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化学科学的特征和研究对象学习化学科学的基本特征,如原子论、分子论等。

理解化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等。

1.2 实验基本操作学习实验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

掌握实验安全常识,如防爆、防毒、防腐蚀等。

1.3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二章: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1 物质的组成学习物质的微观组成,如原子、分子、离子等。

理解物质的宏观组成,如元素、化合物等。

2.2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如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等。

掌握不同类型物质的特点和鉴别方法。

2.3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

理解物质的变化,如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等。

第三章:氧气和燃烧3.1 气体的性质和制取学习气体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掌握气体的制取方法,如分解、吸附等。

3.2 氧气的发现和制取学习氧气的发现历史,如普利斯特利的实验。

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如分解过氧化氢、电解水等。

3.3 燃烧现象和燃烧条件学习燃烧的现象,如发光、发热、气体等。

理解燃烧的条件,如氧气、可燃物、点火源等。

第四章:水和溶液4.1 水的性质和净化学习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掌握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蒸馏等。

4.2 溶液的性质和制备学习溶液的性质,如均一性、稳定性等。

掌握溶液的制备方法,如溶解、稀释等。

4.3 溶液的浓度和稀释学习溶液的浓度表示方法,如质量分数、摩尔浓度等。

掌握溶液的稀释方法,如加入溶剂等。

第五章:金属和金属化合物5.1 金属的性质和分类学习金属的性质,如导电性、延展性、光泽等。

理解金属的分类,如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等。

5.2 金属的冶炼和应用学习金属的冶炼方法,如湿法冶炼、火法冶炼等。

了解金属的应用领域,如建筑、电子等。

5.3 金属化合物的主要类型学习金属化合物的类型,如氧化物、硫化物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这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题。

教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掌握一些常见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来探究和验证化学原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兴趣。

但学生在实验操作方面可能还不够熟练,对一些实验技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验技能。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方法。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化学原理,体验化学的乐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实验基本操作的掌握。

2.实验技能的提升。

3.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等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实验试剂:酸碱溶液、指示剂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本节课的实验内容,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验证实验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实验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实验内容和所学知识,强调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与实验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新目标九年级化学Unit1全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九年级化学Unit1全单元教案

人教新目标九年级化学Unit1全单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化学基本概念1. 介绍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讲解化学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 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4. 探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第二课时:化学实验1. 研究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巧。

2. 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溶解实验、燃烧实验等。

3. 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反应产物的性质和变化。

第三课时:化学探索1. 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小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2. 探索化学反应的条件和速率。

3.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规律。

教学方法1. 演讲讲解:通过清晰简明的语言和图示,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索精神。

3. 讨论分析: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结果,促进他们的思维发散和合作交流。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化学概念和基本操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参考资料1.《人教新目标九年级化学教材》2. 化学实验教材和指导书3. 相关化学学术文献和网站资源注意事项1.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

2. 实施实验时,要注意安全操作规范,确保学生的安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精选8篇初三上册化学教学设计篇一《走进化学实验室》教学目标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教学重难点固体、液体的取用教学工具集气瓶、水槽、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石灰水,滴管、火柴梗(或细木条)、盛满氧气的集气瓶若干,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若干。

教学过程【引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学习化学必然要走进化学实验室,那里有很多仪器和药品期望你利用他们来探究化学的奥秘。

【说明】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他们是你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一、药品的取用指导学生阅读P151药品取用规则,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化学实验室药品的一些图标1、固体药品的取用【说明】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

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解释】固体药品取用时,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说明】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演示】液体的倾倒。

【讨论】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到放在桌面上?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到还是缓慢地倒?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说明】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常用量筒量出体积。

【演示】用量筒取用液体。

【解释】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3、取用液体,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实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演示】滴管的使用,实验1-3【小结】1、固体的取用方法2、液体的取用方法作业:课后小结1、固体药品的取用保存:广口瓶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快状)注意:若不指明用量,一般只须盖满试管底部即可2、液体药品的取用保存:细口瓶取用:倾倒注意:当不说明用量,一般取1—2毫升初三化学上册教案篇二《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学目标1、熟记pH和溶液酸碱度、酸碱性的关系;2、会使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有重要的意义。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学生获取化学知识、理解化学原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思维和实验技能的关键环节。

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旨在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设计思路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本化学反应等,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尚显生疏,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因此,在教学中需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给予必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安全规范,包括仪器的使用、试剂的取用、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等。

学生能够识别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理解其反应原理,掌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物质的性质变化规律,理解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科学思维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科学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实验合作等方式,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科学态度与责任】1.认识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并体验到探究活动与小组合作的乐趣,激发进一步学好化学的热情。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四、教学重点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设计对照实验,认识通过科学实验可以获得有价值的探究结果。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5篇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5篇九年级化学人教版教案1一.说教材《物质的溶解性》是鲁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全一册第1单元第3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定量研究溶质在一定量水中溶解的限度。

本节包含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两个方面的内容。

在“溶解度”部分介绍了物质的溶解度与溶剂和温度的关系说明了物质在一定溶剂和温度下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以此得出了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然后,探究溶解度曲线——包含回执溶解度曲线、分析和应用溶解度曲线、比较溶解度数据表和溶解度曲线的区别、体会列表法和作图法两种数据处理方法的不同作用等,引导学生体检数据处理的过程,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

最后,简单了解气体的溶解度、并结合关于汽水的讨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和温度密切相关。

过渡:这是对教材的认识,下面说一下本班学生的情况。

二.说学情基于溶液在化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生只定性地了解溶液的组成和基本特征是不够的,还应定量地认识溶液。

本节以溶解度为核心,展开对溶液的定量研究。

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知识内容上加深了,研究方法上要求提升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提升了一个层次。

在本节学习中所需的关于直角坐标系中曲线等数学知识,学习已经具备,一般不会造成学习障碍。

学生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对溶解度概念的利用时忽略条件;对问题缺乏科学全面的分析而产生一些模糊或者错误的认识,例如认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认为增多(或减少)溶剂的量,固态物质的溶解度也会随之增大(或减少);认为搅拌能使固态物质的溶解加快,也会使其溶解度增大;等等。

过渡:结合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区别和联系。

【过程与方法】进一步练习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向试管里滴加液体和振荡试管的操作;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步骤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影响溶解度的诸因素中,对学生进行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单元一:物质和化学反应课时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性质的基本概念- 了解常见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课时2: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 研究化学方程式的基本结构和书写规则-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方法- 实验观察和小组活动,研究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课时3: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的关系-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研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单元二:酸碱中和与盐课时4:酸与碱的常见性质- 掌握酸和碱的概念和常见性质- 研究酸碱指示剂的使用- 进行实验活动,观察酸和碱的常见性质课时5:酸碱溶液的浓度- 了解酸碱溶液浓度的表示法和计算方法- 研究如何制备不同浓度的酸碱溶液- 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探究酸碱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课时6:酸碱中和的化学反应- 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如何利用化学方程式描述酸碱中和反应-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活动,研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际应用单元三:氧气及其运用课时7:氧气的存在与发现- 了解氧气的存在方式和发现历史- 研究氧气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进行小组讨论,探索氧气的存在与应用领域课时8:氧气的制备与收集- 掌握氧气的常用制备方法和收集装置- 研究制备氧气的实验操作- 进行实验操作和小组活动,制备和收集氧气课时9:氧气的应用- 了解氧气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研究氧气的氧化性和腐蚀性- 进行实验观察和小组讨论,了解氧气的应用及其影响以上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完整版)》的内容概要。

每个课时都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相关实验或小组活动,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实验和探究能力。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物质和化学反应、酸碱中和与盐以及氧气及其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并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铜氧化物:化学性质,因为它揭示了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
3.铁是银白色的金属:物理性质,因为它描述了铁的外观和颜色。
4.酒精燃烧时产生热量:化学性质,因为它揭示了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性质。
5.食盐溶解在水中:物理性质,因为它是物质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状态,不涉及化学反应。
例题3:
题目:请判断下列变化中哪些是可逆变化,哪些是不可逆变化。
5.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课题引入、知识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环节,通过多媒体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练习题库: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库,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等题型,用于巩固所学知识,并提供及时反馈。
7.教学反馈表:设计教学反馈表,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本节课内容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据,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探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环节,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交流与表达能力。此外,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验操作、现象观察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总之,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团队合作意识、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过程中,体验化学的乐趣,培养对化学学科的热爱。
5.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不可逆变化,因为生成了新的化合物,且放出热量。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

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优秀6篇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认识常见仪器及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

2、过程与体验:通过观看幻灯片,使学生体验到实验过程,经动手操作领悟出实验技能。

3、情感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科学探究的热情。

二、重点难点:掌握常见仪器的使用方法。

熟练掌握常见药品的取用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基本实验技能,将依据操作技能形成原理:积累原形动作知识,铺垫模范动作基础,完成整合动作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2、合作练习法五、教学过程<一>认识常见的仪器药匙、烧杯、坩埚钳、酒精灯、胶头滴管、铁架台、托盘天平、量筒、玻璃棒、橡皮管、导气管、镊子、蒸发皿等<二>药品的取用1、粉末状药品的取用方法注意事项: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准确送到试管的底部,以防洒落或粘到试管壁上。

2、块状药品的取用方法:块状药品容易打碎仪器,取用时必须严格安要求操做,防止打碎实验仪器。

3、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液体药品的'取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粗略取用;一种准确取用,粗略取用时打开试剂瓶,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手心、瓶口相互紧靠。

准确取用时一般用量筒(或移液管),首先粗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使凹液面底部与刻度线齐平。

4、胶头滴管和托盘天平的使用:(1)胶头滴管使用一般专管专用,垂直滴加。

且与试管口齐平。

(2)托盘天平的使用时先调平,药品放置时左物右码、砝码用镊子加取,顺序是先大后小。

<三>、练习提高。

<四>小结:1、常用的实验仪器使用2、固体药品的取用。

3、液体药品的取用。

4、胶头滴管的使用和托盘天平的使用。

<五>作业:配套练习:填空题初三化学第一章教案(篇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过程和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5篇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1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教学目标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利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难点:了解中和反应的实质。

中和反应在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实验准备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再逐滴滴加稀盐酸至红色刚好褪色。

蒸发实验所得溶液结晶。

相关的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设计第一板块:问题结构引导性材料请一名同学朗读课前准备的关于焦裕禄主要事迹的材料;介绍附近工厂排放的废水的情况(有条件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的纪录片)。

问题1: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问题2:能否利用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明确提出解决的办法?要利用到哪个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同学们在讨论回答上面的问题后,教师做简要的评价,然后请学生阅读课本第60页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问题3:课文中主要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问题4:你还知道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哪些应用了中和反应的实例?它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重要意义?问题5:你能写出本课题中关于怎样处理工厂废水的反应原理吗?问题6: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没有想过对谁明确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或者拟订一份调查报告给关于部门,其中包含你了解的情况和改善的方案。

点评:问题结构是构成教学思路的基本的材料,是学生进行有效探究活动的智力保证。

教师展示问题结构的技巧是,先给学生“焦裕禄事迹”等各方面的材料,为学生建立起感性认识,将学生的思路送进“前沿阵地”,然后再层层深入。

问题结构在抓住知识属性的基础上,针对中和反应的应用,采用层层递进的形式不断深入,不断变换研究问题的角度实质,这一过程落实了知识技能目标,加强了过程方法目标,点拨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第二板块: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在酸性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和厕洁精洗厕所里的污垢引入课题探究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活动与探究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汇报、交流活动与探究是酸中的什么离子,与碱中的什么离子相互作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书面作业,注重作业质量,要求书写工整、逻辑清晰。
2.实践作业和探究作业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提高实践能力。
3.拓展阅读和家长互动作业,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
4.教师对作业进行及时批改和反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1.书面作业:
-完成课本第5页的练习题1、2、3,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根据课堂讲解,尝试书写两个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并进行平衡。
-总结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以简答题形式完成。
2.实践作业:
-观察家中或学校周围的化学现象,如电池放电、铁器生锈等,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设计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验证所学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探究欲望。在化学学科方面,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然而,由于化学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在理解化学概念、化学方程式等方面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和动机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科学态度。
-通过探讨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介绍化学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的热情。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展示一系列与化学相关的日常现象,如燃烧、腐蚀、电池工作等,引发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例如,要求学生书写几个简单的化学方程式,并进行平衡。
2.学生互动: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化学九上一单元讲课教案

化学九上一单元讲课教案

化学九上一单元讲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掌握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4)了解化学反应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2)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实验守则和安全意识;(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3)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1)化学反应的应用;(2)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 理论讲解(30分钟)。

(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通过PPT讲解,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各种物质的性质,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酸、碱、盐的性质等。

(2)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介绍化学反应的定义、特征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和规律。

3. 实验操作(40分钟)。

(1)化学反应的观察。

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反应的过程和现象。

(2)实验操作方法的讲解。

详细讲解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包括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确保学生能够安全地进行实验操作。

4. 案例分析(15分钟)。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化肥的制作、金属的防腐蚀等,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总结与展望(10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激励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人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人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一单元人教版
教学内容:化学的起源和发展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概念和实验方法;
3. 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习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
2. 教师准备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和贡献。

二、讲解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5分钟)
教师通过PPT课件向学生介绍古代化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希腊化学家的贡献、近代化学的兴起等内容。

三、进行化学实验(20分钟)
教师向学生示范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如氧气的制备、硫酸铜的水合反应等,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体验化学实验的乐趣。

四、讲解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化学实验的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规范性。

五、总结和评价(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科的学习和探索。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化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的魅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验安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化学安全意识。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分析能力。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使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钢铁生锈、酸雨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认识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
2.实验演示:结合实验现象,讲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和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实验演示不仅能够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的神奇,还能引发学生的惊奇感和探究欲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钢铁生锈、酸雨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化学实验,创设生动、直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和操作中感受化学的变化规律。
3.通过设置悬疑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4.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旨在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认识化学,感受化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本单元主要包括化学科学的起源、化学研究的内容、化学变化的实质等。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对化学有初步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为后续的化学学习打下基础。

初中化学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一单元教案人教版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基本特性和性质。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1.区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性质。

2.掌握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基本特性。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实验展示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引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2.讲解:介绍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定义,区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3.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特性和性质。

4.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重要性和应用。

6.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
1.教材和课件。

2.实验器材。

3.练习题和作业。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围绕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展开,通过实验和讲解,直观地呈现了这些概念及其区别。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同时,要及时总结和反思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 单元课题1教案( 无 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1 单元课题1教案( 无 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1 单元课题1教案(无答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关系。

2.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

3.了解单质、复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4.能够鉴别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类。

二、教学重点1.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

2.单质、复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三、教学难点1.单质、复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分。

2.利用分类方法进行物质的归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物质,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这些物质有什么共同点?•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有什么作用?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课的主题: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关系。

2. 知识讲解(20分钟)•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或用途进行分类。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复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各组成部分保留各自的性质。

3. 实例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实例展示不同物质的分类和性质,要求学生观察实例,进行分类辨析,并解释其性质特点。

4. 案例研究(25分钟)教师出示一组物质,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情况下,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对这组物质进行分类。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归纳物质分类方法的应用。

五、课堂练习1.参考教材第1页的练习题,完成填空题。

六、课后作业1.预习第2课的内容,了解化学元素的概念和性质。

2.完成教材第2页的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物质的分类和性质的关系- 分类方法1. 根据组成- 单质- 复合物2. 根据性质3. 根据用途- 单质的特点- 复合物的特点- 混合物的特点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物质的分类和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通过实例分析和案例研究,培养了学生的分类思维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下节课将进一步延伸学生对化学元素的学习,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一单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一单元第一单元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学习化学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现象。

3、情感与价值观:亲近化学,热爱化学,体验探究活动及学习化学的乐趣。

重点: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的培养。

实验准备:澄清石灰水,试管、玻璃管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回顾旧识:1、在九年级以前,你所了解的哪些知识是与化学有关的?2、你知道的化学学科是一门怎样的学科?是研究什么的?引入新课:(情景设计)1、水变“牛奶”,“牛奶”变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气体,石灰水变浑,继续吹气,浑浊变清。

2、小猫为什么不怕热?结论: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交流讨论:1、你想象的未来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2、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去研究自然界中不存在的新物质。

即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3、为什么要学习化学:利生产农药和化肥——增加粮食的产量用合成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健康化开发新能源、合成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生活变得美好学习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物质内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后你如何利用它们制造新产品知道人类认识、利用、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如食盐(氯化钠)调味品——防腐食氢氧化钠、肥皂、造纸、纺织、印染等制盐酸盐氯气塑料、农药化工原料漂白粉有机合成盐酸氢气金属冶炼化肥有机合成4、化学研究的对象1)研究自然界已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

2)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半导体、超导体、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等。

3)知道物质内部组成、结构、以及变化规律。

总结: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第二课时:回顾旧识:1、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2、化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引入新课(情景设计)探究实验:将2体积95%的酒精和1体积的水混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教案执教者:李杰二O一七年下学期2017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化学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进行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化学知识,传达化学思想,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二、情况分析本学期,本人承担九年级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化学新教材。

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同时,因以往的一些客观原因,学生对化学这门课程兴致不浓,通过开学的学情摸底,了解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完备,知识积累程度低,有些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但是,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三、具体措施1、抓好课堂教学常规。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做好第一个实验,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5、虚心向外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6、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7、每次单元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化学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化学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9、争取结合化学学科内容多点使用多媒体教学,以增强教学效率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一(着火防范)(第一课时)授课时间:2017.9.1 第1课时着火是化学实验室,特别是有机实验室里最容易发生的事故。

多数着火事故是由于加热或处理低沸点有机溶剂时操作不当引起的。

(冰室最低温—18℃,无电火花消除器),也能形成可以着火的气氛,故这类液体不得贮于普通冰箱内。

另外,低闪点液体的蒸气只需接触红热物体的表面便会着火。

其中,二硫化碳尤其危险,即使与暖气散热器或热灯泡接触,其蒸气也会着火,应该特别小心。

一、火灾的预防有效的防范才是对待事故最积极的态度。

为预防火灾,应切实遵守以下各点:①严禁在开口容器或密闭体系中用明火加热有机溶剂,当用明火加热易燃有机溶剂时,必须要有蒸气冷凝装置或合适的尾气排放装置。

②废溶剂严禁倒入污物缸,量少时可用水冲入下水道,量大时应倒入回收瓶内再集中处理。

燃着的或阴燃的火柴梗不得乱丢,应放在表面皿中,实验结束后一并投入废物缸。

③金属钠严禁与水接触,废钠通常用乙醇销毁。

④不得在烘箱内存放、干燥、烘焙有机物。

⑤使用氧气钢瓶时,不得让氧气大量溢入室内。

在含氧量约25%的大气中,物质燃烧所需的温度要比在空气中低得多,且燃烧剧烈,不易扑灭。

二、消防灭火万一不慎失火,切莫慌惊失措,应冷静,沉着处理。

只要掌握必要的消防知识,一般可以迅速灭火。

1、常用消防器材化学实验室一般不用水灭火!这是因为水能和一些药品(如纳)发生剧烈反应,用水灭火时会引起更大的火灾甚至爆炸,并且大多数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且比水轻,用水灭火时有机溶剂会浮在水上面,反而扩大火场。

下面介绍化学实验室必备的几种灭火器材。

(a) 沙箱将干燥沙子贮于容器中备用,灭火时,将沙子撒在着火处。

干沙对扑火金属起火特别安全有效。

平时经常保持沙箱干燥,切勿将火柴梗、玻管、纸屑等杂物随手丢入其中。

(b) 灭火毯通常用大块石棉布作为灭火毯,灭火时包盖住火焰即成。

近年来已确证石棉有致癌性,故应改用玻璃纤维布。

沙子和灭火毯经常用来扑灭局部小火,必须妥善安放在固定位置,不得随意挪作他用,使用后必须归还原处。

(c) 二氧化碳灭火器是化学实验室最常使用、也是最安全的千种灭火器。

其钢瓶内贮有CO2气体。

使用时,一手提灭火器,一手握在喷CO2的喇叭筒的把手上,打开开关,即有CO2喷出。

应注意,喇叭筒上的温度会随着喷出的CO2气压的骤降而骤降,故手不能握在喇叭筒上,否则手会严重冻伤。

CO2无毒害,使用后干净无污染。

特别适用于油脂和电器起火,但不能用于扑灭金属着火。

(d) 泡沫灭火器由NaHCO3与Al2(SO4)3溶液作用产生Al(OH)3和CO2泡沫,灭火时泡沫把燃烧物质包住,与空气隔绝而灭火。

因泡沫能导电,不能用于扑灭电器着火。

且灭火后的污染严重,使火场清理工作麻烦,故一般非大火时不用它。

过去常用的四氯化碳灭火器,因其毒性大,灭火时还会产生毒性更大的光气,目前已被淘汰。

2、灭火方法一旦失火,首先采取措施防止火势蔓延,应立即熄灭附近所有火源(如煤气灯),切断电源,移开易燃易爆物品。

并视火势大小,采取不同的扑灭方法。

(a) 对在容器中(如烧杯、烧瓶,热水漏斗等)发生的局部小火,可用石棉网、表面皿或木块等盖灭。

(b) 有机溶剂在桌面或地面上蔓延燃烧时,不得用水冲,可撒上细沙或用灭火毯扑灭。

(c) 对钠、钾等金属着火,通常用干燥的细沙覆盖。

严禁用水和CCl4灭火器,否则会导致猛烈的爆炸,也不能用CO2灭火器。

(d) 若衣服着火,切勿慌张奔跑,以免风助火势。

化纤织物最好立即脱除。

一般小火可用湿抹布,灭火毯等包裹使火熄灭。

若火势较大,可就近用水龙头浇灭。

必要时可就地卧倒打滚,一方面防止火焰烧向头部,另外在地上压住着火处,使其熄火。

(e) 在反应过程中,若因冲料、渗漏、油浴着火等引起反应体系着火时,情况比较危险,处理不当会加重火势。

扑救时必须谨防冷水溅在着火处的玻璃仪器上,必须谨防灭火器材击破玻璃仪器,造成严重的泄漏而扩大火势。

有效的扑灭方法是用几层灭火毯包住着火部位,隔绝空气使其熄灭,必要时在灭火毯上撒些细沙。

若仍不奏效,必须使用灭火器,由火场的周围逐渐向中心处扑灭。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之二(中毒和化学灼伤防范)(第二课时)授课时间:2017.9.4 第2课时1、化学药品的毒性化学药品的危险性除了易燃易爆外,还在于它们具有腐蚀性、刺激性、对人体的毒性,特别是致癌性。

使用不慎会造成中毒或化学灼伤事故。

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机化合物,其中绝大多数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

2、化学中毒和化学灼伤事故的预防化学中毒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①由呼吸道吸入有毒物质的蒸气。

②有毒药品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③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品尝或误食有毒药品。

化学灼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

预防措施如下:①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②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③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

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

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④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⑤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

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⑥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⑦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3、中毒和化学灼伤的急救①眼睛灼伤或掉进异物一旦眼内溅入任何化学药品,立即用大量水缓缓彻底冲洗。

实验室内应备有专用洗眼水龙头。

洗眼时要保持眼皮张开,可由他人帮助翻开眼睑,持续冲洗15分钟。

忌用稀酸中和溅入眼内的碱性物质,反之亦然。

对因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或其它刺激性物质的眼睛灼伤者,急救后必须迅速送往医院检查治疗。

玻璃屑进入眼睛内是比较危险的。

这时要尽量保持平静,绝不可用手揉擦,也不要试图让别人取出碎屑,尽量不要转动眼球,可任其流泪,有时碎屑会随泪水流出。

用纱布,轻轻包住眼睛后,将伤者急送医院处理。

若系木屑、尘粒等异物,可由他人翻开眼睑,用消毒棉签轻轻取出异物,或任其流泪,待异物排出后,再滴入几滴鱼肝油。

②皮肤灼伤(a) 酸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以免深度受伤,再用稀NaHCO3溶液或稀氨水浸洗,最后用水洗。

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

皮肤若被灼烧后,应先用大量水冲洗20分钟以上,再用冰冷的饱和硫酸镁溶液或70%酒精浸洗30分钟以上,或用大量水冲洗后,用肥皂水或2~5%NaHCO3溶液冲洗,用5%NaHCO3溶液湿敷。

局部外用可的松软膏或紫草油软膏及硫酸镁糊剂。

(b) 碱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1%硼酸或2%HAe溶液浸洗,最后用水洗。

(c) 溴灼伤这是很危险的。

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

凡用溴时都必须预先配制好适量的20%Na2S2O3溶液备用。

一旦有溴沾到皮肤上,立即用Na2S2O3溶液冲洗,再用大量水冲洗干净,包上消毒纱布后就医,在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

③中毒急救实验中若感觉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心悸头虽等症状时,则可能系中毒所致。

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a) 固体或液体毒物中毒有毒物质尚在嘴里的立即吐掉,用大量水漱口。

误食碱者,先饮大量水再喝些牛奶。

误食酸者,先喝水,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

不要用催吐药,也不要服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

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

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

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医。

(b) 吸入气体或蒸气中毒者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钮扣,呼吸新鲜空气。

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

立即送医院急救。

④烫伤、割伤等外伤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最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肘最容易发生割伤。

玻璃质脆易碎,对任何玻璃制品都不得用力挤压或造成张力。

在将玻管、温度计插入塞中时,塞上的孔径与玻管的粗细要吻合。

玻管的锋利切口必须在火中烧圆,管壁上用几滴水或甘油润湿后,用布包住用力部位轻轻旋入,切不可用猛力强行连接。

外伤急救方法如下:(a) 割伤先取出伤口处的玻璃碎屑等异物,用水洗净伤口,挤出一点血,涂上红汞水后用消毒纱布包扎。

也可在洗净的伤口上贴上“创口贴”,可立即止血,且易愈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