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小结
美术课题小结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美术教育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美术涉及了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多个领域,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本小结将从美术教育的定义、特点、意义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未来的美术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一、美术教育的定义与特点美术教育是指通过各种美术手段和媒介,对学生进行审美、创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与其他学科相比,美术教育具有以下特点:综合性强:美术教育涉及多个领域,如绘画、雕塑、建筑、设计等,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践性高:美术教育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动手创作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技能。
自主性强:美术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学习,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
艺术性强:美术教育以艺术为主要载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二、美术教育的意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美术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美术教育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和创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通过美术创作,学生可以展现自己的个性和才华,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传承文化遗产:美术作为一种文化遗产,通过美术教育可以传承和发扬优秀的艺术传统和文化精髓。
三、美术教育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实施美术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注重基础教学:在美术教育中,基础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进行创作和实践。
因此,教师应注重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打好基础。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提供丰富的艺术资源和素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
同时,学校可以建设美术工作室、画廊等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前言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小学美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施与研究”课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二、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美术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研究目的1. 探索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法。
2. 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实施策略及效果。
3. 为小学美术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理论研究。
2.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探索。
3.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效果评价。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收集国内外美术教育相关论文、专著,分析现有教学方法及成果。
2. 实证研究法:在小学开展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收集数据,分析教学效果。
3. 访谈法:对学生、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创新教学的看法和建议。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理论研究1. 创新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
2. 创新教学方法:采用项目式、情境式、合作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探索1. 教学设计:结合小学生特点,设计富有创意的美术课程,如动画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教学实施:在实际教学中,运用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美术教学活动。
3. 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效果评价1. 学生兴趣: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创新教学的兴趣和满意度。
2. 教学成果:分析学生的美术作品、创新能力等指标,评价教学效果。
3. 教师反馈:收集教师对创新教学的反馈意见,总结教学经验。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美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发展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个性和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美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日渐加深,美术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越显突出。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美术学科教学现状却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领导和教师对美术学科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美术课经常被挪用或侵占;二是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不能很好的把握美术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陈旧;三是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的不明确,上课做其他科作业或看闲书刊的现象时有发生;四是家长对美术学科的不重视也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因此,如何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美术兴趣,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积极发展学生美术的兴趣和特长,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1. 通过研究改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自身素质;2. 通过研究改变学生学习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 通过研究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4. 通过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1. 针对我校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立本课题的研究目标;2. 探讨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3. 探索适合我校实际的美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4. 探索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和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及实施过程(一)研究方法:文献资料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
(二)研究步骤:1. 准备阶段(XXXX年XX月—XX月):成立课题组、进行理论学习、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2. 实施阶段(XXXX年XX月—XX月):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实验,边实践边总结,随时收集资料。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本课题问题的提出。
为了适应人类持续发展的需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个性化和综合素养教育已成为当代建构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结构的基本趋势。
在1999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7月颁布的《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对学校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作了明确决定和要求。
特别《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要积极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各地美术教研机构、研究人员和教师应努力做好”开发工作,有组织地进行调查、了解,充分加以利用,积极编写校本课程与教材,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活动。
为此,我们应把以上各阶段的决定和要求作为最有力的研究背景,来弥补农村学校不能完整按通用教材实施美术教学内容。
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在美术综合探索领域,尝试开发适应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发展需要的农村美术校本课程。
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学习探索内容和信息,拓展艺术视野,创设良好的探究条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尽量在学校原有基础上突出校本的课程特色,尤其在充分尊重学校师生的个性以及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上下工夫。
使之更好地成为国家、地方课程的补充,更好地达到提高学校美育质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因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专家学者在校本课程开发方面的理论研究成果使我们对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有了一定的认识。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本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这一思想波及到世界上众多的国家,产生了“校本课程开发”理念支配下的多种多样的操作模式,它已成为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种潮流,也是未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种基本趋向。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在现在社会,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报告,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美术课题研究结题报告1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
生活与美术是一体的,生活是美术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美术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
真实美术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因此本次课题研究主要价值在于让学生从小养成有想法、有思维、有逻辑、大胆想像,能通过美术语言勇于表现自己内心世界的创造性思维。
二、研究目标:我将积极对校园及校外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考察、开发,并通过关于水粉、水彩等绘画颜料的实践、运用与研究,系统地开展课题研究,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拓展学生的眼界,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供直观的条件。
1、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
2、欣赏美术佳作,结合作品分析,评价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3、学习简单的色彩、图案、手工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他们动手、动脑习惯。
4、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周围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发学生美术表现和美术创造的欲望,为培养学生想象力提供良好的条件。
三、研究内容:1、小学美术教学中想象力培养的方式。
(1)观察生活可以想象。
(2)内容情节可以想象。
(3)物体形象可以想象。
(4)图案可以想象。
(5)色彩也可以想象。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联想的方法。
3、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想象力的要点。
4、观察生活中喜欢的感兴趣的各种事物特征。
5、让课堂更加生动的和生活联系起来。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1、通过作品欣赏激发想象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选择优秀作品进行分析,创设情景,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想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头脑中产生的丰富的意象,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想象力。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引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小学美术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我们开展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研究”课题。
本报告旨在总结课题研究成果,为今后的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背景在当今世界,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统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探索小学美术创新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为我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奠定基础。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内容1. 分析现有小学美术教学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搜集国内外美术创新教学资料,提炼有益经验。
3. 设计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方案,进行教学实验。
4. 总结教学实验成果,提出推广建议。
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搜集相关美术教育理论资料,分析现有教学模式。
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3. 实验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创新教学方案,观察学生反馈。
4. 归纳总结法:对实验成果进行总结,提炼有效教学策略。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研究结果1. 现有小学美术教学存在一定问题,如过于注重技能训练,忽视创新能力培养等。
2. 国内外美术创新教学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有益借鉴,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
3. 设计的小学美术创新教学实践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如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审美情趣得到培养。
4. 实验成果表明,创新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分析通过对现有教学现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改革小学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同时,通过借鉴国内外创新教学经验,我们找到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实践证明,创新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符合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四、结论与建议结论本课题通过分析现有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借鉴国内外创新教学经验,设计并实践了小学美术创新教学方案。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通用6篇)
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通用6篇)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篇1我校《学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讨论》课题是从20xx年9月开头进行试验的。
三年来,在区教育局和学校领导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我们扎实开展讨论,在实践中乐观探究更好的,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取得了成效。
一、课题讨论的背景及动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过这样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
这表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心理健康已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对教育工作来说更为重要。
特殊是现在,学校的同学大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和老师往往对同学心理教育存在着片面熟悉,导致儿童心理的不良进展。
如有的同学虽然学习成果好,绘画、唱歌力量都较强,但存在着自私、任性、缺乏怜悯心和毅力,自信念及团队合作精神差等问题,更有甚者表现为厌学,心情急躁,惧怕挫折、自闭等心理疾病。
这些现象在肯定程度上制约着他们和谐健康成长。
目前全国上下全面实施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素养教育关注同学全面进展的目标,构建和谐校内,促进同学的可持续进展,我校非常重视同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课题组尝试着在这方面做些探究,特确定申报了省级《学校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讨论》课题。
二、课题讨论的依据在试验过程中,我们依据课题组讨论的内容结合我校同学的实际和存在的问题,依据教育心理学,遵循学校生年龄特点和共性差异,遵循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规律,坚持实践育人。
三、课题讨论的目标和重点学校生心理健康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遵循同学身心进展规律,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对全体同学与关注个别同学相结合;敬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预防、矫治和进展相结合;老师的科学辅导与同学的主动参加相结合。
使受心理困扰或存在心理障碍的同学得到科学、有意义的心理辅导,增加他们的自我调控力量,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力量,培育同学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同学人格的健全进展。
重点:人际沟通,学习适应及共性辅导。
四、课题讨论的内容依据学校生年龄特点,我校选择班级组为切入点,依据同学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在遵循学校生身心进展规律的同时,各班级段侧重点有所不同。
小学美术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美术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美术教育已经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然而,我国当前的小学美术教育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师资力量不足等。
因此,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研究意义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丰富小学美术课程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2. 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美术教育的教学质量;3. 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4. 促进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2.1 研究目标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的创新与实践研究,实现以下目标:1. 分析现有小学美术课程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2. 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理念的美术教学方法;3. 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小学美术课程教案,并进行实践验证;4. 总结研究成果,为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2.2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小学美术课程现状分析;2. 美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创新;3. 小学美术课程教案设计;4. 实践验证与成果总结。
三、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3.1 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小学美术教育的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2.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美术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3. 案例分析法:挑选具有创新性的小学美术课程教案进行深入分析;4. 实践验证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研究成果,检验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3.2 技术路线本课题的技术路线如下:1. 现状分析: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了解现有小学美术课程的问题;2. 创新研究:结合教育理念的发展,探索适应现代教育的小学美术教学方法;3. 教案设计:根据研究结果,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小学美术课程教案;4. 实践验证: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教案,收集反馈意见,优化研究成果;5. 成果总结:整理研究过程和成果,撰写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评价策略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教学多元化评价的实践的研究》科研课题结题报告北厂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容和形式是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现代技术与美术课教学的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却忽视或忽略了对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使得美术教学评价相对滞后。
加上其自身的特殊性,教师对学生的美术评价更容易步入误区。
误区一:(主观评价)教师认为美术教学评价就是教师评价,课堂上,学生作业刚完成,教师便凭主观意识给出一个等级评价(或优或合或待),打上“优”的固然高兴,但不知好在哪里,打上“待”的心里难过也不知差在何处……导致学生未能及时掌握学习信息,压抑了学生的兴趣与积极性,长此以往造成迷惑厌学情绪。
误区二:(传统评价)教师以传统的眼光看待作品,往往以画面干净、比例适当、涂色均匀为标准,忽视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表现力。
同时评价形式单一,影响学生个性与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
误区三:(单一评价)教师除了只重视作业评价外,对学生期末美术成绩的评定也采用简单的“一画定成绩”的做法。
即让学生临摹一幅画,然后给出一个成绩,未能很好地体现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的要求,忽视了美术评价的全面性。
基于上述,构建一种全面的、完善的、重过程、重创新的美术教学评价体系甚为重要,这也符合《新课程标准》“为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理念;符合省义务教育美术教学指导纲要提出的“评价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注意对学生学习目的、态度、审美意识的评价,注意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评价”的要求。
本课题构建了多元评价的研究,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兴趣与积极性,通过评价促进活动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并给其他课程产生积极影响。
二、课题界说从理论方面讲,人民国教育部制定了《2000——2010年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目标》,指出了要立评价指标的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美术基础课程学习》课题结题报告d
《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美术基础课程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最新分享)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中等职业学校美术专业课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质,强化美术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为目的的教学。
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素描、色彩等教学地位尤为重要。
许多刚升入中职学校的同学,对基础课中基本技能训练无从下手,不知所措,部分同学觉得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其主要原因是学生从原来的初中美术自由创作和自由绘画转变到中职学校的专业强化训练有些不适应。
同时,中职学校美术专业的生源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大多数学生没有美术基础,因文化课较差,受周围环境影响或家长的压力才选择来到中职学校,真正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中职学校美术班学生普遍存在学习习惯较差、学习信心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面对学生学习阶段的转型,以及学生自身在学习上存在这样或那样问题,教师如何教好和学生如何学好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就成为摆在中职专业课教师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的目的1、提高学生专业课学习兴趣。
2、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水平。
3、有意识培养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使其在学习中提高独立思考能力。
4.提升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养成或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研究的意义1、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转变,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2、促进教师教学方法的改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充实学生的生活,丰富学生的情感。
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获得正确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素质,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1、调查分析学生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难的具体成因。
2、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美术基础课程学习兴趣的具体方法、措施及对策。
3、探索美术基础课程教法和学法的新模式、新方法、新途径。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调查法:了解学生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现状。
观察法: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分析学生学习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难的成因。
个案研究法:学生在美术专业基础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个性差异较大,所以要围绕典型个例开展研究,采取有效的个性化教学指导策略,达到班级整体专业技能提高目的。
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前一段的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也对合作探究课堂教育的教学与活动容进行过探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如何在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实完善合作探究课堂教育教学与活动容体系,继续为合作探究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合作探究”原属美学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合作探究”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
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
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合作研究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合作研究”,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
幼儿园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回归生活的幼儿园美术教育研究”系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
本研究试图从幼儿生活和幼儿美术教育的关系入手,初步分析幼儿园美术教育实践脱离生活的客观现象,尊重幼儿生活,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生活和审美需要为基础,以生活教育理论和幼儿美术教育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多种研究策略,积极探讨幼儿园美术教育如何关注生活、走向生活,从而真正促进幼儿人格的和谐发展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自2006年12月开始,研究过程前后历时近四年,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1.课题形成和申报阶段:搜集经验素材和理论文献,组织理论研究、理清思路,初步进行课题核心概念的内涵界定和研究重点的分析,形成课题的总体框架,成立课题组,进行人员合理分工,申报江苏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并进行现场开题。
2.开展实验操作阶段:邀请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美术教育专家来园做专题讲座,各子课题组探讨专题计划、落实分工,各实验班按照研究计划和课题设计,展开实践操作,组织阶段论证,不断调整研究方向,取得关于主要研究子项目的实验成果,并开展中期成果汇报活动。
3.总结成果阶段:收集、整理、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推出研究成果。
上述各项研究工作基本完成,现汇报如下:一、课题的研究背景:1、时代的需要教育要让幼儿研究生活、利用生活、适应生活。
当个别的生命降临于世,人就拥有了生活。
对年幼的孩子来讲,生活是笼统的,不分化的,幼儿在生活中接收身体和心理成长的一切必需因素。
没有生活就没有幼儿的生存和发展。
正如教育家XXX先生所言:“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的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的书本”。
良好的幼儿教育应是充分利用幼儿生活的价值,和幼儿周围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让幼儿在生活扩大、迁徙和巩固履历。
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月,XXX先生就提出“大自然、大社会做起点,让儿童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去研究”,以为“一切的课程都要从人生实际生活与履历里选出来”。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
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嗨,大家好!我是[名字],今天我要和大家讲讲我们幼儿园做的一个超有趣的小课题,那就是把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呢。
一、课题的开始记得刚提出这个课题的时候,老师们可兴奋啦。
就像发现了一个装满宝藏的箱子,传统文化这个大宝藏和美术这个奇妙的世界要结合起来啦。
我们小朋友呢,刚开始还不太懂这是啥意思。
老师就给我们举例子,说就像把古代那些漂亮的衣服图案画出来,这就是传统文化和美术在一块儿啦。
我当时就想,那是不是像我在电视上看到的那些仙女穿的衣服呢?我就举手问老师:“老师,是不是像嫦娥姐姐衣服上的花花呀?”老师笑着说:“对呀,宝贝。
”这一下子,我就对这个课题充满了期待,感觉像是要开启一场超级好玩的冒险。
二、传统文化在幼儿园美术中的体现在我们的教室里,到处都开始有了传统文化的影子。
墙上贴了好多剪纸作品,那些剪纸呀,就像会魔法的小纸片。
我和小伙伴们看了都特别惊讶。
有个小伙伴说:“哇,这小纸片怎么变得这么好看呢?”老师就给我们讲,剪纸可是我们中国很老很老的传统艺术呢。
然后我们开始自己动手剪纸啦。
我拿着小剪刀,心里有点紧张,又有点兴奋。
我想剪个小花,可是怎么剪都不太像。
这时候旁边的小明对我说:“你看,你要先这样折一下纸,就像折小扇子一样。
”我照着他说的做,嘿,真的变得容易多啦。
我们剪出来的小花虽然不是特别完美,但是我们都特别有成就感,就像我们创造了一个个小魔法。
还有画脸谱呢。
脸谱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那些颜色和图案就像一个个神秘的符号。
小红问老师:“老师,为啥这个脸谱是红色的呀?”老师说:“红色在我们传统文化里代表勇敢呢。
”我们就开始发挥自己的想象画脸谱。
我画了一个蓝色的脸谱,我觉得蓝色就像大海一样,代表着神秘和广阔。
小伙伴们看到我的脸谱,有的说好看,有的说很特别。
我可高兴啦,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艺术家。
三、孩子们的成长与变化通过这些传统文化融入美术的活动,我们小朋友都变了好多呢。
《小学美术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社团活动的有效组织策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概述陇县实验小学是一所新建学校,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6人,在校学生1700人,学生社团有6大类21个,加入社团的学生1230人。
在新课改下,学生社团活动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各科教师都致力于以学生社团活动来给小学生提供一个发挥自身特长与个性的教学平台,从整体上丰富小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科教学重新注入活力的源泉。
美术是实施美育的素质学科,同样需要以学生社团活动来让小学生实现拓展学习,使其在拓展实践中丰富美术认知,以实践获得美学鉴赏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社团活动带有一定的自发性与学生自主性,所以要想组织有效的小学美术学生社团活动,就需要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小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全面发挥自己的美术创造才能与艺术实践能力。
二、研究目标及原则和方法1、研究目标:美术是实施美育的素质学科,同样需要以学生社团活动来让小学生实现拓展学习,使其在拓展实践中丰富美术认知,以实践获得美学鉴赏能力。
然而,由于学生社团活动带有一定的自发性与学生自主性,所以要想组织有效的小学美术学生社团活动,就需要教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小学生在美术实践中全面发挥自己的美术创造才能与艺术实践能力。
①学生发展:社团活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社团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形成一定的校园影响力和校园文化氛围。
提升小学生迁移美术知识的能力,发挥小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拓展性学习活动。
②教师发展:教师在引导和组织学生通过社团活动的组织,积累经验,教师在选择活动主题时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学情,保证每一个参与美术社团活动的小学生都对活动主题有一定的求知欲与好奇心。
涌现出一批善于进行社团活动开展、组织、研究的教师,出现若干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的学生社团活动指导教师。
③学校发展:形成有特色的美术社团管理模式,营造民主开放的活动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社团活动,提升学校文化的整体内涵和品位。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模块化整合》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材模块化整合》课题结题报告一、研究的缘由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的编排上虽课程之间有所联系,但有时特点不明显,有的课与课之间内容松散,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不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建立不了连接性。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把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转变为现当代教学思维模式,将美术教材进行模块化整合,将“传统教学意识”转变为“模块化意识”,实施模块化教学,以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适应学生身心发展。
二、研究目标模块化整合主要以横向模块化整合为主。
横向模块化整合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找寻一个年级的课与课之间的统一点,制定一个大的课程主题,将相似或可联系的课程梳理整合起来,并根据课程的相似和不同,将学习内容划分组合,有目的有计划地制定一套完整的模块化教学案例,案例分为主案例和分支的子案例,建立起学生对美术学科知识的整体性训练体系,将原本的课时有效压缩整合,实现美术教学的统整性、阶段性、有效性。
三、研究资料 1 1 、相应书目阅读学习:《中小学美术教学论》,王大根著《造就全人类的艺术教育》(德)托马斯.维尔德格鲁伯著王剑南译《课堂教学新变化》赵国忠著《理解力培养与课程设计:一种教学和评价的新实践》(美)威金斯2、课堂教学、人教版教材、教辅用书学习认真钻研人教版一、二年级学段小学美术教材和教辅用书,结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联系理论反思总结,坚持做读书笔记。
四、研究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p ^p 各种现存的有关文献资料,从中选取有用信息,以达到某种研究目的的方法。
本课题中文献法使用目的是为了了解课程与教材,了解美术教材的设计和模式,了解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特点,喜欢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如何更好的展开课堂教学。
2、观察法:依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在教育教学的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对观察记录进行分析^p ^p 的一种研究方法。
《小学美术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结题报告
《小学美术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美术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结题报告小学美术是当前小学教育非常重要的课程之一,是每个儿童的必《小学美术活动中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修课,小学美术教育可以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美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要一、小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求,小学美术教育虽然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美术所涉及的点大、面广。
我国的经济状况现在仍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实质性的差距。
从小学美术的教学目的来看,主要要求学生可以熟练地掌握美术的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技能,主要考虑的是在政治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美育教育,而国外的教育是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教学条件来看,我国的经济起步较晚,教育投入有限,与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相对较为落后。
我国的小学美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极大,美术不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无法引起黉舍和教师的正视。
并且小学美术教师的素质较差,黉舍也缺少需要的教学设备,教学环境也相对较差,教育系统也没无形成有效的评判机制。
以是,只要一般不是以美术为特长的黉舍都不会太正视,因此,我国的小学美术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就成为一句空话。
自20世纪以来,我国小学美术教育的方法和观念已经逐渐趋于多1.美术教育综合性的特点二、我国小学美术的特点元化,美术教育在各个学科间的综合化偏向加强,美术学科在研究领域的探究也在不断深化。
美术作为人文性极强的学科,与社会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分歧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也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美术课型的综合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将专门的美术欣赏、美感设计、2.美术教育课型的综合性特点手工劳作和绘画等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整合,又把一些全新的教育元素、社会生活融入美术课程中,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美术课型。
美术相关课题研究报告
美术相关课题研究报告近年来,美术教育在我国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为了更好地推进美术教育的发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课题研究。
本报告将对美术相关课题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美术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
首先,我们深入研究了美术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
通过分析学生参与美术活动后的表现,我们发现美术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同时,美术作品的创作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艺术修养。
其次,我们对美术教育在跨学科学习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促进学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学科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我们还对美术教育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美术作品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美术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在美术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引导他们从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文化的内涵和情感,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最后,我们也关注到了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美术教育资源不均衡、师资力量不足、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美术教育资源的投入,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等。
综上所述,美术相关课题的研究对于美术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我们认识到美术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跨学科学习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美术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这些研究成果将为美术教育的改进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帮助我们建设更加美好的美术教育体系。
美术小课题研究报告
美术小课题研究报告篇一:美术小课题研究计划表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计划书篇二: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激发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的背景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与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在帮助学生美画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作为一名身在一线的美术教师,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老师,我不愿画这个,我想画自己想画的,这个我画不好??面对孩子们无奈的表情,听着孩子们那童真却又带有一丝埋怨的唠叨,我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不是我们对孩子的束缚太多,以至使他们怨声载道。
比如: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鸟,孩子们就必须画鸟,这节课学习用彩墨画鱼,孩子们就必须画鱼??而在现实中有的孩子偏偏不喜欢画鸟或画鱼。
怎么办?经过一段时间思想上的酝酿,于是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办一个班级画册,让孩子们冲破教材的束缚,画你想画的,表现你所想的,用绘画表达你的心声,用画笔捕捉你喜欢的瞬间!我想这一做法一定会得到学生的支持,也一定会调动起学生的绘画热情,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从而学生的绘画能力!(这一活动我们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家完成。
这样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二、理论依据兴趣先导原理。
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兴趣是一切行为的先导。
研究表明当一个人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会自动分泌一种化学物质,它的效率比吗啡还要高出500倍。
英国吉伯特?哈特教授说过:如果你教的班级有30个年轻人,他们正在一起费力地向知识的山峰攀登,这时你若能合理地给他们一些享受,那他们的学习效率会提高好几倍。
因此,有情趣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记忆、理解、创造等方面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美术小课题结题报告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立项小课题结题申报、鉴定书课题编号:课题名称:从色彩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课题负责人:郭高勇工作单位:乌鲁木齐市第八十八中学申报日期: 2011年10月鉴定日期: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二0一二年月日一、小课题结题申请表二、研究内容三、研究目标四、研究过程及方法五、主要研究成果六、鉴定意见七、乌鲁木齐市教育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篇二: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在美术课中进行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宝贵财富。
人的本性中都有想象力,只是开发与否。
据网上报道,人类对想象力的开发是微乎其微的,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最好的办法之一。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发展,都离不开想象。
小学美术教育是基础教育,其性质是教育取向的美术教育,其着眼点在教育,即由教育价值的角度看待美术教育,它以美术为媒介,在培养学生的本学科知识能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
美术教学过程对于提高儿童的各方面能力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儿童是天生画家”,儿童创作是自由的、自主的,其思维方式不同于成人,内容能反映出他们的喜、怒、哀、乐,纵观儿童美术作品,其表现形式的自由是我们成人所达不到的。
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往往碰到很多儿童进入小学后,随着年级的升高,他们的作业中越来越缺乏天真烂漫的童趣,缺少自己的想象。
我们每次上完课批改作业时,发现大多是临摹的,有的只是改变一下原画的构图、色彩。
有时上美术课学生也会尝试自己想象创作,当拿掉任何的参照图画,学生进行自由创作时,只有少数学生能较好完成作业,大部分学生画面十分简单,不能深入想象创作。
培养想象力是美术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的这种现象告诉我们,他们是缺乏一种美术的想象能力。
国内外目前还没有此类课题研究的专著,查阅电脑虽然有一些教师撰写的论文或心得体会,如《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佚名)、《想象画教学在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冯志萍)、《乘着想象的翅膀飞翔》(朱瑞晓)、《让孩子在绘画中放飞自己想象》(魏红)等等,这些论文或心得体会只提出一些各自做法或例子,但都不能给我校具体情况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有系统的以及可操作性的指导。
为此我们结合课题方案,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通过调查,掌握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现状,分析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提高,真正实现美术教育的价值。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撰写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一个人的想象力必须得到发展,因为想象力既是艺术创造的源泉,也是科学发明的源泉”。
2、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有了想象力,人们就可以发明创造出千姿百态的物品,有了想象力,人类就会有更好的明天。
如果没有想象力,人类还在刀耕火种,吮毛吸血,人和动物还有什么区别?著名的儿童美术教育家杨景芝认为:“想象只是超出人们真实生活,具有浪漫色彩的艺术创作,有时显得神秘、虚幻甚至荒诞,然而想象和幻想是人类创造活动的集中体现”。
3、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要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想象力是儿童美术综合能力的体现,许多心理学家、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美术想象创作及辅导作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总结了很多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理论基础。
上述这些就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并体现了其实践价值。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措施: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学生美术想象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分析、观察比较等方法找到影响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因素,找出教学上的弊端,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实验法等切实有效的方法,加强美术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美术想象训练,营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使学生从美术想象中找到乐趣。
(一)、加强美术教学改革,合理处理美术教材根据《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各学段的阶段目标,美术课程应重视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想象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想象能力是学生美术创作趋于多样化和成功的关键,我们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美术教学限于条件等各方面的制约,大多放在教室里完成,且上课模式比较单一,教材中要求的工具和材料学生无法备齐,因此对落实《标准》的一些目标和任务有一定的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本组结合了课题方案和新《标准》要求,针对我校实际对美术教学教材采取了以下几点措施:1、根据学生年龄、智力、素质和兴趣的差异,对高、低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
小学学习时间比较长,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年龄跨度比较大,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三年级以下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分化,注意力不持久,我们主要通过造型游戏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如课例《各种各样的汽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美术学习上是比较自由的,他们不知道主题,常常把不相关的内容画在一起,作画凭着自己的兴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常插入自由想象作画的课时,很多学生边作画边把自己的想法念出来。
我们还要求教师不断变换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设计中加入画画、玩玩、说说等环节,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座位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热情,如二年级有几课画玩具的内容,我们从玩玩具到画玩具,学生八人四桌并起来为一组,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先自己玩再介绍给别人玩,然后挑出几个介绍得不错的学生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听,学生带着玩时的愉悦心情去描绘现实和想象中的玩具,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年级以后,学生的理性思维发展了,客观认识能力增强了,我们在教学上加强实现智力价值,此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发展、学业负担的加重等因素,形成了两极现象,部分学生对美术特别喜欢,还有部分学生放弃了美术学习机会,把兴趣转移到别的科目上,形成了美术“差生”。
在教学中我们对素质好、兴趣浓的学生加强了美术想象技能的训练,组织课余辅导,加强美术知识的传授,鼓励参加美术比赛等;对兴趣淡的学生我们加强美术的实用性想象教学,如图案装饰教学、黑板报设计、教室的布置、制作贺卡等,教学过程则改变以往的讲授式教学为活动式教学,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
小学美术课题结题报告:“小组合作”能力培养的课堂课题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伴随着新课程的逐步实施与推进,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共识。
前一段的教育实践研究,我们也对合作探究课堂教育的教学与活动内容进行过探讨,但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如何在新的课程和教材改革中,充实完善合作探究课堂教育教学与活动内容体系,继续为合作探究课堂教育的研究和发展作出贡献,这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与实践。
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正在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正在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的小组合作探究,是我们美术课题组研究的一个重点。
二、理论依据及概念界定“合作探究”原属美学范畴,指事物和现象各方面的协调,配合和多样性的统一。
“合作探究”能产生美,产生最佳组合,产生最佳的效益。
作为教师我想到了构建“合作探究”的课堂。
师生之间营造的一种民主、平等、愉快、积极的教学氛围。
合作研究的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合作探究的课堂是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课堂,是教与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课堂。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
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平等沟通,就能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就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达到“教学相长,共同成长”的双赢目的。
合作研究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作为一个班集体,要在引导学生主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加强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做到取长补短,求得同学间的“合作研究”,达到共同进步与提高,实现大面积全面提高质量的目的。
三、课题实施的主要内容和预期目标研究内容:1、依学生能力、性别等因素将学生分配到一异质小组中,鼓励同学间彼此协调,互相支持,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效果,并达到团体目标。
在课堂生活中拓展良好的学习空间,创设学生乐于学习的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上的心理压力。
在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2、在教师素质发展的方面拓展良性空间。
创设教师发展的各种条件,形成善教、乐教的氛围。
在愉悦的氛围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2、研究目标:合作研究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合作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学习动机、人际交往能力等。
小组合作对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它能激发学生的创作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有利于学生之间学习、认知方面的交流、沟通。
(一)、创设融洽的情感气氛,营造和谐课堂氛围3、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得好:“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4、情感是教学的催化剂,爱是教育的原动力。
在课堂上,老师真诚的笑容,信任的眼神,鼓动的话语,都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笔者认为,鼓励性评价对增强学生自信心,提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和创设和谐课堂气氛尤为重要。
(二)、把握好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完善合作研究课堂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使教师的作用不是“一团知识的明了化和教案”,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想象和创造,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教师在这一教学中,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教授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1、体现师生的互动性和生生的互动性合作研究美术课堂强调师生之间是对话与沟通的关系,双方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充分运用交流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和体验。
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不断交流中进行,体现在师生和生生的关系上是一种互动的关系。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美术教学的目的就是通过活动激发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题人格,以积极的态度去参与自身的发展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去认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