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蒙德_Mond_法的应用探索

合集下载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下,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价工作场所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及其影响范围,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保障职业健康和安全。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对于职业病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方法和步骤,以及预评价报告的编写和实施。

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方法和步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调查和确定有害因素、评价危害程度、确定作业岗位和人群、制定控制措施、评价效果和编写预评价报告。

1.调查和确定有害因素首先需要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工作场所所存在的有害因素。

可以通过现场观察、取样分析、检查设备和工艺流程等方式进行调查。

在调查过程中需要注意,对工作场所的各个环节和岗位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存在的有害因素及其来源。

2.评价危害程度在确定了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后,需要对其进行评价,确定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这一步骤可以使用定量或定性的方法进行评价,例如通过测量有害因素的浓度或者参考国家职业病预防标准进行评价。

3.确定作业岗位和人群有害因素评价后,需要对工作场所中的作业岗位和人群进行确定。

这一步骤主要是针对不同的岗位或不同人群所暴露的有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以确定预防和控制措施的重点和方向。

4.制定控制措施在确定了作业岗位和人群后,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这些措施应该根据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和作业岗位的特点来确定,包括工程控制、行政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内容。

5.评价效果在实施了预防和控制措施后,需要对效果进行评价和监测。

这一步骤主要是通过现场观察、测试、检查等方式进行,以确定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6.编写预评价报告最后还需要将整个预评价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报告,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报告应包括调查分析的结果、危害评价结果、控制措施的制订以及评价效果等内容。

二、预评价报告的编写和实施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是整个预评价工作的总结和归纳,也是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的依据。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范本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范本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范本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是指通过对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判断其对职工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一种工作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种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的范本,以帮助相关行业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估工作。

一、背景介绍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的发展,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环境中的暴露和积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二、评价方法1、危害因素识别首先,需要对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

这些危害因素可以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

通过调查、观察和实地测量等方式,获取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和信息。

2、危害因素分析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包括对危害因素的性质、来源、影响途径等进行描述和分析;定量分析则通过各种手段对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水平、暴露时间等进行测量和计算。

3、危害评价基于危害因素的分析结果,对其对职工身体健康可能产生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评估的方法可以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定性评价主要是根据相关的标准和指标对危害程度进行描述和判断;定量评价则通过数值计算,获得对危害程度的具体量化结果。

4、影响范围评估评估危害因素对职工身体健康的影响范围。

这包括职工的暴露程度、暴露时间、敏感人群、潜在的健康效应等。

通过相关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数据,对影响范围进行评估。

5、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基于危害评价和影响范围评估的结果,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建议。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改变工艺流程、改进工作方法、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进行职业健康监护等。

建议应针对具体的危害因素和职业环境特点,提供可行性和有效性的解决方案。

三、结论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职业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可以提前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三篇)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三篇)

安全评价的起源及发展安全评价(Safety Assessment)是评估和分析风险的过程,用于确定某一系统或活动中的潜在危险,并提出适当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包括工业、交通、医疗、建设等,以保护人员的健康和环境的安全。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时期,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也得到了不断的改进和发展。

一、起源:安全评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这个时期,工业生产迅速扩大,带来了大量的工伤和意外事故。

人们开始认识到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安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尝试使用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评估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二、发展:20世纪上半叶,安全评价逐渐成为工业和交通等领域中的重要工具。

例如,美国联邦航空局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行飞行员的安全评价,以提高航空安全性。

此后,安全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下面是安全评价的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要阶段。

1. 事件分析法:安全评价的早期方法是事件分析法,主要通过对已发生的事故和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识别事故的原因和潜在风险。

这种方法主要侧重于事故的后果,而对事故的发生原因了解较少。

因此,它主要是一种事后的评价方法,并不能很好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2. 风险评估法:20世纪60年代,风险评估法逐渐成为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

风险评估是一种系统的方法,用于识别和评估潜在危险,并确定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

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危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估三个过程。

它不仅可以用于事故的预防,还可以帮助优化资源的分配,提高效率。

3. 完整性评估法:在20世纪90年代,完整性评估法逐渐发展起来。

完整性评估是一种综合的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估系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它包括对系统构造、组成部分和运行过程的分析,以识别可能导致系统失效的因素和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4. 风险管理法:近年来,风险管理法逐渐取代了传统的风险评估法,成为安全评价的主要方法。

蒙德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蒙德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数 评价法
主要内容
蒙德法的介绍 蒙德法的应用难点 与其他评价方法的关系 应用蒙德法分析实例
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工厂,在美
国道化学公司安全评价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更加系 统的安全评价方法,成为ICI Mond法,或英国帝国化学
公司蒙德法火灾、爆炸、毒性危险指数评价法,简称蒙 德法。
(1)原料储存区域; (2)反应区域; (3)产品蒸馏区域; (4)吸收或洗涤区域; (5)中间产品储存区域; (6)产品储存区域; (7)运输装卸区域; (8)催化剂处理区域; (9)副产品处理区域;
(10)废液处区域;
二、计算道氏综合指数

式中 B——物质系数,也写作MF,一般有物质的燃烧值计算得来的;
该方法与道化学公司的方法原理相同,都是基于物质
系数法。在肯定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
法的同时,又在定量评价基础上对道三版作了重要的改
进和补充,在考虑对系统安全影响因素方面更加全面和 完善,主要补充了几点:
1、增加了毒性的概念和计算; 2、扩充了某些补偿系数; 3、增加了几个特殊工程类型的危险性; 4、能对较广范围内的工程及储存设备进行研究;

M——特殊物质系数,即SMH;

P——般工艺过程危险,即GPH;

S——特殊工艺过程危险S即SPH;

Q——数量危险值;

L——设备配置的危险值;

T——毒性的危险。

1.确定物质系数B及M

和道化学公司的方法—样,单元内的重要物质的危险性潜能的评
价基础,是根掂单位质量的物质的燃挠或分解能,即由燃烧/分解/反
3、一般工艺参数P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

安全系统工程试题库系统安全工程一、选择题1.事故树是安全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的工具之一,它是从到描绘事故发生的有向逻辑树。

A.结果、原因B.原因、结果C.初始、最终D.下、上答案:A2.事故树分析时要确定顶事件。

所谓顶事件,是指事故树中唯一的、位于顶层的、只是逻辑门的的事件。

A.中间B.输入C.输出D.无关答案:C3.在应用事故树分析方法时,要将待分析的事故对象作为事件。

A.基本B.顶C.中间D.特殊答案:B4.在事故树中,导致其他事故发生、只是某个逻辑门的输入事件而不是任何逻辑门的输出事件的事件,称为。

A.基本事件B.中间事件C.顶事件D.底事件答案:A5.在绘制事故树时,事件B1和B2同时发生才会引起事件A的发生,反之,有一个不发生,A也不发生,则应使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非门B.或门C.与或门D.与门答案:D6.在绘制变乱树时,事件Bl和B2中有一个发生,事件A就会发生,则应利用表示三者的逻辑关系。

A.非门B.或门C.与或门D.与门答案:B7.在事故树分析中,某些基本事件共同发生可导致顶事件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事故树的。

A.径集B.割集C.最小割集D.最小径集答案:B8.在变乱树分析中,某些基本事件都不发生,则导致顶事件不发生,这些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变乱树的。

A.径集B.割集C.最小割集D.最小径集答案:A9.在变乱树分析中,变乱树的某个径集,在此径集中去掉任意一个基本事件后,就不再是径集(即剩余的基本事件不发生不一定导致顶事件不发生),则这个径集被称为。

A.径集B.割集C.最小割集D.最小径集答案:D10.在XXX(DOW)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时,系数是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及其他危险分析数据的基本数值。

A.工艺B.装备C.物质D.单元答案:C11.在火灾爆炸指数法中,物质在由燃烧或其他化学反应引起的火灾和爆炸中其潜在能量释放速率的度量,被称为。

A.物质系数B.爆炸指数C.工艺系数D.物质危险答案:A12.火灾爆炸指数法是用火灾爆炸指数(F&EI)作为评价化工工艺过程、生产装置及储罐等的危险程度的指标,对工艺设备中潜在的火灾、爆炸和活化反应的危险性进行有步骤的评价。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导则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083 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 GB/T 11651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 GB/T 12801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 GB/T 16758 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 GB/T 18664 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适用与维护 GB 18871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Z 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物理因素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GBZ/T 160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 GBZ/T 18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编制规范 GBZ 188 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 GBZ/T 189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GBZ/T 19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 /T 19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 GBZ/T 229.1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一部分:生产性粉尘 GBZ/T 229.2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 第二部分:化学物 AQ/T 8008 职业病危害评价通则
5.3 基础依据 政府监管部门审核、审查文件;建设项目设计及试运行情况的有关资料;建设项目职业
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和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职业卫生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健康监护 资料等。 5.4 其他依据
与评价工作有关的其他资料。
6 评价范围
以建设项目实施的工程内容为准。
7 评价方法
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辐射防护屏蔽计算、 检查表分析法等方法,对试运行期间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职 业病危害防护设施效果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等进行评价。

ICI蒙德法详细评价过程

ICI蒙德法详细评价过程

.4.2ICI 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4.2.1 初期评价各系数取值4.2.1.1单元中的重要物质及物质系数重要物质是指在单元中以较多数量存在的危险性较大的物质。

物质系数是指在标准状态( 25 ℃, 0.1 MPa )的火灾、爆炸或放出能量的危险性潜能的一个尺度。

一般可燃性物质的物质系数可按下式计算:B= Hc 1.81000式中: B——物质系数△H R——该物质的燃烧热值,单位为kcal/kg各评价单元的重要物质及其物质系数的分析计算如下:1)原辅料配置单元本单元的重要物质为VCM 。

其他辅料虽然也有一定的危险性,但与VCM 相比数量小得多;只有 2.2 ’-偶氮双2,4- 二甲戊腈属易燃固体,爆炸下限为0.0018% (爆炸上限无资料)。

VCM 的物质系数:B=Hc 1.8=(4452×1.8)÷1000=8.01 10002)聚合单元本单元的重要物质为VCM ,B= 8.01。

3)卸料脱除单元.本单元的重要物质为VCM ,B= 8.01。

4 )VCM 回收精馏单元本单元的重要物质为VCM ,B= 8.01。

5 )产品干燥包装单元本单元的重要物质为PVC,取 B= 0.1。

6)码头槽区单元本单元的重要物质为 VCM ,B= 8.01。

表4-42各单元重要物质及其物质系数单元名称重要物质物质系数 B原辅料配置单元液态 VCM8.01聚合单元液态 VCM8.01卸料脱除单元VCM8.01VCM 回收精馏单元VCM8.01产品干燥包装单元PVC0.1码头槽区单元液态 VCM8.014.2.1.2特殊物质的危险性决定特殊物质的危险性时,要对重要物质的特殊性质、重要物质在单元内与催化剂等其他物质混合的情况重新进行评价。

评价中可根据该单元内重要物质的数量、在火灾或可能出现火灾的条件下对其特定性质所产生的影响来决定特殊物质危险性系数的选取标准。

评价出的危险性系数是所研究单元内重要物质使用环境的一个函数,蒙德法中分为十个因素,本评价报告中各单元有关的因素分述如.下:1)原辅料配置单元①氧化剂辅料中有四种过氧化物,但数量较少,取系数 5 。

(完整word版)职业卫生模拟考题C答案3.5日

(完整word版)职业卫生模拟考题C答案3.5日

职业病危害检测与评价模拟考题C答案姓名成绩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常用的评价方法包括检查表法、类比法、职业病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检测检验法.2。

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类比法、资料复用法、职业卫生调查法、工程分析法、经验法和检测检验法。

4。

局部通风系统一般由排风罩、通风管道、风机和净化装置4部分构成。

5.噪声的测量: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 2个测点,取平均值.6。

超限倍数:对未制定PC—STEL的化学有害因素,在符合8h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的情况下,任何一次短时间(15min)接触的浓度均不应超过的PC-TWA的倍数值.7。

警示线是界定和分隔危险区域的标识线,分为红色、黄色和绿色三种。

8。

在可引起电光性眼炎的作业场所,设置“当心弧光”警告标识和“戴防护镜”指令标识。

9.警示标识(不包括警示线)的固定方式分附着式、悬挂式和柱式三种。

10.在《告知卡》的最上边一栏用红底白字标明“有毒物品,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等作为通用提示。

11。

警告标识的基本形式是等边三角形边框,背景:黄色;三角形内带:黑色;标识图:黑色;安全色至少应覆盖总面积的50%12.卫生防护距离:从产生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生产单元(生产区、车间或工段)的边界至居住区边界的最小距离.即在正常生产条件下,无组织排放的有害气体(大气污染物)自生产单元边界到居住区的范围内,能够满足国家居住区容许浓度限值相关标准规定的所需的最小距离.13.产生工频电磁场的设备安装地址(位置)的选择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保持一定的距离,使上述区域电场强度最高容许接触水平控制在4kV/m。

常用的14种安全评价方法对比

常用的14种安全评价方法对比

安全技术|常用的14种安全评价方法对比分享,抓紧收藏备用~~由于风险评价方法众多,他们的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在此我给大家带来一些常识性区分的学习。

我们从评价目标、定性/定量、方法特点、适用范围、应用条件、优缺点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

1、评价方法类比法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PHA)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事件树ETA)事故树(FT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道化学公司法(DOW)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模糊综合评价2、评价方法对应评价目的类比法:危害程度分级、危险性分级安全检查表: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安全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危险性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故障(事故)原因影响程度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故障原因故障等级危险指数事件树ETA) :事故原因触发条件事故概率事故树(FTA) :事故原因事故概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危险性等级道化学公司法(DOW) :火灾爆炸危险性等级事故损失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危险性等级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 危险性等级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危险性等级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偏离及其原因、后果、对系统的影响模糊综合评价; 安全等级3、评价方法对应定性/定量类比法:定性安全检查表:定性定量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定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定性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 定性定量事件树ETA) ;定性定量事故树(FTA) :定性定量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定性半定量道化学公司法(DOW):定量帝国化学公司蒙德法(MOND); 定量日本劳动省六阶段法;定性定量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定量危险性与可操作性研究:定性模糊综合评价:半定量4、评价方法对应方法特点类比法:利用类比作业场所检测、统计数据分级和事故统计分析资料类推安全检查表:按事先编制的有标准要求的检查表逐项检查按规定赋分标准赋分评定安全等级预先危险性分析(PHA): 讨论分析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触发条件、事故类型,评定危险性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FMEA): 列表、分析系统(单元、元件)故障类型、故障原因、故障影响评定影响程序等级故障类型和影响危险性分析(FMECA): 同上。

蒙德法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蒙德法在垃圾焚烧发电厂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万方数据
・126・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度,从而实现安全生产。
参考文献
第7卷
一类)和很高,在采取补偿措施以后各单元危险性 分别降到了轻微和中等。通过利用蒙德法对采取安 全补偿系数前后的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因素进行
预测,并进行定量分析,充分说明在本质安全系数一
[1]钟瑾,朱庚富.垃圾发电技术综述[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Fire and Explosion Index EValuation of toxicity.The difference be—
before and after compensation of the total risk coefficient R of diff-erent units in the plant w鹊obtained.The
气体爆炸指标、单元毒性指标、主毒性事故指标和总 体危险性评分;确定补偿总危险系数,包括容器系统、 工艺管理、安伞态度、防火、物质隔离和灭火活动六个
商温
处理
荨匮
磁选
补偿系数;计算补偿后的火灾负荷、装置内部爆炸指 标、环境气体爆炸指标和总体危险性评分一]。
下面以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垃圾焚烧发电装置 为例。
3.1
水池,用水泵抽出,每隔~定时间喷入炉膛烧掉。垃
圾焚烧工艺流程见图l。
蒙德法的评价要点是: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各评 价要素的危险值,包括物质系数、特殊物质危险系数、
一般工艺危险系数、特殊工艺危险系数、数量危险系
臭气体
匠霉卜圃

坠:!:堡卜————一
数、布置危险系数和毒性危险系数;依据公式计算综 合危险指数、火灾负荷指数、装置内部爆炸指标、环境
EngineeriIlg(Natur8l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

国外安全评价概况1964年美国道(DOW)化学公司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首先开发出“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用于对化工装置进行安全评价。

由于该评价方法日趋科学、合理、切合实际,在世界工业界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引起各国的广泛研究、探讨,推动了评价方法的发展。

1974年英国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Mond)部在道化学公司评价方法的基础上引进了毒性概念,并发展了某些补偿系数,提出了“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评价法”。

1974年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在没有核电站事故先例的情况下,应用系统安全工程分析方法,提出了著名的《核电站风险报告》(W ASH--1400),并被以后发生的核电站事故所证实。

1976年日本劳动省颁布了“化工厂安全评价六阶段法”,该法采用了一整套系统安全工程的综合分析和评价方法,使化工厂的安全性在规划、设计阶段就能得到充分的保证,并陆续开发了匹田法等评价方法。

由于安全评价技术的发展,安全评价已在现代生产经营单位管理中占有优先的地位。

由于安全评价在减少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方面取得的巨大效益,许多国家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愿意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安全评价。

另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范围内发生了许多震惊世界的火灾、爆炸、有毒物质的泄漏事故:例如:1974年英国夫利克斯保罗化工厂发生的环己烷蒸气爆炸事故,死亡29人、受伤109人,直接经济损失达700万美元;1978年西班牙,一辆满载丙烷槽车因充装过量发生爆炸,当时正有800多人在风景区度假,烈火浓烟造成150人被烧死、120多人烧伤、100多辆汽车和14幢建筑物被烧毁的惨剧;1988年英国北海石油平台因天然气压缩间发生大量泄漏而大爆炸,在平台上工作的230余名工作人员只有67人幸免于难,使英国北海油田减产12%;恶性事故造成的人员严重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促使各国政府、议会立法或颁布规定,规定工程项目、技术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安全评价,并对安全设计提出明确的强制的要求。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类比法主要内容预评价报告的格式主要归档资料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类比法主要内容预评价报告的格式主要归档资料

附录A(资料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应收集的主要资料A.1项目的立项文件。

A.1.1项目建议书A.1.2项目可行性研究资料A.1.3项目批复文件A.2项目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A.2.1建设项目概况。

A.2.2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等A.2.3生产工艺A.2.4生产设备A.2.5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A.2.6有关设计图纸(建设项目区域位置图、总平面布置图等)A.2.7有关职业卫生现场检测资料(改、扩建项目)A.2.8有关劳动者职业性健康检查资料(改、扩建项目)A.2.9其他项目有关资料A.3国家、地方、行业有关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

附录B(资料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接受建设单位委托1收集有关资料(法规、标准、技术资料)2初步调查分析3确定评价单元,筛选重点评价因子依据预评价方案开展评价工作完成阶段图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程序图实施阶段建设项目工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性、定量评价及风险评估职业卫生调查(现场、类比)准备阶段附录C(资料性)类比法主要内容C.1类比项目的选择阐明类比项目与拟评价建设项目的可比性,包括自然环境状况、产品及原辅材料、生产规模、生产制度、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劳动定员、职业病防护措施、管理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

C.2类比调查内容类比项目调查内容主要包括:C.2.1 企业概况:包括建设时间、建设地点、生产规模、主要生产装置、劳动定员、工作制度等;C.2.2 生产工艺:包括工艺流程、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等;C.2.3 职业病危害接触情况;C.2.4 近年的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历年的职业病发病或职业相关健康损伤的发生情况,职业禁忌证、疑似职业病和职业病人的处置情况;C.2.5 近年的现状评价报告;C.2.6 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配备情况;C.2.7 设置警示标识及告知卡设置情况;C.2.8 辅助用室的设置情况。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的一类特定疾病。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的发生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风险和威胁。

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一、危害识别与定量分析方法1.危害因素辨识法危害因素辨识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各种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描述,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现场观察法、文献资料法、问卷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危害因素定性评价法危害因素定性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观察和实地调查,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描述,对职业病的危害进行初步评估。

主要包括:职业危害因素分析法、职业病暴露预测法等。

3.危害因素定量评价法危害因素定量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职业病暴露度评价法、职业病风险评估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危害程度评价方法1.危害程度分类法危害程度分类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分,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危害程度划分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法等。

通过对危害程度的评价,可以对各项危害因素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危害程度计算法危害程度计算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计算和评估,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度计算法、危害因素暴露度计算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危害控制措施评价方法1.控制措施评价法控制措施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价,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ICI蒙德法

ICI蒙德法

• 评价结果计算 • 煤气发生系统评价计算结果见下表
表1 煤气发生系统蒙德法评价结果一览表
• 单元:煤气发生系统 • 主要物质:CO 项目指标 指标内容 装置:煤气发生 炉、集气罐 反应:C H O CO H
特殊工艺危 险性 S 一般工艺危 险性 P
毒性危 险性 T
五大指数
火灾负 荷系数 F 主毒性 事故指 数 C
气体爆 炸指数 A
单元毒 性指数 U
爆炸指 数 E
( 1 FUEA /1000) 总危险度 R D
修正危险指数
R2=R×Kl×K2×K3×K4×K5×K6
根据保护和预防 手段重新估计总 危险度: 容器危险性 K1 工艺管理 K2 安全态度 K3 防 火 K4 物质隔离 K5 灭火活动 K6
(1)安 全对策 措施
在对评价结果进行分 析的基础上,提出科学 的评价结论,供决策部 门作为决策参考。
7
蒙德法应用实例
单元主要已知参数
• 评价单元:造气车间的煤气发生系统(包括煤 气炉、集气管等) • 单元主要物质:一氧化碳CO • 煤气炉发生气量:429kg • 煤气炉内压力、温度:700-800Pa,800℃ • 评价单元高度:15m • 单元作业区域:1200㎡
2.2 蒙德法评 价的特殊 说明
(4)特殊 工艺的危 险性
① 高压操作。 ② 高温操作。 ③ 腐蚀及侵蚀效果。 ④ 接头及填料泄漏。 ⑤ 振动或支持物的摇动 ⑥ 强氧化剂的使用。 ⑦ 着火灵敏度。 ⑧ 静电的危险性。
(5)数量的危险性
2.2 蒙德法评 价的特殊 说明
蒙德法的数量系数和 数 量 的 关 系 , 在 200 吨 的范围内与道化学公司 方法是相同的,数量在 500 吨 以 上 时 , 比 道 化 学公司有了很大的变化。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2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2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1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向承担评价任务的机构(以下简称评价机构)提供以下资料:a.建设项目的审批文件;b.可行性研究资料(含职业卫生专篇);c.其它有关资料。

2评价机构按照准备、评价、报告编制三个阶段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程序见附件1。

3准备准备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对建设单位的总平面布置、工艺流程、设备布局、卫生防护措施、组织管理等,进行初步工程分析;b.筛选重点评价因子,确定评价单元;c.编制预评价方案。

预评价方案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概况。

b)预评价目的、依据、类别、标准等。

c)建设项目工程及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内容和方法;d)预评价工作的组织、经费、计划安排。

4评价评价阶段完成以下工作:a.工程分析;b.职业卫生调查;c.职业危害因素定性、定量分析和评价。

4.1工程分析工程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a.建设项目基本,包括建设地点、性质、规模、总投资、设计能力、劳动定员等:b.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等:c.生产过程拟使用的原料、辅料、中间品、产品名称、用量或产量,主要生产工艺流程,主要生产设备,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部位、存在形态,生产设备机械化或自动化程度、密闭化程度;d.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备及应急救援设施:e.拟配置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f.拟设置的卫生设施;g.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措施。

4.2职业卫生调查。

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等技术资料不能满足评价需求时,应当进一步收集有关资料,进行类比调查。

4.2.1收集资料对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建设项目.应收集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前运行期间的职业病危害监测、健康监护、职业病危害评价等资料。

4.2.2类比调查对新建建设项目,应选择同类生产企业进行类比调查,内容如下:a.选址同类建设单位自投入使用以来、其选址与国家现行卫生法律、法规的协调情况。

b.总平面布置同类建设单位工作区、生活区,居住区、废弃物处理、辅助用地的分布,尤真是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场所布置、运行、相互之间的影响情况。

(整理)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整理)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

安全评价的基本方法及其特点安全评价方法按指标(目标)量化的程度,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和定量安全评价。

1.定性危险评价定性危险评价不需要精确的数据和计算。

目前主要以安全检查表为依据,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逐项赋值评价法针对安全检查表中的每一项检查内容,按其重要度的不同,由专家讨论赋予一定的分数值。

评价时,单项检查完全合格者给满分,部分合格者按规定的标准给分,完全不合格者给零分。

这样逐条逐项地检查评分,最后累计所有各项得分,便得到系统评价的总分。

根据实际得分多少,按规定的标准来确定评价系统的安全等级,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如我国机械行业制定的《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即属于此。

(2)单项定性加权计分法这种评价计分法是把安全检查表所有的评价项目,根据实际检查结果,分别给予“优”、“良”、“可”、“差”等定性等级的评定,同时赋予相应的权重(如4、3、2、1),累计求和,得出实际评价值,即nS=Σfi·gii=1式中fi——评价等级的权重系数;gi——在总N项中取得某一评价等级的项数和;n——评价等级数。

依据实际要求,在最高目标值(N项都为“优”时的S值Smax)与最低目标值(N项都为“差”时的S值Smin)之间分成若干等级,根据实际的S值所属的等级来确定系统的实际安全等级。

2.定量危险评价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以可靠性为基础的概率危险评价方法和道化法为代表的指数法或评点法。

(1)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该法需要使用累积的故障数据,计算出发生故障或事故概率,并计算事故的后果,进而计算出风险率。

该风险率与社会允许的安全值进行比较,评价系统是否安全。

概率危险评价方法起源于核电工业的风险、安全评价。

目前,这种方法在系统结构简单、清晰、相同元件的基础数据相互借鉴性强,在航空、航天核能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这种方法要求数据准确、充分、分析完整、判断和假设合理,并能准确地描述系统中的不确定性。

从发展看,随着模糊概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概率风险评价的现有缺点将会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克服。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管理课件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管理课件

详细描述
该机械制造企业在预评价阶段就科学规划了作业场所布局,优化了工艺流程,减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 产生。在控制效果评价阶段,企业持续改进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确保员工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案例三:某电子企业的预评价及控制效果评价
总结词
以人为本,注重细节
详细描述
该电子企业在进行预评价时,充分考虑员工的职业健康需求,对生产环境进行细致评估。在控制效果评价阶段, 企业注重细节管理,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监测,及时调整管理措施,确保员工健康安全。
03
现场调查
对建设项目的生产工艺、职业病危害 因素产生、分布及浓度(强度)水平 等情况进行现场调查。
05
04
评价方法选择
根据建设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 评价方法,如风险评估法、类比法等 。
控制效果评价的内容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对建设项目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其浓度(强度) 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要求。
素进行模拟预测。
03
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
控制效果评价的流程
确定评价对象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和相关 法律法规要求,确定需要进行控制效 果评价的对象。
评价报告编制
根据现场调查和评价方法分析结果, 编制建设项目职业卫生控制效果评价 报告。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收集资料
收集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职业病危 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及运行情况等相关资料。
评价方法选择
根据建设项目特点,选择合适 的评价方法,如风险评估法、 类比法等。
确定评价对象
明确评价对象,包括建设项目 的基本情况、生产工艺、使用 原料等。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范文(二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范文(二篇)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范文职业病是指因一定的职业活动或工作环境中接触到的有害因素,长期或多次作用于人体,导致人体发生疾病的一类疾病。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是对工作场所的有害因素进行评估和分析,旨在为职业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并给出相应的范文,以供参考。

一、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预评价的目标,包括评价的范围、评价的对象等。

2.收集相关资料:调查收集与评价对象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包括有害因素的种类、来源、浓度、暴露方式和频次等。

3.确定评价指标:依据危害因素的性质、作用途径和健康效应,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估有害因素的程度和对人体的影响。

4.评价暴露水平:通过采样和监测方法,确定评价对象的暴露水平,包括空气中或工作场所中的有害物质浓度、物体振动的加速度、噪声的声级等。

5.评价危害程度:应用适当的评价方法,结合评价指标和暴露水平,对相关危害因素的程度进行评估,判断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

6.做出评价结论:根据评价结果,对评价对象的危害程度进行划分,确定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并将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7.制定预防措施:结合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预防措施,并进行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有效实施。

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范文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一、评价目标对某公司生产车间的职业病危害进行评价,明确评价的范围为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和工作场所中的振动和噪声。

二、收集资料通过对该公司车间的现场调查和文献查询,收集到以下相关资料:1.有害物质种类:包括甲醛、苯、氨气等。

2.有害物质来源:主要来自生产工艺中的原材料和尾气排放。

3.有害物质浓度:根据车间内空气质量监测资料,测得甲醛浓度为0.5mg/m3,苯浓度为10mg/m3,氨气浓度为5mg/m3。

4.振动加速度:通过多次测量,得出车间内工人暴露在振动的加速度平均为0.5m/s2。

5.噪声声级:通过噪声检测仪器测量,得出车间内噪声平均为85dB(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006-3110(2006)04-1071-03某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中蒙德(Mond)法的应用探索陈伯良,张 挺,李 祈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某技术改造项目(工程)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探讨Mond法在评价过程中的应用,以达到在该项目设计与施工过程中指导企业采取相应安全对策和预防手段降低主毒性事故指标,减少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工人的影响。

 方法 通过类比调查和采用蒙德(Mond)毒性指标评价法对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及拟采取的防护措施进行评价。

 结果 该技术改造项目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初期评价显示系统毒性指标U,主毒性事故指标C属于非常高的范畴,表明发生主毒性事故的概率大。

在设计、施工和生产管理中采取相应对策措施后,系统补偿毒性指标U为1.4,主毒性事故指标C经补偿后为41,属低的范畴。

 结论 该技术改造项目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单元在保证相应防护对策技术、管理措施的情况下,发生主毒性事故的概率较小。

关键词: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蒙德法;探索中图分类号:R135 文献标识码:AApplication of Mond’s method in Pre-evalu ation of Occupational H azards in a Project CHEN Bo-liang,ZHAN G Ting, L I Qi(Hunan Province Occupation Health And Occupatio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Center,Changsha410007,Chi2 na)Abstract: Objective T 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Mond method in the pre-evaluation of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in a technical transformation project.This enterprise can adopt some security measure s and preventive methods to reduce the oc2 cupational hazard and the commanding toxic accident index in the work place. Method Analogy inve stigation and Mond method were used to evaluate the occupational hazard and the protective measure s which would be adopted in the project. R esult Of the carbon monoxide translation unit in the project,both index U and C belong to high level in the primary evalu2 ation,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probability of the commanding toxic accident is high.A fter adopting measure s during de sign, construction and production management,the two indexe s became to be in the low level range.The system compensated toxic index U was1.4,and the compensated commanding toxic accident index C was41. Conclusion The carbon monoxide translation unit’s probability of the commanding toxic accident is low if the security measure s and preventive methods are nor2 mal.K ey w ords: Occupational hazard pre-evaluation;Mond method;Exploration 某大型石化企业其主要产品为尿素,生产工艺及设备均系国外引进,该企业利用石脑油为原料生产合成氨,合成氨装置已具备日产1100吨的能力。

为了调整能源利用结构和降低生产成本,企业拟对原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煤代油生产合成氨,采用壳牌粉煤气化技术。

该技术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方案中一氧化碳(CO)变换拟采用中变串低变耐硫CO变换流程,酸性气体脱除采用低温甲醇洗工艺,氨合成回路通过提高操作压力和更新催化剂并对相应设备进行改造达到增产目的。

本文仅就某企业“煤代油改造工程”中的一氧化碳变换系统运用Mond法进行评价的探索进行阐述,现报告如下。

作者单位: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湖南 长沙 410007)作者简介:陈伯良(1959-),男,湖南常德人,大学学历,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职业卫生工作。

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某石化企业技术改造项目“煤代油改造工程”,本文评价的仅为整个拟建设工程中的主要单元CO变换系统。

1.2 方法 采用了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部(Mond)火灾、爆炸、毒性指数评价法(以下简称Mond法)对该系统进行评价[1]。

2 结果2.1 系统初期评价 通过评估特殊物质危险系数M,特殊工艺危险系数S和一般工艺危险系数P,计算毒性指标U和主毒性事故指标C说明单元具备毒性的潜在危险性程度。

2.1.1 CO变换系统特殊物质危险性和特殊工艺危险性评估 结果见表1。

表1 CO变换系统特殊物质危险性和特殊工艺危险性评估系数特殊物质危险性建议系数采用系数氧化性物质0~20高压0~150100与水反应发生可燃气体0~30高温0~6535混合及扩散特性-60~600腐蚀与浸蚀0~15010自燃发热性30~250接头与垫圈泄露0~6030自燃聚合性25~75振动负荷、循环等0~5050着火敏感性-75~15050难控制的工程或反应20~30爆炸的分解性125在爆炸范围或附近条件下操作0~150150气体的爆炸性150150平均爆炸危险以上40~100凝缩层爆炸性200~1500强氧化剂0~300其他性质0~150静电危害性0~200特殊物质危险系数M合计200特殊工艺危险系数S合计3752.1.2 CO变换系统一般工艺危险性和毒性危险性评价 结果见表2。

表2 CO变换系统一般工艺危险性和毒性危险性系数一般工艺危险性建议系数采用系数毒性危害性建议系数采用系数使用与仅物理变化10~25TLV值30~30050单一连续反应25~50物质类型25~200200单一间断反应10~60短时间暴露危险性-100~-150同一装置内的重复反应0~7525皮肤吸收0~300可能输送的容器10~10050物理性因素0~50一般工艺危险系数P合计75毒性危害系数T合计250 注:3TLV值:根据ACGIH(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医师学会)推荐的TLV(阈限值)确定相应的取值系数。

2.1.3 初期评价结果 将各项所取得危险性系数汇总列入表中,并计算出各项的合计,经计算特殊物质危险性M合计为200;一般工艺危险性P合计为75;特殊工艺危险性S合计为357;毒性危险性合计T为250;经计算U为18.8,主毒性事故指标C为846。

2.2 系统的补偿评价 在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都采取了对策措施和预防手段,这些措施和手段从两方面来降低毒性事故发生危险性。

一是降低事故的频率,即预防毒性事故的发生,另外可以减少事故的规模,即毒性事故发生后,将其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

系统评价分别按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偿评价。

2.2.1 容器系统 容器系统补偿系数取值按参考文献[2],容器系统补偿系数之积K1经计算为0.38。

2.2.2 工艺管理 工艺管理系统补偿系数取值按参考文献[2],工艺管理补偿系数之积K2经计算为0.2。

2.2.3 安全态度 管理者能按高标准的安全措施执行,补偿系数为0.90。

对所有人员都进行有计划的定期安全训练,采用0.85的系数。

设备维修或更换,能严格执行申请、批准手续,系数为0.95。

装置按计划定期维修,用追加系数0.97。

根据装置定期安全检查及整顿检查,系数为0.95。

对事故、异常工艺条件及其他操作失误能及时报告,系数为0.95。

经计算,安全态度补偿系数之积K3为0.64。

2.2.4 补偿评价结果 系统补偿毒性指标为初期评价U与K1、K2之积,补偿主毒性事故指标为初期评价C与K1、K2、K3之积,可行性研究报告中,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因采取了各种安全对策措施和预防手段,对采取的每项措施,逐项给予小于1的系数;计算各类补偿系数及补偿系数的组合后,经计算评价系统补偿毒性指标U为1.4,补偿系统主毒性事故指标C为41。

2.3 系统补偿前后评价结果比较 该CO变换系统在对各种安全隐患采取对策措施和预防手段之前的初期评价结果毒性指标U为18.8,属于高的范畴;主毒性指标C为846,属于高的范畴,表明发生毒性事故的概率较大。

在采取了降低各种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对策措施和手段后,经补偿评价,该系统补偿毒性指标U为1.4,属于低的范畴;补偿系统主毒性事故指标C 为41,已经属于低的范畴,表明一氧化碳变换系统发生主毒性事故的概率较小。

3 讨论本项目“煤代油技术改造工程”中CO变换系统(单元)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氯气、氰化氢、甲醇、氨气、甲烷、噪声以及高温等。

按照《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3]的要求。

我们运用检查表法、类比法以及定量分析法对整个拟建项目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预评价;在对一氧化碳变换系统进行评价时,除采用上述几种评价方法外,我们还尝试应用“Mond”法对该系统发生毒性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行了预评。

评价结果表明该系统补偿毒性指标和主毒性事故指标均属于低的范畴。

故发生主毒性事故的概率较小,也就说明导致作业工人急性职业病危害的概率较小。

评价单元一般工艺危险系数P为75,设计时需考虑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降低系统的危险,而该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壳牌粉煤气化技术,CO变换单元拟采用中变串低变耐硫变换工艺是国际上较成熟的技术,国外同类企业运行经验表明是安全可靠的,可行性报告提出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如果采取更多硬件设施降低系统的风险,就会导致投资的大幅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