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概念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作者:陈建军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5年第11期摘要:本文是一篇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研究现状的文献综述。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解,分析我国青少年近几年体质健康的变化。

主要关注我国专家学者关于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现状所作出的分析及研究成果。

关键词:青少年体质与健康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1-0047-02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是整个民族健康素质的根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各种因生活习惯和方式引发的“文明病”在青少年身上体现出来,青少年的体质出现了一系列让人担忧的问题。

从1985年开始,我国共进行了5次全国青少年体质健康调查。

通过最近一次2010年新的国民体质监测的调研结果来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遏制了持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在形态发育水平继续提高、营养状况继续改善、肺活量水平出现上升的趋势。

但是青少年近视比例上升,肥胖检出率增加。

大学生身体素质仍旧延续下滑。

贾丽娟,彭小伟在《影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教育学因素分析》中的研究认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综合性教育问题。

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时间、教育内容是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

周良云,许良在《我国学生体制与健康状况“趋势性变化”的解读与思考》中的主要研究观点是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既保持了以往学生体质调研数据的连续性,又有新的趋势性变化;现行教育体制不完善、学生体质教育缺失、学校体育执行不力和生活环境变化等是影响学生体制与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肖素霞在《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问题的社会学影响因素分析》中的研究认为,影响我国青少年的体质健康下降的原因主要由学校方面、家庭方面、社会方面、学生自身方面和生活方式方面组成。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参考范文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题目名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题目类别毕业论文学院(系)体育学院/体育教育系专业班级2003,23(1):18-21[15]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16]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17]侯世勋,等.高校体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5):110-102[18]刘卫民,李平.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论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3(1):18-21[19]熊亚红,等.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 现代教育科学,2005,(5):73-75 073021班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辅导教师完成日期 2006年2月16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学生:体育学院指导老师:体育学院(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荆州 434020)[前言]大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频率加快、范围加大和程度加深。

有数据表明:“在我国20世纪 80年代中期,23%~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障碍,90年代上升到25 %,近年来已达到30%,存在心理障碍的人数还在不断增多”。

[1]使得我们不得不更加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任长顺在《不同运动项目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的调查研究》中提出“大学时期是大学生良好心理习惯的形成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近年来随着现代人对健康认识的转变,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大学时期同时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变化最大的时期。

他们既要应付生理变化带来的心理问题,还要应付社会环境变化产生的心理矛盾,常常处于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之中。

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多种多样的心理卫生问题”[2]。

曾四清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中提到“心理疾病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行为疗法”[3],而刘卫平、李平等认为体育教学恰恰在这方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以思维活动为主要活动方式的文化课,由于学生的心理思想和外部行为不宜表现,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多以理性的说教为主,学生的主体参与水平仅处于较低的被动认同活动阶段,故难以实施有针对性、及时性的教育来改善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健康理论知识点总结

健康理论知识点总结

健康理论知识点总结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各个方面的良好状态。

人们通常认为健康是没有疾病或残疾的状态。

然而,健康比这更复杂。

健康受到生活方式、环境、遗传和医疗保健的影响。

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需要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理解和实践。

健康的定义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经对健康进行了定义:“健康不仅指体格的健康,而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健康完备,即不仅是没有疾患或缺陷,而且是平衡的状态。

”健康的影响因素健康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

内部因素包括基因、性别、年龄等,这些因素是不可改变的。

而外部因素包括生活方式、环境、社会因素等,这些因素是可改变的。

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尤为重要。

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健康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态等。

这些生活方式对健康状况有着直接的影响。

同时,环境对健康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空气污染、水质问题、工作环境等都可能对健康产生影响。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地位、受教育程度、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也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为了保持健康,人们需要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

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健康,改善心肺功能和代谢功能,预防慢性病。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提供营养,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种常见疾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可以减少压力和焦虑,对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健康也需要通过医疗保健手段进行促进和维护。

定期的体检可以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遇到健康问题需要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此外,预防接种、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都可以有效地维护健康。

总之,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需要从内外多方面进行维护和促进。

只有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医疗保健手段,才能真正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健康完备。

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进展

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进展一、概述健康素养作为个体获取、理解、实践健康信息和服务的关键能力,近年来在国内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随着健康问题的日益复杂和多样化,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已成为推动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综述国内外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以期为未来健康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在国外,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早,自1974年首次提出健康素养的概念以来,相关研究逐渐深入。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健康素养进行了定义和探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

同时,国外的实证研究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比之下,国内对健康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健康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健康素养的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

国内学者结合实际情况,对健康素养的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当前国内外健康素养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对健康素养的定义和评估标准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导致研究结果难以直接比较和借鉴。

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于健康素养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而对于如何有效提升公众健康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尚显不足。

本文将从国内外健康素养的研究进展入手,系统梳理其内涵、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健康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同时,本文也将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为推动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健康素养的概念与重要性健康素养是指个体获取、理解、实践健康信息和服务的能力,以及作出健康相关决策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基本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还涉及到健康行为、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健康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健康素养已成为衡量个人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人们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健康挑战,如传染病、慢性病、心理健康问题等。

健康素养的提升对于个人而言,有助于预防疾病、改善生活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对于社会而言,则有助于降低公共卫生风险、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健康的概念是指身体状态

健康的概念是指身体状态

健康的概念是指身体状态健康是一个涵盖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综合概念。

身体状态是健康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一个人身体的正常功能和机体的健康状况。

身体状态的理想表现是一个人的身体器官和系统能够正常运转,没有疾病或疾病风险。

一个健康的身体通常意味着一个人有足够的能量、耐力和柔韧性来应对日常的生活需求和活动。

健康的人应该能够通过适度的运动和体育活动来维持身体的良好状态,并且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和气候变化。

此外,健康还包含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维度。

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心理状态的好坏,包括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情绪的稳定性和对压力的应对能力。

心理健康的人通常能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有良好的情绪和情感管理能力,并处理和应对各种情况和挑战的能力。

社会健康是指个人在社会关系和环境中的适应和互动。

社会健康包括一个人与他人的良好关系,对个人责任、权利和义务有正确的认识和应对,并参与到社会和社区活动中。

健康的社交关系可以提供支持和互助,增强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和维持身体、心理和社会健康,人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行动和健康习惯。

良好的营养摄入是健康的基础,人们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营养物质。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加强身体素质和预防疾病。

充足的睡眠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人们需要每天睡足八个小时。

还有戒烟、限制酒精和其他毒品的摄入,以及保持身体卫生和防止疾病传播的措施等等。

此外,人们还应该保持积极的社交网络和人际关系,寻求支持和帮助。

他们还需要适应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学会管理和减轻压力的方法。

人们可以通过寻找兴趣爱好、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技巧和学会正向思考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综上所述,健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涉及到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的状态和互动。

人们需要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营养摄入、适度的体育锻炼、良好的睡眠和心理健康管理来实现和保持健康。

只有综合提升这些方面,才能达到真正的健康生活。

儿童健康问题文献综述报告

儿童健康问题文献综述报告

儿童健康问题文献综述报告sddxzmmbsxyyj 为充分了解国内外人口迁移与儿童健康研究的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研究发现,我们收集了PubMed、Medline/Ovid、EBSCO Megafile Premier、Proquest、Elsevier、JSTOR等外文数据库,中国(CNKI)学术文献总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 以及相关的书籍和网站的文献和数据资料。

资料的检索和收集主要包括四大方面的内容:首先从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和心理学等不同学科视角充分了解儿童健康研究的理论基础;然后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与父母外出务工直接相关的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机制;并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现有人口迁移与儿童健康的研究进展和不足;最后借鉴WHO对健康的定义,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个健康维度分别了解儿童健康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为本研究理论框架、实证模型的构建和研究指标的选取奠定基础。

2.1儿童健康相关理论本研究对儿童健康的定义基于世界卫生组织1946年提出的“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的完好状态,并不仅仅指身体没有疾病或不虚弱[57]”, 该定义涵盖了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多个角度的健康内容,因此我们也从多学科视角展开对儿童健康理论的综述。

2.1.1儿童健康生产理论儿童健康生产理论是由Schultz在1984年提出,该理论是建立在健康需求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儿童健康依赖于家庭和社区的投入以及家庭健康投入受个体健康影响的特点提出的。

2.1.1.1健康需求理论健康需求理论是由Grossman在1972年提出,该理论在人类健康生产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将健康资本看作一种特殊形式的人力资本,核心理念是:健康是耐用品,每个人都有健康的初始存量,初始存量的质量一部分是先天的、另一部分是后天的,该存量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折旧,也可以通过投资而得到巩固;在达到一定程度的年龄之后,健康资本的折旧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提高, 消费者就必须通过增加投资来补充健康资本存量的不足,因此消费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会随着健康资本折旧率(年龄)的增加而扩大;健康资本既可作为消费品也可作为投资品,作为消费品,因为人们从患病中得到的是“无效用”(不满意),而康复又可以使人们在健康中增加效用,即幸福感和满足感的提升,所以健康将直接进入效用函数;作为投资品,健康将决定市场或非市场活动的时间,健康资本投资的回报是延长生命时间或增加生命中健康的时间[58_62]。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有关儿童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的文献综述
儿童心理健康也可以理解为儿童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能够逐渐形成健康的心理特质和积极的行为模式,以及有 效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
心理健康是儿童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 分。它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情感、社 会性和行为发展,对儿童的学习、生活 和未来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
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儿童建立积极的 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生活习 惯和社交技能,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实现个人价值。
家庭经济状况
贫困家庭中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 郁等。这可能与贫困家庭中的压力、缺乏教育资源和社会 支持不足有关。
学校因素
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
学校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儿童心理健 康有积极影响,而不良的师生 关系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学校适 应不良、学习困难等问题。
同伴关系对儿童心理健康也有 重要影响。被同伴接纳和认可 有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概 念和自尊心,而被同伴排斥或 欺凌则可能导致儿童出现孤独 感、自卑等问题。
评估工具和方法
01 02 03
量表评估
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量表,如儿童行为量表、儿童自评 量表等,对儿童的心理状态、行为问题和情绪困扰进行评 估。这些量表通常由一系列问题组成,由儿童或其家长填 写,用于量化评估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临床访谈
通过与儿童及其家长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收集关于儿童心 理、情绪和行为方面的信息。临床访谈可以采用结构化或 半结构化的形式,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和问 题所在。
文献综述的范围和重点
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综述范围限定为儿童心理健康领 域的研究,主要关注正常儿童的心理健 康问题,不涉及特殊儿童群体(如残疾 儿童、留守儿童等)。

健康的感念

健康的感念

健康的感念
健康的含义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精神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身体健康是指身体各部位发育良好,功能正常,没有疾病。

精神健康是指人的精神在正常状态下,能够正常地发挥其固有的本质和特性。

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人能够适应社会生活的变化,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和谐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还包括心理、社交和情感方面的健康。

因此,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全面的,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为了保持健康,人们需要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

在身体健康方面,人们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和充足的休息。

在精神健康方面,人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此外,社会适应良好也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需要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和谐关系,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

总之,健康的含义是全面的,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的健康。

保持健康需要注重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毕业论文心理健康文献综述参考范文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方面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全度和心理状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为了有效地概述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提供对读者有价值的信息,下面是一篇关于心理健康的文献综述参考范文,希望能对你的毕业论文写作提供帮助。

标题:心理健康:问题、发展和干预措施的综述摘要:本综述文章旨在系统概述心理健康的问题、发展趋势和干预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关注,并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心理健康相关文献的收集整理,探讨了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以及干预措施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因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关注并应对这些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问题、发展趋势、干预措施1.引言心理健康作为一个重要的健康领域,越来越受到全球关注。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显现。

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探索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以及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保护个体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2.心理健康的定义心理健康是个体在心理方面的适应能力、心理健全度和心理状态的相对平衡状态。

它既是个体身体健康的前提,也是个体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的重要条件。

3.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情绪障碍、焦虑和抑郁等。

它不仅给个体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年龄段和不同人群中普遍存在,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4.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社会环境、文化观念和个体特质等。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如工作压力增加、心理疾病的高发和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增长等。

5.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6.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评估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是保证干预成果的重要环节。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医疗健康领域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医疗健康领域的持续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涌现,为人类健康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就医疗健康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综述,探讨当前研究的热点和趋势,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参考。

一、基因编辑技术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基因编辑技术作为一种革命性的生物技术,已经在医疗健康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通过CRISPR-Cas9等技术,科学家们可以对基因组进行精准编辑,修复致病基因,治疗遗传性疾病。

例如,美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治愈了一名患有遗传性视网膜病变的女孩,为基因编辑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带来了新的希望。

二、人工智能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诊断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利用深度学习算法,人工智能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精准识别和分析,帮助医生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患者的病历数据和临床表现,辅助医生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实现精准医疗。

三、生物医学工程在假肢研发中的应用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假肢研发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通过生物材料的应用和人体工程学的原理,研究人员设计开发出更加符合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智能假肢,提高了假肢的舒适度和适配性。

同时,生物医学工程技术还可以实现假肢与人体神经系统的无缝连接,使假肢具有更加精细的运动控制能力。

四、基因组学在个性化医疗中的应用基因组学的发展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测序和分析,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遗传特征和疾病易感性,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基因组学还可以帮助医生预测药物疗效和副作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推动医疗健康领域朝着精准医疗的方向发展。

五、生物信息学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已经成为疾病研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大规模生物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生物信息学可以发现潜在的疾病相关基因和信号通路,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

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研究文献综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国内越来越受到重视,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一环。

本文旨在对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展开综述,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首先,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研究表明,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等。

教育内容包括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等方面。

2.实施情况和策略:研究发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普遍存在着问题,如教师专业知识不足、课程体系缺失、教育资源不平衡等。

同时,纳入校本课程和课外活动、建立完善的评估机制、发展多元化的教育方式被认为是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策略。

3.效果评价和效果因素研究:国内研究也开始关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和效果因素。

研究发现,家庭环境、教师素质、学生特征等是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

此外,国内研究还比较关注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然而,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技巧方面的培训不够,导致其在教育实践中缺乏有效策略。

2.课程体系缺失: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体系较为混乱,缺乏统一的指导和评估标准。

3.评估机制不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机制尚不健全,缺乏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

为了改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教师培训:加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教育技巧。

2.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建立统一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包括目标、内容、教材和评估标准等。

3.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发展科学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建立完善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评估机制。

4.多元化教育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校外教育、互联网教育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健康概念的含义

健康概念的含义

健康概念的含义健康是指人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良好状态。

它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疾病风险的状态,而是指一个人全面的身体和精神的福祉。

健康的概念是一个综合而复杂的概念,涉及到多个方面,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协调。

首先,身体健康是健康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功能,包括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

身体健康不仅仅指没有疾病,还包括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良好、充满活力和能够应对生活和工作的要求。

良好的身体健康依赖于健康的饮食、适当的体育锻炼、足够的睡眠和避免不良的生活习惯。

保持身体健康可以降低患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心理健康也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心理健康指一个人的思维、情感和情绪的稳定和良好。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具有积极的态度,能够应对生活的挑战和压力。

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包括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失常等。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可以通过积极的思维、情绪管理和寻求社会支持来实现。

心理健康的提升不仅能够改善个体的生活质量,还能够促进社会和谐。

此外,社会关系也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关系包括个体与家庭、朋友、同事和社区的互动和关系。

良好的社会关系能够提供情感支持、实际帮助和分享快乐的机会。

社会支持不仅能够减轻压力,还可以降低焦虑和抑郁的风险。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可能导致孤独、抑郁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增加。

因此,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最后,健康还与环境的协调密切相关。

一个健康的环境对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以提供安全和卫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清新的空气和干净的水。

另外,环境也包括社会文化环境,包括教育、就业机会和社会权益的保障。

一个健康的环境可以促进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而不健康的环境可能导致疾病和不良的身心健康。

总结起来,健康是一个综合的概念,涉及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和环境的协调。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疾病风险的状态,它更注重全面的身体和精神的福祉。

文献综述大纲范文

文献综述大纲范文

文献综述大纲范文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的。

1.4 文献综述的目标。

二、文献综述。

2.1 文献综述的范围。

2.2 文献综述的方法。

2.3 文献综述的结构。

三、研究现状。

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2 研究热点和趋势。

四、研究方法。

4.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 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4.3 研究方法的改进。

五、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总结。

5.2 存在问题。

5.3 研究展望。

范文: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心理健康作为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会对社会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文献综述。

本文的文献综述范围主要包括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关研究成果,涵盖了国内外的文献资料。

在文献综述的方法上,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已有研究成果。

文献综述的结构主要分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概念界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措施等几个方面。

研究现状。

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中,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的趋势。

在国内,随着心理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国外,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更加注重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的结合,提出了更多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方面,以及心理健康问题与其他相关问题的关联性研究方面。

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综述的方法,以系统地总结和评述已有的研究成果。

在研究方法的优缺点方面,文献综述的方法可以全面地总结和评述已有的研究成果,但也存在着信息收集的不全面性和主观性的缺点。

在研究方法的改进方面,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更全面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

健康上网个人研究过程综述600字

健康上网个人研究过程综述600字

健康上网个人研究过程综述600字
网络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生活,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购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远隔千里却能近在咫尺地聊天,可以“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闻”。

但是,网络中的一些不良游戏和信息,也会使人沉迷于虚拟世界,甚至有的人把暴力游戏用于现实世界中,构成了犯罪。

所以,健康上网势在必行。

当今世界,网上的信息动态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各式各样的信息资料极为丰富,我们可以利用这些信息很好地为自己服务。

例如,当我在学校学习有关法布尔的文章时,我就通过上网,了解到了法布尔耗尽一生光阴来观察研究昆中,它专为昆中写出了+卷大部头的书;知道了螳螂求食的方法,松树金龟家族、意大利的蟋蟀家族,通过网络,我对法布尔的《昆虫记》有了更深的了解。

还有,今年寒假里,妈妈所在的学校居然布置了好多篇教案论文,着急的妈妈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我灵机一动,上网一搜,马上出现了很多适合妈妈的教案和论文,我粘贴到写字板上,再经妈妈改进,一片片教案和论文便迎刃而解。

通过网络,我帮助妈妈消除了一个心头大患。

健康的上网带给了我知识,带给了我快乐,也带给了我便捷。

可是不良的上网,却会带给人们痛苦,带给社会危害。

有的人沉迷网络,花费学业;有的人把虚拟世界的格斗带到现实生活中,构成犯罪;有的人通过网络诈骗感情、钱财,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还有些学生,晚上在网吧“快乐上网”,白天在课堂上呼呼大睡。

网络是把双刃剑,健康的上网能使我们开阔眼界,轻松快乐,不良的上网却使人身心疲惫,无所适从。

我强烈呼吁大家健康上网!。

健康上网个人研究过程综述00字

健康上网个人研究过程综述00字

健康上网个人研究过程综述00字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健康上网是个值得全社会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现在网络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宽带的日益普及,随着它给我们带来方便、快捷的同时,各种负面作用也如影相随,特别是青少年的危害与其带来的扩宽视野,普及网络知识,扩大知识面的作用同样巨大。

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完全有义务倡导全新的网络文明,维护网络安全,拯救一个个纯洁可爱但逐渐陷入网瘾的孩子们,让他们更加健康茁壮的成长。

文献综述结尾总结范文

文献综述结尾总结范文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心理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本研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心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旨在梳理相关研究现状,分析研究趋势,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

以下是对本研究综述的总结和展望。

首先,从文献综述中可以看出,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国内外学者从多个角度对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影响因素、干预措施等。

研究表明,心理健康与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个体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改善心理健康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研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素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心理韧性等方式,有效预防和改善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在促进个体全面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

再次,本研究综述发现,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并重;二是研究方法多样化,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案例分析等;三是研究内容丰富,涵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各个层面。

然而,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研究深度不够、理论与实践脱节等。

针对以上研究现状,未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拓展:1. 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 注重跨学科研究,将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知识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4. 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中的差异性,提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不断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助于提高我国人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本研究综述的结论将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身心健康调查报告
汇报人:
2023-12-23
•引言
•身心健康调查方法
•身心健康调查结果目录
•身心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身心健康问题应对策略
•结论与建议
01引言
研究背景
社会压力的增加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
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对身心健康的
影响也越来越显著。

健康观念的转变
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生
理健康扩展到了身心健康,对身心健
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政策支持
政府和社会对于身心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为身心健康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分析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
分析可能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生活习惯等,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提出改善身心健康的建议
根据调查结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帮助人们改善身心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了解当前人们的身心健康
状况
通过调查,了解受访者的身心健康状况,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

研究目的
02
身心健康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和目标人群,确定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职业、地区等特征。

确定调查范围随机抽样样本量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体人群的身心健康状况。

根据研究目的和资源限制,确定适当的样本量,以满足统计分析的要求。

030201调查对象。

心理健康综述总结

心理健康综述总结

心理健康综述总结
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在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和正常功能。

综述
的目的是回顾和总结现有的研究和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
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以下是对心理健康综述的总结:
- 心理健康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良好的心理健康
有助于个人的幸福和生活质量。

- 多种因素影响心理健康,包括遗传、环境、社会因素和个人
经历等。

- 心理健康问题可以是暂时的,也可以是长期的。

常见的心理
健康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应激等。

- 心理健康问题不应被忽视,应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 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是养成积极的生活方式惯,如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社交关系和寻求社会支持。

- 教育和宣传对于促进心理健康意识和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至关重要。

总结而言,心理健康对于一个人的整体幸福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

通过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影响因素,我们可以采取积极的方式来维护和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理健康。

健康管理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健康管理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健康管理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健康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的健康服务模式,通过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进行评估和管理,实现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有效的监控和干预。

本文研究了国内外近年来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现状。

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健康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美国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是在医疗保健体系改革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健康管理组织,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的健康管理服务。

这种模式主要依靠高度专业化的医护人员和信息化技术支持,实现对患者健康状况的全面跟踪和管理。

欧洲的健康管理模式则更加注重社区健康管理,通过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自治组织,将健康管理服务下沉到社区,通过社区医生和健康管理员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患者的健康满意度。

国内研究现状
在国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医疗
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也逐渐形成了一些适应国情的健康管理模式,如城乡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这些模式主要是
基于我国国情和医疗资源的分布特点,通过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的能力和社区医生的服务水平,实现对患者健康的全周期管理和个
性化服务。

总的来看,国内外的健康管理模式存在一些不同之处,但都秉
承着以人为本、全面评估、全周期管理、个性化服务的原则,旨在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有效促进全社会的健康事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概念研究综述
作者:孙嵬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05期
摘要:本文对目前健康概念的发展、模型及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指出不同人群的健康概念可能存在差异,并由此对健康行为产生影响。

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经历了从生物医学模式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改变,健康概念和健康行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关键词:健康;健康概念;健康行为
1 健康概念
1.1 健康概念概述
健康概念是个人所认为的健康的含义。

对健康概念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Baumann(1961)请201名临床病人和262名医学院学生回答“当大部分人说他们处于好的健康或好的身体状态时意味着什么”。

他将回答分为三类:a.感觉状态(feeling state),主要指对总体感觉完满的陈述;b.症状(symptom),主要指没有疾病的症状的陈述;c.功能(performance),主要指对一个人在好的身体状况下能做什么的陈述。

超过一半的人给出了多维的陈述结果。

此外,他还研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健康概念的不同,发现老年人更少关注有没有疾病,而更多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功能。

随后,Natapoff(1978)又研究了不同年级264名儿童的健康概念,得出儿童最常提到的三种定义是:感觉好(占67%),能完成想做的事(占61%),没有生病(占48%),且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的健康概念变得更宽泛和复杂。

这三种定义类似于Baumann(1961)的分类。

这些研究都表明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并不仅仅局限在没有疾病上。

1.2 健康概念的测量
1986年,拉夫瑞根据史密斯的理论,设计了用来测量个人对健康含义认知的量表,即拉弗瑞健康概念量表(The Laffrey Health Conception Scale-LHCS)。

最初的LHCS有16个题目,后来经过修订,共有28个题目(每个分类下有7个题目)。

1997年,黄毓华、邱启润将其修定成中文版量表,仍分为四个次量表,共24个条目。

量表采用李克特六点评分法,计分由“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给予1~6分,量表总分为24~144分,以此量表测得分数越高,其健康概念越好。

该量表已被检验具有很好的信效度。

LHCS是测量健康概念通常使用的量表。

随着多维健康观的不断发展及完满状态概念的提出,由更多测量量表被用于实际中,但这些量表在中国缺乏一定的研究。

例如RWS(Perceived Wellness Survey)由36个题目组成,涉及身体、灵性、心理、社会、情绪和智力健康。

2 健康行为
2.1 健康行为概述
健康行为是人类行为一种形式,它的内容随着人们对健康本质认识的深化而不断丰富。

健康行为(health behavior)这一概念最早由Kasl和Cobb等于1966年提出,他们认为健康行为是个体为了预防疾病或早期发现疾病而采取的行为。

他们将健康行为定义为三个类别:a预防性健康行为(preventive health behavior),即自信健康者在无疾病症状情况下所采取的任何旨在预防疾病的行为。

b.生病行为(illness behavior),即自我感觉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确定健康状况或寻求恰当治疗的行为。

c.病人角色行为(sick-role behavior):自己确认为生病者所采取的任何旨在恢复健康的行为,包括从医疗服务提供者获得治疗、获得他人照料、解除平常承担的职责等。

由此可见,最初定义的提出反映的是当时预防疾病的思想,主要局限在健康概念的“没有病”定义中,且该定义关注的只是健康个体,而忽视了对病人群体健康行为的关注。

随后许多学者对健康行为进行了逐步深入的研究并做出了不同的定义。

2.2 健康行为的测量
健康行为一般都通过都通过量表或问卷来测量,比较常用的测量工具有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老年人健康促进行为量表、自我报告健康行为量表以及青少年健康促进量表等。

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ealth 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是由Walker等从健康促进的角度编制而成,用来评价健康人群的健康行为。

由于该量表提出较早,有些内容不太符合现在研究,故Walker等于1995年进行了修订,形成了PHLP Ⅱ。

PHLP Ⅱ包括自我实现、健康责任、运动和锻炼、营养、人际支持、压力管理6个维度,共52个条目。

每个条目采用0-4级评分法(0表示从来没有, 4表示都是如此)。

量表的总体Cronbac's α系数为0.922, 6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02-0.904。

PHLP Ⅱ从行为的角度全面反映了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到社会功能健康等各方面内容,是目前应用于健康行为测量较广泛的工具。

3 健康概念与健康行为
不同人群的健康概念可能存在差异,已有研究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了健康概念的研究。

Bauman曾研究了老年人与年轻人健康概念的不同,发现老年人更少关注有没有疾病,而更多的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功能。

另外,跨文化研究表明,中国人的健康概念模型与西方人存在一定差异,这主要表现在其对社会角色的强调上。

Luo Lu的研究表明,在对中国人使用健康概念量表进行测量时发现,提及频率最高的是安宁幸福健康概念,其
次是角色扮演健康概念,且回答者们都非常强调社会角色的功能,特别是和谐的社会关系、有很多好朋友、具有爱他人的能力等都是中国人比较看重的健康概念里所涉及的内容。

另外,在适应性健康概念中,中国人也强调感觉好和对自己满意是不够的,还必须被个人所参加的组织接纳。

可见,与西方健康概念相比,中国人的观点植根于人际关系和社会统一体,包含个人与他人、社会的和谐。

这种文化印记可以追索到中国古代的阴阳平衡理论,这些在西方文献中都是没有强调的。

这也就提醒在指导和促进东西方的健康行为上也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倪红梅,何裕民.中西方健康概念演变史的探析及启示[M].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02).79-83.
[2]Marc Ereshefsky. Defining 'health' and 'disease'.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art C: Studie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Sciences. 2009. 40. (3). 221-227.
[3]Yolanda Alonso. The biopsychosocial model in medical research: the evolution of the health concept over the last two decades. Patient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2004. 53. (2). 239-244.
作者简介:孙嵬(1983,9-),男,籍贯:杭州,硕士,讲师,从事体育教育与学生体质健康的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