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2文化教育革新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2《文化教育革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2《文化教育革新》同步练习(含答案)

第三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2)——文化教育革新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7 题知识迁移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1. (4分) 例1中西两种文明的交流碰撞,有力地促进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的发展。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大力宣扬民主与科学B. 科举制废除于戊戌变法时期C. 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D. 张謇创办大生纱厂2. (6分) 例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它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

它从1872年4月30日创刊,至1949年5月27日停刊,前后历时77年,共出版25600号。

它记录了从清末到民国近八十年间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情况,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它培养了一大批早期新闻工作者,在他们的艰苦努力和不断探索下,开创了许多重大的新闻形式,成了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中文第一报”。

(1) 材料中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指的是什么报?(2) 根据材料说说该报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的原因。

(3) 请写出两条理由,说明该报为什么能成为“中文第一报”。

能力训练基础达标(总分 60 分,共 12 题)3. (5分) 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的是()A. 北京师范大学B. 京师同文馆C. 商务印书馆D. 京师大学堂4. (5分) 近代中国为救亡图存,不断探求复兴之路。

其中“废八股,设学堂”是在哪一次运动中提出的()A. 洋务运动B. 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义和团运动5. (5分)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是严复对中国近代历史中的一件大事的评价,这件大事最有可能是()A. 科举制度的废除B.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 《天演论》在中国的出版6. (5分) “《申报》初创时,每期只销六百份,四个月后,该报在上海已日销三千份……至1877年,每日销量已达八九千份。

2020春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8.3.2文化教育革新同步练习含解析

2020春历史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8.3.2文化教育革新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二框文化教育革新[见学生用书P96]一、背景清朝后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重大转折时期。

这一时期,除了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外,__文化教育__领域也出现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二、表现1.西学的传播(1)概况:鸦片战争后,一些重要的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开始被翻译成中文。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传播的渠道大大拓宽。

(2)影响: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2.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1)创办报刊①传入:近代报刊率先在西方社会发展成熟,__鸦片战争前后__,开始传入中国。

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最初都是由__外国人__创办的,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国人创办报刊的高潮。

②《申报》(2)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①概况: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19世纪末,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

②__商务印书馆__:1897年,__夏瑞芳__等人在上海创办商务印书馆。

后来,商务印书馆发展成为近代__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__,与__北京大学__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__双子星座__”。

③影响: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__开启民智__、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3.教育革新(1)创办学堂: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__京师大学堂__。

(2)推行新式教育制度: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1904年,清政府颁布《__奏定学堂章程__》,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__中国近代教育体制__的确立。

此后,新式学堂大量涌现。

(3)废除__科举__:1905年,清政府宣布,从第二年开始,乡试、会试一律停止。

从此,中国历史上延续1 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

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一直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石,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本文将重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的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首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始于1950年代末期。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教育部门开始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其目的是使课程更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强调实用性和现代化。

重点改革包括将语文、数学等科目内容进行修改,增加政治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1970年代。

该时期的改革旨在排除“四旧”文化遗产对课程内容的负面影响,更加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进一步强调了共产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科学、艺术等领域进行了全面的重新定义和调整。

第三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1980年代末期,也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该次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加入了更多的现代科技和实际应用。

教学方法也得到革新,学生与老师的互动和合作变得更加活跃。

第四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1990年代初期开始,重点是与国际接轨。

中国开始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为此教育部门推动了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学生开始学习外国语言和文化,培养跨文化沟通和交流能力。

第五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

在面临全球化带来的新挑战和变化的背景下,中国教育部门将课程改革的方向定为“素质教育”。

教育部门试图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和潜能。

这次改革也强调了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实际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六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生在2010年代中期。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教育部门开始注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课程改革中,加入了信息技术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第七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于2015年,该次改革被称为“新高考改革”。

此次改革的目标是减轻学生的考试压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建国以来八次教育方针和改革思想

建国以来八次教育方针和改革思想


谢谢观赏

这次改革不是对课程内容的简单调整, 不是新旧教材的替换,而是一次以课程为核心 的波及整个教育领域乃至全社会的系统改革, 是一场课程文化的革新,是教育观念与价值的 转变,涉及课程的理念、目标、方法、管理、 评价等方面。这场改革仍在继续,成败与否有 待实践的检验。
随着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中 国教育进入又一个新纪元。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全国进入混乱状态全国没有了统一的教育方针没有了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的只是各地自编的生活式教材生活社会革命构成了全部的课程1978年9月22日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把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方针贯彻到底贯彻到整个新社会的各个方面
建国以来八次教育方针与改革思想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基础 教育已经进行了七次课程改革,每次改 革都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对于促进我国 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的 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进行的是第 八次课程改革,中国教育进入又一个新 阶段。
第一次:(1949—1952年的第一次课程改革)


1976年粉碎四人帮, 1977年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 正.召开了科学教育工作会 议,对课程改革进行了充分 的酝酿,以1978年1月教育 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 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为 起点,开始了课程领域内的 拨乱反正。织“中小学教材 编写工作会议”,集中编写 第五套全国通用的十年制中 小学教材,于1978年秋开始 在全国使用。改正了在政治 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 注意到基础知识的选择,智 力的启迪和能力的培养,其 主要缺点是“深、难、重”。

►第七次:(1986—1996年的第七次课程改革)

8.3.2文化教育革新

8.3.2文化教育革新

桐乡市高桥新区中心学校教学案执教人:陆筱燕年月日总第课时[学习内容]8.3.2文化教育革新[学习目标]了解西学传播、《申报》和商务印书馆,理解它们的特色和影响;了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科举制度的废除,说出中国近代教育发端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清朝晚期文化教育变革的学习,了解西学传播,中国近代教育与传媒事业正在跟随世界潮流前进和发展,认识到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近代刊物与出版业的重要性以及积极影响,从中感受创办者的开拓敬业和献身精神。

[学习重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和早期的大众传媒产生的基本史实,它们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学习难点]如何让学生比较真切地感受到这些文化教育事业的革新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认同和学习先驱们的开拓创业精神。

[课前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课件。

学生:预习课本。

[环节设计]序号环节目标学生活动和学法教师活动和教法1 导入新课(5分钟)(1)生:政治上尝试君主立宪制,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生:西学传播,近代刊物与新式出版业,教育制度(1)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清朝后期在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2)你们还想知道在文化教育出现哪些深刻变化吗?2 新课教学(30分钟)(1)生答:这些书籍主要是近代中国的洋务运动和西方基督教的传播,传播的主力军是洋务派和传教士(2)生答:主要内容和影响。

活动一:西学传播(1)教师出示《万国公报》《格致汇编》等书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书籍是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传播的主力军是谁?(2)学生阅读“西学著作的翻译与传播和《格致汇编》著作简介,思考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1)根据嘘声的认知明白《申报》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2)根据材料分析,生答活动二:近代刊物与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1)指导学生阅读图8—20《申报》图说。

(2)阅读材料《申报》创刊词的内容,思考:《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申报》特点: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8.3.2 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 8.3.2 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
原因: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
(3)1872年,由外国商人创办于上海的《申报》, 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 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
1872年,《申报》由国外 商人创办于上海。这份报纸除了 刊登国内外重要的新闻,通讯, 发表著名人士文章,宣言之外, 后来还增加了篇幅,辟出专栏和 副刊。它的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 的报纸所继承,是中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新课导入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你还记得我国古代从什么 时候开始实行科举制度的吗? 旧式学堂和科举制度是否有利 于人才的培养?你知道新式学 堂在中国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中国第一所国立的综合性大学 是哪所?今天著名的高等学 府——北京大学是如何创办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6课: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
1901年,清政府决定废除八股文; 1903年,清政府以科举阻碍学校发展,决定逐步废除科举制。 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存在1300多年的科 举制度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
百日维新期间,光绪帝下诏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文,改试策论,广设学堂,创办京师大学堂。
《申报》见证,记录了近代中
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被誉为 研究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申报》报馆新楼
《申报》经理史量才
(3)《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 新说闻说报你道的的理真由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广泛性、
通俗性和贴近民生能让 报纸具有可读书性,关注度,能 影响社会,改变人们观念,促进社会进步。
资料2:严复对废科举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 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 开阡陌。”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2《文化教育革新》省优获奖教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2《文化教育革新》省优获奖教案

文化教育革新(第二课时)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评估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和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引用史料、图片展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条件;通过动态地图演示、表格归纳、历史比较、问题讨论等方法探究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培养其读图识图、归纳、比较、总结和概括历史的能力;通过辩论(讨论)探究深入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并能辩证看待。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过程,培养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同时通过讨论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历史问题:认识到新航路开辟既是历史的进步,也充满了血腥味和罪恶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2.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条件、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众所周知,青田是侨乡,我们同学有没有亲朋好友在国外(欧洲)的?假如这个暑假你的朋友邀请你去欧洲玩,你打算怎么去?假如你在欧洲穿越到了15世纪,你怎么回来?新课学习(一)展示表格(代表国家、方向、人物、时间、航线及成就)以及新航路开辟路线图,区分四条航线。

(二)展示材料:1.麦哲伦船队的皮加菲塔曾记述那次艰难的航程:我们有3个月又20天没有吃到新鲜食物。

我们吃饼干,其实那些东西已经不成其为饼干,而是爬满蛆的碎末。

我们喝的是黄水,储存多天,臭得令人作呕。

我们也吃牛皮。

老鼠的价格是每只半个金杜卡,但是连老鼠也买不到。

2.达·伽马船队,出发170人,生还者54人。

麦哲伦船队,出发260人,生还者18人,麦哲伦自己也命丧中途。

提问:新航路开辟容易吗?通过本活动,让学生知道开辟新航路的主要人物和路线。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归纳能力,回归地图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养成史料结合的学习习惯。

(三)展示材料:材料1:“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需求量日益大增”。

初中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PPT课件 (2)

初中 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8.3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PPT课件 (2)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文化教育革新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 诞生
•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 的高等学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
也是全国的最高教育行政机关。
——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
• 影响
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中国综合性大学 。前身是京师大学堂 ,创办于
1898年,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四 版)
本词典是一部畅销世界的 英汉双解词典。最新修订的第 四版比第三版增加50%以上的 内容。具有以下四项特点:广 收新词 共收词和词组57,100条, 其4,000条是90年代新涌现出来 的科技、百科、生活方面的词 语。习语和短语动词12,720条, 并新增200个语法专题或难学词 语的用法说明。
1、京师大学堂的设立与下列那位皇帝有关( A )
2、A下.光列绪有帝关京师B大.道学光堂帝的叙述C.不同正治确帝的是(D.宣B统)帝
A.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B.洋务运动留下的唯一结果
C.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A
D.他的开办,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A中.《国申近报代》第一份B商.《业光报明纸日是报(》C )
科举制的创立,使选官的范围更广,使一 些平民子弟有机会做官。
但到了明清时代却发展为八股取士,从四 书五经中选题,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考中的 人只懂儒家经典,没有实际学问,培养出来 的都是忠实的奴仆,与社会发展也极 不相称。
因而,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
《申报》的创办
• 创办—— • 特色—— • 影响——
《辞源》
中国第一部大型词源词典,商务印 书馆的代表性图书之一。

8.3.2文化教育革新

8.3.2文化教育革新
文化教育革新
近代西学的广泛 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 版业的蓬勃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
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 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传 统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的 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 私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塾
资料: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 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 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 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修身、讲 经读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物 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育。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 中等教育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点:这一时期的课程设置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 则,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 治,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
练兵营
3.关于《奏定学堂章程》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 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 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 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 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多年的 科举制度被废除。
4.20世纪初,各地逐步建立 起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等 各级新式学堂,主要原因是 (A ) A.《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小结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要求程》 废科举、兴学堂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化教育革新》课件PPT模板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文化教育革新》课件PPT模板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度结束
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 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 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 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 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 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1.科举制废除的背景 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时间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 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2.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是怎么被废除的呢?
文化教育革新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课件
目录
CONTENTS
01 新知导入
03 合作探究
02 新知讲解 04 拓展练习
01
新知导入
今日的“北京大学” 昔日的“京师大学堂”
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现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颐和园路。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 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 的声誉和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看书看报,必不可少。
文化教育革新
京师大学堂 废科举 兴学堂 《申报》的创办
02
新知讲解
一、京师大学堂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 立的最高学府。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 有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它的存在并不会威 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只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 得到了各个派别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8-3-2文化教育革新

8-3-2文化教育革新

5、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 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这里所 说的重大事件是指 ( ) A.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B.新文化运动 C.废除科举制度 6、科举制从创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多少年( ) A.1 000 多年 B.800 多年 C.1300 多年 7、晚清下列教育改革措施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是 ( ) A.设立京师大学堂 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C.建立各级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D.废止科举考试 8、近代中国教育的变革,是中国近代化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1905 年 9 月 2 日,清廷正式颁发上谕废除科举。同年清廷下令设立学部,在全国 遍设新式学堂,制定《重订各级学堂章程》 ,统一规定全国各地学堂的学制,学堂兼学中学与西 学。同时选派留学生出国和鼓励自费出洋,学成归国,经考核均授与功名。 ——王宪明 蔡乐苏《中国近现代史述要》 材料三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电莫大之 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请回答: (不得全文照抄材料) (1)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 施。 看谁做得最快 最好 , 你可不要 落后哟! (2)根据材料二,概括晚清政府的教育改革措施。 D.开办洋务运动 D.1800 多年
社会(八下)
编写 俞锦文 审核审批Fra bibliotek使用时间
编号
五、当堂检测 1、中国近代史的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教 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它创办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 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8.3.2《文化教育革新》

8.3.2《文化教育革新》

二、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1.报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外文报纸;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开始出现;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国人办报出现高潮。
上海申报报馆
《申报》经理史量才
创办时间:
1872年 创办人: 外国人
地位:
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被誉为研究中国近现 代史的百科全书。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 定学堂章程》,下令在全 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
清 文化 末 文 化 教 育 革 教育 新
西学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
废科举兴学堂 京师大学堂:
阅读P107图8-32及图说和资料内容,思考书上的问题。 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 “中体西用”的原则,说明清政府推行的教育改 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已经注意 与时代相适应,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京师大学堂
京师大学堂的学生,在当时接受的是哪一阶段教育? 京师大学堂是今天哪两所大学的前身?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 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洋务运动
内容 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 性质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意义 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
辟了道路,是中国近代化的 开端。
戊戌变法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 等方面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
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推动了 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启示
地主阶级不能救中国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道路 不能救中国; 要救中国,必须进行革命。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的广泛性、通俗 性和贴近民生能让报纸具有可读性、关注度,能影响社会, 改变人们的观念,促进社会进步,等等。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教育革新》教学设计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二框《文化教育革新》教学设计
10.教学评价:建立科学、合理的文化教育革新教学评价体系,包括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过程、课堂表现等方面。通过教学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调整提供依据。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文化教育革新》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8.教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与文化教育革新相关的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准备能力。通过培训,教师可以更好地把握文化教育革新的教学内容,掌握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9.学生反馈: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在学习文化教育革新过程中的需求和困惑。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将能够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培养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学生将能够通过分析史料,提出有深度的观点和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将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或实验,将文化教育革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将能够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对教育的重视和珍惜。
2.多元化教学评价:为了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计划引入更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除了考试成绩外,我还会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合作、作业完成情况等因素,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计划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在线学习平台、学习指南、学习小组等。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5.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文化教育革新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批判的思维习惯。
6.团队协作: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

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

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中国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新中国成立之初,教育改革便成为国家发展的紧迫任务之一。

自那时起,中国开始了一系列重大的教育改革,这些改革在不断地推动着中国教育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国以来的七次教育改革,这些改革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次教育改革(1952年-1953年)这是中国建国后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其目的在于消除旧的势力,建立新的教育体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做好准备。

这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重新组织和调整教育机构;制定教育计划和课程;实施教育改革政策。

第二次教育改革(1958年-1961年)这是一次大规模的教育改革,被称为“大跃进”时期的教育改革。

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生产力,提高教育质量。

这次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教育规模;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新课程。

第三次教育改革(1966年-1976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教育改革,被称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

这次改革的目的在于推行革命教育,培养造反派,打破旧的教育结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建立起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型教育体系。

这次改革主要包括:大规模清洗旧砖头,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和公共卫生制度;推进知识革命;建立新的教材、教学方法和教育机构。

第四次教育改革(1978年-1985年)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次教育改革,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教育体系。

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推行素质教育,改革招生制度,统一文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职业教育。

第五次教育改革(1993年-2002年)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次转折点,是从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重要阶段,被称为“教育大革命”。

这次教育改革的目标是:发展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发展艺术和技术教育、培养多才多艺的人才。

第六次教育改革(2003年-2006年)这一次教育改革的目的在于推进教育现代化、提高民族素质、深化教育改革、基础教育入世议程等。

8.3.2文化教育革新

8.3.2文化教育革新
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 版业的蓬勃发展 兴学堂、废科举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对改 近 社变 代 会了 西 发中 学 展国 的 产人 传 生是 播 重思 , 要想 极 影观 大 响念 地 广学会 ,
二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1.报纸的起源
各色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 17 世 纪初。直到近代外国人来华办报,中国 才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小结
经济工业化 政治民主化
要求
推动
京师大学堂
教育 近代 化 《奏定学堂章程》 废科举、兴学堂
《申报》的创办
社会生活的新变化
京师大学堂: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清 末 文 化 教 育 革 新
教育
废科举兴学堂
《奏定学堂章程》: 第一个 废除科举制
西学传播:
主力军:洋务派、传教士
文化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 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想一想:为什么说废除科举制度是中 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废封建,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新兴 地主土地私有制,中国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科举制的废除:
1、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 2、有利于解放思想,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 人才,大大促进近代教育发展 3、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是( D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
2.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是在( B ) A.1898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练兵营
3.关于《奏定学堂章程》叙述错误的是 (D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 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 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 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 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多年的 科举制度被废除。

8.3.2文化教育革新(课件)

8.3.2文化教育革新(课件)

新知讲解
• 《奏定学堂章程》规定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与《奏定学堂章程》规 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新知讲解
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现“中体西用”的原则
文化教育革新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下
新知导入
1872年4月30 日:中国第 一张近代报 纸《申报》 创刊
新知讲解
一、文化教育革新
1、文化教育革新的背景
思考:清朝后期在政治、经济领域发 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新知讲解
类别 政治 方面 经济 方面
颁布的新法 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改革的旧制
裁撤冗员,澄 清吏治
商务印书馆
创始人之一 夏瑞芳
商务印书馆原址
新知讲解
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中
历史最悠久的出版机构。1954年迁
北京。100年来,商务印书馆出书3
万余种。全国有87个分馆,而且在
早 期
香港、台北、新加坡、吉隆坡都设有

商务印书馆,与北京大学同时被誉为 “中国近代文化的双子星座”。
刷 机
新知讲解
新知讲解
近代新式出版蓬勃发展
1895年8月,康有为在京创办维新派的第 一份报纸《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 闻》),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联系“戊戌变法运动”中维新派创办报刊的内容 ,思考在这一时期出现国人办报高潮的原因。
新知讲解
19世纪末,中国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运动,并 创办了大量报刊。同时期,国人也纷纷开始创办报刊,掀起了中国第一 次办报高潮。归其原因有:在民族危亡的形势下,设馆办报得到广泛支 持;外国传教士在华办报的影响;中国近代报业管理体制的改进;中国 近代印刷业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八单元第3课《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第2课时)》课件人教版

8.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zhāDngchéng)》,是因为( )
A.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 B.近代工业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迫切需要 C.帝国主义列强的要求 D.清王朝为了安定人心
9A..科20举00制年度B在.我1国90实0年行了C约.(1400年C)D.300年
第十九页,共21页。
文化教育革新(géxīn)
第一页,共21页。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kāibàn)
• 诞生(dànshēng) •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
等学府,是全国(quán ɡuó)的最高学 府,也是全国(quán ɡuó)的最高教育 行政机关。
• 影响 ——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 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10.最先在中国办报的是( C)
A.清政府 B.华侨 C.外国人 D.中国的民族资本家
1项1是.下列关于(guānyú)《申报》的说法不正确的一D
A.内容登载了国家政治大事 B.由英国人创办 C.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 D.是戊戌变法的舆论工具
第二十页,共21页。
12.商务印书馆创办于( A )
《现代汉语词典》 中国影响最大的现代
汉语词典。 中国唯一由国务院责成
编写,为推广普通话、促 进汉语规范化而出版的工 具书,是中国第一部现代 汉语规范词典。出版以来, 成为现代汉语语文(yǔwén) 词典的权威范本,总印数 超过3,000万册,是中国印 行量最大的词典。
1996年最新修订本共收字、 词、词组60,000余条,其中 新增收9,000余条。以其规 范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成为学习现代汉语的必备 工具书。
第十三页,共21页。
《辞源》
中国第一部大型词源词典,商 务印书馆的代表性图书之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你的理由。
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 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那什么时候,中国人 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 起来呢?
上海申报报馆
时间:1897年 人物:夏瑞芳等
地点:上海
机构: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的地位:
商务印书馆后来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 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 业,与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代文 化的“双子星座”。
看看我们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 与《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等教育 阶段科目有何异同,说说你的看法。
课程安排
说说现在学校设置的课程,哪些是清 末课程中有的,哪些是没有的。
不同点:这一时期课程设置中有讲经读 经课程。 相同点:都设置了自然科学、历史、体 育、外语课程。 这时期课程设置侧重传统文化,依然体 现“中体西用”的原则,说明清政府推 行的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 其统治,但已经注意与时代相适应,培 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京师大学堂: 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清 末 文 化 教 育 革 新
教育
废科举兴学堂
《奏定学堂章程》: 第一个 废除科举制
西学传播:
主力军:洋务派、传教士
பைடு நூலகம்文化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


影响 ——他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 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北大办学宗旨: 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是“北大” 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 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 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
“以人为本”
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京师大学 堂没有被取消?
三、 兴学堂 废科举
1.科举制废除的背景
科举制开始实行的时间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 举考试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 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 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2.科举制的废除
科举制是怎么被废除的呢?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建立新式教育体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历史小知识
上海申报简介
1932年7月,又创办《申报月刊》,1933年起又编 印《申报年鉴》。该报立场保守。但对时政偶有批评。 “九· 一八”、“一· 二八”后,态度趋向激烈,反对国 民党一党专政,主张实行“宪政”,反映民族资产阶级 的抗日要求,发表宋庆龄严厉批评国民党的文章,登载 有关人权保障同盟的报导。并出刊《自由谈》副刊,刊 载民主自由言论,鲁迅、茅盾、陶行知、巴金等常有文 章。1934年11月史量才被蒋介石反动集团杀害后,言论 重趋保守。上海沦陷时,曾在日伪控制下出版。抗战胜 利后,为国民党接收,成为CC系报纸。1949年5月, 上海解放时停刊。
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度结束
3.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 制度最终被废除。这一措施大大
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资料1:废除科举后,新式学堂得到蓬勃发展。据
统计,1907年,各省共有学堂37888所,学生 1024988人;1908年,学堂数达到47995所,学生数 1300739人,一年中学堂数增加26.7%;1090年,学生 数达到1626720人,比上年增加25.1%。
资料: 《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 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 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奏定学堂章 程》规定的中等教育阶段的科目有:修身、讲经读 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 物理及化学、法制及理财、图画、体育。
的广泛性、通俗性和贴近民生能让报纸具有可读 政治、经济、外交、社会习俗、百姓喜闻乐见的事 2、《申报》在新闻报道上坚持什么原则?其目的是什 性、关注度,能影响社会,改变人们的观念,促 么? 进社会进步,等等。
真实性原则,目的是为大众提供真实信息,影响社 会生活。 3、《申报》的办报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可借鉴之处?
文化教育革新
创建于1898年,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现址位于北 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在中国现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 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中心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 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的最早传播地,享有极高的声誉和 重要的地位。北京大学也是亚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
文化教育革新
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 业的蓬勃发展
资料2:严复对废科举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
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 建、开阡陌。”
1、这一时期新式学堂得到迅速发展的主要原 因是什么? 2、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说说 你的看法
1.科举制度被废除。
2.“废封建、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 确立了新兴地主的土地私有制,改变了 当时的社会性质;“废科举、兴学堂”, 结束了上千年“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 度,学堂中课程内容得到革新,有利于 解放思想、人才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 了近代化教育的发展。
《申报》创刊号 地位:“中国近代史的百科 全书 ”
历史小知识
上海申报简介
1872年4月30日,英国人 美查在上海创办《申报》。《申 报》是旧中国历史最久的报纸。 最初,隔日出版一张,4个月后 改为日报。1909年,买办席裕福 收买,1919年转让于史量才,张 謇、应德闳、赵凤昌均为股东。 史自任总经理接办后,成为著名 大报。袁世凯复辟帝制时,持反 对态度,在史量才授意下,排字 工人将袁世凯颁布的“洪宪”年 号有意错排成“洪害”。
《申报》经理史量才
《申报》报馆新楼
“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资料:《申报》创刊词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 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 喜之事,足以信任听闻者,糜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 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 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不至受其欺。 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1、从上述资料看,《申报》主要刊登哪些方面的内容? 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报道内容
兴学堂、废科举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这些书籍是怎样传播到中国来的?
西学著作的翻译和传播
(1)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力军? 洋务派、传教士 (2)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教育方 面的学说。 (3)西学传播的影响? 近代西学的传播,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是思想观 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近代新式出版业蓬勃发展的意义:
你还知道哪些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
三、 兴学堂 废科举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京 师 大 学 堂 的 开 办
京 师 大 学 堂 旧 址
京师
北 京 大 学 西 门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诞生 ——1898年开办,1912年改为北京大学 地位 ——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 府,是全国的最高学府,也是全国的最高 教育行政机关。
二、 近代报刊和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
1.报纸的起源
各色报纸
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诞生在17世纪初。 直到近代外国人来华办报,中国才出现 了近代意义上的报纸。
近代中国的报纸 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2.报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报 刊 进 入 人 们 的 生 活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 办外文报纸。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 开始出现。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办 报出现高潮。
宣传维新思想 的需要
《申报》是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报纸,被喻 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3.《申报》的异军突起
时间: 地点:
人物:
作用: 地位: 《申报》创刊号
3.《申报》的异军突起
时间:1872年 地点:上海 人物:外国商人
作用:它的办报形式都为后 来的报纸多继承,是中国大 众传媒的先驱。《申报》前 后刊行78年之久,对近代中 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 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只 会对国家有利。因此,它的开办得到了各个派别 的认同,才会一直存在。
1901年开始,清政府陆续颁布了一些改 革科举和兴办学堂的谕令和章程。
传 统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的 下令在全国推行新式教育制度,标志着 私 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