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知识点】小学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
【语文知识点】小学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原文下面整理了《大自然的语言》小学课文原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的学习。
别以为人才说话,大自然也有语言。
这语言到处都有,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白云,这就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高,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忙着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蝌蚪在水中游泳,不就像黑色的“逗号”?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春天来到人间。
大雁编队南飞,不就像“省略号”一串?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秋天就在眼前。
大树若被砍倒,你会把年轮发现——一年只长一圈,这是大自然的语言。
你若钓到大鱼,鱼鳞上也有圈圈——一圈就是一岁,这又是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把“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
这是在告诉人们:那儿曾是汪洋一片。
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
那又在提醒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刻苦钻研;假如你害怕开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
比如斗转星移,那何止千年万年!可直到哥白尼出现,才把“太阳中心说”创建。
阿基米德洗澡的时候,学会了鉴别皇冠。
可别人也都洗澡,为什么不会把浮力计算?在暴雨中放风筝,富兰克林捉到雷电。
放风筝的人千千万,为什么没有这项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啊,真是妙不可言。
不爱学习的人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现象,如四季变化、天气变化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语言。
(2)运用讨论、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学会观察、思考、总结大自然的变化规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一些基本现象,如四季变化、天气变化等。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有哪些语言?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朗读并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讨论、探究课文中所描述的大自然现象,如四季变化、天气变化等。
3.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课文中所学的大自然现象。
(2)教师进行点评,强调观察、思考、总结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记录一星期内的天气变化。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大自然的图片、实物等,进行展示。
(2)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短文,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大自然现象的理解与总结能力。
4.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5. 学生在大自然主题的活动中的表现。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
2.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3. 教学资源:相关的大自然视频、音频资料。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课程背景和教学目标1.1 课程背景《大自然的语言》这一单元主要是通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认识语言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它的美好和重要性。
2.能够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提高语文素养。
3.通过课堂互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它的美好。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语言的重要性和交际工具的作用。
2.如何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环节(1)询问学生,什么是语言?为什么我们需要语言?(2)播放视频《大自然的语言》。
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出现的自然景观和动物,了解自然语言的表现形式。
3.2 讲授环节(1)分享阅读素材:请学生阅读《大自然的语言》,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的表现形式和美丽之处。
(2)解释生词和难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意义和作者的情感。
(3)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讨论文中的问题,展示各自的想法和感受。
3.3 实践环节(1)练习语言表达能力:每个小组分别选择一处自然景观,使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表达。
(2)口语表达活动:教师出示图片,要求学生朗读描述图片所见的自然事物,并进行阐述。
(3)合作创作活动:小组合作创作一篇有关大自然的语言的文章。
3.4 总结环节(1)请幸运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所感所悟(2)讲解和解答本节课的疑惑。
四、课后作业及评价4.1 课后作业(1)完成口语表达作业,要求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在家观察身边的自然事物,了解自然的语言。
4.2 评价标准(1)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情况。
(2)关于大自然语言的认识和理解程度。
(3)参与度和团队合作意识。
语文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
语文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第1篇:五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知识点归纳学好语文就需要平时的积累。
知识积累越多,掌握越熟练,小编编辑了五年级语文知识点:大自然的语言,欢迎参考!一、初读诗歌。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大雁汪洋漂砾庐山视而不见斗转星移鉴别*风筝妙不可言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大雁鉴别风筝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
(2—3组)4.我能用“视而不见、妙不可言”各说一句话。
5.将诗歌读通顺,为诗歌标上小节号,思考:诗歌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小组内交流,理清诗歌层次。
课堂导学三、理解诗歌,感受大自然妙不可言的语言。
1.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从文章中你懂得了什么?2.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3.你从文中提到的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什么?4.大自然的语言与人语言有什么不同?我们要怎样才能读懂呢?四、扩展练习,练习编儿歌。
1、你还发现了大自然的哪些语言呢?如大雁南飞、满天星斗、秋天落叶、北风呼呼、*摇尾巴、火烧云等。
2、编儿歌:仿照课文的写法,自创诗歌一节。
如:哗啦,哗啦,小河里的*悄悄融化,课后检测六、用“√”标出加点字正确的读音。
庐山(lúhù)漂(piàopiǎo)砾(lìlè)鉴别(qiānjiàn)山巅(tiāndiān)一、词语积累。
1.我会读词语,并能圈出生字。
坚韧炙热摧肝裂胆不朽身躯滋润蒸熬人类饱食终日围垦祈求怜悯2.我会将词语写得工整美观。
坚韧炙热滋润蒸熬摧肝裂胆3.我能用三角形符号标出并摘录典型的多音字在下面。
(2—3组)4.我能用“坚韧、怜悯、饱食终日”各说一句话。
二、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通过读文,你体会到了西风胡杨的哪些特点?摘抄重点词语来概括。
2.找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标画出来,并写上自己的一些感想。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案——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学会观察和描述大自然的事物。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观察实物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描绘大自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观察和描述,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自然实物图片或实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的自然环境,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大自然的感受。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强调生字词的正确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朗读。
(2)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教师总结并板书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辅导。
(2)讨论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用课文中学到的修辞手法描绘一下。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小组合作,创作一首关于大自然的诗歌。
六、教学拓展1.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自然现象,如风、雨、雷、电等。
(2)小组讨论,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来描述所选的自然现象。
(3)每组分享自己的作品,全班共同欣赏和讨论。
2. 写作练习:(1)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景观或季节。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相关词汇描述大自然的语言。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现象,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学生学会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词汇学习与应用:学生能够掌握并运用相关词汇描述大自然的语言。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体会大自然的语言之美。
2. 学生能够从生活中观察、发现并理解大自然的语言。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或课件。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分组合作学习所需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如鸟鸣、水流声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教师提问:“你们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是大自然的语言吗?”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通过课文,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阅读心得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大自然的语言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4. 教学拓展:教师出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教师提问:“这些图片或视频资料中的自然现象,是大自然的语言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思考。
5.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教师强调大自然的语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6.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描述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写一篇关于大自然语言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自然界中的声音和景象。
2. 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大自然的美好和语言的丰富性。
1.2 能力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情感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学生能够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本章将学习一篇关于大自然的语言的课文,通过描述自然界中的声音和景象,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语言的丰富性。
2.2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和理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3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领会大自然的美好和语言的丰富性。
2.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2 互动法教师与学生进行提问和回答,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大自然的声音和景象,激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
4.2 课文阅读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注意生词和短语的使用。
4.3 生词和短语学习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学生进行跟读和记忆。
4.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讨论课文内容,理解大自然的美好和语言的丰富性。
4.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反馈和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阅读材料教师推荐与“大自然的语言”相关的阅读材料,如诗歌、故事、科普书籍等,供学生自主阅读,丰富对大自然和语言的理解。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范文
《大自然的语言》说课稿范文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大自然的语言》,下面我将就这个内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1、《大自然的语言》是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学习这个内容,可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①认知目标: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如雷电、电灯的发光等,并掌握它们的原理。
②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索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中。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让他们认识到自然是人类生活的重要支撑。
二、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法是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和实践,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学法是合作学习法。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合作学习,分工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实验和任务。
三、说教学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准备一些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用来展示与说明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
同时,我还需要准备相关实验器材和材料,以便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
四、说教学过程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1. 情境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自然景观的图片,如大瀑布、闪电等,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思考和猜想。
2. 实验探究通过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比如摩擦产生静电、电灯的发光原理等,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实验现象,并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来揭示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
3. 观察剖析通过观察一些自然现象的影像或视频,如雷电和火山喷发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与前面实验的结果进行对比和总结。
4. 学科拓展通过讲解大气、水循环等与自然现象相关的科学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扩展他们的学科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大自然。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奇妙。
(2)运用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认知。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对自然的向往。
(3)提高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特点,学会观察和描绘大自然。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学生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了解和感受。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学生跟读并巩固。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探讨大自然的语言(3)学生举例说明大自然语言的应用。
4.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进行户外观察,寻找大自然的语言。
(2)学生将自己的观察心得整理成作文或绘画作品。
(3)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认识。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记录一下大自然的语言特点。
(3)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可以是描绘大自然的美景,也可以是讲述自己在大自然中的趣事。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诗歌、故事等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在这个世界上,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巨著,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够阅读和理解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教会我们如何去感知和领悟这个世界,教会我们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产生联系和互动。
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滴雨水,都承载着大自然的语言,讲述着它们独特的故事。
大自然的节奏大自然有着独特的节奏,这是一种无声的音乐,是一种让我们心灵安宁的旋律。
在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中,草叶轻轻摇曳,树叶沙沙作响。
在夜晚的寂静中,昆虫的鸣叫、流水的声音仿佛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美妙的故事。
大自然的节奏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律动,让我们与自然产生共鸣。
大自然的韵律大自然的韵律是多姿多彩的,是如此丰富多样。
在春天,万物复苏,花开蝶舞,生机勃勃;在夏天,炎炎烈日下,蝉鸣鸟叫,阳光灿烂;在秋天,果实累累,风吹黄叶,景色宜人;在冬天,雪花飘飘,寒冷凛冽,一片银装素裹。
大自然的韵律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变化,让我们领略到季节轮回的美妙。
大自然的情感大自然有着深邃的情感,它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激起共鸣。
当我们站在高山之巅,俯瞰峰峦叠嶂、云雾缭绕时,我们会感到一种敬畏和震撼;当我们漫步在青青草原上,蓝天白云倒映在清澈的湖水中时,我们会感到一种平静和宁静;当我们坐在海边,听着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时,我们会感到一种宽广和自由。
大自然的情感与我们的情感相互交融,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大自然的启示大自然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它在默默地教导着我们许多道理。
大自然的语言告诉我们要尊重每一个生命,要学会与环境和谐相处;告诉我们要珍惜资源,要爱护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告诉我们要坚强勇敢,要顽强生存。
大自然用它的语言向我们传递着智慧和启示,让我们茅塞顿开,让我们找到内心的平衡和和谐。
大自然就像一本无穷无尽的书籍,只有用心去读,才能领悟到其中的深刻含义。
让我们倾听大自然的语言,让我们学会欣赏和感悟,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愿大自然的语言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丽的课文,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大自然的语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以及它体现在课文中的具体内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语言的丰富。
(2)分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语言。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思考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及其在课文中的体现。
难点:1. 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 对大自然语言的深入理解和体验。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大自然的语言》文本及配套音频。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或黑板。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配套音频,引导学生正确朗读。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进行实际情景演练。
(3)分小组讨论:课文中是如何体现大自然的语言的?3. 课堂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2)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体验大自然的语言。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拓展作业:观察大自然,记录下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语言,并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估:1. 在学习生字词环节,通过抽答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在小组讨论环节,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在课堂练习环节,检查学生的角色扮演或情景模拟是否能够准确体现大自然的语言。
七、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教案
《大自然的语言》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培养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3)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体验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3)了解大自然的基本语言特征,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 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培养观察和保护意识。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学生分组准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解答疑问。
5. 小组活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大自然的语言特征。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人与自然-大自然的语言
8、大自然的语言一、教学目标。
1、学会“雁”“庐”“筝”“鉴定”“漂砾”“斗转星移”等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了解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3、学习观察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了解看懂大自然语言的方法。
2、教学难点:发现诗歌中规律性的语言现象,仿写诗歌。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图书王国、走进网上世界,寻找大自然的语言。
如:春、夏、秋、冬的语言,以及一些谚语。
2、从课外读物中了解哥白尼、阿基米德、富兰克林的故事。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立标。
1、大家知道人与人之间用什么交流吗?是啊,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
那么,大自然有语言吗?大自然用它那特有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些什么?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聆听,去发现吧!(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出示课件讲解生字、生词,学习多音字组词,注意区分形声字。
2、熟读全诗。
通过个人读、小组读,把诗读流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带着课后思考题再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哪几小节告诉我们“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哪几小节告诉我们“怎样才能发现、看懂大自然的语言”。
(四)、凭借情境,解疑构建。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2、师生合作,细品诗歌。
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那么谁来说说大自然用什么跟我们说话?(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积极思考,真不错,那我们怎样才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呢?是啊,只有热爱学习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才能发现。
下面我们就来细细的品读诗歌,感受大自然那奇妙的语言吧!指名朗诵诗歌,生点评,教师点评,师范读。
引导学生从年轮得知树的生长环境、年龄、生长情况。
简介“三叶虫”化石。
3、小结:你们觉得大自然的语言怎么样?(妙不可言)你们在生活中还发现哪些大自然的语言?(五)、扩展情境,当堂训练。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
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语文课文《大自然的语言》简析《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文章以清新的笔法,生动的语言,向读者介绍了一门方兴未艾的新兴的科学──物候学。
“物候学”对许多青少年读者来说,该是陌生而神秘的;要用很短小的篇幅讲清这门科学的内容、意义、规律和发展前景,又是多么的不容易!而《大自然的语言》在这方面却有其独到之处,它言简意赅地、饶有趣味地把物候学介绍给青少年读者,使他们不但对这门新兴科学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同时也可使之在学习语言方面受到启示,吸取营养。
从这个意义上看,《大自然的语言》作为语文教材,也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
(一)新颖别致、引人入胜的标题:这篇文章,是要向读者介绍有关物候学的知识。
如果简单地用“物候学知识”一类的标题,对初中学生来说,会有生疏深奥的感觉,不易引起他们的兴趣。
改写时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既与科学小品文的特色相合,又十分新颖别致。
它的妙处在于含蓄生动、引人入胜。
“人有人言、兽有兽语”,那只不过是流传于街巷市井中的一句俗话而已,事实上只有人才有语言。
而标题中却让“语言”出自“大自然”之“口”,真是与众不同,引人寻味了。
这个标题,切合了青少年的好奇心理和渴求知识的欲望,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对小读者们无疑是有着强烈的吸引力的。
(二)眉目清晰、自然精巧的结构:这篇文章的结构十分精巧自然。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文章开头,就把“冬去春来”“入夏趋秋”的四季变化和花木虫鸟的百态千姿生动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从这些“周而复始”的变化中,这些百态千姿的差异中,勤劳智慧的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原来他们把“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现象看成了大自然的“语言”──这就是“物候”;而“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这就是物候学。
小学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
小学语文《大自然的语言》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认识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语言的丰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观念。
(2)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大自然的语言,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与课文相关的大自然图片、实物等。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
(2)引导学生思考:大自然有没有语言呢?它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呢?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感悟大自然的语言(1)学生讨论:课文中提到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感受大自然的语言,如雨后的彩虹、鸟儿的歌唱等。
5. 总结与拓展(1)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感悟。
(2)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发现它的语言,并与同学分享。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大自然,发现它的语言,并记录下来。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大自然的诗歌、故事等,进行阅读分享。
(2)以“我眼中的大自然”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朗读、讨论等方面的表现。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一、教材背景1.1 教材信息本次教案的教材为《大自然的语言》, 是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章节。
该章节主要内容围绕着大自然中的语言展开,旨在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并引导学生从中感受人与大自然的亲密联系。
1.2 学生背景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汉字的基础知识并且能够独立阅读课文,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他们对大自然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对课文中的描述能够有感知和理解。
1.3 教育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教学可以达到以下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3.促进学生对语言的准确应用,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流程2.1 导入环节1.让学生听录音课文段落,引导学生对大自然的声音和语言有所了解。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展现自然之间的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语言。
3.提问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介绍一下你们对大自然的语言有什么认识。
2.2 主要内容1.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自己感受自然环境中的声音,情境描写等,着重感性认识大自然语言的美妙之处。
2.通过语言游戏等形式,让学生感知语言的表达特点,比如重音的运用等。
3.让学生通过语言实践的形式,进一步熟悉语言的应用,如字音、词义、造句等,并培养学生精准运用语言的能力。
2.3 小结环节1.引导学生总结当天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理解和认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科学应用语言,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生动有力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鼓励他们多加尝试,不断提高语言应用的水平。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反思中,应重点考虑教学效果,寻找优点和不足并加以改进。
在教学结束后,我通过针对学生的提问、互动和测试,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大自然语言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语言表达质量参差不齐,对于语言运用的理解还有待加强。
在教学中,我借鉴了一些生动的语言互动游戏,以及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形式,使得学生对大自然语言的概念更加清晰,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古 代 农 蚂蚁垒窝要落雨。 谚 选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麻雀囤食要落雪。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 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 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便利 山区的农业发展。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理清说明顺序
思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路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清 纬度差异 晰 经度差异 ,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高下差异 层 古今差异 次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分 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 。
作业:
1.采集三则以上农谚,并说出 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
2.《完美计划》第一课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 而复始。每个 季节安都有独特的 自然景观。几千年来,劳动人民 注意了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 以此安排农事。
如果把文章的标题改为“一 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好不好?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本文语言除了生动、 形象外还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准确、严谨、生动、优美。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 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 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等花相 比1960年迟10天左右,比1965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 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 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 情况。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 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 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 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 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 比较简单,容易掌握。
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举例子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是用典型的 例子,说明事物特征或事理属性的方法。使 读者对不熟悉的事物或抽象深奥的事理有具 体明晰的认识。 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不就像省略号一串?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你看那天上的云彩, 就是大自然的语言。 白云飘得高高,
明儿准是晴天。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灵心去发现、 倾听大自然,用你们的妙笔去记录大自然 吧!请用准确生动富有科学性的语言写一 篇观察日记。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1、纬度; 2、经度的差异 3、高下的差异; 4、古今的差异。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Fra bibliotek三月的海南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四月的大连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请运用课文介绍的知识来解释这 一奇怪的现象。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这首诗正好说明了课文中影响物候的第三 个因素——高度的差异:“植物的抽青、 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 迟。”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你看那天空飞翔的大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竺可桢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o 载途 zài 萌发 méng 簌簌 sù 连翘 qiá 孕育: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翩然: 动作轻快的样子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销声匿迹: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这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周而复始: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性?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 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阅读小标兵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这几个因素能否调换顺序?
不能,因为这四个因素是由: 由 主 到 次
逻辑 由 空间 到 时间 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