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林业系统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测试题汇编

林业系统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测试题汇编

林业系统有害生物防治基本知识测试题一、填空题:每题一分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3、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危害、林木和林木种子并造成经济损失的病、虫、杂草等有害生物。

4、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分为一级和二级。

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类健康、从新传入林业有害生物,以及首次在范围内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为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

一级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以外的其他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为二级突发林业生物有害事件。

5、林业生物灾害是“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是林业发展、的大敌。

据统计,我国现有林业有害生物8000余种,能造成严重危害的292种类;年均发生面积1.6亿亩,已超过年面积;年致死树木4000万株,等于损失掉年造林面积的 %;直接经济损失和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880亿元,相当于全国林业总产值的十分之一。

6、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规定的检疫对象,划定和保护区,对林木种苗进行检疫。

7、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核心是,基本要求是,根本方法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始终坚持的基本路线。

8、森林经营者应当选用,营造,实行科学育林,提高防御森林病虫害的能力。

发生森林病虫害时,有关部门、森林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及时进行。

发生严重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防止蔓延,消除隐患。

9、森林植物检疫是以为依据,通过、和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答资料

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问答资料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00问王志明主编张学锋于福胜刘国荣编者目录一.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1.树木的虫害和病害是一回事吗?2.树木病害包括那些类群?3.树木病原真菌的概念是什么?4.真菌性病害特点是什么?5.树木细菌性病害的概念是什么?6.细菌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7.什么是树木病毒害?8.树木病毒性病害的特点是什么?9.树木病毒病的病状分为几种类型?10.什么是植物类病毒?11.什么是植物线虫病?12.怎样识别昆虫?13.树木为什么会遭受病虫害?14.在林间怎样诊断树木患病或遭受虫害?15.如何有效的防治树木病虫害?16.为什么目前主要是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17.什么是波尔多液?18.怎样配制波尔多液?19.什么是石硫合剂?怎样配制?20.波尔多液与石硫合剂有何区别?21.如何自作土农药防治病虫害?22.如何应用磷化铝熏蒸原木害虫?23.如何利用黑光灯灭虫?24.如何使用Bt生物农药?25.为什么近些年树木病虫害发生严重,原因主要有哪些?二、地下、苗木病虫害及其防治26.如何处理土壤防治病虫害?27.松苗立枯病发病原因有哪些?28.如何预防松苗立枯病?29.松苗立枯病如何诊断?30.如何对松苗立枯病进行化学防治?31.什么是松苗心止病?32.造成松苗心止病的原因是什么?33.如何防治松苗心止病?34.什么是树木根癌病?35.树木的根癌病是如何传播和发病的?36.树木根癌病防治方法主要有哪些?37.什么是苗木日灼伤?38.如何正确诊断日灼害?39.如何有效防治日灼害?40什么是地下害虫,它们危害特点是什么?41.应用林业技术防治地下害虫的要点是什么?42.如何应用化学药剂防治地下害虫?43.如何采用诱杀办法防治地下害虫?44.蛴螬对农药有了抗性怎么办?三、杨树病虫害及其防治45.杨树叶片为什么长白粉,怎样防治?46.如何鉴别杨树黑斑病?47.如何预防杨树黑斑病?48.杨树灰斑病有哪些症状?49.如何掌握杨树灰斑病的发生规律?50.杨树灰斑病有哪些防治措施?51.杨树肿茎溃疡病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有那些?52.什么是杨树炭疽病?53.什么是杨树叶锈病(落叶松——杨叶锈病)?54.如何防治杨树上的落叶松——杨叶锈病?55.杨树树干为什么会流黑水?56.如何预防杨树流黑水?57.什么是杨树红心病?58.杨树红心病是如何形成的?59.杨树为什么会冻裂?60.怎样控制杨树冻裂?61.什么是杨树烂皮病?62.如何防治杨树烂皮病?63.如何识别杨树溃疡病?64.怎样防治杨树溃疡病?65.如何识别杨树水泡型溃疡病?66.如何防治杨树水泡型溃疡病?67.杨树枝干上为什么长“包”?68.东方绢金龟如何危害杨树新植林?69.如何防治东方绢金龟?70.如何识别蒙古象甲?如何对其防治?71.为什么说舞毒蛾是林木的食叶大害虫?72.如何识别舞毒蛾?73.怎样掌握舞毒蛾的生活史和活动规律?74.舞毒蛾的发生规律有哪些?75.防治舞毒蛾的主要方法有哪些?76.如何防治黄褐幕枯叶蛾?77.如何识别杨二尾舟蛾?78.如何防治杨二尾舟蛾?79.杨小舟蛾为害特点是什么?80.杨小舟蛾的防治方法有那些?81.如何识别杨扇舟蛾?82.如何掌握杨扇舟蛾发生和危害规律?83.如何防治杨扇舟蛾?84.林间如何区别分月扇舟蛾和杨扇舟蛾幼虫?85.如何防治分月扇舟蛾?86.杨树叶有大黑斑,内有白色的幼虫,它是什么?87.如何区别及防治杨银潜蛾与杨白潜蛾?88.为什么6月份杨树会大量落叶?89.如何防治杨梢叶甲?90.杨树叶为什么会几个卷在一起?91.如何掌握杨尺蛾的形态、生物学及其危害特点?92.如何防治杨尺蛾?93.刺蛾类害虫形态、生物学的特性有哪些?94.如何防治刺蛾类害虫?95.杨树叶蜂为害特点是什么?96.如何判断杨树树干已遭受害虫的危害?97.林间如何区别青杨楔天牛和白杨准透翅蛾?98.如何防治白杨准透翅蛾?99.如何防治青杨楔天牛?100.可以利用肿腿蜂防治青杨楔天牛吗?101.如何生产和储藏肿腿蜂?102.如何利用肿腿蜂防治青杨楔天牛?103.林间释放肿腿蜂有哪些注意事项?104.林间如何识别杨干象的危害?105.什么时候防治杨干象幼虫效果好?106.如何计算杨干象幼虫的龄期?107.如何利用节气、农时预测杨干象的发育进度?108.如何利用诱饵树诱杀杨干象?109.如何用磷化铝粒剂熏杀杨干象幼虫?110.如何防治杨干象成虫?111.林间如何识别柳蝙蛾的危害?112.如何防治柳蝙蛾?113.东方木蠹蛾的危害特点有哪些?114.东方木蠹蛾的生活规律与防治方法有哪些?115.什么是光肩星天牛?怎样防治?116.如何识别杨圆蚧及其危害状?117.如何掌握杨圆蚧发生、分布规律?118.怎样防治杨圆蚧?119.林间如何识别柳蛎盾蚧及其危害?120.如何掌握柳蛎盾蚧发生、分布规律?121.杨树干上的月牙形伤斑是如何造成的?怎样防治?四、榆、柳树病虫害及其防治122.如何识别榆溃疡病?防治方法有哪些?123.如何识别榆枯枝病?防治方法有哪些?124.如何识别榆叶炭疽病?防治方法有哪些?125.如何识别榆叶黑斑病?126.榆叶黑斑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127.紫榆叶甲是如何对榆树进行为害的?128.怎样防治紫榆叶甲?129.榆树叶为什么会起“疱”?如何防治?130.如何识别榆毒蛾?131.如何掌握榆毒蛾的危害规律?132.如何识别榆凤蛾?133.如何识别榆红胸三节叶蜂?134.如何掌握榆红胸三节叶蜂的危害规律?135.榆毒蛾、榆凤蛾、榆叶蜂等害虫主要防治方法有哪些?136.柳树也有烂皮病吗?137.夏季柳枝上的泡沫团是什么?138.柳枝上的虫瘿是什么?139.如何防治柳瘿蚊?五、落叶松病虫害及其防治140.8月份落叶松的针叶为什么会变红色,并且大量落叶?141.落叶松落叶病为害规律有哪些?如何防治?142.什么是落叶松枯梢病?143.如何防治落叶松枯梢病?144.如何防治落叶松上的落叶松——杨叶锈病?145.如何识别落叶松褐锈病?146.如何掌握落叶松褐锈病林间发病规律?147.如何防治落叶松褐锈病?148.落叶松幼树上长的疙瘩(虫瘿)是什么造成的?149.松瘿小卷蛾发生、危害规律有哪些?150.如何防治松瘿小卷蛾?151.林内如何识别松皮小卷蛾及其危害状?152.如何掌握松皮小卷蛾的活动规律和发生规律?153.如何对松皮小卷蛾进行防治?154.为什么5月份落叶松叶子会出现白色?155.兴安落叶松鞘蛾的防治有哪些措施?156.落叶松叶上白毛是什么?157.如何防治落叶松球蚜?158.如何识别落叶松毛虫?159.利用树干围膜技术防治落叶松毛虫的原理是什么?160.如何利用树干围膜技术防治落叶松毛虫?161.利用树干围膜技术有哪些注意事项?162.如何对落叶松毛虫进行综合防治?163.如何识别落叶松叶蜂?164.如何防治落叶松叶蜂?165.如何识别古毒蛾?166.古毒蛾的生活规律是什么?167.如何防治古毒蛾?168.如何识别落叶松八齿小蠹的危害?169.如何防治落叶松八齿小蠹?六、松树病虫害及其防治170.夏季为什么松树会大量落叶?171.如何掌握松落针病的发病规律?172.如何防治松落针病?173.松梢枯病发病特点是什么?174.如何防治松梢枯病?175.松疱锈病发病特点是什么?176.如何防治松疱锈病?177.榛蘑与树木病害有关吗?178.松根朽病发病规律有哪些?179.如何对松根朽病进行防治?180.松树枝梢枯黄原因有哪些?181.松纵坑切梢小蠹危害特点是什么?182.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防治要点有哪些?183.松梢螟危害特点是什么?184.松梢螟的防治要点有哪些?185.为什么说红木蠹象是红松幼树的重要害虫?186.如何识别红木蠹象?187.如何掌握红木蠹象的发生规律?188.如何防治红木蠹象?189.为什么说日本松干蚧是一种极为危险的松树害虫?190.如何识别日本松干蚧及其危害状?191.如何防治日本松干蚧?七、其他树木病虫害及其防治192.怎样避免侧柏在春季枯梢?193.雨后的桧柏梢上胶状物是什么?194.云杉幼树上球果状的东西是什么?195.如何防治云杉上的落叶松球蚜?196.如何识别双条杉天牛?197.双条杉天牛对侧柏的危害特点是什么?198.如何防治双条杉天牛?199.如何识别栎毒蛾?200.如何防治栎毒蛾?一.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1.树木的虫害和病害是一回事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通常把病虫害作为一个名词来形容树木的受害。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

农林技术◎吴迪林业中有害生物的防治技术一、林业有害生物产生原因以及危害分析1.林业有害生物寄主。

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生态环境系统破坏严重。

我国当前林业资源人均占有率逐渐下降,植被覆盖面积也逐渐缩小,导致沙漠化问题越来越严重。

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积极采用人工造林的方式来缓解土地沙漠化问题,但是也给有害生物提供了一定的生存条件。

一直以来,我国林业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由于树木生长缓慢,人工林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收益,导致当前幼年时期的树木比例越来越大,缺少成熟的树木来抵御有害生物的入侵。

人工造林的种植通常会选择一种或几种成活率高并且经济收益高的树种进行大面积种植,由于我国生态环境比较差,出现有害生物时植被抵御能力较差,进而导致有害生物迅速繁殖,直接危害植被甚至树木生长。

2.林业有害生物监督管理不足。

在我国林业资源管理工作中,对于有害生物的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疏漏,在有害生物出现时不能及时发现,导致有害生物危害加剧。

不仅如此,我国林业资源开采过度,导致森林对于有害生物的抵御能力直线下降。

而林业资源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对于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预测能力下降,不能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存在,也缺少根本性的防范作用。

总的来说还是因为对于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林业资源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效果不佳。

3.农药过量使用。

一直以来,人们的固有思想是在出现虫害时利用农药来消除虫害,正是这样的思想观念导致农药过量使用,进而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制约天敌的能力也逐渐消减,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下使虫害发展趋势直线上升。

大量的使用农药不仅会造成生态环境污染,而且会行成恶性循环,到了林场中的部分菌类含有微量或少量的农药,人类食用之后对人体造成伤害。

另一角度来说,农药过量使用将直接影响土壤环境,导致原本肥沃的土壤资源无法生长出健硕的树木,进而影响林业资源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分析在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逐渐摒弃传统防治技术中存在的弊端与特点,开始应用和推广各项新技术,实现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目标,提升我国林业产业生产效率,推进林业资源管理工作发展。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

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一、引言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恶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程度呈加剧趋势。

为了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效果,保障我国林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进行探讨。

二、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及危害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昆虫、病原菌、线虫、螨类等。

它们对林业的危害主要表现为:1.影响树木生长:林业有害生物通过取食、寄生、繁殖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树木的生长发育,导致树木生长缓慢、早衰甚至死亡。

2.破坏森林生态平衡:有害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扩散,会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降低生物多样性,影响森林的生态功能。

3.引发次生灾害:有害生物危害导致的树木死亡、生长不良等现象,容易引发森林火灾、水土流失等次生灾害。

4.影响人类健康:部分林业有害生物还能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三、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疫与监测技术检疫与监测是预防和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苗木、种子、木材等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有害生物的传入和扩散。

同时,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及时发现疫情,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资源,通过天敌、病原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的方法。

生物防治技术具有环保、长效、无污染等特点,是林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3.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方法,如诱杀、捕杀、隔离、高温处理等手段,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物理防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无污染、效果显著等特点,适用于局部和应急防治。

4.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是利用化学农药,对林业有害生物进行控制的方法。

化学防治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广谱等特点,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抗药性、环境污染等问题。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围绕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020年目标,会议提出下一步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一是努力构建防治责任落实长效机制,健全政府领导指挥机构,完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目标考核和问责机制。

二是全力抓实灾害预防,做好监测预报,加强疫情源头管理,强化营造林措施。

三是切实提高应急救灾能力,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灾害处置水平,做好应急储备。

四是大力推进依法防治,加强法规修订,突出制度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五是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投入机制。

六是着力提升防治能力水平,完善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

七是进一步加快机制创新,继续推行区域间联防联治,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快社会化防治进程,加强试点示范。

针对当前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严峻形势,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文件要求和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各地要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消除懈怠畏难思想,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这场硬仗。

做到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确保疫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实行更加严格的疫木管理制度,突出抓好疫情处置。

此次研修班安排了专家讲座、专题交流、松材线虫病除治现场考察和林业有害生物无人机检测技术演示等内容。

一、填空题1、根据危害部位和危害方式可以将林业植物害虫分为食叶害虫、地下害虫、吸枝害虫和柱干害虫四大类。

2、林业植物食叶害虫主要是指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中的害虫。

3、食叶害虫的口气类型为咀嚼式口器,取食叶片,削弱树势;大多数裸露生活,虫口密度变动大。

4、黄刺蛾幼虫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哑铃形大斑;成虫前翅黄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成倒倒V字形;茧灰白色,间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雀卵。

5、刺蛾类幼虫一般呈蛞蝓型,头内缩,胸足退化,体上常具有瘤和有毒的枝刺,蛹外常包裹有光滑而坚硬的茧。

6、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1条明显的暗褐色线,从前缘近顶角处斜伸至后缘。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生态系统、森林植物以及森林产品产生危害的生物种群。

它们对林业的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下面将对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态平衡破坏:人类的干预使得生态平衡被破坏,导致一些本地生物种群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产生大量有害生物。

2. 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带来了许多外来物种,这些物种没有天敌也没有天然防治机制,容易繁殖和扩散,对本地生物种群造成威胁。

3. 森林病害的传播:疫病的传播往往伴随着昆虫、真菌等病原体的传播,造成森林植物的大面积病害。

4.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森林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乱砍滥伐、在森林中扔弃垃圾等行为,容易导致有害生物的滋生和扩散。

5.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其生态环境不断改变,影响了许多生物的习性和种群数量,加剧了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

为了有效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应采取以下策略: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监测体系,及时掌握有害生物的种类、分布和数量,开展预警工作,提高预测和预防能力。

2. 保护生态平衡:重视生态建设,增加生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自然敌害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使其对有害生物起到正向控制作用。

3. 拓宽信息渠道:加强对农民、林业从业者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他们对林业有害生物识别、预防和防控的意识和能力,及时报告和协助相关部门进行防治。

4. 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通过引进和培育天敌、天然杀虫菌等有益生物,建立健全的生物防治技术体系,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

5. 物理防治技术的应用:采用物理手段对有害生物进行阻隔、杀灭或抑制,如陷阱、防护网、无声电击等。

6. 化学防治技术的应用:在严格遵守农药使用安全规范和环境保护要求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对有害生物进行有效控制。

7. 加强国际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林业有害生物的威胁。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培训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与管理2005-10-18第一部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础知识1、林业有害生物:指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造成危害的林业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螨类等。

林业有害生物又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2、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材的病害、虫害的预防和除治。

3、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的总称。

4、新时期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5、森林健康:是针对人工林的林分结构单一,森林病虫害防治能力、水土保持能力弱等提出来的一个营林理念,倡导通过合理配置林分结构,实现森林病虫害自控、水土保持能力增强和森林资源产值提高。

6、森林害虫综合治理:(简称IPM)是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重视天然的自然控制作用,对有害生物的一种管理系统,它考虑到有害生物种群生态及与之相关的环境,尽可能协调的运用适当的技术措施和多种行政措施。

使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受害允许水平之下,并获得最佳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二、森林病虫害的监测预报1、监测预报工作的意义及其在林业生产中的作用:①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是控制森林病虫害,防治或减轻森林病虫害损失的基础工作。

也是进行森林病虫害虫防治和检疫的依据;②及时、准确地监测预报,可以使森林病虫害防治部门最合理地组织药械、药剂,从而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2、监测预报的任务:通过对主要森林病害作系统的调查观测,综合分析相关材料,及时发报森林病虫害发生状况,并预报一定期限的发生趋势,提出防治意见。

3、预报的种类:①定期预报:根据预报期的长短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预报三种。

②警报:发生危险性病虫害或近期某种森林病虫害将爆发的面积在100公顷以上,且会造成严重危害时,由县级测报机构迅速发出警报。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二)、 (二)、无公害防治率
指无公害防治面积占总防治面积的百分比。
无公害防治率(% 无公害防治面积/总防治面积× 无公害防治率(%)=无公害防治面积/总防治面积×100% 1、无公害防治:指对人、畜、禽、鱼及其他生物比较安全,对生态与环 境危害较轻的防治措施。包括: (1)、生物措施(病原微生物制剂、天敌昆虫、益鸟益兽等)。 (2)、物理措施(灯诱、地箭、灭鼠雷等)。 (3)、人工措施(捕捉、砸卵、草把诱捕、诱饵木、虫源木清理等)。 (4)、仿生制剂防治(灭幼脲类等)。 (5)、部分化学防治(以非国家明令禁用农药为主剂的毒绳、毒环、毒 签、树干注药、局部熏蒸等)。 (6)、植物源农药防治(烟参碱类等)。 (7)、其他防治(性引诱剂、植物源引诱剂、阿维菌素等)。 2、无公害防治面积:指全年实施无公害防治面积的合计。 3、总防治面积:指全年实施各类防治面积的合计。
按预测时间长短可以分为: (1)短期预报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的某一 阶段发生情况,推测下一阶段的发生危害 情况。如害虫一个世代内或半年内的预测, 根据卵期发生情况预测幼虫期情况。 (2)中期预报 根据林业有害生物上一代 的发生情况预测下一代的发生危害情况或 半年以上的预测。 (3)长期预报 相隔两个世代或者一年以 上的预测。
(四)种苗产地检疫率 指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占应施种苗产地检 疫面积(株数)的百分比。 种苗产地检疫率(% 种苗产地检疫率(%)=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 /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100% 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株数)× 1、实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指年度内实施了产地检 疫并持有效《产地检疫合格证》 疫并持有效《产地检疫合格证》的林木种子园、母树林和 苗木繁育面积。 2、应施种苗产地检疫面积:指种子、苗木繁育基地 内的生产面积,包括国有、集体及其他所有制的林木种子 园、母树林、苗圃或其他苗木繁育场所的所有生产面积。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基础知识林业有害生物对林木有害的任何植物、动物或病原体的种、株(或品系)或生物型,包括害虫、病害、害鼠(兔)和有害植物。

林木病害林木受侵染性病原和非侵染性病原等致病因素的影响,造成生理机能、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以及外部形态上发生局部或整体变化。

侵染性病原包括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性的种子植物和线虫等;非侵染性病原指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发育的物理或化学因素,如营养不良、土壤水分失调、温度过高过低以及空气或土壤中的有毒物质等。

林木虫害指林木的叶片、枝条、树干和树根等单一或多个部位被森林害虫取食危害,造成生理机能以及外部形态上发生局部或全体变化的现象。

根据昆虫取食危害的部位不同,分为叶部虫害、枝干部虫害和根部虫害。

林木鼠害指林木的根部、干部、枝条或种实遭受老鼠的啃咬,影响林木正常生长甚至死亡的现象。

根据老鼠对林木的危害部位,将其分为地上鼠(如平鼠、花鼠、沙鼠)和地下鼠(如鼢鼠)。

有害植物己经或可能使本地经济、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受到伤害(尤其是对特定的森林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危害),或危及人类生产与身体健康的植物种类。

昆虫属小型到微小的分节动物。

最大的特征是身体可分为三个不同区段:头、胸和腹。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具有口器(嘴)和1对触角,通常还有复眼和单眼;胸部是运动中心,具3对足,一般还有2对翅。

成虫昆虫发育的最后阶段。

性成熟,能进行交配和产卵,但有些成虫在交配和产卵之前须进行补充营养。

卵昆虫个体发育的第一个阶段。

昆虫的卵受精(也有不受精的)后,卵内的胚胎即开始发育。

卵发育成熟后为幼虫。

幼虫破卵而出的过程称为孵化。

卵从产下至孵化所经历的时间称卵期。

幼虫昆虫发育的第二个阶段。

即从卵孵化至幼虫化蛹的过程。

不完全变态类型中,幼虫也叫若虫和稚虫,它们没有蛹这一发育阶段,从幼虫直接发育为成虫;完全变态幼虫老熟即进行化蛹。

昆虫的幼虫期是昆虫生长最快的阶段,有些蛾类幼虫从孵化起至老熟化蛹前止体重增加达万倍。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论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林业有害生物是指对森林和林木造成危害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它们是自然界的一种生物群体,它们的数量和活动水平取决于环境条件、宿主物种、共生关系和人为活动等因素。

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常常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的破坏和经济损失,因此对其原因和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因素: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动植物种群,它们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生态关系。

有害生物常常是在这些生态关系中一种自然选择的结果,它们通过与宿主种群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其生存和繁殖。

2.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林木的种植和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合理的森林健康管理措施、大面积的单一树种种植和大规模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等,这些都会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产生和扩散。

3. 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是导致林业有害生物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气候变化对生物的生命周期和分布范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使一些原本不会出现或者数量较少的有害生物得到了更有利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其大量增殖和扩散。

针对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或寄生物等来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具有环境友好、效果持久和不会引起抗药性等优点,可以作为防治林业有害生物的重要策略。

2.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利用农药和化学药物来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有害生物,但由于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需要在使用时谨慎把握剂量和方法。

3.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利用物理手段来控制有害生物数量的方法。

利用捕捉器具、剪除、焚烧和热处理等方法来控制有害生物的繁殖和传播。

4. 文化防治:文化防治是通过改变经济林管护管理方式和树种结构,来减少有害生物危害的方法。

合理选择栽植树种,加强森林健康管理措施,加强监测和预警等措施。

5. 综合防治:综合防治是多种手段结合使用,通过综合施策来控制有害生物的方法。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及方案围绕我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2020年目标,会议提出下一步重点抓好7个方面工作:一是努力构建防治责任落实长效机制,健全政府领导指挥机构,完善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建立目标考核和问责机制。

二是全力抓实灾害预防,做好监测预报,加强疫情源头管理,强化营造林措施。

三是切实提高应急救灾能力,完善应急预案,提高灾害处置水平,做好应急储备。

四是大力推进依法防治,加强法规修订,突出制度建设,加大执法监管力度。

五是积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支持,加大地方政府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市场投入机制。

六是着力提升防治能力水平,完善防治体系建设,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支撑。

七是进一步加快机制创新,继续推行区域间联防联治,健全部门协作机制,加快社会化防治进程,加强试点示范。

针对当前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严峻形势,会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文件要求和国务院领导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重要批示精神。

各地要高度重视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消除懈怠畏难思想,打好松材线虫病防控这场硬仗。

做到监测全覆盖,普查无盲区,确保疫情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实行更加严格的疫木管理制度,突出抓好疫情处置。

此次研修班安排了专家讲座、专题交流、松材线虫病除治现场考察和林业有害生物无人机检测技术演示等内容。

一、填空题1、根据危害部位和危害方式可以将林业植物害虫分为食叶害虫、地下害虫、吸枝害虫和柱干害虫四大类。

2、林业植物食叶害虫主要是指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中的害虫。

3、食叶害虫的口气类型为咀嚼式口器,取食叶片,削弱树势;大多数裸露生活,虫口密度变动大。

4、黄刺蛾幼虫体背面有一块紫褐色哑铃形大斑;成虫前翅黄褐色,有两条暗褐色斜线,在翅尖上汇合成倒倒V字形;茧灰白色,间有黑褐色纵条纹,形似雀卵。

5、刺蛾类幼虫一般呈蛞蝓型,头内缩,胸足退化,体上常具有瘤和有毒的枝刺,蛹外常包裹有光滑而坚硬的茧。

6、扁刺蛾成虫前翅灰褐稍带紫色,有1条明显的暗褐色线,从前缘近顶角处斜伸至后缘。

现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现代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

LINYE KEXUE林业有害生物灾害是我国林业三大灾害之一,给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如何采用更加科学、环保和可持续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法,成为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不断加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仍面临许多挑战。

以下介绍了防治林业病虫害发生原因、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及防治过程中开展的辅助措施。

一、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原因(一)树木抗虫害能力不足树木的抗虫害能力主要与种类、树种与自然环境契合性、生长状况等因素有关。

大兴区地处北京南郊平原,全境为平原,地势自西向东南缓倾,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4~52m。

大兴区通过两个百万亩造林等重大工程,大力推动生态公益林建设,现已有林地面积近26.67万hm2,基本实现了“穿过森林去机场”的设计构想。

在林地面积迅速增长的同时,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问题日益突出。

(二)病虫害治理方法单一药物治理是各林区病虫害问题的主要处理手段。

在既往林业有害生物管理工作中,部分林区管理人员缺乏环保意识,过分依赖药物治理方法。

各类药物的大量使用,造成树木自身抗虫害能力下降,甚至导致相关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为后续有害生物的治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物种入侵生物的影响林业有害生物的传播、物种入侵等因素也会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林业有害生物的发生。

二、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一)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是目前较为普遍的防治方法之一。

它主要通过使用化学药剂、无公害药剂等来消灭林业有害生物,具有效果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

然而,化学药剂的使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对非目标生物如鸟类等造成影响,因此,这项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

2019年,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发布《农药管理条例》,农药药剂使用应按照标签规定的使用范围、安全间隔期用药。

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病虫害。

其中,禁止(停止)使用的农药46种,部分范围禁止使用农药20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试题库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试题库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试题库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编著中国林业出版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试题库》编委会主任:张永利副主任:马爱国李青松潘宏阳宋玉双主编:马爱国副主编:宋玉双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才玉石、尤德康、叶建仁、关继东、曲涛、闫峻、李孟楼、闵水发、周德明、苗振旺、胡学兵、胡春祥、赵杰、赵铁良、骆有庆、聂雪冰、常国彬、黄向东、潘涌智执行编委:宋玉双、才玉石、阎合编写组成员单位及人员:北京林业大学:骆有庆、田呈明、贺伟、武三安、宗世祥南京林业大学:叶建仁、谈家金、陈凤毛、巨云为、汤方东北林业大学:胡春祥西南林业大学:熊忠平、潘涌智、伍建榕、朱家颖、杨松、周伟、张庆、欧晓红、李宗波、傅本重、韩长志、邓中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孟楼、张刚龙、康克功、谢寿安、赵俊侠、雷琼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周德明、周国英、李河、贺一原、赵吕权、王慧敏辽宁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关继东、李艳杰有关省森防站(林检局):黄向东、苗振旺、闵水发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宋玉双、才玉石、阎合、林晓、高薇、尤德康、曲涛、胡学兵、赵铁良、常国彬、赵杰、聂雪冰、柴守权、崔永三、张春美、谭宏利、张旭东、郭志红、孙淑萍、邱立新、于海英、李海燕、解林红、韩阳前言为更好地服务林改、服务基层、服务社会,全面提升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业及相关人员业务素质,普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国家林业局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汇集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辽宁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院校和总站及行业力量,组织编写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试题库》(以下简称《题库》),全面梳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相关知识,将主要知识点提炼汇总,以试题形式进行编写,使之成为指导行业工作、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基础教育和职业技能教育、培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行业高、中、初级人才的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

该《题库》分11章、7861道题,共计69万余字。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题库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题库

全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知识题库第一部分监测预报一、填空题1、《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规定:中心测报点是根据全国和而设立的国家级测报点,是国家主要森林病虫鼠害预测预报网络体系的骨干。

(答案:森林资源分布;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2、按照《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中心测报点应设置在、、、、设施条件和基本工作基础好的县(市、区),具体工作由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承担。

(答案:病虫害发生区域代表性强;领导重视;森防机构健全;干部队伍整体素质较高)3、《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按照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按时观察和准确记录调查数据,认真填写有关表格,分类汇总、处理和分析。

(答案:主测对象测报办法)4、《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各国家级中心测报点应用及,按时、定期向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森防总站传输监测数据,并抄送上一级森防站。

(答案:《森林病虫害防治管理和检疫信息系统》;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软件)5、《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及时报告辖区内和森林病虫鼠害发生动态。

(答案:突发性;重大)6、《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积极配合地方做好生产防治工作,及时向当地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提供,提出,为当地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指导防治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

(答案:辖区内森林病虫害发生情况报告;防治意见和防治方案)7、《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负责一般测报点测报人员的培训工作,指导。

(答案:辖区内一般监测点工作和虫情普查)8、《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做好测报技术研究,建立健全。

(答案:测报资料数据库)9、《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要求:中心测报点要绘制辖区内测报对象分布图、调查标准地分布图及图。

(答案:实施监测的踏查线路)10、《国家级森林病虫害中心测报点管理办法》规定:国家级中心测报点要建立主测对象和当地主要病虫鼠害的和;积累、整理主测对象预测预报的相关技术因子数据,选用和提出适用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中的烟剂是否能在中午施放 :因为施放烟剂必须在气温逆增时进 行。此时,气流稳定,烟可长时间停留在林冠中,向水平和下方扩展, 不致上升消失,气温逆增一般发生在日落后1小时至第二天日出前1小 时,以日出前为最明显,中午最弱,所以,烟剂不能在中午施放。
喷粉有何特点
粉流的穿透能力比雾流强,能在作物中 均匀弥漫,对害虫产生触杀薰蒸和室杀 作用,达到较高的防治效果。还可采用 粉雾交替喷洒,以减少害虫的抗药性。 对于因水分过多而产生霉烂病害的防治 有显著防治效果。
喷烟作业要注意哪些
详细了解机具结构、使用要求与适用范围(见使用说明书)。
作业中燃烧室温度较高,手和衣物不能接触,以免烧坏;喷口不能离 作物太近,以免烧伤作物;不能在易燃物附近使用,以免火灾;中途 熄火要先关药开关,再排除故障。
机具加油、加药后,不能向气泵倾斜,以防油、药流人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油阀旋 纽要小心轻用,防止扭坏。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基本 知识
黄向东
一、 使用农药的一般知识
1、农药的基本知识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 业、林业的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以 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 品或者来源于生物、其它天然物质的一种 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 农药的分类
按农药用途:用于防治害虫的叫杀虫剂;用于防治螨类(红蜘 蛛、白粉虱等)的叫杀螨剂:用于防治线虫的叫杀虫剂;用于 防治杂草的叫除草剂 ;调节植物生长的叫植物调节剂。 根据原料可分为四大类: (1)无机农药:这类农药大多数是由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品 种少,药效不高。 (2)植物性农药:这类农药是用天然植物加工制成的,所含的 有效成分是天然有机化合物,如除虫菊。 (3)微生物农药:这类农药是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造而成 的。如苏云金杆菌、农抗120等。 (4)有机合成农药:即人工合成的有机化合物农药。这类农药 的特点是药效高,见效快,用量少,用途广
使用农药时常见的符号
常见的符号有AI(有效成分)、TC(原药)、EC(乳油)、 SC(悬浮剂)、CS(微囊悬浮剂)、SL(水溶剂)、SP(可 湿性粉剂)、SG(可湿性粒剂)、TB(片剂)、WP(可湿性 粉剂)、BR(丸剂)、WG(水分散粒剂)、OL(油剂)、 OP(粉剂)、G(颗粒剂)、ED(静电喷雾剂)、UL(超低 量液剂)、SU(起低量悬浮剂)、DS(拌种粉剂)、FS(拌 种用悬浮剂)、PS(农药包衣的种子)、AE(气雾剂)、CR (毒饵母粉或母液)、FU(发烟剂)、RP(毒饵)、AB(毒 谷)、GB(粒状毒饵)、C/S(箱)、PKT(袋、包)、WT (重量)、M.P(熔点)、b.p(沸点)、ULV(超低量喷雾)、 J.H(昆虫保幼激素)、PPm(百万分之一的浓度)、PPb(十亿分 之一的浓度)、PPt(一兆分之一的浓度)、PH(溶液的酸碱度指 标)。
禁止使用的农药
根据国家规定,未经批准登记的农药不 得在我国生产销售和使用。禁止使用的 农药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由于没有生产 厂家生产,因而没有人申请登记。另一 种是由于试验或使用中有安全方面的问 题。
严禁使用的农药
甲胺磷、甲拌磷(3911)、水胺硫磷、甲基 硫环磷、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对硫磷、 甲基异柳磷、久效磷、磷胺、地虫磷、氧化 乐果、速扑杀、涕灭威、呋喃丹、三氯杀螨 醇、灭多威、汞化合物、狄氏剂、异狄氏剂、 六六六、滴滴涕、氯丹、七氯、六氯笨、三 环锡、普特丹、二溴乙烷、氟乙酰胺、敌蚜 胺、氟乙酸钠、三溴氯丙烷2、4、5一涕、, 内吸磷、氰化合物、敌枯双、杀虫脒、毒鼠 强、鼠甘伏、除草醚、艾氏剂、氯制剂、砷、 铅类、甘氟、毒鼠硅、氟乙酰胺。
农药的作用方式
杀虫剂:通常有触杀、胃毒、熏蒸和内 吸等四种方式。 杀菌剂:施于植物后,由于药剂的覆盖 能使植物免受病菌或病原物的侵染危害。 除草剂:通过接触杀死杂草的叫触杀性 除草剂,这种药剂一般只能杀死杂草地 上部分,对地下部分作用不大。
注意识别假劣农药
假农药指标出的农药名称与实际包装内 的农药不符,劣农药指包装内农药的主 要指标不符合质量标准,我国已经实行 了农药登记制度,经批准登记的农药才 能生产,销售使用,选购农药要买标签 上有登记证号的农药。
必须停机5分钟后方可加油,以防引燃油料;农药随用随配,不宜长 期存放;要按机具和药的说明书配制农药。
安全要求与喷雾要求大致相同
采用烟雾机施放烟雾剂时,要求风速在1.5m/s以下,时间宜在清晨 (自山谷向山脊放烟)或傍晚(自山脊向山谷放烟);无风阴天,整日可 以作业,此时气压较低,烟雾能滞留住。
什么是烟雾
烟雾,就是雾粒的平均直径很小很小。烟雾 可以充满一定的空间,能长期悬浮于空气中, 深入到雾粉难以达到的细小缝隙中去。通过 触杀和薰蒸来消灭作物病虫害。适用于高秆 作物、高大树林、果园等病虫害防治;还可 用于农业保护地温室、塑料大棚;室内卫生 杀虫、畜牧、厩室消毒等方面。产生烟雾的 机具称为喷烟机。目前常用的有两类:一类 是热烟雾机,如3YD--8型、3Y系列;另一类 是常温烟雾机,如3CY5型、TI—S~5型、 TLS—10型
4、乳油:由原药、溶剂和乳化剂制成的透明 油状物,加水后即成不透明的乳状液,供喷雾 使用。
5、水剂:原药水溶性大,水解性小,则可制 成水剂,加水稀释即为稀水溶液,供喷雾使用。
6、悬浮剂:由固态药剂微粒、水、湿润剂、 增粘剂等构成的粘稠性悬浮制剂,加水即可使 用。
7、熏蒸剂:利用沸点液体药剂挥发出的毒气 或固体药剂在环境中遇水等物质起反应产生有 毒气体,在密闭场所熏蒸杀死害虫的制剂。
3、农药的剂型
1、粉剂:由原药和填料经粉碎或吸附制成的粉状物, 不溶于水,也不易被沾湿,不能加水喷雾。粉剂一般 用喷粉器直喷于作物上,也可人工手撒,也适用于拌 种、处理土壤、制毒饵、配颗粒剂等。使用粉剂时, 在早、晚或者露水后、雨后叶面潮湿时喷粉。 2、可湿性粉剂:除原粉和填料外,还含有适量湿润剂, 加水即成悬浮液供喷雾使用,也可拌种、配毒土,但 不能喷粉。 3、颗粒剂:在固体颗粒上附着或含有一定量的药剂, 使用方便,方向性好,不飘移,施药安全,残效期限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