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差别待遇改革进展缓慢
户籍制度改革情况
户籍制度改革情况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经历了多年的努力和探索,在不断完善和改进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公平、灵活、高效的户籍制度,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首先,户籍制度改革的一个重要成果是推进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
过去,农民工在城市就业时常常面临各种限制,包括居住、教育、医疗等方面。
现在通过户籍制度改革,不少地方取消了落户限制,使得农民工可以在城市享受完全平等的待遇。
此外,一些地方还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如提供住房补贴、创业支持等,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
其次,户籍制度改革还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传统的户籍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
现在随着户籍制度的松绑,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进城工作、生活,为城市带来了更多的劳动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农村地区也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投入,加快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户籍制度改革还带来了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
为了解决户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如《居住证暂行办法》等。
这些法规明确了农民工权益保护、户籍迁移、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具体办法,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法律保障。
然而,当前的户籍制度改革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一些地区的户籍制度改革进展较慢,一些法规政策执行不到位。
这导致依然有一部分农民工无法享受到公平的待遇,社会问题仍然存在。
其次,农村地区的发展依然相对滞后,农村劳动力还面临着就业难、发展机会不足等问题。
还有一些地方对于农民工的歧视现象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和监督。
综上所述,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推动了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
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保护,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持续发展。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梗阻问题分析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梗阻问题分析作者:李晓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17年第27期户籍制度改革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破除劳动力要素流动障碍、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改革。
我国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时期人口管理的工具,时至今日已经承载了城乡差异、地区差异带来的资源分配不均和社会身份差异。
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开始。
然而时至今日,改革的整体效果不尽如人意,改革推进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梗阻问题,直接阻碍了改革的深化。
一、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情况《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此轮改革取消农业户籍与非农业户籍性质区分,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到2020年,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截至2017年5月,全国各省区市都已研究制定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均提出“取消户籍性质区分”。
25个省区市发布了居住证实施办法。
整体来看,很多地区的落户政策比国家层面要松,中小城市已基本完全放开落户。
但从改革效果来看,改革并没有实现预期目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转城落户吸引力不大。
此轮改革以优先推动长期在城市工作生活的农民工落户为重点工作,着力缩小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城镇化率的差异。
然而从目前的落户情况来看,社会反响并不强烈。
多地完成的农民转市民指标,大部分是通过征地、随迁人口,城市改造带来的身份转变实现的,例如湖南省株洲市,2016年新落户22万人,农村转移人口仅有8000多人,其余均为乡转镇、县转区实现。
整体来看,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差异仍然比较大(见表1)。
二是中小城市落户吸引力不大,大城市人口压力依然突出。
此轮改革希望以落户的放开,吸引更多人口到中小城市落户。
然而大城市聚集了更多的产业、资金、机遇,人口大量聚集的压力仍然在超大城市和大城市。
全国有一半农民工集中于中国的前十大城市,其中四分之一集中于前四大城市。
户籍制度改革问题
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一、引言户籍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的民生政策,是确保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保障之一。
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问题逐渐浮出水面。
本文将从户籍制度的背景、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的方向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背景1. 户籍制度的定义和历史2. 户籍制度的意义和作用3. 户籍制度存在的问题三、存在的问题1. 农民工的问题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在户籍制度中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他们往往因为没有城市户籍而面临就业、子女教育等方面的难题。
其次,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待遇不平等问题亟待解决。
2. 城市居民的限制城市居民也在户籍制度中面临一定限制。
首先,城市居民的购房、就学等权利受到户籍限制的影响,不同城市之间的户籍差距导致了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出现。
其次,户籍制度限制了城市居民的就业、创业自由,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机会和社会地位。
四、改革的方向1. 实行户籍制度市民化市民化户籍制度是解决农民工及城市居民问题的重要方向之一。
这意味着取消或逐步放宽城市户籍限制,实行一个国家统一的居民身份制度。
这样一来,农民工及城市居民在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将享受到更多的权利保障。
2.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户籍制度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权益。
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民工及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其医疗、养老、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是改革户籍制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城乡一体化可以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吸引农民外出务工意愿进一步减少。
同时,城乡一体化还可以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建立统一的居民权益保障体系。
五、结论户籍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改革的目标是实现人民基本权益的公平保障,建立一个统一、公正的居民身份制度。
只有这样才能让人们在城市化进程中享受到更多的机会和福利,推动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浅析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
毕业论文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王杞文吉林建筑大学文法学院2014年6月16日毕业论文中国现行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与对策学生:王杞文指导教师:郑杰老师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学号:********所在单位:文法学院答辩日期:2014年6月23日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3)一、中国户籍制度概述 (4)(一)户籍制度的内涵 (4)(二)户籍制度的历史沿革 (4)二、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现状及其影响 (4)(一)户籍制度的特征 (5)(二)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5)三、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改革中所面临的阻碍因素 (7)(一)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 (8)(二)户籍制度改革中的阻碍因素 (8)四、深化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对策 (10)(一)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10)(二)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1)(三)剥离户籍附加利益、实现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11)(四)探索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的良性联动方法 (12)结语 (13)注释 (14)致谢 (15)参考文献 (16)摘要户籍制度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普遍实行的一项民事登记制度,它是政府进行登记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在计划经济时期曾经对国家内部秩序的管理,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二元户籍制度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
比如,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最终使城乡之间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等各方面差距不断扩大。
因此,我国有必要对户籍制度实行渐进式改革,建立和健全户籍方面的法律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土地与户籍之间的良性互动,剥离户籍附加利益,最终实现日渐公平的、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
关键词:户籍制度;登记管理;渐进式改革;附加利益;良性互动1AbstractHukou system is a civil registration systems in var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today are in general practice,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government 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China's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was once the country's internal order management in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stability has played a crucial role,However, with changing social progress, dual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has been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era of market economy, more and more exposed the shortcomings, For example, limiting the free flow of people, hindering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ultimately make the difference in all aspects of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welfar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continue to exp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our gradual reform of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establish a sound system of household registration and legal aspects, improving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o explore the positiv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land and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peel domicile additional benefits, ultimately becoming fair, Pratt & Whitney type of social welfare system.Keywords:Registration and management; progressive reform; additional benefits; hukou system benign interaction2绪论随着目前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逐步得到了完善和发展,而现有的户籍体系的弊端也日益明显,这种体系已经严重的阻碍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社会发展,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这种体制的改革已经迫在眉睫。
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建议
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与建议一、引言户籍制度是指国家用于登记人口基本信息和管理人口流动的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户籍制度改革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
本文将就当前户籍制度的现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二、户籍制度的现状1. 城乡户籍差异城市户籍与农村户籍之间的差异是我国户籍制度面临的一大问题。
目前,城市户籍享有更多的权益,例如就业、教育等方面的机会更多,而农村户籍由于受到限制,流动性较差,很难享受到城市的福利。
这导致了城乡之间的不公平与不平等。
2. 户口迁移的限制户籍制度对人口流动实行了较为严格的管理,其中户口迁移受到的限制较多。
由于迁户的手续繁琐、条件苛刻以及政策限制,导致许多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迁徙,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和发展。
3. 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的脱节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是以户籍为依托的,这导致了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体系之间的脱节。
许多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后,由于户籍问题无法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困难。
三、户籍制度改革的建议1. 简化户籍迁移手续为了促进人口流动,应该简化户籍迁移的手续。
取消不必要的条件限制,简化办理程序,提高办理效率,让人们更加便捷地实现户籍迁移,享受到平等的权益。
2. 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应当建立一个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再以户籍为依托。
无论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只要是在城市就业或者居住的人口,都应该享有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能够有效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
3.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应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
通过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居住环境等公共服务,吸引农村人口流向城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 建立健全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人口流动管理机制,包括完善流动人口登记制度、提供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等。
同时,要加强对人口流动的统计分析,及时掌握人口流动的规模和趋势,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与总体思路
○李振京张林山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与总体思路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当前我国加快城镇化进程、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意义重大,是需要迫切推进的一项重大任务。
能否成功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到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公民平等社会福利权的实现,而且将影响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社会秩序和谐稳定、结构转型顺利完成。
一、我国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优化户籍登记迁移制度,是户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基础性问题。
近年来,从暂住证向居住证、从计划指标控制向准入条件调控,多数城市的落户准入条件逐步放宽,非农业户籍人口城市间迁移环境大为改善。
但是,几乎所有的城市都实行人口准入制度,对人口的流动就业和权益保障强行干预,人为制造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的差别与对立。
要想与当地居民享受一样的福利和保障,流动人口必须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成为真正的户籍人口。
这种非市场化的劳动力配置机制必然会影响劳动力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
其结果必然造成人口持续大规模流入福利、保障条件高的地区,而福利、保障条件低的城市则面临制约发展的人口瓶颈。
这种与户籍制度相关联的福利、保障制度构成的人口迁移和社会分配机制,不仅影响社会公平和稳定,而且易扰乱资源配置、制约市场效率。
总之,我国大部分户籍改革政策并没有真正触及城市公共资源供给和分配的地方利益,并没有形成对流动人口有实质性意义的改革举措,因而难以对城镇化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
2.逐步剥离附加在户籍上的城市福利和社会保障功能,是户籍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户口捆绑在一起的教育、就业、住房、公共福利等社会制度,一起构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管理体制。
户籍制度事实上承担了作为福利和利益分配载体的职能。
户籍制度改革从某种程度上已经超越了户籍制度本身,不仅包括改革传统的户籍登记迁移制度,而且要改革依附在户籍上面的福利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包括就业、社会保障、子女教育、保障性住房和医疗保障等方面。
二元分割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限制和歧视,是限制农村劳动者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降低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在保障机制、基金筹措、管理办法、保障标准、保障覆盖率等诸方面都有一定差异,不利于公民平等享受福利保障;现行二元教育体系造成外来人口子女在城市接受初中后教育的门槛还较高,流动儿童的入学障碍和留守儿童的教育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民工的迁移决策;绝大多数外来人口未被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其进城定居难以获得政府的基本住房保障等。
解读大城市户籍改革难主因
解读大城市户籍改革难主因
近日透露,中央将在年底前择机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而与城镇化密切相关的户籍制度改革也备受关注。
近年来政府已经表示要加快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的目标,但同时也强调要考虑地方发展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没有户籍改革就没有真正的城镇化。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向城市的集中与陈旧的城乡二元体制产生激烈矛盾,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工作却不被当做城市人口对待,不能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和福利,这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城市的虚假繁荣。
当然,自去年2 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的通知》发布以来,地方上的户籍改革实践不无成效,但大城市仍是改革难以攻克的难关。
近日有媒体说,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表示,一次性将外来人口全部改为城市户籍人口,将对地方财政形成较大压力,因此户籍改革应分批实施,而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根本没有办法进行户籍制度改革。
不同规模城市改革速度的不同,根本原因是经济驱动因素的不同。
近年来人口迅速向经济机会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的大城市集中,而中小城市发展缓慢,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差,其户籍改革也相对容易推进。
当然城镇化在一些小城市也蜕变成了虚假的造城运动,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人们希望回归农村户籍的逆城镇化。
一些中等城市已经开始实行有条件准入的户籍改革,而大城市依然维持高门槛甚至在加强限制。
因为中小城市对流动人口正在失去吸引力,而大城市户籍的含金量不减而且在加大,政府担心放开户籍可能导致的冲击。
同时,大城市本地人口还因担心自己长年享受的特殊待遇受损而与外来者产生冲突,如在异地高考争议中出现对异闹的指责。
当大城市居。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现状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意识到户籍制度的必要性,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旨在解决这一制度存在的问题并促进人口流动和社会公平。
一方面,中国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鼓励农民工转移户籍至城市。
根据政策规定,农民工可以申请在城市购房、孩子入学等福利待遇,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福利,增强了他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归属感和融入感。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缓解城市人口过度集中的问题。
例如,通过推行积分落户制度,将住房、纳税、创业等指标计入积分,为符合条件的人提供户籍转移的机会。
这种制度的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更多的渠道,并有利于促进区域平衡发展。
此外,还有一些试点城市开始实行居住证制度,向没有户籍但在城市居住的人提供一定的福利保障,例如医疗、教育等。
这一制度的实施为城市非户籍人口提供了更多的保障和便利。
然而,尽管中国户籍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户籍制度进展缓慢,改变了人口流动的秩序和规律,导致一些城市出现人口过剩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的问题。
其次,虽然有一些试点城市在户籍制度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些成果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和复制,制度的进度不均衡。
再次,户籍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资源分配等,需要更多的政策协调和社会认同。
综上所述,中国户籍制度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流动和提高社会公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面临挑战和问题。
继续推进和加强户籍制度,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共识和合力,从而实现人口流动自由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五大建议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问题及五大建议2013-12-27 09:32来源:中国改革论坛网作者:李晓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是当前推动我国城镇化的关键一环,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但目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整体进度仍然缓慢,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当前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问题(一)户籍制度改革的顶层设计体系尚不完善一是户籍制度发展到今天,附着的社会管理功能、经济利益分配以及社会福利格局较为复杂,就业、住房、教育、土地、养老、医疗、生育、信息支持、社会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都直接和户籍挂钩。
因此,户籍制度改革不单纯是户口的放开,而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二是相关顶层设计必须综合考虑经济发展要求,最终达到有效拉动内需,推动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实现中国梦。
因此,户籍制度改革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客观上需要有全局的、系统的、科学的顶层设计对改革进行指导。
(二)现行公共服务体制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矛盾较大1.户籍迁移放开速度与公共服务体制改革不匹配。
在现有制度框架下,一些地方正是由于放开户籍限制后,无力承担大量新进人口的公共服务而紧急叫停,如2004年郑州户改政策一步放开,几十万人口涌人城市,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而市区公办教育资源严重不足,最终只能叫停。
2.我国公共服务体制改革面临多方利益博弈。
户籍制度改革要求公共服务制度将更多的人口纳入到服务体系中,即打破当前利益格局的社会资源再分配机制。
在城乡差距、地区差距较大的前提下,直接取消各地的公共服务筛选机制并不现实,改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当前,我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领域如何在改革速度与改革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点,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三)现行土地制度对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制约较大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与土地制度改革密不可分。
土地与户籍挂钩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将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需要的劳动力储备留在了农村,曾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些因城市资源短缺而可能造成的社会问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阱” , 很 重要 的一 个 原 因就 是 其发 展 是 建 立 在 城 乡
差 别扩 大 的基 础 上 。上 述正 反 两 方 面 的 经 验 教训
《 决定 》 明确提 出 : 到2 0 2 0年 , 基本 建立 完 善 的社 会 主义 市场 经济 体制 ; 基 本建立 城 乡经济 社 会 发展 一 体化 体制 机 制 。2 0 1 2年 1 1月 8日, 胡 锦 涛 同志 在
割 的户籍 制度 。这两 种不 同 的户 籍 , 承担 不 同的义 务, 享受 不 同 的权 利 , 获 得Biblioteka 不 同 的待 遇 。这 些 问题
如 果处 理不 好 , 就 会 妨 碍工 业 化 、 城 镇 化 的健 康 发 展, 妨 碍经济 发 展方式 转 变 , 甚 至有 可能 落 入“ 中等 收入 陷阱” _ 2 ] 。 日本 、 韩 国 和 我 国 的 台湾 省之 所 以 能 够顺 利地 从 中等 收入迈 向高 收入 , 很 重要 的一个 原 因就 在 于它们 注 意理顺 城 乡关 系 , 最 大 限度 地缩 小 城 乡差别 ; 而 拉 丁 美 洲 和 东南 亚 的一 些 国家 ( 如 菲 律宾 、 马来 西 亚和 泰 国) 之所 以 沦为“ 中等 收 入 陷
中图分类号 : D 6 3 1 .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4 0 7 4 ( 2 0 1 3 ) 0 6 —0 0 3 9— 0 5
作者简介 : 许 经勇, 男, 厦 门大 学 经 济 学 院教 授 , 博 士生导师。
2 0 0 8年 1 O月 召 开 的 中共 十 七 届 三 中全 会 的
革, 让 农 民与 市 民享 有 同等 权 利 , 获得 同等 利 益 , 拥 有 同等 福 利 。 一 旦 在 城 乡 实 现 基 本 公 共 服 务 均 等 化 , 城 乡分 割 的 户 籍 制度 就 自然 消 亡 。 我 国之 所 以会 出现 人 口城 市化 严 重滞 后 于 土地 城 市 化 , 在 于土 地 制 度 改 革 未能 取 得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
户籍制度改革调研报告背景概述户籍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起在中国大陆实行的一项重要制度,其目的是管理人口的流动和实现社会管理的精准化。
然而,由于户籍制度的刚性和不可跨越性,导致在许多方面仍存在着缺陷和难以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现实。
因此,近年来,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成为了当下中国政府努力实现的重要举措之一。
本次调研报告旨在通过对当前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情况进行调研,深入了解问题的现状和改革的方向。
主要研究内容改革背景和意义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户籍制度日益暴露出许多难以适应当下现实的问题。
目前,我国户籍制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不公平性。
它造成了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本地人与外来人口的社会地位巨大差异,使得许多人在就业、教育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
2.行政难度大。
由于户籍制度的严格规定,许多人口管理工作变得复杂,行政费用过高,浪费了政府的宝贵资源。
3.违法性。
当前,我国许多外来人口在没有合法户口的情况下居住和工作,这拓宽了“非法居留”等漏洞,滋生了黑市交易等社会病态。
针对上述问题,政府着手改革户籍制度,以期实现城乡平等、公民平等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等目标。
改革措施和成效据了解,中国近年来推出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包括:1.“落户难”破解。
政府取消社保缴纳年限或降低门槛等方式,拓宽了人才来往和外来人口的落户渠道。
2.普查修正。
政府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人口统计数据的采集和管理,清除了大量“僵尸户”和“虚假户籍”。
3.双向流动。
鼓励城市人口向农村和山区流动,增加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这些政策带来的成效也逐渐显现出来:1.许多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得到了降低,拓宽了市民的选聘范围。
例如,北京和上海已经取消了有社保限制,而深圳则开始面向全国招聘。
2.经过多年的努力,户籍数据得以清理,处理了大量冗余的数据,精简了居民信息,优化了统计数字。
3.政府投入举行了许多扶贫和扶持农村地区发展的项目,让许多城市居民到农村工作和生活,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困境与出路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由来已久。
在3月30日的中国城镇化高层国际论坛中,“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市民化”成为会上一个重要的议题。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在主题演讲中提到,我国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扩大了90%,但是人口仅仅增长了52%、53%,土地城镇化是人口城镇化的1.71倍。
”要扭转土地城镇化速度高于人口城镇只有加速进行人口城镇化,更多的发挥城市的人口集聚作用,使更多的进城人口能够在城市定居下来。
在本次议题的开放性对话中,国家发展改革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研究员、中央电视台特邀评论员杨禹对话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黄守宏、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主任李铁、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世界银行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Chorching GOH、首都创业集团董事长刘晓光,就人们关心的农民工市民化、户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农民工市民化的路径问题,嘉宾们看法不一、针锋相对,引来阵阵掌声。
中国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相比中小城市,户籍制度的攻坚战在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黄守宏在对话中提到,国家户籍制度改革进程正在加快,目前我国小城镇户籍制度已经基本放开,地级以下的城市也有限度的放开,矛盾最尖锐的还是大城市的改革问题。
大城市开放的困境在于土地资源限制和大量的成本消耗。
“推进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户籍制度改革涉及成本分担和利益调整。
”眼下,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在推进改革的同时不引发新的社会矛盾。
“这一进程将会是缓慢的,老百姓应该有合理预期。
”限于土地面积,大城市的吸纳外来人口的能力已接近饱和。
刘晓光说,在20年前,北京市曾经对外来入京人士收增容费,20万一个人。
增容费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承受人口的压力非常大。
农民工市民化的成本是否被人为夸大了?李铁提到,很多政府官员说,一个农民工进城需花费城市50万,但这是以城市最高水平计算的,农民工作为中低收入者,要求的基本服务水平不像富人那样高。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难点及对策研究
( 2 )户籍改革有利于促进城市化进程中流动人 口的有效管理 。我 国现行户籍制度对 自发迁移人 口 管理略显吃力 , 以致 出现很多人户分离的现象 , 造成
籍观念 , 解决好既得利益的问题 , 加大改革 的力度 ,
才能走出现行户籍制度给社会和民众带来的弊端怪
管理上的混乱。2 0 0 0 年第五次全 国人 口普查( 简称
的种种 问题 。 2 户籍改革与城市化进程的关联性 城 市化 就其 本质 来说 , 是人 口不 断 向城 市集 聚 , 或农业人 口 转变成非农业人 口的过程 , 这是社会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 步 的必然结果 。 朱士群 、 唐 克( 2 0 0 7 ) 【 认
静 态社 会下 , 人 口迁移 活 动受严 格 限制 , 户籍
市人 口比重上升; 二是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 , 城市特
质随之增加 , 进而消灭城乡差别 , 实现社会转型 。贾 韫( 2 0 0 8 ) L 6  ̄ 认为 , 户籍改革为城市化 的推进提供制 度保证 , 城市化为户籍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 户籍改
障等利益直接挂钩 , 不同户籍不同待遇 , 不仅把原本 应该平等的身份划为三六九等 , 并且加大了贫富差 距 。农村进城务工人员被称为农 民工 , 受城乡户籍 管理制度的限制 , 他们被排斥在社会保障体 系之外 且无合法身份 , 加之个人能力 因素 , 不仅面临就业 的 巨大压力 , 还 面 临着 政 策 、 文 化 甚 至 是 道 德 上 的歧 视。
市化相关政策 、 制度等原因 , 我国城市化进程徘徊起 伏。改革开放 以后 ,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 逐渐实施户 籍改革 , 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 。新中国成立前 , 我国
只有 1 3 2个 城市 , 2 0 1 0年增 加 到 6 5 7个 ,城 市 化水 平从 1 9 4 9年 的 1 0 . 6 4 %提高 到 2 0 1 2年 的 5 2 . 6 %。城 市化 率是 衡量 城市 化 的一个 重要度 量指 标 ,是 指市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
浅谈中国户籍制度的问题与改革方向一、背景与现状中国的户籍制度始于清朝,经历了几次改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类似于苏联的户口注册制度,即所谓的“计划生育”政策,然而随着改革开放以及城乡流动人口的增多,户籍制度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
目前,中国的户籍制度分为城镇户籍和农村户籍两种,城镇户籍可以享受到许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户籍则相对较为落后,许多基本权利也不能得到保障。
此外,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婚姻自由、新生儿落户、出生证明等方面的限制。
二、问题与挑战1. 农村户籍的不公平待遇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户籍的人们在社会、经济、教育等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制约。
例如,在升学、就业、医疗等方面都存在不公平的待遇,而且很难得到城镇户籍的公民权利。
2. 城镇户籍的限制虽然城镇户籍享受着更多的福利和服务,但是其中也存在很多限制,例如贷款、购房、参与公开招聘等方面的限制。
这些限制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机会。
3. 生育政策的限制中国的生育政策向来比较严格,这也影响了很多家庭的生育决策。
此外,新生儿的落户也是一个问题,由于需要符合很多条件,许多家庭的孩子无法在城镇落户,给他们将来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4. 婚姻自由的限制中国的户籍制度还存在婚姻自由的限制。
例如,有些地方规定女方必须要有城镇户籍才能嫁到城市里,这也影响了一些人的婚姻选择。
三、改革方向当前,关于中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已经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改革方向。
1. 统一的户籍系统当前,中国的户籍制度比较分散,不同地区的户籍信息也存在不一致。
因此,建立一个完整、统一的户籍系统将是一个改革方向。
2. 扩大城镇户籍为了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城镇户籍并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等,也是一个改革方向。
3. 放宽生育政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适当放宽生育政策将成为一种趋势。
同时,新生儿的落户政策也需要进一步明确,以缩小城乡差距。
4. 保障婚姻自由为了保护公民的婚姻自由,限制因户籍制度造成的影响也应逐步取消。
我国失地农民户籍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原因解析
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事关社会公平正义和亿万人民福祉,失地农民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更是艰巨和复杂。
一、改革缺乏制度层面的顶层设计近年来,在国家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鼓励下,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地进行有益的尝试,为积极稳妥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在我国户籍制度改革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情况下,单纯的依靠地方政府局部性的改革难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突破。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面比较广,公安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卫生部、交通部、文化部等都有参与,单单依靠地方力量是无法驾驭的。
这就需要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对地方工作进行科学的指导和规划。
根据户改进度合理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责范围,如打工子弟的教育问题,是否可以由中央政府负责,让我国公民跨越户籍限定,只要持有我国居民身份证,都可以平等地在我国任何地方接受义务教育,这将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跨越性进步。
其次,地方性的自主改革解决不了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往往使户籍制度改革流于表面,避重就轻。
户籍制度在其发展过程中,与其他社会制度交互影响、互相依存,户籍制度改革必须要有与之配套的制度改革,如财政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医疗制度等。
地方户籍制度改革无法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作出回应,他们往往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表面的、形式上的政策进行零散的、应急性调整,长此以往,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性和推广性面临挑战。
再次,地方政府的户籍制度改革具有趋利性。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优势差异明显,为了追求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往往将户口作为招商引资、吸引人才的工具,加剧了城乡分裂和地区差异,与户籍制度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
中央政府应承担起调节和干预的职责,保障户籍制度改革的总体推进和良性循环。
同时,各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博弈很有可能出现“福利移民”的困境,某一地区户籍门槛的降低和福利待遇的提高很可能引起外来移民聚集,导致当地的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盛极一时的郑州户籍制度改革于匆忙中喊停便是最好的诠释。
户籍制度改革缓慢的支持联盟框架
户籍制度改革缓慢的支持联盟框架近年来,我国户籍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进程仍然相对缓慢。
在这一情况下,建立一个支持联盟框架,可以促进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推进。
下面我将就这个话题进行一下分析。
首先,当前的户籍制度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户籍制度是我国现行社会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领域,难度较大;另一方面,由于户籍制度的复杂性,涉及到的利益关系复杂,各方利益关系难以调和,这也导致了步伐相对缓慢。
其次,建立一个支持联盟框架,有助于提升的力度和效果。
一个支持联盟框架可以将的主体、参与者等各方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推动户籍制度。
这个联盟可以包括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会组织、媒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研究和解决中的问题,提供决策和实施的支持。
再次,支持联盟框架有助于凝聚共识,推动进程。
在户籍制度中,各方的利益关系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必须要有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解决各方的矛盾和分歧。
只有各方充分沟通、协商并达成共识,才能够使进程更加顺利。
而这个支持联盟框架可以成为各方沟通、协商、共识达成的平台,为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支持联盟框架可以提供实施的保障和推动力。
一个完善的支持联盟框架有助于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和任务,并通过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的顺利进行。
同时,联盟成员的合作和协调也将为提供助力,以便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推动的落地。
当然,建立一个支持联盟框架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中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首先是联盟的组织和治理结构的建立,需要明确各方的角色和职责,并建立有效的协商和决策机制。
其次是联盟成员的入选和退出机制,应当合理设置条件和程序,确保联盟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总之,建立一个支持联盟框架,对于推进我国户籍制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加强各方合作、协商和沟通,形成共识,提供实施保障和推动力,有助于推动户籍制度的进一步推进。
当然,建立和运作一个支持联盟框架的过程可能并不容易,但只要各方共同努力,相信我国户籍制度的目标必将取得更大的进展。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亟待加以规范
基层反映:当前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亟待加以规范当前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亟待加以规范近年来,中国农村户籍制度改革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强监管和规范,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公平公正的实施。
首先,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仍存在一些地方政府的不规范行为。
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户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能将其纳入重要政治议程中。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改革政策过程中存在灵活度不够的问题,导致政策的执行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公平现象。
有的地方政府对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改革的实施存在差异化。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农村户籍制度改革的统一规范,确保改革政策的公平公正实施。
其次,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操作。
一些地方政府在实施户籍制度改革时,存在恶意隐瞒或篡改数据的现象,以获得更多的财政资金或政绩。
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改革政策的效果和公信力,也损害了改革的公平公正性。
因此,政府应加强对改革执行人员的监督和督查工作,严惩违法行为,确保改革政策的诚实守信执行。
再次,当前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得到解决。
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应更加注重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和权益保护。
当前一些贫困地区的农民在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行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导致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改善。
另一方面,户籍制度改革应更加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
许多农村地区仍然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这也成为农村发展的瓶颈。
因此,政府应制定更为具体和有针对性的政策,确保改革的效果落实到位。
最后,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亟待加大宣传力度。
当前仍有一些农民对户籍制度改革的意义和影响不够了解,存在一定的误解和抵触情绪。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向农民解释改革政策的目的和意义,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改革,增强改革的推动力度和公众支持度。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户籍制度改革亟待加以规范。
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
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
离预定的2020年全面完成改革任务只有五年时间,但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度并不尽如人意。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P近日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户籍制度改革对于增加劳动力供应、提高中国潜在增长率意义重大,下一步应该加快建立户籍改革制度成本分担、红利共享的机制,通过让地方政府预先分享改革红利的方式提高其推进改革的积极性。
改革成本巨大,地方消极被动记者从各个渠道了解,目前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缓慢的主要原因是改革成本较高,作为主要成本承担者的地方政府改革积极性不高,在具体实施中比较消极被动。
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付出相当大的成本。
根据2020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城市蓝皮书》,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分别为17.6万元、10.4万元和10.6万元,全国平均为13.1万元/人。
2020年就开始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试点的安徽铜陵给出了这样一份成本清单:政府需要为每个新居民支出73500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6万元;保障性住房投入5000元(按人均住宅面积20平方米计算);社会保障成本3500元,主要是养老、医疗方面;公共服务配套(包括教育、文化等)投入5000元。
(十四)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
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
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系,逐步理顺事权关系,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中央和地方按照事权划分相应承担和分担支出责任。
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完善地方税体系。
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力均衡力度,保障地方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财力。
再次,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制度,中央财政对在全国跨省级行政区流动迁移的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给予相应的补贴,以此减轻迁入地的财政压力。
户籍制度改革通过消除城乡之间的制度藩篱,让更多的农民工可以在城市定居,从而增加劳动力供应,延长人口红利,是一项一箭双雕的改革举措,既可惠民生又可稳增长。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两篇
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两篇篇一:关于户籍制度的调研报告一、户籍制度优点一是促进社会公平。
目前农民工的福利待遇与城市居民相差,改革户籍制度,不是简单地取消户籍管理,而是要理清下洗节节,让农民工真正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待遇;二是有利于扩大消费型。
三是不断提高农村生产力。
扎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引导大量有条件的农村户籍人口转户进城,将扩展农村人均耕地面积,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高增长;四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一体化。
按照世界城市发展战略规律,城镇化进程中农用地面积不是绝非减少而是增加,农民进城后,其松散分散的农村建设用地可复垦为耕地、林地或生态用地;五是增加城市感召力。
青壮年农民工及新生代转户进城,不仅让老城区更年轻,还可推迟城市出生率,城镇化的人口规模扩张,不能于泽县于全部是大学生、留学生等“精英“,二、户籍制度弊端重重我国现行前述的户籍管理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主要由三部分共同组成:户口登记制度、台胞证户口移入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
无疑,现行的户籍管理制度曾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系统但是其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不断被强化、放大,这种说辞的弊端在改革开放、社会制度年代日益显现:以供应质量标准城镇居民定量粮为标准划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并实行二元户口管理的做法,既不会科学也不合理;户口迁移过死,难以满足公民不能一切正常迁移的需要。
现行户籍制度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多种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合理附加。
公证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以户口登记为依据,城乡分割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计划生育、退伍安置、公务员录用安全管理等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给户籍管理附加了过多的不合理社会管理功能,使户籍登记失去了本来面目,也严重制约了户籍管理改革的进程。
三、破除藩篱需综合改革户口迁移的容许减少,城市人口机械增长势头可能加快,随之给城市略低于生活保障、优抚安置、教育以及基础设施等造成压力。
放宽准入后受冲击波管理制度最大的是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服务领域和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
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现状、难题与对策分析2005-12-27 16:03:04新华社信息济南12月23日电(记者赵仁伟聂建江邹大鹏)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城乡户口二元分割的户籍管理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社会各界对于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近年来,一些省份先行探索,推出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改革举措,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但改革过程中也遇到了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
——各地改革纷纷推进户籍藩篱逐步降低近几年来,全国已有十多个省份就户籍管理制度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打破二元分割,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管理制度,实现公民法律身份的平等。
辽宁、湖北、四川、山东等多个省份决定取消农业、非农业户口性质划分,按照常住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
二是取消进城人口计划指标管理,实行户口迁移条件准入制度。
辽宁、江苏等地取消“农转非”制度,以有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生活来源)为户口准入的基本条件,县级城镇全面降低准入门槛,特大城市、大城市的具体准入条件由各市人民政府研究确定。
三是户口管理以人为本,亲属投靠落户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如江苏、山东、河北等省份取消了“三投靠”落户迁移条件限制,规定凡属夫妻投靠的,不受年龄、婚龄的限制;属父母投靠子女的,不受身边有无子女的限制;属子女投靠父母的,未婚子女不受年龄限制,均可办理户口迁移手续。
这些政策出台后,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据不完全统计,江苏省通过户改,仅解决城市“三靠”人员落户就达53.8万人,占进入城市落户人员总数的51.4%。
四是降低居民迁徙门槛,实行有利于吸引人才和资金的城市户口迁移政策。
各地进一步降低投资、纳税、购房入户门槛,既给群众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有力增强了城乡经济发展。
五是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加快小城镇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
山东、重庆等许多省市全面放开县域内户口迁移政策,规定公民在县级城区有合法固定住所,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就可落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户籍差别待遇改革进展缓慢
2013年08月11日07:01:42 来源:人民日报18 原题:户籍制度改革重在赋权和增利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市民化是一个不可能绕过去的问题。
解决农民市民化问题,户籍制度改革又是一个不可能绕过去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强调了户籍制度改革对推进农民市民化的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城市与农村的差距上,而且表现在城市内部农民工与市民的差距上。
农民工与市民的差距是城乡二元结构在城市的缩影。
这种二元结构的背后,实际上是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
“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这两种不同的户籍,承担不同的义务,享受不同的权利,获得不同的待遇。
如果我们处理不好这种二元结构问题,就会妨碍工业化、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甚至有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
从世界范围看,日本、韩国等国家之所以能够顺利地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注意理顺城乡关系,最大限度地缩小城乡差距;而拉丁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之所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其发展是建立在城乡差距扩大的基础上。
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提醒我们,必须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推进农民市民化,努力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2001年以来,国务院有关户籍制度改革的文件多次提出地级市以下市区逐步放开户籍制度,但却迟迟落实不下去。
虽然有许多地方也作了一些改革,但更多是停留在取消形式上的户籍差别,即仅仅在户籍登记上体现城乡统一,而依托在户籍身份上的一系列差别待遇,其改革进展甚为缓慢。
其实,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在于赋权和增利,即通过一系列制度改革,赋予农民与市民同等权利,分享同等利益,获得同等待遇,最终改变城乡居民的身份差别。
户籍制度改革之所以特别敏感,就在于它是直接与就业、住房、医疗、教育、养老以及其他社会福利挂钩。
也就是说,要把一个农民转变为名符其实的市民,政府要投入不少财力。
根据我国许多城市的实际情况,要在不降低原有市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前提下马上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是有难度的。
因此,改革户籍制度,变农民为市民,关键在于赋权和增利,使农民与市民享受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市民化,不仅取决于改革的力度,而且取决于发展的程度,即取决于各方面的承受能力。
不顾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不切实际的制度安排。
在目前情况下,户籍制度改革较为切实的办法就是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具体路径可以是:一是放开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户籍落户限制。
只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合法稳定住所,就应当允许农民在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并享受当地市民的一切公共福利待遇。
由于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地方政府的负担较轻,这项政策要落实到位是比较容易的。
二是逐步放开大中城市的户籍落户限制。
具体而言,应该以农民主要是农民工的工作年限、居住条件、信用记录、专业技能、教育水平、社会贡献以及参加社会保障交费状况等,作为落户积分的标准,按分数高低,先后分期分批落户,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民工市民化。
三是在尚不具备大规模放开户籍落户条件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应当逐步改变以往按户籍人口配置公共资源的政策,着力改善农民工的公共服务待遇,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着力推进社会公平,缓解市民与农民工之间的矛盾。
但是,上述的户籍制度改革路径只是基于现实国情的一种权宜之计,它在实践中会遇到一些难题。
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仅就业机会多,而且公共服务水平高,深受农民喜爱,但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的落户门槛很高,限制很严。
小城市和小城镇普遍存在着产业集聚程度较低、
就业机会较少、公共服务不完善的问题,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真正乐意到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的农民不多。
换言之,农民越想落户的城市,越难落户;农民越不想落户的城市,越容易落户。
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把户籍制度改革作为一项系统工程。
比如,要真正让农民愿意到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就必须增强小城市和小城镇的产业集聚功能、公共服务功能以及居住功能。
这就要求通过合理的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在大中小城市之间合理布局,不断提高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公共服务水平。
而从根本上说,必须积极创造条件缩小城乡户籍背后的公共福利差别,朝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向努力。
一旦实现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户籍差别就自然而然消失了,农民市民化问题解决起来就比较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