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考察

合集下载

“中国白裤瑶之乡”,有着都市人向往不已的生活

“中国白裤瑶之乡”,有着都市人向往不已的生活

“中国白裤瑶之乡”,有着都市人向往不已的生活南丹县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地方,这里不仅风景优美,而且从宋朝开始便盛产朱砂并进贡朝廷。

南丹的“丹”便源于此,而“南”则源于它的地理位置。

南丹在广西西北部的兵家要道之上,自古就有“兵家喉地”的俗称。

南丹县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县,共有汉、壮、苗等23个民族。

这些民族由于常年在一起生活,生活习俗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定的共性,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就像苗族服饰华丽又朴实,而瑶族衣裙简约而典雅。

23个不同民族的融合,让南丹拥有了独特的魅力,而在这份魅力中,白裤瑶的贡献最大,如果说各民族文化是南丹民俗文化盛开的繁花,那么白裤瑶文化就是最耀眼的那朵玫瑰花。

不只是南丹有白裤瑶,在贵州荔波县朝阳瑶乡也有白裤瑶人,他们和南丹的白裤瑶人同宗,因此这几个地方又合称为“中国白裤瑶之乡”。

作为瑶族大家庭里的一员,白裤瑶与其他支系是有很大区别的,他们是山地民族,且没有属于本族的文字,全凭族人口口相传。

无论是服饰,还是婚嫁丧葬,都有其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习俗,这些习俗古老又神奇,吸引着无数外来者探秘的目光。

他们的率真、不羁、与世无争,让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向往不已。

白裤瑶的名字来源于白裤瑶男子的齐膝白裤。

这些裤子用白布做成,长至膝盖,黑布包边,上配圆领镶花边对襟开衫,非常有特色。

比起男子的服饰,白裤瑶女子服饰与其他民族有些相似:蜡染齐膝百褶裙配丝绣挂衣,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

白裤瑶人居往在重峦叠嶂的大山里面,其地势奇险,小道曲折蜿蜒,很难行走,交通的不方便,造就了白裤瑶独特的运输工具:竹背篓,人们无论是赶集市,或是串亲戚都要背着竹篓。

白裤瑶人居住在山腰或山巅,当地的水源却在山脚的里湖和樟江河里,白裤瑶女子背上一竹篓脏衣服下到樟江河边去清洗,她们妙曼的身姿,是南丹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白裤瑶的村落也很有特色,尤其是村口那些大大小小的“碉堡”,一般人家都是把粮食收藏在家里,而白裤瑶人却把粮仓建在村外,那些“碉堡”就是他们的粮仓,白裤瑶人的朴实和真诚由此可见一斑。

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

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

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考察研究
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是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中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一种具有历史传承和文化代表意义的文化遗产,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的考察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该舞蹈文化,也有助于推动相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源于南丹县白裤乡,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该舞蹈传承于当地瑶族人中,其动作优美、舞姿婀娜,旋转、跌倒、歇息与弹跳交替进行,展现出瑶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对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的考察研究中,应该重视其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了解其舞蹈形式的演进和发展历程,以及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和民族文化精髓。

同时,还要探讨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的表演艺术和舞蹈技巧,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发展与传承现状和思路。

在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的研究中,有必要加强相关舞蹈文化人才的培育和传承,推广该舞蹈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同时,还应加强舞蹈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促进相关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神秘而隆重的白裤瑶葬礼

神秘而隆重的白裤瑶葬礼

神秘而隆重的白裤瑶葬礼白裤瑶主要分布在贵州省荔波县瑶山乡和广西南丹县里湖乡,是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民族,因其男子长年身着白色棉裤而得名,被称作“人类文明的活化石”。

白裤瑶葬礼非常独特,一般为“二次葬”,先入殓浅埋在家里(浅葬时“棺不出檐”,即浅埋自家的屋檐下),秋收后才举行葬礼。

白裤瑶对死亡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有“死比生大”之说,把死亡当作“升天”,因而要举办隆重的葬礼。

他们宰杀耕牛让它陪着死者到另一世界生活,敲打铜鼓为死者开路,长席宴上追忆死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因此,白裤瑶葬礼又演变为一项众人参与的祭祖活动。

葬礼悲壮、肃穆,祭祀场面凝重、庄严、壮观。

白裤瑶的这种传统送丧习俗,
不仅仅是表达遗属对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项众人共同的祭祖仪式。

白裤瑶特有的丧葬习俗是啥?为何要“砍牛”

白裤瑶特有的丧葬习俗是啥?为何要“砍牛”

白裤瑶特有的丧葬习俗是啥?为何要“砍牛”>白裤瑶是瑶族的一个支系,聚居于南丹县的八圩、里湖瑶族乡。

这里民风淳朴,丧葬习俗尤为独特。

砍牛、打铜鼓、跳老猴舞,这是白裤瑶为死者举行葬礼的仪式。

整个葬礼悲壮、肃穆。

祭祀场面气氛凝重庄严。

白裤瑶的这种传统送丧习俗,不仅仅是表达遗属对死者的悼念,也是一项众人共同的祭祖活动。

因为他们认为个人和集体都是以祖先为纽带,在岁月的长河中并肩艰苦跋涉的。

这一习俗中的铜鼓、皮鼓,是葬礼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在平时的日子里不能随意敲打。

传说,白裤瑶的铜鼓、皮鼓是古代用以出征打仗报警的。

有一次,白裤瑶与土司打仗,因寡不敌众,头领身负重伤,最后只好逃进深山,后来头领因伤势过重含恨死去,瑶胞为了祭祀头领,为他鸣鼓、砍牛,隆重安葬。

从此,铜鼓和皮鼓便与祭祀联系在一起了。

当家中有人去世后,死者家属就派人在举行葬礼之前,带着砍牛刀去向舅爷报丧。

舅爷一见砍牛刀便知原委。

翌日,舅爷带领着数十人,背着铜鼓,提着风桶,来到死者家中打。

铜鼓是白裤瑶的圣物,在启用之时,人们要杀鸡、放鞭炮。

在埋铜鼓的地方举行起鼓仪式:“铜鼓呀,我们把你来敬,请你开口说话,求你告诉祖先,保佑我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说完这些话,才把铜鼓取出来去参加葬礼。

葬礼完毕,同样要举行敬鼓仪式,将鼓埋好,这样鼓才不会跑走。

砍牛送葬的前一天,要打铜鼓为死者“开路”,使更多的人听到鼓声,自动前来参加葬礼。

砍牛送葬,在白裤瑶的心目中是尊重和孝敬老人。

他们认为牛是前辈创业的结晶,应该与前辈结伴同行。

砍牛时,四方亲友都前来参加这个庄严的仪式。

砍牛前,先理好一根约2米高的木桩,用竹圈套在木桩上,然后用铁环拴住牛鼻,以长麻绳系于蔑圈外,使牛能绕着木桩转动。

砍牛前,死者家属按男女排着队,每个将手里拿着的谷穗喂牛,拜牛、哭牛。

最后,主持砍牛仪式的巫师,边撒白米,边念先辈祖宗的功德,死者的经历和后人对死者的怀念等。

念完,砍牛手从舅爷手中接过砍牛刀挥刀砍牛,把牛捆倒后便接牛血倒入预备好的酒中,再用竹简装上牛血洒,敬鼓手、敬亲友、敬众人。

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

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人类学考察
f o h r p c i e o s h tc Ant o o o y r m t e Pe s e tv fAe t e i hr p l g
Le e b a iW n i o
Absr c :I hi a e ,t e a t rha ta t n t s p p r h u ho d a mor o p e n i e r s a c n W h t e c m r he sv e e r h o ie— Pa s— Ya s’ nt o f n r lc r mo y i n a u e a e e n n Na d n Cou y fo t e p rpe tv fa s h tc a hr p lgy.The h u ti nt r m h e s c i eo e t e i nt o o o n he t o gh t
a d d g up isi t r a u via c a s . n i t n e n ls r v lme h nim Ke r :W hie—Pa s— Ya y wo ds t nt o;f n r lc r mo y;a s h tc a hr p l g u e a e e n e t e i nt o o o y
d u ,fr g f r f n r l n n e t i i g g e t .Afe a i g a r ms i n o u e a ,a d e t ran n u ss i t rh vn n i n—d p h d s u so n lb r t n e t i s i n a d ea o a i c o o ht nW i e— Pa t —Ya s f n r lc r mo y i n a o n y.h r d t e e r h i x e n lf r s ns o ’ u e a e e n n Na d n C u t e ti o r s a c t e t r a o r e s n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砍牛祭丧仪式的宗教人类学阐释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砍牛祭丧仪式的宗教人类学阐释
祖仪式的传承,是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认同和
理解,其仪式蕴涵着丰富和多元的教育价值。⑩
以上学者从历史学、人类学、教育学等方面切
入,对白裤瑶的丧葬进行了研究。认为白裤瑶丧
葬与宗教信仰有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观点:徐金
文认为,白裤瑶丧葬仪式是死者灵魂升天的仪式


与活人向死者灵魂表达心意的方式。
雷文彪认
为,白裤瑶丧葬仪式中所呈现的整套象征符号,
皮木鼓是整个铜鼓场的指挥,它由 “油锅”中擅
长击鼓的油锅头人或长者用两根短木棍敲击,每
个铜鼓有两名鼓手,一名鼓手手拿鸡血藤做的小
鼓锤,站在铜鼓左侧;一名鼓手两手拿接鼓音声
波的木桶,站在铜鼓后面。
一切安排好后,就开始举行祭祀铜鼓的仪
式。请油锅头人点燃3支香,摆上三牲、酒、糯
米饭,祭大牛皮木鼓。祭完木鼓后,就拿谷穗、
会成熟期、结婚、为人之父、上升到一个更高的
社会阶层、职业专业化,以及死亡。其中每一事
件都伴有仪式,其根本目标相同:使个体能够从



2021年第4期源自。一确定的境地过渡到另一同样确定的境地”

广西南丹县白裤瑶地区,白裤瑶民众一直认为,
一个人无论是生还是死,都要举行仪式。只有通
过仪式,人才能平安地来到人间生活;同样,只
转,有经济能力时,必须为死者 补 办 “砍 牛 祭
丧”仪式。
一般说来,白 裤 瑶 人 死 之 后,经 报 丧、浴
尸、入殓后,就请魔公择日下葬。但死者若是于
春、夏二季死亡,往往是在家里的火塘旁或屋檐
下挖个坑,将死者暂时埋葬在坑里,待秋后请魔
公选好吉日,才把装着尸体的棺木挖出来,正式
发丧,举办丧事。待选好下葬的吉日后,在下葬

神圣与诗意——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意蕴阐释

神圣与诗意——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意蕴阐释

雷文彪
( 州师范高 等专科 学校 中文系, 西 柳州 55 0 ) 柳 广 40 4

要 : 西 白裤瑶葬礼仪式是 一个非常独特 的民族 文化现象 。整 个葬礼仪 式不仅具有 比较 固定 的仪式规 程, 广 而
且孕育着非常丰富的美学 内涵。它既具 有“ 祭祀生命 里程” 的神圣性 , 富有“ 又 向死 而生” 的诗 意性 。 关键 词 : 白裤瑶 ; 葬礼仪 式; 审美意蕴 ; 神性 ; 诗意性
北纬 2 。2 ~ 53 44 2 。7之间 的里 湖 瑶族 乡 、 圩瑶 族 八 乡和瑶 山瑶 族 乡 等 地 , 我 国瑶 族 的 一 个 重 要 支 是 系, 自称 “ 努 ” 因 白裤 瑶 男 子 常 年 穿 白裤 而 得 吉 , 名 。有 人 口三万 左右 , 被联合 国科 教文卫 组织 认定 为 民族 文化保 留最完 整 的 一个 民族 , 具有 “ 人类 文 明的 活化 石 ” 称 。广 西 南 丹 白裤 瑶 作 为 瑶 族 的 之
第3 2卷
第 5期
大庆 师范学院学报
J RNAL OF D OU AQI RMAL UN VE IY NG NO I RST
Vo . 2 No 5 13 .
21 0 2年 9 月
 ̄ tmb r 2 1 De e . 0 2
神 圣 与诗 意
广 西 南丹 白裤 瑶 葬礼 仪 式的 审 美意 蕴 阐释

祀生命 里程 ” 的神圣 性又 富有 “ 向死 而生” 的诗 意性。
祭祀 生命 的 里程 : 西南 丹 白裤 瑶 广 葬礼仪式 的神性彰显


个 重要支 系 , 至今 仍 保 留着独 特 的宗 教观 念 、 婚
人类学 家 弗 兰 西 斯说 : 无 论 何 时 , 式 都 与 “ 仪 社 会性 的生 死 冲突相联 系 , 因而必 然趋 向于成 为一

白裤瑶葬俗解读

白裤瑶葬俗解读
的思 念 随 口人 心 。
的优美舞姿 。铜鼓阵 的摆法是 以铜鼓 的数量 多少 而定 , “一” 形 , “ ] ” 形 , “ 厂 ” 形 有 字 有 一 字 有 ] 字
等几种 。但 不 管是 哪一 种 形 式 , 鼓 阵 的 中心 位 置 铜
通观白裤瑶人的葬礼 , 砍牛和打铜鼓格外引入
印象 。
又被称之为“ 猴棍舞” 。 砍牛 , 是葬礼 中的又一重要程序。旷野 中竖立 着牢 固 的高木桩 , 壮 的水 牯 牛 系在 木桩 上 。 由于 健 采 用 圈套 式 , 牛 可 以绕 着 木 桩 团 团 转 , 无 法 跑 牯 却
到别处 。死者 的母 系 家人 作 执 刀 手 , 起 三 四尺 长 挥 的大 砍刀 砍牛 。 葬礼 中砍 牛 的数 量 与 荣 耀 成 正 比。 壮 烈 的砍 牛活 动很 能 使 人振 奋 , 人 的心 灵 在 刀 与 使 血 之 间跳跃 并 升华 。
时节 逝 去 的人 , 要 留到 秋 后 入 冬 才 举 行 葬 礼 下 也 葬 。 葬礼 的 日子 确定 后 , 有 与 逝 者 生 前 有交 往 的 所
人 都穿 着整 洁 的服 装 前往 参 加 葬 : , 逝 者 沾 亲带 } 与 L
皮鼓手是整个舞场的指挥者 , 是铜鼓舞表演 的跳动 者, 可同时有若干人协演。舞者的双手都拿着约 3 0 厘 米 长拇 指 粗 的木 棍 , 曲膝 击 棍 开 始 , 围 绕 着 以 先
[ 摘
要 ] 白裤 瑶人 死后 , 一般 不立即下葬 , 而要等 到秋 冬 时节 , 行砍牛 、 举 打铜鼓 等仪 式之 后 才下葬。葬礼
规模无论 大小, 悲哀 的气氛中都 可见喜庆的 色彩 , 葬礼 的过程充分表达 了白裤 瑶人 对灵魂归宿的理解。 在 其

从葬礼仪式探寻白裤瑶的生死观

从葬礼仪式探寻白裤瑶的生死观

从葬礼仪式探寻白裤瑶的生死观
蒙祖演;李妮娜;许金廷
【期刊名称】《时代人物》
【年(卷),期】2024()1
【摘要】南丹白裤瑶的葬礼仪式个性鲜明,有严格的禁忌,规模盛大,环节繁多,信仰多元,仪式中的砍牛祭葬及击鼓送灵场面震撼人心,象征符号指向分明。

生的热烈、死的庄肃,都凝聚在葬礼仪式行为之中。

整个葬礼仪式折射出白裤瑶人坦然面对死亡和珍爱生活的人生态度。

【总页数】4页(P0024-0027)
【作者】蒙祖演;李妮娜;许金廷
【作者单位】河池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
【相关文献】
1.广西南丹白裤瑶婚礼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2.神圣与诗意——广西南丹白裤瑶葬礼仪式的审美意蕴阐释
3.白裤瑶“勤泽格拉”丧葬仪式的功能及象征--基于广西南丹县怀里瑶寨的田野调查
4.病痛体验与秩序感知的转换:医学人类学视野中的白裤瑶仪式治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都是啥 瑶族丧葬习俗简介

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都是啥 瑶族丧葬习俗简介

瑶族传统的丧葬习俗都是啥瑶族丧葬习俗简介
>砍馆下葬。

黔桂交界的白裤瑶,老人去世,要为其梳理洗身,并用白布绕住下额绑头,把两只小腿捆绑起来。

认为这样可以防止灵魂乱说乱跑。

送丧时,由十六个青壮年举手托棺,缓缓前行,丧家的女婿及堂兄弟们提着酒坛跟随,不时用竹筒舀酒给托运棺木的人喝,一路须饮酒不断,坛不让空,表示丧家将来福泽丰隆。

遇上岔道,须停下鸣枪三响开道,表示惊动天地,求神保佑。

下葬前,还邀请巫师祭穴,棺木一经落入墓穴就不准移动。

巫师口念咒辞,手提柴刀按左中右顺序在棺木上猛砍三刀,分别表示死者的阴魂离开家门、寨门和人间,只能为活人赐福纳吉,不准作祟捣乱。

坟多垒为椭圆形或长方形。

巫师还插一根“归家竹”于坟上,象征死者阴魂已与祖先聚会,并在丧头放上死者的遗物。

有的还在长方形坟的四角,放上四只雕刻的木鸟,坟旁或坟上竖上一根直径约三寸、长约六尺的白色标杆,若是宰牛祭奠的,则将一只牛角挂在杆上。

舅爷砍牛。

过去,居住在黔桂交界的瑶族,崇拜祖先,重丧祭。

有老人死亡,往往要舅爷砍牛祭供。

分不同的姓氏,杀水牛或黄牛。

先由几个年轻人执鞭撵牛绕场两圈,边撵边哭,接着,孝子低头背铧口进场,驾牛作犁田状,并用青草喂牛,用篾圈套住牛颈,再用粗绳把牛拴在木桩上。

舅爷扛着大砍刀阔步闯入,趁牛不注意,猛朝牛颈砍下,众人立即一拥而上动刀剖解。

牛肉煮熟后,拌入用各家族凑来的糯米制成的糯米饭,用芭蕉叶包成若干包,分发给众人,见者有份。

当众人打开饭包看到牛肉时,低头片刻,表示哀悼。

这种丧俗起源于母系社会的祭祀活动,现已不流行此俗。

广西南丹农村办白事抬官流程

广西南丹农村办白事抬官流程

广西南丹农村办白事抬官流程其一、转棺:正式出殡前,要举行传统的转棺仪式。

转棺流程大致如下:先把逝者的棺材移出门外,然后把棺材头抬起,准备好祭祀用品,由管事者主持转棺仪式。

期间丧主要跪拜于地,等祭文宣读完毕后,由僧道引导孝男、孝女在棺材周围绕行三圈,礼毕用绳索捆好棺材,盖好棺盖,准备起灵。

其二、起灵:起灵前,送葬队伍要做好充分准备,诸如长子扛幡在前,大儿媳抱“馅食罐”,次子抱灵位牌、遗像,其余孝男孝女要手握“哭丧棒”准备起灵。

其三、拆枕头、摔瓦盆:伴随着起灵的两项礼仪,一个是拆枕头,一个是摔瓦盆。

拆枕头是把枕头里的荞麦皮等物和枕头套一起烧掉。

摔瓦盆是把祭祀时灵前烧纸用的瓦盆摔碎。

摔瓦盆也叫摔老盆,俗称“阴阳盆”、“吉祥盆”,摔瓦盆在传统葬礼上比较普遍,具有很强的仪式感。

摔盆者多为逝者的长子或长孙,如果老人只有一个儿子,那就非他莫属了。

如果逝者无儿孙,就要由侄子进行摔盆,这也意味着逝者的遗产有侄子继承。

摔瓦盆讲究一次摔碎而且越碎越好。

依照传统习俗,摔瓦盆就是摔逝者的锅,瓦盆摔得越碎越方便逝者携带。

瓦盆摔碎、唢呐奏起、幡杆高扬,熙熙攘攘的送葬队伍开始踟蹰前行。

其四、撒路钱:由于各地风俗不同,送葬队伍的队列也会有所差别。

富裕人家的送葬队伍往往比较讲究;穷人家的葬礼,通常比较简单,但葬礼上基本的礼节还是要遵循的,诸如撒纸钱。

起灵后,遇有路祭、经过十字路口、河沿、桥梁祠庙、城门以及下葬时,都要由专人负责撒纸钱。

其五、摆茶、路祭:茶桌和路祭棚多为丧家的亲朋摆设,对丧家表示哀悼和慰问。

茶桌供孝子和亲友饮水,同时孝子要跪下叩谢。

路祭是指在出殡的路上设置供桌或祭棚,供亲朋祭祀逝者的亡灵。

路祭时送葬队伍要停柩进行祭奠、答谢,路祭完毕后起棺继续前行。

最后、落葬:逝者灵柩到达坟地后,要先燃放鞭炮,接着孝子绕墓穴左右各绕三圈,然后亲朋拿着棺材上的纸扎绕墓穴左右各绕三圈。

紧接着是暖穴、棺材入穴,等棺材按照指定要求入穴后,亲朋在墓穴前向逝者行最后的告别礼,同时孝子手持铁锨向棺材四个角各撂一锹土,算是对逝者最后的孝敬。

广西凌云县蓝靛瑶祭祀文化考察

广西凌云县蓝靛瑶祭祀文化考察

到 的 火 根 则 承 担 起 这 一 年 里 供 奉 先 祖 的 责 任 , 即农 历 每 月 的
初一 、 十五要烧香 、 烧 纸 给 先 祖 。烧 香 、 烧纸均在香火前进行 ,
打鼓 、看风水 、定期程等 ,做到一个 人能够完 成祭祀 中的各
种 活 动 , 以便 在 祭 祀 活 动 中 灵 活 变 动 职 位 ,或 在 人 手 不 足 时
地瑶、 茶 山瑶 这 四 大 支 系 。 在 这 四大 支 系 之下 , 又 因 民族 崇 拜 、
莲 灯、乐凤 、那 力、伟利、汪 田村 。
蓝靛瑶是 一个有着 独特风俗 习惯 以及严 肃 的宗教 信仰 的
民族 ,因此本 文将通过 介绍道公 、祭祖仪式 和丧葬 习俗 等 以 探 讨蓝靛瑶 的祭祀文化 。本次考察 主要走访 了泗城镇金保 村 金 保屯 的金保 瑶寨 、朝 里瑶族 乡的百朝村 以及沙里瑶族 乡 的 果 卜 村那播 屯等蓝靛 瑶聚居 的村 寨 ,并深入 地采访 了金保瑶 寨 道公赵 任金 ( 现年 6 2 岁 ,从事道公 2 0 年 )、那播 屯道公 李 文松 ( 现年 4 5岁 ,从事道公 2 6年 )。
中 ,有 4个 瑶族 乡 ,即朝 里瑶族 乡 、伶 站瑶族 乡、沙里瑶族 乡和 玉洪瑶族 乡 。而蓝靛瑶则 主要 分布 于泗 城镇 的览 沙 、金
被认 为死后也 不能安 宁。 因此 ,这种方式下 的道公 队伍人 数
保 、平林 、腰 马村 ,下甲乡 的和洲 、双达 、平 怀村 ,伶 站瑶
族乡的袍亭 、那 留、 平 兰村 , 朝里瑶族 乡的百 朝、羊囊 、兰台、 平塘村 ,沙里 瑶族 乡的那伏 、浪伏 、果 卜、那 仰村 ,逻 楼镇 的林塘 、磨村 、滥村 ,玉洪瑶族乡 的玉保 、下谋 、九江 、盘贤、

白裤瑶砍牛丧葬习俗刻录的上古史

白裤瑶砍牛丧葬习俗刻录的上古史

白裤瑶砍牛丧葬习俗刻录的上古史
磨现强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1(032)003
【摘要】白裤瑶砍牛丧葬习俗保留着上古人类进化历程中逐步改变同类争斗相食
陋习凝聚群体合力、发展农耕畜牧的历史信息,吃长席宴场景再现出上古黄帝、尧、舜时期弃人尸改吃牛畜的人数与意识提高改变同类相食陋习人数成正比的早期人类社会现状,砍牛场景保留着远古人类驯伏大型猛兽的技巧智慧,还原出上古黄帝时期
人类"服牛乘马"的历史场景。

【总页数】4页(P23-26)
【作者】磨现强
【作者单位】南丹县民族局,广西南丹54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83
【相关文献】
1.独特的布依丧葬祭祀经——《砍牛经》 [J], 张仕平;
2.白裤瑶看鬼杀畜祭“大老爷”习俗刻录的上古史 [J], 磨现强
3.黔中丧葬习俗的审美意蕴--以黔中苗族丧葬习俗为例 [J], 石恪
4.陕西长武县丧葬习俗透视及与渭南比较——兼与陕西渭南地区丧葬习俗比较 [J], 方科平
5.影像还原技术在民俗民风传承传播中的应用研究
——以瑶族砍牛习俗为例 [J], 黄桂明;董治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
广西的葬礼风俗很多,有一些与其他地区有一些类似之处,有一
些与其他地区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广西的葬礼中,僧众会在家庭
成员的家里宣读佛经,并且要在葬礼上给予证言。

家属也会举行“开
香礼”,即在送走亡者后,拿出香草来把家里烤香,唤起记忆,以示
对亡者的怀念之情。

另外,在广西的葬礼中,也有一些特殊的礼节。

比如,广西有一
种叫做“祭酒”的仪式,这是一种抚慰亡者的仪式,家属和朋友们会
拿出酒来祭奠亡者,并且要在祭酒仪式上奏乐,送别亡者。

此外,葬礼上的灵桥也是广西的葬礼习俗之一。

从古至今,家庭
成员会在葬礼上搭桥,以便亡者前往极乐世界。

而且,家人们会把亡
者的遗物放在桥的一端,来帮助亡者前往极乐世界。

此外,广西葬礼也有“红衣”。

这是一种把陪葬的人穿上红色衣
服的仪式,据说这会帮助亡者获得平安,并获得极乐国土的无上报恩。

最后,广西的葬礼也有“铜鼓醮”这一仪式,相传在古代,家人
在铜鼓醮仪式上会敲出铜鼓的声音,以帮助亡者前往其它世界。

在现代,这也是一种仪式,家人和朋友会在葬礼上拜祭天地,以显示对亡
者的报恩之情。

白裤瑶砍牛丧葬习俗刻录的上古史

白裤瑶砍牛丧葬习俗刻录的上古史

期, 发展到 黄帝 、 、 氏时 期 , 尧 舜 已能“ ( ) 为 刳 凿 木 舟 , 削 ) 为楫 ” “ 剡( 木 、服牛乘 马” 工具 的熟练制造 ,
运用 与大型野 兽 的 驯服 , 才能 具 备制 棺 和改 变 同
类相食 又能解决 温饱等 意识觉悟 的客观条 件 。
在这 段历史 时期 , 类 改变 同类相 食 的生 存 人 状态 , 以牛畜替代 人 肉的进化成 为可能 , 变的历 转
椁, 盖取诸 大过” 上 古年 代人 死 后 弃之 荒野 用 草 (
木 遮盖 了事 , 没有坟 和种树 等标志 , 来才用 棺木 后 盛葬) 。从 “ 葬之 中野” 易 之棺椁 ” 不是一蹴 而 到“ ,
就, 人类经 历 了漫长 历程 , 间是怎样 过渡 的? 期 在人类 的蛮荒 年 代 , 始 人 没有 吃动 物 肉与 原
发展 农 耕 畜牧 的 历 史信 息 , 长席 宴场 景 再 现 出上 古黄 帝 、 、 时期 弃 人 尸 改 吃 牛 畜 的 人 数 与 意 识提 高 改 变 吃 尧 舜
同 类相 食 陋 习人 数 成 正 比的 早 期 人 类 社 会 现 状 , 牛 场 景 保 留 着 远 古人 类 驯 伏 大型 猛 兽 的 技 巧 智 慧 , 原 出 砍 还
房址共 处一块 台地 的现 象 。这 些新石器 时代遗址
陋习 , 代相 承砍牛 的葬俗 。人 吃人 的历 史信息 , 代
还反 映在 白裤瑶 葬俗 葬后第三 天在墓前后 各埋一 罐水 的“ 放水 ” 也 叫“ 三” 仪式 的传说 里 。“ ( 买 ) 放 水” 说讲 述 , 传 远古 年代 建 房 、 纱 、 纺 盖仓 过 程 中 , 要杀 爸 、 妈 、 杀 杀大 哥来 招 待帮工 的众人 , 射 出 映 上古 时期 人吃人 现象 的普遍 存在 。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毕业论文-文述综献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毕业论文-文述综献
[主题]
白裤瑶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它保留着他们自己特有的音乐文化,要研究它,就必 须深入地去了解整个民族的习俗与历史。
一、白裤瑶的历史与现状 白裤瑶早在宋前就从湖南迁到广西南丹。目前有 3 万多人口,分别居住在广西南 丹、河池及贵州荔波县的偏远山区;而在广西境区主要生活在南丹的里湖和八圩两个 民族乡。以男子不分老少,一年四季都穿长仅掩膝,用白色土布制成的紧膝五指裤, 包白头巾,白绑带而得名。由此可见广西白裤瑶是一个经历了长期的迁徙的民族。至 今仍处在文化相对落后的状态的少数民族。 二、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调查概况 唐玉文据王金秀、覃文衡的《关于白裤瑶铜鼓舞“砍牛祭祀”初谈》中记载:在 白裤瑶地区,砍牛是他们较重大,独特的祭祀活动。大凡寨子里死了人都要砍牛、打 铜鼓、跳“勤泽格辣”(老猴舞)为先人送丧,以表哀思。 三、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民俗特征,艺术特点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
学 生:×× 指导老师:×× (玉林师范学院 广西 玉林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7000)
[前言]
音乐是产生于劳动人民的,不分民族与地域。每一个少数民族都保留着他们自己 特有的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是特定生态环境的产物,是民族精神的活化石。作为一种 民俗文化事象,特别是在无文字的民族或村落里,民族民间音乐是叙述历史、传授知 识、教化人伦、交朋结友、祭祖祈福等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是一种民俗形式也 是一种民俗内容,深深地寄予了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心理情节。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得 知广西白裤瑶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国内学者对这一民族的相关研究正处于高 涨阶段,但是对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研究还显得很泛少。因此,我们应对广西白 裤瑶葬礼音乐文化进行分析研究,探讨如何保护与发展白裤瑶音乐文化.

现代背景下的白裤瑶铜鼓文化变迁研究——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瑶里村瑶里屯为例

现代背景下的白裤瑶铜鼓文化变迁研究——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瑶里村瑶里屯为例

现代背景下的白裤瑶铜鼓文化变迁研究——以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瑶里村瑶里屯为例摘要:铜鼓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初的炊具逐渐发展成乐器,最终演变成祭祀的神器,至今仍然被南方许多少数民族所收藏和使用。

通过对广西南丹县里湖乡瑶里村瑶里屯白裤瑶在葬礼仪式和舞台表演中铜鼓使用情况的调查,思考其在丧葬和舞台表演中的功能及意义。

研究白裤瑶铜鼓文化变迁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关键词:白裤瑶;铜鼓;变迁研究一、丧葬中的铜鼓白裤瑶铜鼓最初主要是在丧葬时使用。

击鼓祭丧,许多民族都有先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六三记新州(今广东新兴)风俗说:“豪渠之家,丧祭则鸣铜鼓。

”李京《云南志略·诸夷风俗》:白人死,“击铜鼓送丧”。

张广泗《贵州通志·地理·苗蛮》:“黑苗……在都匀之八寨……人死,亦有哭泣,椎牛、敲铜鼓,命曰‘闹尸’。

”可见,白裤瑶铜鼓最初是被当成祭祀或祈福神器使用的。

白裤瑶的社会组织称为“油锅”,瑶语称为“尾腰”[1],意思是同一个锅里吃饭。

铜鼓是“油锅”的公共财产,使用铜鼓是件很严肃的事情,必须经过全体“油锅”成员同意。

动用铜鼓前,由“油锅”头人拿一些肉、米酒和清水到铜鼓前祭祀,俗称“请”铜鼓。

请鼓时,“油锅”头人一边念咒语,一边用水清洗鼓面,谓之给铜鼓“洗脸”,然后以肉一碗、水一碗、米酒两碗置于铜鼓上,口中念叨:“XX铜鼓啊,今天有XX老人去世,请你回来开路,我们帮你洗脸梳头,带你到外面去,你辛苦一点,声音要洪亮一点……”如此这般祭祀后,方可启用铜鼓。

白裤瑶铜鼓的敲法很特别,场面也非常壮观。

于一空旷地立2根约2米高顶部开衩的木桩,两桩之间架一横梁,用绳子一头绑在横梁上,另一头系住铜鼓的一对耳,将铜鼓悬空。

敲击时需两人配合,一人侧身右手持鸡血藤鼓槌敲击鼓面,左手持一根细棍击打鼓腰,另一人在鼓后手持木桶,一收一放地接音,用木桶把声波冲回铜鼓腔内,这样,就产生声学上的“共鸣”现象,使铜鼓声发生共鸣,其音深沉浑厚,绵绵不绝。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审核表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毕业论文-选题情况审核表
成果类别
■论文□设计









一、主要研究内容
1、白裤瑶的历史与现状。
2、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调查概况。
3、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艺术特征。
4、对白裤瑶音乐文化保护和发展的思考。
二、目标
1、具有史料性和科学根据的起源学和传承脉络。
2、对白裤瑶葬礼音乐的特征和特点进行描述和对保护与发展进行思考。

学生签名:指导老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系领导签名:年月日
说明:此表一式一份,由学生填写、指导教师、教研室和系签署意见,由系保存。
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审核表
系别:×××教研室:×××时间:××××年×月×日




初选题目名称
广西白裤瑶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
提交开题
报告题目
广西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民俗特征和艺术特点
课题类别
■基础研究□应用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其它
教师姓名
××
职称
教授
学位
博士
课题来源
■科研□生产□教学□其它□学生自拟



广西白裤瑶现仅存三万多人口,是广西重点保护的少数民族。现有的科研基础薄弱,成果少,本题的研究将对白裤瑶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有着极其重要作用。对白裤瑶音乐的研究,可以促进桂西北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




本论文约7000字,由白裤瑶的历史与现状、葬礼音乐文化的调查概况、葬礼音乐文化艺术特征和对白裤瑶音乐文化保护与发展的思考四个部分组成。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调查概况与葬礼音乐艺术特征为本文的主论部分。文中将利用文献记载、田野调查、资料检索、历史传说等方式,多视角、广纬度的探索和考究,对白裤瑶葬礼音乐文化的调查及对艺术特点的浅析,最终完成本篇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鼓 、 皮鼓 , 是葬礼活动的主要打击乐器 , 在
平时的 日 子里不能随意敲打。铜鼓是 白裤瑶最具 有艺术魅力的有形文化形式和民族精神、民族精
人去世后 , 由亲生的子女为其洗澡 、 要 穿寿衣 , 然 后用刻有五个或七个瑶王印的布将尸体盖住 , 之 华的寄托。打铜鼓是 白裤瑶葬礼仪式的一个重要 后请道公作法式 , 具体是作法是 : 道公用金竹竿 组成部分 。铜鼓也是 自裤瑶族群所崇拜 的器物之
收 稿 日期 :0 0— 4— 6 21 0 0
作者简介 : 雷文彪 (99 )男 , 17 一 , 湖南永州人 , 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讲师 。 柳州
18 3
有 时甚 至将铜鼓 视为 神灵 或家族 中的一员 , 诚 如宋人朱辅 在 《 溪蛮丛 笑 》 中所言 : 溪峒爱 铜鼓 , “
屋角捅开三块瓦片 , 如果死者所住的是茅屋 , 法式 道 公则 将从 茅屋 的西 角扯下 三 根茅 草 ,意思是死 者将 由此 处 “ 升天 归 西 ”到 西天 的极 乐 世界去 。 , 随 后 ,道 公抱 着一 只 打煞用 的 白公鸡 到香炉前 三鞠 躬 ,绕 灵三圈后 开始 向阴朝地 府的历代祖先报
望你们在多多给予关照 ,相互联系 ,共同生活… ; 再次 向在 场守 棺 的人 报告 死者生 前种种 感人


事迹 , 为人谦虚和善 , 以及去世地点时辰等等。报 丧 的三个 程 序完 成后 ,道 公 用 嘴将打 煞用 的 白公 鸡 的鸡颈 咬 断 , 出 I ̄"守灵 的亲 戚朋友 开始哭 丢 ' l - , J 丧, 哭丧 的人 越多 , 示死 者 家族越 兴 旺发达 , 表 哭
淮北煤炭 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 社会科学版 ) 第 3 卷 第 3期 l
2 1 年 6月 00 J un lo ab iC a n u t ec es C l g o r a fHu ie o lI d sr T ah r ol e y e (hl oh n oi c ne) Pi spyadSc l i cs o aS e


甚于金玉 。” 据有关 资料显 示 , 白裤瑶 的铜鼓 密度 之 高居 国 内外 当今 使 用 铜 鼓 民族 之 首 ,平 均 每 8人 中就有 一面铜 鼓bJ 在 白裤瑶 , 9 】 。 如果有 哪一 家有老人去 世 ,其 亲戚朋 友都会 不约 而 同的将 自 家收藏 的铜 鼓 “ ” 请 出来 , 为逝者 送葬 。在 白裤瑶 中, 铜鼓被 视为神圣 之物 , 们在 日常 生活 中不 能 人 随意接触铜鼓 , 如果需 要取 出铜 鼓 , 必须举 行一 就 个“ 隆重 ” 请 鼓仪式 ” 的“ 。具 体做 法是 : 把两碗 酒 、 半碗 水放到铜鼓 的鼓 面上 ,同时还 用一 片竹 片沾 上酒点 洒在鼓 面上 , 并对 着铜鼓 念一段 “ 请铜鼓 ” 词 , 意是 “ 大 铜鼓 啊 , 戚家有 丧事 , 亲 今天要 带你去 那里 , 打雷下 雨你不 要怕 , 音要 洪亮 …… ” 声 用完 铜鼓后 , 要用一些 酒 、 举行 “ 也 水 隆重 ” “ 鼓仪 的 封 式 ”交代 铜鼓“ , 铜鼓 啊 , 你去 藏 , 响不要 响 , 拿 雷 海 浪滔滔你不 要动 , 安心在 家 里 。 【在 白裤 瑶 , 要 ”4 老 人 去世后不 能把铜鼓 带去 ,为 了表示 对老人 的尊
V0.3 No 3 1 1 .
Jn 2 1 u .0 0
广 西南丹 白裤瑶葬礼仪 式考察
雷文彪
( 柳州师 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文系 , 广西 柳州 5 50 ) 4 0 4

要: 以审美人 类学的研 究视 角, 对广 西南丹 白裤瑶的葬礼仪式进行考察 , 为其我 国重要的少数民族之一 ,其历史悠 久 , 源远 流长 。《 文化 山海经 ・ 大荒东经 》 曾这样记
载 :帝舜生戏 , “ 戏生瑶 民” 。瑶族各支 系遍 布湖南 、
( 金箔 纸将 竹竿 包 好 ) 死者 所住 的房屋 朝西 的 用 在
广西、 贵州、 云南等地¨, 】 广西南丹白裤瑶主要分布 在广西西北部 , 云贵高原东南边 缘红水河 以东 , 约 东经 171—175 北纬 2 ̄2 一 53 0~ 0  ̄5, 44 2  ̄7之间的 里湖瑶族乡、 八圩瑶族乡和瑶山瑶族乡等地 , 是我 国瑶族的一个重要支系, 自称 “ 吉努” 因白裤瑶男 , 子常年穿白裤而得名, 有人 口三万左右 , 被联合国
明的活化石 ” 之称 。白裤瑶 的葬礼仪式有着 自身的 独挣 陛 , 它主要 由“ 阴朝报 丧 ”“ 、铜鼓造势 ” “ 、开牛 ” 送葬 、跳猴鼓舞 ”“ “ 、沙枪 ” 葬 、长席宴客 ” 送 “ 六大仪
式组成 。

死者 的列祖列宗报道 , 大意是 “ 曾祖某某 , 祖父某 某, 父某某 …… , 今有家人某某来与你们会和, 希
丧 人 的哭声 越大 , 丧 时 间越长 , 示哭丧者 越有 哭 表 孝 道 , 与死 者 的关 系越 密切 。 或 二、 击鼓 造 势

阴朝 报丧
薛艺兵先生说 :“ 仪式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 在的行为方式之一 , 它的存在 , 并不是无谓的、 无
用的或 自发的、自为的存在 , 而是 因为对社会有 意义、 起作用才存在。” I在广西 白裤瑶村寨 , 2 老
丧。 报丧的程序也有讲究 , 首先是向掌管阴朝地府 的阎王报道 , 大意是 “ 某年某月某 1 3 某时, 有某人 前来地府报道, 请阎王地府接管……” 其次是向 ;
科教文卫组织认定为民族文化保 留最完整的一个 民族 ,是一个 由原始社会生活形态直接跨人现代 社会生活形态的民族。至今仍遗留着母系社会向 父 系社会过 渡阶段 的社会 文化信息 ,具有 “ 人类文
遣势 、 开牛送葬、 跳猴 鼓舞、 沙枪送 葬、 长席宴客 六大仪式组成 。通过对广 西南丹白裤瑶 的葬礼仪式规程的梳理
和 阐述 。 探讨其 外在 流变形 式, 挖掘其 内在的生存机制。
关键词 : 白裤瑶 ; 葬礼仪式 ; 审美人类学 ; 考察 中图分 类号 : 8 2 文献标识码 : K 9 A 文章编号 :0 3— 14 2 1 )3—0 3 0 10 2 3 ( 00 0 18—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