地风俗,而更具普适而客观的公允。
⑤道德感的另一项特征是:人们觉得那些犯下不道德罪行的人理应受到惩罚。
对那些违反道德律的人施加人身伤害仿佛是天经地义的;相反,让他们“侥幸脱逃”才是一种过错。
因此人们可以毫无不安地奉上帝之名或假国家之权来伤害那些他们认为不道德的人。
伯特兰·罗素曾写道:“让道学家们兴奋不已的,莫过于心安理得地对人施以残暴——也正因此他们才发明了地狱。
” ⑥我们都体会过当心中的道德开关被打开时的感觉——正义之光在闪耀,愤怒火焰在燃烧,有种力量在感召。
合肥168中学2014秋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答案

合肥168中学2014秋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D D C D C D C D 11、(1)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秦。
诚、据得一分,状语前置一分,句意通顺一分。
(4分)(2)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像箕一样张开两腿坐在地上,骂道:“事情不成功的原因,是想活生生地劫持你,一定要得到契约来回报燕太子呀?”就、箕、所以各得一分,判断句得一分,句意2分。
(6分)12、共五层,1-3计见秦王,4顾笑武阳,5-7秦廷搏击,8倚柱笑骂,9、被斩遇难。
(3分)13、机智、随机应变、能言善辩、英勇无畏、忠心。
并举出相应的实例。
(4分)14、略15、【答案】前两句为一幅画,着意表现平远的画面,诗人连用了两个“万里”,来描写清江的开阔绵长和天空的广阔无边,又连用了两个“一村”,来表现平野的广阔和村落的连续不断。
后两句中的另一幅画,作者则重点描写山川寂寥,点出的景物更疏少,只有渔翁、小舟和大雪,这和雪后四望皎然、茫茫一片的景色是完全吻合的。
作者用最精练的语言,用最俭省的笔墨,把诗情画意准确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可谓为山水传神写照。
(本题考查对诗歌意境的鉴赏能力。
作答时,要结合诗歌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16【答案】象征手法,作者借渔翁形象表达心志。
渔翁是旷达的,他喝醉了酒睡着,也没有人唤醒他,安闲自在,无忧无虑,表现作者身处晚唐乱世而渴望超脱的心态。
(也可答为运用了白描手法,语言平易,但却景物鲜明,画意很浓。
文字虽然很短,却高度凝练,寓意深长。
)(象征手法可以将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把不便于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17、⑴江南的小巷让人从现实世界回溯到历史之境中⑵雨后的江南小巷让人心绪宁静,心境平和,让人暂离现实的纷繁,暂脱尘世烦扰。
合肥168中学2014秋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 4

合肥168中学2014秋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性测试语文试卷命题人:吴老师(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5分,每小题3分)1、选出注音有误的一项()A、遒(qiú)劲遏(è)止彷徨(huáng)橘(jú)子洲B、彳亍(chì chù)颓圮(tuí pǐ)瓦菲(fēi)寥廓(kuò)C、拊(fǔ)心火钵(bō)惆(chóu)怅骨髓(suí)D、凌侮(wǔ)漂泊(bó)峥嵘(róng)笙箫(shēng)2.字形错误的一项是()A.寥廓笙箫颓圮峥嵘岁月B.阻遏瓦菲磅礴击浊扬青C.萧瑟青荇忤视宫商角徵D.糯米蔚蓝啖肉箕踞以骂3.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10月25日,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发生两起耸人听闻....的自杀式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这次袭击已经造成至少155人丧生,700多人受伤。
B.他的演讲不仅内容充实,而且语言优美,闪烁其词....,全场听众无不报以热烈的掌声。
C.他们一家三口相亲相爱,相濡以沫....,尽享天伦之乐,真让邻居们艳羡不已。
D.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形成高考移民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不同地方参加高考的人数、录取分数线的录取人数不同造成的。
B.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所以他回到家,强迫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C.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感染,使读者感到余味无穷,不忍释手。
D.随着求职竞争的加剧,招聘企业不仅注重学历、文凭等硬指标,也日益看重求职者的工作热情、责任心与沟通能力等“软指标”。
5.对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词,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又称曲子词、长短句或诗余。
安徽省合肥168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肥一六八中学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冰桶挑战”:一个成功的策划毛建国如果你还没有听说过“冰桶挑战”,那么说明你有些落伍了,这可是最近火得一塌糊涂的一个词。
“冰桶挑战”终于“浇”到了中国。
过去两天,包括雷军、罗永浩等国内知名IT大佬纷纷加入其行列。
虽然有部分网友质疑有作秀嫌疑,但不少挑战成功者依然向美国的ALS协会或是国内罕见病公益组织“瓷娃娃”进行捐款。
“冰桶挑战”的规则很简单:参与者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将一桶冰水从头浇下,要么向ALS协会捐赠100美元;挑战者成功完成后,可以公开点名3人参与挑战,点名者要么在24小时内完成,要么向ALS协会捐款100美元。
而ALS是一种渐进性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期的症状包括肌肉无力或行动僵硬等,中文俗称“渐冻人症”。
“冰桶挑战”可是红得很。
在过去的半个多月中,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和苹果CEO库克等名流,不惜湿身出镜,加入这项公益接力游戏之中。
而从8月17日起,“冰桶挑战”来到中国,在国内率先参与此挑战的是IT界人士。
简单的一个游戏,取得了巨大的效果。
统计数据显示,从7月29日至8月18日,“冰桶挑战”为ALS协会增加了307598名新的捐赠者,连同之前的捐赠者,一共为协会带来1560万美元的捐款,远超去年同时段的180万美元。
在这个创意无价的社会,创意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还把触角延伸到了公益领域。
很显然,“冰桶挑战”是一次成功的公益创新。
不管如何,这个创意能够吸引到那么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能够吸引那么多的捐款,就充分证明了它的成功。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在这个被贴上消费主义标签的社会,慈善依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生命力。
只是要将人们的慈善之心激发出来,取得最大的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冰桶挑战”之所以能够成功,特别是得到IT界人士率先响应,与其流淌着创新的力量和互联网思维的血液,密不可分。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合肥六中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

安徽省合肥市第一六八中学、合肥六中2014-2015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扫描版)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合肥六中、合肥168中学期末联考语文试卷答案1.答案D(关键是对“消极”一词的理解。
它只是指母爱的无条件,孩子无需付出就能获得,而不是指“使孩子变得消极、被动”。
)2. 答案B(A.“因为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这句不对,强加因果,原文讲“还不能很好地辨认物体,婴儿只能意识到他的内部要求”婴儿的认知的两个特点,构不成因果关系。
C.进入少年时代的儿童逐渐由自恋的孤独中解脱出来,“性格变得开朗了”不对而是开始体验关心他人以及同他人的关系。
“自恋的孤独”并不是意味“性格内向”。
D.母爱不受孩子的控制和孩子努力的支配,“只要孩子是不成熟的、幼稚的,母亲都会给予他们伟大无私的母爱”不对。
母爱是无条件,不管孩子做什么,母爱都存在。
)3.答案A (“他只是关注自己的食物,这就是弗洛伊德所说‘自恋’”不对,自恋指只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身内部要求。
从“他只有需要温暖和食物的要求”“周围的现实,人和物体,凡是能引起婴儿身体内部的满足或失望的才会对他产生意义”“这一个阶段用弗洛伊德的概念就是自恋阶段”等句可以看出。
)4.C (让,责让,责备)5.B6.A(原文“武使匈奴明年,陵降”,明年应是第二年的意思。
)7.(1)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令随时变更,无罪而全家被杀的大臣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守节呢?(6分,6个得分点:“且”、“春秋高”、“亡常”、“知”、“大臣亡罪夷灭者”倒装句被动句、“谁为”倒装。
)(2)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射得一只大雁,脚上系着帛书,上面说苏武等人在某个湖泊边上。
”(4分,4个得分点:“谓……言”、“系”、“泽”、“天子射上林中”省略“于”且倒装。
)8答案:作者选取了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和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两种意象,集中表现了秋天典型特征,营造出雄浑寥廓而又肃杀凋零的气象,渲染了作者沉郁悲凉的心境,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作铺垫。
安徽名校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安徽名校2014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考试日期:2013年11月16日上午)命题、审题单位:合肥168中学滁州中学安庆一中全椒中学淮北一中蚌埠二中芜湖市一中池州一中铜陵一中宿松程集中学太和中学合肥八中淮南一中太和一中太湖中学安师大附中绩溪中学阜阳三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66分)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类审美意识的发展,首先表现为审美视野的逐步扩大。
在自然美领域,从对动物的审美到对植物的审美,对山水的观赏由“比德”到“畅神”的转变,都可以看出这一点。
处于狩猎生活时期的欧洲原始洞穴画作者,尽管生活在不乏美丽植物花卉的环境里,但他们着意描绘的只是经常与之周旋的野兽形象。
我国仰韶彩陶,已有鱼、鸟、蛙等自然物的形象,但它们都是脱离各自的生存环境被加以表现的,几何化的写意手法和强烈的变形处理,表明这些自然物已变成象征符号,还谈不上自身的美。
周秦以后,山川草木开始作为人的生活背景获得了自身的审美意义,然而人们主要是从“比德”的观点去欣赏它们的。
那时的人习惯于将自然物的某些特征比附于人的道德、情操,使自然事物的属性(物理属性、化学属性、生物属性)人格化,人的品性客观化,自然物的美丑,就按其所比附的道德情操的价值来评定,这实际上是一种“美善相乐”的观点。
孔子的“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提法,和《荀子》一书中所记的孔子“以玉比德”的观点,都可看成代表。
这种用自然物比附人的德行的观点,虽仍有其片面性,却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美的感受,已同实用感相分离,转为道德情感的满足,表现了历史的进步。
《诗经》常以鸟兽草木比兴,作为抒发情意的借用物。
《离骚》以香草喻君子,以萧艾喻小人,都表明“比德”观念对艺术创作有着广泛的影响。
由于艺术作品中大量出现以物喻人的形象,所以就使自然物往往附着了传统的隐喻意义,如松柏喻坚贞,兰竹喻清高,直到今天还影响人们对这类自然物的欣赏。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4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014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分)(1)补写出下列诗文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6句)肉食者鄙,。
(《左传·庄公十年》),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人有悲欢离合,。
(苏轼《水调歌头》)醉里挑灯看剑,。
(辛弃疾《破阵子》)(2)默写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9分)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
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它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
鹦鹉睡觉把头藏在翅膀下面,也会发出很低的叫声。
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以及其它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
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
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颤()动家ch()哺()乳(2)根据句子的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两处横线上。
(3)将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
(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4)在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要求:符合语境)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1)-(2)题。
(4分)(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