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气候
世界地理各章思考题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2.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3.以北半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为例,揭示世界气候的主要分布规律。
第二章全球陆地自然带的基本格局及其理论研究思考题:1.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2.全球陆地有哪些主要自然带?各有什么主要特点?第三章全球海洋及不断发展的海洋人类活动思考题:1.阐述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其开发前景。
2.分析世界渔场形成的条件及地理分布特征。
第四章全球人地关系发展的历史轨迹思考题:1.对比分析工业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地相互作用的特征。
2.简述当代人地相互作用的全球化发展。
3.你认为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应承担什么责任。
第五章全球人类活动的基本地域格局思考题:1.世界种族矛盾的地域表现。
2.为什么说世界人口城市化是一个积极的发展过程?3.为什么全球工业在陆地中纬度地带特别集中?第六章亚洲思考题:1.亚洲的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并分析成因2.试分析日本经济在战后高速发展的成因第七章欧洲思考题:1.试分析欧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英国工业生产有哪些特征?第八章非洲思考题:1.试述非洲农业生产的特征2.非洲的自然资源有什么特点?3.试分析非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4.试论述非洲气候的基本特征第九章北美洲思考题:1.试分析北美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3.美国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章南美洲思考题:1.试分析南美洲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南美洲气候的基本特征3.巴西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一章大洋洲思考题:1.试分析澳大利亚大陆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2.试论述澳大利亚大陆气候的基本特征3.澳大利亚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4.试论述澳大利亚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第十二章南极洲思考题:1.南极洲气候有哪些基本特征?2.南极洲地形有什么特征?。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2020/7/21
世界地理
12
(2)板块运动的理论解释 传送带模式 板块俯冲拖拉 地球自转引起的板块运动 地球周期性的膨胀与收缩 陨石撞击学说
2020/7/21
世界地理
13
(二)大洋的发展和大陆的分合
1、大洋的发展:大洋的发展包括: 胚胎期 幼年期 成年期 衰退期 终了期 遗痕(地缝合线)
板块内部稳定而板块边界成为构造活动地带;
板块运动决定了全球岩石圈运动与演化的基本 格局。
2020/7/21
世界地理
11
2、板块运动
(1)全球板块运动景象是由板块的扩张、 俯冲、碰撞和错动所构成的。板块运动始 于大洋中脊的扩张,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 的碰撞,形成了环太平洋褶皱带和东西向 的阿尔比斯山系(包括了多个分支)。
2020/7/21
世界地理
22
3、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主要分布在非 洲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阿拉伯沙漠、澳 大利亚中西部沙漠等。这里受副热带高压 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盛行热带大陆气团, 终年炎热干燥。热带半干旱气候则分布在 其两侧,分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和地中海 式气候过渡。
2020/7/21
世界地理
1、深度大、高差大。 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
洋底三部分。 3、洋脊贯通四大洋。大洋中脊是洋底大
断裂带,是地震、火山活动带。
2020/7/21
世界地理
5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地表形态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内营力 使地表崎岖不平,而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夷平, 内外营力相互对立、相互转化,整个地壳在运 动与平衡的交替中演化。
在亚欧大陆西海岸,为亚热带夏干气候和 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在亚欧大陆东海岸则 为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内陆 地区则为亚热带和温带干旱、半干旱气候
世界地理1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17页PPT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
《世界地理》课程介绍一、世界地理课程的地位、作用和任务《世界地理》是高等院校地理专业核心课程,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世界地理是研究世界地域系统的科学,是研究世界自然地域系统、经济地域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它们相互间关系的科学。
具体来讲,它是研究世界各大洲、各大洋自然地理结构和世界各主要地区和国家产业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对该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最能够使学生深刻认识和领会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同时,该课程以区域为研究对象,而区域正是地理科学研究的核心和重点所在。
因而,本课程与“中国地理”课程一样,在地理科学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作用和任务既是教导学生对之前学习的各种部门地理学课程综合运用和总结;又是为学生胜任中学地理教学和各种相关工作奠定必不可少的知识基础。
二、世界地理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本课程的基本目的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使学生较系统的掌握世界及其各大洲、大洋、主要国家的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独立研究和分析掌握区域地理环境结构的特征及其形成和演化的规律等相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地理教学和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通过学习:1、使学生掌握世界地理的基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正确认识如何探讨各大洲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正确认识产业分布和地域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2、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如:区域的空间概念、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特征、区域综合特征、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各地区组织地域生产和布局生产力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等。
3、结合教学内容与地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各种的基本技能,如搜集、整理和运用地理文献的能力,运用和绘制、分析地图图表的能力,对有关地区进行考察的能力。
4、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感、使命感。
程波老师: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气候
联合古陆(泛大陆)形成
欧洲
华北 华南
北美
南美
非洲
印度 南极
澳洲
中国南、北两部分从此连结不分离
晚侏罗纪
欧洲 北美
中国
非洲
特提斯洋
中 大 西 洋
南美 印度 澳洲 南极
联合古陆解体
晚白垩纪
北美
北冰洋
欧洲
中国
非洲
南美 印度
特提斯洋
澳洲
南极
大西洋形成
古新世 E1
北美 欧洲
中国
非洲 南美 印度
澳洲 南极
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 欧洲1000 大洋洲900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称为海洋,它包括洋、海和海峡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全球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存 在以下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于北 半球 多数大陆南北成对 分布 多数大陆通过狭窄 的海峡或地峡(运 河)继续相连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 鲜明的特点
世界地理
主讲: 程 波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 Email:chengbo@
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 (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 分异现象的学科。 世界地理是一门区域自然地理与区域人文 地理相结合的课程。
第六章 亚 洲 亚洲自然条件复杂多样,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种族、民族、宗教 构成复杂,国家之间、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导致其人地关系问题复杂 而突出。 第七章 欧 洲 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世界第六大洲。欧洲的经纬度位置。以欧洲大 陆而言,大部分地区都位于36°~71°08′N,66°10′E~9°34′W 之间。 第八章 非 洲 辽阔的土地,丰富的自然资源为非洲生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但是 长期的殖民统治,使它成为经济水平最落后的大洲。 第九章 美 洲 绵长高峻的科迪勒拉山系偏居于太平洋岸一侧,不仅成为美洲自然地理 分异的突出地理界限,而且也成为人类活动东西间联系的巨大屏障 第十章 大 洋 洲 大洋洲的开发历史悠久。殖民者入侵后,它们的历史发展进程被中断了。 太平洋岛屿的原住居民分为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与波利尼西 亚人等。 第十一章 南 极 洲 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m,是地球上最高的洲。南极洲气候酷寒,为世界 最冷的陆地,又称“寒极”。南极大陆还有一个与气温和降水有关的称 号“白色沙漠”。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气候
南美洲 1 800
南极洲 1 400
欧洲 1 000
大洋洲 900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单位:104 Km2)
海洋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它包括洋、海和海峡。根据其 地理位置及被大陆分开的情况,全球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 印度洋和北冰洋。
1.太平洋和大西洋通常以通过南美洲最南 端合恩角所处的67ºW线为界; 2.太平洋和印度洋通常以通过澳大利亚的 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至南极大陆的 147ºE 线为界; 3.大西洋和印度洋则通常以通过非洲南端 厄加勒斯角的20ºE线为界; 4.北冰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为亚洲、欧 洲和北美洲所环抱,是一个寒冷的海洋。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深度大、高差大:以海平面为基准,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 3800 m。洋底地势起伏的高差要远远超过陆地,如洋底最深处 的马里亚纳海沟,深11034 m,而由洋底火山喷发形成的夏威夷 群岛上的冒纳罗亚山,海拔 4170 m,所以海洋的最大高差为 15 204 m。
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大陆地形中高周低,高大的山脉和较高的高原位于中南部, 较低的高原和平原镶嵌在四周; 欧洲大陆山脉分布在边缘地区,中部为广大连绵的平原; 非洲是个古老高原大陆,山脉分布在西北部和南部边缘地区; 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即 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大洋界限
以北极为中心 为亚、欧、北美环抱
厄加勒斯角的20ºE线
塔斯马尼亚岛东南角147ºE
合恩角67ºW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北半球陆地面积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且在中、高纬度,分布 几乎连绵不断;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且在中、高纬 度陆地显著收缩,特别是在 56º~65º S 之间,除仅有少数岛屿 外,几乎全部为海洋。这种现象表明地球陆地系统的形状有一 个显著的特点,即除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外,亚欧、非 洲、北美和南美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 据其地理位置及被大陆分开的情况,全球分为四 大洋;
❖ 全球的海洋是相连通的。
❖ 不均匀
(二)全球海陆分布的特点
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
❖ 地球内营力
▪ 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地震活动等的作用是造 山造海,使地表崎岖不平;
❖ 地球外营力
▪ 风化、流水、冰川、海浪等的作用则是削高填 低,使地表趋于夷平。
(一)板块的划分和板块运动 (Tectonic Plates and the Movement)
❖ 1.板块的划分
▪ 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
板块构造学说(Tectonic Plate)
❖ 该学说是法国科学家勒比逊于1968年提出的学说。 ❖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理论基
础上,又根据大量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海底地貌 等资 料,经过综合分析而提出的学说,因此有人把大陆漂移说 、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称为全球大地构造理论发展的 三部曲。 ❖ 板块构造学说是近代最盛行的全球构造理论。这个学说认 为:地球的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而是被地壳的生长边界 海岭和转换断层,以及地壳的消亡边界海沟和造山 带、地 缝合线等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构造单元,这些构造单 元叫做板块。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沙漠化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Landform of the Earth Surface)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Continent(洲)
世界地理 杨青山版(原创)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地表气候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思考题:为什么亚欧大陆被分成两个洲?
厄加勒斯角 合恩角 67 ° W 20° E 147° E
思考题: 什么叫地峡?地峡与运 河有什么关系?
目前,一般认为全球共有十二个板块,其中以大陆为主、涉及少量海洋的板块有 欧亚、阿拉伯、非洲、北美、南美和南极洲等板块;以海洋为主的板块有太平洋、 菲律宾海、纳兹卡、科科斯、印度-澳大利亚和加勒比等板块。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
世界地理主要是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相互作用的 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的学科。作为地理专业的 一门专业必修课,长期以来我国都将其分成自然与
经济两个部分,分开来讲授。近来发生了普通的变
化,出现自然与经济融合的趋势。
Hale Waihona Puke 世界地理当前世界地理学习的基本任务是:
• 掌握知识 • 培养分析能力 • 掌握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 掌握区域地理学的新领域
世界海陆演化模式
a.前寒武纪;b.寒武纪;c.泥盆纪;d.上石炭纪;e.上二叠纪;f.中生代 早期;g.上白垩纪;h.新生代。所绘缝合线表示陆地板块的合成
挪威冰川学家近一万年来挪威的雪线升降图
/zt/kpzt/443061.shtml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
《世界地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31301016课程名称:世界地理英文名称:World Geography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72学分:4适用对象:地理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师范类)学生先修课程:自然地理专业基础课人文地理专业基础课一、编写说明(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属于地理科学专业必修课程。
它是在地球概论、地图学、地质地貌学、气象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开设的,主要研究地球表层各个系统(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世界地理作为一门区域自然地理和区域人文地理相综合的课程,是高等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课程之一。
它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统领世界地理知识,阐释世界地理问题;以全球化及其表现问题为背景,注重地方(国家、地区)与全球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具体区域的特性或个性认知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运用综合的观点,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产业分布等方面,认识并理解其地理特征及其形成、发展的规律,以及各地理区相互关联的特征和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世界地理教学,应达到如下目的:1.以人地关系及其理论为主线,掌握世界地理知识和地理环境结构的基础理论,阐释世界地理问题;2.以全球化及其问题为背景,了解地方(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的特征及新的世界经济动态;3.以具体区域的特征或个性为出发点,进行区域内人地关系的系统阐述,使学生初步具有研究和分析区域相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及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讨论,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景观片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实践环节无(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是在学习了自然地理基础和人文地理基础等先行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以世界不同区域为对象,运用综合的观点研究地理要素的特征及其所形成的地理环境结构的特点、发展规律。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第一节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一)七大洲和四大洋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称为地表,即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有5.1×108km2,其中陆地面积1.49×108km2,约占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3.61×108km2,约占71%。
因此,海陆面积之比大约是7:3。
地球表面陆地按照面积大小的不同,大体分为大陆和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小且散布的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
全球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大陆和岛屿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陆(面积763×104km2)作为最小的大陆,把格陵兰岛(面积217.5×104km2)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亚洲与欧洲地体相连,习惯上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作为二者的分界线。
亚洲西南隔苏伊士地峡(后开凿了运河)、红海与非洲相望。
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以巴拿马地峡(运河)为界。
目前经常使用的拉西美洲一词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这里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用属于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人们从语言系统角度称这一具有基本相同社会经济政治特点的人文地理单元为拉丁美洲,国际上通常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全被大洋所包围。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
其狭义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屿;广义范围则指除上述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等。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称为海洋,它包括洋、海和海峡。
地球上的海洋互相连通,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第一章 第三节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2010.08
“数字地球”的全球视界2号(Worldview-2)卫星带来舟曲泥石流进一步细节图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UNFCCC)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简称《框架公约》,英文缩写 UNFCCC或FCCC 是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 间谈判委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于 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 发大会(The Earth Summit)上通过。 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 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COP16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 in Cancun
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 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于 2010年11月29日至12月10日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
COP17
德班世界气候大会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 in Durban
副冰期与副间冰期气候——时间尺度约为几万年,如欧洲第
四纪最后一次寒冷期武木冰期中又可分为几个次一级的冰期和间 冰期。
寒冷期(或小冰期)与温暖期(或小间冰期)气候——
时间尺度约为几百年到几千年,如冰后期出现的几次气候变化。
世纪内的气候——时间尺度不到100年,如有人提出60年的气
候周期。
时间尺度
COP15(the 15th 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to the United
世界地理复习题
《世界地理》思考题绪论(了解)1.世界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容1)研究对象:地球表层各个圈层系统相互作用的地理格局和区域分异现象。
2)研究容:A 全球地理格局:地质地貌格局、全球气候格局、全球自然带格局、全球人地关系格局、全球人类活动格局等等。
B 区域地理格局:七和四大洋的地理格局。
2.世界地理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1)《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学;2)高等师院校,《世界地理》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3、世界地理的学习任务1)掌握知识;2)培养分析能力;3)了解重大的全球性问题。
4.世界地理的教学与研究特点1)原联的世界地理巴朗斯基的全球区域描述体系: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分开的,都是按照部门顺序。
2)西方的世界地理关注社会文化、经济地理。
不注重自然地理。
3)我国的世界地理21世纪以前,基本上按照原联的世界地理课程体系。
4)为什么要综合A世界地理属于区域地理B世界地理关注全球人地关系C我国产业结构发生着剧烈变化5)结论世界地理越来越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综合性世界地理教学和研究是必然趋势。
在我国还有一段很艰辛探索路程。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复习思考题:1、全球海陆分布有哪些特点?大陆地形和洋底地形有哪些主要特征?地表形态如何演化?1)海陆分布的主要特点:A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B 多数的大陆南北对称分布;C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连续相连;D 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特点。
2)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a 地形高低起伏悬殊b 地形类型多种多样c 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B 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a 深度大,高差大:3800m—-11034mb洋底划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洋底。
c 洋脊贯穿四大洋:8万km2、世界上有那些气候带和气候型,简述它们的分布,主要特点,及成因?1)陆地低纬度气候A分布:赤道两侧的赤道带和热带地区;B成因: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热带幅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高压;C特征:全年高温,月均气温最低15℃以上;降水具有明显季节变化。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全球地表形态七大洲和四大洋七
一、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1.全球地表形态
(1)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2)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①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亚欧、非洲、北美和南美的形状都是北宽南窄。
②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亚洲和澳大利亚、欧洲和非洲、北美和南北。
③多数大陆通过海峡或地峡断续相连。
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巴拿马运河。
④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大西洋两岸大陆海岸线走向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南北半球极地的海陆分布相反。
(3)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①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最高点——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低点——死海海面(海拔-392m)。
②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山地、高原、盆地、丘陵、平原。
陆地上两条高山带:环太平洋褶皱带和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③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地形中高周低,欧洲周高中低,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均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单元,大陆中部是平原,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世界地理1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共117页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世界地理1全球地表形 态与全球气候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世界地理期末复习
第一章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1、板块边界可分为:离散型、汇聚型、平错型板块边界。
2、全球气候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的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的。
3、亚热带夏干气候:也称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的夏干气候范围最大,特征最明显,此外还包括美国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1)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成因:亚热带大陆西岸的行星风系正常分布,这里气候深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季节性交替控制。
夏季本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以下称气流为主,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盛行温带海洋气团,气旋活跃,降水较多。
3)植被和土壤:常绿硬叶林带,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着褐色土。
4、三维地带性:是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三维的合并,即任何一个地带都可以同时沿纬向(纬线方向)、经向和垂直方向递变分异,其空间分异是三维的。
5、厄尔尼诺:是指一种东太平洋赤道地区海水异常变化的极端情况,是全球气候和海洋环境异常的一种信号。
主要特征是:从南美洲的秘鲁和厄瓜多尔沿岸至赤道太平洋出现大范围的持续的海水温度升高,时间可达1-2年。
6、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正好相反),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7、第四纪:是新生代最新的一个纪,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
下限年代多采用距今258万年。
第四纪期间生物界已进化到现代面貌。
灵长目中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
8、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
两次冰期之间唯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
9、整差理论:是指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整体性:就是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
差异性:是指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分异性(或区域性)。
7、运用海底扩张说和板块构造说等有关地壳运动的观点,解释全球海陆分布和地表形态的演化。
咸阳师院世界地理课件01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h.新生代
(三)板块构造学说研究的新进展
(1)理论深入研究集中在: ①板块内部是不是刚性的。 ②板块的边界问题。
(2)未来构造活动研究应突出两个内容: ①关注大陆。 ②关注大陆当前的活动。
第二节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 分布规律
一、全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1.赤道多雨气候 2.热带干湿季气候 3.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4.热带季风气候 5.热带海洋性气候
世界地形
二、大陆和洋底地形
(一)大陆地形的主要特征
1.地形高低起伏悬殊 2.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1.深度大、高差大 2.洋底地形可分为大陆架、大陆坡和大 洋底三部分 3.洋脊贯通四大洋
三、地表形态的演化
在短促强烈的地球内力作用和长期缓 慢的外力作用不断更替下,地表形态的 演化具有周期性过程。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
态的作用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
害问题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或地峡 (运河)断续相连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
第一章 全球地表形态与全球气候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一)七大洲和四大洋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总称为地表,即地球表面。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有5.1×108km2,其中陆地面积1.49×108km2,约占总面积的29%;海洋面积3.61×108km2,约占71%。
因此,海陆面积之比大约是7:3。
地球表面陆地按照面积大小的不同,大体分为大陆和岛屿。
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小且散布的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
全球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
大陆和岛屿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界限,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陆(面积763×104km2)作为最小的大陆,把格陵兰岛(面积217.5×104km2)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亚洲与欧洲地体相连,习惯上西北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海峡(土耳其海峡)作为二者的分界线。
亚洲西南隔苏伊士地峡(后开凿了运河)、红海与非洲相望。
北美洲和南美洲一般以巴拿马地峡(运河)为界。
目前经常使用的拉西美洲一词是指美国以南所有美洲地区的通称,包括墨西哥、中美地峡、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因这里长期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现有国家中绝大多数通用属于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故人们从语言系统角度称这一具有基本相同社会经济政治特点的人文地理单元为拉丁美洲,国际上通常称“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
南极洲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四周全被大洋所包围。
大洋洲位于太平洋西南部和南部、赤道南北的广大海域中。
其狭义范围是指东部的波利尼西亚、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三大岛屿;广义范围则指除上述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等。
地球表面广阔连续的水域称为海洋,它包括洋、海和海峡。
地球上的海洋互相连通,构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表环境异常引发的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3
第一节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一、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一)七大洲和四大洋
全球有六块大陆,按面积大小 依次为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 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澳大 利亚大陆。
地球表面陆地 按照面积大小的不 同,分为大陆和岛 屿。
习惯上把澳大利亚大陆(面积 763×104 km² )作为最小的大陆, 格陵兰岛(面积217.5×104 km² ) 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1
教学重点
分析全球海陆分布大势,概括大陆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运用新 的全球构造理论,揭示全球海陆演化的机理。 阐述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的分布及其特征,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规 律及气候的时空变化对全球地表的作用。 了解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揭示其成因,分析其危害,探讨防治对 策,为防灾减灾服务。
15
洋脊贯通四大洋
四大洋中都有高峻的洋脊, 且 彼 此 相 接 贯 通 , 全 长 约 80 000km。 其中以大西洋洋脊最为典型、 壮观,它宽约 1 500 ~ 2 000km , 相对高度约 1 000 ~ 3 000m, 约占 大西洋面积的 1/3 ,它的位置居中, 与东西两岸的距离几乎相等, “中脊”之名即由此而来。
16
第二节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一、全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
根据世界各地区气候基本特征
及其成因的差异性,可将全球气候 分成若干气候带。 我国学者将气候分为三个纬度 带和高地气候,在各纬度带中又分 为若干气候型。(见下图:全球气 候类型分布图)
17
三个维度带气候:
陆地低纬度气候
陆地中纬度气候 陆地高纬度气候
气候特点:
本区水气充足,全年气温高,长夏无冬,年平均温超过20 ℃,最冷 月平均温一般在18 ℃以上;年平均降水量一般为1 500~2 000 mm,集 中在夏季,有干、湿季存在。
植被土壤:
自然植被为热带季雨林。
24
热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
分布于南、北纬10º~25º信风带的大陆东岸及热带海洋中的若干 岛屿。包括中美洲东岸和西印度群岛、南美巴西高原东侧沿岸的狭长 地带、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的东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沿岸地带以及太 平洋中的夏威夷群岛等。
气候特点:
终年盛行西风和温带海洋气团,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最冷月均 温在0 ℃以上,最热月均温在22 ℃以下,全年有降水,秋冬季雨量稍多,
阴雨日较多,云雾多,日照较少;年降水量700~1 000 mm,迎风山地可达
2 000 mm以上。
植被土壤:
植物生长茂盛,林木郁闭,遍布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发育有色棕
气候特点:
热带干旱气候区内终年降水量少(不足125 mm)且变率大,气温高,气温 年、日较差大,云量少,日照强烈,蒸发强,相对湿度小;热带半干旱气候 区内气候有短暂雨季,年降水量250~750 mm。
植被土壤:
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荒漠(或荒漠草原)荒漠土。
23
热带季风气候
分布:
出现于纬度10º到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分布于我国台湾南部、雷 州半岛和海南岛,亚洲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大部分地区、菲律宾群岛 和澳大利亚北部沿海地带。
气候特点: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时受信风控制,盛行热带 大陆气团,干燥、少雨;雨季时则受赤道低压带控制,赤道气流辐合带 移来时,湿润多雨。
植被土壤:
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稀树草原红棕色土。
22
热带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热带荒漠气候)
分布:
分布于南、北回归线两侧的内陆和西部,大体介于南北纬15 º~30 º之 间。典型的热带干旱气候区包括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卡拉哈里沙漠和纳米布 沙漠,西亚的阿拉伯大沙漠,南亚的塔尔沙漠,澳大利亚西部和中部沙漠以 及南美西海岸的阿塔卡玛沙漠;热带半干旱气候分布于干旱气候区外缘,分 别向热带干湿季气候区和亚热带夏干气候区过渡。
植被土壤: 植被类型属于荒漠草原,通常生长有旱生灌木及禾本科植 物,土壤属于半荒漠的淡棕色土。
31
2.陆地温带气候
陆地温带主要分布在35º~60º N的地区,南半球由于只有较小的 陆地延伸到40º N以南地区,所以温带面积不大。由于受大洋分割作用
的影响,温带地区存在着明显的东西分异现象。一般在大陆东岸
植被土壤:
气候条件适宜常绿阔叶林生长,自然景观表现为亚热带季风林, 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29
亚热带夏干气候 (地中海式气候)
分布:
又称地中海式气候,分布于南北纬30º~40º的大陆西岸,如地中海 沿岸,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沿岸及西南部太平洋沿岸,智利中部,非洲南 端和澳大利亚南端等地。
气候特点:
气候特点:
气温、降水状况和温带季风气候类似,但风向、风力的季节变化不 如温带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寒冷干燥,降水较少;夏季有对流雨,但夏 雨集中程度不如温带季风气候那样显著。
植被土壤:
植被在偏南地区以夏绿阔叶林为主,北部为针阔混交林带。
33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
分布在南北纬40º~60º的大陆西部。包括欧洲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西 部和南部,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北美加拿大科迪勒拉山地以西的太平洋沿 岸、南美智利南部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和新 西兰等地。
海洋
6
(二)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 1.陆地主要集中于北半球
北半球陆地面积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中高纬度,连绵不绝; 南半球陆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5,中高纬度显著收缩。
7
2.多数大陆南北成对分布
8
3.多数大陆通过狭窄的海峡 或地峡(运河)断续相连
9
4.某些海陆分布具有鲜明的特点
欧洲、非洲与南、北美洲拼合示意图
为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或温带季风气候,大陆西岸 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二者之间的内陆为温带大陆性 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32
温带大陆性湿润气候
分布:
包括在 35º~ 55º N 之间的北美大陆东部和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 区的东侧,即亚欧大陆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东侧和北美大陆 100º W 以东 大约在40º~60º N的地区等。
2
内容结构:
内力作用下的全球地表形态
全球的气候带和气候型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
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大陆和洋底地形 地表形态的演化
全球气候带和气候型及其分布规律
气候的时空变化 对地表海陆系统 的影响
全球气候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地表形态的作用
全球性自然灾害问题 火山喷发与地震带的活动 风灾与水旱灾害 厄尔尼诺与拉尼娜现象 沙漠化
12
3.地形结构因洲而异
亚洲、欧洲、非洲大陆、南北美和澳大利亚大陆,则形成南北纵列的三 大地形单元,即大陆中部是平原,其东西两侧为山地或高原。
13
(二)洋底地形的主要特征
1.深度大、高差大
世界大洋的平均深度为 3 800 m; 洋底最深处的马里亚纳海沟, 深11 034 m; 冒纳罗亚山,海拔4 170 m; 海洋的最大高差为 15 204 m 。
气候特点:
全年气温高,最冷月平均温在 25 ℃以下,年较差比赤道多雨气 候稍大;全年降水多,夏秋季节相对集中,但无明显干季。
植被土壤:
植被土壤类型为热带雨林砖红壤。
25
(二)陆地中纬度气候
中纬度地带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交的 地带,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西 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旋 等,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较 大。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在4~10 ℃左右,年雨 量约为 300 ~1 000 mm ;贴近大洋沿岸有冷流经过的地区,最热月均温 不足22 ℃,为凉夏型地中海气候,夏季凉爽以常绿灌丛林为主,发育褐色土。
30
亚 热 带 大 陆 性 干 旱 与 半 干 旱 气 候
气候特点:
主要特点是冬夏温差比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小,一年中降水分配 也比季风区均匀;冬季温带气旋活动频繁,冬雨可占年降水总量的 40%。
植被土壤:
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季风气候条件下的主要植被, 与之相应的土壤类型为红壤和黄壤。
28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分布:
分布于亚热带的亚洲东部,纬度 25º~ 35º间,包括我国东部秦 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北的地带,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 端。
18
P21
19
(一)陆地低纬度气候
低纬度气候主要受赤道气团和热带气团 的控制,全年高温,月平均气温最低在 15 ℃以上。影响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热带辐 合带、信风、赤道西风、热带气旋和副热带 高压等。
20
赤道多雨气候
分布:
又称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纬各5 º~10 º的范围内,包 括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非洲的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以及亚洲马来群岛 的绝大部分地域。
分布:
分布于南北纬25º~35º间的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和西岸。包 括西亚的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美国西部的内陆高原、 南美的格兰查科、墨西哥北部、阿根廷的潘帕和巴塔哥尼亚、 澳大利亚南部。 气候特点:
亚热带干旱气候是热带干旱气候向高纬度的延续,夏季高 温、冬季温和;亚热带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 的过渡类型,它分布在亚热带干旱区外缘,夏季气温稍低,冬 季降水量稍多。
关键词
地表形态 气候带 气候型 时空变化 自然灾害问题 (landform of the earth surface) (climatic zone) (climatic type) (change of time and spatial) (natural hazard question)
气候特点:
夏热冬温,四季分明,季风发达;最热月均温一般高于 22 ℃, 最冷月气温在0~15 ℃之间;年降水量在750~1 000 mm以上,夏半 年降水量通常占全年的 70%。冬季亚洲大陆为高气压所控制,盛吹由 陆地向海洋的西北风即冬季风,降水较少;夏季亚洲大陆为低气压 所控制,盛吹由海洋向陆地的东南风即夏季风,降水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