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章_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3.意志品质差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自制能力差,对挫折缺乏必要的承受能力,惧怕失 败。一遇到矛盾就白责白怨或一味埋怨社会和他人,灰心失望,精神不 振,由此造成恶性循环,而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 心理疾病。
三、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个体因素
4.情绪发展的不稳定性
大学生的情绪处在最富动荡和最复杂的时期,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1.智力正常(智能良好)
一般智商在80分以上。这是人们学习、生活与工 作的基本心理条件,也是适应周围环境变化所必需的 心理保证。 衡量大学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关键在于其是否正
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即有强烈的求知欲,
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活在溺爱的环境中。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不好,真
正的问题是:明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 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TEL:23766104
Email:mind_tj@
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情绪状态中,善于适度地表达、调节和控制自己
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 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
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意志健全(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 )
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 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者在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顽强 性和自制力等方面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平。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 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做出决定并运用切实 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困难和挫折面前,能采取 合理的反应方式,能在行动中控制情绪和言而有信,而不是行 动盲目、畏惧困难,顽固执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一章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详解
(四)个性健全教育 个性健全教育是使大学生了解健康人格 的标准及培养途径,在客观准确地认识自 我、评价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修身养性, 增强自我教育能力,矫正不良个性,并通 过有意识训练形成开朗、活泼、具有同情 心和正义感完善的人格。
(五)人际和谐教育 人际和谐教育是在帮助大· 学生把握人 际关系基本知识和人际交往特点规律的基础 上,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技巧 和人际交往艺术,学会在群体中与人和睦相 处,与教师、同学、家长、朋友、异性等保 持融洽的人际关系,懂得尊重他人,悦纳他 人,也悦纳自己,善于在群体中发挥自己的 才干,达到高水平的自我实现。
பைடு நூலகம்
1.2.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常见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 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 一。如果仅仅从躯体疾患的角度来看,大学 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又是经过中学及高考 的多次体检合格而进入高校的,患有各种严 重躯体疾病的确实不多。但这种现象往往掩 盖了部分学生 心理健康状态不良的事实。若 仔细观察和深入调查,从心理健康角度分析 这一群体,实际情况就会大不一样。
1.1.2 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主要是指人心理上一种持续、 积极、有效率的状态。心理健康一词最早由 美国精神病学家斯惠特提出。 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心理健康 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情况 良好,而且与社会契合和谐;二是维持心理 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原则和措 施。
(二)情感丰富但情绪波动较大 大学生富有青春气息,对生活充满激情 和活力。随着他们对大学生活逐步熟悉、 适应和深入展开,及参与社会交往和联系 增多,社会性需要增强,他们的情感也日 益丰富、强烈、发展、完善。但是容易出 现情绪波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心理健康概述
心理学家罗杰斯的“机能健全者”的特征:
(1)开放的经验。 (2)协调的自我。 (3)充分信任自己。 (4)无条件的自我关注。 (5)与同事和睦相处。
判断身心健康的简单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身心健康八大标准 “5+3”标准:即“五快” 、“三良” “五快”: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 说得快、 走得快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 以医学上的症状存在与否为依据。 以生活适应状况为依据。 以个人主观经验为依据。 以心理成熟与发展水平为依据。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这种依据以正态分布理论为基础,根据个人的 心理行为是否偏离某一人群的平均值来区分心 理健康与否。
“与众不同即变态”
不健康
不健康
以统计学上的常态分配为依据
优点: 可使心理健康状态客观、具体、可量化,便于比较 和分类,易于操作,反映了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 缺点: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健康现象 都是正态分布 不是所有对平均值的偏离都 意味着心理有问题
以社会规范为依据
以每个社会都有某些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的行为依据为前提 行为符合公认的社会行为规范为健康。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2)具有良好的社 会适应 良好社会适应者能随 环境改变面对现实; 能与社会保持良好接 触;能积极地自我接 纳与调节。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 (3)正确的自我 意识
心理健康者能正确认 识自我,客观评价自 我,积极接纳自我。 做到自尊、自强、自 制、自爱适度,正视 现实,积极进取。
心理健康者必定是个快乐者
•乐观的、豁达的人生态度。 •对美好事物保持一定的敏感性。 •不快乐时能适当地宣泄。 •能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 •善于幽默,玩笑自己,快乐大家。
32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关于大学生心理健
康教育的建议:
1. 了解心理健康:学生们应该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包括常见的
心理健康问题和应对策略。
这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
行为,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应对挑战。
2. 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生活方式包括良好的睡眠、饮食和运
动习惯,以及适当的休息和放松时间。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学生们保持
身心健康,减少焦虑和压力。
3. 寻求支持:学生们应该学会寻求支持,包括与朋友、家人或专业心
理咨询师交流。
他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问题,并获得支持和建议。
4. 培养自我控制:自我控制是应对压力和焦虑的重要技能。
学生们可
以通过冥想、深呼吸、瑜伽等练习来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5. 建立社交网络:社交网络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支持系统,分享感受
和经验,并获得他人的建议和支持。
6. 接受自己:学生们应该学会接受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这
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并减少自我批评和焦虑。
7. 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学生们感到自己无法应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应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学生们识别和
应对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治疗方案。
最后,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应该提供
相应的课程和资源,帮助学生们建立积极的心理素质,并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
《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向成熟与自信》
随着大学毕业季的到来,毕业生们即将开始新的生活阶段,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
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毕业生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迈向成熟和自信。
在大学毕业后,毕业生们往往会面临职业规划、人际关系、家庭压力等多方面的问题。
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需求,增强内在的抗压能力,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环境。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们可以学会有效的应对压力的方法,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保持心态平和,从而更好地适应新的生活。
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毕业生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在新的社会环境中,毕业生们需要经常与不同年龄、职业和性格的人打交道,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生活和工作都至关重要。
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毕业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提高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地融入到新的社会环境中。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毕业生们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
毕业生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潜能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生活方式,从而过上更加积极、健康的生活。
综上所述,《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迈向成熟与自信》是毕业生们在面对新的生活挑战时所需要的宝贵财富。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毕业生们可以更加成熟自信地迎接新的生活,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希望毕业生们能够珍惜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开创美好的未来。
班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基础现状分析几年来,尽管我校已经致力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但在师生中未能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现象还是存在的,在学生群体中,对心理健康持有不正确观念,或者知之甚少的例子还比较普遍。
如何消除部分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教师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心理健康,甚至主动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是本学期应该重视、优先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工作目标1、坚持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及发展规律,运用心理健康的理论和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2、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践性和实效性,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别差异,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3、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力,培养学生乐观的、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
4、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科学的、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三、工作目标1、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与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在自我认识、承受挫折、适应环境,以及学习、交友等方面获得充分发展。
2、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
3、提高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关心爱护学生,培养他们活泼、合群、乐学、自主的健康人格。
四、具体措施1、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要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2、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人格水平。
3、开展心理咨询与辅导。
班主任多与学生沟通,发现问题,及时疏导。
4、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对各门学科产生兴趣,热爱学习。
教师要摆正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成为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
努力创设民主的教学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正文在当今社会,随着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大学生群体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心理压力。
因此,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议题。
本文将提供一个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范本,旨在帮助高校教师更有效地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素养提升。
一、课程目标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能够:1. 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并了解其产生的原因。
3. 掌握基本的应对策略,提高抗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优化人际关系,增强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因素及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常见心理问题与应对:分析抑郁、焦虑、压力过大等常见问题,并提供科学的应对方法。
3. 情绪管理技巧:教授如何有效管理和调节情绪,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4. 人际交往与沟通:指导学生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
5. 自我认识与发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明确个人优势与发展方向,制定切实可行的个人发展计划。
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专题讲座引入知识点,随后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案例分析:使用真实或模拟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情境,提出解决方案。
3. 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体验不同的心理感受,增强同理心。
4. 心理测评:利用专业心理测试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5. 自我反思报告:要求学生撰写自我反思报告,总结学习成果和个人成长经历。
四、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介绍第二周:常见心理问题分析与应对策略第三周:情绪管理技巧训练第四周:人际交往与沟通技能培养第五周:自我认识与发展指导第六周:综合应用与实践第七周:课程总结与反馈五、评估方式1. 平时参与度: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给予评分。
2. 作业与练习: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复习资料(1)
心理健康教育(1)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塞利格曼提出成功学中不包括下列哪一项?()(2.0)A、思维B、能力C、动机D、乐观正确答案: A2、()认为性欲及其能量生来即有,婴儿也有性欲,不过表示形式与成人不同而已。
(2.0)A、阮芳赋B、赫希菲尔德C、弗洛伊德D、方刚正确答案: C3、面对未来,感觉当下生活乏味,生命丧失意义,甚至产生轻生念头是一种什么心理?(2.0)A、焦虑B、抑郁C、迷茫D、压抑正确答案: B4、下列()速度最快?(2.0)A、保時捷911B、高铁C、波音747D、转念正确答案: D5、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0)A、心理咨询师可以透视人心B、心理咨询是一种开导性的聊天行为C、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主要工具D、心理咨询师可以开具药物帮助咨询对象进行治疗正确答案: C6、属于男性内生殖器官的是()。
(2.0)A、阴囊B、附睾C、子宫D、阴蒂正确答案: B7、在沙哈尔博士的快乐模式中,一个人现在透支了时间、健康,但是对未来有好处,被称为()。
(2.0)A、拼命三郎型B、享乐主义型C、快乐开朗型D、虚无主义型正确答案: A8、下列关于人格共同性的描述有误的一项是()。
(2.0)A、人格共同性是指某一文化、某一民族、某一阶层、某一群体的人们所共同具有的相似的特征。
B、提到中国人想到勤劳和勇敢,提到法国人想到浪漫,提到德国人想到严谨,这都体现了人格共同性。
C、文化人类学者把文化所陶冶出来的共同人格特征称为群体人格。
D、 80后90后00后体现了不同的群体人格。
正确答案: D9、关于“自我设障”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0)A、设障者往往面对一项任务B、自我设障是为了自己完成任务时更有成就感C、设障者想把自己因失败而受到的损失(主要是名誉损失)减到最小D、自我设障本身只是一种保护自己的心理正确答案: B10、在与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况属于()。
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学是一所新建地方院校, 建校之初曾以“ 办成 强, 你强我避” 。当然, 要依托 自 身的资源和地
世界一流 大学 ” 期定位 目标 , 为近 在实践 中深 方 的需求 , 比如陕西科技大学的特色就 是造纸
二、 合理定位——发展特色的前提
高等学校要办出自己的特色, 前提是对学 感 目 标与现实的差距之大, 后侧重于大学的服 和皮革, 因为别的学校没有, 这就是学科特色, 校定位有科学而正确的选择, 只有找准了自己 务职能, 紧密结合地方需要办学。学校重新定 就应该在这个方面做大做强。 很多高校在资源 所处的“ 位置”明确了自己扮演的“ 、 角色”才 位:面向浙江、 , “ 紧贴宁波, 以为地方服务培养 不足, 实力有 限的条件 下追求“ 大而全 ” 小而 , “ 可 以使 自己的学校办出区别于其他同类学校 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主, 以特色创一流, 把学校 全 ” 是不 明智的, 头来 五个手 指伸 出来一 都 到 的个性和特色来。 如果一所大学能够表现出不 建成位居全国新建院校前列的社会主义新型 般长, 还谈什么特色。 同于其他大学的鲜明特色, 就可以说在相当程 大学” 。事实证明他们是成功的。 度上体现出了自身的准确定位。同样, 如果一 综上所述,大学的职能决定 了大学的定
一
竞争 。 如何能在这 场就业危机中找到一方 掘 自己的就业心理潜 能。 立足之地,成 为 2 0 年毕业生最关注 的 o9 二、 大学生就业 心理 的内涵 大学生就 业心理 是指大 学生在 考虑
、
大 学 生 就 业 形 势
金融危 机的到来 , 使本 已经积重难返 问题 。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牵动着社会 的每 的大学生就 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 。 国家 据
一
根神经。从政府高层到普通老百姓, 对 就业 问题 、 为获得职业做准 备及在寻求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1
4. 你是怎样看待网络中的自我的?网络自我对自己的 成长有什么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如何将网络自我与现 实自我整合成一个立体的、积极的自我呢?
(一)正确认识自我
1. 自我观察法 2. 比较法 与他人比较 与自己比较 3. 自我反省法 4. 测量法
(二)积极悦纳自我
首先,悦纳自我要无条件接纳自己,承认自 己的独特性。 其二,悦纳自我要正确地看待自己的缺点和 不足。 其三,不要一味地与别人攀比。
(三)有效控制自我
首先,绘制一张自己的人生地图。 第二,制定日常计划。 第三,用意志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在大学生丰富多彩的自我体验中,其情绪情感基 调是积极的、健康的。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满意 自己、自尊、自信、好胜。同时,大学生自我体验 又比较复杂、敏感、自锁,有一定的波动性。
(四)自我调控的能力提高
1.一方面,大学生强烈要求独立和自主,热切期望 能够摆脱对成人的依赖,试图确立一个成人的、全 新的自我形象; 2.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调控水平还不够高,不善 于及时调整自己的目标,也不善于以理智控制自己 的行为。
(五)自我意识水平存在年级差异
1. 大学一、三、四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随年级升高 而发展 2. 二年级是大学生自我意识最低,内心矛盾冲突最 尖锐、思想斗争最激烈、回顾与展望时间最多的时期, 因此也称之为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转折时期。
三、大学生自我意识常见的问题及调适
(一)过度自卑 (二)过度自我接受
(二)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日益辩证而深刻,能认识到 自己较稳定的个性心理品质。
(2)自我评价能力的增长及对自我分析要求的提高, 是大学生个性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3)大学生不再完全依靠他人的评价作为评价自己 的标准。 (4)大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发展上表现出个体差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高教出版社教材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述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马斯洛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评价;
3.生活目标能切合实际; 4.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9.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消极的、不成熟的应对关系有显著 的相关。
2.自我概念
– 实证研究表明:大学生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 理问题的根源往往与他们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显著相关。
第一节 心理与心理健康
案例:印度狼孩的故事
狼孩是两个狼哺育的女孩。狼孩刚被发 现时,生活习性与狼一样。不会用手, 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 或两膝爬行。他们惧怕人,对猫、狗似 乎特别有亲近感。她们被领进孤儿院后, 人们耐心抚养和教育她们。但是其中一 个进院不到一年,便死了。另外一直活 到17岁。但她直到死还没真正学会说话, 智力只相当于三四岁的孩子。
第二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过渡性
• 青年期是由青少年向成年人转变的过渡期。 • 从心理发展水平看,多数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
熟但又没有达到完成成熟的时期; • 从心理发展过程看,认知迅速发展,各项智力因素——观
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达 到相当高的水平; • 从个性发展来看,性格、能力等个性心理特征达到相对稳 定和渐臻成熟的水平。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三)心理发展的矛盾性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
1.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符合正态分布 的规律,多数人是健康的;
初中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PPT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问题
问题
青春期变化:身体、心理、情感上出现 的变化和困扰。
学业压力:升学压力、成绩焦虑等对心 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问题
社交困难:友谊问题、人际关系挑 战、社交焦虑等。 情绪管理:处理压力、情绪波动、 情感问题等的能力。
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
建立支持系统:提供良好的家庭、学校 和社区支持。
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学生对心理健 康的认识与理解。
初中毕业生心理健 康教育PPT
目录 导言 定义 问题 健康心态,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PPT目标:介绍初中毕业生心理健 康重要性,提供相关教育指导。
导言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定义、心理健康问 题、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定义
定义
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状态良 好,情绪稳定,积极适应外部 环境。 重要性:心理健康是全面发展 的基础,关系到个人学习和社 会适应能力。
教育策略
提供适应性技能:情绪管理、 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 组织辅导活动:心理咨询、团 体辅导等提供专业支持。
教育策略
培养积极心态:鼓励学生树立自信、乐 观、积极的心态。
总结
总结
初中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 。 通过教育策略帮助学生应对心理健 康问题。
总结
建立积极的心理支持系统,促进学生全 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目录
心理健康教育目录一、认识自我(一)关注自我心理健康‥‥‥‥‥‥‥‥‥‥‥‥‥‥‥‥‥‥‥‥‥‥1 (二)关于情绪‥‥‥‥‥‥‥‥‥‥‥‥‥‥‥‥‥‥‥‥‥‥‥‥‥‥1 (三)逆境、顺境、挫折‥‥‥‥‥‥‥‥‥‥‥‥‥‥‥‥‥‥‥‥‥‥1 (四)意志‥‥‥‥‥‥‥‥‥‥‥‥‥‥‥‥‥‥‥‥‥‥‥‥‥‥‥‥2 (五)认识自我‥‥‥‥‥‥‥‥‥‥‥‥‥‥‥‥‥‥‥‥‥‥‥‥‥‥2二、交往与沟通(一)亲子之间‥‥‥‥‥‥‥‥‥‥‥‥‥‥‥‥‥‥‥‥‥‥‥‥‥‥3 (二)青春期闭锁心理、异性之间、师生之间‥‥‥‥‥‥‥‥‥‥‥‥‥4 (三)与友同行‥‥‥‥‥‥‥‥‥‥‥‥‥‥‥‥‥‥‥‥‥‥‥‥‥‥5 (四)礼貌和礼仪‥‥‥‥‥‥‥‥‥‥‥‥‥‥‥‥‥‥‥‥‥‥‥‥‥5 (五)竞争与合作‥‥‥‥‥‥‥‥‥‥‥‥‥‥‥‥‥‥‥‥‥‥‥‥‥5 (六)平等交往、和谐相处‥‥‥‥‥‥‥‥‥‥‥‥‥‥‥‥‥‥‥‥‥7三、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一)融入集体‥‥‥‥‥‥‥‥‥‥‥‥‥‥‥‥‥‥‥‥‥‥‥‥‥‥7 (二)面对学习压力‥‥‥‥‥‥‥‥‥‥‥‥‥‥‥‥‥‥‥‥‥‥‥‥8 (三)考试焦虑·‥‥‥‥‥‥‥‥‥‥‥‥‥‥‥‥‥‥‥‥‥‥‥‥‥10 (四)升学与就业·‥‥‥‥‥‥‥‥‥‥‥‥‥‥‥‥‥‥‥‥‥‥‥‥10 (五)迎接挑战,走向未来‥‥‥‥‥‥‥‥‥‥‥‥‥‥‥‥‥‥‥‥‥12 (六)承担社会责任‥·‥‥‥‥‥‥‥‥‥‥‥‥‥‥‥‥‥‥‥‥‥‥13 (七)理想、使命‥‥‥‥‥‥‥‥‥‥‥‥‥‥‥‥‥‥‥‥‥‥‥‥‥15 (1)理想‥‥‥‥‥‥‥‥‥‥‥‥‥‥‥‥‥‥‥‥‥‥‥‥‥‥‥‥15(2)使命‥‥‥‥‥‥‥‥‥‥‥‥‥‥‥‥‥‥‥‥‥‥‥‥‥‥‥‥16一、认识自我(一)关注自我心理健康1.初中生生理心理变化特征主要有:①身高和体重增加、第二性征出现、大脑发育等;②心理上最大的特点是处于半成熟期(心理断乳期),即企图从心理脱离父母的依赖,期望独立的心理状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PPT课件
.
33
(3)学业期望
大学生学习的重要特点是自主学习,学 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指导者。因而 大学生面临学习方法、学习内容与学习习 惯的巨大转变,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重新 评估等。如果缺乏思想准备,就容易出现 自信心下降,自卑感上升,甚至出现强烈 的嫉妒心理和攻击行为
社 2004.4
6.《成功心理与人才发展》 贺淑曼等编著 世界图书出版 社 2004.4
7.《人际交往与人才发展》 贺淑曼等编著 世界图书出版 社 2004.4
8.《建筑自己的幸福城堡》 林敏玉 国际文化公司出版社 2001.9.1
9.《成功心理咨询》 郭建军 华文出版社 2002.1.1 10.《健康心理咨询》 郭建军 华文出版社 2002.1.1
.
7
《心理访谈》
/pocast/xinlifangtan 首播:CCTV12 每日11:35 重播:次日15:25,
23:10
适应:
如何远离“大一综合症”(2010.7.5) 抢银行的黎力(2009.12.11) 大学生抢劫案的背后(2009.8.15) 《来自山区的女孩》、《告别依赖》、 《宿舍你我他》
.
23
家族与血缘关系的研究
通过探查家族中不同亲密关系的亲属之间 的基因遗传相似程度(即血缘关系的远近) 与这些亲属的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似程度, 可以推测遗传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研究表明,IQ之间的相似性与遗传基因之 间的相似性的确存在相关。
.
24
“智商”测验相关系数
.
25
当代的大量调查数据表明:
8.雨人(达夫廷.霍夫曼主演--自闭症)
9.心灵捕手(马特.戴蒙--心理咨询技术)
10.男孩不哭(性心理障碍--易性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优秀8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案(优秀8篇)[摘要]本次研究通过选取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和吉林农业大学三所学校的本科学生作为被试来研究近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着重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学校四个维度进行探讨。
通过本次研究帮助在校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现阶段的困惑,并积极应对。
做一个心理积极健康的合格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措施大学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
现阶段的大学生自控能力较差,遇事容易冲动,而且没有了老师家长的束缚,在应对各种状况时容易产生偏激情绪。
[1]由此出现许多的问题,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许多的困扰。
不禁让人们深思:现在的大学生怎么了?如何给大学生正确定位,他们又是如何认识自己的?家庭学校社会又是怎样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本研究致力于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方法(一)研究对象(二)研究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L-90)。
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是为了评定个体在感觉、情绪、思维、行为直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的心理健康症状而设计的。
该量表包括90个条目,共9个分量表,即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通过九个维度对大学生的基本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
(三)主要研究方法①问卷调查法:分别对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的717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②文献查阅法:通过书籍、网络查阅了相关文献。
(四)统计分析采用SPSS21.0软件包进行分析。
二、研究结果(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的差异F检验显示,男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和精神病性六个维度的得分显著高于女生。
如表1所示:某在0.05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某某在0.01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某某某在0.001水平上显著相关,下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9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9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1为深入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结合生物科学**班的实际,特制定20xx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如下:一、做好实习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辅导工作。
在本班学生实习过程中,要针对学校与社会的巨大落差、人际交往上的障碍、与低年级学生之间的沟通等常见心理问题,通过电话个别谈心等活动,克服学生心理障碍,进行有效的教育辅导。
二、做好即将就业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低位进入。
要有吃苦的思想准备,以诚待人,主动工作,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磨练自己,克服过高的欲望,以免错过机会。
同时,择业时要有安全心理准备,不要被陷阱蒙蔽,以防上当受骗三、做好学生的心理测试工作。
按照学院要求,要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心理测试,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心理状况。
四、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
对心理测试过的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特别要对贫困生、有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里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的同学及时发现,做好心理咨询和沟通,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同时,要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将心理咨询、谈话记录、家长来访等记录在案。
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学院各类心理健康活动。
凡学校、学院举办的心理测试、咨询、演讲比赛、观看教育电影等活动,要做好宣传、组织学生按时参加。
同时,要联系本班的实际,举办心理讲座、召开主题班会,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
六、建立心理健康制度。
心理委员每周一召开专门会议,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时解决有关问题。
七、积极参加院系安排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
八、有计划地组织好、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计划 2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增加,焦虑、疲惫、失眠、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不仅影响着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关系到我国年轻一代生力军的培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我们不仅要关注社会舆论的走向与就业政策的动态,更要及时地跟踪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伴随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给社会容纳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且也使毕业生个体在心理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那么,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就成为我们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必要环节之一。
【关键词】毕业生;就业;心理健康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速,一方面导致高校毕业生人数激增,造成供需结构的失衡;另一方面导致就业质量的恶化,“就业难”已成社会热点问题。
然而,媒体和高校关注的仅是就业率,或者大谈大学生择业观的偏失,他们大多忽略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那就是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就业难”的现状,毕业生群体的心理问题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这样,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又一项重要任务。
一、高校毕业生群体中存在的心理问题
(一)“毕业恐惧症”心理
所谓“毕业恐惧症”,就是毕业生群体面对“毕业”所表现的一种焦虑、迷茫的心态。
他们对未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既盼望毕业又害怕面对压力,这是一种不断蔓延而又普遍存在的情绪。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毕业生群体已经集体走入亚健康状态。
毕业生群体中
的“考试族”,看到其他同学都在投简历、面试,心中难免会焦虑,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易怒、厌学的烦躁情绪,有的甚至为此而退出备考。
而那些没有备考的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开始时持一种观望的心态,并且寄予过高的心理预期。
一旦所投简历杳无音讯,他们就会产生厌倦心理,从而害怕遭受挫折而选择呆在家里,等着家长或老师为其提供就业信息。
总之,站在“出口”与“入口”交叉点上,毕业生群体普遍会追忆校园时期的美好,而对“毕业”心怀恐惧之情。
(二)贪图享乐的拜金心理
高校扩招虽使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式”走向“大众化”,实现了教育的普及,但也致使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
特别是近几年,社会上拜金思想重又泛滥,当其冲击大学生的价值观时,一些学生很难辨别其中的良莠。
这样,在毕业生群体当中也开始流行一种贪图享乐的拜金心理。
某些毕业生的价值追求呈短期化、利己化趋势,对职业缺乏长期规划,认为挣钱多、待遇好是择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甚至在个别女大学生中,存在着“学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扭曲价值观。
与此同时,在80后的毕业生群体中,又普遍存在着怕吃苦讲享乐的攀比心理。
他们不愿到基层或西部去就业,而往往直奔“北上广”;不愿到私企或民营小单位,而希望直达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
正是这种贪图享乐的拜金心理,使毕业生群体一面高喊就业难,一面又自愿失业。
(三)心态失衡的悲观心理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同时,也的确滋长了某些不正之风。
一方面,诸如当下某些富二代、官二代的炫富作风,在毕业生群体中会孳生某种悲观心理。
认为只有靠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甚至有的学生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公平的事情,心态严重失衡,钻进牛角尖而轻生,造成一生的悲剧。
另一方面,某些用人单位在录用员工时,存在性别歧视的现象。
女性在总体上体力弱于男性,不适合从事繁重或野外作业的特殊工作岗位;女性在抽象思维、宏观驾驭能力等方面弱于男性;女大学生的就业年龄又是其结婚与生育的年龄段等等。
这些不仅影响到女性进入劳动力市场后的职业选择,而且会影响用人单位的招聘行为,造成女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
女大学生在毕业寻找工作的过程当中,也往往会遭遇更多的挫折,这样也会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失衡悲观情绪。
二、加强毕业生群体心理健康教育
(一)构建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目前,高校长期形成的那种“重招生,轻就业”的观念虽有所改观,但对毕业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依然流于表层化。
那么,要从根本上改变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偏失,我们就不能将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独分离出来,而是要将其纳入到大学生四年在校生活的整体规划当中去。
首先,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不应该仅仅定位在某些存在心理疾病的个案学生身上。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是简单的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而要将其面向全体大学生。
其次,不能使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沦为形式化的达标工具。
简单
的心理测试或只是一两个心理教师或辅导员的“孤军奋战”,只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纸上谈兵。
要从完善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着手,使心理健康课程的构建更加的体系化。
进而使大学生从入学之日起,便能够接受到科学的心理指导与健康教育。
最终在毕业时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避免“恐惧症”心理的出现。
(二)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建构了合理模式的基础上,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或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从入学之日起,就要树立乐观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这样,在即将毕业之时,大学生才能够以一种平衡的心态来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并最终愉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心态决定命运,要告诫学生人生也有不公平的时候,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
当遇到不公平时,不要抱怨和气馁,而是要保持一颗积极进取和坚强的心,最终会取得成功的。
其次,对学生进行“做人教育”,树立学生自信的观念。
高校最终培养出来的人才,应该是“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
”而一个和谐的人,应该拥有健全的人格和充满活力的友爱之心。
用人单位在面试时除了看重业务能力之外,更为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品德与修养。
只有具备了这样的良好心态,才更能树立起自信的价值观,拜金享乐的择业心理自然就会不攻自灭。
(三)加强通识教育提升学生整体素质
“通识教育”其实是一个舶来词,英文是“general education”,
有学者将其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或“通才教育”。
从目前我国高校对“通识”课的开始情况来看,通识教育是“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教育”,是面向所有大学生的一种人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健全人格的自由公民。
可以说,通识教育对提升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方面还是十分必要的。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僵化。
这些都使得学生的考试成绩突出,而其它素质低能。
特别是踏入大学校园之后,高分低能的后果表现得尤为突出。
这样,当学生面对挫折与不幸时,就会暴露出过分的悲观与恐惧的心理。
特别是面对某些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时,往往会因心理失衡而导致跳楼或伤害事件等一系列恶果的发生。
那么,如何对部分心理失衡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一方面要从其自身的性格和家庭因素着手,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大学中“通识教育”的重要性。
只有从源头出健全大学生的人格心理,才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健康乐观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崔景贵.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三大问题[j].江苏高校,2010,3.
[2]卢爱新.当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热点问题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7,1.
[3]唐俊杰.高校辅导员的就业工作方法[j].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
[4]姚裕群.走向市场的中国就业[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5.
作者简介:
曹银,女,辽宁鞍山人,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助教。
顾翔,男,湖南长沙人,现供职于鞍山师范学院文学院。