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政局与袁世凯(1912-1916)

合集下载

袁世凯与民初党争

袁世凯与民初党争

作者: 姜德福
出版物刊名: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页码: 22-25页
主题词: 袁世凯;党争;民初;反帝反封建;封建统治;辛亥革命;中华民国;资产阶级
摘要: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虽然它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使政权落入袁世凯之手,但是它造成了空前的民主空气,一时间各种党派政团纷纷涌现,出现了党派林立的局面。

由于它们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在这一时期演成了一段较为激烈的党争,而这又为袁世凯所利用。

袁世凯时期各派的政治参与与民初民主政治的挫折

袁世凯时期各派的政治参与与民初民主政治的挫折

袁世凯时期各派的政治参与与民初民主政治的挫折作者:吴丹来源:《资治文摘》2016年第04期【摘要】民国时期的第一届国会选举中不同政治势力对国会选举的态度和参与程度有很大不同,因而在国会中获得的席位也大不相同,进而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政治面相。

这也最终形成了国会议员构成与实际政治力量格局的严重背离,这也直接决定了第一届国会、乃至民初民主政治的命运。

归根结底,民初移植西方民主制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民国初年正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缺乏实行民主政治的政治文化,没有一个积极倡导的政治群体和实行民主政治的良好的政治生态。

【关键词】第一届国会;民主政治;政治参与民国二年(1913),中国选举产生出了正式国会,即史称之第一届国会,这是中国由君主专制转变为民主共和之后的代议机关,而它作为近代转型时期推动民主政治的重要步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然而,民国初年移植西方民主制度的试验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甚至会遭受挫折。

笔者主要从袁世凯时期各派系对于第一届国会选举的态度来展开论述,以期从一个侧面反映民初民主政治挫折的原因。

民初的政治势力纷繁复杂,大致可分为四种,力量最为强大的是以大总统袁世凯为核心的北洋系,其次是以前革命派为主体的国民党,再次是以前立宪派为主体的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三党后来合组进步党)。

不同政治势力对国会选举的态度和参与程度有很大不同,因而在国会中获得的席位也大不相同,最终就形成了国会议员构成与实际政治力量格局的严重背离,这也直接决定了第一届国会、乃至民初民主政治的命运。

一、民初各派政治势力对于国会选举的态度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以后,曾讲道:“满洲专制政体倒矣,以中国史例征之,大可以本族专制政府代之,而乃不然,帝王思想不谋而绝迹于天下。

意见虽偶有参差,无不同向于共和。

”显然,孙中山对于民国初年国内政治态势的估计过于乐观。

事实上,之说以出现“无不同向于共和”的局面,其原因在于国内各派政治势力之间取得了暂时的妥协。

袁世凯与民初政治述略

袁世凯与民初政治述略

作者: 丁健
作者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 历史与社会发展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出版物刊名: 殷都学刊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袁世凯;民初政治;共和
摘要:探研民初政治,袁世凯是一个绕不开的关键历史人物,他对共和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到其治国理念和治国模式.袁世凯因共和认知十分肤浅,所以对政党政治漠不关心;因缺乏民主意识,所以对国会意见并不尊重;因过分信奉权力,所以一步一步脱离共和的羁绊,不断集权,乃至帝制自为;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完全否定袁世凯的一生,其之所以如此,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袁世凯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施政讲究实际效果;其次,他关注的不是制度本身的优劣,而是制度能否在民初行得通.。

袁世凯民初家与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者

袁世凯民初家与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者

袁世凯民初家与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者袁世凯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备受争议的政治家和军事将领。

他在晚清末年和辛亥革命后的民初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

袁世凯被广泛认为是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者,但他的政权经历了多次挑战和变迁,直到他去世后,中华民国政权才逐渐地由其他政治势力接管。

本文将探讨袁世凯在中华民国早期政局中的角色以及其与实际掌权者的关系。

袁世凯在晚清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

当时他在北洋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随着清朝的日渐衰败,袁世凯逐渐崭露他在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才能。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军事总指挥,并在革命胜利后开始筹备建立中华民国的新政权。

袁世凯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成为其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然而,袁世凯并没有满足于这个临时职位,他野心勃勃地试图将这个职位变为终身制。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袁世凯展开了一系列政治手段,包括通过与各方势力的勾结和政治交易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尽管袁世凯名义上是中华民国的实际掌权者,但他的统治并不稳固。

在他的执政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政治动荡和冲突。

各地的军阀割据、地方势力崛起、国共矛盾激化等问题使得袁世凯难以维持统一和稳定的政权。

实际上,在袁世凯的统治期间,他并没有真正地掌控全国各地。

各地的军阀、政治家和地方势力在袁世凯的统治下保持一定的自治和实际掌控权。

这些地方势力在袁世凯的权威面前展现出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得袁世凯的统治受到许多局限和挑战。

袁世凯统治的局限也表现在他无法有效地控制国内的社会和经济问题。

在袁世凯的统治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各种混乱和不稳定,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问题丛生。

袁世凯的权力结构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因此无法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削弱了他的统治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袁世凯统治面临了越来越大的挑战。

一方面,国内各方势力对袁世凯的统治逐渐不满,发起了多起反对运动和起义。

另一方面,国际社会也开始对袁世凯的统治产生质疑,不愿意承认他作为中华民国的合法领导者。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袁世凯清末民初家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袁世凯,作为清末民初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政治生涯的起伏以及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都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探讨。

本文将从袁世凯的个人背景、政治生涯和对近代中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阐述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性。

一、袁世凯的个人背景袁世凯于1859年出生在湖北省宜昌。

他出身于一个军官家庭,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军事教育。

1874年,袁世凯考入官立京师高等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这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础。

后来,他考入洋务派的北洋小学堂,学习更加深入并在军事领域崭露头角。

二、袁世凯的政治生涯1. 光绪时期在清朝末年,袁世凯曾担任北洋水师提督,并参与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战斗。

他因军事才能而出类拔萃,逐渐引起了光绪皇帝的注意。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时期,袁世凯成为投身革命的关键人物之一。

1911年,他率领北洋军队在武昌发动起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袁世凯在革命的初期担任临时大总统,并在此后的政治斗争中逐渐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各方势力的派系斗争和复杂的政治环境,袁世凯很快陷入了困境。

3. 中国第一任大总统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当选为中国第一任大总统。

他致力于推动现代化建设,包括制定宪法、建立国民银行等重要举措。

此外,他还试图加强中央集权,寻求稳定的统治。

然而,他的权威逐渐受到各方的质疑和争议。

4.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在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军阀混战、各方派系的激烈斗争以及国内经济的困境,使得袁世凯的治理任务异常困难。

他多次尝试通过权谋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但这些手段往往引发了更大的混乱和反对声音。

三、袁世凯对近代中国的影响1. 统一中国袁世凯试图通过加强中央集权,推动国家统一和现代化建设。

他提倡国家主义和现代化理念,致力于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现代国家,推动中国摆脱封建落后的束缚。

尽管他的尝试并未完全实现,但他的思想和努力为后来的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 北洋政府的衰败袁世凯执政期间,北洋政府逐渐衰败,出现了腐败、军阀混战和民众不满等问题。

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

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

袁世凯与国民党:两极合力摧毁民初宪政袁伟时在清末最后十年的新政中,袁世凯是五大改革(教育改革,司法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军事改革和经济改革)最杰出的推动者和支柱之一。

就实绩而言,他所领导的直隶在各省区中无出其右。

辛亥革命打破了固有的平衡:财政体系崩溃了,出现巨大赤字。

政治体系崩溃,与内地各省以反满为目的的“独立”不同,蒙古、西藏等分离势力在外国支持下,先后宣布“独立”。

南北内战激烈,汉口、汉阳先后被袁世凯军队夺回。

谁来收拾乱局?革命派和立宪派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1国内外和朝野各方把目光投向袁世凯。

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外交经验及社会威望而言,袁世凯确实是当时的不二人选。

包括革命党人在内不少人期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

他不负众望,稳定了局势;出任第二届临时大总统,可说是众望所归。

但是,只有一年多光景,他成了“二次革命”的讨伐对象。

第一届正式大总统任期未满,他走上帝制自为的罪恶道路,最终赔上了自己的生命。

从中国现代政治史的角度看,谴责某个历史人物罪责,尽管需要,但不能为后人留下更多智慧。

我们需要追寻一个更深层次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辛亥革命后的中国不能顺利踏上宪政的轨道?革命幼稚病的恶果对孙文说来,南北议和是无可奈何的选择:南京临时政府财尽援绝,无法支撑下去了。

革命军北伐,用武力统一中国,显然是无法实现的美梦。

和议达成,孙文和国民党是不是真心实意支持袁世凯执掌政权呢?宪政的内在要求,一是约束权力,让它依法办事,不能肆意侵犯公民的自由;二是合理组织国家机关,使之互相制约和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实现高效运行和社会稳定。

成熟的政治家或政党,一定会审时度势,纵横比较,通盘考虑昨天、今天和明天,作出恰当的决策。

袁世凯及其北洋集团是当时实力最强的军事和政治势力;而依仗革命声威在中央和地方议会系统占有最多席位的国民党则执掌着立法——制定规则的权力。

后者的动向,影响十分深远。

一个基本态势是国民党人不愿意面对现实,冀图把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立即用选票和其他方法夺回来。

袁世凯传简介

袁世凯传简介

袁世凯传简介袁世凯,字肃然,河南省开封府洛阳县人,清末民初政治家。

他是中国现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被誉为“北洋军阀”的首领。

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经验和才能都深受人们的赞誉,同时也因其在历史中的一些行为受到争议和批评。

袁世凯出生于1835年,他的家庭地位并不高,但是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知名官员,所以他的父亲对他的教育很重视。

后来,袁世凯进入了官场,成为了知名的官员和军事将领。

他开始进入政坛,成为清政府的一名将领,并在太平天国战争中立下了许多功勋。

1875年,袁世凯加入北洋船政局,并在那里接受了许多现代化的军事和技术训练。

同时,他也开始涉足政治领域,成为了一名很有影响力的议员。

在政治和军事的领域上,他都表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和经验,赢得了众多的忠实支持者和信徒。

1895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海军的提督,并在甲午战争中指挥了中国海军的战斗。

然而,由于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失败,对于袁世凯的威望和声誉造成了很大的打击。

随后,他被派往韩国大清派遣军,但是在那里他又得以证明自己的才能。

此后,袁世凯很快成为了清政府的重要军事和政治领导人之一。

他的领导才能和经验对于北洋政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他在许多重要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在1900年的义和团运动中,袁世凯在平定叛乱上表现出了重要的战略眼光和才能。

1901年,袁世凯被任命为北洋政府的总统,并开始推行新政,倡导改革和现代化的进程。

同时,他还面对着许多的内部问题和政治斗争,但他最终通过自己的才能和经验,成功地平息了这些问题,并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实现了重大的突破。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成为了大清国的临时大总统,但是在清朝的覆灭后,他成为了民国的第一任总统,并开始实行新的政治和经济改革。

然而,由于他在政治和军事领域上的专制行为,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批评和反对。

1915年,袁世凯开始为了自己的政治野心,试图复辟帝制,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反对。

民初国民党、旧立宪派与袁世凯的离合关系新探

民初国民党、旧立宪派与袁世凯的离合关系新探

辛亥革命的成功是近代中国从封建王朝转向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政治重建,民初政党政治在畸形变异中发展。

民初政党大体分为三大类别:一是国民党为首的旧革命派,内部分为稳健与激进两派,前者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为代表,主张在议会政治轨道内同旧立宪派及袁世凯逐鹿政权,后者以戴季陶、何海鸣等为代表,掀起“二次革命”风说,期冀重新执掌政治话语权;二是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为首的旧立宪派,以黎元洪、梁启超、张謇、汤化龙等为代表,多数系前清立宪派、士绅阶层转化而来,同袁世凯及旧官僚具有紧密的利益纽带,力主亲袁主义,警惕“暴民政治”,但也并非“铁板一块”;三是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集团旧官僚派,作为共和政权的统治阶级,占据了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上风。

期间,袁世凯同国民党尽管存在着妥协与对话的空间,但根本利益的不一致,致使双方商榷与暗斗并存;袁世凯与旧立宪派虽有短暂的合作,最终却因袁缺乏建设政党政治的诚意而分道扬镳;国民党与旧立宪派在共和肇建之际一度未能寻找到调和的支撑点,然随着熊希龄内阁的破产,二者渐趋靠拢。

此前学术界就国会开幕前后各派势力有关宪法起草、总统制与内阁制、总统选举、善后大借款等问题的争论,对民初正义党政治多有关注,故笔者不作赘余之论。

a 在此基础上,本文拟借助代表民初各政治派别的报刊史料,结合2018年底整理校勘出版的《梁启超全集》等,围绕临时政府向正式政府过渡这一时段,挖掘前人尚未注意到的“总统入党之争”“孙黄宋暗潮”梁启超与“进步党”酝酿之内幕等隐秘史实,重新释读1912—1913年间国民党、旧立宪派与袁世凯三者的离合关系,从而补正史实考订及展现错综复杂的党派交锋,推进学界对该问题既有的研究和认识。

一、总统入党提议与各派系之纷争作者简介 高翔宇,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研究所讲师(北京,102249)。

a 这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林增平:《革命派、改良派的离合与清末民初政局》,《历史研究》1986年第3期;李新等主编:《中华民国史》(二),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胡绳武等:《辛亥革命史稿》(4),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来新夏等:《北洋军阀史》(上),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张永:《民国初年的进步党与议会政党政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袁世凯与民初国会

袁世凯与民初国会

袁世凯与民初国会
焦静宜
【期刊名称】《历史档案》
【年(卷),期】1996()2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 1912年2月13日(即清帝退位次日),袁世凯信誓旦旦地公开宣布说:“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所公认,今由帝政一跃而跻及之,实诸公累年之心血,亦民国无疆之幸福。

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袁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

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

”就在这一承诺的前提下,2月15日,这位清朝的总理大臣经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而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3月10日正式就职。

【总页数】5页(P108-112)
【关键词】袁世凯;国民党;民初国会;临时约法;辛亥革命;大总统选举法;宪法起草委员会;临时大总统;宋教仁;“二次革命”
【作者】焦静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57
【相关文献】
1.宪政起步:民初筹备国会事务局与第一届国会选举 [J], 严泉
2.近代中国另有保国会——民初五族少年保国会述评 [J], 苏全有;李鹏
3.民初国民党、旧立宪派与袁世凯的离合关系新探 [J], 高翔宇
4.民初国民党、旧立宪派与袁世凯的离合关系新探 [J], 高翔宇
5.清末民初袁世凯的国家观及实践 [J], 田燕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民初政局名词解释

民初政局名词解释
直系统治和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0年8月到1924年10月,中央政权由直系军阀操纵,是为直系军阀专政时期
第一次直奉战争
1922
直皖战争后,为了扩张各自的势力,直、奉两系争先恐后地收编皖系残军,激烈地争夺内阁席位和各省地盘,1922年4月29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式爆发
护国战争
1915-1916
1915年12月,辛亥革命时期的云南都督蔡锷在云南起义,举起了反袁护国的旗帜,发动了护国战争,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护国战争促进了反袁斗争形势的发展,各省相继宣布独立,广东在中华革命党压力下,也被迫独立
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内部这时也发生了分化,冯国璋等还提出逼迫袁世凯取消帝制,在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被迫于1916年3月取消帝制,仍任总统
各派反袁势力不承认援引袁世凯的“新约法”,他们主张应该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根据《临时约法》,黎元洪应该继任总统,而不是代行总统职权,由于全国一致反对,段祺瑞被迫让步
1916年,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北京政府以大总统名义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同时宣布召开国会,历时近一个月的新旧约法之争,最终以《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恢复而结束
日本不甘落在美国之后,也想通过唆使北洋政府参战,进一步控制中国
段祺瑞则企图以参战之名,向日本借款练兵,扩充皖系势力,因此积极主张参战
美国看到日本的阴谋,又怂恿直系军阀反对参战,段祺瑞见参战目的未能达到,便组织了以皖系军阀为骨干的督师团逼黎元洪同意参战,并通电要求解散国会
恰巧这时段祺瑞以允许日本训练中国军队和控制军工厂的条件,向日本借款的卖国行为被揭露出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对,黎元洪借助群众的反段情绪,在英美赞助下,免除了段祺瑞国务总理的职务
梁士诒成立“全国请愿联合会”,主张以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以加快帝制进程,参政院在请愿联合会的催促下,决定召开国民代表大会,决议国体问题,在袁世凯的操纵下,各省的所谓代表很快选出,接着又在当地进行国体投票,全票赞成恢复帝制

中国历任大总统

中国历任大总统

中国历任大总统第一任——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叱咤中国政坛的一代枭雄。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出生在河南项城一个世代官宦权重的大家族,他的政治生涯从天津起家。

他青年科举不第,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袁世凯入朝鲜平乱期间,表现出了非凡的外交军事才能,令国内朝野瞩目。

1895年从朝鲜回天津督建“新式陆军”,“天津小站新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依照欧洲军制训练的军队,开创了中国军事历史的先河。

袁世凯在天津新军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中国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在天津的中国直隶总督府策划了多起影响中国历史的大事件。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势所迫,清政府依赖对西洋文化见多识广的北洋集团,起用北洋鼻祖袁世凯,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逼迫清帝退位,实行中国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随后不久,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受当时乱世年代其它帮派的阴谋算计,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身亡,享年57岁。

袁世凯的妻妾甚多,在天津有多处旧居,属海河东路39号的这所豪宅最为别致,德式红色的陡坡屋顶,尖顶扣钟状的八角采光亭,极具欧洲古典情调。

第二任——黎元洪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生于湖北黄陂县夏店,原籍安徽巢县。

年幼时随父亲的政治调动,全家迁入天津塘沽区,19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中国最西式的海军学校——天津北洋水师学堂。

黎元洪自幼懂事,学习刻苦,以全校的高分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1888年派往广东随“广甲”编入北洋水师,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随舰队北援。

民国时期的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

民国时期的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

民国时期的孙中山与袁世凯的斗争民国时期,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而重要的斗争。

他们代表了不同的政治派别和理念,他们的斗争不仅仅是个人的争斗,更是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抉择。

本文将从两位领袖的背景和实施的政策角度,探讨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斗争。

一、背景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925年)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辛亥革命的领导者和国父。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倡导建立民主的共和国,推翻满清的封建统治。

袁世凯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晚清时期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统帅。

他是清朝政府的重要官员,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包括北洋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二、政治立场孙中山孙中山主张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推翻满清的封建统治。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即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

他的目标是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满清政权,建立一个民主的共和国。

袁世凯袁世凯在孙中山之前支持清朝政府,并在清朝末年担任要职。

后来,他在辛亥革命后成为了北洋政府的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主张一种近似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即“君主专政”。

他的目标是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三、斗争过程孙中山与袁世凯之间的斗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辛亥革命前后的斗争和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斗争。

辛亥革命前后的斗争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

但在辛亥革命后,袁世凯试图取代孙中山的领导地位。

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不久,袁世凯就组织了政变,试图将南京临时政府推翻并建立自己的政权。

然而,袁世凯的行动遭到了孙中山及其支持者的坚决反对。

最终,孙中山通过与各方面的妥协与斗争,成功保住了南京临时政府的地位,维护了自己的领导地位。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斗争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担任临时副总统和北洋政府总统。

然而,袁世凯不满足于临时的地位,试图将权力扩大并将自己确立为中国的正式国家元首。

他试图通过迫使孙中山辞去总统职务,自己登上中华民国的权力巅峰。

但孙中山深知袁世凯的野心和政治手段,他坚决反对袁世凯的行动,并通过与各方势力的合作和斗争,挫败了袁世凯的图谋。

中华民国历史人物之一,袁世凯(1859~1916)

中华民国历史人物之一,袁世凯(1859~1916)

中华民国历史人物之一,袁世凯(1859~1916)
中华民国历史人物之一,袁世凯,(1859~1916)生于河南省项城县,1882年到1885年,随吴长庆入朝鲜,平定汉城兵变,1885年到1894年,以三品道员驻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1894到1899年,在天津小站练兵。

戊戌变法时,向慈禧太后告密,出卖维新派,1889年到1901年出任山东巡抚,率兵镇压义和团,1901年到1903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3年到1907年,任练兵处总办,历为北洋军阀总头目。

1907年到1909年,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1909年被清朝摄政王载沣免职回家。

1911年到1912年重新复出,出任内阁总理大臣,1912年,一特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来换取总统职位,1912年4月1日到1915年12月26日,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定都北京,1913年,派人刺杀宋教仁,镇压二次革命,接受日本21条丧权辱国条约,1915年12月26日到1916年3月22日登基称帝,年后洪宪,1916年,在全国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取消帝制,1916年3月22日到6月6日,恢复总统职权,1916年6月6日在全国一片骂声中病逝。

袁世凯简介

袁世凯简介

三一文库()〔袁世凯简介〕袁世凯,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代表人物,一个伪装维新的封建专制主义者。

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的内容,欢迎大家查看。

袁世凯 - 简介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号容庵,河南项城人,故又称袁项城,清末民初的军事和政治人物。

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并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为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如袁世凯等人将来进入仕途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甚至内阁总理大臣,成为清末头号权臣。

民国成立,袁氏当选首任大总统,甚至於1916年称帝,但终归失败。

1916年6月6日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市。

袁世凯 - 从政生涯民国之前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1876年(光绪二年)1879年(光绪五年) 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人物肖像(20张)1881年(光绪七年) 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

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政府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 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

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 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

袁世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袁世凯(1859年-191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位极其重要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作为清朝末代的重臣和中华民国的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变革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

本文将重点讨论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和对中国近代变革的影响。

一、袁世凯的早年经历袁世凯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农民家庭,自小聪明好学。

他进入北京的洋务派学堂学习,接受了西方现代科学知识的熏陶,并在军事领域有着卓越的才能。

袁世凯在清朝灭亡后,成为新兴政治力量的重要代表。

二、袁世凯与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袁世凯对此起了重要的推动和领导作用。

他在辛亥革命后期组织了北洋军队,对清朝政权进行了坚决的反击。

1912年,他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成立了北洋政府。

三、袁世凯的维新尝试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家,袁世凯一直致力于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

他提出了“帝制合议、宪政统一”的维新方案,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现代化的政治制度。

然而,他的维新尝试遭到了各方的反对,并最终以失败告终。

四、袁世凯的权力集中化袁世凯的权力集中化政策对中国近代变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通过削弱地方政权,建立起集中的中央政权,并试图恢复帝制。

他的这种做法引发了各方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了民众的大规模抗议和抵制。

五、袁世凯的死亡和影响袁世凯在1916年逝世,留下了丰富的政治遗产。

尽管他的一些政治尝试失败了,但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变革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政治理念和勇于尝试的精神,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结语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变革的关键人物之一,他的政治经历和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虽然他的一些尝试是失败的,但他的努力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袁世凯的贡献和影响应该被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的历史进程和变革。

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

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

袁世凯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笔谈)编者按: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传统观点认为他代表反动势力,落后、奸尊、反对于命、图谋复辟、大盗窃国。

但近些年来亦有不少学者根据史料发掘,颠覆了一些传统说法,认为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作为北洋新政的领军人物,北洋集团的首脑,他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新式陆军、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武昌起义爆发后,他重嘉出握重兵,其政治倾向和举动对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和中国政局走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他逼迫清!退位、对结束清王朝反动统治起了关键性的作用;他当选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后,维护了中国对蒙古和?藏的主权,发展实业,统一币制,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与变革;他的用人唯才思想也独树一帜。

但袁世凯复辟帝制又导致辛亥革命走向失败。

值此中国结束封建帝制、迈向民主共和之路已百年之际,我们诚邀从事袁世凯与北洋社会研究的几位专家,就袁世凯在近代中国的作用与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希望国内外专家学者就此问题继续深入研究。

唯物史观视野下袁世凯的人才方略赵书刚(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北京100091)清末民初,袁世凯权倾内外,呼风唤雨。

有些研究者往往把这种“袁世凯现象”,归结为“权谋”、“狡诈”的结果。

其实,对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仅从变动着的“思想”、“观念”中去寻找,就会陷入研究的怪圈。

因此,我们不能不认真而严肃地用唯物史观研究袁世凯的人才方略,不能不“由这一时期的经济的生活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1](P423)一、立国之本,要在得人甲午战争中,清朝败于一向被视为弹丸之地的小国日本,被逼签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地赔款,还带来割地狂潮,加深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危机,使得朝野上下感到震惊。

清朝为何遭到如此凌辱呢?袁世凯归咎于人才问题。

他说:“夫当世无深明大义之人,故人才今不如古;当世无博达时务之人,故人才又中不如外。

袁世凯简介资料

袁世凯简介资料

袁世凯简介资料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袁世凯简介,希望对你有用!袁世凯的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别名字慰亭、人称袁项城、袁宫保,出生于河南项城,是近代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袁世凯任职期间主要成就有:创建新式军队,培养大批军事人才,首创中国国内警察制度、设立春节,逼迫清帝和平退位、开创中华民国,督修铁路、办工厂、大力发展实业,废除科举制度,推广免费国民学校。

然而,1915年12月袁世凯宣布自称皇帝,改国号为中华帝国,建元洪宪;此举遭到各方反对,引发护国运动,袁世凯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后宣布取消帝制。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归葬于河南安阳。

袁世凯的生平事迹少年时代袁世凯出身河南项城的一个大家族,他的叔祖袁甲三官至漕运总督,参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是这个家族的顶梁柱;他的生父是袁保中,为项城县的地主豪绅,捐了个同知官位。

袁世凯系袁保中第四子,生母是袁保中之妾刘氏,他于1859年9月16日(清文宗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出生于大清河南省陈州府项城县北之袁张营。

袁世凯出生的那天,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

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

袁世凯被其婶母牛氏(袁保庆之妻)抚养长大,他本人也在1864年过继给无子的袁保庆为后嗣。

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后又随袁保庆宦游济南、扬州、南京诸地。

在南京,袁世凯师从曲沼学习武艺,并“喜游览山水,复善骑射,课暇则策马登览清凉山、莫愁湖、太平湖诸胜迹”,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

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袁世凯简介——精选推荐

袁世凯简介——精选推荐

袁世凯简介袁世凯(1859年—1916年),字慰庭,号容庵,是中国近代史上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鼻祖、中华民国大总统,风云一时,叱咤中国政坛。

1859年9月16日,他出生在河南项城县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

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袁世凯早年科举不第,又逢清季兵燹,便弃文投军,依附淮军将领吴长庆门下。

1892年,大清藩属朝鲜内乱,求助于清庭,袁世凯即随军入朝平乱。

驻朝期间,袁世凯头脑灵活,办事机敏、干练,表现出较高的外交、军事才能,颇为清庭朝野瞩目。

1894年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

1895年受命以道员衔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

他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取得极大的收获。

同时在此基础上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班底。

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

1899年任山东巡抚,逐步接近清廷的权力中枢。

1901年升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7年入主军机处、兼任外务部尚书。

1908年宣统帝继位,受清皇室排挤,袁世凯被迫下野,隐居彰德府(今安阳市)洹上村别墅——“养寿园”。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受国内外形式所迫,清庭被迫重新起用袁世凯,由其出任总理内阁大臣,主持军政。

革命当前,袁世凯深知清庭气数已尽,无可挽回,便联络全国革命势力及其旧部,倒戈一击,逼迫清帝退位,实行共和。

1912年3月,袁世凯因促成共和有功,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随后不久,被推举为中华民国首任总统。

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

1916年3月22日,内外交困,被迫宣布撤消帝制,恢复民国。

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死于北京,时年57岁。

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出生:袁世凯(1859.9.16—1916.6.6),字慰亭,亦作慰廷,尉亭,号容庵。

出生于河南项城县张营一个官宦大家族。

袁世凯过继给叔叔袁保庆,为嗣。

年方七岁的袁世凯随袁保庆至济南。

七年(1868年)冬,袁保庆以道员发往江苏差遣,袁世凯随往,侨寓扬州,复移南京。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15年(中華民國四年): 日本向中國提《二十一條款》;袁世凱恢復帝制; 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中華民國五年): 袁世凱帝制失敗而死
袁世凱稱帝過程
『二次革命』後,袁世凱發動其親信議員及督 二次革命』 挾持國會, 選舉法: 挾持國會,提前通過總統 選舉法:並組織 公民團』 脅迫議員選他為正式總統。 『公民團』,脅迫議員選他為正式總統。 袁氏運用個人權力,下令解散國民黨和國會, 袁氏運用個人權力,下令解散國民黨和國會, 廢除臨時約法;另行中華民國約法, 廢除臨時約法;另行中華民國約法,藉此擴大 總統的職權。 總統的職權。 修改總統選舉法, 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任期由五年遞增至 十年,可以無限連任, 十年,可以無限連任,並有權推定候選人
親信背叛,處境孤立: 親信背叛,處境孤立:袁世凱原先是依 靠北洋軍力量奪取總統職權, 靠北洋軍力量奪取總統職權,進謀復辟 稱帝,及後北洋軍將領如段祺瑞、 稱帝,及後北洋軍將領如段祺瑞、馮國 障等皆疏遠袁氏,不肯附從, 障等皆疏遠袁氏,不肯附從,洪憲帝制 自難於推行。 自難於推行。 列強拋棄,外交強迫:袁世凱承認『 列強拋棄,外交強迫:袁世凱承認『二 十一條』 藉以換取日本對帝制的支持。 十一條』,藉以換取日本對帝制的支持。 然日本只是乘機取利, 然日本只是乘機取利,當其發覺形勢不 利帝制時,即邀英、 利帝制時,即邀英、俄等國一起阻撓袁 氏放棄帝制。 氏放棄帝制。
袁世凱稱帝失敗的原因
違背潮流,激起公憤:辛亥革命成功,帝制 違背潮流,激起公憤:辛亥革命成功,
統治結束,國人皆希望建立一民主政府, 統治結束,國人皆希望建立一民主政府,而 袁氏倒行逆施,妄圖稱帝, 袁氏倒行逆施,妄圖稱帝,自然引起國人的 公憤,注定了帝制失敗的命運。 公憤,注定了帝制失敗的命運。 舉國反對,聲勢浩大:袁氏稱帝,激起了聲 舉國反對,聲勢浩大:袁氏稱帝, 勢浩大的護國運動。 勢浩大的護國運動。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 中華革命黨, 中華革命黨,以梁啟超為代表的進步黨及以 唐繼堯為代表的西南軍人,合力倒袁, 蔡、唐繼堯為代表的西南軍人,合力倒袁, 洪憲帝制終歸失敗。 洪憲帝制終歸失敗。
護國之役
袁世凱圖謀稱帝時,原雲南都督蔡 袁世凱圖謀稱帝時, 鍔自京潛回雲南,與李烈鈞、 鍔自京潛回雲南,與李烈鈞、唐繼堯等 組織護國軍,首倡獨立,揮軍討袁; 組織護國軍,首倡獨立,揮軍討袁;袁 氏遂派兵對抗,而南方各省則紛告獨立。 氏遂派兵對抗,而南方各省則紛告獨立。 繼而,獨立各省為對付袁世凱, 繼而,獨立各省為對付袁世凱, 組成軍務院,以統一軍事; 組成軍務院,以統一軍事;袁氏部屬段 祺瑞、馮國障等先後疏離袁世凱, 祺瑞、馮國障等先後疏離袁世凱,令袁 氏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氏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袁世凱稱帝對初政局的影響
引發護國之役:袁氏稱帝後, 引發護國之役:袁氏稱帝後,原雲南都督蔡 鍔與唐繼堯等組成國軍, 鍔與唐繼堯等組成國軍,與西南各省合力討 護國之役,遂告爆發。 袁,護國之役,遂告爆發。 加深民國外患:袁氏為謀稱帝, 加深民國外患:袁氏為謀稱帝,不惜喪權辱 與俄國協議承認其蒙古的特權, 國,與俄國協議承認其蒙古的特權,同時又 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 引致外患益深。 接受日本的『二十一條』,引致外患益深。 造成軍閥混戰:袁氏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 造成軍閥混戰:袁氏為了培養自己的勢力, 曾安置甚部下於各省,及帝制失敗, 曾安置甚部下於各省,及帝制失敗,其黨羽 藉地方力量,彼此政殺爭權,釀成日後軍 地方力量,彼此政殺爭權, 閥割據混戰之局。 閥割據混戰之局。
民初政局與袁世凱(1912民初政局與袁世凱 1916)
簡介
1912年(中華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清帝退 位,袁世凱在北京繼任臨時大總統。 1913年(中華民國二年): 袁世凱派人暗殺宋教仁;孫中山在南京發動「二次革 命」,舉兵討袁失敗;袁世凱任大總統。 1914年(中華民國三年): 中華革命黨在日本東京成立;日本籍口對德宣戰,侵佔 山東。
為了獲得國際的承認, 為了獲得國際的承認,袁世凱不惜與俄國達成 協議,同意其在蒙古擁有的特權, 協議,同意其在蒙古擁有的特權,又答應日本 所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欲借此換取日、 所提出的『二十一條』要求,欲借此換取日、 俄的支持。 俄的支持。 授意其美籍顧問古德諾(Frank e 授意其美籍顧問古德諾(Frank Johnson Goodnow),宣揚共和不宜中國論, Goodnow),宣揚共和不宜中國論,君主制才合 適. f.召集 國民代表大會』 會中決定更改國體, 召集『 f.召集『國民代表大會』,會中決定更改國體, 並擁戴袁氏為『中華帝國皇帝』;袁氏惺惺作 並擁戴袁氏為『中華帝國皇帝』 推讓兩次而後接受。 態,推讓兩次而後接受。於是袁世凱下令改民 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洪憲帝制乃告出現 洪憲帝制乃告出現。 國五年為洪憲元年洪憲帝制乃告出現。
史家觀點
袁世凱得以奪取民國政權,甚至走上專 袁世凱得以奪取民國政權, 制獨裁之路,顯示舊勢力根深柢固, 制獨裁之路,顯示舊勢力根深柢固,非 一朝一夕所能拔除. 一朝一夕所能拔除.此種舊勢力所以存 主要是在人心觀念等意識習尚上, 在,主要是在人心觀念等意識習尚上, 非制度的忽然更新即能改變; 非制度的忽然更新即能改變;故民初的 政黨政治,氣象雖新,但精神則舊.~ 政黨政治,氣象雖新,但精神則舊.~ ~蘇啟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