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听课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推荐-数学课题结题报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 精品 推荐 精品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溧阳市后六小学数学课题组选题意义:本课题力求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探索课堂教学效益的最优化与个性化,通过课堂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实现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有效的学习,这必将有力地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课题的提出新课程的实施应让课堂教学孕育着生机和活力,应让其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我们也逐渐感受到课改后的一些反常现象,特别是在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学习状况、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上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1、学生成长方面。
因过分强调以提高教学成果为前提,免不了会产生教学的“固化”现象,忽视了学生对学习的情感体验,通过大量的训练来提高学习成绩,片面地追求教学成绩;因过分强调张扬学生个性,而忽视了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勤奋刻苦、静心思考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因过分强调探究创新,忽视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产生浮躁、华而不实的心理,引起教学质量整体下滑的趋势。
这种缺乏课堂有效性的教学,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
2、教师培训方面。
因过分强调教师培训的形式,忽视了培训的有效性,忽视了教师教学基本功的锤炼,忽视了教师教育基本素养的提高,忽视了对教师的基本教育理论培训,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很多强制性要求下,教师们只是忙于一些应付式的培训。
显然,教师在学生的心理成长规律、学习特征、能力发展等方面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那么他的课堂徘徊于传统课堂的“囹圄”之中也视为正常,教学中难免会充斥着大量的、无意义的、无效的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需要冷静地对待新课改,我们的学生需要在情感态度、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与习惯等方面得到和谐发展。
我们需要思考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怎样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总结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推进,对基础科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小学教育的重视也越来越高。
而小学数学教育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未来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研究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探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今后小学数学教育的改进提供指导和借鉴。
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两种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调查问卷设计:为了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次研究设计了一份小学数学教学效果调查问卷,包括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2.问卷调查:通过对小学数学老师的调查问卷,收集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数据。
3.实验研究:在一所小学中,选择两个相似的数学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级进行传统教学方法,另一个班级采用现代教学方法,课程内容和教学时间相同,进行教学效果比较。
研究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的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在这种教学方法下,普遍会出现疲倦、听不懂、记不住等现象。
有效性不够高,难以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兴趣。
2.现代教学方法: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交互式教学等等,学生的学习热情明显提高。
小学数学的各个知识点学习得更加清晰、深入,效果更好。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老师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应该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与建议通过以上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可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应充分重视现代化教学方式的使用。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老师应掌握相关方法和技巧。
3.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情况,采用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才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小学数学课堂练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中段数学科组内容摘要:课堂练是学生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因此,精心设计练,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
通过一年来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课堂练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研究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
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
练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这灭了学生的研究热情。
因此,基于对练重要性的认识和练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
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1、有效教学理论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令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举动。
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代价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
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增进学生的研究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权衡教学有效性的唯独标准。
2)激发和变更学生研究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有效性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包括对待师生关系,对待教学关系,对待自我和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四种变化。
其中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和引导。
透析近几年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些教师由于对生成性课堂本质把握的缺失,片面地追求动态生成的情境,试图让学生获取更多的生成性知识,无视生成的价值追求和生命发展,无意中步入了新理念的误区。
再加上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
导致课堂产生了答非所问、重复雷同、貌合神离等现象,针对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这一普遍现象,我们提出了“有效课堂”的教学研究,立足于力图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迅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课堂处于高效有序中。
二、实验目标通过实验研究,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和提高数学能力,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辐射作用,进而推动我校数学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从而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初步形成一整套有一定现代教育理论支撑的小学数学课程教材实施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体系。
三、研究步骤、方法与措施1、筹备阶段(2005年9月-2005年11月)①撰写本课题的开题报告,成立课题实验小组,培训实验教师,明确研究方向和任务。
②撰写将课题组成员分为两个实验小组,各小组分别拟定本小组实验方案。
2、课题启动阶段(2005年12月-2006年1月)举行开题会,完善课题方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确立各子课题组,开展各种学习与培训活动。
3、课题实验阶段(2006年2月-2007年12月)①2006年2月,各实验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学业成绩等进行实验测量,形成基础研究数据,建立研究档案。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研究》课题阶段性总结小学数学课堂练的有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已进行了大半年,期间我们的学生观念发生了转变。
现在,大部分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枯燥乏味,而是离我们很近,从而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
通过实验和研究,我们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养成了勤研究、勤实践、勤反思、勤总结的惯,提高了教学和科研能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研究情况1、加强理论研究和培训力度。
我们认真研究了数学新课程标准,并通过对修订前后的教材及教学用书进行对比,对教材编排有整体的认识,以促使自己更好地对教材进行驾驭、重组,落实大教材观。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还与同组教师一起进行交流,记录心得体会,融会贯通,对课题研究有所帮助。
学校领导为教师提供了充分的条件,鼓励教师多研究、多思考。
组织教师参加各级教研活动,通过不懈的研究,改进了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了数学活动的效度。
2、互动教研促课题发展。
课题实施以来,学校教研组开展了校本参与式研讨,为教学进行互动教研,把在课题研究中的一些困惑拿出来一起讨论,想出解决困惑的经验交流平台,促进了课题的发展。
二、阶段性的研究过程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1、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认真研究了“新课程标准”、“课题方案”以及有关练设计教学的多篇文章。
我们进行班班对比的形式,用不同的练来进行教学,并加以比较,并作好记录加以反馈。
2、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课堂上教师更注重数学练的设计,注重和谐、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激发了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教师让学生学得经松,学得愉快;注重数学活动内涵的挖掘,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探索;讲究数学活动的组织,让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得到较大的拓展。
3、在这一阶段,我们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探讨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直线、射线、线段》、《相交与平行》等课题。
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
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一)教学研究2010-05-26 19:34:57 阅读42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中学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研究研究报告课题组成员:张新锋李红伟殷相红丰晓阳靳立甫【内容摘要】数学课堂练习有效性的研究主要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为目标,通过设计题型多样、题量适当、针对性强的数学作业,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完善我校“导、学、展、练”四环节数学教学模式中练的环节,寻求适合山区农村中学生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为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形成和发展数学认知结构等作用提供重要途径。
【关健词】中学数学课堂练习现状分析有效策略一、问题的提出:教育改革无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最终都指向了学校的教育活动,而学校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在课堂。
一切教育改革最终是通过不同的方法和途径改变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新课程理念最终要通过课堂中的教师得以落实,新课程的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学生的变化上,新课程改革推进到现在,应是要回归课堂,研究课堂,创新课堂。
所以,能否解决课堂中的问题,能否将思想理念转化为改变课堂的行动,课堂练习是检验课堂教学有效性和课堂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数学课堂练习的设计应高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的课堂练习体现科学性,并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鼓励学生通过课堂练习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一些生活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结合当前农村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初中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已成为一个社会、家庭关注的热点问题。
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社会的过度关注,使初中教育教学过程过早功利化,教育过程隐藏了许多危机,学生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初中数学作业“题海战术”现象严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案例研究》数学课题结题报告六、课题研究的成效一各主题开展扎实有效形成有效课堂教学案例“有效情景创设的研究”教学案例数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难理解在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我们选取了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这一节概念课为突破口。
经过研究我们认为“有效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具有以下几个突破点。
1有效情景教学中背景材料的类型、选择与运用1创设游戏情景让学生活起来2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动起来3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想起来4创设直观情景让学生兴奋起来2如何判断教学情景的有效性通过组内多次跟踪研究特别是课堂观测、分析等手段课堂实践我们确定了以下观测点一是教师层面主要从情景趣味性是与否、情景实用性是与否、情景思考性有与无三个方面进行观测二是学生层面主要从学习兴趣参与面、获取知识的效果人数来观测。
1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情境的创设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应根据当地的教学资源将数学问题融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之中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新课引入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设激趣情景来巧妙导入新课。
情景如下黑板上各有两个娃娃脸还没有涂上颜色老师想请两位同学帮忙涂比比看谁先涂完谁就是冠军。
你选哪个为什么这一情景的出现就犹如磁石一般紧紧吸引住学生使他们兴趣激发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学生参与面100%。
2实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因此情境的创设要注意结合学生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将教材上的内容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以情境的方式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以此拉近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这节课中创设了大量的操作和直观情景让学生在操作中去感悟去理解概念的含义。
如找物体的面、摸物体的面、感受物体有面面有大小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在生活中找到原型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凳子的面让学生站在1平方米的纸上等等学生不仅兴趣浓厚也让学生从直观到抽象在大脑里形成1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空间概念。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研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研学有效性的研究》课题中期小结本课题2012年8月——2012年10月为起步阶段,通过学习课改、课题及相关理论和组织讨论,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并确定“初中数学课堂合作研学有效性的研究”为课题。
进行了申报工作。
本课题于2012年10月通过审批,被列入2012-2013学年县级课题。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课题开题后,课题级成员就紧锣密鼓按计划开始学习研究相关理论,大大提高理论素养,以及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且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查阅、收集有关资料,了解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写出读书笔记,进行课题论证与设计,为课题研究做好工作。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在教研室、教务处以及本组的支持下,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进行反思,调整实施方案。
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实践与研究:1、如何进行合理分组?可依据学习内容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情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进行编组。
2、小组合作研学的时机如何把握?①在新旧知识衔接上开展小组合作研学初中数学知识,大部分是从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申发展的,教学时应做好铺垫工作,同时组织好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学,相互启发达到共同理解。
②在学习重难点时,开展小组合作研学此时能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与小组合作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共同探究,以攻克“重难点”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及协作的能力。
③在学生自学开展小组合作研学初中数学大部分知识是通过学生自学就能掌握的在教学中经常指导学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所以学生在自学完后,不要急于讲解,需要学生小组之间互相交流,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④在归纳法则、概念时,开展小组合作研学,法则概念大多数是利用教材提供的,通过观察、比较、抽象、归纳而来,其过程枯燥无味,不能激起学习兴趣,如果组织小组合作,既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集思广益,从而能加强学生对结论的认知与理解。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徐州市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曹群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载体,因此对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的考察不能光看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更要关注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学习结果是否增进,学习体验是否得到强化。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注意到影响数学例题教学效果的原因有许多:教师例题设计不典型、垄断课堂、不能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不去审题、不会听讲、不知反思等。
为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研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相长。
前人在教师的有效教学这一块研究得很透彻,我研究此课题前阅读过前人研究过的《如何精心设计例题教学》、《例题教学把握好五度》、《如何优化数学例题的教学》、《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例题》、《深化例题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谈教材中例题教学的拓展训练》、《规范例题教学初探》、《对例题教学的再思考》、《以例导思由例及类》等30余篇和例题教学相关的课题、论文等,但我觉得他们研究的大都是老师该怎样做,或者研究例题本身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想:如何能把有效教学的理念用在对例题的教学上,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正是我们一线的教师要思考的。
正好在2008年9月初徐州市教科所给了大家一次机会,可以申报教师“个人课题”,于是我抓住一时的灵感,打算从小处着手,经多次斟酌,选取课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认真填写申报表申请立项。
此课题于2008年11月20日接到立项通知书,被批准为徐州市立项课题,立项编号为:G082067。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开题报告和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背景(1)创新教育的需要。
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而数学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时代的需要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国际竞争也日趋激烈。
而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因此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的潮流和必然。
这就决定了教育要提高国民素质,要发挥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学校教育必须适应这种变革和挑战,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思考,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才能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人才,而数学课堂提问是学生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一个方面。
2、课题研究的现状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
3、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意义:1、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价值认识,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效率提高。
2、通过课堂教学评议、研究课观摩、教学展示、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教学诊断等途径,提高教师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及应用能力。
3、通过对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结合典型教学案例的研究,探索出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过程2014年4月,我申报的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的研究》获得立项。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对课题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并将研究成果积极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去,很好地指导了课堂教学。
(一)深入调查,细致研究。
首先,我通过本教研组教师和我班学生课堂提问现状进行了考察,通过课堂观摩、问卷调查、个别询问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
发现我们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教师教学时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随心所欲地提问;问题欠思考力或太过玄奥;提问的技巧、时机掌握不够好;课堂教学中严重存在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的现象,甚至出现不良提问和失误提问等等;有些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提问数量过多使学生忙于应付,根本就无暇深思;有些教师重结论轻过程,提问流于形式,用优生的思维代替全班学生的思维;忽视对问题的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师的提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导致课堂上“启而难发”的局面;不重视创设问题情境,缺少置疑和认知冲突的激发,以简单的集体应答取代学生深入的思维活动,形成学生思维的虚假活泼,削弱了教师的讲授作用;提问的技巧尚未掌握等等。
问卷调查和课堂观摩显示,教师的课堂提问次数偏多,很多是无效提问和低效提问的现象,而提问的有效性偏低,仅为百分之四十至百分之六十,而且提问欠考虑,随机提问、临时提问很多,优质、高效提问很少。
2023年数学课题结题报告(6篇)
2023年数学课题结题报告(6篇)数学课题结题报告1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
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一、背景及意义: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
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
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
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
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
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学习版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数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通过能促进学生有效的学习行为的教师教学行为来实现,这就需要教师合理组合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上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标。
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惨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自爱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师讲课手段多样化,学生课上表现积极踊跃,但是一堂课下来的教学效果却不明显,知识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内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仅限于课堂上,对所学知识不能够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知识的学习也仅仅停留在表面上,学而不实的现象屡见不鲜。
基于此,我提出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力求通过课题的探索、实践、研究,从小学课堂活动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找到适合我们数学课堂的、可操作性强的课堂活动形式,从而达到学习的实效性目标。
二、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控制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数学教学效益和质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探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情境创设、课堂提问、合作学习、习题设计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环境,创设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肯钻研、善思考、勤探索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创造的氛围中,得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通过实验,进一步优化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发挥实验班的辐射作用、示范作用,带动其他教师运用研究成果,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推动我校教改的深入开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大全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篇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系“面对一年级学生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子课题,课题按照预设的研究方向顺利推进,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在申请结题。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如何解读教材编排意图,达成目标提高效率”问题。
当前人们对课程改革的“关注点”由转变教学方式转移,聚焦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反映了课程改革正经历着一个由外及内,由表及里的深化过程,但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复杂性,人们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的偏差,以及实施者缺乏相关的经验,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以及“三维目标”割裂、教学内容泛化,预设与生成冲突等现象,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成为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
目前,为努力实践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开展“准确解读教材编排意图,提高达成教学目标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的历史意义。
二、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1、符合现在认知心理学发展观。
随着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发展,人们对认知过程的认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们了解到人的认知活动是极其复杂的思考和问题解决过程。
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不仅需要学习者感知、理解、领会外界事物,而且需要学习者有效地运用思维、记忆、识别、选择、分类等心理过程。
因此,学习者不只是被动的“受刺激者”和“反应者”,而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和“问题解决者”。
所以,研究学习者内隐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研究的重点。
这为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2、顺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其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名称:《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单位:嘉鱼县牌洲湾镇蓝天抗洪英雄中学成员组成:殷祚忠耿协志李晓梅游道军丁天文骆训莲赵清海沈平殷祚树前言我校《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研究》是嘉鱼县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为JYZS002),经县课题专家组审议批准。
我们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立足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使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更具实效。
本课题提出的背景在课程改革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今天,新课改是一股清新的风,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改的理念已经能够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有效课堂教学似乎成为一个时尚的共同话题。
主要是由于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课堂教学一度忽视了实效,一味片面地追求改革,尤其一些公开课、比赛课不断花样翻新,重形式,追求表面的热闹,出现了虚、闹、杂、碎、偏的现象。
大家“热热闹闹走过场,认认真真搞形式”。
于是有效的呼声、话语多了。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了。
纵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同时也还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1重“教”轻“学”,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老师过于强调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活动中往往是单向施动,学生被动地按老师要求参与活动。
○2重结果,轻过程,教学活动过程乏味:有些老师教学内容、教法单一,往往是复习、讲解、练习等循环往复;习题呈现的素材也是常年不变,千篇一律。
○3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学生学习状态低迷,学习兴趣渐失,学习能力低下,主动精神与创造力缺乏。
课堂上没有了生命活力的焕发与学习主体个性精神的张扬,课堂上感觉不到生命的挑战与学习者的内在愉悦。
师生实际的精力付出与实际收效之比实在不协调、不对等。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1、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随着新课程改革,我国对有效课堂研究逐步重视,在理论上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特别是有效教学在实践方面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初中教科研课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课题申报\初中数学课题申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课题主持:包长淮扬中市外国语中学“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课题从202X年4月开题,经过三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已初见成效,现将实践研究过程及结果汇报如下: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的束缚,我们的教育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屡见不鲜,提高教学效率使教育教学有效性提高,一直是教育者们探索的问题。
随着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关课改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争论越来越激烈。
课堂作为课程改革的主要阵地,暴露的问题最多,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学得无奈而痛苦。
因此,有必要使我们的教师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
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活课堂,增加教学中的生命意识,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现代教学的当务之急。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主要解决问题。
2.1 课题研究的意义2.1.1理论价值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尊重学生是“以人为本”和谐教育的需要。
传统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存在,按照整齐划一的教学设计、目标、要求授课,只注重单一知识的传授,教师一言堂,学生就端坐教室迷迷糊糊地听,效率低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个别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掉队,丧失学习的信心。
课程改革确立的新理念以及两纲教育的提出的目标,都要求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发展,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步和发展,这是教学的根本归宿。
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需要经过科学实际的检验。
回眸我们以前的教学模式,教师捧着一本书,从头讲到尾,课后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让学生疲于应付,学生对学习已经没有任何兴趣,造成了教学的高耗低效,毫无效益可言。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
《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结题报告徐州市铜山县棠张镇中心中学曹群领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从教育学专业角度来说,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
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协调发展。
作为课堂教学的对象,学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载体,因此对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的考察不能光看教学目标是否有效达成,更要关注学生的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提高,学习结果是否增进,学习体验是否得到强化。
我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注意到影响数学例题教学效果的原因有许多:教师例题设计不典型、垄断课堂、不能有针对性地讲解,学生不去审题、不会听讲、不知反思等。
为提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研究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使教学相长。
前人在教师的有效教学这一块研究得很透彻,我研究此课题前阅读过前人研究过的《如何精心设计例题教学》、《例题教学把握好五度》、《如何优化数学例题的教学》、《新课程数学教学中如何设置例题》、《深化例题教学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谈教材中例题教学的拓展训练》、《规范例题教学初探》、《对例题教学的再思考》、《以例导思由例及类》等30余篇和例题教学相关的课题、论文等,但我觉得他们研究的大都是老师该怎样做,或者研究例题本身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我想:如何能把有效教学的理念用在对例题的教学上,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正是我们一线的教师要思考的。
正好在2008年9月初徐州市教科所给了大家一次机会,可以申报教师“个人课题”,于是我抓住一时的灵感,打算从小处着手,经多次斟酌,选取课题:《数学课堂例题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并认真填写申报表申请立项。
此课题于2008年11月20日接到立项通知书,被批准为徐州市立项课题,立项编号为:G。
2008年度个人课题立项时间统一为2008年12月1日,结题时间为自2009年11月1日起至2009年12月31日止,研究时间为一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结题报告
“以学生为起点,以生活为基础,以课标为航灯”合扬有效“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试验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结题报告人:陈忠伟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
“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笔者结合本课题两年多来的实践教学与研究,将从实验课题的背景、内容、课题实施策略、课堂教学策略及课题实验成果等几方面作如下总结:一、课题实验背景(一)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在经济竞争和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愈显重要。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而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解、创造与应用,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标谁》明确指出:“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积极的思维常常取决于问题的刺激程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认识水平,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觉数学的力量,最终获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因此,如何真正把《标准》中的新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改的需要,是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是广大教师又一交面临的新的挑战!二、课题实验内容1、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听课有效性研究》课题结题报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它特有的魅力昭示了勃勃生机,在新课程的熏陶下,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小学数学教学的背景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以往的“鸦雀无声”变成了“畅所欲言”,“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这一切确实令人欣慰。
课堂教学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孜孜不倦、不懈追求的目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家长对学校的殷切期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焕发强大的生命力?一、创设良好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掌握知识和获取技能的主要动因是——良好的情境。
”《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施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为学生设计学习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关信息,引导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自己开动脑筋进行学习,掌握数学知识。
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
在情境中创设悬念,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学生探求知识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创设问题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
如教学“0表示没有的意义”时,有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参与,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以极高的热情投入新知的探求过程。
上课开始,用课件播放五颜六色的气球正在徐徐上升的情景;然后拿来气球和学生一起玩放飞气球的游戏:每次放飞一个,每放一次问学生手里还有几个气球,把手中的最后一个也放飞了,手中没有气球了,还能用前面所学的5以内数来表示吗?怎么办?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这样,通过安排儿童非常熟悉,非常喜爱的放飞气球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提出问题,从有与无的对比中,突出“一个也没有,用什么表示呢?”自然地将0表示没有的意义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为乐。
实践证明,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能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
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生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巧妙引导。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应该给学生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只需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和点拨。
例如教《数学广角:重叠问题》时,首先通过学生投票统计并提出问题:“喜欢篮球的有11人,喜欢足球的有9人,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20人。
“对吗?”教师轻轻的一句追问,立即激起了学生的思考。
原来直接用加法求总数的简单问题遭遇了新的情况,学生开始关注信息之间的关系,产生整理杂乱信息的必要。
这时,放手让学生整理学号,当学生调整学号时把既喜欢篮球又喜欢足球的放在中间,老师提问:“这里有16张学号卡,究竟是几个人呢?”学生马上想到可以把重复的学号叠在一起或干脆拿掉一张,老师再次引导:“还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家一眼看出:喜欢篮球的有几人,喜欢足球的有几人,两种都喜欢的有几人?”通过讨论学生觉得可以用笔圈一圈,于是韦恩图自然生成了。
教师又巧妙地再次组织如下活动:“如果让你上来贴,你会把学号贴在图上的哪一部分?为什么?”通过这个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韦恩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李老师做到该让学生研究时放手给学生研究,不需要的地方决不浪费时间,从容不迫的巧妙引导大大提高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我们的教育技术也随之现代化,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代替了传统教育的小黑板、挂图等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由“静”变“动”,这是教育的进步。
应该说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与常规教学手段相比有其独特的优势。
在公开教学的时候,有些教师为了追求一种时髦,片面追求形式上的花俏,在课堂上,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其实并没有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真正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程度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发挥其优势和特长,才能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一年级小朋友在学生求“被减数”的“解决问题”时,应该说此类问题对一年级小朋友来说属于逆向思维的问题,学生总是定势地习惯地运用顺向思维来思考和解决,由于一年级的小朋友的口算比较简单,学生总能一下子把答案口算出来,然后把答案带入算式中进行列式计算。
例如,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体育室有一些篮球,被小朋友借走8个,还剩7个,学校体育室原来有多少个?一些后进生,遇到这样的题目总是用列式为15-8=7(个)。
这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对此类问题的结构以及所求问题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解,为帮助这部分学生扭转思维上定势,有个老师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动”的画面来帮助思考“原来”、“借走”和“剩下”三者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首先出示一个体育室(没有标明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情景,教师此时问:“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你们知道吗?”“不知道。
”此时课件动态演示借走8个,此时教师又问:“是从哪儿借走的?”“从原来里面借走的。
”当借走8个演示完后,课件演示出体育室还剩下7个,此时教师追问:“这时你们知道体育室原来一共有多少个篮球吗?”学生异口同声:“15个。
”“你们怎么知道的?”一位学生在下面插话:“把借走的8个篮球再还给它就知道了。
”这时课件演示借走的8个又回到原来的体育室里,教师问到:“那你们说说要求原来有多少个篮球,怎样算呢?”学生看着课件的演示过程立刻回答到:“把借走的和剩下的加起来。
”在这样的解决数学问题中巧妙的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不仅帮助了学生理解了此类问题的思考方法和解答方法,也有利地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使教学难点得到很好的解决,从而发挥了现代教育手段的优势和作用。
四、建立师生互动关系,提高课堂有效性和谐的气氛,是教育教学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愉快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条件。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得到激活,从而把教和学紧密结合成一个整体。
而教学活动中的学习气氛是教师培养起来的,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关系,对于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至关重要。
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态度,双方情感的协调或建立愉快的信任和合作关系,需要以教师自身积极情感的建立为基础,以此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强化,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说一些肯定和鼓励的话。
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学生的错误反应,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数学课堂上,应当恰如其分地使用表扬性、鼓励性、激励性和幽默风趣性的语言来鼓舞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计算题目,教师可问:“这题要简便计算,谁会?”当学生纷纷举手时,说:“那就试试,还要看谁的方法多、妙。
”当学生列举了很多种方法时,立即肯定:“你们真能干,找出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对待经常回答问题出色却一时没说对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体态语言,眼睛稍微瞪期待性的直视他:“是这样吗?”或“再想想。
”既否定了回答又不伤自尊心。
对于差一些的孩子,只要有勇气举手,即使回答出人意料时,教师还要大加赞赏。
如此一来,课堂上用美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熏陶,是对学生的信任,对促进学生展示自已的能量有神厅的功能,更能有效促进课堂气氛围的融洽。
课后,教师应该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的、积极的交流,针对他们的作业内容、完成方式等说一些支持的话,并认真倾听和接受学生对教学的正确想法,不要只注意个别的学生。
教学实践证明,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与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维的教学统一体。
对教学而言,师生关系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它不仅是一种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对学生而言,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凸现,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解放。
对教师而言,尊重学生人格,热爱每一个学生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起分享理解,体验着生命的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过程。
应该说师生是平等的,教师只是与孩子们共同参与学习、进步、成长中的首席代表。
我们强调这些,也真是新课程目标所十分期待的。
总之,我们要从课堂的有效教学出发,从学生的自身发展出发,合理运用和安排各种教学手段与环节,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更加赋有实效性,才能焕发出新课程理念在常态下的小学数学课堂的指导作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育人质量,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课堂中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能力,发展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