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布里顿复合和声思维——以《Winter words(冬之语)》为例

合集下载

从舒伯特《冬之旅》谈钢琴演奏技巧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体现

从舒伯特《冬之旅》谈钢琴演奏技巧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体现

从舒伯特《冬之旅》谈钢琴演奏技巧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体现《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的一首艺术歌曲,由吉他伴奏。

该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冬天的景象,充满了萧瑟和寂寥之感。

在艺术歌曲伴奏中,钢琴是一种常用的乐器,起到了重要的伴奏作用。

钢琴演奏技巧在《冬之旅》中的体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旋律表达:《冬之旅》中充满了浓郁的情感,在钢琴的伴奏下,旋律更能表达出歌曲中的情感。

钢琴演奏技巧可以通过运用细腻的音色和变化的强度来表现歌曲中的情感变化,如用柔和的音色来表达悲伤、寂寥的情感,用明亮的音色来表现明亮、欢快的情感。

2.节奏和速度的掌控:钢琴演奏中,节奏和速度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能够很好地衬托和突出歌曲的情感。

《冬之旅》中有着明显的音乐动感,通过钢琴的快速弹奏和轻盈的手指动作来表现节奏的紧凑和速度的变化,既突出了歌曲的活力,同时也增加了听众的兴趣。

3.和声的处理:在伴奏中,和声是起到支撑和增强旋律的作用。

钢琴演奏技巧在和声处理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合理的弹奏技巧和手指动作来处理复杂的和弦变化,使得和声听起来充满层次和丰富性。

在《冬之旅》中,通过钢琴的和声处理,可以使得歌曲的表达更加丰富细腻,情感更加深入人心。

4.音乐轮廓的凸显:钢琴演奏技巧还可以通过刻画音乐的轮廓来突出歌曲的特点。

在《冬之旅》中,通过钢琴的音色和手指动作,可以将歌曲中的主题和主旋律进行鲜明的凸显,使得听众更加容易记住和沉浸在音乐之中。

总的来说,钢琴演奏技巧在《冬之旅》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旋律表达、节奏和速度的掌控、和声的处理和音乐轮廓的凸显等方面。

通过这些技巧的运用,钢琴在艺术歌曲伴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使得歌曲更加丰富、细腻和动感。

同时,钢琴演奏技巧也需要演奏者具备扎实的音乐基本功、灵活的手指技巧和对音乐情感的准确理解,以达到更好地演绎歌曲的效果。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彼得·舒伯特的一部声乐套曲,由包括二十四首歌曲的序曲和一首终曲组成。

作品于1827 年发表,是舒伯特的成熟作品之一,也是德语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一、曲式特点1、戏剧性地建构,各个乐章之间连结紧密。

所有的乐章都有戏剧性地建构,共同组成了一个叙事性的整体,其中又以头两个乐章彼此相聚,呈现出如同戏剧一般的引子、主题、发展和峰顶的结构。

2、曲式呈现多变,其中以变奏曲式为主。

舒伯特在《冬之旅》中运用了多种曲式,除了常见的节奏快速的中板调进行曲式和强调歌词的赋格曲式外,还有变奏曲式的运用,这种曲式在舒伯特早期的歌曲中即已多次出现。

这种曲式的使用不仅可以表现出不同节奏和情感,还可以有针对性地处理旋律和和声,丰富了整个曲集的表现层次。

二、和谐特点1、音乐具有模糊性,表现人的情感。

在《冬之旅》中,舒伯特的和声处理非常巧妙,他善于运用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和声,使得音乐像一幅画一样,使得听众可以自己看到、感受到一种与音乐相似的情感。

这种和声处理的特点也表现了舒伯特的内心世界,他善于表现人的情感,而不是空洞的音乐。

2、趋向性和强调性并存。

舒伯特在声乐套曲中的和声处理中,既有明显的趋向性,又注意到和声的强调性,整个曲集具有明显的层次感。

三、旋律特点1、旋律优美动听。

在《冬之旅》中,舒伯特的旋律优美动听,既有如歌般的轻柔,又有像鸣奏般的激情高涨,这种旋律的特点是舒伯特歌曲中的一个显著特征。

2、旋律衔接自然流畅。

在《冬之旅》的每个乐章中,舒伯特的旋律衔接自然流畅,使得整个曲集有非常向心的力量。

沉浸式的音乐旋律可以让听众自然地沉浸在音乐的氛围之中,享受音乐带来无尽的欢愉。

综上所述,《冬之旅》具有多种音乐特征,包括曲式、和声和旋律等等。

这些音乐特征构成了整个声乐套曲的表达层次和深度,表现出舒伯特音乐艺术的独到之处。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舒伯特(Franz Schubert)是19世纪奥地利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作品丰富多样,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的歌曲作品。

《冬之旅》(Winterreise)就是他最为知名的声乐套曲之一。

这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描绘了一个情感丰富、充满痛苦和孤独的故事,而其中的音乐特征可谓是独具匠心,更是对于当时音乐风格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情感的表达《冬之旅》的音乐特征之一就是情感的表达。

整部作品贯穿着浓厚的悲伤、孤独和绝望的情感,这与舒伯特自己的遭遇和心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曲家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正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他患有严重疾病,面临着贫病交加的困境,因此在作品中情感的表达更加深沉和真挚。

舒伯特通过歌词的选择和音乐的创作,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使得整个作品充满了悲情和绝望的氛围。

二、旋律的优美另一个突出的音乐特征就是旋律的优美。

舒伯特是一位极具旋律天赋的作曲家,他擅长创作优美动人的旋律,并且能够将旋律与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冬之旅》中的旋律优美动人,富有旋律感和歌唱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套曲中的第一首歌曲《孤单的旅人》(Gute Nacht),其旋律优美动人,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悲伤和孤独,深深触动了人们的心灵。

整部作品的旋律始终贯穿着一种深沉而动人的情感,这也是舒伯特作品的一大魅力所在。

三、和声的变化《冬之旅》还在和声方面展现了舒伯特独特的音乐特征。

舒伯特擅长运用丰富的和声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通过和声的变化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

套曲中的每一首歌曲都有着不同的和声特点,有的表现出悲伤的忧郁,有的表现出绝望和无奈,有的则表现出孤独和空虚。

这些和声的变化不仅丰富了作品的音乐性,同时也使得每一首歌曲都有着独特的魅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舒伯特通过精妙的和声运用,展现了他作为浪漫主义音乐家的独特风采。

四、节奏和形式的多样性舒伯特在《冬之旅》中还展现了对于节奏和形式的多样性的把握。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彼得·舒伯特创作于1827年的一部声乐套曲,由20首歌曲组成。

每首歌曲都以弗朗茨·路德维希·冯·勃丘曼的同名诗集为歌词。

这部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音乐特点和富有表现力的主题而闻名。

舒伯特在《冬之旅》中运用了富有情感的旋律。

他创作了一系列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旋律,以表达冬季的寂寞、冷漠和孤独。

在《行走》一曲中,舒伯特运用了重复的旋律,以描绘一个人在冰天雪地中孤零零行走的景象。

这种旋律的运用使听众能够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舒伯特在《冬之旅》中运用了丰富的音色和和声。

他巧妙地使用了不同的音色和和声,以增强歌曲的表现力。

在《冷风吹》一曲中,舒伯特使用了弦乐器的寒冷音色,以描绘冬风吹袭的感觉。

他还运用了富有张力的和声,以表达人们在冬季中的内心挣扎和痛苦。

舒伯特在《冬之旅》中运用了变化多样的节奏。

他通过改变歌曲的速度和节奏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景。

在《村落》一曲中,舒伯特运用了缓慢的节奏和富有变化的速度来描绘一个安静而宁静的冬日村落。

而在《极夜》一曲中,舒伯特则运用了快速和冲击的节奏,以表达北极圈地区的黑暗和寒冷。

舒伯特在《冬之旅》中运用了情感丰富的音乐表达技巧。

他通过使用音乐动态性、音乐节奏和音乐变化等手法,来表达歌曲的情感和情绪。

这种音乐表达技巧使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通过富有情感的旋律、丰富的音色和和声、变化多样的节奏以及情感丰富的音乐表达技巧,成功地描绘了冬季的寂寞、冷漠和孤独等主题。

这部作品以其浪漫主义的音乐特点和富有表现力的主题而闻名。

李登《声类》性质管窥

李登《声类》性质管窥

李登《声类》性质管窥
殷正林
【期刊名称】《辞书研究》
【年(卷),期】1983(000)006
【摘要】<正> 李登《声类》一书早已亡佚,史籍中有关记载既少且略,主要有下面几处:《魏书·江式传》:忱弟静别放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隋书·经籍志》:《声类》十卷。

魏左校尉李登撰。

《隋书·潘徽传》:末有李登《声类》、吕静《韵集》,始判清浊,才分宫羽,而全无
【总页数】10页(P152-160,48)
【作者】殷正林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
【相关文献】
1.管窥布里顿复合和声思维——以《Winter words(冬之语)》为例 [J], 彭欣培
2.声触诊定量技术与声触诊成像定量技术对甲状腺结节性质的判断价值比较 [J], 李震宇;丁建龙;顾鹏;饶新明;沈建军
3.戴震《声类表》及其性质 [J], 吴新民
4.管窥筝乐演奏左手技法"以韵补声"至"以音表现"之流变 [J], 陆媛媛;王安喆
5.关于《声类》的性质与价值 [J], 吴礼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布里顿声乐套曲《Winter-words(冬之语)》和声研究

布里顿声乐套曲《Winter-words(冬之语)》和声研究

布里顿声乐套曲《Winter words(冬之语)》和声研究
爱德华﹒本杰明﹒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1976),是英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

在他的生命历程中创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作品。

涉猎体裁广泛,包括歌剧、艺术歌曲、管弦乐等等。

本文以布里顿声乐套曲《冬之语》为切入点,通过对8首艺术歌曲的和声分析,从多元化的调式、复杂的调性转换、多种和弦构造手法与和声进行手法等多个角度,对歌曲的和声技法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整理。

力图阐明和声在艺术歌曲的表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笔者将本论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

引言主要内容是本论题的选题目的、研究意义现状。

正文分文五章,第一章阐述了布里顿的生平及创作生涯、英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布里顿声乐作品的创作、诗词作者托马﹒斯哈代简介以及声乐套曲《冬之语》的写作背景,第二章主要对作品的调式类型、调性转换与布局进行了分析,第三章由表及里的研究了作品中和弦构造的及纵向和声排列的特征,第四章从和声进行的角度出发,对作品中的
和声进行了更深入的探析和分解,主要将其分为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和声进行特征来阐述。

第五章笔者对八首歌曲的部分音乐语言进行了整体化的概述,其由片段结合为有机整体,使作品特征更加清晰明了。

结语部分结合音乐美学思想,总结了《冬之语》这部作品的音乐特点以及研究价值。

冬之旅洪流曲式分析

冬之旅洪流曲式分析

冬之旅洪流曲式分析《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据诗人威廉·缪勒的诗作《冬日旅行》所做的一部声乐套曲,其内容是舒伯特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总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算是一部自传。

《晚安》是《冬之旅》的第一首作品,舒伯特按照自己的人生阅历将作品中的主人公刻画成一位失恋的流浪者形象,描绘了该流浪者临行前对曾经的负心人凄凉告别的画面,借此来表达现实的残酷和对往昔的怀念。

一、曲式结构分析这首作品篇幅不长,短小精悍,尤其是曲式结构非常有特点。

笔者认为这首作品的曲式为变奏曲式。

曲式结构图式如下:从以上结构图式来看,整首作品共包括三个部分,每一部分节奏相同,且每段之间含有相同的间奏。

前奏钢琴的右手声部为音乐的主题动机,第一部分的旋律和前奏的主题动机相同,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采用第一部分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重复。

每一部分都含有丰富的调性变化,和声多次出现导七和弦,加强了音乐的张力。

作品的开头和结尾都以钢琴独奏展开,结尾的音乐织体与前奏完全相同,首尾呼应。

二、旋律写作特色1、平行乐句的运用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因此音乐作品必须具有方便听众记忆的重复元素。

在重复元素中,平行乐句的使用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平行乐句是指两个长度一样的对称乐句,一般是用重复的创作手法,在《晚安》这首作品中舒伯特就使用了平行乐句的创作手法。

谱例1是《晚安》的开始部分,调性为d小调。

这个片断是一个平行乐句。

谱例1的第1小节(弱拍不计小节数)至第4小节为第一乐句,第5小节至第8小节为第二乐句,乐句发展的手法为完全重复,这种创作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听众的记忆。

2、频繁的调性转化《晚安》中的调性变化是非常丰富的,有色彩明亮的大调与暗淡的小调之间的对比,也有同名大小调和近关系调之间的相互转换。

舒伯特用大调来表现主人公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用小调来展现凄凉、残酷的现实世界和主人公忧郁、悲伤的内心世界;用同主音大小调的转换来表达主人公在过去和现实两者中纠结、不安的复杂心情。

论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艺术特色——以第七首《在河面上》为例

论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艺术特色——以第七首《在河面上》为例

u sic LifeM2020年第8期极具音乐天赋的舒伯特是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在艺术歌曲的发展上,他创造性地将音乐与诗歌融合于一体,为诗歌注入了新的元素。

不仅如此,他还突破性地提升了钢琴伴奏的重要性,不仅可以烘托歌曲的氛围,而且可以通过钢琴伴奏构建音乐思想,使之摆脱了钢琴伴奏属于声乐作品的从属地位。

而这些特点在他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声乐套曲《冬之旅》是由24首艺术歌曲所组成,歌词的文本来源于与舒伯特同时代的奥地利诗人威廉·缪勒(Wilhelm Muller,1794-1827)的诗歌。

作品描绘了一位落魄的流浪者在冬天的大雪中迎风前行的音乐形象,在旅途中回忆往事,试图寻找心灵最后的归宿。

作为舒伯特的最后一部作品,该作品具有极强的自传性,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以其中的第七首《在河面上》进行分析。

通过曲式结构、歌词、织体、钢琴伴奏等方面归纳舒伯特的艺术特色。

一、曲式结构特色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每一首作品都具有结构短小精悍、调性丰富、内涵深刻的特点,第七首《在河面上》也不例外。

这首作品为单三部曲式,因为再现时旋律在钢琴声部,所以这也是舒伯特钢琴与声乐一体性的体现。

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前奏(1-4);A段(5-22);B段(23-40);A1段(41-70);尾声(70-74)。

除了A1段以外,A、B两段篇幅相当。

前奏(1-4)是由钢琴完成,调性为e小调。

A段(5-22)调性为e-#d-e-#d。

调性变化主要根据歌词进行变化,一句歌词几乎改变一次调性。

且A段中存在一对互为平行关系的方整型乐句,a(5-12),过渡(13),a1(14-21),过渡(22)。

伴奏声部为八分音符、柱式和弦为主。

在过渡句中,舒伯特强调属功能,所以音响效果不稳定。

B段(23-40)调性变化为E-A-B-E-A-e。

且B段中存在一对互为平行关系的方整型乐句——b(23-30),b1(31-38)。

从舒伯特《冬之旅》谈钢琴演奏技巧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体现

从舒伯特《冬之旅》谈钢琴演奏技巧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体现

从舒伯特《冬之旅》谈钢琴演奏技巧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体现[关键词] 冬之旅;钢琴;演奏技巧;伴奏《冬之旅》是舒伯特根据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诗歌创作的24首歌曲,这是诗与音乐的完美结合,是德国艺术歌曲文献中具有很高价值的连篇套曲。

该套曲中8首选择大调为主调,其余16首作品都是以小调为主调。

《冬之旅》是他在去世前一年完成的,由于自身受到病痛的折磨以及艰难的生活的摧残,在他读到了威廉·缪勒的诗作后,产生了共鸣,于是将自己这孤独、悲哀的一生融入整部作品中,用音乐的形式抒发了自己郁郁寡欢和无可奈何的情愫。

套曲蒙上了一层暗淡、忧伤的色彩,通过和声大调的运用以及向关系小调转换等手法,暗淡明朗的色彩,强化作品暗淡忧伤的情绪,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冬之旅》钢琴伴奏技巧的艺术特征(一)钢琴伴奏是独立和融合的统一体舒伯特之前的作曲家创作的众多独创歌曲音乐作品中,钢琴部分在音乐中所占的比重没有独唱部分大,钢琴部分的重要程度无法和独唱部分相提并论。

直到舒伯特开始创作艺术歌曲,钢琴部分的音乐形象越来越重要,钢琴在艺术表现中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音乐表现力越来越丰富。

在舒伯特的艺术作品中,独唱部分的主体地位并不明显,通常情况下,它和钢琴部分的音乐在艺术表现中所占据的比例是四六之分,两者是既独立又融合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舒伯特的《菩提树》《春梦》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钢琴部分在音乐中所占的比重也丝毫不逊色于独唱部分,在学习这些伴奏曲目时,应该深入理解前奏、间奏及和声部分,从而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钢琴伴奏在艺术作品中的独特作用。

(二)连续性把握在《冬之旅》乐曲演奏中,钢琴本身的前奏、间奏、尾奏能够起到一定的连接功能,要求演奏者要对音乐作品风格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挖掘和体会乐曲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钢琴伴奏在《冬之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钢琴声部的发生技巧,能够帮助演奏者掌握基础的知识,更好地演绎作品。

[其他论文文档]北方的冬天

[其他论文文档]北方的冬天

我热情接待
那些买刀子的人
但我并不担心
买刀子的人与刀子的用途
它们有自己的人生
在它们的主人家里
它们唯命是从
把能切下的东西
按照需要切下来
白菜和萝卜羊肉或者土豆
我是卖刀子的人
我不认识铁匠
也不认识屠夫和厨师
排列得整整齐齐
收拾得干干净净
我是卖刀子的人
其实 我不需要想那么多
那些行侠仗义的英雄
那些除暴安民的青官
以及任人宰割的百姓
与我有什么关系
北方的冬天
冰封的河床
在阳光下 闪烁成一束长剑
立于天地之间
问茫茫草原 问沉睡的大山
忧郁的萨克斯
喂养腹中的胎儿
谁还敢违背天理
用优美的旋律把邪恶绑起来
顺着阳光洒落的地方寻找天堂
一人一个世界
门关上
就是自己的天地
灵魂与肉体你选择谁
堕落很容易做事很艰难
夜幕下的裸体
床上的幻想
或演讲台上的衣冠楚楚
谁也不会知道 这就是你的爱神与天使
汹涌澎湃啊与深仇大恨一路狂奔
蓝调
一切从无弹起
尘烟喧嚣 娱乐至上
生命难以出逃
蓝很蓝 蓝的海洋
把人间的污垢
一遍又一遍洗礼
天天洗 月月搓
也洗不干净的世界
从此有了神圣的祈祷
圣歌响起 天空辽阔
远离伤害自己的人
远离不孝的人
远离小人
孙再快
也离不开大地的怀抱
而只有心可以拥有无限
我是一台古琴
我是一声长叹
我是一剂毒药
我是一块绊脚石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演唱分析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演唱分析

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演唱分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演唱分析舒伯特的《冬之旅》是一部由一组24首短诗歌组成的声乐套曲。

这部作品是舒伯特于1827年创作的,由英国诗人威廉·穆勒的诗集《冬之旅》提供灵感。

这个曲集以表达孤独、绝望和爱情的各种情绪闻名,是舒伯特创作的杰作之一。

以下是对《冬之旅》演唱的分析。

首先,对于演唱者而言,情感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舒伯特的《冬之旅》具有深沉的心灵表达,需要演唱者能够深入情感,并将其传达给听众。

演唱者需要透过歌曲展现出孤独、忧伤和绝望等情绪,使听众能够共鸣并真实地感受到这些情感。

其次,音乐性和技巧也是演唱中必须考虑的因素。

舒伯特的作曲风格独特,充满了琴键和旋律的奇异变化。

演唱者需要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些旋律和和声变化,以确保曲目的整体和谐。

另外,舒伯特的音乐中经常出现的颤音、滑音和细腻的音程变化也需要演唱者有足够的技巧才能完美呈现。

第三,对于演唱者而言,掌握诗歌的内涵和背景也是至关重要的。

舒伯特的《冬之旅》是根据穆勒的诗歌创作而成的,其中的重要情感和细节都融入了音乐中。

演唱者需要理解每首歌曲的诗歌内容,以便能够在演唱时更好地传达出其中的情感和意义。

最后,舞台表现力也是演唱《冬之旅》时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除了声音和技巧,演唱者在舞台上的形象和动作也会对演唱的效果产生影响。

诸如姿势、面部表情和手势等都能够帮助演唱者更好地诠释《冬之旅》的主题和情感。

总的来说,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是一部充满深情和内涵的作品。

演唱者需要以真实的情感表达、精湛的技巧和对诗歌的理解来表现这部作品。

通过深入理解和演绎,演唱者能够将舒伯特的音乐情感传递给听众,引起听众内心的共鸣和情感的共鸣。

因此,在演唱《冬之旅》时,演唱者需要注意情感表达、音乐性与技巧、诗歌意义的理解以及舞台表现力等因素,以使演唱更加精彩动人,真正地演绎出《冬之旅》的深度和美感综上所述,演唱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需要演唱者具备情感表达、音乐性与技巧、诗歌理解和舞台表现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布里顿声乐套曲《冬日之言》初探

布里顿声乐套曲《冬日之言》初探

布里顿声乐套曲《冬日之言》初探
侯高翔
【期刊名称】《陕西教育(高教)》
【年(卷),期】2015(000)006
【摘要】布里顿的声乐套曲《冬日之言》代表了20世纪英国声乐创作的最高水平,它结合了哈代的诗作和当时先进的艺术歌曲创作技法。

国内声乐教学和实践应从中汲取营养,在学习德奥艺术歌曲的同时亦对英国声乐的经典作品加以关注。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侯高翔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声乐系陕西西安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布里顿复合思维和声语言探析——以声乐套曲《Winter words(冬之语)》为例
2.布里顿声乐套曲《小夜曲》艺术特征探析
3.从“众人之言”到“个人之言”——
赴京参加全国未来词曲作家演唱家研修班学习体会4.因“爱”之名本杰明·布里顿的声乐套曲创作5.布里顿与《弗朗克·布里奇主题变奏曲》——为纪念布里顿八十
诞辰而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让思维之花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可视——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

让思维之花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可视——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

让思维之花在分角色朗读教学中可视——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狐狸分奶酪》为例发表时间:2019-08-22T09:38:16.8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374期作者:金燕巧[导读] 因此,正确解读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适合学龄特点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

浙江省东阳市外国语小学浙江金华322100摘要:分角色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要素。

分角色朗读的有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教材在语文要素的编排上有系统、有层次,教材是一个很好的范本,需要我们细细去解读,而要把这些语文要素真正内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习得。

因此,正确解读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适合学龄特点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

关键词:分角色朗读学习活动语文素养分角色朗读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语文要素,分角色朗读的有效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呢?笔者细细解读了统编教材中分角色朗读的编排体系,发现统编教材在分角色朗读的编排中是有系统、有层次的。

每一次出现的分角色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呈螺旋上升的规律来编排。

教材是范本,要真正内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能力,学生只有在学习实践中才能习得。

因此,正确解读教材的编写意图,设计适合学龄特点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提升学生素养的关键。

如何关注分角色朗读这个语文要素,来提升语文素养?一、关注语文要素,让课堂有根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有很多,字、词、句、段、篇里所包含的诸多知识是语文要素;听、说、读、写、书的能力指向是语文要素;品、悟、思、辨、赏等语文学习方法是语文要素;还有需要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也属于语文要素。

这些语文要素要转化为每个学生固有的能力、素养,需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日积月累,做足功课。

那么在《狐狸分奶酪》这一课中,要关注哪些语文要素呢?我们先来看看教材。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舒伯特的声乐套曲《冬之旅》(Winterreise)是一部广受欢迎的艺术歌曲作品,被誉为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之一,也是舒伯特晚年创作的杰作之一。

这部音乐作品描绘了一个男人在冬天漫长的旅程中,经历内心挣扎和沉思的心路历程,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精致的音乐表现力。

《冬之旅》的音乐特征非常突出,下面我们就来浅析一下这部声乐套曲的音乐特征。

我们来看看《冬之旅》的音乐基调。

整部套曲以D小调为基调,表现出了一种深沉、忧郁的情绪。

这种基调使得整个作品在旋律与和声上都显得非常凄凉、悲伤,有一种苍凉之感。

舒伯特深沉的旋律与和声处理,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氛围,使得听者仿佛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旅人内心的痛苦与忧伤。

我们可以从旋律的特点来分析《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这部声乐套曲的旋律富有变化,既有悲伤凄凉的旋律,也有忧郁深沉的旋律,还有高亢激昂的旋律,充分展现了舒伯特在旋律构思上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在整个套曲中,旋律的变化与情感的多样性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的音乐画面,使得整个作品显得更加生动和深刻。

除了旋律,和声也是《冬之旅》音乐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和声上,舒伯特的处理非常巧妙,他常常通过和声的变化来表达旅人内心的情感起伏。

在一些地方,他采用了简单明了的和声进行,凸显了悲伤与绝望;而在另一些地方,他又运用了复杂的和声进行,展现出了希望与坚强。

这种和声处理使得整个套曲的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和深刻,使得听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旅人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伴奏的处理也是《冬之旅》的一个重要音乐特征。

在整个套曲中,伴奏既有清澈明亮的钢琴声,也有低沉浑厚的低音部,还有缓慢柔和的弦乐声。

这些伴奏的处理不仅丰富了整个作品的音色,更是为了突出和强调旅人内心情感的变化和表现。

舒伯特巧妙地利用伴奏的多样性,使得整个套曲的音乐表现力更富有层次和魅力。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于1827年创作的一部声乐套曲,由24首歌曲组成,歌曲内容通过一个季节周期的描写,表现人生的苦难和希望。

这部作品展现了舒伯特深刻的音乐才华和精湛的诗歌艺术,被认为是德语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旋律、和声、节奏和歌词四个方面,对《冬之旅》的音乐特征进行分析。

1. 旋律方面《冬之旅》的旋律多以简洁易记的小调旋律为主,表现出作曲家深邃的内涵和朴实的情感。

如第一首歌曲《冬之旅》,开头便以低沉的调子吟唱着“外面的世界这么明亮,但我却是个孤独的人”,旋律如同一阵冬风刮过耳畔,深深地打动了人心。

2. 和声方面《冬之旅》中的和声多采用渐进式和弦,将音符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组合而成。

在第四首歌曲《旅店》中,舒伯特巧妙地运用平行六度的和声手法,表现出歌曲中的黑暗和孤独。

而在第八首歌曲《病人之死》中,舒伯特运用了增强和弦的技巧,使歌曲情感更加激烈。

3. 节奏方面《冬之旅》的节奏多呈现出均匀的拍子,每首歌曲的节奏都能够清晰地表现出歌曲主题的情感和状态。

在第十六首歌曲《梦》中,舒伯特采用了宽松的节奏变化,表现出梦幻般的境界。

而在第二十二首歌曲《荣誉之歌》中,舒伯特则运用快速的节奏,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4. 歌词方面《冬之旅》的歌词多以简短、平铺直叙的方式表达情感,尤其是对于人生种种失落和苦难的描述。

如第二首歌曲《怀念》中的歌词:“窗外洒落着白雪,从前的录像片段又浮现在我的眼前”,直接展现出了思乡和回忆的情感。

而在第二十一首歌曲《夜行者的歌》中,歌词“我是一张寄托于繁星的沉思之地,咏唱在漫长茫茫夜色中”的表达方式,则更加隐晦深奥。

综合来看,《冬之旅》中的每一首歌曲都呈现出自己独特的旋律、和声、节奏和歌词特征。

通过这些音乐元素,舒伯特将作品推向巅峰,成为德语艺术歌曲不可逾越的经典之作。

《冬之旅》冻泪谱例

《冬之旅》冻泪谱例

《冬之旅》冻泪谱例摘要:一、引言二、冬之旅的创作背景三、冻泪谱例的来源及特点四、冻泪谱例在冬之旅中的运用五、冻泪谱例对冬之旅的意义和影响六、总结正文:《冬之旅》是德国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创作的一部脍炙人口的声乐套曲。

这部作品包含了24 首歌曲,描绘了冬日里种种情感与景色。

其中,冻泪谱例作为《冬之旅》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不仅富有艺术价值,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冻泪谱例源自于舒伯特对冬日景象的描绘。

在《冬之旅》中,舒伯特通过富有表现力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冬日里雪花纷飞、寒风刺骨的景象。

冻泪谱例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手法,将这种寒冷、萧瑟的氛围表现得淋漓尽致。

冻泪谱例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独特的音色:冻泪谱例采用了特殊的音色组合,如低音区的厚重大提琴与高音区的悠扬长笛,形成鲜明的对比,营造出冬日寒冷的氛围。

2.缓慢的速度:冻泪谱例通常采用较慢的速度,表现出冬日里寒风刺骨的感觉,同时也为歌曲增添了抒情的氛围。

3.富有表现力的旋律:冻泪谱例的旋律线条独特,充满表现力,将冬日里的种种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冻泪谱例在《冬之旅》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几乎贯穿了整部作品。

例如在歌曲《晚安》(Gute Nacht)中,冻泪谱例通过悠扬的长笛与深情的大提琴相互交织,表现出歌者在寒夜中离别的悲伤。

在歌曲《雪》(Schnee)中,冻泪谱例通过雪花纷飞的音色组合,生动地描绘了冬日雪景。

冻泪谱例对《冬之旅》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首先,冻泪谱例为这部作品营造出独特的氛围,使冬日里的景象与情感更加生动、立体。

其次,冻泪谱例成为舒伯特创作的一大特色,为后世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来源。

最后,冻泪谱例作为音乐史上的一个经典范例,展示了音乐在表现自然景象方面的独特魅力。

综上所述,《冬之旅》中的冻泪谱例在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所创作的一部声乐套曲,也是他最著名的
作品之一。

这部套曲共有24首歌曲,以诗人威廉·穆勒的诗集《冬之旅》中的诗歌为歌词,歌曲中流露出深刻的人性思考和对自然的感受。

音乐方面,舒伯特采用了多种手法和技巧,创造出了独特的音乐特征,下面将对其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调性的多样性
在整个套曲中,舒伯特运用了丰富的调性,以展现出诗歌的不同情感和场景。

比如,
开篇的《漫游者之歌》和最后一首《至少在这里,静默如死》都采用了A小调,传达了迷
茫与孤独;《瑞士山谷》用了E小调的清新明朗来描绘山谷风光;而《冰屋》和《旅店》,则用了A大调,营造出充满温暖和欢乐的氛围。

二、旋律的简洁性
舒伯特所创作的每一首歌曲都是旋律简洁,易于记忆和识别的。

这不仅体现了舒伯特
的音乐天赋,更也符合了诗歌的简单而深刻的特质。

三、伴奏的多变性
与旋律相反,舒伯特的伴奏非常丰富多变,以丰富的和声和转音,精细组合。

例如,《积雪的寂静》中,钢琴伴奏采用了不寻常的和声变化和冷静的音色,以更好的表达出片
刻的静谧与孤独。

四、情感的表达
舒伯特通过音乐富有表现力的技巧和手法,表现出了诗歌中深刻的人性和情感。

例如,《寒冷与黑暗》中,舒伯特通过变化的调式和节奏描绘出了一种压抑的感觉,而《河流旁》中则通过柔和的旋律和音色传达了一种温馨的感觉。

总之,《冬之旅》是舒伯特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舒伯特高超的
音乐才华,也通过音乐传递出诗歌中深刻而感人的情感。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

浅析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的音乐特征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冬之旅》是奥地利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创作的一部声乐套曲,被认为是世界音乐史上最杰出的艺术歌曲之一。

作品中融合了舒伯特独特的旋律和和声风格,描绘了冬季景色和人们在冬天的内心感受。

这部作品共有24首歌曲,每首歌曲都具有独特的音乐特征,展现了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才华和深邃的情感表达能力。

舒伯特创作《冬之旅》时正值浪漫主义音乐盛行的时期,他受到了文学作品《冬之旅》的启发,通过音乐的表现方式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生动地呈现出来。

这部作品以其深沉的旋律、丰富的和声以及细腻的节奏感受闻名于世,成为了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代表作之一。

通过对《冬之旅》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舒伯特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还可以领略到浪漫主义音乐的精髓。

从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作曲家对自然和人类情感的深刻解读,以及他对音乐艺术的极致追求。

《冬之旅》不仅是一部音乐作品,更是一部情感的流淌和精神的传达,它深深地触动着每一个聆听者的心灵。

1.2 研究意义《冬之旅》是舒伯特最著名的声乐套曲之一,其音乐特征包含丰富多样的元素,让人们在聆听时能够感受到冬天的寒冷与孤寂,以及内心的思绪和情感。

对于这部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舒伯特作为作曲家的风格和技巧。

通过探究《冬之旅》中的曲目结构、旋律特点、和声特点、节奏特点以及情感表达,我们可以进一步领略其独特之处,并对其音乐特征进行深入分析。

研究《冬之旅》这部作品的音乐特征不仅可以增进我们对舒伯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有助于对声乐套曲这一音乐形式的探讨和掌握。

通过分析其中的旋律、和声和节奏等要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舒伯特在声乐创作上的创新和精湛技巧,进一步探讨他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研究《冬之旅》的音乐特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意义,对于提升我们对音乐的欣赏水平和认知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正文2.1 曲目结构分析《冬之旅》是舒伯特创作的一部声乐套曲,整部作品分为24首歌曲,描绘了一个冬季的旅程。

erstarrung谱

erstarrung谱

erstarrung谱
"Erstarrung"是德国作曲家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的一首著名歌曲,收录在他的歌曲集《冬之旅》(Winterreise)中。

这首歌曲是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根据威廉·穆勒(Wilhelm Müller)的诗歌创作而成。

"Erstarrung"这个词在德语中的意思是“凝固”或“冻结”。

这首歌曲以寒冷的冬季为背景,描述了一个被爱情抛弃的人的内心
痛苦和孤独感。

舒伯特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表达了情感的冷漠
和心灵的冻结。

在这首歌曲中,舒伯特运用了悲伤的旋律和富有表现力的音乐
语言,以描绘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绝望。

歌词中描述了大自然的冷
酷和残酷,与主人公的心境相呼应。

舒伯特通过音乐的力量,将听
众带入了主人公的世界,让人们感受到他的孤独和绝望。

这首歌曲的旋律和和声都非常精妙,展现了舒伯特作为一位杰
出作曲家的才华。

它以缓慢的节奏开始,逐渐加速,展现出主人公
内心的激动和痛苦。

舒伯特巧妙地运用了音乐的变化和对比,使听
众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感起伏和内心的冻结。

总之,"Erstarrung"是一首情感丰富、充满悲伤和绝望的歌曲。

舒伯特通过音乐和歌词的结合,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情感表达方式,深受听众的喜
爱和赞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音乐2017年第23期MODERN MUSIC管窥布里顿复合和声思维以‘Winter words (冬之语)“为例彭欣培[摘 要]爱德华㊃本杰明㊃布里顿(Benjamin Britten.1913 1976),是英国著名作曲家㊁指挥家㊁钢琴家㊂笔者以布里顿声乐套曲‘冬之语“为切入点,通过对8首艺术歌曲的和声分析,从多元化的调式㊁复杂的调性转换㊁多种和弦构造手法与和声进行手法等多个角度,对歌曲的和声技法进行了研究,并着重对布里顿的复合和声思维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整理,力图阐明和声在艺术歌曲的表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㊂[关键词]布里顿;艺术歌曲;复合和声;调式调性[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7)23-0062-04[收稿日期]2017-08-29[作者简介]彭欣培(1990 ),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山东农业大学体育与艺术学院教师㊂(泰安 271018) 班杰明㊃布里顿是20世纪著名的英国作曲家㊁钢琴家㊁指挥家㊂他出生在英国东方沿海城镇罗斯托夫特(Lowestoft)㊂少小离家,其后经历颇丰,但其对家乡一直充满了深深的眷恋,正如他在歌剧‘彼得㊃格莱姆斯“里所写: 我生于斯长于斯,根植于此…… 最熟悉的田野, 泥沼、砂砾, 最日常的街道, 乃至家乡的盛行风, 都令我心心念念。

[1]正是由于这样,布里顿在回到家乡之后,开启了更加丰沛的创作生涯㊂一㊁‘冬之语“调式调性思维通过分析作品可以发现,声乐套曲‘冬之语“的旋律形态具有调式化倾向㊂作者使用了多种调式手段和调式类型来扩展音乐发展的内部动力,其中包括同主音大小调㊁同中音大小调,以及不同调式的复合与交替,这些多元化的调式类型使横向上的调式发展有自己的中心,并围绕中心发散,而在纵向上使和声关系更加丰满多样㊂(一)中古调式中古调式不但有着音乐调式上的含义,还有很深的历史文化积淀㊂运用中古调式不仅使音乐作品带有复古性,更可以获得丰富的调式色彩㊂这也是中古调式被近现代作曲家青睐的原因㊂谱例1‘冬之语㊃第八首生前与死后“(第1 7小节):26根据歌词判断谱例为一个乐句,下行声部进行为D 伊奥尼亚调式的自然音列,属单一中古调式的运用㊂这种一个段落只使用一种调式的方式,使得声部间的关系清晰明了,音响效果明亮,构成了伊奥尼亚 庄重㊁热情”的音响语言㊂左手伴奏音型以稳定的节拍㊁固定的音型贯穿全曲㊂作者在钢琴部分使用这种固定音型,而在声乐部分加入与钢琴部分不同的节奏,使整个乐曲听起来更加丰富㊂(二)同主音双调式这种手法的使用在巴托克㊁普洛克维耶夫的作品中可以看到㊂巴托克曾经指出: 由于双调式的应用而导致包含作用全新的半音音级的自然音阶或音阶片段的应用㊂这些半音音级既不是某和弦的变化音,也不倾向到后一和弦的某一音级;只能把它们看作是不同调式同时应用的组成部分,而在特定时间内,某些貌似变化音的音级属于某一调式,另一些音级属于另一调式㊂”[2]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主音双调式的应用为半音化的和声创造了条件,并且在纵向和声上形成了声部间的对置㊂谱例2‘冬之语㊃第一首十一月的日落“(第41 43小节):综合前后谱例的进行可以看出,伴奏声部两个声部的共同中心音为A㊂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同主音双调式的运用,使声部的层次同时具有了大㊁小两种调式的色彩㊂作者利用相同功能不同调式的和弦复合来增加和声进行的不协和性,形成了一种和弦与和声进行的复合,以达到发展调性的目的㊂同时,为半音化的进行创造了条件,丰富了声部间的层次㊂在声部进行上,作者运用不断上行的动机,制造出森林里的叶子在眼前飘动的景象㊂(三)同主音调式交替调式交替也属于复合的一种表现方式,是指在某调(包括调性㊁调式)的基础上,出现其他音列相同㊁主音不同的调式,或出现其他主音相同㊁音列不同的调式㊂在布里顿的艺术歌曲中,主要的调式交替手法为同主音调式的交替,它的主要作用是强调横向上的各个声部在同一主音下,在不同的和弦位置上的表现㊂ 谱例3‘冬之语㊃第三首鹡鸰与婴儿“(第1 6小节):此例的伴奏为a 爱奥利亚调式,在和弦构造上为了强调主音的性质选择了不稳定的小四六和弦,使歌曲一开始就营造出调式的游移感㊂两小节序奏后,声乐部分进入,由于纵向和弦复合化的处理,弱化了a 调主和弦的功能性㊂在第一句的结尾处出现特征音b E,与上方声部e 形成半音关系,进入a 洛克利亚调式,造成了不协和的音响效果㊂作者以连续八分节奏均匀律动构成的伴奏音型,搭配伴奏旋律声部十六分音符的半音化运动,似乎在描绘一种动态的场景㊂(四)同中音调式复合同中音调式指两调和弦三音相同,根音㊁五音相差半音的大小调式之间的相互交替㊂布里顿在艺术歌曲中使用同中音调式的复合强调纵向调式关系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复合所产生的调式化半音,使大调增添了小调的和声效果,小调引入了大调的和声素材,扩大了和声的范围和材料,对于展示复杂的乐思和作者的音乐美学思维都有很高的表现力㊂谱例4‘冬之语㊃第一首十一月的日落“(第1 8小节):此谱例为歌曲的序奏部分,我们可以看出,歌曲的6 7小节上方声部为b E 大调,下方声部为e 小调,形成了同中音调式复合㊂这种个性化的调式色彩对比深化了歌曲的36彭欣培:管窥布里顿复合和声思维 以‘Winter words (冬之语)“为例艺术内涵㊂从发展的来源来看,同中音调式交替㊁复合是在同主音调式的启示下产生的㊂但由于同中音调的关系更为疏远,所以在和声色彩上比同主音大小调式更为丰富且多变㊂同主音复合的和弦依旧保持着原来的调性功能,但却由于复合表现出了多层次的调式思维和丰富的色彩变化,这无疑为调性音乐的发展增加了丰富的表现力㊂在近现代和声语言中,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多元化的音乐风格㊂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条件下,音乐的 复合”现象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比较成熟㊁复杂的多声部音乐形式㊂[3]结合上例的同中音调式复合我们可以得出,调式复合手法的运用是布里顿‘冬之语“的创作特色之一㊂这也体现了布里顿作品中综合运用多种元素进行融合,形成了他独特的多元复合技法风格㊂二㊁复杂的调性转换与布局布里顿的作品调性转换频繁,横向上通过四度调性关系㊁五度调性关系㊁二度调性关系㊁三度调性关系的转调进行,纵向上通过叠置构造和调性复合,以丰富和声语言增加声部间的冲突,将织体层次变得更加丰富㊂这些调性扩张手段的共同点是色彩性较强,能够表达强烈的戏剧冲突㊂(一)双调性的运用谱例5‘冬之语㊃第三首鹡鸰与婴儿“(第49 52小节):从谱例中可以看到,51小节伴奏声部左手部分进行到bB 大调,52小节伴奏声部的右手部分为B 大调Ⅰ级和弦的转位(b E =#D),两者调式结构相同,但两个层次分别建立在不同主音的调性基础上㊂音乐的发展层次及运动方向十分清晰明确,双调性造成的紧张感增强了音乐发展的动力㊂同时在音响效果上,听起来又没有那么紧张㊂三㊁‘冬之语“和弦结构特点在和弦织体的选择上,布里顿依旧以三度叠置和弦及其变形的使用为主㊂值得重点研究的是布里顿对于复合和弦的运用㊂复合和弦是近现代和声当中构建和弦结构的一种重要手法,使用复合和弦的目的是利用不协和和弦创建新的素材中心㊂它有复杂的音响效果,这种复杂化的和弦使和声色彩更加丰富,增加了和声的表现力㊂复合和弦的自由结合一般没有特定的规律,但是在和声进行方面,常常显现出一些规律㊂比如连续上行或下行的级进使用;保持某种复合和弦特征作为动机贯穿全曲;等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纯的和弦结合在一起,就构成复合和弦㊂谱例6‘冬之语㊃第六首骄傲的歌鸟“(第1 3小节):从谱例上可以看出,钢琴伴奏声部的左手部分为二度和三度叠置的和弦,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b B 调省略五音的七和弦㊂右手部分的三连音为左手伴奏和弦的分解形式,二度叠置和弦可理解为b B 调七和弦的根音和七音㊂虽然两声部调性相同,但是和弦的个性化排列在音响上造成了不协和的效果㊂在歌曲的开头给听者造成了先入为主的印象㊂这种和弦动机贯穿了全曲,在音响效果上模仿了鸟叫的声音,给人以婉转高亢之感㊂同时制造出如同群鸟出林般的听觉效果㊂谱例7‘冬之语㊃第四首小旧桌子“(第1 4小节):分析谱例可以看出开头调性为e 和声小调,钢琴声部为e 和声小调主和弦E-G-B 的原位,b A 为附加音㊂附加音和弦的使用增加了和声的色彩,连续地进行仿佛在模仿小旧桌子 吱呀吱呀”的声音㊂附加音的使用减弱了小三和弦的色彩,削弱了主和弦的功能性㊂虽然b A 音也可理解为和弦外音,但由于动机的连续性,故将本曲弱拍上的和弦外音与强拍上的和弦外音都理解为附加音㊂附加音和弦的使用为整个和声织体增添了不协和的色彩㊂(一)复合和弦的运用布里顿在‘冬之语“中频繁使用了复合和弦手法,笔46当代音乐㊃2017年第23期者通过分析谱例,将其手法大概分为以下几种:一㊁同主音不同功能复合和弦;二㊁同主音大小调复合和弦;三㊁不同主音复合和弦㊂笔者将在接下来的段落中详细阐述㊂1.同主音不同功能复合和弦谱例8‘冬之语㊃第一首十一月的日落“(第1 9小节):同主音不同功能复合和弦,即在同一调式调性内,不同级数的和弦纵向结合而形成的复合和弦㊂上例中,由于不同层次有不同的和声进行,布里顿运用了交叉复合和弦,即采用上方属和弦下方主和弦,或者上方主和弦下方属和弦的结合,这种同调性不同功能的和弦复合,增加了和声的浓度和不稳定性,弥补了调性的单一呈现方式,在音响上产生了单一和弦所不具备的厚度与立体感和不协和性㊂2.同主音大小调复合和弦谱例9‘冬之语㊃第一首十一月的黄昏“(第 68小节):综合谱例可以看出,布里顿在此曲中大量使用属和弦和主和弦的复合手法,这种传统和声的功能进行加入了调式化的复合后,削弱了传统调式的功能性㊂达到了增加调式多样化㊁丰富音响的效果㊂虽然在分析中能够明显地看出其调式调性,但是在音响上却给人以不确定性㊂配合着歌词 漫游此地的孩子们,幻想着此处长久以来都充满高耸的树木,但终究没有人能够看见”,充满了深深的悲凉㊂3.不同主音复合和弦谱例10‘冬之语㊃第三首鹡鸰与婴儿“(第56 59小节):谱例中伴奏声部的左手部分为b e 小调的属和弦根音和主和弦的根音横向排列进行,右手部分为c 小调主和弦和ⅱ级和弦㊂作者在伴奏声部右手部分的横向进行上选择了平行四六和弦,纵向上选择不同主音,即不同调性的和弦复合㊂这种和弦的复合方式对歌曲的调性扩张创造了条件,并增加了歌曲音响的不稳定性和色彩性㊂结 语总结布里顿的和弦构造手法我们可以看出,布里顿既立足于传统,又努力进行创新㊂从调式方面来看,布里顿最突出的特点是调式的交替㊁复合使用,尤其是将中古调式和五声调式融入和声体系中,这种调式的多元化赋予了和声织体强大的表现力,为色彩性的和声语言开辟了新的方向,同时使歌曲的音响效果纯净㊁悠扬㊁神秘㊁引人入胜㊂从调性方面来看,布里顿青睐使用复合手法扩张调性,并且热衷于频繁转换调性,这种调性布局与布里顿所处的时代息息相关,布里顿生活在20世纪西方世界的大动荡时期,包括两次世界大战㊁社会经济危机㊁科技的发展㊁人文主义的复兴等社会现状,都剧烈地冲击着布里顿的艺术创作和音乐语言㊂此时和声发展的风格趋于复杂化㊁多样化,在这种背景下,布里顿也力求探寻新的发展道路㊂[参考文献][1]Donald Mitchell,Hans Kelle.Benjiamin Britten a Commentaryon his works from a group of specialists [M].1952:2.[2]桑 桐.和声论文集[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161.[3]徐平力.20世纪初期的和声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5.[4]汪成用.近现代和声思维发展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5]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 ].宋祥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6]张 淳.理想国度中的 树”图像 以普桑㊁洛兰作品为例[J].齐鲁艺苑,2015(01).[7]童忠良.现代乐理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8]桑 桐.和声学六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9]徐平力.20世纪初期的和声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责任编辑:李 璐)56彭欣培:管窥布里顿复合和声思维 以‘Winter words (冬之语)“为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