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合集下载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   青岛五年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物体的分类2. 物体的比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地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实物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1)物体的分类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分类方法,如按形状、颜色、大小等进行分类。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分类。

(2)物体的比较教师通过实例讲解物体的比较方法,如比较大小、长短、高矮等。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物体的特征,并能正确地进行比较。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进行物体的分类和比较,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品,进行分类和比较,并记录下来。

2.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分类和比较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内容中,"教学过程"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的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理解。

以下是对教学过程的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过程详细补充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的部分,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物展示:教师可以带来一些具体的物品,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积木,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物体的多样性。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分类 ︳青岛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1 分类 ︳青岛版 (2)

《分类》教学内容:小学数学青岛2011课标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收集的数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的整理和分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气球卡片,白纸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1. 一天早上,淘气要去上学了,突然发现数学书没带,他找了半天,怎么也找不到,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房间里面太乱了。

)2.我们帮他整理一下房间吧。

(学生说一说该怎样整理,课件出示整理后的房间。

)3、这次淘气再找他的数学书能很快找到吗?怎么找呢?小结:像刚才这样我们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分类摆放物品能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整洁、方便。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分类。

二、探究新知(出示例1)双休日到了,小朋友们买了许多气球来到了游乐园。

看,多漂亮!先数一数这些漂亮的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颜色和形状不同)1、描述感知分类的标准。

可老师想知道每种气球都有几个?该怎么办呢?(分类)可以怎么分类呢?生答:(按形状,按颜色)师: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可以按形状分,也可以按颜色分,这就是分类的标准。

2、操作体会分类过程,尝试整理、分析数据师:接下来我们先按形状来给这些气球分分类,(出示活动要求)拿出你们的学具快动手分一分吧!(师巡视)学生分组活动。

(指名学生上台演示)①展示先分再数的方法师: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整理的特别好,现在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都是怎么做的。

生:我先把圆形的放在一起,它有5个……②展示象形统计图的方法。

师:(板演同学)老师特别想问你一个问题:刚才的同学是分成一堆一堆的,你为什么要排成一列一列的呢?生:整齐、清楚师:说的可真好!这样摆的确看起来整齐清楚,那你数出每种形状的有几个了吗?师:为了让这个图更清晰一些,我还想给它的下面加上一条线,表示从这开始数,并给每一列都标上名称,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一个图叫做象形统计图。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第二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单元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单元重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等。

单元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分类和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数学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和方法。

学生在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等打下了基础。

本单元主要学习内容:按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比较物体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宽窄、粗细、厚薄。

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选取学生熟悉的家庭生活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本单元设有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是“帮妈妈整理衣服”,通过母子对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二、重点难点:重点: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难点:学会分类的方法。

三、教法学法:教法:指导法学法:动手操作法四、课前准备:课件,学生准备学具盒。

五、教学内容:(一)整理观察,体会生活的需要——按标准分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分类与比较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第一课时教科书第21-23页,分类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本子、图片一、活动一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各样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将本子分类。

3、学生分好类,进行汇报。

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活动二1、教学例题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忙呢!(出示图片)2、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2)按上衣和下衣分开,(3)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三、活动三1、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到要帮妈妈做这些家务。

谁愿意帮他一起整理?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四、自主练习1、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圈起来。

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讨论完成。

指生说一说,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3、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教师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

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介绍分法。

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六、课外活动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

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教案)教材版本2022-2023学年数学一年级上册青岛版目标1.掌握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

2.学会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内容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1.1 分类•什么是分类?•为什么需要分类?•如何进行分类?1.2 比较•什么是比较?•为什么需要比较?•如何进行比较?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学会将物品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

教学重难点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分类和比较的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概念。

•着重讲解如何进行分类和比较,避免让学生产生混淆或误解。

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强调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可以用手比较、放在一起比较等等。

•教师还需注意分类和比较过程中语言表达准确,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1. 分类和比较的基本概念1.1 分类1.向学生提问:你们有做过分类的经验吗?(可请学生举例说明)2.讲解分类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讨论。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进行分类,引导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1.2 比较1.向学生提问:你们有比较物品大小的经验吗?(可请学生举例说明)2.讲解比较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讨论。

3.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大小比较游戏、图片展示等多种形式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

2. 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1.讲解按照大小关系进行分类和比较的方法和技巧,例如手比较法、放在一起比较法等。

2.分组让学生进行大小关系分类和比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3.教师根据学生表现,适时进行点拨和指导。

教学评价1.考试:出示物品让学生进行分类和比较,测试学生掌握情况。

2.作业:布置大小关系分类和比较作业,加强学生巩固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反思1.分类和比较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需要结合生活实例和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进行引导。

2013新青岛版一上数学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2013新青岛版一上数学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本单元教学内容:分类与比较本单元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比较的一般方法。

在分一分、比一比等活动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多少、大小、轻重、高矮等。

2、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同时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本单元教学重点:重点:按指定标准对物体进行正确分类,比较物体的一般方法。

本单元教学难点:难点:怎样自定标准对物体分类,体验不同标准下分类的多样性。

本单元教具准备:多媒体、主题图本单元教学课时安排:3课时第一课时妈妈的小帮手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类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对物体分类的方法,明白并能叙述自己分类的标准。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妈妈的小帮手”这一故事情景,使学生体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分类的过程,体会分类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分类的方法及分类的标准。

教学难点:掌握分类的标准。

教具准备:主题图、“自主练习”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放在家里的衣服都是谁整理的?你会整理自己的衣服吗?你帮妈妈整理过衣服吗?学生自由发言。

师:今天,小明要帮妈妈整理衣服,小朋友们愿意帮帮他吗?(板书课题:妈妈的小助手)二、探究新知展示主题图,此时衣服是凌乱堆放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小明家的衣服这样放着好看吗?怎么办呢?生:不好看,应该帮他整理一下。

师:你打算怎样整理呢?生: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

师:这个办法真好,我们一起来分一分。

师:还可以怎样整理呢?说说你的分法。

生:还可以按上衣和下衣分。

师:哪些是上衣,哪些是下衣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分类教案

分类教案

分类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分类与比较的信息窗1-------- 分类。

教材分析:《分类》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它是在学生较少的掌握相关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能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事物进行分类,最后能够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促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让学生通过操作实物或实物图片,能够选择不同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掌握分类方法;2、能力目标:通过各种形式的分类摆放物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教学难点: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方法: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经验少,但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思维活跃,因此本节课在教、学法上突出了以下特点:1、联系实际,从生活中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数学。

本节课我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为实施创新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参与合作,在交流中学交流与合作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节课我注重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操作与讨论交流起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分类。

课前谈话:“小朋友们平时都喜欢做什么呀?”这时小手举个不停,“去公园”、“看动画片”、“逛超市”……“老师也喜欢逛超市,今天老师邀请你们一起去逛超市,好吗?”接着播放超市的录象画面,优酷网/v_sh ow/id_XMjA2Mzc2Mzg0.html。

本来坐得很端正的孩子一下子兴奋起来,他们兴高采烈地观看着,交流着。

观看完后,我提出问题:“你看到了什么?这些东西是怎么摆放的?这样摆放你觉得怎么样?”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看到的及感受到的和大家进行交流。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比较》教学思路: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

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

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或自定的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

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

学校学生情况分析: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媒体,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

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

教学过程:一、动手游戏导入课题《比较》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下面我们一起玩一个《老师说你们做》的游戏。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课时划分
分类1课时
比较1课时
综合练习1课时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分类




1.结合实际生活体验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感知不同的标准下,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3.在操作中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4.渗透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平时应多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教学重点
(一)自主练习第1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时。
(二)自主练习第2题: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三)自主练习第三题学生分完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5、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一册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
比较




1.通过观察、操作,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教学重难点
1.指定标准和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
突破措施
启发学生利用经验或其他方法,学习比较“厚薄”、“长短”,同时根据图中提供的花瓶、琉璃球、瓷马等物品还可以比较“长短、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吗?”栏目中比较“远近”和“宽窄”,达到扩展巩固的目的。
教师注意让学生通过观察看到的三个红萝卜的重量与一个青萝卜的重量相等,判断出一个红萝卜的重量比一个青萝卜的重量轻,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
(二)自主练习第3题:让学生先观察,再独立做,并说一说理由。说一说,你还能比什么?
(三)自主练习第4、5题。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青岛版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分类与比较青岛版

课题:分类与比较统计整理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所学的位置、分类、比较、统计等相关知识,沟通知识建立内在联系。

2、带领学生经历知识复习的过程,体验整理复习的方法,养成回顾与反思的好习惯。

3、通过整理、复习建立知识间的纵向联系,综合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建立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建构回顾、整理知识的方法。

一、联系本地天气情况导入二、初步感知雪山乐园情景图指导看图,指名回答看到了什么?师:大雪天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的乐趣,那么你想亲自体验这种乐趣吗?三、“分类与比较”知识的整理。

生:在土的右面有6棵松树。

师:除了松树,雪山乐园还有什么树?按照不同的名称我们把雪山乐园里的大树分成了三种,数一数这些大树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生:梧桐树比松树多。

松树和冬青树同样多。

……师:你还有别的分法吗?四:统计知识的整理生:在图的右边看到的冰雕有4只小兔子的、3只小猴子的、1只小梅花鹿和2只小松鼠的。

师:你说得很完整,我们可以借助统计图和统计表板书三种不同数目的图标还可以按颜色分把刚才数的结果记下来。

师:除了这些你们还想统计那些事物的数量?生:有几只小鸟?……师:我们这样在统计图和统计表里整理数据,你认为有什么好处吗?生:可以把数过的记下来,不容易忘记。

看看统计图里涂颜色的格子的高矮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

……师:而且我们还可以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和解决很多问题。

教师总结:刚才我们根据雪山乐园里的信息解决了很多问题,他们都是我们本学期学过的分类与比较、图形与位置、统计中的知识。

下面我们轻松一下。

五、联系生活小组互助解决问题巩固知识师:每个小组派代表选择不同小标志数(按题目难易程度分为:1枚小标志、2枚小标志3枚小标志)的题目,答对获得相应数量的小标志,答错就扣除相应数量的小标志还没有赶上来的小组加油了!)出示卡片题目。

生:小组派代表选择题目并说出解决问题使用到了本学期学到的那些知识。

六、小结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巩固你都有哪些收获?生:……师:你们都谈得很好,老师希望本学期学的这些数学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五篇分类与整理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分类与整理》一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二、小组活动,探究新知1.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

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体验根据不同标准分类1.分图形(第30页第4题)要求:想一想,你会怎么分?你为什么这样分?在表格中表示分组结果。

2.分图片。

(第31页的第5题。

)启发:现在请你们仔细观察这组动物,你能找出多少不同的地方?你们找到了这么多不同的地方,能不能根据每一个不同点都找到一种分法呢?3.小结分类方法。

师:通过活动,我们发现,每找到一种不同,就能相应地得到一种分法,这就是按不同标准分类。

接着就请大家用今天学到的本领来做些练习。

4.混合练习。

(第31页的第6题)四、应用练习1.给公园中的人分类。

(第32页第7题)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

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才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

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动。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
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教学课时
3
教学课题: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5、借助具体情境,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6、经历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教学准备:衣柜挂图、花瓶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情境图。
小明是个勤快的孩子,帮妈妈整理完衣服后又放衣服。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都看到了什么?你可以发现或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习过程:1看一看自己发现了什么
2想一想可以比较物体的什么比如:比一比,谁的衣服最长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来比较的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第二课时
课题:帮妈妈放衣服------比较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25页
教学目标:
4、借助具体情境,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发现并提出有关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汇报交流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能按统一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预习设计:
预习内容:回到家帮妈妈整理衣柜
预习目的:通过预习学生能初步确定一定的标准,然后分类
预习过程:1想一想可以怎样来分
2做一做自己试着来分一分
3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来分的,还可以怎样分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比较(2)(说课稿)-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 第二单元 比较(2)(说课稿)-北京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比较(2)(说课稿)-北京版一、教学内容这一堂课主要教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比较(2)的知识内容。

教材来源于北京版,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比较大小的规则:同类比大小,有无比较对象。

2.通过图形比较大小。

3.使用符号(小于、大于、等于)比较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堂课,学生应当达成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较强的比较大小的能力。

2.学生能够理解比较大小的规则,并能够熟练应用。

3.学生能够利用图形对比较大小进行理解。

4.学生能够运用符号比较大小。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建立起比较大小的技能。

难点:能够运用符号来比较大小。

四、教学过程(一) Warming up1. 观察图片,比较大小。

2. 掌握较小与较大的概念。

(二) Lead-in通过看图,让学生在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认识数的大小,并理解大小的概念。

例如通过比较两只小鸟的大小,运用“大”、“小”这两个词语,让学生发现“大”、“小”的概念是相对的,大小还可以细分为“较大”、“较小”。

(三) New concepts1.同类比较大小:用单位相同的同类事物进行大小比较。

例如:相同的体积的已知物品进行比较。

2.有无比较对象:比较的两个事物必须有一个共同的属性。

例如:两个小汽车进行大小比较时,可以比较它们的大小和颜色。

3.通过图形进行比较大小。

例如:用“大”、“小”来比较大小。

4.使用小于、大于、等于符号进行比较大小。

小于符号(<)、大于符号(>)、等于符号(=)(四) Practice1.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事物,并进行比较(如上述的小汽车)。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说出比较的方法。

2.针对符号的使用进行练习。

(五) Conclusion今天我们学习了比较大小的几个方面,除了使用文字进行大小的描述外,还可以通过图形的比较以及符号的使用进行大小的比较。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加练习,掌握好比较大小的方法。

五、教学反思今天的教学中,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提出小汽车大小的例子时,他们不太理解,完全不知道如何进行比较,下一次课堂中应当从这一点着手,加强让学生对比较大小的例子的探讨及理解程度。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青岛版(2021秋)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青岛版(2021秋)
一、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信息窗一
主备人: 审核人:总课时数:
教材分析
这是一幅小明帮妈妈整理衣服的生活场景。主要信息是散放在床上的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衣服中有上衣和下衣等。同时,图中表现出衣服的颜色、厚薄、面料等方面的不同。
该图有两个明显的图意:一是以现实家庭生活为素材,感受分类题,引导学生借助经验自主的学习。
学情分析
分类与比较都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也是学生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在今后的认数与计算、认识图形、简单的统计等学习活动中,经常会用到分类的思想与方法。学生在第一单元中几经学习了比较数的大小,具备了初步的比较意识,为本单元进一步学习比较长短、高矮、粗细、厚薄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同桌好好讨论一下。
三、
我们的妈妈每天都为我们洗衣、做饭,很辛苦,我们可以帮助妈妈做点什么呢?
四、练习:
(1)自主练习第1题。
帮助老师把水果圈出来好不好,看谁能最先告诉老师。
(2)自主训练第2题。
仔细听老师说,按大小分,满地的脚印该怎么分呢?
大的脚印是哪些?
小的脚印有是哪些?
如果按同类的脚印分呢?
(3)自主练习第3题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在统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分类的多样性。
难点: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学具
教学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个人复备
教学环节及教师提示
学生活动
一、导入课程:
同学们是不是自己整理书包?
谁来告诉老师你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书包的?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 冀教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 冀教版 (2)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分类冀教版 (2)教学目标•能够通过分类练习物品的分类数量和形状等数学属性;•能够通过图形、配对等方式概括物品的共性和差异;•理解和运用“相同分一类,不同分开类”的原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按照数量、形状等数学属性分类;2.运用“相同分一类,不同分开类”的原则。

教学内容及过程教学内容1.复习:前一节课所学内容。

2.新学:分类。

教学过程第一步:复习•老师简单复述上一课的知识点,询问孩子们的疑惑,让孩子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步:新学1. 引言•老师让同学们看一下手中的物品,让大家讲一下物品的共性和不同点。

2. 学习新知•老师出示图片或其他物品,通过图形、配对等方式向学生讲解物品之间的共性和差异。

•引导学生运用“相同分一类,不同分开类”的原则,将物品分类,并把同类物品放到一起。

•引导学生通过数量、形状等数学属性进行分类。

3. 练习•参照教师示范,让学生自行进行分类,从而加深对于分类的理解。

•让学生交换分类结果,进行查找错误的综合性练习。

4. 课堂小结•总结学习内容,再次巩固所学内容。

•引导学生思考下一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打下基础。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一些书面作业,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板书设计•物品分类–数量分类–形状分类•相同分一类,不同分开类总结本节课主要讲解了分类的知识点,从图形、数量、形状等角度进行分类,让学生在分类过程中掌握“相同分一类,不同分开类”的原则。

通过课堂上的练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了分类,并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五四学制)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 青岛版(五四学制)

教案标题: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妈妈的小帮手——分类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概念,理解分类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分类概念: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分类,分类的意义。

2. 分类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3. 分类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类的概念、分类方法及分类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课件、图片、实物等。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妈妈在超市购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妈妈是如何将商品进行分类的。

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初步了解分类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5分钟)(1) 讲解分类的概念,让学生明确分类的意义。

(2) 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如颜色、形状、大小等。

(3) 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教室里的物品进行分类。

(2) 学生展示分类结果,教师点评、总结。

4. 巩固提高(10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讲解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分类方法解决问题。

5. 总结延伸(5分钟)(1)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分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观察家里的物品,尝试进行分类,并与家长分享分类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标题:妈妈的小帮手——分类2. 板书内容:(1) 分类概念(2) 分类方法(3) 分类应用八、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2 教师授课课件 比较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2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分类与比较 信息窗2 教师授课课件 比较

二、你说我讲
还可以比什么?怎样比?
数一数:


高矮
轻重
多少
量一量: 比

掂一掂:
比重
二、你说我讲
试一试
2.高的画“√”,矮的画“○”。


二、你说我讲
3.在最高的下面画“√”,最矮的下面画“○”。
√○


二、你说我讲
4.在多的后面画“√”,少的后面画“○”。 ○ √ ○ √
二、你说我讲
5.数一数,在多的下面画“√”。
√ 辨析:忽略比较的物体的摆放形式不同。
三、自主练习
8.在最重的下面画“√”,最轻的下面画“○”。


○√
辨析:比较重量时容易忽略物体的数量。
四、回顾反思
五、课后作业
作 业 请完成教材第28~30页“自主练习” 第3、8题。

二、你说我讲
6.轻的画“√”,重的画“○”。


二、你说我讲
归纳总结:
1.比高矮,要在同一起点这个条件下进行比较, 也可以借助测量工具进行比较。
2.比轻重,可以用手掂一掂或者用天平来称一称。 3.比多少,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也可以通过
数各种物体的数量进行比较。
三、自主练习
1.比一比。

三、自主练习

三、自主练习
7. 在高的下面画“√”。

三、自主练习
8. 在长的下面画“○”。

三、自主练习
9.在适当的□内画“√”。
的身高比 的身高(高□矮□)√。
的身高比 的身高(高□矮√□)。
谁最高?

三、自主练习

《分类与比较》教案

《分类与比较》教案

《分类与比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4~30页。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按一定标准对物品整理分类的过程,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直观地比较物体的活动,初步感知两个之间的高矮(或长短、轻重)关系。

教学重难点1、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

2、让学生获得高矮、长短等比较活动的体验。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在家帮妈妈整理过衣服吗?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位新朋友淘气和妈妈在整理衣服,看看他们是怎么整理的,好不好?出示课件。

板书《分类与比较》。

(设计意图:呈现淘气帮妈妈整理衣服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通过语言铺垫渲染,让学生感到学习活动十分亲密风趣。

提出这节课和老师一起探究如何帮妈妈整理衣服,激发其求知欲,拉近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的距离,使数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师:该怎样整理呢?谁来帮他整理一下呢?请举起你的小手。

有些学生能正确回答,有些学生不会回答。

生: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放。

……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么还可以怎样整理呢?生1:可以按上衣和下衣来分类。

生2:……师:通过上面的整理活动,你有什么发现?生:分的方法例外,结果例外。

师:非常好,在大家的帮助下,淘气的衣服整理得十分整齐。

师:分类就是在例外的物体中,把同一类物品和其他物品分开。

我们再来看一下下一张图片能好吗?”呈现教材第27页背景图片。

师:哪条裤子长呢?生1:可以比一比。

生2:可以量一量。

师:同学们回答的太棒了,那么我们还可以比什么呢?(点名同学回答)三、应用拓展。

自主练习师:看下图(课本第25页),同桌互相说说都有哪些水果和蔬菜?然后找一找哪些是水果然后把它圈出来。

集体订正。

第2题(课本第28页第2题),比较轻重。

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做事情。

同桌合作完成,教师巡视,学生汇报,集体订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分类与比较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
妈妈的小帮手
——分类与比较第一时【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1-23页,分类【教学目标】1、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能按指定标准或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学准备】本子、图片【教学过程】一、活动一1、教师出示一摞各种各样的本子,提问:“本子这么乱怎么办?你来帮帮我吧!”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将本子分类。

3、学生分好类,进行汇报。

4、教师小结:“我们刚才就是进行了分类整理。

”二、活动二1、教学例题教师引导:分类在我们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你看,妈妈正需要你帮忙呢!(出示图片)2、学生分组讨论,怎样帮助妈妈整理衣服。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活动。

3、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1)把爸爸、妈妈和小明的衣服分开,(2)按
上衣和下衣分开,(3)按颜色不同分;引导学生分析,体会分类标准不一致,分的结果就不一样。

教师小结:同学们想出了各种方法帮助妈妈,你认为他们的方法怎么样?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分类?我们用了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分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三、活动三1、教师引导:妈妈很辛苦,我还可以帮妈妈做点什么呢?2、学生自由发言。

3、师:你可真是个懂事的孩子,想到要帮妈妈做这些家务。

谁愿意帮他一起整理?看,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其实,分类的知识不仅仅在这些方面有用,还有许多用处呢!四、自主练习1、哪些是水果类?哪些是蔬菜类?圈起来。

教师出示图画,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2、分一分,说一说教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讨论完成。

指生说一说,小组分类的方法,并说明理由。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3、想一想,可以怎样分?教师出示图,学生独立完成。

在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代表介绍分法。

五、总结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2、你能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时候能够用到分类的知识吗?六、外活动回家帮助家人分类整理物品,并和家人说说自己分类的方法,请家人给你评价。

第二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4-26页【教学目标】1、
结合实际生活感受分类的意义,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学会分类的方法。

2、经历具体分类活动的过程,初步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
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重点难点】通过观察、操作,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

【教学准备】实物【教学过程】一、活动一教师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丁丁和妈妈把衣服怎样分类的?你有什么感受?提问:谁的衣服长?谁的衣服短?还可以比什么?二、自主练习1、哪本书最厚,画“对号”;哪本书最多,画圆圈。

教师出示三摞书,学生观察比较学生独立完成,集体纠正。

2、重的画对号,轻的画圆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完成教师出示天平和水果,教师操作,学生观察比较。

你发现了什么?纠正正确答案3、哪团线长些?你还能比什么?4、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总结:事物进行比较,不但可以比大小,还可以比较出厚薄、轻重、多少。

三、外练习回家和妈妈、弟弟比比手,看看你的手比妈妈的手长还是短?你比弟弟的手长还是短?
第三时【教学内容】教科27页【教学目标】1、在操作中提高初步的观察、比较能力。

2、渗透保护环境的教育。

【重点难点】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
察、分析、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小朋友们,我们学会了利用不同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东西整理的干净整齐。

今天,丁丁的妈妈要带丁丁郊游,出发之前,他们来到超市买东西。

瞧,满满一大筐,他们都买了什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这些东西的图片,打开看看都有些什么?谁来说一说?二、学生分小组学习1、指生回答:有牙膏、香蕉、毛巾、铅笔……2、师:现在售货员要把这些东西分别装在袋子里,如果你是售货员,你打算怎么办?分几袋?好,请同学们当售货员,各组同学一起动手分一分。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类。

4、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小结:每个小组的同学在分类的时候积极讨论,用了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正是一名称职的售货员。

三、我学会了么?师:丁丁带着大家帮助他分好类的东西,高高兴兴地来到草地上。

你们看!(教师出示图片)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生回答:有树、丁丁在树上荡秋千。

师:看到这些你想到什么?(生回答)是的,丁丁不应该在树上荡秋千,这样小树会受不了的。

我们大家可要爱护树木!(二)现在,同学们来比一比,这两棵树哪棵树高,哪棵树矮,高的树涂上深绿色,矮的树涂浅绿色。

学生独立完成(三)图中你观察到还有什么可以比一比?同桌互相说一说指生说。

四、教师总结:在今天的堂上,同学们不但知道怎样分类,还帮助丁丁解决了问题,改正了缺点,希望大家每节都能像今天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