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合集下载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一)、戊二醛消毒液

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

碱性戊二醛2.0%-3.4%,

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h后测定),

灭菌作用时间为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0.05ppm)

2、戊二醛使用方法:

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

1)测定1.8%-2.1%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s内取出;

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

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

5、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判断结果:

消毒灭菌技术及效果监测

消毒灭菌技术及效果监测

灭菌物品消毒效果监测注意事项
• 1 、无菌检验应在洁净度为 100 级单 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最好把灭菌包带 回在百级实验室打开。应严格遵守无菌 操作,避免微生物污染。 • 2、应采有效期内的样品(高压灭菌: 一般是两周;还氧乙烷:两年)
6、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
• 1、监测方法: • 工艺监测 • 化学监测(化学指示卡、指示胶带) • 生物监测 • 2、常用灭菌器种类 • 压力蒸汽灭菌器 • 环氧乙烷灭菌器 • 3、生物指示物 • 嗜热脂肪杆菌芽胞(ATCC7953),压力蒸汽灭菌器 • 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环氧乙烷灭菌器
注意事项
1、灭菌器:要注明灭菌器型号、产地等 2、在进行环氧乙烷灭菌器灭菌效果监测时,灭菌 器一定要满载。 3、出现阳性结果要进行工艺监测,分析原因 4、监测所用菌片须经卫生部认可,并在有效期内 使用。
9、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 • 紫外线灯管辐照度值的测定,一般采用紫外线 辐照计测定法。开启紫外线灯5分钟后,将测定波 长为253.7nm的紫外线辐照计探头置于被检紫外线 灯下垂直距离1m的中央处,待仪表稳定后,所示数 据即为该紫外线灯的辐照度值。 • 结果判定: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 照强度≥90μ 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 强度≥70μ 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灯辐 照强度≥180μ W/cm2为合格;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概述

本文档旨在介绍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的基本方法。消毒灭菌是确保环境和物品卫生的重要措施,对于防止病原菌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监测消毒灭菌效果可以评估消毒措施的有效性,并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消毒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方法一:物理监测

物理监测方法主要通过测量温度和时间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常见的物理监测方法包括:

1.温度计监测:使用合适的温度计测量消毒过程中的温度,确保温度达到杀菌要求。

2.时间监测:记录消毒过程中的持续时间,确保达到所需的时间要求。

物理监测方法简单易行,但无法评估外部如热量分布或物体形状对杀菌效果的影响。

方法二:生物监测

生物监测方法通过使用生物指示物质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常见的生物监测方法包括:

1.生物指示器法:使用含有特定微生物的指示器,如脱氢酶、芽孢等,将其置于消毒过程中进行监测。监测完成后,对指示器进行培养和检测,判断是否有生物生长,以评估灭菌效果。

2.菌落计数法:通过培养并计数消毒前后的菌落数来评估灭菌效果。消毒后菌落数显著减少或完全消失即可认为消毒灭菌效果良好。

生物监测方法能够直接评估杀菌的效果,但需要更专业的设备和实验操作,并需更长时间进行结果分析。

方法三:化学监测

化学监测方法通过测量化学物质的浓度来评估消毒灭菌过程的有效性。常见的化学监测方法包括:

1.酶监测法:通过测量消毒剂残留物的酶活性来判断消毒过程中杀菌剂的效果。

2.指示剂监测:使用化学指示剂,如指示纸或试纸,来测定消毒结果。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可以间接反映杀菌效果。

常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

常用消毒剂正确使用方法

1戊二醛:属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杀菌作用。

1.1.1 范围: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消毒与灭菌。

1.1.2 的剂型:常用2驰碱性戊二醛(2%戊二醛水溶液加0.3验碳酸氢钠制成),2%强化酸性戊二醛和2%中性戊二醛。1.3使用方法:

1.3.1 灭菌:常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浸泡10小时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用无菌方式擦干后使用。

1.3.2 消毒: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待消毒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装有2%戊二醛的容器中,加盖一般20〜45分钟,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1.4注意事项:

1.4.1 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在消毒前彻底清洗、干燥。新启用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先去除油污及保护膜,再用清洁剂清洗去除油脂,干燥后及时消毒与灭菌处理。

1.4.2 戊二醛对人有毒性,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使用。对皮肤、黏膜有刺激性,可引起过敏性皮炎。接触戊二醛溶液时须注意个人防护,戴橡胶手套,并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不慎直接接触,应立即用清水连续冲洗干净,必要时就医。

1.4.3 戊二醛不应用于物体表面的擦拭或喷雾消毒、室内空气消毒、手和皮肤黏膜消毒。

1.4.4 强化酸性戊二醛使用前先加入PH调节剂(碳酸氢钠),戊二醛对碳钢制品有腐蚀性,金属医疗器械及内镜消毒灭菌时,必须加0.3%亚硝酸钠防锈剂。

1.4.5 用于器械、器具与物品浸泡灭菌的容器,应洁净、密闭,使用前应先做清洗消毒灭菌处理。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制。

(一)、戊二醛消毒液

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

碱性戊二醛 2.0%-3.4%,

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h后测定),

灭菌作用时间为 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 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0.05ppm)

2、戊二醛使用方法:

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

1)测定1.8%-2.1%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s内取出;

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

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与浓度监测(共29张PPT)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与浓度监测(共29张PPT)

到污染。等候5~8min的颜色变 使判断困难。
化,指示色块变成均匀黄色时,
则表示溶液浓度>2%;指示色
块没有变化或部分是白色时,
则<2%。
——戊二醛
• 使用方法:浸泡法 1.灭菌:将清洗、晾干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容
器中,加盖浸泡10h后,用无菌操作法取出后无菌蒸馏水冲洗干净
并擦干待用。 2.消毒:将清洗、晾干待消毒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容器中
3)注意:必须使用医用乙醇,严禁使用工业乙醇消 毒和作为原材料配制消毒剂。
——碘伏
(1) 概述:碘伏属中效消毒剂,具有中效、速效、低毒 、对皮肤粘膜无刺激并无黄染、对铜、铝、碳钢等 二价金属有腐蚀性,受有机物影响很大,稳定性好 等特点。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皮肤、粘膜等的消毒。
(3) 使用方法
——过氧乙酸
属于灭菌剂,具有广谱、高效、对金属及织物 有腐蚀性,刺激性大、受有机物影响大,稳定 性差等特点;
适用范围: 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等的消毒与灭菌;
使用方法: 1.浸泡法: • 一般污染用0.05% (500mg/L) 30min; • 对细菌芽孢用1%浸泡: 消毒5min,灭菌30min;
如碘伏、碘酊、醇类、醇类
和 氯杀已灭定外的细复菌配繁剂殖、体醇和类亲和脂季病毒。
胺 盐如复苯配扎剂溴等铵。、氯已定、度米芬、 植物类消毒剂和汞、银、铜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与浓度监测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使用与浓度监测

过氧化物消毒剂
总结词
强氧化性、不稳定、易分解。
详细描述
过氧化物消毒剂主要成分是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破坏病 原微生物的细胞膜结构及功能。这类消毒剂不稳定,易分解,需要在常温下避 光保存。
醇类消毒剂
总结词
快速、广谱、低毒、对皮肤无刺激。
详细描述
醇类消毒剂主要成分为乙醇或异丙醇,具有快速、广谱的杀菌作用,对细菌、病毒等常见病原体均有良好的杀灭 效果。它对皮肤无刺激,适用于皮肤消毒。
消毒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紫外线消毒技术
紫外线消毒技术利用紫外线光波的特性,对细菌和病 毒进行照射,破坏其结构,从而达到杀菌效果。这种 技术具有无污染、无残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院 、学校、公共场所等领域。
臭氧消毒技术
臭氧消毒技术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细菌和病毒进行 氧化,从而达到杀菌效果。这种技术具有广谱杀菌、快 速等特点,但需要注意臭氧的浓度和残留问题。
04 化学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
避免与有机物接触
避免消毒剂与食物、油脂、血液等有 机物直接接触,以免影响消毒效果。
在使用消毒剂前,应先清理环境中的 有机物,如垃圾、污渍等,确保消毒 剂与待消毒物品充分接触。
注意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根据消毒剂的种类和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选择合适的浓度和 作用时间。
浓度过低或作用时间过短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而 浓度过高或作用时间过长则可能对物品造成损害。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本段没有格式错误,不需要修改。

使用消毒液时,应根据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下面介绍几种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戊二醛消毒液是一种常用的消毒液。其浸泡灭菌常用浓度为2%-3.4%,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小时后测定),灭菌作用时间为10小时,消毒作用时间为30分钟。使用时应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进行,接触量高限为0.05ppm。灭菌用浸泡

法和消毒浸泡法均可使用,使用后应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过量和保持通风。

安尔碘消毒液和碘伏消毒液的原液浓度分别为0.2%和

0.5%。配制浓度和消毒时间不同,具体可参考产品说明书。

消毒方法包括现配现用、冲洗、擦拭、喷雾消毒等。使用范围包括皮肤、物体表面、诊疗器具等。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量使用和避免接触眼睛等敏感部位。

过氧化氢消毒液的配制浓度为3%(30g/L),使用方法包括喷洒、浸泡和擦拭等。作用时间和使用范围不同,具体可参考产品说明书。注意事项包括避免接触过量和注意通风。

紫外线灯管消毒和气溶胶喷雾器消毒可用于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使用时应注意安全,避免直接接触光线和过量使用。

除了以上介绍的消毒液,还有其他一些常用的消毒液,如75%乙醇、60%优氯净、爱尔施强氯消毒片等。使用时应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配制和使用。注意事项包括避免过量使用和注意安全。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和制品有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前应该加入0.5%的亚硝酸钠防锈剂。使用过程中应该定期检测戊二醛的浓度,以保证其有效使用浓度(每周使用2%的戊二醛浓度测试卡进行检测并记录结果)。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一)、戊二醛消毒液

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

碱性戊二醛 2.0%-3.4%,

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h后测定),

灭菌作用时间为 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 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0.05ppm)

2、戊二醛使用方法:

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

1)测定1.8%-2.1%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s内取出;

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

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

5、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判断结果:

1)指示卡色块由白色变为均匀黄色,表示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2)指示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表示溶液浓度不够,为不合格,需立即更换消毒液。

消毒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

消毒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

消毒质量监测的常用方法

医院消毒是预防医院内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消毒质量的监测是评价其消毒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消毒药剂是否有效、消毒方法是否合理、消毒效果是否达标的唯一手段,因而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必不可少。

医院消毒质量监测时需遵循以下原则:监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一定的消毒知识,熟悉消毒设备和药剂性能,具备熟练的检验技能;选择合理的采样时间(消毒后、使用前);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

一、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

(1).化学监测法:

1)化学指示卡(管)监测方法: 将既能指示蒸汽温度,又能指示温度持续时间的化学指示管(卡) 放入大包和难以消毒部位的物品包中央,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指示管(卡),根据其颜色及性状的改变判断是否达到灭菌条件。

2)化学指示胶带监测法: 将化学指示胶带粘贴于每一待灭菌物品包外,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观察其颜色的改变,以指示是否经过灭菌处理

3)对预真空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每日进行一次B-D试验。

4)结果判定: 检测时,所放置的指示管(卡)、胶带的性状或颜色均变至规定的条件,判为灭菌合格;若其中之一未达到规定的条件,则灭菌过程不合格。

5)注意事项: 监测所用化学指示物须经卫生部批准,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二、手的消毒效果监测

1 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 采样方法

(1)手的采样: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端往返涂擦 2 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 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消毒灭菌效果使用中消毒液监测

(一)采样方法:用无菌吸管按无菌操作方法吸取1.0ml 被检液,加入9ml中和剂中混匀。

(二)监测方法

1.生物监测: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每月一次;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一次。

2.化学监测: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等有效浓度监测每日一次,2%戊二醛有效浓度监测每周一次。

(三)结果判断:使用中灭菌用消毒液:无菌生长;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液染菌量≤10cfu/ml;其他使用中消毒液染菌量≤100cfu/ml。

(四)注意事项:采样后4h内送检。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使用消毒液使用应根据消毒液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产品使用说明书进行配制。

(一)、戊二醛消毒液

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

碱性戊二醛 %%,

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1h后测定),

灭菌作用时间为 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 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

2、戊二醛使用方法:

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亚硝酸钠防锈。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

1)测定%%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

3s内取出;

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

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最全)

医院常用液体消毒剂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消毒剂指用于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使其达到消毒或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和低效消毒剂。

一、基本要求

1.使用前应认真阅读产品包装上的产品说明、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并严格遵照执行。

2.消毒剂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光、防潮、密封保存。

3.按产品说明,根据有效成分含量按稀释定律配制所需浓度。

4.多数消毒剂配制后稳定性下降,应现用现配、使用前监测浓度。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每日监测浓度,或每次使用前监测浓度。

5.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除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 6.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

7.消毒剂均有一定的腐蚀性,不宜长时间浸泡物品或残留在物品表面,作用时间达到后应取出或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残留消毒剂。

8.消毒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必要时戴口罩、橡胶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等。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时,人员应尽可能离开消毒现场或加强环境通风。

二、常用消毒剂

(一)戊二醛

1.属灭菌剂,广谱、高效、毒副作用大、腐蚀性小、受有机物影响小、稳定性好。常用浓度为 2 9/6,增效的复方戊二醛可按卫生许可批件批准的浓度使用。适用于不耐热的医疗器械和精密仪器等的浸泡消毒与灭菌。 2.浸泡法:10 h达到灭菌水平;10~45 min达到消毒水平。

3.用于碳钢制品的医疗器械消毒或灭菌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碱性戊二醛使用前应按照使用说明加入适量碳酸氢钠调节pH值,此时稳定性明显降低,使用时应注意。

(二)过氧乙酸.

消毒灭菌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消毒灭菌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消毒灭菌的监测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压力蒸汽灭菌:

1.压力与温度:蒸汽压力达205.8kpa,温度达132℃或以上,开始灭菌,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整个过程需29-36分钟。

2.物品排放方式和盛装容器:灭菌物品的摆放包装要合理,灭菌柜内有搁架时,敷料包应紧放;如无搁架时,敷料包不仅要竖放,还应注意将难于灭菌的大包放在上层,较易灭菌的小包放在下层;金属物品放下层,织物放上层。物品装放不能贴靠柜壁,使蒸汽易进入,空气易排出。灭菌敷料包重量要在5公斤以下,金属包重量要在7公斤以下,体积:下排气锅,敷料包不超过30cm×30cm×25cm;预真空锅不超过30cm×30cm×50cm。对包装材料的要求: 包装材料和器具必须有良好的蒸汽穿透力,如一次性无纺布,棉布。无孔铝饭盒和搪瓷盒,无论加盖与否,均不得使用;在不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仍能保证包装完整; 灭菌物品和器材易于取出,不易造成撕裂和破坏;能阻挡微生物、灰尘和湿气进入包内。

3.指示器材使用:每包中央要放化学指示卡,外面用化学指示胶带封口。化学指示卡不能放在器械上,应放在空位上,以防碰到冷凝水,导致化学指示卡失效。

二、紫外线强度照射指示卡监测方法:开启紫外线灯管5分钟后,将指示卡置紫外线灯下垂直距离1米处,有图案一面朝上,照射1分钟(紫外线照射后,图案正中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观察指示卡的颜色,将其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照射强度。

三、空气消毒效果的监测:

1.采样时间: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

2.采样方法:平板暴露法

(1)布点方法:室内面积小于或等于30平方米,设内、中、外对角3点,内、外点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室内面积大于30平方米,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米处。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

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细则

一、空气、物表监测:(各科室采样)

I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

∏类环境监测频次:一次/季;

In类环境的消毒供应中心检查包装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血液净化室的透析治疗区等监测频次:一次/季;

其他HI类环境在遇感控暴发怀疑与空气污染有关时监测;

(I类环境科室包括:洁净手术部及其他洁净场所)

(II类环境科室包括:各非洁净手术部、各类1CU、血液病房、新生儿室、无菌腔镜诊疗室、人流手术室、分娩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等)

卫生标准:

I类环境卫生标准:见表I和表II

II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InI)。

I类、II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5cfu∕cm2

III类环境卫生标准:空气细菌总数W4cfu∕(5min.直径9cm平皿)HI类环境物体表面最大染菌密度W1OCfU/cm?

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2、眼科专用手术室周边区比手术区

可低2级。

注:浮游法的细菌最大平均浓度采用括号内数值。细菌浓度是直接所测的结果,不是沉降法和浮游法互相换算的结果。

二、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应进行浓度和染菌量监测(各使用科室采样)

O

(一)染菌量监测:

1、使用中的消毒液:监测频次:1次/季度

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W1OOCfU/m1,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2、使用中的灭菌剂监测频次:一次/月卫生标准: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3、使用中皮肤黏膜消毒剂:监测频次:1次/季度

卫生标准:细菌菌落总数WIOCfU/m1,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4、使用中消毒液有效浓度监测:(各使用科室监测)。使用中的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戊二醛等,每日监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灭菌剂、消毒剂使用浓度、方法及监测

(一)、戊二醛消毒液

1、浸泡灭菌消毒常用浓度:

碱性戊二醛2.0%-3.4%,

加碳酸氢钠将pH调至7.5-8.3(1h后测定),

灭菌作用时间为10h。

消毒作用时间为30min。

戊二醛应在通风良好处使用(美国规定接触量高限为0.05ppm)

2、戊二醛使用方法:

灭菌用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或擦干后待灭菌处理的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浸泡10h后,无菌操作取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并无菌擦干后使用。

消毒浸泡法:将清洗、晾干擦干后的待消毒处理医疗器械及物品浸没于2%戊二醛的容器中并加盖,一般30min,取出后用灭菌水冲洗干净并擦干。

3、戊二醛使用注意事项:

戊二醛对碳钢器械、制品有腐蚀性,使用前应先加入0.5%亚硝酸钠防锈。使用过程中应对戊二醛浓度进行检测,保证其使用有效浓度(每周用2%戊二醛浓度测试卡监测1次并记录)。

戊二醛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接触戊二醛溶液时应戴橡胶手套,防止溅入眼内或吸入体内。

盛装戊二醛消毒液的容器应加盖,放于通风良好处。

4、戊二醛消毒液浓度测试纸操作规程:

1)测定1.8%-2.1%戊二醛浓度。

2)从瓶中取出一条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将指示色块完全浸没于戊二醛溶液3s内取出;

3)在瓶盖上的纸垫,去除色块上多余的液体,横置于瓶盖上;

4)注意不要将色块面朝下以免受到污染,等候5-8min观察颜色变化,

5、戊二醛浓度指示卡判断结果:

1)指示卡色块由白色变为均匀黄色,表示溶液浓度符合要求。

2)指示色块全部或仍有部分白色,表示溶液浓度不够,为不合格,需立即更换消毒液。

3)测试纸应在有效期内使用。使用中戊二醛浓度一般每周监测一次,特殊消毒如腔镜消毒、灭菌,每天监测一次。并记录监测结果。

(二)、安尔碘、碘伏消毒剂

开启后注明开启时间、四天内使用,无用完丢去(不得更改时间继续使用)。每次用后盖旋紧、垂直放置。

对使用中的安尔碘、碘伏消毒液进行染菌量的监测,由院感科采样。

(三)、紫外线消毒监测

紫外线灯:紫外线杀菌灯是一种采用石英玻璃或其他透紫玻璃的低气压汞蒸汽放电灯,放电产生以波长为253.7nm为主的紫外辐射,其紫外线副射能杀灭细菌和病毒。单位:uw/cm2。

1、日常监测:所有使用紫外线的单位,必须记录紫外线灯管的使用时间,累加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2、生物监测:每季进行空气细菌培养。

3、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监测:物理监测和化学监测。

1)物理监测每年两次,上半年、下半年各一次。

2)化学监测每季度一次,以及更换新管、或使用累积小时数达1000小时监测。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化学监测方法:

紫外线强度指示卡由紫外线光敏色块、标准色块和卡片纸组成。

【使用方法】:

测定时,打开紫外线灯管5min待其稳定后,将指示卡置于距紫外线灯管下方垂直1m中央处,将有图案一面朝向灯管,照射1min。受到规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后,卡片纸中央的紫外线光敏色块由乳白色变成不同程度的淡紫色。将其与标准色块相比,即可测知紫外线灯辐照强度值是否达到使用要求。使用中的旧灯管,辐照强度值≥70uw/cm2时,可继续使用,辐照强度值<70uw/cm2时,应更换成新灯管。

3)紫外线灯照射强度结果判定:

普通30w直管型紫外线灯,新灯辐照强度≥90uW/cm2为合格;使用中紫外线灯辐照强度≥

70uW/cm2为合格;30W高强度紫外线新灯的辐照强度≥180uW/cm2为合格。

4)注意事项:测定时电压220V±5V,温度20℃~25℃,相对湿度<60%,紫外线辐照计必须在计量部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每半年监测一次;指示卡应获得卫生许可批件,并在有效期内使用,监测每季度一次。

(四)、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操作规程

1、监测范围: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次氯酸钠、等)、二氧化氯等消毒剂测定。

2、测定方法:取试纸浸于消毒液中,即刻取出,半分钟内在自然光下与标准色块比较,读出所含有效成分含量。

3、G-1型消毒剂浓度试纸结果判定:对应标准色块上所示浓度为该消毒剂溶液的有效成分浓度。

4、注意事项:溶液有效浓度>1500mg/L时,应稀释至20~500mg/L浓度后再进行检测;储存试纸应注意防潮,以免霉变影响测定结果;测试纸应在有效期内使用。试纸浸湿后时间超过1min,颜色逐渐消退,结果不准确。结果应在半分钟之内观察并记录。每天监测一次。

仙岳医院院感管理科

2013年9月修订

附:医疗废物的分类

(一)、感染性废物

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脱脂棉等各种敷料;以及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

4)废弃的血液、血清。

5)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二)、损伤性废物

特征: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疗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等。

2)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三)、药物性废物

特征: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如苯巴比妥。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四)、化学性废物

特征: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化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体温计。

(五)、病理性废物

特征: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实验室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实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附:医疗废物的分类

(一)、感染性废物

特征: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棉球、棉签、引流棉条、纱布、脱脂棉等各种敷料;以及其他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

2)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

4)废弃的血液、血清。

5)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二)、损伤性废物

特征: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疗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等。

2)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三)、药物性废物

特征: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如苯巴比妥。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四)、化学性废物

特征: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化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体温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