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湿度对体感舒适的影响

合集下载

tei温度体感指数

tei温度体感指数

tei温度体感指数摘要:一、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定义与作用二、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计算方法三、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应用领域四、tei 温度体感指数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五、应对tei 温度体感指数升高的措施正文:tei 温度体感指数(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简称THI)是一种综合反映气温、湿度对人群舒适度影响的指数。

它将温度和湿度这两个影响人体舒适度的因素结合起来,为人们提供更加合理的穿衣建议,以及对户外活动的影响。

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提出,有助于人们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

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计算方法如下:1.计算气温与湿度的百分位数,即某一温度和湿度条件下,有多少比例的人感到舒适。

2.计算气温与湿度之间的不适阈值,即在什么条件下,人们开始感到不适。

3.根据百分位数和不适阈值,计算出tei 温度体感指数。

tei 温度体感指数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1.气象预报:通过预测tei 温度体感指数,为公众提供更加贴心的穿衣建议和户外活动指南。

2.环境卫生:tei 温度体感指数可用于评估城市热岛效应、城市规划等,为改善城市环境提供依据。

3.体育赛事:在大型体育赛事中,tei 温度体感指数可用于制定合理的赛程安排,确保运动员和观众的健康。

4.农业生产:tei 温度体感指数可指导农业生产,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tei 温度体感指数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1.高温热浪:tei 温度体感指数升高,可能导致高温热浪频发,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2.湿度加大:tei 温度体感指数与湿度密切相关,湿度加大可能导致闷热感加剧,影响人们的舒适度。

为应对tei 温度体感指数升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全球变暖趋势。

2.加强城市绿化,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缓解热岛效应。

3.合理规划户外活动时间,避免在tei 温度体感指数较高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管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管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

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

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

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

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在25℃以上,人就会感到疲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

反之,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

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

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

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

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人体舒适度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人体舒适度指数 - 简介研究表明,影响人体舒适程度的气象因素,首先是气温,其次是湿度,再其次就是风向风速等。

能反映气温、湿度、风速等综合作用的生物气象指标,人体感受各不相同。

人体舒适度指数就是建立在气象要素预报的基础上,较好地反映多数人群的身体感受综合气象指标或参数。

人体舒适度指数预报,一般分为10个等级对外发布。

10级,稍冷。

9级,偏冷,舒适。

8级,凉爽,舒适。

7级,舒适。

6级,较舒适。

5级,较热。

4级,早晚舒适,中午闷热。

3级,中午炎热,夜间闷热。

2级,闷热,谨防中暑。

1级,非常闷热,严防中暑。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划分标准人体舒适度指数图示图册0级:指数61—70,(体感温度18—23)舒适,最可接受。

1级:指数71—75,(体感温度23—29)温暖,较舒适。

2级:指数76—80,(体感温度29—35)暖热,不舒适。

3级:指数81—85,(体感温度35—41)热,很不舒适。

4级:指数>85,体感温度 >41)很热,极不舒适。

-1级:指数51—60 (体感温度 13—18)凉爽,较舒适。

-2级:指数41—50,(体感温度 8—13)凉,不舒适。

-3级:指数20—40,(体感温度 4—8)冷,很不舒适。

-4级:指数<20,(体感温度 <4)很冷,极不舒适。

人体舒适度指数 - 影响要素人类机体对外界气象环境的主观感觉有别于大气探测仪器获取的各种气象要素结果。

人体舒适度指数是为了从气象角度来评价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人的舒适感,根据人类机体与大气环境之间的热交换而制定的生物气象指标。

人体的热平衡机能、体温调节、内分泌系统、消化器官等人体的生理功能受到多种气象要素的综合影响。

例如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光照、风等。

实验表明:气温适中时,湿度对人体的影响并不显著。

由于湿度主要影响人体的热代谢和水盐代谢。

当气温较高或较低时,其波动对人体的热平衡和温热感就变的非常重要。

例如,气温在15.5°C时,即使相对湿度波动达50%,对人体的影响也仅为气温变化1°C的作用。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

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

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

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

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

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

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在25℃以上,人就会感到疲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

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

反之,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

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

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

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

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

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

空气的湿度名词解释

空气的湿度名词解释

空气的湿度名词解释空气的湿度是指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或相对湿度的度量。

它是衡量空气中水分含量的重要指标,对人类生活、气象和自然环境都有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释空气湿度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以及其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一、空气湿度的基本概念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

水蒸气是水在空气中的气态形式,由水分子通过蒸发进入空气中。

湿度通常用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来衡量。

绝对湿度是指在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蒸气的质量。

一般以单位立方米或公斤表示。

它能准确反映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常用于科学研究或工业实践中。

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含水气的实际水汽压力与当前饱和水汽压力之间的比值。

相对湿度用百分比表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湿度指标。

当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蒸气已达到饱和状态。

二、空气湿度的测量方法测量空气湿度的常用仪器是湿度计。

湿度计有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湿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通过检测湿度和温度的变化来计算空气的相对湿度。

湿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水分子在不同湿度下的导电性质、干湿热阻的不同,或者是基于水分子吸收和散射光线的特性等。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湿度计有电子湿度计、毛发湿度计、化学湿度计等。

三、空气湿度对生活的影响空气湿度对人类的健康和舒适感有重要影响。

当相对湿度较高时,人体的蒸发散热减少,导致体感温度升高,使人感到闷热。

同时,高湿度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可能会引发皮肤病、哮喘等健康问题。

反之,当相对湿度较低时,空气中的水分含量较少,容易造成皮肤干燥、呼吸道不适等问题。

低湿度还会使空气中的静电增加,对电子设备等敏感物品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空气湿度对农业和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

合适的湿度有助于植物的水分吸收和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不同的作物对湿度有不同的需求,对于农民和园艺爱好者来说,了解并调节空气湿度对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四、空气湿度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湿度对气候和天气现象有重要影响。

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变化

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变化

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变化在秋季的二十四节气中,寒露是代表进入寒冷季节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这个时节,我们经常会感受到空气湿度的明显变化。

本文将探讨寒露时节空气湿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一、寒露时节空气湿度的特点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变化主要受到气温和天气状况的影响。

一般来说,寒露之后,随着秋季气温的逐渐下降,空气湿度也相应减小。

这是因为冷空气开始活跃,相对湿度较低的空气由北方向南方流动,导致湿度下降。

在晴朗的天气下,更加容易感受到空气湿度的减少。

二、寒露时节空气湿度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1. 健康影响寒露时节的空气湿度减少,使得室内空气相对干燥,容易引起人体皮肤干燥、口干舌燥等不适感觉。

尤其是在采暖季节开始之前,许多家庭并未开启暖气设备,导致室内湿度降低,需要适当地增加室内湿度来保持人体的舒适感。

2. 经济影响空气湿度的变化也会对某些行业产生一定的经济影响。

例如纺织品、木材、食品等行业,空气湿度的减少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适宜的湿度条件。

此外,干燥的空气也可能导致农作物的枯萎和土壤的干旱,从而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3. 生活适应随着空气湿度的减少,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口渴,因此需要增加饮水量。

在居住环境中,可以通过使用加湿器、植物蒸发等方式增加室内湿度,改善舒适度。

此外,注意保持皮肤的水分,使用适当的保湿霜等也是调节体感的有效措施。

三、调节寒露时节空气湿度的方法1. 加湿措施在家居环境中,可以使用加湿器来提高室内的湿度。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加湿器型号,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以避免过度湿度造成的不适。

此外,适时摆放盆栽植物,利用植物的蒸发作用增加室内湿度,起到调节作用。

2. 饮水调节饮水是调节人体湿度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寒露时节,由于空气湿度减少,人体易出现口渴的感觉。

因此,适当增加饮水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对于保持身体的湿润有益。

3. 保湿护肤寒露时节,由于空气湿度的减少,皮肤容易出现干燥情况。

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包括

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包括

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包括一、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概念和意义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是指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检测和评估,以确保员工在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中工作。

这是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措施。

二、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对象和方法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对象包括空气质量、噪声、光照、温湿度、有害物质等。

检测方法一般包括现场采样、实验室分析、数据处理和评估。

1. 空气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是工作环境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对员工的健康影响巨大。

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等)、灰尘、细菌、病毒等都需要进行检测和控制。

2. 噪声检测噪声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问题,长期暴露在高噪声环境下会引发听力损伤、睡眠障碍、精神紧张等问题。

因此,对工作场所的噪声进行检测和评估是必要的。

3. 光照检测光照不足或过强都会对员工的视力和工作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对工作场所的光照进行检测和调整是非常重要的。

4. 温湿度检测合适的温湿度是保持员工舒适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过高或过低的温湿度会导致员工体感不适,影响工作效率和身体健康。

5. 有害物质检测工作场所中常见的有害物质包括化学物质、尘埃、放射性物质等。

对这些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和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是非常重要的。

三、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重要性和益处1. 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减少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2. 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效率,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 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要求,避免因环境问题而面临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

4. 增强企业形象和竞争力,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四、职业建康安全环境检测的实施步骤和注意事项1. 制定检测计划和方法,明确检测的目标和范围。

2. 进行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取准确的数据。

3. 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评估,判断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4.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

5. 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措施的有效性。

十月生活中的节日气候变化观察与记录

十月生活中的节日气候变化观察与记录

十月生活中的节日气候变化观察与记录引言十月是一个引人注目的月份,不仅因为它标志着秋天的深入,也因为它充满了各种节日。

在这个月份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气候的变化,体验不同的节日气氛。

为了更好地记录这些变化,我们可以运用观察与记录的方法,以便了解我们所处的不同气象环境。

观察气候变化的重要性观察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气候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它会影响到我们的衣食住行。

通过观察气候变化,我们可以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应对不同的天气条件。

其次,气候变化与节日气氛息息相关。

例如,十月是传统的中秋节和国庆节。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十月份的气候变化,了解到这两个节日的气氛如何与气候相互关联,进而更好地享受节日的喜悦。

综上所述,观察气候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让我们做出相应的调整,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节日氛围中。

节日气候变化的观察与记录方法1. 借助天气预报为了更好地观察节日气候变化,我们可以事先利用天气预报来了解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

天气预报可以提供温度、天气状况、降水情况等信息,帮助我们制定合理的生活计划。

2. 观察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人们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也是观察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使用温度计和湿度计来测量和记录每天的温度和湿度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日期的温湿度数据,我们可以对节日气候变化进行有效观察和记录。

3. 注意天空和云朵的情况天空和云朵的情况也可以反映气候的变化。

我们可以观察天空的颜色、云朵的形状和密度等因素,以此来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

例如,晴朗的天空可能预示着良好的天气,而多云天空则可能意味着天气的变化。

4. 注意风向和风力的变化风向和风力是另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的重要指标。

我们可以观察树叶和树枝的摇摆方向和幅度,以及能否感受到风的力度。

通过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的变化,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气候的变化趋势。

5. 记录降水情况降水情况是观察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温作业管控措施内容包括

高温作业管控措施内容包括

高温作业管控措施内容包括高温作业管控措施随着夏季高温天气的到来,许多行业的工作环境也变得更为恶劣,其中高温作业环境尤为严峻。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产效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提高工作效率,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管控措施来应对高温作业。

一、高温作业环境评估企业应该首先对高温作业环境进行评估,了解高温作业产生的原因和潜在的危害。

评估的内容包括温度、湿度、通风情况等。

通过科学评估,企业可以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降低高温作业环境的风险。

二、高温作业风险把控根据高温作业环境评估的结果,企业可以针对高温作业的特点和风险制定相应的把控措施。

把控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控制:在高温作业环境中,温度的控制是最关键的一步。

企业可以通过使用空调、增设冷气设备等方式来降低温度,保持舒适的工作环境。

2. 湿度控制:高温环境通常伴随着高湿度,这会加重员工的体感温度。

通过增设除湿设备、改善通风状况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湿度,提高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3. 通风控制:高温作业环境下的通风状况对员工的健康和工作效率非常重要。

企业需要确保通风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维护和清洁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4. 安全设施:企业应该提供必要的安全设施,如应急出口、紧急停电按钮、灭火器等,确保员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的安全。

三、员工防暑措施高温作业环境下,员工需要采取一些防暑措施来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1. 增加补水:高温环境下,人体水分流失较快,员工需要增加饮水量。

企业应该提供充足的饮用水,并设置饮水口,鼓励员工多喝水,补充水分。

2.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员工的体力和精力都会受到一定限制。

企业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工作时间,避免高温时段的强度工作,减轻员工的负担。

3. 提供防护用具:企业应该向员工提供一些防护用具,如防晒衣、帽子、手套等,减少身体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面积。

4. 做好常规体检:员工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容易出现中暑等问题,企业应该定期组织员工体检,及时发现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救治和康复。

体感温度国家检测标准

体感温度国家检测标准

体感温度国家检测标准体感温度是指人体在特定环境中感受到的温度,与实际的温度存在差异。

为了保障人们的舒适度和健康,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体感温度检测标准,以衡量不同环境下的人体感受温度。

本文将介绍体感温度的概念和国家的检测标准。

一、概念解析体感温度指的是人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所感受到的温度,它与实际温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体感温度的感受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温、湿度、风速、辐射等。

因此,在不同的环境中,即使实际温度相同,人体的感受温度也会有所不同。

二、国家检测标准为了准确衡量不同环境下的体感温度,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检测标准。

下面将分别介绍不同环境下的体感温度检测标准。

1. 室内体感温度标准在居住和办公场所,人们的体感温度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根据国家标准,居住和办公室内的体感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一般为20-28摄氏度。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人们可以舒适地工作和生活。

2. 室外体感温度标准室外的体感温度与室内有着明显的差异,因为室外有更多的因素会影响人体的感受温度。

根据国家标准,在夏季高温时,室外体感温度应控制在35摄氏度以下,以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而在冬季低温时,室外体感温度应控制在0摄氏度以上,以防止人们受到寒冷天气的侵害。

3. 特殊环境下的体感温度标准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工矿企业、体育场馆等场所,体感温度标准会有所不同。

这是因为特殊环境下的工作或活动强度较大,对人体的要求也更高。

这种情况下,国家会根据不同的行业和工种,制定相应的体感温度标准,以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三、监测与评估为了确保体感温度标准的有效实施,国家将建立相关的监测与评估体系。

监测方面,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和湿度传感器等设备,对实际环境参数进行监测,并记录体感温度的变化。

评估方面,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研究,判断当前环境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标准的意义体感温度国家检测标准的实施,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温度和湿度对体感舒适的影响

温度和湿度对体感舒适的影响

一温度、湿度对体感舒适度的影响在诸多气象要素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和湿度.大气中的温湿度人为是无法控制的,而室内的温湿度却是可以调节的。

那么如何调节适当的温湿度,既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又能使您的工作处于最佳状态、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呢?先来谈谈温度,当室内的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温不良引起体温升高,血管扩张、脉搏加速,甚至出现头晕等症状;温度过低时,又会使人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和呼吸减慢,皮肤过紧,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抵抗力下降.人体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机体可以借助体温调节保持平衡,但这种调节是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医疗气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把人体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再说湿度,夏天室内湿度大时,抑制人体蒸发散热,使人体感到不舒适;冬天湿度过大时,会加速热传导而使人觉得寒冷。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而感到口干舌燥,并易感冒。

研究结果表明,人体适宜的相对湿度上限值不超过80%,下限值不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其一项指标的影响,而是两者的综合作用。

因此,从医疗气象上把人的体感分为7个等级来评价室内温湿度是否适宜。

分别是:舒适、稍暖、暖、热、稍凉、凉、冷。

通过大量实验得出最适宜人的温湿度是:夏天温度23℃—28,湿度30%-60%;冬天温度18℃-25℃,湿度30%—80%。

在此范围内人们感觉舒适的占95%以上。

一般情况下,室内温度控制在22℃—26℃,湿度为40%—50%,人体感觉最舒适,而室内温度在18℃—20℃,湿度为40%-60%时,人的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最高.北京冬季人体预测中性温度为21.3℃.在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当室内作业温度,低于中性温度时,人们对于偏冷的室内环境表现出耐受性.而当室内作业温度高于中性温度时,人对于冷环境的适应性被影响,表现出对热的不适应性。

因此,冬季将室内温度维持过高,不仅浪费能源,同时也会引发人们的不舒适感。

空气温度湿度标准

空气温度湿度标准

空气温度湿度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空气温度湿度标准是指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以及人体舒适度为基础制定的温度和湿度范围,以便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空气温度和湿度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过高或者过低的温湿度会导致人们感到不适和疲劳,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健康。

制定空气温度湿度标准是十分必要的。

一般来说,空气温度适宜范围为20°C-25°C之间,湿度适宜范围为40%-60%之间。

在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容易出汗,如果空调温度太低,会导致人们感到冷而不适,如果湿度太高,会增加人们的体感温度,使人感到闷热不适。

而在冬季,由于气温低湿度小,如果室内温度过低,会使人感到寒冷,如果湿度太低,会导致人们感到干燥不适。

对于不同的场所和用途,空气温度湿度标准也有所不同。

办公室的空气温度通常设置在22°C-24°C,湿度保持在40%-60%,以确保员工在工作时既不感到过于炎热,也不感到过于干燥。

而在医院手术室,空气温度要保持在24°C-26°C之间,湿度保持在50%-60%,以确保手术室内的环境干净、无菌和舒适。

除了一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外,空气温度湿度标准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和行业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温室种植业中,空气温度湿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过高或者过低的温湿度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影响。

又如,在食品加工业中,空气温度湿度的控制是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关键,过高或者过低的温度湿度会影响食品的保存和品质。

在社会生活中,动物园、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场所也需要根据不同的展示物品需求制定空气温度湿度标准,以确保展品的保存和观赏效果。

一些科研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也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制定空气温度湿度标准,以确保实验和生产的正常进行。

空气温度湿度标准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还可以保障生产、研究和展示活动的顺利进行。

人体导热系数

人体导热系数

人体导热系数人体导热系数是指人体组织导热的能力,用来描述热量在人体中的传递速度。

导热系数是一个物质特性参数,表示单位时间内物质单位面积的热量在单位温度梯度下的传递能力。

人体导热系数的大小与个体内部组织的密度、组织类型、水分含量以及血液循环情况等因素有关。

人体导热系数的大小决定了人体对外界环境温度变化的敏感程度,从而影响了人体的体感温度以及身体的保温机制。

了解人体导热系数对于合理布置环境温度、选择适宜的衣物材质以及设计散热设备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是一些人体导热系数的相关参考内容:1. 人体组织的导热系数:- 皮肤:0.37 W/(m·K)- 脂肪组织:0.23 W/(m·K)- 肌肉组织:0.45 W/(m·K)- 骨骼组织:0.33 W/(m·K)- 血液:0.45 W/(m·K)这些数值表明,不同组织具有不同的导热系数,其中脂肪组织的导热系数较低,骨骼组织的导热系数也较低,而肌肉组织和血液的导热系数较高。

这些差异导致人体各部位在温度变化下的热传递速度不同。

2. 人体导热系数与环境温度的关系:- 在相对较低的环境温度下,人体导热系数较低,热量不容易散失,人体会感到寒冷。

- 在相对较高的环境温度下,人体导热系数较高,热量容易散失,人体会感到热。

这表明环境温度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导热系数的大小,从而影响人体的体感温度和舒适度。

3. 影响人体导热系数的因素:- 湿度:湿度会影响人体蒸发散热的速率,进而影响导热系数的大小。

- 温度差:温度差越大,人体散热的速率越快,导热系数越大。

- 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的情况影响热量在人体内部的传递速度,从而影响导热系数的大小。

这些因素的变化会导致人体导热系数的变化,进而影响人体的热感受。

4. 实际应用:- 在室温调节方面,了解人体导热系数可以帮助合理调整室内空调的温度,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 在冬季选择衣物材质方面,了解人体导热系数可以帮助选择合适的保暖材质,提高穿着的舒适度。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第二章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热感觉和热舒适投票
图中可见热感觉投票高于热舒适投票值,二者并不完全一致。
第二章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1、预测平均热感觉指标PMV
PMV是80年代初得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承认的一种比较全面的 热舒适指标,丹麦房格尔(P.O.Fanger)综合了近千人在不同热
环境下的热感觉实验结果,并以人体热平衡方程为基础,认为人
第二章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基础代谢率
基础代谢率(BMR, Basal Metabolic Rate) 未进早餐前,保持清醒 静卧半个小时,室温条件维持 在18~25℃之间测定的代谢率 :46W/m2 BMR变化的范围:10~15% 超过20%为病态。
第二章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肌肉活动与代谢率
特点:尽管人描述环境的冷热,实际上只能感觉到
自己皮肤下神经末梢的温度。所以,“冷” “热”与感 受者的身体状态有关,不是完全客观的。 “中性”的定义:不冷不热,人用于体温调节消耗的 能量最小。
度量:感觉不能用任何直接的方法测量。
第二章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热感觉的影响因素
冷热刺激的存在 刺激的延续时间
辐射散热/总散热 呼吸及无感觉蒸发散 热/总散热
45~50%
25~30%
将前述各散热量计算式代入方程式,可以得到公式如下,即人体蓄热量S 取决于6个因素的定量描述:
第二章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不同的人对舒适的差异
Fanger的调查实验结论
瞬感现象 衣着状况
人种:非洲人比北欧人喜欢热环境麽?
第二章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气候】夏季气候特点及注意事项

【气候】夏季气候特点及注意事项

【气候】夏季气候特点及注意事项引言夏季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季节,天气炎热,让人体感明显增加。

夏季的气候特点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此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夏季的气候特点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夏季环境,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舒适。

1. 夏季气温高夏季的气温往往比其他季节要高,这是夏季的一大特点。

当太阳光照射到地表时,地表吸收太阳能量,发生较大的能量转换,使得气温相应上升。

因此,夏季的气温通常在30℃以上,有时甚至可以超过40℃。

这种高温对人体有着直接的影响。

1.1. 高温易引发中暑高温容易引发人体中暑,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威胁。

中暑是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失去过量的水分和电解质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当人体失去过多的水分时,会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

因此,在夏季高温天气中,我们需要注意防止中暑的发生。

1.2. 高温影响睡眠质量夏季的高温对睡眠质量也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夜晚温度较高,人们很难入睡或保持良好的睡眠状态。

在高温的环境下,人体往往会出现过分出汗、失水等情况,从而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影响白天的工作和学习效率。

2. 高湿度引发不适感夏季不仅气温高,而且湿度也较大。

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含量,是一个描述空气湿润程度的指标。

夏季由于太阳的照射和大气中的水分蒸发,导致空气湿度增加,使人们感到闷热不透气。

2.1. 高湿度影响体感温度由于夏季空气湿度大,人们容易感到闷热。

这是因为人体发汗时,汗液蒸发需要耗费体热,而湿度高时蒸发速度会变慢,导致体感温度变高。

这种闷热的感觉会让人们感到不适,甚至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

2.2. 高湿度易导致真菌滋生夏季高湿度的环境也容易导致真菌滋生。

湿度大使得空气中的湿气无法及时排除,为真菌繁殖提供了条件。

真菌滋生不仅是一种卫生问题,还可能引发皮肤病等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在夏季需要特别注意保持室内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真菌滋生的可能性。

体感温度的英文

体感温度的英文

体感温度的英文
体感温度,英文名为"Feels Like T emperature",是指人在特定湿度、风速和气温条件下,主观感受到的温度。

它不同于实际气温,而是综合了气温、湿度和风速等多种因素对人体产生的冷却或加热效应。

因此,相同实际气温下,不同的体感温度可能会让人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体感温度与实际温度的区别在于,它不仅受气温的影响,还受到湿度、风速和日照强度等因素的影响。

在相同气温下,湿度越高、风速越大,体感温度往往会越高;反之,湿度越低、风速越小,体感温度则会降低。

此外,日照强度也会对体感温度产生影响,强烈的日照会使体感温度升高,而阴天则会有所降低。

在日常生活中,体感温度对我们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例如,在夏季高温时期,相同的实际气温下,体感温度高的日子会让人感到更加炎热,这时我们需要注意防晒、补水,避免长时间在户外活动。

而在冬季,体感温度低的天气里,我们需要增加衣物保暖,以防感冒。

要提高体感温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穿着合适的衣物。

根据气候条件和活动场合,选择适合的服装,如透气性好的衣物在炎热的天气里能有效降低体感温度。

2.保持室内温度适宜。

冬天使用暖气、夏天使用空调,使室内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有利于提高体感温度。

3.避免高温和阳光直射。

在户外活动时,尽量避开阳光强烈的时间段和高温区域,降低体感温度。

4.增加湿度。

在干燥的环境中,使用加湿器等设备增加湿度,有助于降低体感温度。

总之,体感温度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

人体舒适度湿度标准

人体舒适度湿度标准

人体舒适度湿度标准
人体舒适度湿度标准在45%~65%,在这个湿度条件下,大部分人感觉最舒适,并且各种病菌不易传播,有助于健康。

然而,不同季节人体适宜的湿度也有所不同,冬季为30%~80%,夏季为30%~60%。

在湿度过高时,空气中的水含量高,空气潮湿,人容易感到湿气重、疲惫,增加患有风湿的风险,同时呼吸系统和黏膜也会感到不适。

当湿度过低时,空气中的含水量降低,皮肤容易干燥、干痒,当温度高于25度时,人就会感觉到热了,并且室内外湿度差较大,湿气容易扩散。

因此,维持一个适宜的湿度环境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度左右

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但是据有关医学保健方面的测试资料表明,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那就有问题了,为什么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是25度左右,而不是33度左右根据生理学家研究,室内温度过高时,会影响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热不良而引起体温升高、血管舒张、脉搏加快、心率加速;在冬季,如果室内温度经常在25℃以上,人就会感到疲乏、头晕脑涨、思维迟钝、记忆力差;同时,由于室内外温差悬殊,人体难以适应,容易患伤风感冒;反之,如果室内温度过低,则会使人体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呼吸减慢,皮下血管收缩,皮肤过度紧张,呼吸道粘膜的抵抗力减弱,容易诱发呼吸道疾病;因此,科学家们把人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在注意室内温度调节的同时,还应注意室内的湿度;夏天,室内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冬天,室内湿度大时,则会加速热传导,使人觉得阴冷、抑郁;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气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湿度为30%至60%;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如果考虑到温、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工作效率高;当人的正常体温为37℃时,人体皮肤表面的温度约为33℃左右,当室内温度高于33℃时就会有热的感觉,而低于13℃时则会有凉的感觉;然而,当环境条件为温度25℃,相对湿度50%,气流速度米/秒时,人体处于最正常最理想的热平衡状态,也就是说,感觉最为舒适,反应最为良好;所以,除了温度,湿度与空气流通情况也会影响人体对温度的感觉,湿度及空气流通会影响人体散热,如散热与体内产热不平衡,人体就会感觉不舒服;在南方,相对湿度很高,即使温度不很高,也会使人感觉不爽;因此,在高温低湿的沙漠与同样温度但高湿度的南方比,可能在沙漠会更舒服些;科学研究发现,25℃的环境最适宜人类生活;在这个温度下,人体没有冷热感,身体内的毛细血管舒张平衡,感觉非常舒适;夏季,人体最适宜的温度比25℃稍高,是26~28℃;当气温开始上升,直到超过32℃后,人体开始发热、情绪产生波动;这个时候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调节体温;除了温度,湿度也很重要,当湿度大于95%,人体感觉非常闷热,体表排汗受阻,散热不佳,皮肤感觉潮湿黏糊,同时呼吸困难,导致人不得不张嘴喘气;同时心情也开始变得烦闷;当然,湿度太低也不好,过于干燥的环境容易引起皮肤脱皮;最适宜人类生活的湿度是45%~65%;在古代,风水先生们非常重视住宅的朝向和日照,常常追求向阳府第,而嘱人莫住背阴之宅;风水书中说:何知人家有福份,三阳开泰直射中、何知人家得长寿,迎天沐日无忧愁;还强调山墙应如何如何,院墙应如何如何等,这些除了获取好的住宅日照,改善住房的卫生条件外,还对保持住宅的气温有极大关系,居室中气温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不良的后果;住宅的小气侯要能保证居住者机体温热的大致平衡,不使体温调节机能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能有良好的温热感觉、正常的工作效率和休息睡眠,保持温热平衡或体温调节机能状态正常,是指在住宅内,人们正常衣着,安静或中度劳动的情况下,机体的产热量、体温、皮肤温度、皮肤发汗量、散热量、温热感觉以及其它的有关生理指标呼吸、脉博等的变化范围不超过正常的限度;因此住宅小气候的各个因素都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在时间上的空间上保持相对的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人在居室内在时间较辅助用房内为长,故应以保证居室的微气候适宜为主,适当考虑辅室;通常认为在住宅中舒适的保证率达65-70%者为适宜的临界标准,保证率达80%-90%者作为最适标准;通过实验和理论推算,夏季室内的适宜温度为21-32℃,最适范围为24-26℃;冬季室温为19-24℃最为舒适;这样的温度相当于冬季妇女在室内换衣服时,不致于感到冷的界限;目前,世界气候整个变得温暖起来,人们的住宅温度感也开始要求高温了;如在起居室和卧室要求22-23℃,餐厅要求20-22℃,厨房因有热源和要活动,总希望温度保持在20℃左右等等;夏季室内微气候受太阳辐射,围护结构隔热性能和室内通风情况等影响较大;因而主要以选择适宜的住宅内部设计和主要房间的合理朝向,创造穿堂风,加强绿化、遮阳、围护结构的隔热作用,必要和有条件时可设置机械通风和空调等,来保证夏季居室具有适宜的温度;冬季室内微气候主要受室外气温、围护结构传热性能、门窗漏风量和采暖条件的影响,为保证科季室内的温度,一般是采用较厚且保温较好的围护结构,密闭的门窗,以及采暖设备和空调等;保证室内温度的适宜,最基本和经济的方案是采用合适的建筑围护结构;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是指外墙壁、屋顶、地板和门窗;为使居室利于防寒防暑,围护结构的建筑材料应尽可能选择导热系数小的建筑材料导热系数小于的建筑材料为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导热系数越小,导热性就越差,热阻就越大,则越有利于建筑物的保温的隔热;但这些材料往往是些松软的物质,不能起结构支撑作用,所以往往把它们在或附在建筑围护结构层中,形成一种保温隔热结构构造方式,起到了承重和保温隔热的双重作用;一般说来,这种保温隔热结构的导热系数小于时,便认为其会满足要求;在夏季炎热地区,通常采用空斗墙和屋顶架空空气层的方法来达到隔热的目的;封闭在围护结构内的空气层是一个较好的隔热层,它可产生一定的隔热作用;除了室温以外,人体对建筑材料的触感温度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冷天,我们的皮肤若接触,到浴室里冰冷的瓷砖,身体会觉得发噤,产生一种畏缩的感觉;人们对冷热的感觉,在很大程度上被皮肤的温度所左右;在住宅中,皮肤经常直接接触的地方很多,这些地方使用什么材料,才不致于在冷的时候使人感到不适是要认真对待的;有人以实际测量了在脚掌和地面装修材料之间温度下降的情况,当地面温度为20℃时,如果是木地板,则脚掌温度下降1℃;由于材料不同,温度下降的程度也不同;从实验结果和日常生活经验得知,当地面为木地板,表面具有17-18℃的温度时,才能使人感到舒适;换句话说,脚掌的瞬时下降温度如能在1℃以内,则对人才是适宜的;因此,在住宅中人的皮肤经常触及的地方,应选择那些体感好的材料;也正因如此,在种种建筑材料充斥市场的现代,人们仍喜欢用木材来做家具、地板、墙裙、楼梯、门窗等一般说来,空气中湿度高会增加机体的传导而流散热量,引起体温下降,神经系统和其它系统的机能活动随之降低,出现一系列病态;如长期生活在寒冷的环境中,就容易患感冒、冻疮、风湿病等;相反,极干燥的空气也不利于人体健康,从医学角度来看,干燥和喉咙的炎症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居室内的相对湿度一般要求为30-65%;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黄金分割点在养生中也起重要作用;人在气温22℃~24℃的环境下生活感到最适宜.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这个体温与的乘积恰好是℃~℃,而在这一环境温度中,人体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等新陈代谢水平都处于最佳状态;哺乳类动物的身体所获得的能量,有70%以上转变成了热;然后这些热又需要发散到四周的环境里去,否则身体会像任何过热的引擎一样,因为过热而停止了正常的运作;产热的机制很复杂,这是脑必须监控的另一个复杂过程;静止状态下,脑以及身体内部器官比如心脏、肺脏和肾脏所产生的热超过全身产热的2/3,虽然它们本身的质量只占全身不到10%;运动的时候,肌肉所释放出来的热可以增大10倍,超过其它热来源;然而,即使是在这些产热的极端状况下,体温仍然可以保持固定,而且基本的本能反应仍然如常;这要归功于在体内热产量升高的同时,身体能够把热快速的传递到四周环境中;热传递机制的细节相当复杂,但基本的原理是:热量是由高温物体流向低温物体;所有的物体都可以辐射出热,也可以吸收热,假如物体的颜色比较深,辐射与吸收的效率比较高,而浅色物体就比较低;不论是辐射或传导,热的流动率大约与温差成正比;室温17℃时,你手上的热流到一根铁棍上的热流动率,是室温27℃时的两倍,因为前者和37℃相差了20度,而后者只相差10度;同样的石头墙壁的房间,在15℃时会让你觉得比在25℃时要冷许多;根据热传导的机理,有些科学家认为,我们的体温之所以设定在37℃,和我们在20℃的房间中感到舒服的原因一样;当200多万年以前人类刚出现在非洲时,白天的平均温度在25℃以下;在这种气候下,当人类的体温超过35℃时,打猎采集这类活动经由新陈代谢过程所产生的热最容易发散出去;人们可以计算出正常活动时身体的产热率,也可以计算出在四周温度稍微高于27℃时,身体把热传递到环境中的散热率;两种速率全都随体温而改变;这两个速率在温度为37℃时大约相等,也就是身体得到热的速率与散发热的速率相等;由于这一点优势,这个温度就被被我们的祖先选定了;后来,人类穿上了毛皮,又发明了独特的技巧——生火,扩大了温度适应范围,因此能忍受更寒冷的气候;然而,对气候的适应,似乎只是我们体温保持在37℃的小部分理由;看看哺乳类和鸟类,这两类动物经历了非常不同的进化史,鸟类和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经历的气候、环境肯定各有不同;但是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体温大多都是恒定的;因此恒温产生的原因恐怕还很复杂;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恒温动物保持恒温,能够让复杂的化学反应固定在最佳的状态,这使得我们和其它动物可以胜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复杂活动;。

冬季相对湿度

冬季相对湿度

冬季相对湿度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相对湿度为30%至80%。

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可能达到的最大绝对湿度之比。

也可表示为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与相同温度下水的饱和压力之比。

据生理学家研究,夏天,室内相对湿度过大时,会抑制人体散热,使人感到十分闷热、烦躁。

室内相对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人会感到口干、舌燥,甚至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和鼻出血等,并易患感冒。

所以,专家们研究认为,相对湿度上限值不应超过80%,下限值不应低于30%。

然而,人的体感并不单纯受气温或相对湿两种因素的影响,而是两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通过实验测定,最宜人的室内温湿度是:冬天温度为18至25℃,相对湿度为30%至80%;夏天温度为23至28℃,相对湿度为30%至60%。

在此范围内感到舒适的人占95%以上。

在装有空调的室内,室温为19至24℃,湿度为40%至50%时,人会感到最舒适。

如果考虑到温、相对湿度对人思维活动的影响,最适宜的室温度应是18℃,相对湿度应是40%至60%,此时,人的精神状态好,思维最敏捷。

1991-2019年呼和浩特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

1991-2019年呼和浩特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 1005-8656(2021)01-0029-04中图分类号 P467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14174/ki.nmqx.2021.01.0061991—2019年呼和浩特市人体舒适度变化特征分析贾晓红(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摘要 基于“黄金分割率”的体感温度计算及相应舒适度划分法,利用呼和浩特市1991—2019 年7 个气象观测站逐日数据,分析了人体舒适度等级和日数不同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并分析了各气象因子与体感温度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不同舒适度等级日数所占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严寒域日数、广义舒适域日数和酷热域日数。

其中广义舒适域日数呈现南北多、中间少的分布特征,夏季最多,春季和秋季次之。

影响体感温度的最主要气象因子是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主要通过气温影响体感温度。

关键词 呼和浩特市;人体舒适度;时空变化;广义舒适域引言人体舒适度指标作为一项以人类机体与近地大气间的热交换原理为基础, 从气象角度评价人类在不同气候条件下舒适感的生物气象指标[1], 它结合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综合作用,能更全面直观地评价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现象的增加,居民身心健康与旅游资源开发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2],因此系统研究人体舒适度的变化对于开展气象保障服务及旅游规划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气象部门开展了人体舒适度的研究,如吴世安[3]分析了信阳市人体舒适度指数分布特征并预测了未来变化趋势。

张青等[4]探讨了杭州地区人体舒适度对自然死亡人数的影响。

金琪等[5]计算武汉城市圈人体舒适度指数,进而分析了人体舒适度的时空变化特征。

这些研究也反映出民众及相关部门十分重视气候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呼和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属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关于人体舒适度的研究较少,已有研究也多采用CIhB 经验公式,此公式仅考虑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
一温度、湿度对体感舒适度的影响
在诸多气象要素中,对人体健康影响最大的是气温和湿度。

大气中的温湿度人为是无法控制的,而室内的温湿度却是可以调节的。

那么如何调节适当的温湿度,既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又能使您的工作处于最佳状态、身体健康、生活舒适呢?
先来谈谈温度,当室内的温度过高时,会影响到人的体温调节功能,由于散温不良引起体温升高,血管扩张、脉搏加速,甚至出现头晕等症状;温度过低时,又会使人代谢功能下降,脉搏和呼吸减慢,皮肤过紧,皮下血管收缩,呼吸道抵抗力下降。

人体对外界温度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机体可以借助体温调节保持平衡,但这种调节是有一定的限度,因此,医疗气象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把人体对“冷耐受”的下限温度和“热耐受”的上限温度分别定为11℃和32℃。

再说湿度,夏天室内湿度大时,抑制人体蒸发散热,使人体感到不舒适;冬天湿度过大时,会加速热传导而使人觉得寒冷。

室内湿度过低时,因上呼吸道粘膜的水分大量散失而感到口干舌燥,并易感冒。

研究结果表明,人体适宜的相对湿度上限值不超过80%,
18℃-20
,
,
1.1
1.2.
1.3.
1.4.
1.5.
1.6.
2
3.
1)使外墙或屋顶的主要结构部分受到保护,大大降低温度应力的起伏;
2)
3)
4)
5)
4.
1)
2)
3)
4)
1
降低到水蒸气的分压力所对应的饱和温度时,水蒸气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湿空气的温度进一步降低,那么湿空气就会析出水滴,从而实现除湿的目的,这种控制方式将温度控制和湿度控制捆绑在一起由一个系统来承担两种负荷的控制任务,体现在工程上就是当任何一个参数达不到要求就要启动整个系统造成能量的损耗[2]。

而温湿度独立控制既省力又快捷。

下面介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各种方法。

2.空气温度控制
2.1供暖
目前,房屋供暖方式大多分为两种:集中供暖和分户供暖。

其中,分户供暖:根据设备和热源的不同,又分为锅炉供暖,地板辐射供暖,电热膜采暖等。

2.1.1集中供暖
这种采暖方式通常是通过小区燃煤锅炉和地下管网集中向各个小区楼房供暖,如果是地暖,还需在各个房间的地面下铺设蛇形盘管
这种采暖方式通常是在用户自家的厨房或阳台上安装壁挂炉,由壁挂炉燃烧天然气将水烧热输送到各个房间的地下盘管中,再通过盘管向地板及室内空间辐射供暖。

这种采暖方式与水地暖的构造基本相同,不同的是用电来加热地下管道的。

优点是,不受集中供暖热网的限制,供停自由;每个房间温度能在一定范围内随意调节;暖气由下而上,脚暖头凉,符合中医健康理论;美观大方,不占用室内空间。

不足之处有:1.地下电缆不能随意裁切,一旦裁切会破坏导热功能,因此安装时有可能会在房间留下“冷区”。

2.有一定的有害电磁辐射,一些电地暖厂家不得不采取措施屏蔽有害电磁辐。

这是一种有“暖芯”的地板。

外观上与地板无异,只是植入地板上表层的“暖芯层+远红外层”使地板具有了“地板装饰、采暖、保健”三合一的功能。

目前越来越多的新建小区开始采用这种采暖方式。

2.2室内降温
2.2.2
2.2.3
2.2.4
2.2.5
2.2.6
3
3.1
3.1.1
[6]
3.1.2蒸气压缩式除湿机/冷冻除湿机
蒸气压缩式除湿机又称冷冻除湿机,即利用制冷系统中蒸发器表面温度较低(一般可以低于被处理空气的露点温度),使得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在蒸发器表面,以减小空气中的含湿量。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夏季家用空调运行时,室内机一侧会有冷凝水需要排除的原因。

[4]
3.1.3利用固体和液体吸湿剂的干燥去湿装置
固体吸湿剂分两类,吸附式除湿剂和吸收式除湿剂,吸附式除湿剂处理湿空气时,不改变自身的物理或化学结构,如硅胶、活性铝、铝胶或分子筛;吸收式吸湿剂在吸湿过程中会改变自身的物理或化学结构,如氯化钙或氯化锂等盐类。

液体吸湿剂为浓缩的盐溶液,如三甘醇、氯化锂、溴化锂、氯化钙等水溶液,并具有与使用要求相适应的蒸汽压力特性。

通过调节液体吸湿剂的温度和浓度,可以实现多种空气处理过程,将空气处理到所需的状态,可避免冷冻去湿过程中先将空气冷却到机器露点而后再加热的冷热抵消现象。

液体吸湿剂处理空气时还具有消除空气中气态污染物(如大量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即vOCs)和微生物的作用,有
助于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采用固体或液体吸湿剂的空调系统,必须要有相应的吸湿剂再生设备,所以系统复杂,设备占地面积大,维护要求较高,目前主要用于对湿度要求较高的生产过程或大、中型的商业建筑,以及有特殊用途的房问。

[4]
3.1.4被动除湿
利用多孔建筑装饰材料的吸湿和蓄湿特性吸收室内空气中多余的水汽,起到调节室内空气湿度的作用,称为被动除湿。

与传热过程类似,外围护结构的湿传递也包括三个阶段:高湿空气侧的吸湿、建筑材料内湿迁移(湿渗透)和低湿空气侧的释湿过程。

若把传热理解为热的浓度(焓)扩散,则湿(质)迁移可理解为湿的浓度扩散。

被动除湿可采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如石膏板,其中以纸面石膏板为代表。

纸面石膏板是以建筑石膏为主要原料掺人适量的添加剂如填充料、发泡剂、缓凝剂等以及纤维做成板芯,以特殊的板纸为护面而制成。

一般未经处理的纸面石膏l~2小时的吸水率大于30%,72小时为40%左右。

根据清华大学金招芬等理论计算结果,在上海地区若采用调湿板,室内相对湿度除十个工作日的小时数(约230小时)超过80%以外,全年工作日内室内相对湿度可保持在35%~80%内范围。

[4]
3.1.5干式除湿
3.2
3.2.1
3.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