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期末考试大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在下面各题的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1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1×20=20分)1.在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中,()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政治学2.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科学社会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党的出现C.十月革命的胜利D.剩余价值论的发现4.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 )A.物质范畴B. 实践范畴C.运动范畴D.意识范畴5.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同一性,另一个是()A.普遍性B.特殊性C.斗争性D.客观性6.“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的观点B.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C.激变论的观点D.庸俗进化论的观点7.我国战国时代哲学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荀子的这段话说明了()A.社会规律的客观性B.规律的平等性C.规律是可以认识的D.规律的能动作用8、对不可知论最有力的驳斥是()A.实验和工业B.人的经验C.科学理论D.逻辑证明9、“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表明()A.实践是沟通主客体关系的桥梁B.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C.实践为认识提供物质手段D.实践的需要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10、一切真知都发源于()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客观事物D.人的意识11、一种理论是不是真理,根本之点是看它是否()A.被大多数人承认B.与已有的理论相一致C.与客观实际相一致D.对事物有新的认识12、区分各种经济时代的客观物质标志是( )A.科学技术的进步B.社会财富的多寡C.生产方式的性质D.生产工具的进步13、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本质上体现了( )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物与物的关系1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标准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含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复习题⼀、单项选择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D )A.世界观和⽅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2、从研究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C )A.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B.关于客观世界⼀切规律的科学C.关于⾃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D.关于⼈和⼈⽣问题的学说※3、物质的唯⼀特性是( D )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4、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内容和形式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5、对哲学的物质范畴作了明确规定和深刻阐述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林※6、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句话是指( D )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B.意识是沟通主观和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7、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是( A )A.对⽴统⼀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世界的物质统⼀性原理※8、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 C )A.⽭盾特殊性原理B.⽭盾同⼀性与⽃争性相结合的原理C.⽭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的原理D.⽭盾发展不平衡原理※9、“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 B )A.形⽽上学和诡辩论的统⼀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的统⼀C.物质和运动的统⼀D.连续性和⾮连续性的统⼀※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 )A.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B.否定的观点C.⽭盾的观点D.物质第⼀性,意识第⼆性的观点11、新⽣事物是指(A )A.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前进⽅向的东西B.从旧事物中产⽣出来的东西C.在形式和现象上都新的东西D.⼀经产⽣就是强⼤、完善的东西※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对抗性⽭盾决定的B.⽭盾的主要⽅⾯决定的C.主要⽭盾和次要⽭盾共同决定的D.⽭盾的主要⽅⾯和次要⽅⾯共同决定的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在⼈类认识起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的是(B )A.⽣活⽅式B.社会劳动C.思维的产⽣D.⼤脑发育程度※1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15、⼈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 C )A.地理环境B.社会存在C.⽣产⽅式D.⼈⼝因素16、⽣产⼒的客观性在于(A )A.它是构成⽣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们在⽣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种⼈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然界1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B )A.⼈的客观的活动B.社会⽣活的物质⽅⾯,即以⽣产⽅式为主的社会物质⽣活条件C.全部社会关系D.不依⼈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18、理解整个⼈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产关系的发展史B.⽣产劳动的发展史C.社会意识的发展史D.阶级⽃争的发展史19、划分阶级的唯⼀标准是(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化标准20、杰出⼈物是指(D )A.各阶级的领袖⼈物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物C.同情劳动⼈民的历史⼈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的历史⼈物21、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命是指(B )A.思想⽂化技术领域的重⼤变⾰B.⾰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争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反动阶级对⾰命政权的篡夺※2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标准,是因为唯有实践才是( A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B.客观的活动C.能动的活动D.能产⽣具体实际结果的活动23、⽣产⼒的客观性在于()A.它是构成⽣产关系这种物质关系的基础形式B.它是⼈们在⽣产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C.它是⼀种⼈们不能选择的既得的物质⼒量D.它的实体就是客观⾃然界※2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在于( D )A.⼈脑的主观创造B.⼈脑的客观反映C.⼈脑对客观事物的主体选择D.⼈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25、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D )A.感性认识飞跃和理性认识飞跃B.从感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和从实践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第⼀次飞跃和第⼆次飞跃D.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和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26、“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既是确定的,⼜是不确定的,”这是(C )A.诡辩论B.实⽤主义观点C.唯物辩证法的观点D.形⽽上学的观点27、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B )A.社会历史现象的知识总汇B.社会发展⼀般规律的科学C.⽣产发展的理论D.经济关系的学说※28、在⽣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 D )A.⼈们在⽣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产资料所有制关系29、⼀个社会的⽣产⽅式,是指该社会(B )A.⽣产资料与劳动者的有机结合和统⼀B.⽣产⼒和⽣产关系的有机结合和统⼀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有机结合和统⼀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的统⼀※30、肯定思维和存在有同⼀性,这是()。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A. 唯物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辩证法、自然辩证法C. 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答案:A2. 马克思的《资本论》主要研究的是: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B. 社会主义生产方式C. 封建主义生产方式D. 共产主义生产方式答案:A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是: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C. 劳动价值论D. 剩余价值论答案:D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人与自然的矛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 阶级斗争B. 剩余价值C. 劳动异化D. 社会契约论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6.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答案: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的哲学观点之一,它认为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7. 什么是剩余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剩余价值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资本家从工人的劳动中获取的超出工人工资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得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的基础。
8. 请简述马克思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这种矛盾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阶级的社会。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9.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参考答案(考试形式:闭卷,完成答题时间:120分钟)班级专业: 学号姓名成绩一、是非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唯物主义认为,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志决定物质。
(ⅹ)2、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发展中,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所以是绝对的。
(√)3、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ⅹ)4、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位的原因。
(√)5、.前些年国家用提高存贷款利率等办法对付通货膨胀;近几年则用扩大投资\降低利率等政策解决通货紧缩,拉动内需,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这蕴含的哲理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6、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这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石油工业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志。
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蕴含的哲理是量变引起质变(√)7、我国有“小儿辩日”的故事:小儿甲认为早晨的太阳离人近,因为早晨的太阳比中午的大,近大远小;小儿乙认为中午的太阳离人近,因为中午的太阳比早晨的热,近热远凉。
两小儿的辩论给我们的启示是理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感性认识。
(ⅹ)8、“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从哲学寓意上看,其中的“门道”和“热闹”分别是“现象”和“本质”。
(ⅹ)9、中国古代“守株待兔”的故事,主要告诉我们要按规律办事。
(√)10、“如果你无法成为山顶的青松,那就做山谷的小树吧;如果你不能成为太阳,那就成为一颗星星吧!”这段话对我们选择人生道路的启示是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11、“人生仅有‘三天’:今天、昨天、明天。
只爱今天,他不属于未来;只爱明天,他永远是在空间;只爱昨天,无异于生命停滞不前。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就是符合试题要求得。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得答题卡内。
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得理论品质就是( D )A.实事求就是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2、就理想得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得核心就是( A)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D。
职业理想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得基础就是(C )ﻫA.战斗性 B.理论性C.实践性D.逻辑性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就是( A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C.思维与存在 D。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ﻫ5、物质得唯一特性就是( B )A、不可逆性B、客观现实性 C、可知性 D、伸张性6、空间就是物质运动得( A ) ﻫA、广延性与伸张性 B、持续性与顺序性ﻫC、绝对性与无限性 D、有限性与特殊性7、实践得最基本形式就是( B )A、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得活动B、改造自然得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得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得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一种( 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ﻫ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ﻫ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得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与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唯物辩证法得总特征就是(D)A、对立统一得观点B.绝对与相对得观点ﻫC.共性与个性得观点D。
联系与发展得观点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得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就是意识得源泉 B、人脑就是意识得物质器官ﻫ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得意识 D、意识就是对外接事物得正确反映1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得与基本得观点就是( B )A.唯物主义得观点B.实践得观点C.普遍联系得观点D.矛盾得观点13、认识发展过程得第二次飞跃就是( A)ﻫ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到推理ﻫ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从知觉到表象ﻫ法就是主张(C)A.真理得相对性B.真理得绝对性 C.主观真理论D。
天津工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
天津工业大学期末考试试卷( A卷)2011学年第1学期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类型:(闭卷)考试时间: 120 分钟客观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C )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 A )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与时俱进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B )A、客观实在性B、运动C、结构性D、层次性7、荀子说“心不使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雷鼓在侧而不闻。
”说的是意识具有(B )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8、“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C)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9、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 D)A、调查研究,了解情况B、深入思考,形成理论C、精心安排,制定计划D、执行计划,付诸实践10、下列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 D )A、道德B、哲学C、艺术D、语言学11、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A )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社会标准1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A、创造新价值B、创造剩余价值C、创造必要价值D、创造使用价值13、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C )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理论D、劳动力商品理论14、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是( D )A、政党制度B、选举制度C、文官制度D、国家制度15、少数资本家大企业联合起来,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行为是( D )A、联合B、兼并C、收购D、垄断16、金融资本对社会经济生活的控制( A )A、通过“参与制”实现B、通过“代理制”实现C、通过“个人联合”实现D、通过“企业联合”实现17、“二战“后迅速发展起来的跨国公司( A)A、由一国垄断组织为主建立的多国公司B、由国际组织建立的公司C、由多国垄断组织建立的经济联盟D、发达国家联合建立的公司18、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看是(A)A、贸易的全球化B、资源配置国际化C、生产全球化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9、法人资本所有制有两种形式是(D)A、国家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B、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C、机构法人资本所有制和个人法人资本所有制D、企业法人资本所有制和私人法人资本所有制20、某工厂原工作日为8小时,必须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为4小时,若分别采用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两种生产方法,各增加剩余劳动时间2小时,它们的剩余价值率分别为(B)A、150%,100%B、150%,300%C、100%,200%D、150%,200%2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A、全面的社会化B、全面的商品化C、全面的市场化D、市场的计划化22、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标志是:(A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资本论》的出版C、唯物史观的形成D、私有制的消失23、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称为(C)A、资本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社会D、自由资本主义阶段24、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面临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是(D)A、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B、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C、什么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5、“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 B )A、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B、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C、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D、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26、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A)A、人们选择的主动性B、人能够随心所欲,为所欲为C、人类能够摆脱必然性D、人们在对必然认识的基础之上对客观世界的改造27、必须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条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28、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29、雇佣劳动者在生产商品的劳动中新创造的全部价值是(D)A、剩余价值B、商品的全部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C、劳动力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30、坚持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就是在认识论上坚持(C)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D、唯心论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两项是正确的答案,多选少选不给分,每小题2分,共20分)31、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ABCD )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经济学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32、“克隆”、“转基因”等生命科学的重大突破,表明( AB )A、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提供了自然科学依据B、有力地批判了“上帝造物”的宗教神学观C、意识的能动性突破了物质存在的局限性D、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33、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B)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34、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ABD )A、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B、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C、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不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D、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35、下述有关历史创造者的命题中,属于唯物史观的有( ABCD )A、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D、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36、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有(ACD )A、货币资本B、生息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37、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 ABCD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D、为平均利润理论奠定了基础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ABCD)A、国有制企业B、企业、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C、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D、宏观调节和微观控制39、“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包括(ABD)A、职工参与决策制度B、终身雇佣制度C、职工控股计划D、职工持股计划40、共产主义的含义包括(ACD)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B、共产主义是一种美好的幻想C、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去实现三、判断正误题:(请在答题卡上,你认为正确的涂A,错误涂B。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考试对象:全校本科生公共必修课考试类型:闭卷学生填写:院系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试性质:正常考试()缓考()补考()重修()提前修读()评卷人填写:一、不定项选择:在每题的被选项目中,至少有一项是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的选项字母填入括号。
(共30分,每小题2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民族学E.政治学3.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观点是()A.联系的观点B.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运动的观点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C.普遍与特殊的关系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关系问题6.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的两大理论基石是( )A.劳动价值论B.劳动异化理论C.剩余价值理论D.唯物史观7.“打蛇要打七寸,擒贼先擒王,牵牛要牵牛鼻子”体现了( )A.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B.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C.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原理D.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原理8.真理是(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B、对人们有用的认识C、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D、大多数人普遍接受的思想9.社会存在是( )A.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B.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C.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D.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10.商品的使用价值( )A.是商品的有用性B.是商品能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C.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D.是维持劳动力生存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11.人类实践活动的特点是( )A.直接现实性B.社会历史性C.能动性D.物质性1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与消费的矛盾B.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的矛盾C.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D.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13.剩余价值率是指( )A.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B.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C.不变资本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D.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的比14.生产力的直接要素包括( )A.劳动者B.劳动资料C.劳动对象D.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哲学依据是(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错的打×。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D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与时俱进 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变化的 B)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 )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B)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C)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D)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实践性 B )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客观性 7.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 C)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 )感觉观点B )思维观点 C)实践观点 D)反映观点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强调的是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和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解析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
A.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实际问题B.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解决现实问题的直接答案C.把马克思主义当作现成的公式裁剪历史事实D.一切从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出发【答案】A【解析】在中国现时代,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考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学习、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丰富的B.精神的C.发展的D.实践的【答案】D【解析】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和实践3.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理论基础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辩证关系的原理B.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D.事物发展的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答案】B【解析】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发展的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对外开放方针的重要理论基础。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4.下列选项中,表示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是()。
A.因地制宜B.对症下药C.注意分寸D.实事求是【答案】C【解析】所谓“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适度原则。
【考点】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5.“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是说()。
A.规律仅仅存在于自然界B.规律是无法认识和把握的C.规律不具有客观普遍性D.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答案】D【解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试卷第二套一、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添入上面的答题框,只有一项正确,多选无分。
每题1分,共30分) 1.马克思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上的重要贡献是A.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B. 辩证唯物主义和劳动价值论的创立C. 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的创立D. 辩证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论的创立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资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的规律的学说D.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中世纪经院哲学C. 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D.17、18世纪资产阶级哲学4.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A.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 B.群众性 C.阶级性 D.与时俱进5.关于“辩证法”,下列论断正确的有A.运动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其总特征B.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C.它与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出了截然相反的回答D.认为新生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不可抗拒的规律6. 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D.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标准7.关于“半截子”唯物主义,下列认识正确的有A.它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B.它在历史观上是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是唯心主义C.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它认为世界是精神的世界8.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哲学基本问题作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A.黑格尔 B.费尔巴哈 C.马克思 D.恩格斯9.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A.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B. 时间和空间是否可分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的问题D. 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10.关于对“意识”的认识,下列观点正确的有A.意识是大脑的机能B.意识是一种极特殊形态存在的物质C.错误的意识、荒诞的意识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D.意识对物质具有根源性11. 以下不属于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的是A. 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B. 在事物量变过程中推动矛盾双方力量的消长C. 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对比的变化,为质变创造条件D. 在事物的质变阶段能够突破事物存在的界限,引起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12.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C.一切唯物主义都承认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13. 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区别在于A. 是否承认世界是发展的B.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C. 是否承认认识是客体在人脑中的反映D. 是否承认人有认识世界的能力14.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5.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A卷)本期末试卷满分为100分,占课程总成绩的100%答题要求:1.请将所有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按要求答题的,责任考生自负。
2.答题纸与试卷一同交回,否则酌情扣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指()A、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B、不深刻的认识和深刻的认识C、由认识到实践,由实践到认识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A、是否或菩萨B、有否有高尚的理想C、是否承认世界只有一个本原D、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 3.“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都是诡辩论的观点C、前者是辩证法的概念,后者是诡辩论的概念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意识依赖于物质5.“一个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对的;但当他说什么是不大概的时候,他差未几老是错的。
”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表明()A、意识是人脑中独有的物资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C、垫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消耗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8.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A、降低劳动力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9.货币能够发挥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具有价值,货币发挥这一职能的特点是()A、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B、必须是现实的货币C、可以是纸币D、有时是观念上的货币,有时是现实的货币10.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是()A、资本家靠自身勤劳致富,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劳动者自愿脱离地皮到城市做工,为资本家进行积累C、资本家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地皮成为雇佣劳动者D、通过暴力手段迫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货币财富集中在资本家手中2、辨析题:(判断对错并简要申明理由。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
马原期末考试题及答案大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请简要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和辩证法。
•唯物论强调物质的首位,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人类的思维、认识和社会意识都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辩证法强调辩证思维方法,强调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
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方法和思维方式。
•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包含着对立面和矛盾,事物的运动和发展就是矛盾斗争的结果。
•辩证法强调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引起质变,从而形成新的事物。
•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穷尽的运动发展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
3. 什么是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有哪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理论。
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意识形态上的东西。
•转型理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一个社会形态向另一个更高级的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如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革命理论:社会发展是通过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实现的,新的社会形态的产生是通过推翻旧的社会形态来实现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通之处包括:•人的本质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注重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全面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的自我完善和修养有相似之处。
•社会公平与正义观念:马克思主义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而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类似的价值观。
•对自然的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到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指导性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方法和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大题
一,辨析题1)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正确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事件即使人的自觉然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2)凡事亲眼所见,亲耳所闻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反应观点错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有些是对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有些事虚假反应。
视觉和听觉是感性认识,它们具有直接性、丰富性,但是它的缺点是直观性和表面性,不能深入和全面的反映事实,有待于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用科学态度加以分析,上升为理论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3)“宿命论”不是英雄史观观点错误“宿命论”是一种客观唯心,他与唯意志论构成了英雄史观的两个典型形态。
只不过,宿命论把决定历史发展的杰出人物的一直看作是一种神秘精神力量的体现而已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它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那部分价值。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交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值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5)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
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有掌握股仍有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
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6)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因为他们的社会历史观是唯物主义的观点错误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被马克思恩格斯所借鉴和吸收,而不是由于它们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天津大学期末考试资料题库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单选1.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正确答案是]:A2.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A.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正确答案是]:C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制度C.阶级斗争D.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正确答案是]:D4.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唯物论[正确答案是]:C5.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B.美国C.俄国D.日本[正确答案是]:C6.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全面系统B.科学严谨C.博大精深D.与时俱进[正确答案是]:D7.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历史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正确答案是]:A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消灭剥削B.实现共产主义C.追求自由D.维护人权[正确答案是]:B9.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正确答案是]:A10.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B.对世界的看法C.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正确答案是]:C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是]:A12.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下面哪两项的标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反映论和先验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正确答案是]:C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规律性C.可知性D.客观实在性[正确答案是]:D1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现实性B.运动性C.物质性D.主观性[正确答案是]:C15.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的哲学基础是(###)A.矛盾共性与个性辩证统一的原理B.矛盾特殊性原理C.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不相容原理D.矛盾发展不平衡原理[正确答案是]:A16.“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的是(###)A.形而上学和诡辩论的统一B.物质和运动的统一C.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正确答案是]:C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否定的观点B.意识决定一切的观点C.矛盾的观点D.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是]:D18.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这指的是(###)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理论创新[正确答案是]:B1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正确答案是]:C20.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对抗性矛盾决定的C.次要矛盾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或次要方面决定的[正确答案是]:A2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是(###)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正确答案是]:B22.实践的主体是(###)A.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B.绝对精神C.所有人D.人的意识[正确答案是]:A23.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正确答案是]:D24.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A.人的心灵活动的反省B.客观事物的直观反映C.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D.客体的选择和重构[正确答案是]:C25.实践的中介是(###)A.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正确答案是]:D26.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这说明(###)A.一切知识归根到底来自实践B.个人知识都来自直接实践C.没有必要学习间接经验D.只有通过直接经验才能学到知识[正确答案是]:A2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B.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D.实践观点[正确答案是]:D28.真理是(###)A.绝大多数人普遍同意的意见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对人们有用的一切理论D.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正确答案是]:D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B.社会历史性C.自觉能动性D.直接现实性[正确答案是]:D30.辨别一种认识是不是真理的关键,是看它(###)A.是不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是不是被大多数人所接受C.是不是具有绝对性D.是不是能够满足人的需要[正确答案是]:A3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条件C.社会意识D.人口因素[正确答案是]:A32.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文化标准[正确答案是]:A3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正确答案是]:A34.杰出人物是指(###)A.各阶级的领袖人物B.统治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C.同情劳动人民的历史人物D.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正确答案是]:D35.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B.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国家政权的斗争[正确答案是]:D36.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正确答案是]:C37. 在生产关系体系中,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是(###)A.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B.交换关系C.产品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D.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正确答案是]:D38.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A.生产力B.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C.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是]:D39.上层建筑是指(###)A.社会的经济制度B.科学技术C.社会生产关系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正确答案是]:D40.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B.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正确答案是]:A4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正确答案是]:B42.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指(###)A.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B.两个并列的劳动过程C.先后出现的两次劳动D.两种不同的劳动[正确答案是]:A4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A.具体劳动为尺度的B.简单劳动为尺度的C.复杂劳动为尺度的D.个别劳动为尺度的[正确答案是]:B44.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正确答案是]:A45.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A.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C.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D.生产某种使用价值的时间来决定[正确答案是]:B46.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A. 精读马列原著B. 把握基本原理C. 理论联系实际D. 深入调查研究正确答案:C注解: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首先,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决定的。
2. 下列活动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形式的是【】A. 物质生产活动B. 处理社会关系活动C. 科学实验活动D. 艺术表演活动正确答案:A注解:物质生产实践。
它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 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药方是很荒谬的,因为它违背了【】A.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的原理B. 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的原理C. 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原理D.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正确答案:B注解: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持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其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其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柏性质、地位和作用。
4.“白马非马”这一诡辩命题的错误在于割裂了【】A. 现象和本质的联系B. 局部和整体的关系C. 个别和一般的关系D. 量变和质变的联系正确答案:C注解: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特殊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与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总要服从这类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不包含普趣性的特殊性也是不存在的。
如果割裂了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联系,就会导致白马非马的诡辩命题。
5. 从小脱离社会、在狼群中生存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A. 意识是生特长期进化的结果B. 意识是社会的产物C.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D. 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正确答案:B注解: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从起源说,人类意识是社会性的劳动创造的。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单选:BCDAAABCDBCCC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论和辩证法B.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D. 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2、一切唯物主义都认为()。
A.世界是主观精神的产物B.世界是客观精神的产物C.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D.世界是静止不变的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意识是人脑自生的C.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D.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4、“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5、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A.把握事物的度B.认识事物的量C.确定事物的质D.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6、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
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动力和源泉7、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问题8、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A.18世纪40年代B.19世纪70年代C.19世纪40年代D.18世纪60年代9、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其唯一特性是()。
A.具体性B.现实性C.多样性D.客观实在性10、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中的“扬弃”是指()。
A.全面抛弃B.既克服又保留C.发展D.继承11、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数量的增加和减少B.事物的简单的循环和重复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物体位置的移动和场所的变更1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
A.唯理论B.先验论C.反映论D.经验论13、概念、判断和推理是()。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唯物主义的三种形式C.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辩证法的三种形式二、多项选择题多选:BCD BCD BCDE ACE ADE ACDE ABC BD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E.西方哲学2、相对静止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的表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性,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
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也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这是马克思理论本质的反映,也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4、共产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
1、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历史前提,又是使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2、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现象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找到最后的根源,才能得到最终的科学说明。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体现在:a时间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c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
三、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因为:(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久发展的内在动力(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3)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四、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两者之间关系:(1)两者相互联结,相辅相成(2)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
(3)无条件的绝对斗争性与有条件的相对同一性相结合构成事物矛盾运动推动事物发展。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在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
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
(3)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
五、矛盾普遍性、特殊性意义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侧面各有其特点。
主要表现有:矛盾性质的特殊性、矛盾地位的特殊性和矛盾解决方式的特殊性。
(首先,就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而言,在诸多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
其次,就每一矛盾内部对立的双方而言,又可分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学说的精髓,是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理论依据。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要结果。
(3)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4)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之中有质变,质变之中有量变。
七、辩证否定观内容及意义辩证否定观,是唯物辩证法的科学否定观。
肯定因素是指事物中维持自身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指事物中促使其灭亡因素。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1)否定是事物的是自我否定(性质)(2)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4)实质: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既抛弃又继承。
八、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客观规律为前提。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九、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一方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着决定作用。
①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必要性】。
②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可能性】。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唯一检验标准】。
④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现性】。
另一方面,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作用。
正确的认识可以指导实践采取正确的方法,从而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引导实践采取错误的方法,从而导致失败十、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具有确定性、无条件性。
包括:内容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
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和对象的正确程度是有条件的、有限的相互关系:两者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两者相互包含和渗透;相对真理不断向绝对真理转化十一、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1)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
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条件性。
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
十二、价值评价特点和正确价值评价标准(1)评价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2)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以主体特点而转移(3)评价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标准:价值评价的结果只有与人民,人类整体的要求或利益相一致,才是正确的价值评价。
十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
基本内容:1、地理环境;2、人口因素;3、生产方式;4、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件的观念反映。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所以它构成了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知道人们实践活动实现的。
十四、社会意识又有其独立性(1)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完全的同步性(2)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经济发展的水平之间具有不平衡性(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
十五、如何看待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决定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
从事物质财富生产的体力劳动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的脑力劳动者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其作用受经济、政治、精神条件的制约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一条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十六、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
价值是商品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排斥,二者不可兼得(2)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具体劳动(使用价值)和抽象劳动(价值)具体劳动(有用劳动)是指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具体形式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指撇开一切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关系:(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两种劳动或两次劳动,他们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他是劳动的自然属性,而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的社会关系,它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十七、价值规律内容、表现形式、作用基本内容和要求:商品的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和竞争的影响,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的配置;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自发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价格波动没有违背价值规律:价格波动始终以价值为轴线,商品总价格与总价值相等。
十八、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剩余劳动时间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作日的长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方法:延长工作日、提高劳动强度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工作日长度不变条件,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的剩余价值。
关键条件: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超额剩余价值:个别企业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使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十九、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经济危机的实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经济危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经济危机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